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常用十八个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一、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何
1. 用作代词,有下面几种情况:
⑴用在动词、介词前作宾语,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
⑵作谓语,后常有“哉”、“也”等疑问语气词。译为“什么、什么原因、为什么”。例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⑶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作定语,译为“什么、哪”。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 用作副词,可译为“为什么、怎么、怎么样、多么”。例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④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3. 实词用法,通“呵”,喝问。如: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4. 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①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②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③作什么。例:a.客何为者?b.苟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6)“何意”: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①由何,靠什么。例:长夜沾湿何由彻。②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③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何曾”:何时,什么时候。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乎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此外,可作词尾。如:
①生乎吾前……(《师说》)
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四、乃
1. 作副词,用法如下:
⑴表示两件事前后相承(相关联)的关系,译为“便、于是、就、这才、才”。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⑵表示事情出乎意料外,译为“竟然、居然、却”。如: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⑶用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就是、只是、是、本来是、原来是”。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 代词,你,你的;这,这样。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五、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