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中图必修3练习: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课时2东部季风区的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①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交通设施建设(jiànshè) ③促进西气东输工程进
展 ④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山西的煤炭工业对西气东输工程(gōngchéng)没有促 进作用。
第四十页,共42页。
解析(jiě
5.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产业转移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 C.发达国家将重化工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无负面影响 D.产业转移会给转移对象国和地区(dìqū)提供就业机会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解析(jiě xī)
(2)促使北京、天津两市产业转移的原因(yuányīn)是什么?
解析 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一般会出现地租提高、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 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北京、天津地区产业转移。
答案(dá àn) 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升高、地租提高、 土地资源紧张等众多因素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政 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的管理加强等;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更廉价、 自然资源丰富、地租低,生产成本低。
第三十三页,共42页。
解析(jiě xī)
返回
课堂训练 当堂检测 巩固(gǒnggù)反馈
第三十四页,共42页。
123 45
2013年12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tōnɡ shuǐ),中线一 期工程2014年建成通水(tōnɡ shuǐ)。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 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rénlèi)生基存础的
。
2.人类(rénlèi)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
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rénlèi)活主动导起作用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课时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中
候干旱,风力较强
化。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温低、风力大
第二十页,共42页。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
内、外流区兼具。
流区。地表水以雨水 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 多冰川、湖泊,
水文特征
补给为主,地下水资 水湖
多大江、大河发
源比较丰富
源地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
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土壤 广泛分布着高寒
答案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造成土地退化。
第三十页,共42页。
答案
归纳(guīnà)提 升
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rénlèi)活动的影响 应用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分析区域特征,揭示对人类(rénlèi)活动影响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迁移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cáiliào),回答问题。(qiānyí)应
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
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第十七页,共42页。
答案
(3)三大自然区各自主要位于我国地势(dìshì)的哪一级阶梯?
答案 青藏高寒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西北干旱(gānhàn) 半干旱(gānhàn)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季风区主要位 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第二页,共42页。
内容索引
一、区域(qūyù)和区域(qūyù)差异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zìrán huán jìnɡ)的差异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十九页,共29页。
答案(dá
返回
课堂训练(xùnliàn)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第二十页,共29页。
12345678
1.对区域的不正确叙述是( D ) A.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单元 B.所有的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 C.同一地理单元可属于不同的区域 D.同一区域内部特征不存在差异 解析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有明确(míngquè)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 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但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答案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jìnxíng)区域划分、确定具体 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 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 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第六页,共29页。
共同职能作用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工业区等。所以城市经济区
、浦东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功能区。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解析(jiě
123 4 567 8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sān dà)区域。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主要(zhǔyào)反映区域间B 的( )
A.开放性
B.差异性
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C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解析 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 类型,说明(shuōmíng)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 域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 的目的之一。
第九页,共29页。
解析(jiě xī)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由区域核心(héxīn)、网络系统、 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从图中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来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解析(jiě xī)
归纳(guīnà) 提升
第一章 区域(qūy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jīběn) 含义
第一页,共39页。
学习(xuéxí)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gàiniàn),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gàiniàn)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gàiniàn)、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 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第十四页,共39页。
返回 (fǎnhu
二、区域(qūyù)空间结构
第十五页,共39页。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
自主 (zìzhǔ)预
相对位和置(wèi zhi。)关空系间分布形式 习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
区域开放程度(chén对gd外ù)和联系 等。
答案(dá
迁移
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qiānyí)应
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
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xīnxīng)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
效率。
第十页,共39页。
岛。状
5.思考教材P4~5活动提出的问题。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整合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第一页,共6页。
网络(wǎngluò) 构建
第二页,共6页。
知识点回顾
1.区(hu域íg有ù) 何特征? 2.应如何分析区域差异? 3.描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特征。 4.三大自然区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5.简述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6.简述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哪些方面存在(cúnzài)区域差异?简述位置、地 形差异的影响。 8.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第三页,共6页。
9.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10.航海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变化? 11.工业化前后,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变化? 12.评价矿产资源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3.简述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注意问题。 14.评价生物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5.简述产业转移(zhuǎnyí)的原因和影响。
No Image
第六页,共6页。
第四页,共6页。
本课结束 ( jiéshù)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dēnwɡwlùw):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页,共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章末整合。6.简述(jiǎn shù)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航海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变化。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导练: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活动鲁教必修3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1.搜集区域的①相关资料(1)②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2)③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2.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3.区域④差异分析比较(1)区域发展条件、⑤优势和⑥劣势(2)区域⑦经济分析(3)区域⑧发展阶段评价4.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思维活动1.在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一般从哪两个方面入手?答案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搜集法:通过对区域的⑨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⑩间接搜集法:通过会议、座谈、⑪上网或查阅报纸、杂质、书籍等搜集资料。
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⑫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⑭列表归纳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⑮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⑯综合分析。
思维活动2.区域差异分析的三种方法是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吗?答案不是。
三种方法不可截然分开。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定性的方法侧重于定性说明,定量的方法侧重于量化分析,综合的方法侧重于综合分析,而综合的方法中也会用到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有很大的不同。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
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
答案(dá
(2)区域位置差异: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 海优运势(h;ǎi中yù、n)西
部经济地带由于(yóuyú)距海较远,地形地、质 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 不便。 (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 趋势东。移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
第九页,共34页。
答案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dàibiǎo)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自然亚区:A东__北__温__带__湿__润__半__湿__润__地__区___, B_华__北__温__带__湿__润__半__湿__润__地__区__, C_华_中__华__南__亚__热__带__湿_润__地__区____, D_华_南__热__带__湿__润_地__区____。 (2)地貌单元:E_云__贵__高原(gāo大yu兴án安),岭F________(山脉)。
第十页,共34页。
答案(dá
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大小、小),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地形(dìxíng)
(2)分析(fēnxī)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 因。
答案 南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方夏
不在东部经济地带,故选D。
第二十五页,共34页。
解析(jiě xī)
返回
课堂训练
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巩固反 馈
第二十六页,共34页。
1 23 45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据
此完成1~3题。
2021-2022版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思维脉图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不同发展阶段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区域地理环境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2.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
(2)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2.不同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影响因素分布采集和狩气候、地形、动植物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三、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文化传播的界限;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大洋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
(3)海洋资源开发时期: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大拓宽和加深,领海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焦点之一。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岛上的居民多迁移自大陆,人口稀少,增长缓慢发展,海岛的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海岛成了旅游胜地(3)小岛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具有巨大价值1.农业社会阶段,不属于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是(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印度河流域C.尼罗河下游D.刚果河流域【解析】选D。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有尼罗河下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
2.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A.人类对海盐的需求与依赖B.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C.海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D.海洋有丰富的水资源【解析】选B。
工业化开始后,海洋逐渐成为运输通道,海洋运输量大,运费低,工业区和城市的分布趋向沿海地带。
3.填表:阶段人地关系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农业社会阶段开始利用地理环境,栽培作物,驯化动物工业社会阶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优势经济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1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
高中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学案详解及答案中图版必修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能够描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的不同利用。
(重点)3.联系生活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移入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并能分析产业移入地承接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自主研习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煤炭资源为例新-课-标-第- 一-网(1)开采条件: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的产量和1/2以上的出口量来自山西省。
(2)影响①有利加快全省进程、促进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②不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地下水漏失等问题。
问题磁场(1)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并非我国经济强省。
最近,山西省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你认为应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使山西转变为经济强省?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大型工程:中国的、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澳大利亚的(2)影响:(对调入区而言)①增加水源,扩大水域,缓解缺水;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补偿调节水量。
②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
(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①原因:北部,萨克拉门托河等水量丰沛;南部,水资源短缺,而需水量较大②影响:不仅缓解了南部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使其成为生产出口基地和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而且产生了水力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
问题磁场(2)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2021年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学习目标1。
了解区域自身发展规律。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教材P16~P19“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1.采集和狩猎阶段2.农业社会阶段3。
工业社会阶段影响因素结果具体表现典例事例能源资源、金属资源等,交通状况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形成工业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工业基地山东省东营,辽宁省鞍山、本溪;美国的匹兹堡等在地理位置优越和海运发达区形成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4。
后工业化阶段【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据图分析人类早期的生活状况及原因。
提示本图片展示了人类早期的生活状况——以采集和狩猎为主,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
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自主学习主要特征:有一定的界线;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之间有差异性;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间相互联系。
区别:范围是乡村大于城镇;生产活动是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空间结构组成: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
结构变化:一般情况下,由简单到复杂。
分布形式:农业为面状,交通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岛状。
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一、二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
二.师生互学活动1:(1)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中期: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晚期:交通网络密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经济的发展。
活动2:(1)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第二产业比重急剧上升,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降幅较大,三次产业比重由高到低排序一直都是二、一、三;城市数量增加;交通线数量增加。
(2)经济的发展。
三.目标自检1~5. CABBD 6~10. ACBDC11.(1)35;45;20;20;50;30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该国与中国同属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缅甸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比该国大,属生产力水平低、工业化尚未真正开始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该国小,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一.自主学习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比重大,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内部经济差异小,对外开放程度低;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增长迅速,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移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大,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经济发展水平高,内部经济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
15.比较(bǐjiào)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特点,简述南水北调的意义和带来的 环境问题。 16.简述西气东输的意义。 17.评价西电东送工程的影响。 18.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19.简述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0.为什么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该产业转移有何影响? 2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二次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2.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个角度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三页,共6页。
9.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从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态等方面描 述各阶段的区域特点。 10. 我国可划分为哪四大地区?划分依据是什么? 11.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方面分析四大地区的 差异。 12.从温度带、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问题等方面分析南方地区与北 方地区的差异。 13.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yōushì)资源有哪些?制约因素是什么? 14.简述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dì lǐ huán jìnɡ)与人类活动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第一页,共6页。
网络(wǎngluò) 构建
第二页,共6页。
知识点回顾
1.简(hu述íg区ù)域的特征。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常见的区域空间分布形式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4.什么是产业结构?有哪些影响因素? 5.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和结果是什么? 7.区域发展(fāzhǎn)水平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8.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趋势是什么?
第五页。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从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态等方面描述各阶段的区域特点 。11.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chéngdù)三个方面分析四大地区的差异。15.比较南水北调三条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解析】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
2.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 3.结合材料,分析并掌握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2)农业社会阶段(3)工业社会阶段影响因素结果具体表现典型事例能源资源、金属资源等,交通状况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形成工业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工业基地山东省东营,辽宁省鞍山、本溪;美国的匹兹堡等在地理位置优越和海运发达区形成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特别提醒]在不同阶段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从采集和狩猎阶段、经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依赖到影响加强的变化的本质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对地理环境条件提出新的需求。
(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难以逾越,是文化传播的界限。
②航海技术发达时期: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
③科技进步的现代: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拓宽和加深,领海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焦点之一。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化开始前工业化开始后工业化开始前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大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多由大陆传入岛上的居民多迁移自大陆,人口稀少,增长缓慢①一些国家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②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的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海岛成了旅游胜地③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具有巨大价值(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工业社会阶段,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区布局起决定作用。
()(3)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和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煤、
铁资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
第十二页,共37页。
解析(jiě xī)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C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jīchǔ)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十五页,共37页。
解析(jiě
返回 (fǎnhu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五大湖南部沿岸地区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钢都”匹兹堡兴起于19 世纪70年代(niándài)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期间,其兴起的条件如下图所示:。返回。1.特点: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3.设计框
第九页,共37页。
答案(dá
(2)图示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生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区域内的人地关系怎样?为什么? 答案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的成长阶段,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 学、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也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这一阶 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因为五大湖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自 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也受到制约,需要从区外(qū wài)输入大量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大量排放,造成 严重的环境污染,故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第十四页,共37页。
解析(jiě xī)
返回 (fǎnhu
二、转型(zhuǎn xínɡ)阶段和再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
2.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气候地形水文北方温带季风气候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冬季河湖结冰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2.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小麦、棉花、杂粮稻谷、茶叶、蚕丝主要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民居多平顶屋,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内河运输很普遍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繁杂工业结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常规能源缺乏,轻工业相对比较丰富,以重工业为主发达1.读教材图1-1-7“东部季风区”,分析南北方气温和降水上的差异。
答案北方年降水量小于800mm,1月均温低于0°C,积温小于4 500℃;南方年降水量大于800mm,1月均温高于0℃,积温大于4 500℃。
2.读教材图1-1-9“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为什么南北方农业不同?答案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3.读教材图1-1-11“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南北方的交通方式差异及原因。
答案北方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南方除铁路、公路之外,水运也占较大比重。
北方降水少,地表河流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运输能力弱。
南方降水多,河流多,流量和水位较稳定,河流运输能力强。
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宜公路和铁路网布局,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铁路和公路修筑成本高。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自然亚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地貌单元:E________高原,F________(山脉)。
答案(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2)云贵大兴安岭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小地形(2)南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方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方,气温年较差大。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根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的东、中、西梯度排列方式,而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区域位置差异: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中、西部经济地带由于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
1.读教材图1-1-1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的分布,有哪些内在的联系?答案东部经济地带完全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而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位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说明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2.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城市分布、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特点。
答案3.答案土壤肥沃的水稻土和紫色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荒漠土,有机质含量极低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水利工程人工运河和都江堰坎儿井特产特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长绒棉及水果,如葡萄归纳提升(1)自然地理要素差异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还是西岸)、相对位置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气象灾害等地形地形类型构成、分布、地势起伏状况水文河湖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矿产种类、数量及组合状况(2)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城市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及城市化状况农业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条件评价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调整方向交通交通和通讯的通达度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结合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有关知识,完成(1)~(3)题。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3)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的热带区域全部在该地带②我国的开放城市全部在该地带③该地带并非都是直接濒临海洋的省、市、区④东部地带各省、市区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2)A(3)D解析第(1)题,注意三个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第(2)题,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
第(3)题,我国的开放城市除在东部经济地带外,在中西部经济地带也存在,如长江沿江开放城市和西部沿边开放城市等。
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外,其他省、市、区均频临海洋。
东部经济地带各省级行政单位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内。
热带区域并不全部在东部经济地带,如云南南部是热带区域,但不在东部经济地带,故选D。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3.秦岭—淮河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答案 1.B 2.A 3.D解析第1题,北方多盐碱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
第2题,作物熟制取决于气候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
第3题,冬、春小麦产区以长城为界,农、牧区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棉花在暖温带以至热带都有分布。
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据此完成4~5题。
4.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矿产和能源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开发程度源①②③A.C.①③②D.②③①5.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答案 4.D 5.D解析第4题,东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较少,但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开发程度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弱,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程度低;中部经济地带介于二者之间。
第5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东部经济地带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
40分钟课时作业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3.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答案 1.C 2.D 3.A解析第1题,我国区域面积庞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南高北低,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夏季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由于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
第2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分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
第3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受热量影响,植被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由北向南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