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组织,很多志愿者的服务行为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二、解决措施1. 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为志愿者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专业性和水平。
2. 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机制,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和投入。
可以通过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志愿者们形成长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3.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估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定期评估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通过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方式,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发展和普及。
希望未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加成熟,发展的更好。
青年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青年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青年志愿者是社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热爱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青年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首先,青年志愿者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志愿服务的意识和知识。
许多年轻人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志愿服务的内涵、意义和方式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往往没有参与过系统的志愿服务培训,缺乏志愿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挑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青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方式,向青年志愿者传递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念和态度。
同时,可以引导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志愿服务技能和能力。
其次,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时间紧张、精力不足的困境。
许多青年志愿者是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无法充分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这样不仅影响了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效果,还可能造成志愿者疲劳和倦怠,影响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鼓励青年志愿者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规划志愿服务活动,避免过度投入和消耗。
可以根据志愿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方式,确保他们既能参与志愿服务,又能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可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志愿者的任务和时间,避免出现志愿者任务重叠和浪费时间的情况。
另外,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团队协作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许多青年志愿者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地与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沟通和协作,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受阻,影响志愿服务的效果和成果。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团队建设和团队培训,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通过自愿参与社区服务项目来回馈社会。
然而,尽管这种行为带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通常以教育支持和环境保护为主,而其他领域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导致学生在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时缺乏选择余地,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丰富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涵盖更多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志愿者可能只是出于完成学校规定的学时而参与志愿服务,对服务对象不够关心,态度不够积极,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
再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可能只是短期的活动,没有长期规划,缺乏持续性。
这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够显著,难以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建立持续的服务机制,保障志愿服务的长期效果。
最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志愿者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就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缺乏长期性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或者获得一定的学分,缺乏长期性。
一旦学校要求的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就失去了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动力,导致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
2. 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持久化。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只是零散地进行,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无法形成有效的影响力。
3. 缺乏专业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佳。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大学生往往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热心去从事志愿服务,缺乏专业的支持。
4. 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选择传统的形式,比如教育支援、社区服务等,缺乏多元化的选择。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并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这些形式的志愿服务,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 社会认可度不高一些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有质疑态度,认为大学生只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或者名义上参与志愿服务,缺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看法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对策分析1. 加强长期规划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长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长期规划。
通过设立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形成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习惯,增强志愿服务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可以设立志愿服务档案,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成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2. 增强系统管理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系统管理。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摘要】现代社会,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起着重要的社会服务作用,然而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是缺乏经验与技能,导致志愿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缺乏资源支持,如资金、物资等资源不足。
缺乏持续性的参与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大部分学生志愿者只在短期内参与,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影响。
针对这些困境,建议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如资金、场地等,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长期志愿活动,培养持续性的参与意识。
要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困境,缺乏经验与技能,缺乏资源支持,缺乏持续性参与,对策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者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各种志愿服务任务,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缺乏经验与技能是影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许多志愿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不足和不当的问题。
缺乏资源支持也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大问题。
许多志愿组织和团体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面临着资金、物资和场地等资源的匮乏,导致志愿者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缺乏持续性的参与也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大挑战。
许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难以持久,导致志愿者组织难以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解决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面临的困境,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2. 正文2.1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包括缺乏经验与技能、缺乏资源支持以及缺乏持续性的参与。
缺乏经验与技能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常见的困境之一。
许多大学生在加入志愿者工作时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志愿服务活动过于功利化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过于功利化的现象。
一些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加分、证书等利益。
这种功利化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与活动,而缺乏真正的热情和责任感。
2.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指导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和管理,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这导致一些志愿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影响了志愿者的参与体验和服务质量。
3. 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对参与者的门槛较低,志愿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志愿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多以临时性的形式存在,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的规划和组织。
这导致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只是一次性的短暂参与,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服务体系。
二、解决措施1. 加强宣传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强调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奉献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而非功利性的获取利益。
通过举办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
2. 建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高校可以建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设立志愿服务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等手段,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3. 加强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提升志愿者素质高校可以加强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数据库和档案,对志愿者进行严格筛选和管理。
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志愿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以提升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高校可以建立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志愿服务体系,制定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
加强与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种类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志愿服务意愿。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存在1.缺乏规范性很多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重复,缺乏有效性和深度。
2.组织不到位部分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引导和规划,导致志愿者个体活动独立性强,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3.缺乏社会效益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某些场合下,可能会成为一些组织机构、企业或者单位的利用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公益属性,这样不仅对高校的办学产生消极影响,也对参与的志愿者和受助的对象没有实质帮助。
4.关注程度不够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只是学生的密切关注,而得不到校方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得这些活动的声量不高、缺乏社会影响力,形同虚设。
二、解决措施1.建立规范化制度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并对外发表清晰明确的服务宣言,强调志愿者服务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让大家明确每一次服务行动的初衷和目的地。
2.合理规划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时应该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岗位,规范活动流程,同时也要毫不留情地淘汰那些质量低劣的活动,确保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效益。
3.增强服务效益高校应该注重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升,提高所有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实际能力,同时优化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实际效益,增强服务的公益属性。
4.提高社会关注度高校应该通过增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推广来提高社会对其的关注度,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来关注志愿服务的实际效用和社会价值,从而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知名度,提高其在高校的影响力。
综合来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良好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高校应该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注重服务机制的完善和志愿者的数量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1 志愿者积极性不足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逐年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兴趣、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较为单一,多数集中在敬老、支教、环保等传统领域。
虽然这些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1.3 志愿服务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如志愿者培训不足、活动组织不力、安全保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对志愿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1.4 社会认知度低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认知度较低,甚至存在误解。
这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招募志愿者、获取社会支持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分析2.1 激发志愿者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设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志愿服务项目。
2.2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尝试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例如:•结合科技创新,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支持等志愿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情绪支持等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志愿者参与度不高,缺乏专业培训和服务项目单一,同时也缺乏长期规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宣传和引导,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丰富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以及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对策得到解决,强调对策的重要性,可以推动该活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问题、对策、参与度、专业培训、服务项目、长期规划、宣传、引导、培训体系、多样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有益于社会的公益活动,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和奉献,可以为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高校中,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现在很多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或者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一些志愿者面对服务活动时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在实际行动中难以发挥作用。
一些高校的志愿者服务项目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的支持,很多高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往往无法持续发展和壮大。
加强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做好志愿者的引导和培训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成为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问题及其对策是当前高校志愿服务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探讨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志愿者参与状况,提高服务品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奉献爱心、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人际关系,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有效对策,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学生在学业、社团、兼职等各种活动中已经被安排得密不透风,要求其参与志愿服务可能会加重其时间压力。
因此,一些大学生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无法有效平衡志愿服务和其他活动,导致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1.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时间,避免时间冲突。
2.合理分配任务:在志愿服务团队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分配任务,避免业务过重的情况发生。
3.鼓励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减轻个人负担。
二、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志愿服务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策:1.加强培训: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实践和理论:在志愿服务项目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参与者的工作水平。
3.引进专业人士: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缺乏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工作通常是无偿的,缺乏直接的物质回报和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1.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设定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发放荣誉证书、组织志愿服务表彰大会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2.提供成长机会: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提供成长机会,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经验,拓展人脉,提升自身能力。
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教育、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志愿服务组织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影响着它们的工作效果和社区治理的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志愿服务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1. 组织管理不规范: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导致组织内部决策混乱、资源浪费。
此外,一些组织存在着权力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解决对策: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决策程序等,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质量。
2. 资源不足:志愿服务组织通常依靠捐赠、政府补助等渠道获取资金,但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组织的活动和项目受限,影响了组织的发展和影响力。
解决对策:多方筹集资金,包括开展募捐活动、与企业合作、申请项目资助等方式,确保组织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
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 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志愿者队伍中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组织的形象和工作效果。
解决对策: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招募、培训、评价机制,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志愿者交流和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志愿者文化,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二、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之间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不畅通、理解不足,影响了双方的合作和互动。
解决对策: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括开设社区咨询台、举办志愿者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座谈会等方式,促进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加强社区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组织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度。
2. 社区需求与组织能力匹配不足:志愿服务组织在选择项目和活动时,未能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本文将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参与度不高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内容上比较单一,很多活动都是以慰问孤寡老人、义务辅导等为主,缺乏特色和创新,使得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
3. 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志愿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不够专业和有效。
4. 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很多活动都是偶尔性的,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使得其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二、解决措施1. 提高参与度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例如设置学分奖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奖励机制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2.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合作,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例如可以开展环保、健康、创业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3. 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4. 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社团或基地,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持续开展,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5. 特色化发展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环境,制定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开展农村扶贫、乡村振兴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和实践。
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功能。
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一种方式,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互补,增进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提高社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
然而,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行政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协调不足,社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因此,对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推动社区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社区治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1.志愿者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参与、无偿服务、为社区贡献的行为,志愿者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效果。
然而,目前志愿者群体中存在着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志愿者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行政与志愿服务协调不足在社区治理中,行政部门和志愿服务机构是两个重要的参与主体,二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关系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效果。
然而,目前行政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协调不足,行政部门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不足,志愿服务机构与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不畅,导致社区治理工作存在滞后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3.社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社区治理的核心是社区管理,而社区管理的核心是社区管理机制。
当前,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着社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社区管理的责权利不清晰、决策和执行不到位、绩效考核不规范等,导致社区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治理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在社区治理中,志愿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建共享,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志愿服务参与度不高目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并不十分理想。
虽然社会上有大量的志愿者,但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大多集中在城市的一些公益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参与社区治理的志愿服务相对较少。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社区治理中的志愿服务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社区居民参与度也较低,影响社区治理的效果。
2.志愿服务品质不高在一些社区中,志愿服务的品质并不高,有的志愿者行为不规范、服务态度不够专业等问题,导致服务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加剧社区矛盾。
3.社区管理缺乏组织化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志愿服务缺乏组织化管理,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缺乏指导和监管,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缺乏组织化的管理也使得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较低,难以形成良好的社区共建局面。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社区宣传,提升志愿服务参与度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宣传,提升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参与欲望。
可以通过社区广播、社区报刊、社区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还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和宣讲会,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提升品质为了提升志愿服务的品质,可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让志愿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服务技巧,提升他们的服务品质。
还可以建立志愿服务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进行评估,激励他们提升服务品质。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志愿服务缺乏规范性管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普遍存在规范性管理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众多,志愿者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社区管理者缺乏对志愿服务的有效监管和组织,志愿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奖惩机制。
2. 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需求不匹配目前的志愿服务往往是由志愿者主动提供的,缺乏对社区实际需求的调研和了解。
志愿服务活动往往与社区需求无法匹配,缺乏针对性,导致志愿者的努力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
3. 志愿服务参与度不高尽管我国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数量庞大,但活跃度却不高。
这与我国社区治理中缺乏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有关。
很多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了解都不够,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
二、对策研究2. 加强对社区需求的调研和了解为解决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社区应加强对居民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社区应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机制,通过志愿者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志愿服务与社区需求相匹配。
3. 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社区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宣传材料、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居民普及志愿服务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4. 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保持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社区应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志愿者奖励制度、志愿者荣誉墙等方式,激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并予以相应的表彰和鼓励。
社区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关爱和保障,提供必要的补贴和福利待遇,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行为。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规范性管理、调研社区需求、宣传推广和建立长效机制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纾解
C ase analysis一、问题的提出虽然教育事业在“大步前进”,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概念的出现,表明“建立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仍任重道远。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毫无例外,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可能有国界之分,但人不会完全独立于整个社会之外而生存、生活,社会也由各有特色的人构成,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力量,每个人的发展同样也有赖于社会提供的环境、条件。
“个体完整成人还必须置于人与人的彼此关系之中,置于公共交往之中,置于国家社会之中。
”[2]真正的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社会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青年只考虑自我利益、只强调个人诉求是行不通的。
单纯的应试教育培养出部分只顾学业上升而忽视将自身与他人、社会相连接,充分发展个体人格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与之相对的,志愿服务凸显出了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精神展现的价值的优势特点,[3]暂时撇开这组对比的逻辑性与真实性,仅从二者的影响特点来看,志愿服务或许能够成为塑造具有社会人格的大学生的有益补充。
志愿服务对于塑造理想人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热度不减,但在参与的各个环节却出现了部分问题,如参加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稍低,在志愿服务的具体过程中敷衍了事、不实干、服务质量较低等现实问题,其对于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双方皆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基于此类问题,学者们从社区认同、青年人的年龄阶段特性、文化资源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例如,邓蕾从社区治理中青年的认知、行动及影响因素入手,探索出让青年走出“参与不足”,迈向“复合治理”的有效举措。
[4]赵云亭等以黄浦区的青年进行的搜集整理街道社区口述史的项目为例,立足青年这一目标群体在社区参与时遇到的结构性困境,构建起了认同式社区参与的分析构架。
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困境及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困境及创新路径研究高校共青团是中国大学学生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旨在团结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一直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寻求创新路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及创新路径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 参与度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课业上,而对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度却有所下降。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因此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不高。
2. 志愿者素质不高部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解和参与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这就导致了志愿者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尽人意,甚至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
3. 资源匮乏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但是总量相对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志愿服务需求。
对于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也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公平现象。
4. 缺乏长期规划部分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开展时缺乏长期规划,更多地是临时性的活动,缺乏规模化和系统化的推进措施,长期来看难以持续发展。
二、创新路径1. 宣传和引导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和校园演讲会,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并帮助他们找到与自己专业或兴趣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度和热情。
2. 培训和提升对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高校共青团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提升课程,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使得志愿者具备更强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河北郑口中学高二政治寒假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专家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然平衡的破坏,是极端灾害出现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A.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格外引人关注。
蔬菜的种植与市场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
这表明()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自然界是物质的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4.2013年9月1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美国“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太阳风层,摆脱了太阳系的主要影响,进入临近太阳系外一片崭新的过渡区域,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
“旅行者”1号已飞出了太阳系。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B.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人们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5.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网络上热传。
在这些再创作的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脚踏摩托……穿越到现代的杜甫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诗圣形象,而是很快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这表明()①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征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杜甫很忙”图片的再创作具有主观随意性④“杜甫很忙”图片是有一定根据的艺术再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右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A.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待事物B.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C.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D.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7.在“神九”突破和掌握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重点转向对这些技术的验证和应用,并进行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社区治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志愿服务的有效发挥,也制约了社区治理的提升。
有必要对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我国社区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着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的问题。
许多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导致服务的效果难以持久。
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性。
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大多局限于简单的救助和帮助,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志愿者参与度不高也是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之一。
许多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吸引力,志愿者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之一。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失控和低效。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背景】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效果和影响。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性、志愿者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具体问题。
2. 探讨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其根源及影响因素,为提出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3.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组织与管理、提升服务内容质量、提高志愿者参与度、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对策,以解决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 经过对现有研究文献和案例的综合分析,总结出最具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对策建议,为提升我国社区治理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陈彦霏
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21期
摘要:十九大将社会治理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共治的思想。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出现了青年志愿服务者对志愿服务的人之精神不够、目的性强,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范围小缺乏创新等问题。
因此,解决现阶段出现的问题,通过协同治理,完善制度,创新方式等方法,从而使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热情。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社会治理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并提出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这不仅强调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思想,同时还提出了“共治”的思想,充分地体现了治理的核心思想,为我国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志愿者队伍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志愿者人数逐年递增,截至2017年底,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136万。
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数量最多,占比高达62.11%。
绝大部分青年志愿者来自高校,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我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意义
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求在现有的社会管理基础之上,不断地调动更多的管理主体,相互协调合作,对社会事务、社会生活等进行规范和管理的行为,从而更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不仅限于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行为,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甚至居民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现代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个体和组织,是能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不计报酬,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服务,服务社会的人员。
所以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非政府组织中的一种,参与社会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高校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中数量最大、专业性较强、参与积极性最高、最具活力的一支团体,通过志愿服务的锻炼,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未
来社会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让学生从中更多地了解国情、锻炼自身能力。
更多地引入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社会治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治理创新,解决基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第二,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使在校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引领了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青年志愿者通过各类志愿服务,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政治敏感性、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这也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2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几年来我国不断地规范和扩大志愿者数量,但是大批志愿者仍不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地方社会服务和治理中,不能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1青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精神认知不够,目的性强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大学生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利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从而充分地体现出志愿服务精神。
但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人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毕业后出国、就业等,不能够完全认识到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意义。
大部分学生志愿活动并非自愿参加,而是带着被动执行的倾向,强制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导致青年志愿者为了得到相对应的加分,而参加服务。
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过于浅显和片面,使得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对社会服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2志愿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时间较短,现阶段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由学校团委来负责,每个学校对志愿服务的时长、内容、频率要求各不相同。
此外,很多高校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服务制度,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高校青年志愿者不能够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活动。
一般只有低年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高年级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另一方面对参与过两年志愿服务活动后,对志愿服务产生消极的态度,是高年级学生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两个重要原因。
不仅仅要发展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团体中,更要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从而使整个团体能够长期服务社会,以参与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为荣。
2.3服务活动范围较小、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不能得到社会认可
在校大学生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社会服务活动主要局限在校园内进行,缺乏与外界的联系,服务手段僵化,科技含量低,难以运用学生日常所学到的知识。
此外,社会对高校
志愿服务难以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有些机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热情度不断降低,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想要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地方经济,这不仅要求高校团委在组织活动时,开拓思路、放眼长远。
同时也希望地方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社区组织等进行积极地交流和协作,从而发掘适合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专业性强、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
3 青年志愿者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的建议和对策
3.1促进政府和高校志愿者关系的良性发展
地方政府要转变治理理念,将一部分社会治理权力分配由社会自主管理,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协调和联络,对志愿服务事业进行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协调,并将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到政府基层服务的各个方面,例如养老、医疗、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等。
以合作的方式促进政府和高校志愿团队建立长期关系,是未来二者协作发展的关键点,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不能脱离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政府社会治理的完善也离不开志愿者的辛勤服务,利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者对政府服务项目进行完善和补充。
高校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地方的发展,为未来社会治理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也为高校学生自身工作的选择提供更好的参考。
3.2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
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来说,学校应当有一套相应的活动制度或行为规范。
首先,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有效引导和规范志愿者行为,避免在活动中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次,建立健全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体系,对急救、自然灾害、火灾等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和培训,对其他工作可以邀请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这方面就离不开政府和民间非政府组织与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的相互配合和支持。
一旦志愿者经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可以将志愿者固定在某一团体,专门从事相关志愿服务工作,打造品牌化志愿项目,创新服务范围,使志愿服务专业性更强,效率更高。
最后,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例如在校内对服务质量好、品牌特色突出的志愿服务团队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和表彰,将激励机制与个人未来发展相结合,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服务热情。
3.3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单靠共青团工作者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将志愿服务精神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把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志愿服务的目标,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让青年志愿者更有意愿、有能力、有目的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应在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和物质资助方面,大力支持高校青年志愿者。
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积极
性调动起来,通过专业的培训、指导,让素质高、专业性强的高校志愿者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组织更多有意义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高校青年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的不断协作努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将大学生志愿者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政府和团委等部门应加强联系,相互协作。
从多个方面激发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创新社会治理,让人民更有幸福感[EB/OL].http://opinion.
/n1/2017/1101/ c1003- 29619206.html
[2] 颜彩媛,周兴海.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剖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3(2):82- 85.
[3] 赵鹏飞.共青团引导志愿者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以连云港市赣榆区为例[D]. 燕山大学,2016.
[4] 王娟,胡希希.中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比较和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3):69- 73.
[5] 田晓光.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03.
[6] 陈晓玲,沈费伟.志愿者助力社会治理创新[J].浙江人大,2016.11.
[7] 颜彩媛,陈晋旭.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
[8]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编著.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