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gai

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gai
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gai

渭南市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基本情况

渭南市临渭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秦岭北麓,渭河下游,总面积1221 km2,水土流失面积460 km2。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位于我区南部苌沟小流域上游,总面积150hm2,距石鼓山风景区1.3km。省道107(渭蓝公路)和关中环线从示范园区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行政村间道路已基本硬化。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南侧毗邻景色优美的石鼓山风景区,通过在该区域实施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将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与石鼓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生态旅游观光景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加之园区先后实施过水土保持国债项目、淤地坝坝系、黄河水保生态建设、尤河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等多个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基础较高。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迫切,积极性高,且有多年水土保持治理的经验。项目建设可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为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总面积150hm2,截止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4 hm2:其中水平梯田43.0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1.0hm2,经果林27.4hm2,治理程度达到61.6%。治沟工程共建骨干坝、及小型坝等小型水保工程3处。

根据临渭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的所处位置及地形地貌特点,将示范园区划分为科研观测试验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治理

区、生态果业示范小区、休闲观光区。

科研试验区:包括新建径流观测小区4处、可变坡面径流场5处、小型气象站1处。节水灌溉示范区:利用蔡脑陂塘水源修建一座小型抽水站,采用微喷灌、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对该区的200亩果树及蔬菜进行灌溉。生态治理区: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60hm2,改造提高基本农田40hm2,配套田间生产道路1.6公里,并引进当地适生且较少见的优质黄花菜进行植物护埂。休闲观光区:在淤地坝、陂塘岸边进行绿化、美化,新建垂钓休闲小区及核桃采摘园。生态果业示范小区:该园区属临渭区核桃种植示范区,在立足当地果品的基础上,引进当地适生的优良树种。栽植核桃178 hm2,引进优良苹果树40hm2,杏树20hm2。

包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科研科普区、生态修复区、植物园区、百花园区和休闲娱乐区6大功能区。园区内水土保持教育资源丰富,建有水土保持科普园、科普展示厅、气象科普园、植物根箱、人工模拟降雨等设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理念出发,将示范园建设成为集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繁育、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土保持示范园地。使之成为我区水土保持科普基地和水土保持户外教室,作为向公众及中小学生宣传和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的窗口;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与石鼓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旅游观光景点。临渭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将成为集水土保持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水土保持优良植物推广、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地。为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主管领导由临渭区水务局局长禹瑛担任;园区建设联系人由临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长王正文担任。

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分布,我们结合实情,对各园区提出了明确的高标准要求。先后建成了标准径流小区4个、降雨气象自动观测站1个;兴建了科普展厅、人工降雨试验场等设施,制作水保文化宣传版面50余处。同时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水保普及教育进学校、入课堂、进基地的宣传活动,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洛阳市水土保持教育中小学科普读物等。

各园区建设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突出了以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建设理念,代表了本地域水土流失类型区最为成功的开发与治理模式,为同类型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保护提供了借鉴。

为了提升各园区的品味,扩大其社会效益,各园区都以本园区为基点,将已有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成果实地复制进行展示,供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及交流,园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效益也得到了直观展示。建设了高标准水土保持知识室内展览馆,更直观的展示了水土流失的成因、治理措施及成果,以及相关的知识,并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活动方案”,内容详尽,为其他园区的后续建设提供了范本,受到了教育部、水利部联系评定小组的高度称赞。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和发展对策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219个行政村,19.7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21.6%;总面积约为69.85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 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一)、地形地貌 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海拔335-2249米,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18.7万亩,海拔范围550-700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

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境内,面积28.64万亩,海拔700-1000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12.34万亩,海拔900-2449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 二、河流水系 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69.5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374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0%。零河,西与西安市临潼区为界畔,全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本区境内占96.8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9公里,区境内长27公里,年径流深43毫米;赤水河,东部与华县接壤,全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1.4公里,区内流长15.9公里,年径流深298毫米。境内最大的水库为尤河水库,雄踞于东西两塬之间,库容2450万立方米,是渭南城区饮水的重要来源地。除此而外,南塬还有箭峪、三张等小型水库13个。 三、气侯条件 南塬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6℃,一月份平均气温-0.8℃,七月份平均气温27.3℃,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0℃的积温4454℃。塬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60毫米,80%的年份为530-600毫米,且集中分布在六、七、八三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指导与规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申报条件 (一)示范区是指建设规模大、措施配置科学合理、建管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能够集中体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特点,具有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项目区。 (二)新建示范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一般不少于200平方公里;有较好治理基础的示范区,其面积一般不少于300平方公里。 (三)示范区所在县(市)地方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强。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的要求迫切、积极性高。 (四)示范区属于国家或地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能体现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综合防治模式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方向。 (五)示范区建设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下,能够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遵循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防

治的技术路线,统筹协调好相关生态建设项目。 (六)示范区所在地方政府重视示范区建设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示范区建设协调领导机构,目标明确,任务落实。 二、建设标准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国家及地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布局,组织开展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建设标准为: 1、示范区内形成较为完善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2、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陡坡开荒得到全面禁止,坡耕地全部得到治理。治理区植被保存率达到80%以上,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3、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小型蓄排灌工程体系,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 4、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燃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5、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设集合,集合,则() A.B.C.D. 2. 设,则() A.B.C.D. 3. 已知向量,,若,则实数等于()A.B.C.或D.0 4.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函数是( ) A.y=x2 C.y=2|x|D.y=cosx B. 5. 设为所在平面内一点,若,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 C.D. 6.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被誉为“东方模板”,它是由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共七块板组成的.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若在此正方形中任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

的概率为() A.B.C.D. 7. 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 A.B.C.D. 8.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若,则b+c最大值为() A.B.2 C.D.4 9. 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或B. C.D. 10. 已知曲线,,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把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 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B.把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C.把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 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D.把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11. 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B. A. C.D. 12. 设为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当时, ,则( ) A.B. C.D. 二、填空题

渭南临渭区葡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渭南临渭区葡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园林 渭南临渭区葡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杨英于印联刘珠珠祝燕王录俊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西距陕西省会西安市50km,交通便利;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温13.6℃,无霜期217天,年降雨量560mm,年日照时长2277小时;雨季集中在7—10月:发展葡萄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被誉为“关中吐鲁番”。 临渭区最早于1998年引进红地球葡萄,并成功推广适宜红地球的“Y”型架以及越冬管理技术,使红地球葡萄面积迅速扩大。随后,巨峰、户太八号、克伦生、维多利亚、金手指等优良品种相继在临渭区落户,辖区内80%以上的镇、村都栽植了葡萄。 2010年,临渭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葡萄之乡”称号,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荣誉。2011年,临渭区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授予“海峡两岸葡萄科技示范基地”荣誉,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渭南综合示范基地”。1产业现状 1.1种植规模和效益截至2015年底,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1.67万hm2(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30%,占全市的55%),年产量35万t(见表1),产值21亿元,均价6元/kg,形成以下邽、官底、吝店为主的晚熟葡萄基地,以固市、交斜为主的中熟葡萄基地,以官道、孝义为主的早熟葡萄基地。2014年“临渭葡萄”品牌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并投入使用。 1.2品种结构临渭区葡萄主栽品种为红地球,面积1.33万hm2,约占全区葡

萄总面积的80%;京亚、维多利亚、夏黑等早熟品种面积1200hm2,约占全区葡萄总面积的7%;巨峰、户太8号等中熟品种面积2200hm2,约占全区葡萄总面积的13%。 1.3品牌和质量认证临渭区注册有“渭乐天”、“秦浓”、“慧照”、“淘宝”等10多个自有葡萄品牌,以及公用品牌“临渭葡萄”。2015年,“临渭葡萄”获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全国果品公用品牌50强”。目前,临渭区已创建区级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2个,绿色食品葡萄1万亩,取得葡萄出口东盟认证。 1.4产业体系建设临渭区有80多个专业合作社从事苗木繁育、生产技术、农用物资、果品销售等系列服务,有28家包装、冷藏、物流、销售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企业+农户+基地”等新型经营模式被广泛采用。 1.5主要栽植方式避雨棚、“Y”型架及“三带”整枝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栽培架式方面,85%的园采用的“Y”型架(其中单干单臂40%,单干双臂60%),并进行“三带”整枝修剪,10%的园采用单篱架,5%的园采用单篱双臂架。 2存在问题 2.1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临渭区葡萄生产以鲜食为主,80%的品种是红地球,而费雷无核、维多利亚、夏黑等早熟品种仅占7%,巨玫瑰、户太八号等中熟品种仅占13%。主栽品种红地球采收销售集中于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市场压力大,易受连续秋雨影响,导致病果、烂果严重。相比之下,早中熟品种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熟,此期降雨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着色均匀,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意义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意义 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占有重要地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规划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进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尝试,为推进水土保持宣教育活动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2004年4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活动的通知》,以通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科技支撑、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等作用。示范园建设为增强全社会的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展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实现新阶段水土保持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挥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其中宣传教育与科普培训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提升水土保持战略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需要。通过建立展示平台,增强人们对水土流失危害与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起到国策教育和科普宣传的作用。 风沙区综合治理措施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一是顺应农业产业结合调整的大潮流,不再将治沙改土后的土地种植一般粮食作物。二十沟渠、路、林机井综合权利布局。风沙区内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各方面投入少,沟渠绿林基本都是自然形成,沟弯、路窄、数不成行。所以将治理区分成两大区,一区是对原有沟渠进行拓宽、清淤,沿沟渠的道路加宽,种植防风林,营造防风林网,对土地基本以渠灌为主;另一区是对无沟渠、调水困难的高亢地区,采取井灌,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为风沙区的根本治理奠定基础。 2、精心施工,科学种植,严把工程质量关 由于风沙区内大面积的土地平整比较浪费财力,把区域分解成子区分别平整。防风林、经济林的载种直接关系到风沙区治理的成败,聘请了林业果木专家现场技术指导,从苗木的购置、泽选、栽种、剪枝、浇水,都一一指点到位,成活率达95%以上。 3、以点带面,促进风沙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因园区综合治理效果所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周围区域群众治沙改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积极性。村民栽种了杏树、枣树、对盐碱地进行改造,大力发展杂果林及园林用苗铺。

陕西省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陕西省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 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 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渭南临渭区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渭南临渭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_王永喜

第11卷第4期2013年8月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1No.4 Aug.2013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王永喜1,叶枫1,夏兵1,马义虎1,陈霞2,郑佳丽 2 (1.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518045,深圳;2.深圳市水务局,518036,深圳) 摘要:为促进当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良性发展,推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通过回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介绍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深圳水土保持园区包括水土文化区、水土保持科普试验区2大部分,将文化性、景观性与水土保持各种技术展示相结合,建设以城市水土保持特色为主的专业示范园。突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广大市民的水土保持宣传、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营造寓教于乐的户外课堂,同时分析园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对今后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提出设想:准确定位,以科普宣传功能为主;规划设计创新,多专业领域参与,多方面、多层次宣传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建立良好的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保障长期有效运营。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科普教育;户外课堂;运营管理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3007(2013)04-0067-05收稿日期:2013-01-21修回日期:2013-07-01第一作者简介:王永喜(197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水土保持。E- mail :wangyx868@21cn.com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henzh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 Wang Yongxi 1,Ye Feng 1,Xia Bing 1,Ma Yihu 1,Chen Xia 2,Zheng Jiali 2 (1.Shenzhen Beilinyu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 ,518045,Shenzhen ,China ; 2.Shenzhen Water Service Bureau ,518036,Shenzhen ,China )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e new idea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s ,this paper tells the story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elaborat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aking the Shenzh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 (hereinafter “the Park ”)as an example.The Park comprises two parts ,namely soil and water culture area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ot.Both of the parts integrate culture ,landscape with techniqu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aking it a professional park that features urb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The Park also offers varieties of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nd citizens to receiv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In ad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ark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Creativ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ies with multi-discipline practices will be needed to create an excellent operation system and offe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Key words :urb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 ;science education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必 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增强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从2004年开始,水利部在全国开展了水土保持科技 示范园区的创建活动。自2007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命名了4批8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这些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测示范、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平台,为增强

北京市开发设项目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规划设计思路及建设

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规划设计思路及建设情况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100036 北京市延庆县水保工作站,北京,102100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北京,100083 1 建设背景 2004年4月,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鄂竟平副部长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增多,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无一处固定的监测试验场所。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积极开展工作,于2004年提出了建设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示范区的构想,要求重点试验示范和监测坡面生态治理措施的效益,以为监测、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提供依据。 2 建设地点 通过在北京市各郊区县的水保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考察、调研,最后决定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示范区建在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东北部。 上辛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延庆县城东南5km、妫水河大榆树小流域从玉黄山向南延伸的分水岭西坡脚下,占地面积158.54hm2,中心区面积88.4hm2,园内分布有黄土,部分地段岩石出露,海拔500~800m,沟壑纵横,密度达2.05km/km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74.5mm,84%的降雨集中在6~9月。坡面、气候、植被等在华北地区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代表性。 该水保科技示范园是一集监测、科研、示范、户外教学、农林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试验示范园区,建设有1处全自动气象站、23个常规坡面径流小区和1个土化实验室,径流小区配有全套自动化观测系统,基本实现了坡面径流小区、流域沟道控制站的径流、泥沙全过程实时监测。 根据上辛庄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要在今后3~5年内建成具有水土保持监测功能、研究功能、环境意识教育功能、引种试验功能、生态能源利用展示(太阳能、沼气使用)功能、水土保持技术展示(节水工程、治坡工程、治沟工程、高新技术应用、牧带措施)功能和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展示功能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园区的总体目标,示范区建设必须满足:①高标准;②高科技含量;③高景观要求的原则。通过示范区建设,向社会展示新形势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模式。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示范区建设,是科技示范园内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截至目前完成的进园公路、园内道路、集雨工程、输水工程、办公建筑等分项工程,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气象站、径流小区建设及相关观测试验的开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与本项目试验结果互为补充,可形成一套完整、齐备的水土保持基础数据资料。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计分细则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 1 总则 1.0.1为规范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工作,加强园区创建,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制定本办法。 1.0.2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是指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全面发挥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一定规模,质量高、效果好、典型强,能充分发挥理念引领、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等作用的水土保持生态设施、资源和场所。 1.0.3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评定。省级以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评定可参照执行。 2评定内容 2.1基础条件 2.1.1园区的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等特征具有典型代表性。 2.1.2园区土地使用手续合法完备,权属清晰。

2.1.3园区位于城市或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区内道路布局合理,路标清晰。 2.1.4园区水、电、通讯、房建、休憩、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能够满足园区正常运行的需要。 2.1.5 园区生态景观良好,环境优美。对垃圾等废弃物设有相应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2.2基本功能 2.2.1园区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清晰,实施情况良好。 2.2.2园区各项防治措施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体系。宜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全部治理。 2.2.3园区布设相应的效益监测设施,正常运行。 2.2.4园区布设宣传标牌等措施,并通过报刊、电视、网站或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 2.2.5园区设置各种措施和工程等的标识牌,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科普教育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具备基本的科普能力。 2.2.6园区导视系统完善,有讲解方案和通俗易懂的介绍材料。

水土保持五年规划(2020--2025)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规划(2021年--2025年)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目录 一、基本情况1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水土保持现状2 1.水土流失的特点2 2.水土保持现状2 三、指导思想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思路2 1.指导思想2 2.基本原则3 3.总体思路和目标3 四、规划时段4 五、工作规划4 1.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规划4 2.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规划7 六、保障措施7 1.组织领导措施7 2.执法队伍建设8附:靖边县(2021年--2025年)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规划表9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规划 (2021年--2025年) 水土保持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为保护和建设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改善我县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建设步伐,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靖边县位于陕西北部,榆林地区西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相邻,南与延安地区子长、安塞、吴旗、志丹接壤。东、西分别与本地区的横山县、定边县毗连。总土地面积为508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00平方公里。 按地形地貌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即北部风沙区,面积为18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6.12%;中部梁峁涧地区,面积为11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3%;南部丘陵沟壑区,面积为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0%。 近年来,因油气项目的大量开发和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危害。历年来,县水土保持监督站遵循“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对开发项目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所造成水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

渭南市概况 一、市域基本概况 渭南是关天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现辖1区2市8县和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总人口552万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 渭南处于中国的地理中心。“北京时间”由设在我市的国家授时中心蒲城天文台发出。境内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密度133.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325.8公里,居全省各市之首,是我国公路铁路覆盖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渭南资源能源丰富。探明矿藏51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3098亿元,煤、钼、金、石等资源颇具优势。原煤地质储量371亿吨,探明储量50亿吨,以“渭北黑腰带”而闻名全国;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钼矿,黄金储量和产量居全国第三,被授予“中国钼都”、“华夏金城”称号。秦岭、韩城、蒲城三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737万千瓦,占全省的40%。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渭南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农业生态区之一。地处八百里秦川最开阔地带,粮、油产量占全省的20%,棉花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苹果产量占全省的20%。近年来设施蔬菜和畜牧产业迅速壮大,已成为关中城市群的“菜篮子”。白水苹果、富平柿子、蒲城酥梨、韩城花椒、华州蔬菜成为知名品牌。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诞生于此。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壮丽的山河,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现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区1200余处,西岳华山、洽川湿地、太史祠、党家村、仓颉庙、渭北帝王陵墓群享誉海内外。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渭南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调整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借助外力招商弓l资,激活内力全民创业,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1.42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25亿元,五年累计1960.9亿元,年均增长47.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1.8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2元,

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gai

渭南市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基本情况 渭南市临渭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秦岭北麓,渭河下游,总面积1221 km2,水土流失面积460 km2。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位于我区南部苌沟小流域上游,总面积150hm2,距石鼓山风景区1.3km。省道107(渭蓝公路)和关中环线从示范园区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行政村间道路已基本硬化。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南侧毗邻景色优美的石鼓山风景区,通过在该区域实施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将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与石鼓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生态旅游观光景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加之园区先后实施过水土保持国债项目、淤地坝坝系、黄河水保生态建设、尤河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等多个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基础较高。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迫切,积极性高,且有多年水土保持治理的经验。项目建设可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为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总面积150hm2,截止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4 hm2:其中水平梯田43.0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1.0hm2,经果林27.4hm2,治理程度达到61.6%。治沟工程共建骨干坝、及小型坝等小型水保工程3处。 根据临渭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的所处位置及地形地貌特点,将示范园区划分为科研观测试验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治理

区、生态果业示范小区、休闲观光区。 科研试验区:包括新建径流观测小区4处、可变坡面径流场5处、小型气象站1处。节水灌溉示范区:利用蔡脑陂塘水源修建一座小型抽水站,采用微喷灌、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对该区的200亩果树及蔬菜进行灌溉。生态治理区: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60hm2,改造提高基本农田40hm2,配套田间生产道路1.6公里,并引进当地适生且较少见的优质黄花菜进行植物护埂。休闲观光区:在淤地坝、陂塘岸边进行绿化、美化,新建垂钓休闲小区及核桃采摘园。生态果业示范小区:该园区属临渭区核桃种植示范区,在立足当地果品的基础上,引进当地适生的优良树种。栽植核桃178 hm2,引进优良苹果树40hm2,杏树20hm2。 包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科研科普区、生态修复区、植物园区、百花园区和休闲娱乐区6大功能区。园区内水土保持教育资源丰富,建有水土保持科普园、科普展示厅、气象科普园、植物根箱、人工模拟降雨等设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理念出发,将示范园建设成为集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繁育、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土保持示范园地。使之成为我区水土保持科普基地和水土保持户外教室,作为向公众及中小学生宣传和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的窗口;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与石鼓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旅游观光景点。临渭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将成为集水土保持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水土保持优良植物推广、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地。为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

临渭区基本情况

临渭区基本情况 临渭区是渭南市政府所在地,是陕西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区辖28个乡镇、办事处,国土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其中城市人口30万。 渭北产业园位于渭南市城北2公里处,是规划中的渭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底设立,园区规划总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0万,一期启动面积5.2平方公里。自2003年12月20日第一份入园合同生效至今已有29个项目合同成功落户,投资额在8亿元以上,其中5个项目已完成投资、投产运营,17个项目在动工建设,其它几个项目也在前期设计和积极的准备中。 园区依托西安大都市有其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优势: 1、这里是渭河冲积平原,800里秦川腹地,跨渭河有四座大桥与渭南市区连接,非常方便。 2、这里有陇海铁路、西南铁路、全国首条高速客运专线、连霍高速公路、310、108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横穿园区,交通十分便捷。 3、这里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原料供应充足。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境内就业培训机构遍布,拥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20余所,开设的专业有:电子、机械、数控、电工、服装设计等30余个,是全国最大的技工培训基地,“渭

南技工”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能满足各类企业用工需求。 4、这里有低廉的投资成本。低于成本的土地出让价格、优惠的税费政策、优质的保姆式服务以及充足低廉的劳动力、能源等优势,使入园企业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5、这里有优惠的奖励政策。来这里投资兴业的所有客商,除可享受国家对西部开发给予的优惠政策外,临渭区政府还根据投资领域、性质、规模等,在土地出让、税费减免、利用外资诸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欢迎您们前来投资兴业。 6、这里有一支热情、敬业、周到的服务队伍。“保姆式服务”会让您放心,无论企业大小、投资多少均可享受星级服务。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建设,园区都会派专人一包到底。“实行厂内的事情你来办,厂外的事情交给我们办”,不收取任何费用。 朋友们,一方福地,人共求之,我们热忱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前来咨询、投资、发财。

陕西省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陕西省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 版

前言 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镇数量,乡数量,街道办事处数量,村民委员会数量,居民委员会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 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真 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渭南临渭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渭南临渭区镇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渭南临渭区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渭南临渭区镇数量占全省镇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渭南临渭区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渭南临渭区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渭南临渭区镇数量同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渭南临渭区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渭南临渭区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渭南临渭区乡数量占全省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渭南临渭区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渭南临渭区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图) 2004-04-15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2000年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持续进行水土保持建设,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建设了一批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园区,开展了许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促进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打造精品,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科技意识,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活动。现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二○○四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建设活动,特制定本

实施方案。 一、建设条件 (一)示范园区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应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区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程度、危害及生态环境、地质地理等基本特征。 (二)示范园区应具有一定规模,面积不小于50公顷,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布设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 (三)示范园区应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基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群众对水土保持有积极性。 (四)示范园区应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位于主要城镇(如大中城市和县城)和交通干线附近,有利于发挥示范园区的社会宣传和示范推广作用。 二、组织实施 (五)示范园区采取分级建设、分级管理体制。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市)、县(区)都可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园区。 (六)示范园区应根据当地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制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规划要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突出新的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先进技术,探索科学防治水土流失、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和优化模式。 (七)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应充分论证,广泛吸收水土保持及相关领域专家、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八)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应纳入地方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并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议程,成为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示范的重点工程。 (九)示范园区建设实施多渠道投入机制,以省、地(市)和县(市)投入

2020下半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不属于公文制文阶段的是()。 A、草拟 B、会签 C、签发 D、注发 【答案】D 【解析】草拟、会签、审核、签发构成了公文的制文阶段。注发属于公文的制发阶段。 2、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植树造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植物吸收的这些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哪个部位被合成了有机物()。 A、线粒体 B、叶绿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Chloroplast)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它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同时产生氧。B项当选。 3、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包括()。 A、采用专业化分工生产所带来的利益 B、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C、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 D、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答案】BCD 【解析】范围经济的形成与投入要素的多用性有关。产生范围经济的原因有: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A项属于生产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 4、一篇完整的公文必须具备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所讲的“有头有尾有中间”,这段话所要求的是公文结构的:()。 A、严密性 B、连贯性 C、完整性

【答案】C 【解析】对于公文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要有头有尾有中间,故本题选择C选项。 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怀疑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资本创造财富已成共识,“劳动是财富、幸福的源泉”早就过时 B、财富、幸福的源泉有多种,劳动并不一定会给人带来财富和幸福 C、怀疑劳动价值论会导致价值观、幸福观发生扭曲 D、不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会导致对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的怀疑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价值论。A项中“早就过时”说法错误。B项“并不一定”说法与题目强调的“劳动创造财富和源泉”相违背。C项表述符合题意。社会分配制度不合理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人们对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产生怀疑,D项表述也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D。 6、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而加重处罚。 A、陈述 B、申辩 C、态度 D、陈述和申辩 【答案】B 【解析】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7、下列诗句与其描写的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答案】A 【解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对应的是春节。B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C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D项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七夕节。因此A项错误。 8、工商部门发布的企业许可证年审,通常采用的文种是:()。

宝鸡市水土保持示范园规划设计

学号:2011011304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宝鸡市水土保持示范园规划设计 学院(系):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专业年级:艺术设计 2011级 学生姓名:田雨杰 指导教师:丁砚强 合作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 年 6 月12 日

目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方法 (1) 2 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发展 (1) 2.1国外水土保持景观规划的发展 (1) 2.2国内水土保持景观规划的发展 (1) 3 项目背景 (2) 3.1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3.2区位分析 (2) 4景观设计指导思想 (3) 4.1设计理念 (3) 4.2设计原则 (4) 5 总体设计 (5) 5.1功能分区 (5) 5.1.1 科研实验区 (5) 5.1.2 措施示范推广区 (6) 5.1.3 坡耕地治理措施区 (7) 5.1.4 水土保持苗木展示区 (8) 5.1.5 生态修复区 (8) 5.1.6 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区 (9) 5.2交通分析 (8) 5.3景观分析 (8) 6 景观小品 (9) 6.1功能型小品设施 (9) 6.2观赏型小品设施 (11) 7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宝鸡市水土保持示范园规划设计 作者:田雨杰指导老师:丁砚强 摘要: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要求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工作必须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对此宝鸡市代家湾拟在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型水土保持示范园,生态学、园林景观、环境、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开发计划。在西北地区特色系统优化技术统治依然喜欢和模型。水和科学研究和实验,模特培训和普及苗木开发和景观、小区环境正常生物科技,集模特、模特景观游览、科技培训和现代环境变化结合统一水平没裁剪。建设内容和支持无水综合研究所及风味保持示范园区两大机遇和黄土侵蚀地貌侵蚀道原始类型、侵蚀和保护通道优势示范园区,小山顶上漏测试区引种植物特色针对北韩的核试验,示范园区节水灌溉示范园区、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区河流。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景观规划与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