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民歌

合集下载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
❖ 《玉台新詠箋注》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 辛延年,东汉人,生平不详。《玉台新詠》存其诗一首。
[注释]
❖ [1]此诗描写一个将军之家的豪奴,春天时仗势调笑独自在店中卖酒的年轻胡姬。胡姬不 为豪奴的权势及外表所惑,以商女特有的超常智慧和语言表达能力,巧妙地消除了豪奴的 非分之想。羽林郎:统率汉代皇室禁卫军的军官,《后汉书·百官志二》注引蔡质《汉仪》: “羽林郎百二十八人,无常员。”羽林:言其快速如鸟,挺立如林。一说如林之多。 [2]霍家奴:西汉昭帝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家奴。奴,一作姝(shú),姝,美好。 冯子都:霍光家总管的名字,多为不法。见《汉书·霍光传》。古时美男称子都,犹美女称 西施。《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传》:“子都,世之美好 者也。”《孟子·告子》上:“不见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诗言此人既为羽林军官,又 是大臣家奴,貌亦俊美,故得骄宠。 [3]酒家胡:酒家胡姬。胡:西域人。
[7]鬟(huán):盘成环状的发髻及其装饰的珠翠。窈窕(yǎo tiǎo):美好。 ❖ [8]金吾子:对执金吾的尊称,犹战国末楚人称登徒(官名)为登徒子。班固《汉书·司
马迁传》亦载:“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执金吾:羽林军中的髙级军官。 掌巡逻京师,汉初称中尉,武帝时改称执金吾,地位与卿同。金吾本是一种铜棒,汉代卫 戍京城的武官手执金吾巡夜,故名。冯子都未任执金吾,清人朱干《乐府正义》认为“此 诗疑为窦景而作,盖託往事以讽今也”。《后汉书·窦融传》载,大将军窦融之弟窦景为执 金吾,权贵显赫,骄纵尤甚。 娉婷(pīng tíng):美好。此指刻意修饰,忸怩作态。
饮马长城窟行
❖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篇一:分析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也有采用独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接,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非常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篇二: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李晓东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开创性、典范性的特征。

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

秦代可以说没有文学,而汉代则不同,它的辞赋、散文、诗歌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

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

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

汉成帝:汉乐府鼎盛期 凡典领倡优伎乐,盖有千人
汉哀帝:汉乐府衰竭期 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 可领属太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 卫之声,皆可罢。 东汉:乐府机构被取代 太予乐署——太予乐令相当于西汉太乐令 黄门鼓吹署——实际发挥西汉乐府作用
诗体名:把乐府配乐歌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汉代:歌诗 魏晋:拟乐府 (借古题写时事) 唐代:新乐府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宋元:称词曲为乐府
(1)忠贞的恋人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 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 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 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 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 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保存汉乐府民歌的主要类型
1、相和歌辞:美妙的民间音乐 演唱方式:丝竹相和 人声相和 2、鼓吹曲辞:北方民族的新声,用作军乐。 3、杂曲歌辞: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 《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 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 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所怀,或言征 战行役之所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 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
3、无中生有 智退使君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 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臵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

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能够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所以都表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很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即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希望你喜欢。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汉乐府民歌艺术性(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

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

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汉乐府民歌艺术性(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羽林郎】 (杂曲歌辞)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孤儿行】(相和歌辞)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复,助我者少,啗瓜者多。

原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

当与较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妇病行】(相和歌辞)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平陵东】(相和歌辞)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刦义公。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汉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长歌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郭茂倩。

其古诗全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相逢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乐府古辞。

其古诗全文如下: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翻译】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

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你家有三个弟兄。

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创作的集大成者,既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又展现了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风貌。

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传播为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代时期,由于统一了文字和语言,乐府民歌得以广泛流传。

这些歌曲把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方面的生活真实反映在了人们的歌声中,使得这些歌曲成为社会风气的具体表现。

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表演使得这些歌曲具有更加普遍的听众和更加广泛的传播途径,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差异和多元性。

汉代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战乱和开放交流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日益加大。

乐府民歌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情和当地社会状况,反映了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通过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这些民歌激发了古代文学的创作活力和多样性,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第三,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表演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范例。

乐府民歌中的音乐和歌词紧密结合,音乐与情感的表达相辅相成。

乐府民歌以古琴等乐器为伴奏,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也促进了音乐和诗歌的融合发展。

这种音乐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外,汉乐府民歌还通过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感染力,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传播范围。

乐府民歌不仅为乐府文学的日益繁荣做出贡献,也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扩大了古代文学的受众面。

这些歌曲通俗易懂,表达直观,能够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为文学创作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契机。

汉乐府民歌通过其广泛的传播途径,将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七夕——中国的情人节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武帝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 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而为一,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 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语言浅近凝炼,自然和谐。 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二,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第三,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第四,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第五,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

汉乐府诗几首

汉乐府诗几首

汉乐府的诗有那些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

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1、原文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2、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1、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汉乐府最经典的十首歌

汉乐府最经典的十首歌

汉乐府最经典的十首歌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可以窥探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在汉乐府中,有许多经典的歌曲,它们既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汉乐府最经典的十首歌。

1.《陌上桑》《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歌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它以婉转的曲调和动人的歌词描绘了一段失散情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歌曲曾被无数歌手演绎,深受人们喜爱。

2.《木兰辞》《木兰辞》是一首描写古代女英雄木兰的歌曲,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兰的英勇和聪明。

这首歌曲不仅表达了木兰的家国情怀,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3.《白头吟》《白头吟》是一首表达夫妻之间深情厚意的歌曲,它以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描述了夫妻二人共同经历的岁月沧桑,表达了夫妻之间的亲情和爱情。

4.《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乐府长歌的代表之作,它以雄浑的气势和悲壮的情感,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首歌曲既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和杨贵妃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无尽思念。

5.《卜算子》《卜算子》是一首表达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歌曲,它以细腻的词藻和抒情的旋律,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往事和别离之情。

6.《钗头凤》《钗头凤》是一首表达妻子对丈夫深情的歌曲,它以动情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忠诚。

7.《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描绘江南美景和女子身世之谜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曲调和细腻的词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女子身份的猜测。

8.《古风曲》《古风曲》是一首表达古代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歌曲,它以豪放的曲调和激情澎湃的歌词,描绘了古代人民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9.《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兄弟情谊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曲调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10.《蝶恋花》《蝶恋花》是一首描绘恋人之间甜蜜爱情的歌曲,它以温婉的曲调和甜蜜的歌词,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浓情蜜意和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关于乐府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

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

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

《汉书?札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所谓采诗,即采民歌。

同书《艺文志》更有明确的记载: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采诗官》)其实,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

而从上引文献,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

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也颇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后汉书?循吏传叙》)。

20.汉乐府民歌(六首)

20.汉乐府民歌(六首)
这些民歌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或批判政治黑暗、反映民生苦难,或表现家庭 生活、歌颂美好爱情,或书写人生感悟、醒世 励志,体现了极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汉乐府民歌大大发展和加深了 传统诗歌叙事成分,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对话 描写生动真切,其五言句式对五言诗的发展成 熟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 位。
[7]晨风:晨风鸟。据闻一多《乐府诗笺》: 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飔(sī):疾 速。又,闻一多认为是“思”字之讹,言晨风鸟 慕类而悲鸣。
[8]高:同“皓”,白。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1]。远道不可思, 夙昔梦见之[2]。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3]。他 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 寒[4]。入门各自媚[5],谁肯相为言[6]?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7],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8],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 长相忆。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1], 双珠瑇瑁簪[2],用玉绍缭之[3]。闻君有他 心,拉杂摧烧之[4]。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 狗吠[5],兄嫂当知之。妃呼狶[6]!秋风肃 肃晨风飔[7],东方须臾高知之[8]。
注释
[1]何用:何以。问遗(wèi):“问”“遗” 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汉乐府民歌(六首)
长歌行 上邪 有所思 饮马长城本为音乐机构名称,一般认为,秦代 即已设立乐府官署,汉武帝时乐府规模发展到 最盛。
乐府机关采集各地民间歌谣,配乐演唱, 其所采民谣及文人模仿创作的乐府作品,也被 后人称为乐府。
现存汉乐府散见于《汉书》《后汉书》 《文选》和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等,而以 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

江南 汉代乐府民歌

江南 汉代乐府民歌

江南汉代乐府民歌《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

诗中大量运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採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採莲人的欢笑。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江南作品别名:江南可採莲创作年代:汉代作品出处:《相和歌词。

相和曲》文学体裁:汉乐府民歌作品原文江南汉乐府江南可採莲,诗意图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品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作品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採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修辞手法“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乃“互文见义”的手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採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赏析这首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採莲诗的鼻祖。

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诗中“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採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複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採莲人欢快的心情。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国家意识
1.《项脊轩志》:歌颂汉王高祖建立汉朝,拓宽汉室大国,泽被天下,壮大汉民四海之声。

2.《思乡》:歌颂远古中华民族聚拢而成大国,祖先之智慧,秉持和平。

3.《横眉冷对千夫指》:赞颂高祖伟大的胆识,统一中国,保护了弱小,开辟了中华大地。

二、尊礼敬仰
1.《乞巧》:歌颂祖先传承的崇拜仪式,祭祀神灵,维持传统,鼓励孝敬。

2.《题西林壁》:歌颂汉代的学术,尊重传统文化,崇尚思想,助力辉煌发展。

3.《上乐》:歌颂维持国家祖传礼俗,敬仰神祗,遵循传统,传承汉族文化。

三、家庭观念
1.《画堂春》:歌颂家庭重视家庭和睦,孝敬父母,谦让恭顺,助力家庭幸福。

2.《国由节》:歌颂家人相互牵绊的亲情,肩并肩携手共事,用爱心去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宁静。

3.《敕勒歌》:歌颂家庭感情的重要,认可兄弟情份,尊重父母的善意,推崇爱国爱家的主张。

四、正义歌风
1.《王昌龄》:歌颂朝廷尊严,政令明治,为民扎根,抗击外族侵略,赞扬正义公正。

2.《桃花女》:歌颂女性勇敢抗争,遵行真正民主理念,坚守正义,反抗专制统治。

3.《诉衷情》:歌颂小人阴险诡谲,惩戒奸邪,助力正道,唱响反抗封建统治,谱写反抗奴隶主张的美好叙事。

汉乐府民歌名词解释

汉乐府民歌名词解释

汉乐府民歌名词解释
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汉族地区传统的一种歌曲形式,又称为“乐
府诗”或“栲栳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乐府民歌名词解释:
1. 汉乐府:指汉族地区传统的乐府歌谣。

乐府最初是指古代朝廷中主管音乐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成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类歌曲艺术。

汉乐府因地域、历史时期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2. 民歌:指流传于民间的歌曲,通常由民间诗人创作,以平民百姓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象为主题。

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地域特色。

3. 乐府诗:指以乐府民歌形式创作的诗歌作品,又称为栲栳歌。

乐府诗一般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描绘社会风貌或宣扬政治主张等方式,表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4. 栲栳歌:栲栳是形容乐府歌谣节奏明快、曲调婉转的传统说法,也代指乐府歌谣。

栲栳歌虽在乐府民歌中只占一部分,但结构简洁、旋律和谐,往往深受民间喜爱,成为汉乐府民歌中的重要流派。

总的来说,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汉族地区传统的一种歌曲形式,包括了乐府、民歌、乐府诗和栲栳歌等概念。

它以朴实自然、富有情感和生活哲理为特点,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珍贵遗产。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2)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2)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2)汉乐府诗集1、《猛虎行》魏晋·陆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2、《猛虎行》唐代·李白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3、《对酒行》唐代·李白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4、《短歌行》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5、《短歌行》唐代·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

留守女人的等待
司马相如家书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无 “亿”。已没有“忆”了。
卓文君回信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 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 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 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 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 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 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 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 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 男。Fra bibliotek《白头吟》
——汉乐府民歌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卓文君
【注释】
①皑:白。 ②皎:洁白。 ③两意:犹 “二心”,与下文“一心”相对。 ④ 决绝:断绝。决,一作“诀”。 ⑤斗:酒 器。 ⑥明旦:明日。 ⑦躞蹀(×ièdié 泻蝶):小步徘徊貌。御沟:指环绕宫墙或 流经宫苑的渠水。 ⑧凄凄:悲伤貌。 ⑨嫋嫋:柔弱貌。 ⑩簁簁(shT湿):余冠 英以为犹“漇漇”,形容鱼尾象濡湿的 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常是男女求偶 的象征隐语。这两句意思是说,二人在 情意相投的时候,正如用竹竿钓鱼一样, 竹竿是多么柔长,鱼又是多么欢悦活泼。 ⑾意气:情义。 ⑿钱刀:钱币。刀,刀币。 为:语末疑问词。这二句是说,男子应当 重爱情,而今何以为了钱刀而抛弃了我。
乐府民歌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 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 乐演唱的诗称为 “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 府”。同时,魏晋六朝 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 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 在唐代出现 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 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 府”。 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民歌班固虽不曾把那一百三十八首西汉乐府民歌记录在《汉书》里,但对这些民歌却也作了很好的概括,这就是他说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从现存不多的作品看来,包括东汉在内,这一特色确是很显著。

这些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

关于这一点,这是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也不能不承认:“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汉书·食货志》),甚至与牛马同栏出卖自身及妻子作奴婢。

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血泪控诉。

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买饵。

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

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残酷的剥削,竟使得这个做父亲的不能不违背妻子临终时的千叮万嘱,忍心地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汉书·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四夷,重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

”由此可见,当时许多贫民还有因口赋钱而杀害亲生子的,抛弃子女的惨剧也必相当普遍,是有其典型意义的,并不足为异。

诗言两三孤子,到市求乞的是大孤儿,啼索母抱的是小孤儿。

“塞牖舍”之“舍”即徘徊空舍之“舍”。

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像舟船、觞杯、餐饭、晨朝、门户等连用的例子是很多的(诗歌中的这种复词,唐以后始告绝迹)。

由于破产,大量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有的兄弟三人同在一个地主家干活,他们终岁劳动,却仍然衣不蔽体,如《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地主阶级的残酷性,也表现在对亲人的压榨、剥削上。

这就是那著名的《孤儿行》所描写的。

为了独占家财,兄嫂把亲骨肉看成奴隶,看成仇人,尽量役使他,折磨他,必欲置之死地。

不是出外四处行贾,便是在家挑水、烧饭、看马、养蚕、种瓜,什么都得干,而大冬天连双草鞋也穿不上。

“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这是孤儿绝望的血泪控诉,也是作者和广大人民愤怒的谴责。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兄嫂的狠毒,实质上也揭露了剥削阶级凶恶的本来面目,并使我们看到私有财产制度是怎样把人变成了禽兽,这就是《孤儿行》的深刻意义。

《乌生》和《枯鱼过河泣》是两首奇特的寓言诗。

通过乌鸦和枯鱼的遭遇曲折地表达了受迫害者的悲惨命运。

《乌生》借中弹身死的乌鸦的自宽自解,指出即使是山中的白鹿、天上的黄鹄、深渊里的鲤鱼,也都难逃一死,不禁令人想起晚唐杜荀鹤的诗句:“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人民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也反映了人民对统治阶级尖锐的实际斗争行为。

在这方面,《东门行》和《陌上桑》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它们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

《东门行》写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穷老汉: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短诗形象地揭示了人民起来反抗的过程。

“他家”四句是妻子的劝阻,在迷信的说法中也蕴藏着她对丈夫的爱情。

“今非咄行”三句是丈夫的答辞,说得斩钉截铁。

咄行,是说咄嗟之间即行,犹言“咄嗟即办”,也就是马上就走。

这首民歌曾为晋乐所奏,但添上了“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一类封建说教,又抽去了“白发时下难久居”,换上“平慎行,望君归”这样一条“温柔敦厚”的尾巴,这就把一个逼上梁山的老百姓涂改成为后来一般评论家所说的“贫士”,大大地削弱了诗的意义。

《陌上桑》则是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

这是一出喜剧,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全诗分三解,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出场就以她的惊人的美丽吸引着读者和观众:……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写罗敷之美,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却从旁观者眼中、神态中虚摹,是有独创性的。

这段描写,不仅造成活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的“使君”作了导引。

第二解是诗的主旨所在,写使君的无耻要挟和罗敷的断然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第三解写罗敷夸说自己的夫婿的事功和才貌,则又是一种机智的反击。

这段夸说,也表现了作者的爱憎,罗敷越说越高兴,那使君自然越听越扫兴。

“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喜剧便是在这种充满胜利快感的哄堂大笑中结束。

汉时太守(使君),照例要在春天循行属县,说是“观览民俗”、“劝人农桑”,实际上往往“重为烦扰”(见《汉书·韩延寿传》、《后汉书·崔因传》)。

《陌上桑》所揭露的正是当时太守行县的真象,所谓“重为烦扰”的一个丑恶方面,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它并不是什么故事诗,更不是由故事演变而来的故事诗,而是一篇“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活生生现实作品。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

在这一方面汉乐府民歌也有不少杰作。

汉代自武帝后,长期的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有的民歌通过战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场的惨象和统治阶级的残忍与昏庸,如《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全篇都托为战死者的自诉,“为我谓乌”数句尤奇,真是想落天外。

战死沙场,暴骨不葬,情本悲愤,却故作豪迈慷慨语,表情愈深刻,揭露也愈有力。

“梁筑室”四句,追叙战败之因,见死得冤枉。

《十五从军征》则是通过一个老士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汉代兵役制度,据当时官方的规定是:民年二十三为正卒,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五十免兵役。

但这首民歌却揭穿了统治阶级的欺骗,诗中的主人公足足服了六十五年的兵役,而穷老归来,仍一无抚恤,他的悲剧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八十始得归”,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而是客观真实。

《宋书》卷一百载沈亮对宋文帝说:“伏见西府兵士,或年几八十,而犹伏隶,或年始七岁,而已从役。

”可见这种现象,不独汉代,而是历代都有的。

我们知道,战争通常是和徭役分不开的,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不少流亡者的怨愤的呼声。

他们有的是无家可归,如《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诗中提到“胡地”,显然与战争有关。

《悲歌》更明言“欲归家无人”,只能是“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他们有的虽并非家中无人,却又是妻离子散。

如《饮马长城窟行》便是写的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她的丈夫而辗转流徙在他乡的。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读这些诗句,不禁令我们联想起唐人张仲素的《秋闺思》:“欲寄征人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在封建社会,人民所受的苦难往往是相近似的。

此外,《东光》一篇也是反对黩武战争的,但含有游子思家的情调,士兵们并自称“游荡子”:“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由此看来,流亡者的怀乡曲中当有不少士兵的作品,上述《古歌》等就很可能是。

(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封建礼教的压迫也就随之加重。

在“三从”“四德”“七去”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更加可悲。

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像《诗经》的“国风”所常见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只有《江南》是个例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乐府古题要解》说:“江南古词,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也。

”可能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比喻女性。

它可能是武帝时所采《吴楚汝南歌诗》。

但是,更多的还是弃妇和怨女的悲诉与抗议。

有的因无辜被弃,对喜新厌旧的“故夫”提出了责难,如《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此篇向来列入古诗,其实是“缘事而发”的民歌。

张玉谷说:“通章问答成章,乐府中有此一体,古诗中仅见斯篇。

”(《古诗赏析》卷四)可见即从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它不会是文人的抒情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弃妇是如何冤屈:她勤劳、能干、柔顺,但她还是被弃了。

作者巧妙地通过“故夫”自己的招供揭示了他的丑恶的灵魂。

不难想象:那个新人的命运并不会比故人好些。

有逆来顺受的弃妇,但也有敢于反抗夫权,对三心二意的男子毅然表示“决绝”的女性,如《白头吟》。

诗一开头就说:“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用雪月表明自己的光明纯洁,而对方之卑鄙龌龊也就不在话下。

切身的痛苦使得诗的主人公正确地提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爱情理想。

然而在那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的情况下,这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这个倔强的女子终于不能不伤心得落泪,原因就在此。

为了追求并实现“愿得一心人”的爱情理想,在这类恋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用火一般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大胆地冲破礼教束缚的另一类型的女性。

这就是《铙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所表现的。

《有所思》的女主人公曾追叙和爱人初会时的情况:“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可见他们是自由结合,根本没理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

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当她听说爱人“有他心”后,便遏不住心头的怒火,我们看:“何用问遗君?双珠毒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爱是真爱,恨也就是真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