中国山水画皴法说

合集下载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在绘画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我国土地广大,地质也因地域而不同。

以描线为基本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较多。

不过,主要的方法可分为下面六种,其概要说明如下:斧劈皴——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披麻皴——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卷云皴——表现古老山脉的圆形山顶的主要方法,能表现出苍劲的感觉。

雨点皴——表现被烟雾所笼罩的山岳的主要方法。

荷叶皴——表现水成岩所形成的山和岩的主要方法。

折带皴——表现水成岩所形的山岳,特别是崩塌的斜面和堤防的主要方法。

以上各种皴法的应用,须视地质构成的关系而定,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混合或折衷使用。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

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

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作者:袁培玉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山水画皴法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语言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的皴法不断的成熟和完善,成为山水画一个完备的绘画语言体系。

为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系统掌握山水画语言,通过对山水画皴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调理归纳,以达到“引而仲之,触类而长之”的目的。

使我们在皴法中能入能出,能承能变,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当代艺术精神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山水画;皴法;继承;创新一、皴法的定义1.皴法的概括。

我们要想研究中国山水画皴法,那就要先了解一下中国山水画皴法的起源。

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

所谓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就是中国古代画家将对山石纹理的观察剖析研究和综合整理后,用笔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法。

画家把山石的纹理感受,经由毛笔巧妙的传达出来,使观者亦起共鸣的艺术过程,是山石纹理与笔墨的一种结合。

2.皴法形成的历史背。

魏晋之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都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诞生,当然,提到中国的山水画肯定要跟中国独有的玄学扯上关系,玄学所推崇的思想精神使画家崇尚个性自由和向往大自然,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科目的独立提供了条件。

绘画技法的诞生和发展给画种的演进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强调一些说,皴法可以当作山水画艺术中的一种生命看。

”由于敦煌的发现和考古的发掘,唐代可以说是人物画的天下,山水画一点也没成熟,只能给人物画装点些背景用之,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什么皴法,据推测大概是在五代北宋之际,纪元后第十世纪这短时间内,北宋时代的两幅山水巨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这两幅画上的雨点皴发十分成熟,已为山水画的皴法发生指定了最晚的时代下限。

皴法是什么的技法

皴法是什么的技法

皴法是什么的技法?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如果说中国画的线法(十八描)是人物画的核心要素,墨(色)法是花鸟画的核心要素的话,那么,山水画的皴法可谓山水画的核心要素,所以历代山水画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山水画的皴擦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用笔技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说,不懂皴法就不懂山水画。

皴法是指用不同的运笔方法或点或染、或勾或刷、或皱或擦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纹理皱折。

古今皴法有几十种之多,现在还在创造发展不同的皴法,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点皴、线皴、面皴和染皴。

一.长短披麻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照片比对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照片比对二、大斧劈皴马远《踏歌图》局部照片比对三、小斧劈皴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明倪端《聘庞图》照片对比四、雨点皴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照片对比《溪山行旅图》图局二照片对比五、刮铁皴照片对比六、钉头皴照片对比七、豆瓣皴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八、折带皴元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照片对比倪瓒《幽河寒松图》照片对比九、卷云皴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照片对比《早春图》局部二照片对比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照片对比十、解索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照片对比十一、米点皴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先生米点照片对比十二、荷叶皴清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照片对比清石涛游华阳山图照片对比十三、乱柴皴近代贺天健《兰江山水》局部照片对比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和自然观察中,在儒道潜意识的影响下,创造了有别西方纯客观的(人体感官感受到的光影)。

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几种经典画法,下面以图分别说明。

但先强调一点,绘画是对自然景色的升华艺术,高于生活,美化自然,大家看时应从整体感觉,色彩的调子和冷暖去感受。

1.拖泥带水法.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宋箫照《秋山红树图》局部照片对比近代写意山水较多此法.明李在《阔渚睛峰图》局部照片对比2.没骨法.此法花鸟中多用,山水较少见.宋人佚名《雪景山水图》照片对比吴湖帆山水扇面局部照片对比3.浅绛法典型中国意识画法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照片对比清髡残《苍翠凌天图》局部照片对比4.小青绿法.明仇英《归汾图卷》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浮峦暖翠图卷局部照片对比5.大青绿法.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照片对比6.泼墨法.刘海粟《七度弄云烟》照片对比7.泼彩法张大千《泼彩山水》照片对比。

“皴”与山水画的早期形态

“皴”与山水画的早期形态

【内容摘要】“皴法”出现的确切时间,现在难以有清晰考证。

作为一种“法”来讲,对“皴”的使用和归纳要达到一定的层次,有了自觉表现的意识,才可称为皴法。

而“皴”的样式,现在普遍认为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应用。

“皴法”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带有中国审美感知特征和文化理念的这样一个概念,其内涵是丰富的,而不仅仅是表现为外在的技巧那样简单。

【关键词】皴皴法山水审美在画论文献中,最早出现“皴”这一概念记载的,大概要数五代荆浩的《山水节要》一文。

在俞剑华主编的《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有三篇托于荆浩名下的画论,分别是《笔法记》《画说》(传)和《山水节要》(传)。

虽然这三篇文字真伪难辨,但按照俞剑华的考证,“《五代名画补遗?荆浩传》虽未言曾著《笔法记》,但言著《山水诀》,可见此书渊源有自,纵然文字间有不纯岂可直断为伪书?”①又解《山水节要》说:“亦未详所据之本,为文仅三百六十五言,按荆浩著有《山水诀》,此文是否自其中节出,无有悬测,虽其言有所取处,疑亦出于伪托。

”②可见《笔法记》的可靠性要比《山水节要》大的多。

《山水节要》中提到:“其用者,乃明笔墨虚皴之法……又古有云:‘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远山无皴,远水无痕,远林无叶,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远阁无基’。

”③这是其中两处提到关于“皴”的字句。

俞剑华在按语中说:“《山水节要》其价值远在前篇《画诀》之下。

惟其讲笔墨处较有进步,而量山察树,忖马度人,亦较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有进步……‘乃明笔墨虚皴之法’,虚字亦不可解。

”④显然,俞剑华认为此篇的价值在于进一步修正了画面山树、人马的比例问题,对笔墨的论述也较为规范而已,并没有看重其在山水画论史的地位。

文中并没有专论“皴”的技法,只是作为处理画面远近虚实效果时提到,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皴”的方法在此前就已作为山石表现的手段出现,此处已经把它作为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来谈了。

历来研究的看法是,“皴法”的表现使用是从荆浩开始的,因为在现存的画迹中,《匡庐图》是比较成熟的接近后来“皴法”样式的最早的作品。

【美术课件】国画山水篇《山石的各种皴法》

【美术课件】国画山水篇《山石的各种皴法》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基本运笔技法






中锋
藏锋
逆锋
侧锋
露锋
顺锋
基本用墨方法
中国画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象的远近、 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而决定这五种墨色
的关键是这五种墨色的比例。
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 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的含水量较多,色相更浅。 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认识国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 儿写生为一类。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花鸟
花鸟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 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
的,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 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墨放在砚盘中加水研磨后可 用。初学者,用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即可。
纸:画写意画多用生宣纸,吸水性和渗水性都比较好。 砚:加水磨墨用,有盖者为佳。 颜料:中国画颜料。 其它:调色盘用来调色,小水桶或者其他用来洗笔,镇纸用来压
断交错重叠后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浑朴、 丰富、厚实之感。积累时每一层次的笔触的重叠, 一般在前一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 须具有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
积墨法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破墨法
基本用墨方法

浅析中国山水画用笔中的皴法

浅析中国山水画用笔中的皴法

浅析中国山水画用笔中的皴法作者:谭少宽指导老师:金长安副教授摘要:中国山水画是祖国传统艺术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它是中华民族给人类创造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自古至今,历代山水画家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皴法并不是凭空而造的。

那是他们根据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界真山实水,以自己亲身体味的感受,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总结表达出来。

皴法更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需要在深入生活,面对大自然写生时,根据表现的对象灵活运用.本文以现代绘画观念,把山水画用笔中的皴法分成三大类别详述,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所用的皴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特殊表现形式山水画是中国画重要的画科,它诞生在艺术家的潜心创意和大自然客体的融会贯通之中。

中国山水画同其它绘画一样,是一种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勾”、“皴”、“擦”、“点”、“染”这是山水画用笔的五个主要阶段。

“皴”原指皮肤冻裂之意,引申为表现山石纹理和结构。

“皴”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特有绘画语言。

作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

皴法极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是山水画的标志性技法。

随着艺术历史的发展和山水画家在艺术实践中的不断创造,皴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趋于完善。

今天,我们将会一起探究有趣的皴法。

一.从无“皴”到有“皴”追溯到汉代的<<煮盐>>画像砖,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带有半浮雕性的山、树、及人、盐井,虽然不是山水画,但是他至少反映了当时人们用造型艺术去表现山和树的创造能力,当然其艺术水平尚处于非常稚拙的阶段。

我们又在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①摹本中能够见到以勾线填色的方法表现山、树及水波,虽然树木及山水的比例关系不准确,但在结构和技法上,有了线条的出现。

同时,由于当时社会开始向独立成科的山水画种发展。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②(图1)相传是至今发展留传下来的最早一幅山水画。

“皴法”在山水画中作用[论文]

“皴法”在山水画中作用[论文]

浅析“皴法”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摘要】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皴法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使山水画打破了平面化的困惑,使山水画的发展更接近于成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皴法在国画的另几种绘画类型中也得到充分的应用。

就皴法这一技法展开论述,并论述了他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特殊表现形式“皴”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特有绘画语言。

作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

随着艺术历史的发展和山水画家在艺术实践中的不断创造,皴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趋于完善。

皴法打破了山水画的平面化,使山水画发展趋于成熟。

所以,皴法的应用在山水画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皴法的出现及其意义“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风格繁多,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看,山水形象出现于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初创于南北朝,独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北宋。

宋、元、明、清各有变异,产生多种技法,(包括皴法),适应着不同审美要求。

”荆浩《匡庐图》,是现存最早以皴法来表现山石形象的完整的山水作品。

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经唐前期和中期的发展,至唐后期,进入到了新的历史进程,即皴笔山水新纪元的到来。

我们所见《匡庐图》的皴法,全然有一套规范了的皴法,它表明它由初创而传到荆浩手里,已完成了稚拙生硬的发展过程,得到了形式的完善和笔墨的成熟。

五代及北宋,董源、李成、范宽都师从荆浩,于是,皴法便由荆浩而传到北宋。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北宋,画家辈出,风格多样,皴法繁茂,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他们摆脱了隋唐以来勾勒填色及渲染无皴的简单画法,在技法上增加了皴、擦、点、染的方法,水墨山水讲究笔墨层次效果,技法日趋成熟完备。

由于“皴”的表现,使山峰、山体、山石有了明暗层次,表现出了山石的体面质感和体积感。

各种“皴”的技法被人们称之为“皴法”。

不同的皴法能够表现出各种不一样的脉纹、纹理、质地、山貌。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信!自古以来,岩石的画法不外乎绞、搓、打、染。

卞法是表现各种石纹的主要手段;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象征性的形式语言;它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可以表现山水的具象景观,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表现自然景观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画岩石的方法,到了宋代发展成各种画法,到了元明清时期又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

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国画山石画法(斧劈皴)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

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

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

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

传统山水画皴法与皴法程式探析

传统山水画皴法与皴法程式探析

传统山水画皴法与皴法程式探析作者:任意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11期摘要:皴法,是中國画特有的形式语言,是山水画笔墨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山水画绘画风格的体现。

皴法程式则是皴法的程式化语言,简洁明了的皴法程式是对自然客观物象的又一次提炼。

以皴法和皴法程式为切入点,探讨传统山水画中皴法和皴法程式的诠释与转化。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皴法;皴法程式传统山水画所表现的主体为山石、树木,皴法就是表现这些山石树木的形式语言,也是山水画笔墨语言重要的形成部分。

程式,可以理解为绘画笔墨的图式,那么皴法程式就是皴法的图式,是在画家主观能动性作用下,将单一的程式变化并且叠加形成丰富多样的皴法图式。

一、皴法的概念在谈皴法之前,首先要提到皴。

在《说文解字》当中对皴的解释是:“皮细起也,从皮夋生”,意思是皮肤在寒冽的冬季受寒风影响而开裂粗糙形成褶皱。

在《古代汉语字典》中,皴被解释为:“皮肤因受冻而开裂;物体表面不光滑;中国画的一种技艺方法,用侧笔擦染以表现山石等的脉络纹理。

”早在《梁书·武帝记》中就有相关记载:“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又绘法。

”从这句话能看出皴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早就有了关联。

那么法可以解释为法度、方法、章法。

法的意义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受众,可成为人们接受、学习、批评这个事物的准则。

皴法即皴被程式化之后的山水画技法。

皴法是对皴的明晰化,是中国画特有的形式语言,也是山水画笔墨语言最重要的形成部分和认知方式,并且是艺术家独一无二的名片。

二、皴法及皴法程式的形成上小节提到皴法是皴被程式化之后的山水画技法,皴来源于画家对于自然景观、山石结构纹理特点的深入观察之后客观再现大自然的规律,在画面最适合的空间位置上下笔落墨。

然而皴法源于画家对客观自然的再现和其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画家观察客观自然后通过个人体悟,用不同的方法去皴,以此得到自己想要的形态特征与空间效果,通过整理提炼出一种带有个人特殊情感的笔墨语言,这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符号。

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情感表达

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情感表达

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这种把景物的自然属性和人的性格特征相对应的自然观,体现了我国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也得以充分展现。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时代风格,不同性格作者创作的独具美感的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信息。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对自然景物的传移摹写,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山水在山水画中得到了升华,成为一种特定心境情感符号。

皴这种技法是中国山水画中最主要的表现技法之一。

山在皴和皴之间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五代山水大家荆浩的皴法看起来瘦长细劲,几乎对称地在山的阴面和山的阳面对峙出现。

大山的脉络好像陡然矗立,远远看见山的高,让人仰望。

山路中偶然又似飘于山腰的云带,让人看不到山的尽头。

与荆浩瘦长的皴法相比,董源的皴法就比较圆润,山头就像一波一波的石垒层层叠叠而成。

山谷间的小树,草甸上的野花和小草,与密密蒸腾起的湿气交相辉映,朦胧、迷离,恰似江南湖水的滋润和娴雅。

那些皴与草坡连接起来,悠然地探入湖中,仿佛江南女子袅袅婷婷地走过来。

同是五代山水大家,同是南方山水,巨然的皴法既有董源般南方山水的柔情,也有荆浩般北方山水的嶙峋。

或许因为是纵向构图,巨然的山没有荆浩那般高远,但又比董源那般长而密集,他更关注山石的纹路。

在范宽的山水画中,北方山的嶙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关中大山层叠而上,每个山头密密卷卷的皴,就像聚起自然的万千精气而成,山体庞大,细看竟是细点的构造。

这些山挺立着,仿佛要撑破天的样子,人在这样的山里只是米粒般的小点,正如《溪山行旅图》中那些人和驴一样。

同是毛笔,同是墨,同是皴,却经历了不同的风雨和春秋。

风卷云起,山岚流动,云雾弥散,竟在皴里扑面而来。

宋代大家郭熙,单用皴就能画出《早春图》,那些皴没有山的嶙峋和超迈,没有大山大水的峥嵘面目,而是弯曲的、柔和的,就连石头也如卷云般温婉,忍不住荡漾。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皴法对于造型与肌理的表达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皴法对于造型与肌理的表达

文艺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皴法对于造型与肌理的表达李都灵沈阳大学摘要:造型与肌理是绘画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艺术语言。

“造型”表现画面的主题与立意,是画面内容的主要构成元素;“肌理”则主要传递画面情绪与个性,增强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

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技法,是山水画塑造形体和表现肌理的主要手段。

基于此,本文通过作品比对法、文献分析法以及笔者的临摹、写生及创作等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山水画皴法中“造型”与“肌理”两大方面的功能及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造型;肌理;皴法一、皴法------国画思维对于客观世界物态形象结构的感知方式中国传统山水画由于其表现对象的关系,较花鸟、人物等科更注重对体块、结构关系的表现,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出山石等自然物象结构的复杂性而产生了皴法。

伴随着国画前贤们通过观察自然与传统继承对笔的性能、用笔速度与力度、水墨比例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和实践,形成了约十八种皴法,这并非直接地对应自然界的物象纹理,而是用十八种用笔的形式来类比千变万化的自然肌理特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性的表现手段。

中国画传统山水画分南北二宗,概言之北刚南柔,对应“斧劈”与“披麻”。

北方山石硬朗、结构分明,太行石壁、华山绝岭、终南盖雪、岱岳雄峰,与之相应的斧劈皴法体系顾名思义如刀砍斧劈、快马斫阵,其落笔雄浑、气魄动人无不彰显着北方人粗犷豪迈、热烈奔放的性格;江南水土隽秀润泽,烟雨氤氲、情致动人,巫山云雨、富春水涨、匡庐飞瀑、黄山玉笋,由此产生的披麻皴法体系更是浑厚华滋、气韵清朗、弧棱转折、平淡天真,亦衬出南国风情特有的温柔婉约、婀娜动人。

由此可见,皴法对自然肌理的表达可谓人格与画风相应,笔墨随物境而迁,充分展现了国画“从于心者”“画不违心之用”的内涵特点。

二、皴法的笔墨结构与自然美关系的探究从元代开始,画家把一部分对于客体的关注转移到了笔墨形式感自身的审美意趣上来,从对自然物象生长规律的模仿转移到了寻求黑白点画的结构美当中去。

中国画技法中皴法的运用形式研究

中国画技法中皴法的运用形式研究

中国画技法中皴法的运用形式研究作者:赵田田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2期皴法是一种艺术语言形式,是历代山水画家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创造而来的,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套趋于完整的中国画技法体系。

在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其中山石的画法是最重要的,是山水画技法中最值得学习的、也是最能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隋唐以前,画家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仅仅用画笔勾出物体的轮廓,到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在勾出物体外轮廓的基础上,再用淡干墨用侧笔皴染。

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山水绘画作品,进一步分析研究皴法的运用形式。

一、皴法的含义皴法,中国画技法名。

它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在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先勾出物体的基本轮廓﹐然后再用淡干墨侧笔画出。

皴法是表现山石﹑树木的一种特殊技法,这种画家用来表现山石纹理质感的技法,赋予了山水画独特的皴法美。

由于山石、峰峦的形状千变万化,为了表现不同山峰的特征,画家们也产生了风格各异的表现方法。

郑绩说:“天生如是之山石,然后古人创造出如是皴法”。

皴法,它既不是画家们主观凭空杜撰出来的,也不是完全对大自然的摹写,而是山水画家在对客观自然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感同身受,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总结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皴法的流派与风格是千变万化的,不同形状的山体结构可以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和线条的粗细长短来表现。

不同的皴法有不同的用笔规则和结合原则,皴法的主要特点是运用点、线、面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各种山石的体面转换、结构质感及明暗变化、形体起伏等,来表现形态各异的山石、峰峦、树木等。

二、皴法的运用形式1.点皴点皴的突出特点是将平点、竖点、大混点、侧笔点、胡椒点等各种点状皴笔聚集在一起表现山水,主要表现山石树木,包括雨点皴、米点皴、马牙皴等。

其中米点皴是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作的绘画技法,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这种技法适合用来表现江南一带烟雨朦胧的地域特征。

传统皴法的现代意义

传统皴法的现代意义
关于“皴”的解释《说文解字》作:“皮细起也 .从皮 复声”。 “皴”与绘画的关系早在《梁书 ·武帝纪》中有 : “执笔触寒 ,手为皴裂 。又绘法 。”《汤厘 书鉴》又有 : “曹 弗兴 善画 ,作 人物 衣纹 皴 绉 。又 董元 画 山石 ,作麻 皮 皴 。”《世 说 新 语 》记 载 顾 恺之 画 裴 楷 像 ,“颊 上 益三 毛 ”,而 “神 明殊 胜 ”,是 说在 画 像 的颊 上 添 三 笔皱 纹 , 而 人 物 精 神 立现 。这 三笔 皱 纹 就 是 早 期 人物 画 中 的 表现 皮肤 质 感的 皴笔 。而表 现 山石 的质 感 的皴 法 ,最 早出现是在唐末人物画家孙位的传世作品《高逸 图》 中 ,图 中 的湖 石 皴 染 周 密 ,为我 们提 供 了 唐 末 山石 皴 法 的实物 资 料 。到 了五 代 山水 画发 生 了关键 性 变 化 , 用于 表现 山石 质感 与结 构的 皴法 得到 全面 的发 展 ,五 代 到两 宋 是 山水 画 皴 法 定型 和 发 展 的 顶峰 时期 。从 荆浩 的 “斧 劈 皴 ”、董源 的 “披 麻 皴 ”,到 范 宽 的“雨 点 皴 ”、郭熙 的 “卷 云 皴 ”等 。到 了 元代 又 出 现 了王 蒙 的 “解索皴 ”、倪瓒的“折带皴”等 。之后明、清两代 山水 画 中 的皴 法 都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发 展和 创 造 。 近 代 山水 画大家黄宾虹 、李可染 、傅抱石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 也都有新的创造 ,其中傅抱石在传统的“乱柴皴”的基 础 上融 合 了 自己 的笔 法 创 造 出著 名 的 “抱 石 皴 ”。这 些已有 的皴法 也成 了中国山水画史 中一笔 宝贵的 财富 。
“强 调 一 些 说 ,皴 法 可 以 当作 山水 画 艺 术 中 的一 种 生 命看。”无论是点皴 、线皴还是面(块)皴 ,它不但有 自 身线 条 、力度 、肌 理 等形 式 美 ,山水 浑厚 、空 灵 、舒展 等 内在美也都蕴含在皴法形式之 中。皴法是艺术家审 美意象的一种外化 ,它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也 是画 家 思 想 、情 感 的倾 注 。艺 术 家所 运 用 的 皴 法 , 意不在本身 ,而足作为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 个载 体 ,是 画家 自己通 过对 外在 世 界 感悟来 表达 内心 情感 的审 美追 求 。

略谈中国山水画皴法对油画的启示

略谈中国山水画皴法对油画的启示

略谈中国山水画皴;去对油画的启示口山东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侯作存摘要:效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

皴法从理论到实践上的不断丰富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并为油画带来了某些启示。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审美意叉皴法作为“程式化”的典型形态,具有形式美的因素。

皴法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这是从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

从皴法包含的深层美学内涵看,中国艺术秉承。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山水画强调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超越有形的物质,达到通过外在世界感悟到内心的审美追求。

因此,皴法的价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

(一)皱法——形式美的因素皴法虽然与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但是它自身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便构成了皴法形式美的因素。

那么。

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是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之美。

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音的美,这些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的美.以及最后形成的完整形式之美。

111中国“程式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形式之美。

传统的中国绘画有无数前人苦心经营而积累起来的“程式化”形式。

其中“程式”形态表现的最鲜明突出的是山水画。

尤其是山水画的“皴法”最为典型。

作为程式化的“皴法”具有一种复杂的两重性格:一方合,毕业音乐会曲目与毕业论文答辩内容相呼应。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弹奏水准。

在实效性、系统性教材相结合的过程中,彰显了教师迅速把握曲目.探究演奏技术和音乐内容的深厚功力,以及不断钻研钢琴文献的学者精神。

俄罗斯高等音乐专业教育钢琴教学有其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表演体系,体现出以钢琴专业教学为标准。

系统的教学理论研究为基础,基础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的发展趋势。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集体创作并出版的钢琴教学法研究:格涅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大师公开出版的艺术表演教学光盘及论著:格涅新音乐学院、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大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大师出版的演奏光盘都为钢琴教学研究奠定了较高的理论依据和演奏实效,明确了深远的研究方向。

中国山水画皴法说

中国山水画皴法说

桂淮颍(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摘要:山水画皴法是中国山水画重要语言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皴法不断成熟、丰富和完善,成为山水画一个完备的绘画语言体系。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系统掌握山水画语言,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皴法的面目和特点进行条理归纳,以达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目的,使我们在师造化中能入能出、能承能变,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山水画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当代精神内涵的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山水画;皴法;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21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242-03 中国的山水画,一直是以山石作为主体进行观察和描绘的,这一画科的命名也是将山放在了首位,山水画的取材若离开了山川岗阜、奇石峻峰、岫岩绝壁便不成其为山水画。

大江南北,地形地貌千变万化。

从山水画产生之日,先贤们就苦心孤诣地探求完美而富有表现力的山水画皴法。

从古至今,学习山水画,练习山石基本造型,也都是从画山石皴法开始,因此,掌握好山石皴法是画好山水画的关键。

山水画皴法,是画家对自然界山石以笔墨形式语言表现其结构纹理质感及阴阳向背关系的笔墨技巧。

皴,本指人的皮肤因受秋冬寒冷干裂气侯侵袭而出现的粗糙的纵横交错的开裂纹理现象,是视觉和触觉能够感知到的表面现象。

用在山水画上则指不同山体的固有的自然纹理现象。

由于全国各地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山体的组织结构不同,纹理现象各异,所以皴法也就不同。

为表现山石不同面目及物质属性,丰富笔墨技巧,古人便本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创造了各类山体的笔墨皴法。

皴法被称为表现山石的根大法,它在山水画艺术表现上的意义十分广泛:第一,皴法是表现山石凹凸关系,阴阳向背的笔墨手段,可增强山石的浑厚感、体块感;第二,通过皴法表现,可增强山石的纹理结构和质地软硬,表现出不同形质地貌特征;第三,皴法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画家笔墨性情和技法风格的具体表现;第四,皴法的点、线、面构成要素,是体现山水画形式美感重要因素;第五,皴法还可以加强景物之间的距离感和层次感。

浅析中国写意画中的皴法

浅析中国写意画中的皴法

浅析中国写意画中的皴法皴法在中国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历史上主要的皴法进行大概归类分析,对不同历史时期皴法的发展进行纵向性研究,以及对同一时代不同画家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的横向性研究。

了解对皴法发展形成主要影响的因素,发现不同皴法所存在的特征,梳理皴法所固有的、潜在的共性,阐述皴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及其在写意画中的地位和影响,以便与对中国写意画皴法的学习与研究。

标签:皴法;对比;特性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中国画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它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写意山水正是中国古代先人们以画面来表达对大自然美的一种意象表达,而皴法又是画家们将意象付诸于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

一、皴法(一)何为皴法在历史上“皴”字首次被提出是与“擦”字共同使用来表示绘画上的新技法。

随着绘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了成熟的写意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皴法”。

(二)皴法的种类皴法的主要类别包括斧劈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拖泥带水皴、披麻皴、解锁皴、米点皴、荷叶皴、折带皴等。

(三)皴法的产生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这段时期属于山水画的萌芽时期。

山水画从隋代开始发展,到唐代受到普遍重视和喜爱。

五代、两宋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皴法定型和发展的顶峰时期。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画派中皴法的对比(一)五代时期的皴法五代时期,荆浩首次在山水画创作中创造使用皴法。

南北方的山水画派都具备各自的特点。

北方画派亦作大气磅礴的画,山石勾、皴、擦、染、点等技法都在画面中得到体现。

南方山水画派更易作苍茫古朴、怪石林立,或是烟雨江南、山水淡墨的浑朴自然的画。

(二)宋代时期的皴法北宋前期,山水画尤其繁荣。

南宋时期,较以前更为具体和分化,布局则更为奇巧,独具匠心,有意趣有意韵,用笔大胆随意。

(三)元、明、清时期的皴法元代时期的绘画是以山水画最为繁荣,创作性的思维,艺术风格上的追求,风格面貌上的创新,均反映了当时画坛的主要趋势。

山水画的五种皴法

山水画的五种皴法

山水画的五种皴法
(1)五种皴法分别为:披麻皴、斧劈皴、卷云皴、折带皴和雨点皴。

(2)披麻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

(3)斧劈皴,比如马远的《踏歌图》。

斧劈皴的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

(4)雨点皴,比如范宽的《雪山萧寺图》。

雨点皴也叫豆瓣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

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5)折带皴,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折带皴是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

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

(6)卷云皴,比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

卷云皴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故而得名。

初中山水画教学中皴法的运用

初中山水画教学中皴法的运用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长期以来,初中山水画教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程式化学习,以学习传统技法为根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何提高初中山水画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山水画皴法教学的质量,是摆在初中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对中国山水画皴法的认识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一种技法,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备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首先,笔者让学生认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从字面上理解,“皴”具有干裂之意。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主要是用来表现不同地质结构的山石和不同种类树木的质感、状态,是山水画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皴法种类繁多,名目纷杂,各种皴法都是以其形状命名的,如表现山石的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等;表现树皮的有鱼鳞皴、绳纹皴等。

其次,笔者通过分析、讲解作品让学生认识到皴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中国山水画皴法教学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笔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皴法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做法是“一看,二摸,三实验。

”“一看”,就是事先准备一些结构明确、纹理清晰、质感突出的石块和树皮,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其结构、纹理的走向、质感的特点;“二摸”,就是让学生触摸这些石块和树皮,使学生感受石块和树皮特有的质感、肌理;“三实验”,就是将看到和摸到的感受用笔墨表现出来。

在“一看,二摸,三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整合零碎、混乱的各种皴法,使其规范化、条理化,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快速地运用和把握不同类型的皴法。

笔者有效梳理传统皴法,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进而归类、分组。

根据不同皴法的特点,可将传统皴法分成三大类,即点皴、线皴和面皴。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应相关的石块和树皮,如,点皴适合表现质地比较粗糙的石块;线皴适合表现质地比较光滑的石块;面皴适合表现质地比较坚硬的石块;等等。

山水画之生命脉络——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研究

山水画之生命脉络——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研究
1 皴 法 的 源流 与 意 义 皴法 的原意指的是人 的皮肤受到寒冬气候的影 响所 引起 的 皲裂 。而在辞源 中的解 释则是 , 皴法是 中国画绘 画的画法 。所 以说皴法最早并不是 使用在对 自然界景物 山石形态 的描 绘上 。 中国山水画的皴 法来 源于 自然界 中客观存在 的山石结构 , 地质
皴” , 这种皴法的线是整齐 的, 排列起来虽然繁多但却不杂乱 , 整 体 给人们展现 出来 的空 间是轻松 舒适 的, 画面也 是清 秀雅致 , “ 披麻皴 ” 的线条似 疏而实 , 似松而 紧, 简率 秀雅 中蕴含 着浑厚 韵致 , 透露 出秀丽大方 的美感 , 而这正是抒情 写意 的审美意趣 。 山水画通过皴法表现其力量美感。中国山水画来 自于对大 自然 真实 山川美景的描绘 , 当我们在欣赏真实的山川风光 , 我们会惊 叹于它 的壮阔与伟大 , 自然中的风光是充满着生机 与动感活力 的。艺术家在表达这种感情画 面的时候 , 除 了通过 自身对笔 墨 熟练地运用 , 更重要 的是利用将 山石 的构造凝 缩出 的精华—— 皴法进行塑造 , 这种皴法 往往用于描绘北方巍 峨的高 山。例如 马远的斧披皴 , 下笔肯定 , 笔法道劲有力 , 笔墨淋漓 , 犹如刀割 山 崖, 山川强壮坚硬的力量美被淋漓尽致的展现 出来 。
3 皴 法 的意 象
地貌等 , 艺术家们经过提炼加工加 以 自身 的创 造力通过画面表
现 出来 。当 皴 与 “ 法” 联系在了一起 , 它也就在一定层 面上被赋
予 了某种规律性 , 这就是 画家 用笔的规则 。这些 规则虽 然相互 联系 , 但是 当它们幻化成无数不 同的用笔形 态 , 不同的山体构造 与轮廓也就随之体现 。中国山水画皴法 的发展是经历了不 同朝 代不 同画家的在长期 “ 师造化 ” 的经验 的积累起来 的, 皴 法使我 们欣赏 山水画的方法 有 了准则 与手段。翻阅 中国山水 画画史 , 有关于皴法的记 载最早 的应该是出 自于五代时期 山水画家荆浩 的文章《 山水节要》 中。荆 浩最著名 的代表作 品《 匡庐 图》, 现在 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界现存最早 以皴法来表现山水 画山石结构最 为完整的作 品。这幅 图也标志着中国山水 画进入 了新的发展历 程 。在这幅作品中 , 我们 可以清晰地看 出山石被 勾勒出的轮廓 , 这就是典型的先勾后皴 的绘画方式 , 用一些并不 乏复杂的线条 , 勾绘出 山体的外部结构后 , 在 内部 通过线 的疏 密大小等来 表现 山体的不同性格 。后期皴法在此基础 上通过艺术家的摸索不 断 进行着进步 , 披麻皴就是其 中最具代表性 的皴法 。中国山水 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 成 为 山 水 画一 个 完备 的 绘 画 语 言体 系 。 为更 好 地 继 承 和 发展 山 水 画 艺 术 , 系统 掌握 山 水 画语 言 , 本 文通 过 对 山水 画皴 法 的 面 目和 特 点进 行 条 理 归 纳 , 以达 到 “ 引而伸之 , 触 类 而 长之 ” 的 目的 , 使 我 们 在 师 造 化 中能 入 能 出 、 能承能变 , 不 断丰 富 和 发展 传 统 山水 画 艺 术 形 式 , 创 造 出具 有 当代 精 神 内 涵的 山水 画 作 品 。
现其结构纹理质感及 阴阳向背关系 的笔墨技巧。皴 , 本指人
的皮 肤 因受 秋 冬 寒 冷干 裂 气 侯 侵 袭 而 出 现 的 粗 糙 的纵 横 交 错 的开 裂 纹 理 现 象 , 是 视 觉 和 触 觉 能 够 感 知 到 的表 面 现 象 。
的《 明皇幸蜀 图》 是体 现其风格 的代表作 , 从 两幅 画整幅 的
关 键 词 : 山水 画 : 皴法 : 继承 : 创 新
中图分类号: J 2 1 1 . 2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4 ) 0 9 — 0 2 4 2 — 0 3
中国 的 山 水 画 ,一 直 是 以 山石 作 为 主 体 进 行 观 察 和 描
画。 大江南北 , 地形地貌千变万化 。 从 山水 画产生之 日, 先 贤
们就苦心孤诣地探求完美而 富有表现力 的山水画皴法 。从
金碧富丽 。但当时尚未形成 山石 的“ 皴法 ” , 只是“ 空勾 无皴 ”
的描绘方式。唐代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 , 直接继承和发展 了展 子虔 的山水画风 , 用笔工 致严整 , 敷 色浓烈沉稳 , 画面 格 局宏伟 、 堂皇 华丽 , 装饰性 很强 , 确立 了山水 画 “ 青 绿金
感也不同 。
石皴法的萌芽 , 最具 代表性有 1 9 7 1 年 发掘的章怀太子墓 和 懿德 太子墓 , 1 9 8 8年 发 掘 的 节 愍 太 子 墓 , 1 9 9 4年 发 掘 的 陕
西 富 平 县 唐 朝 墓 室 山水 壁 画 。其 中前 j 处 只 是 山石 个 体 有
皴法 出现 , 最后一处则 出现了全景山石的皴法 。之后皴法随
有出土实物表 明, 从唐朝 初年开始 , 在 壁 画 中就 有 了 山
创造 了各 类山体的笔墨皴法 。皴法被称为表现 山石 的根大
法, 它在 山水 画艺术表现 上的意义 十分广泛 : 第一 , 皴法 是
表现山石凹凸关系 , 阴 阳 向 背 的 笔 墨 手段 , 可 增 强 山 石 的 浑
厚感 、 体块感 ; 第二 , 通 过皴法表现 , 可增强 山石 的纹 理结构 和质地软 硬 , 表现 不 同形质地貌 特征 ; 第三 , 皴法是 源于 生活 , 高 于生活 , 是 画 家 笔 墨 性 情 和 技 法 风 格 的具 体 表 现 ; 第 四, 皴法的点 、 线、 面构成要素 , 是体 现山水画形式美感重 要 因素 ;第五 ,皴法还可 以加强景物之 间的距 离感和层次 感 。如近 、 中、 远景象 的皴法 繁简不同 , 产生 的距离感 , 空 间
布局 、 画法可以看 出与《 游春图》 的继承关系。
唐 代 时期 山水 画形 成 了 两 大 风 格 : “ 青 绿 勾 斫 ” 以 李 思
用在 山水 画上 则指不同山体的固有的 自然纹理现象 。由于 全国各地 地形 地貌的多样性 , 山体 的组织结构 不同 , 纹理现
象各 异 , 所 以 皴 法也 就 不 同 。为 表 现 山石 不 同面 目及 物 质 属 性, 丰富笔墨技 巧 , 古人便本着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的原则 ,
碧” 一 派 的 风 格 面 貌 。李 思 训 的《 江帆楼 阁图》 ; 其 子 李 昭 道
古 至今 , 学习山水 画 , 练 习山石基本 造型 , 也都是从 面 山石
皴法开始 , 因此 , 掌握 好 山石 皴 法 是 画 好 山水 画 的 关键 。
山水 画皴 法 ,是 画家 对 自然 界 山石 以 笔 墨 形 式 语 言 表
训、 李 昭道父 子为代 表 , 和以 “ 水 墨渲淡 ” 的代 表人 物吴道 子、 王维 。吴道子确定 了水墨 山水画 的艺术形式 , 但他 “ 有笔
无墨” 。王 维 继 承 了吴 道 子 的画 风 , 创“ 泼墨山水” , 将 山 水 画
推 向了一 个新 的高度 , 但 已无传世 之作 , 从后人 仿王维 《 雪 溪图》 、 《 江 山雪 霁图》 的摹本 中可 以看 出 , 他笔下 的山石 , 已 运用 了简 单的“ 皴法 ” 和 凹凸晕染 , 用笔 的干湿浓淡 和勾皴 点斫来显 现大 自然 的神韵 。
隋唐时期 , 山水画有了进一步发展 。展子虔的《 游春 图》 描绘 了万物生发 , 春光明媚的景色。这幅画在技法上还 比较 古拙 。其中山石 的描绘用单线勾勒 , 填 以青绿 , 山脚用 泥金 ,
绘的 , 这 一画科 的命 名也是将 山放在 了首位 , 山水画的取材 若离开 了山川 岗阜 、奇石峻峰 、岫岩绝壁便 不成其为 山水
S e p . 2 0 1 4
中国 山水画皴 法 说
桂 淮 颍
( 阜 阳师范 学院 美术 学 院 ,安徽

阜阳 2 3 6 0 4 1 )
要 : 山水 画皴 法是 中 国 山 水 画 重要 语 言之 一 , 经过 一 代 - 7 , - 一 代 画 家 的 继承 和发 展 , 山水 画皴 法 不 断 成 熟 、 丰富和 完
第3 5卷 第 9 期 2 0 1 4 年 9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 S c i )
Vo 1 . 35 No.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