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答:第一句是全诗 的铺垫。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 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 坡月夜图,营造了 一种清明幽静的气 氛,以映衬作者心 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
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㈢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 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
林结霞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3.学会规范答题..重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一、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1.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2.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对诗歌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3.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二、应对策略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结合林小冰老师的集体备课资料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飞犹是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参考答案1 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衰败的;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直接抒发了强烈感情..三整合归类;规范答题..古诗鉴赏题之所以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要点;或者没有用诗歌鉴赏的术语答题..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归类;用术语如虚实相生、用典等答题;可以提高得分率..三、比较阅读具体解题思路与1.内容、情感比较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周弼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的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2.意象、意境比较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的惆怅和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历史及的感慨..3.语言赏析比较方法指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你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参考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一梨花之白;形容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4.手法、技巧比较方法指津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一要熟悉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休息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建议:一、平时:①积累术语②熟悉常见题材类型的诗歌内容、情感和手法..③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二、做题时:①读懂诗歌..②审清题干的比较角度;明确题目类型..③规范答题;注意分要点;用术语答题..。
古诗对比鉴赏题的解题方略是什么
古诗对比鉴赏题的解题方略是什么古诗对比鉴赏题的解题方略是什么古诗歌比较阅读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所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常有出现。
虽然各地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各有不同,但试题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或比较思想情感的异同,或比较意象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或比较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或比较字词锤炼、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
现将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思路简要列举如下:一、内容、情感的比较解答此类题,应先读懂古诗歌,若题中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结合平时积累努力达到初步知人论世。
然后抓住题目,寻找诗中“情语”(诗眼);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就要努力把握景语的倾向,分析其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若全是乐景,则有以乐写乐和以乐衬哀之分。
总之,要细心捕捉诗歌中的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
二、意象、意境的`比较一般说来,意象与诗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解答此类题,要正确判断人物的身份和言行、心情、品质、追求,把握塑造人物的方法与语言特点,从而准确分析意象特点和评析人物形象。
另外,还要把握一些刻画人物的常用术语,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秋风多写离愁,蝉多喻高洁之士等;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三、炼字技巧的比较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学会抓动词和形容词,弄清字词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掌握一些关于语言风格的词语,如朴素自然、婉约细腻、清新明丽、幽默讽刺、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等。
所谓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词语各自的妙处。
因此答题时要先指出所炼的词语,再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然后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或修辞情况,再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最后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表达技巧的比较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内涵。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意境,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第一种类型意象、意境比较鉴赏【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例1】(200年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形象。
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的怯懦软弱,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的技巧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及设题角度,研究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一、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及设题角度1.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2.命题角度:可以从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进行比较。
3.题型设置: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同中求异”这一类型较多。
二、应对策略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阅读,难度增加,但只要读懂每一首诗,再进行比较即可。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知同辨异”。
即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然后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重点要落实到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___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__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___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___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___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___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
___“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表达了对___的眷念与向往,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___“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急切期待“京华亲故”出为援手。
2)两诗都写到了“山”。
___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___曰“尖山似剑”,表达了秋天凄凉的景象,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课件68张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近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宫廷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比较鉴赏形象(作用)
参考答案:
①欧诗中作者以画眉鸟自比,以林中画眉鸟与笼中 画眉鸟暗合作者生活的两种状态,托物言志,富含理 趣;(2 分)画眉鸟是作者官场失意、向往自由的情 感化身,更是对生命自由的思索。(1 分)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 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 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 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 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C.柳诗用“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
作衬托。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
奇,没有了感染力。
D.柳诗“寒江雪”三字是“画龙点睛”之笔,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
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凝练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
象。
解析:B项,“打了一场胜仗”错。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 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可见将领的出众、豪气。 答案:B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塑造了一位年老多病的诗人形象。此诗中的“颜状” 体现了诗人的年老,“扶病”体现了诗人的体弱多病。《登高》 中的“繁霜鬓”“百年多病”体现了诗人的年老多病。
不同点:此诗塑造了一个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诗人形象。诗人 虽已年老多病,但依然有战马从征、飞雕击空的壮志。《登高》 塑造了诗人长年漂泊、孤愁潦倒、忧国伤时的形象。“常作客” 体现了诗人正漂泊他乡,“独登台”“潦倒”体现了诗人的孤愁 潦倒,“艰难苦恨繁霜鬓”既指诗人的处境艰难,又指时世艰难, 同时写出了诗人已经两鬓斑白、青春不再的窘态。
古诗鉴赏:比较赏析——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 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 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 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 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 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京口》中“苍翠无烟草自生”的“自”,有“自己、自然”的意 思,在京口这个地方,野草茂盛,无人打扰,草自生自灭,用草的 茂盛来写此地现在的荒凉,属于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用京口 的现状来表达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诗人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 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时舳舻千里的恢宏场面,尾联以茂盛生长的野 草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 情。由此可见,相同之处都是以乐景衬哀情,让人倍觉凄凉与冷落。
这首诗写景状物细致形象,同时借景抒情,追怀过往,既抒写了今 非昔比的感慨,又表达了内心的悲愁和孤寂。诗人处于逐渐衰落的晚唐 时期,又因怀才不遇而更加缅怀和羡慕古代的英雄豪杰。
再细味颔联,诗人用“东风、客帆、落叶、夕阳”等意象,生动地 描绘出一幅春日黄昏送别图,不仅画面凄美,而且意境深邃,让人如临 其境,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相知于怀抱 依然相同
2.送别诗(见学案45“活动二”)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③设题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一生
浙江 《楼前》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
(陌生之诗)一熟(学过或接触过的);二
情感、写法比较
卷 《过勤政楼》 写法上的不同。(6分)
高考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上课用)2017.11.15
一、相同点:(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
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 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明 月、笛声等物象。 第一首有胡天北地的冰雪、马群、山峦。第二首还有 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这两首 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月下景色和笛声 抒发战士思乡的情感;都有虚写,第一首将梅花落拆 用构成一种虚景。第二首是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 所不同的是第一首第三、四句用设问、通感、双关修 辞,虽思乡但情绪并不低沉。第二首前两句用比喻, 最后一句直接抒 同?(5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 感情。(1分) 2.不同点: (1)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 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2分) (2)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 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 悲凉哀怨。(2分)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二、深入研讨,探寻规律,领悟升格之道。
(一)比较情感:求异同
①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感悟情感的正负方 向;利用标题注释等的信息,比较分析思考导致不同情 感的原因或情境。 ②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 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 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④熟悉感情基调术语,学会运用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 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 感情基调术语: 正:喜悦、欢快,恬淡、闲适、思念,人生感悟 、闲情 逸趣、寄情山水,坚守节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反:离恨、忧愁、寂寞、伤感、激愤、消沉、不满、离 愁别绪、物是人非、命运无常、孤苦无助、怀才不遇、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想答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就要会用正确的答题技巧和了解诗歌鉴赏用到的常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仅供参考。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1:知人论世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作品常常会渗透作者的经历以及思想感情。
所以欣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就拿赏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来说,一个是经历盛唐的辉煌,一个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
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气质的诗人:豪放飘逸、浪漫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2: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
代表人物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
这类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诗歌。
这类诗歌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托物言志诗歌。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这类诗歌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羁旅行役诗。
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类诗歌。
闺怨诗歌。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如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属于此类。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3:熟悉诗歌的意象,了解诗歌的意境中国古典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出现在诗歌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时间 城池
原文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虚)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今 “空城”(实) “废池乔木”来自“清角吹寒”达
诗方 歌式
议 论
正面 描写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的
描 写
侧面
描写手法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表
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达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喜 教材回顾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 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 (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学习任务二: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基本方法与规范
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比较阅读总体思路:寻找可比点---比较同与异---评价优与劣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探求新知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请说出以下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比喻 拟人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设问
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①同:都抒发了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人理解,不被赏识的忧愁和苦闷。 ②异:本诗直抒胸臆,“空”字直接道出诗人为国事而忧,鬓生华发的感伤;而杜诗则借
物抒情,借黄鹂的空有好音却无人欣赏来抒发自己不被理解与赏识,空有报国之志的苦闷和惆 怅。
一、表达技巧异同比较考查角度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
2024届古诗词备考之
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诗歌比较鉴赏
角度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角度四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比较鉴赏中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考察方式; 2、扎实掌握表达技巧答题的三 个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中各项定义及作用; 3、熟练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答 题角度及答案组织思路。
古诗 兴等)。
二、表达技巧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表 1.解题方法 达 技 ①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 巧 同点”。
异 同 ②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比 较 ③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
古诗 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三、表达技巧比较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同
比 2.答题规范 较
答: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
古诗
××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古诗词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设题角度。
2.掌握鉴赏方法和解题思路。
一、考情分析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古诗词比较阅读在高考中也是常见题型。
近六年全国卷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情况分析:(《插田歌》(节选)主观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精卫词》选择题: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内宴奉诏作》主观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主观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简答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二、设题角度1、比较情感2、比较表达技巧3、比较内容(形象)4、比较语言【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
四看:看题目、作者、小注、诗句。
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2、求同辨异,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一)比较思想情感【练习1】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①韦诗的“灯前”表达的是羁旅思乡之愁。
在旅途漂泊中做梦回到故乡,醒来后惆怅满怀。
专题 比较鉴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
2019年卷3
(《插田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 语言风格 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019北京卷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 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 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事物形象、侧 重点的不同
4个考察角度
• 一、比较诗歌的形象(意象) • 二、比较诗歌的语言 • 三、比较诗歌的表达技巧 • 四、比较诗歌的情感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 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一步)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 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第 二步)
答题步骤: 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情。 2.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海棠花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当时苏轼被贬 黄州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1)C [C项,诗歌内容解读有误。“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错误,“褪尽 东风满面妆”是说海棠在东风中褪去了颜色,就好似一个卸了妆的美人,写出了海棠 花残败的景象。]
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之客观题解题思路+八大挖掘点+错误选项设误类型+冷暖色调法判断客观题
古代诗歌阅读解题要求1.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要务求全面。
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
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
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
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
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
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
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错误选项的设误方式(上)方式一错解词语意思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示例: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错用分析:“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方式二错解诗句意思错项示例:《沙丘城下寄杜甫》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错用分析: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
判别技法: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方式三艺术手法辨析错误池上早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年迈体衰。
③过潘二十岁:潘安32岁鬓生白发,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示例: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3)矛盾统一型 这类诗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由两种或多种差别较大的感情交织在 一起。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的事物较为复杂,对此, 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 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如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一 诗较为典型。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就是典型的矛盾统一:一方面欣 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另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 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 赏析时应指明有着怎样的矛盾情感,如指出“一方面……(情感);另 一方面……(情感)”,或者“表面上看……(情感);实际上……(情感)”。
教材助解1
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忧__国__忧__民__类___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感__时__伤__逝__类__(_或__人__生__梦__幻__类__)_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_建__功_立__业__类___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_思__乡__怀__人__类__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热__情__赞__美__类__(_或__吟__唱__自__然__类__)_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寄__情__山__水__类___
_的__遗__憾__。___________
答案
(2016·全国Ⅲ) 内宴奉诏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
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的技巧
林结霞
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
重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
1.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2.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3.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二、应对策略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结合林小冰老师的集体备课资料)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
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
【参考答案】(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
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衰败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强烈感情。
(三)整合归类,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题之所以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要点,或者没有用诗歌鉴赏的术语答题。
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归类,用术语如虚实相生、用典等答题,可以提高得分率。
三、比较阅读具体解题思路与方法
1.内容、情感比较
【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周弼
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
2.意象、意境比较
【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
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3.语言赏析比较
【方法指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你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参考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一梨花之白,形容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4.手法、技巧比较
【方法指津】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一要熟悉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
此外还有各种休息手法。
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建议:
一、平时:①积累术语
②熟悉常见题材类型的诗歌内容、情感和手法。
③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
二、做题时:①读懂诗歌。
②审清题干的比较角度,明确题目类型。
③规范答题,注意分要点,用术语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