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三种手法:通过别人的嘴说、写别人的反应、通过刻画自然景物来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
2、《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
3、《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
4、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5、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
6、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
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
7、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
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8、《口技》的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
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
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9、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10、《第二次考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
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