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新人教版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新人教版

日军砍头比赛,暴行令人发指!
南京大屠杀中进 行杀人比赛的日 本刽子手野田岩 和向井敏明
警钟长鸣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后,你有何感想? 对于日本国内出现的否定战争罪恶的逆流, 我们应如何对待?
日本教材中说“因为是在战 争期间,即使发生某种屠杀, 也并非大屠杀”。你认为这 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我们不否认打仗是要死人的,那是在战场上作战难免的。但 是在日军占领南京后,对那些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警察和无辜 百姓进行屠杀,并且公然违背国际法进入“安全区”残杀手无寸 铁的老百姓,所以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是公然 歪曲历史,企图逃避责任。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观察下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B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爆发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本节课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我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步提高,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史实支撑。

大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4.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
己饮的恨名,字它而就受是辱(,D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中国军人被日军反绑杀死,形成血池
南京大屠杀
集体枪杀
万人坑内死人尸骸头颅 南京幕府山男女老幼5.7万多人,用铅丝捆绑至下关草鞋峡被集体杀死。
南京大屠杀
刀劈——砍杀训练
杀人比赛的少尉野田和向井 日军把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砍杀南京青年
南京大屠杀 活埋
焚烧尸体
观视频 悼国殇
活着,就是一种抗争 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随着滴答的读秒声,每隔12秒会有一滴 水从高空滴落,几乎同时,一个遇难者 遗像的灯就会亮起,然后再熄灭。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六周时间, 30万同胞遇害,以秒来计算,12秒钟一 个生命被剥夺。
--NHK南京大屠杀调查纪录片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要增强人们对和平的坚守
日本政府每4年审定一次由民间各出版社分别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自上个世纪80年代 初至今,日本有4次审定发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 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1982年第一次审定“侵略华北”成了“进入华 北”;把日军“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成统一战线
二次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北平 七七事变
三座城市 上海 淞沪会战 南京 南京大屠杀
小结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1937年 7月7日 卢沟桥 事变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2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2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程标准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体会淞沪会战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坑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标志着九一八事变以来侵略与反侵略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侵略与反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本课内容承载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掌握七七事变等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军民的滔天罪行。

结合教材中“材料研读”和“相关史实”,分析历史材料和历史史实,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形成历史认知。

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

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和平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五、教学环节(1课时)(一)新课导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

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1937年夏天,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也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呢?(二)探究学习知识点一:七七事变过程一:日军的侵略北平的原因师:阅读材料,说一说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怎样?思考日军选择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的原因?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材料二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及相关材料,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牢记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学习以及对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了解,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勤奋努力,发奋图强,担负起强我中华的历史责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南京大屠杀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两幅卢沟桥的美丽图画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卢沟桥)你认识这座桥吗?这座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桥上雕刻的狮子形态,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座桥座落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

它就是——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卢沟桥,震惊中外“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面对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展示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落成习近平讲话图片)2019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去了解日军的残酷暴行。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史实,同时,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教学难点: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文献,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南方八省 游击队
改编
八路军 新四军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朱德
军长 :叶挺 副军长 :项 英
叶挺
彭德怀 项英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 党外合作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 八路军 新四军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 阅读p94页概况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士之勇:淞沪会战 四、城之痛:南京大屠杀东北三省沦陷 热河沦陷
华北自治运动
知识回顾
根据地图回答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已占领我国 哪些地方?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攻占山海关
1935年:华北危机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概况
观看视频阅读p93页回答有关七七事变的表格?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发表声明 阅读材料结合p94页,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反应如何?
共产党方面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 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共产—党—(中号1共9召3中7年央全7《月为民8日日族)军进抗攻战卢沟桥通电》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二)中国守军英勇抵抗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 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第29军中将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知识与能力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简述卢沟桥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及历史思维能力。

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材料研读”与“相关史事”,分析历史材料和历史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形成历史认知,提高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

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要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抗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导入新课】在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横跨着气势如虹的卢沟桥。

1937年的一天,枪声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内容探究】一、七七事变师: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

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

战争一触即发。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

生: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师:不久,日军调集大量军队,入侵中国。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师: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

【推荐】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推荐】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淞沪会战的史实;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能力目标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

2.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南京大屠杀。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七七事变(1)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过程、结果和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时间:1937年7月7日。

②过程: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炮轰我军阵地。

③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④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七七事变中主要的民族英雄。

赵登禹、佟麟阁。

2.第二次国共合作(1)中国共产党改编军队的情况。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影响。

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影响: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1)淞沪会战的开始和结果。

开始: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2)淞沪会战的影响是什么?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暴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新人教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新人教

(D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工农革命军
D.八路军和新四军
淞沪会战
6. 1937 年 8 月 l3 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 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淞沪会战 爆发。
7.淞沪会战中,率军守卫宝山,壮烈牺牲的是( C )
A.佟麟阁
B.杨靖宇
C.姚子青
D.八一三事变
11.1937 年 8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总指挥、副总指挥是( A )
A.朱德、彭德怀
B.毛泽东、朱德
C.毛泽东、周恩来
D.周恩来、朱德
12.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背景是( 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
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
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
针对( C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历史 八年级 上册•R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1. 1937 年 7 月 7 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 求进入 宛平城 搜索,遭到拒绝后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 “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2.1937 年 7 月在卢沟桥发生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不够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战役可能比较感兴趣,可以结合电影、故事等资源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

3.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3.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图片展示法: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背景。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和图片: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内容。

4.小组讨论指南: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引发对七七事变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26张PPT)
D
3、下列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正式组成革命统一战线 B、正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红军主力改编为新四军 D、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
B
4、抗日战争期间,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西安事变
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13日
主要战役: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98师第583团 3营营长姚子青
叶挺
第二次国共合作
VS
时间 标志 影响
1937.9.22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C
5、1937年12月,日本在某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暴行。该暴行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C
15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3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7 、你的努力别人不一定放在眼里,你不努力,别人一定放在心里。 1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5 、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7 、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10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3 、即使有些时候真的无能为力,也要坚强的挺下去,不为什么,就为那份炙热的梦想。 3 、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9 、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的时候不要犹豫。 14 、若工作计划与男友约会档期冲突,取前者——前者不会辜负你。 5 、有魅力的女人不怕男人花心。有实力的男人不怕女人现实。 1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1 、自立亦自强,点燃热情的心灯,用诚恳的工作态度担负起自己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民族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及爱国情怀有待进一步培养。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较高,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尚需加强。这些因素将对本章节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故事等有一定了解,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但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化、片面化理解,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 八一三事变及全国抗战的爆发;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
5. 抗战初期的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6. 抗战时期我国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的发展。
本章节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历史理解: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 国民政府领导下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3)研究七七事变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研究七七事变对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
- 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民族觉醒;
-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
-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关系。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如分析国民政府抗战策略的合理性,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抗战英雄的决策过程。
-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发表见解,体验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37张PPT)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37张PPT)

姚子青
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 日军苦战3日,全营官兵壮 烈牺牲。
上海四行仓库
金诚、大陆、盐业、中南银行
淞沪会战
谢晋元率军在四行仓库 阵地,与日军激战,消 灭日军200多人;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敌机5架,初战告捷。
1937年11月, 上海失陷,淞沪 会战结束。
材料研读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 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 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 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姚之子影青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1.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1.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 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形势图
华北危机形势图
1.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为什么日本全 面侵华首先在 卢沟桥爆发?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 扼平汉铁路,是北 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上海失陷 1937.11)
四.南京大屠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300000
1.时间 1937年12月13日 2.对象 无辜的平民,放下武器的士兵 3.手段 砍杀、刺杀、活埋、焚烧、屠杀、机枪扫射、杀人比赛
4.结果 屠杀中国人300000(30万)
日军杀人取乐
被日军烧焦的尸体
搞杀人比赛的野 田毅和向井敏明
2、经过: 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双方投入兵力
日本: 约30万
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在飞机 、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 发动进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爱国主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抗战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团队合作核心素养:在合作探讨环节,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如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与他人良好合作等。
-评价学生对卢沟桥事变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卢沟桥事变过程和全民族抗战意义的掌握程度。
-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分析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引发的?”,“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独立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介绍了一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佩之情。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加深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访谈,了解抗日战争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和经历,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关怀。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新人教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新人教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1 七七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6.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从这个意义上讲,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1.国共态度: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改编军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列表比较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沪会战,日军进攻上海;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次惨案: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1 七七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6.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从这个意义上讲,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1.国共态度: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改编军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3 淞沪会战1.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

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

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2.过程(1)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

(2)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3)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3.结束: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思维拓展】列表比较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影响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日本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日军占领沈阳,进而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其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蓄谋已久的日军,悍然挑起战争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上海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组织了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概况(1)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

(3)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技巧方法】本课内容可总结为“四个一”即:一次事变: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一次会战:淞沪会战,日军进攻上海;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次惨案: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例1.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解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日军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A例2.下面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例3.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解析: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C例4.它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它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它”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解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卢沟桥事变后”,可知发生于1937年,然后再抓住题干中“第一场大型会战”这一信息,可确定材料表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地位。

答案:A例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这段文字反映了()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与题干描述相符。

答案:B例6.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解析:本题为图表类的判断型选择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A例7.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两次国共合作。

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对抗,③不符合题意,A、C、D三项排除,故选择B项。

答案: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