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与漳江书院

合集下载

【历史史料】宋教仁被刺一案

【历史史料】宋教仁被刺一案

【历史史料】宋教仁被刺一案民国时期,对政治人物进行肉体消灭是件很时髦的事,先后被刺身亡的有大清的亲王(良弼等),革命党的大员(如吴禄贞),北洋系的骨干(如徐树铮)等,还有一些在历史大剧中跑跑龙套的小人物,在还没弄清政治是怎么回事时,就已踏上了黄泉路。

然而要说影响最深远的,还是莫过于国民党执行理事长宋教仁的被刺。

他的死将武昌首义后,南北双方捐弃前嫌,共建民主的虚假外衣彻底撕碎,如果在这之前,大家还可在共和的大旗下虚情欢会的话,那么刺宋案为一转折,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军事恐怖,列强撕杀的军阀大战阶段。

让我们直接进入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这一天宋教仁准备从上海起程回北京。

送行的有黄兴、廖仲凯(数年后也死于刺客枪下)、于佑任等人。

当晚10时许火车进站,宋教仁与众人鱼贯而出贵宾接待室,外面正下小雨,初春的上海有几许清寒。

虽然无法过多推测当时众人心态,但可确知此时的宋教仁正是躇踌满志,对北上返京怀抱厚望。

因为他此次南下一为回湖南长沙参选参议员,另为国民党在沿长江一线各地促选拉票,行至上海前他已确知国民党在众参两院皆获压倒优势,此时的宋,终于看到在中国实现责任内阁制的可能,他此次回京正是以国民党执行理事长之身,去为大选获胜后的诸项工作加以布置。

行至杭州时他刚写了“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的诗句以言志抒怀。

宋一行人走至检票口处,众人或取票,或把手告别,忽听一声枪响,随后宋教仁以手抵腹说“我中枪了”,话音未落间一名矮个男子已跑出众人视线向站外窜去。

众人皆顾不上去抓刺客,慌忙来扶中弹的宋教仁,于佑任跑出站外叫来汽车将宋速送至铁路医院,院方安排最好的两名外籍医师会诊,当晚12时取出子弹,发现弹头竟涂了毒,而此时的宋教仁已意志不清,几度昏厥。

延拓到3月22日清晨终不治身亡,弥留之际留下两条口信,一给袁世凯,向这位当时的中国大总统报告被刺经过,另一条是正式的遗言托附给于佑任,其中提到宋一生奔波革命,生前没有积蓄,望老母有人照顾,而他的遗产唯有家藏的一些书籍,请他们捐给南京图书馆。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上联:天作君师下联:门罗将相湖南天门书院,位于大庸,创建于元大德年间上联:天经地纬下联:岳峙渊渟李元度题湖南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上联:以文为友下联:举善为师王龙文题湖南箴言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上联:纳于大麓下联:藏之名山程颂万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位于长沙,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上联:鸢飞鱼跃下联:月到风来湖南惜阴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上联:金声玉振下联:虎跃龙腾潘力生题湖南岳麓书院明德堂上联:恩在北阙下联:道接东莱湖南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上联:惟楚有材下联:于斯为盛袁名耀、张中阶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上联:循礼明道下联:养士尊师邹先成题湖南金鄂书院,位于岳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道崇东鲁下联:秀毓西山湖南渌江书院上联:万世纲常第下联:六经道义门陈仁子题湖南东山书院,位于茶陵,创建于元代上联:文章千古事下联:明德万年馨湖南文明书院,位于永兴上联:龙虬奋霄汉下联:池圃育花苗湖南龙池书院,位于临澧上联:茹澧百派合下联:太华一峰高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上联:修名千佛上下联:至味五经中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上联:新学阐欧美下联:深山生龙蛇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德邻古善卷下联:山势小桃源吴恭亨题湖南德山书院,位于常德,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鳌峰凌紫府下联:鸿翼搏青宫湖南嘉禾鳌峰书院上联:公毕方将私治下联:师严然后道尊湖南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劝学莫先乎我下联:当仁不让于师黄云汉题湖南珠泉书院,位于嘉禾,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上联:道从格物伊始下联:士当器识居先湖南金鄂书院二门上联:一水长流池不涸下联:两贤相磋道终同陈荣捷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上联:一湾河水流新绿下联:万仞好山依旧青凤渚题湖南岳麓书院上联:一溪蘋藻千秋泽下联:万点桃花百仞冈湖南桃冈精舍,位于常德,明代理学家蒋信讲学处上联:三代遗规重庠序下联:九州奇变说山河熊希龄题湖南求实书院,初名时务学堂,位于长沙,创建于光绪年间上联:三湘隽士讲研地下联:四海学人向往中商鸿逵题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上联:万丈光芒迎斗极下联:四周烟景助文章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仰极台,位于宁乡,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上联:天上麒麟原有种下联:门前桃李自成春湖南天门书院上联:不许岳云封古洞下联:但愿江月认残碑范研云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上联:句里乾坤随指顾下联:斗南钟鼓闹清秋张栻题湖南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宋代上联:此真净绿唾不可下联:我实薄才歌奈何阮元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上联:合安利勉而为学下联:通天地人之谓才左辅题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上联:自抱孤忠悲越石下联:群推正学接横渠金鉴题湖南船山书院,位于衡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阶联台斗云霄路下联:座拥图书道义门湖南龙洲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上联:江阔天高,识此心之份量下联:鸢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异境名山,圣道尊崇有地下联:春风化雨,英才造就无疆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下联: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湖南岳麓书院上联:明月对床,湘水楚天一色下联:春风归袂,青山绿树无边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岳麓炳灵,形胜擅名今古下联:洞庭毓秀,人文迭起后先湖南岳麓书院上联:雅言诗,雅言书,雅言执礼下联:丽乎天,丽乎地,丽乎人文湖南雅丽书院,原名崇文书院,位于保靖,创建于清雍正年间上联: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下联: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湖南岳麓书院大成门上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下联: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宾步程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上联:办天下事,自欧亚始下联:读古人书,在秦汉前宋教仁题湖南漳江书院上联:两山之间,时生云气下联:溪水无尽,曲似文心吴恭亨题湖南两溪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两由一生,文章悬象下联:溪向川注,学海朝宗于奎仲题湖南两溪书院上联:阁势穹隆,直参太皓下联:神光煜烁,大启文明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奎光阁上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下联:沅生芷草,澧育兰花冯友兰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上联:渔猎群经,导扬百氏下联:浦云十色,溪月九霄曾传构题湖南渔浦书院上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下联: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虞愚题湖南岳麓书院头门上联:揽湖海英雄,力维时局下联: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谭嗣同题湖南求实书院上联:江阔天高,识此心之份量下联:鸢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异境名山,圣道尊崇有地下联:春风化雨,英才造就无疆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下联: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湖南岳麓书院上联:明月对床,湘水楚天一色下联:春风归袂,青山绿树无边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岳麓炳灵,形胜擅名今古下联:洞庭毓秀,人文迭起后先湖南岳麓书院上联:雅言诗,雅言书,雅言执礼下联:丽乎天,丽乎地,丽乎人文湖南雅丽书院,原名崇文书院,位于保靖,创建于清雍正年间上联: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下联: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湖南岳麓书院大成门上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下联: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宾步程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上联:办天下事,自欧亚始下联:读古人书,在秦汉前宋教仁题湖南漳江书院上联:两山之间,时生云气下联:溪水无尽,曲似文心吴恭亨题湖南两溪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两由一生,文章悬象下联:溪向川注,学海朝宗于奎仲题湖南两溪书院上联:阁势穹隆,直参太皓下联:神光煜烁,大启文明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奎光阁上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下联:沅生芷草,澧育兰花冯友兰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上联:渔猎群经,导扬百氏下联:浦云十色,溪月九霄曾传构题湖南渔浦书院上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下联: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虞愚题湖南岳麓书院头门上联:揽湖海英雄,力维时局下联: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谭嗣同题湖南求实书院上联:文曰思,文曰明,辉光连斗极下联:昌而炽,昌而大,芘荫到儒林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文昌阁上联: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下联: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湖南岳麓书院教学斋上联:乐道安贫,拜金徒损风云气下联:传薪立雪,荐鄂长怀社稷忧易仲威题湖南金鄂书院二门上联:立言立功立德,此之谓不朽下联:希贤希圣希文,人皆可以为文瑞成题湖南集贤书院,位于衡阳,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下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罗典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上联:仰之钻之,看颜子如何学圣下联:高矣美矣,宜公孙望着登天易海青题湖南仰高书院,位于湘阴上联:两派交流,更向此间寻活水下联: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朱尧阶题湖南双峰书院上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下联: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秦瀛题湖南岳麓书院三闾大夫祠上联:纳七十二峰,合孔门贤者数下联:囿八百余里,接洞庭巨浪声田翠竹题湖南岳麓书院上联:忠孝成神,共仰星辰钟将相下联:文章司命,原凭德行重科名湖南云山书院文昌阁上联: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下联: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左宗棠题湖南石鼓书院,岳麓书院亦有此联上联:桃李阴中,幽径能来采药客下联:石泉声里,危岩时倚看云僧湖南云山书院凌云亭上联: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下联: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湖南岳麓书院半学斋上联:望重龙岩,绿水波留君子泽下联:头依鹤表,青云山满读书声湖南渌江书院上联: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下联: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祝澹溪题湖南石鼓书院上联:古人与居,今人与稽,亦为明鉴下联:澄云不清,浠云不浊,有如此湖湖南鉴湖书院,位于桂阳,创建于清咸丰年间上联: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下联: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陶澍题湖南澧阳书院,位于澧县,创建于宋宝庆年间上联:作圣道干城,真正渊源宗泗水下联:肃士林拜跪,嵯峨庙貌镇沩峰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先贤堂上联:宣微旨以明,讲席几重曾鼎峙下联:养正功宜报,祀筵并列此升香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崇道堂上联: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下联: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湖南金鹗书院大门上联: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下联: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湖南岳麓书院三闾大夫祠上联:燕柳最相思,身别修门二十载下联:楚材必有用,教成君子六千人湖南城南书院上联:忆往昔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下联:愿诸生凌云直上,毋忘灯火三更湖南金鹗书院二门上联:翼轸衡湘并立,于昭大圣之文章下联:荆舒邹鲁同芳,丕显真儒之教化湖南岳麓书院上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下联: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宾凤阳题湖南邺侯书院,位于衡阳,创建于唐代。

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

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

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日俄战争后,宪政救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曾留学日本,深入了解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宋教仁也坚持宪政救国。

宋教仁的宪政思想主要包括三权分立、政党政治和内阁政治三大部分。

中华民国成立后,宋教仁始终坚持致力于其宪政思想的实践,但由于受当时社会具体条件的限制以及其宪政思想本身存在的某种缺陷,最终归于失败。

正文:20世纪初,中国已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迫在眉睫,各种救国思潮纷纷涌,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明治维新后实行君主立宪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战胜了老牌封建大国。

这给中国带来极大的震撼,一时之间,宪政思潮逐渐从宣传、讨论提上改革议程。

但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甚至一个党派内部对于宪政的理解相差甚远,想要实现的宪政模式也不一样,如清末立宪中立宪派官员就主张实行德日式的保留君主权力的君主立宪制,既想通过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由弱变强又能保持君主的权力。

以梁启超、张謇为代表的多数在野立宪派就主张实行英国式的立宪君主制,虽保留君主,但希望尽早召开国会,由国会产生内阁,内阁对国会负责,皇帝不负责实际政务,“垂拱而治”即可。

革命党人则反对一切君主制,主张实行美国式与法国式的共和立宪制,但在革命党内部,就采取何种形式的共和政体这一问题上,也存在者分歧,有主张美国式的总统制,有主张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

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便是在此种环境下展开。

一.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背景宋教仁,子得尊,号敦初,别号渔夫。

1882年生于湖南省桃源县香冲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宋教仁所处的19世纪末期正直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内有没落王朝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和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深深影响着宋教仁,使之走上了一条革命救国的道路,后在日本的学习和探索更加坚定了他革命救国,宪政就国的思想。

具体而言:1.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和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产生的客观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即救亡图存便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而贯彻近代中国的始终。

宋教仁遇刺事件是谁杀的“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什么

宋教仁遇刺事件是谁杀的“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什么

宋教仁遇刺事件是谁杀的“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什么 宋教仁,字遯初(亦作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上香冲的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入私塾,1899年入漳江书院,1903年春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渐萌革命思想。

1904年春,与黄兴、陈天华、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参加了湖北第一个革命小团体科学补习所,任文书。

因谋湖南起义失败而逃亡日本,留学东京。

初入东京法政大学,后入早稻田大学。

1905年6月,与田桐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促进了同盟会的成立,被推举为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后又被推举为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

是时,黄兴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后改为《民报》,他担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

1907年4月,宋教仁受同盟会委派,赴东北安东(今丹东)联络义军,并组织了同盟会辽东支部,谋占奉天,以与南方起义相呼应。

后因招兵失败,复返日本,仍参加同盟会本部的工作,同时从事政治、经济与法律等学科的研究,曾著《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证明延吉为中国领土,对日本企图侵略我国领土的阴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在此期间,还为发动革命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宋教仁 1910年春,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宋教仁与谭人凤等总结教训。

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在中部地区发动革命,并在11省区同盟分会会长会议上建议“组织中部同盟会以谋长江革命”。

1911年1月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笔。

7月,与谭人凤等在上海组织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积极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宋教仁与黄兴经上海到达武汉,协助湖北都督府办理外交,同时与居正等主持拟定了《鄂州临时约法》。

旋即抵南京,参与临时政府的筹组工作。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局局长。

中华民国开府北京后,出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

3月后,唐内阁垮台,遂辞职。

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崇尚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分权主义议会政治,不仅将其作为重要的政治纲领提出、阐释,而且身体力行,坚持不懈。

宋教仁

宋教仁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后,宋教仁于4 27日就任唐绍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后,宋教仁于4月27日就任唐绍 仪内阁的农林总长。他的兴趣在政治,立即开始实施他 的政党政治理想。他让仇鳌等人创办《亚东新报》 的政党政治理想。他让仇鳌等人创办《亚东新报》, “监督政府,指导国民,巩固共和政体,注重民国主义” 并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在报上发表长篇论文。7月 并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在报上发表长篇论文。7 上旬,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上旬,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行为,辞去农林总长职务。7 21日,同盟会本部召 的行为,辞去农林总长职务。7月21日,同盟会本部召 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 会实际上的主持人。他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 会实际上的主持人。他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月25 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 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孙 中山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 当选为理事,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 黄的兴趣和主要精力放在实务建设上,主持北京国民党 本部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 次年3 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
案例宋教仁遇刺
(一)所有在南京、北 京和东京存的书,全 部捐入南京图书馆; ( ) , 在, ;( ;( ) ,
遇 刺 后 嘱 托
袁世凯在陆徵祥辞去内阁总理时,就曾请宋担任内阁总理,被坚 决拒绝。民国元年10月18日,宋教仁南下省亲。沿途,他广泛宣 决拒绝。民国元年10月18日,宋教仁南下省亲。沿途,他广泛宣 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各地选举越来越有利于国民党,最终获胜似 成定局,对宋教仁当选内阁总理的呼声也很高。民国2 成定局,对宋教仁当选内阁总理的呼声也很高。民国2年3月上旬, 宋教仁抵达上海,接到袁世凯发出的“即日赴京,商决要政”的 急电。3 20日晚10时,宋拟由沪乘火车去北京。宋与送行的黄 急电。3月20日晚10时,宋拟由沪乘火车去北京。宋与送行的黄 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一一握别,正要上火车,被刺客开枪射 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1岁。在死前,对身边的人说 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1岁。在死前,对身边的人说 要提醒袁世凯“以共和为重”。他托黄兴给袁世凯发去一封电报: “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 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 至死。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 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一 毫权利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富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 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 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宋教 仁。”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 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桃园何处寻渔父

桃园何处寻渔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 笔下的桃花源,便是宋教仁的家乡——湖南省常德市桃源 县。 壹
贰 叁 肆 伍
图片欣赏:桃花源
留学时期的宋教仁
革命时期的宋教仁
早期生涯:

宋教仁6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清光绪二 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在校 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 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8月, 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 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 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光绪三十 年(1904年)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 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2月13日,宋教仁抵 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 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 “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1年7月,与谭人凤、 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 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力的发展。
走近民主志士——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 日),字钝初,号渔父,生于中国湖南 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书香之家,中 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华民国初期第 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 会和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也是国 民党的主要筹建人。曾留学日本政法大 学、早稻田大学。民国二年3月20日,时 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在上海火 车站(老北站)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 终年31岁。
血泪洗河山,今对河山挥血泪; 英雄造时势,我为时势哭英雄。 ——北京国民政府国务院秘书长 孙润宇挽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PPT文档资料

宋教仁1882年4月-PPT文档资料


黄兴严斥 “凶手”:“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 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 是袁世凯!”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大总统袁世凯泣道:“前亡 午桥(端方),后亡遁初(宋教仁),我之大不 幸也。”“我代人受过多了,从未自辩,我虽不 杀遁初,遁初却因我而死,又何必辩。若是明白 人,就该想到,如果我要杀他,又何必招他来京 呢?数次招他来京,却在他将行之际杀之,这岂 不是授人以柄吗?就算傻子也不会这样做的呀。 因此我不自辩,相信总有真相大白之日。

1913年领导国民党获中华民国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 3月20日,宋在上海火车站(老北站,现上海铁路博物 馆)遇刺,二日后身亡;孙中山于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
间岛问题

1907年,在日本试图谋划强占中国领土“间岛”(即延吉 地区)时,宋教仁化名日本人打入日本秘密组织“长白山 会”,并获取了日本人伪造的“间岛”归宿假证据。由此, 他写出了一本名叫《间岛问题》的书,并帮助清政府在维 护“间岛”主权问题上取得成功。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 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 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 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 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 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 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3 月20日在上海遇刺时,未满31 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 -1913年3月22日)


1906年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 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次去日本
宋教仁 行书五言联

1907年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 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参与一切机密 1910年返回中国。 1911年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赴香港参加广州起 义的准备工作。

读词排序,得法解题

读词排序,得法解题

读词排序,得法解题略评中考卷,详解对联题5 2020年湖南常德中考语⽂第⼀⼤项第3⼩题是对联题。

原题如下: 3.下⾯是宋教仁先⽣题湖南桃源桃川书院联中的词语,其顺序已打乱,请按要求重新排列。

(3分) 真⼼乾坤莫堕使尘雾热⾎将洗要 上联: 下联: 做好排列题,通常是通读——试排——连读——微调,注意其中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

作为对联题,还需要掌握对联最基本的常识,上联末字仄声收尾,下联末字平声收尾。

上下词语词性相当,结构⼀致。

可以先确定四个双⾳词的两两相对,以及对仗安排的位置,然后根据前后的关联组词成句,特别注意上下联不能写颠倒,如果上下联写反了,即使句⼦排列对了,也只能得1分。

莫使真⼼堕尘雾; 要将热⾎洗乾坤。

(评分要求:上下联位置颠倒可给1分) 此为宋教仁先⽣题湖南桃源漳江书院,题⼲中的“桃川书院”宜说成“漳江书院”。

漳江书院,位于湖南桃源。

明嘉靖年间,⾢⼈布政使李征创建于东街漳江阁旁。

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王赠华重建,改名“桃川”。

⼗⼋年知县屈宜伸增修,复旧名。

三⼗⼀年,因兵差废为宾馆。

四⼗⼋年,按察使姚姬谋复,未果。

咸丰五年(1855)知县刘廷⽟重修。

七年、同治⼗年(1871)两度扩建。

⼭长如李元度、刘廷⽟、李隆萼等皆名师。

可见,叫“桃川书院”之名前后仅9年。

宋教仁在此求学时间为1899-1902年,题写对联之时,书院名为“漳江书院”。

他在此还撰有对联“办天下事,⾃欧亚始;读古⼈书,在秦汉前”。

宋教仁(1882年4⽉5⽇-1913年3⽉22⽇),字得尊,号遁初,别号渔⽗,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冲(今漳江镇教仁村⾹冲组)⼈。

中国近代⾰命先驱者之⼀,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

1913年3⽉20⽇,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3⽉22⽇凌晨4时48分不治⾝亡,年仅31岁。

最后再介绍⼏副宋教仁的书法对联: 江⼭如旧; 风景更新。

⽩眼观天下; 丹⼼报国家。

宋教仁

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轶事典故
• 宋教仁两次挨打 宋教仁两次挨打 两次
• (1)、1912年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决定推袁世凯 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与部分开国元勋 ,主张一定要袁世凯离开北京老巢,到南京就职,以对袁 世凯进行钳制。可另一些革命元老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 互不相让。一天,大家又聚在一起争论这个问题,一人提 议,干脆让黄兴带兵北上,以迎袁为名,将其北洋军消灭 掉。宋教仁不赞成这样做,他说北洋军有重兵把守直隶、 山东,革命军根本无法北上。他的话音刚落,同盟会元老 、广西才子马君武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他左眼流血不止 。马动手兼动口,大骂宋教仁是在给袁世凯作说客,想出 卖南京,出卖革命者。
1882. 1882.4.5-1913.3.22 1913、早期生涯 (1)、早期生涯 )、

宋教仁6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宋教仁 岁进入私塾读书, 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岁进入私塾读书 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 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 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 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 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8月 黄兴到武昌, 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 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 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 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 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 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 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光绪三十年( 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年 年 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 )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 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2月 日 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 月13日,宋教仁抵 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 年底, 民立报》 人。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 年底 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 主笔, 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1 年7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 月 与谭人凤、 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 ,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 力的发展。 力的发展。

解读宋教仁被刺的历史悬案

解读宋教仁被刺的历史悬案

解读宋教仁被刺的历史悬案作者:肖舟来源:《档案天地》2013年第05期1913年3月20日晚22:45分许,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先生正准备启程北上,在位于沪宁铁路上海站遭枪击腰部中弹。

随即,被送往位于老靶子路上的沪宁铁路医院抢救,至3月22日凌晨4:47分不治身亡。

围绕宋教仁被刺案,一直莫衷一是,历史真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1555号的闸北公园是上海北部一个很大的星级公园。

南沿洛川东路,东至平型关路,北近延长路。

这里最早是宋教仁墓园,后改为公园并经历多次整修扩建。

现在与洛川东路垂直的和田路,当时叫宋公园路,这是缅怀当年“为宪政流血”的第一人——宋教仁而命名的。

宋教仁的墓在公园西侧,我在路人指点下到了墓区。

龙柏掩映下,一座三、四米高的坐像跳入眼帘,先生左手持书,右手托腮,凝思端坐在一方石碑上。

坐像下有大理石基座,上刻“渔父”(宋教仁号)二字,系章炳麟先生手笔。

基座背面,刻有题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

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

呜呼!九原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于右任撰语,康宝忠书字。

”于右任和康宝忠都是革命党内宋教仁的挚友。

距石像后约10米处,是宋墓。

九层台阶之上的宋墓不大,呈半圆形,墓的顶上有雕塑雄鹰展翅,爪子踩蛇,意为惩恶扬善,壮志凌云,甚有纪念性。

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石碑。

我来到墓碑前,献上一支菊花,鞠躬。

一1882年4月5日,宋教仁出生在桃花源腹地的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香冲。

这里山灵水秀、曲径通幽,风景优美却交通不便。

宋教仁字得尊,号敦初,也写作遯初、钝初、遁初,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化名宋公明、宋錬等。

1899年,17岁的宋教仁进入桃源县漳江书院,在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下,开始关心天下大事,萌生反清思想。

1900年,唐才常、沈荩、林圭等人为响应“义和团”运动,在上海成立勤王救国的自立军。

宋教仁与桃源图书事业

宋教仁与桃源图书事业

作者: 李继光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
页码: 61-61页
主题词: 宋教仁 图书事业 江书院 桃源县 渔父 湖南长沙 湖南省 购书经费 官书局 书院藏书
摘要:宋教仁,字得尊,号敦初(后改作纯初,亦作遯初),别号“渔父”,化名宋谦、宋链、中岛等。

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今八字路乡渔父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

宋教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四岁起就入宋氏家塾读书。

1899年春(清已亥年),宋教仁进入桃源漳江书院学习,为书院的一名活跃分子。

当时桃源还没有公共图书设施,1899年冬由漳江书院山长瞿云梅选开书目,用三千串制钱作购书经费,由瞿云梅推举宋教仁、陈榆承、彭涤疵三位学生赴湘北官书局和湖南长沙思贤书局购买了经史子集约数百种,藏在漳江书院,供院生阅看。

此举,开创了桃源图书事业之先河。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简介他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国家: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湖南桃源出生时间:1882年4月5日去世时间:1913年3月22日职业:政治家、革命先行者毕业院校:日本政法大学宋教仁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一位人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国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与黄兴、孙中山两人并称,有中国“宪政之父”的称号。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为临时政府的农林总部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公元1882年,宋教仁在中国湖南桃源出生,六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私塾读书。

十七岁的时候,宋教仁考入桃源漳江书院,公元1903年又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学习。

在武昌普通中学堂学习期间,加入自己的同学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从此以后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

1903年的8月,宋教仁又与到武昌来的黄兴相识,并且志气相投之下,成为挚友。

没多久黄兴因为反清言论被驱逐回长沙,宋教仁也随之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四处奔走,联络革命人氏。

公元1904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

同年十二月,宋教仁又前往日本,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公元1910年。

宋教仁离开日本,来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在民国还未建国之时,宋教仁为传播自己的革命思想而四处奔走。

民国建立之后,宋教仁仍然为自己的理想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他倡导和推广宪政理念,其要旨是产生纯粹的政党政治,明确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总理,负起政治责任,组成责任内阁,由此先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

宋教仁是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公元1913年,国民党在中华民国国会大选上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却突然遭遇了刺杀。

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遇暗杀,身中三弹。

虽然当时同在一处的黄兴等人迅速反应过来,将其送往医院。

但是因为子弹上被抹了毒药,尽管尽早的送往了医院。

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讲解

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讲解

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讲解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民初倡导政党内阁制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政党内阁与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是紧密联系的,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有关宋教仁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教仁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

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光绪八年(1882年),宋教仁出生在湖南常德市桃源。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岁的宋教仁进入私塾读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7岁的宋教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

宋教仁参加革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结识黄兴,成为挚友,不满清政府统治,倾向革命。

11月4日,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

宋教仁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

同年12月13日,宋教仁抵达日本。

后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入读日本法政大学;8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次去日本。

期间,根据其侦探结果编纂《间岛问题》一书,为清政府日后保护图们江间岛地区做了有力证据。

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

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

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第一节踏上革命征途宋教仁,字钝初(也作遯初),号渔父,光绪八年二月十八日(1882 年4 月5 日)生于湖南桃源上香冲的一个地主家庭。

从4 岁起,他就入塾读书。

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转入桃源县城里的漳江书院读书。

清末政治的腐败,外国资本主义的频频入侵,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再不能安坐于书斋中。

基于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宋教仁产生了对清朝封建统治的强烈不满,如何对中国进行政治改革,成了他与同学经常谈论的主要内容。

有一次,他与同学文骏等人登上院东的漳江阁,纵论中西政治的得失、关塞险厄以及古今用兵的胜败,大有感慨地说:“中国苦满政久矣。

有英雄起,雄■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击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得志于天下。

”②因此,虽然他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奉母命参加了县试,考中了秀才,但他并没有把继续博取科举功名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宋教仁到武昌投考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文普通学堂。

主持这次考试的武昌知府梁鼎芬出的作文题目是《汉武帝论》,宋教仁下笔千言,洋洋洒洒,极力推崇汉武帝“经营西域、扩张国土、奠定大汉族之基础”的历史功绩①,深得梁鼎芬的赞赏,被取为第一名。

然而,革命潮流的激荡,使宋教仁在入学以后无法再埋头书案,他经常思索的是如何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这年6 月,黄兴从日本回到武汉,在文普通学堂发表演说,痛斥清廷的无能,提倡进行政治改革。

宋教仁听了大为叹服,立即同黄兴结识。

从此,他便经常与同学田桐等人在一起,密传反清革命的思想。

清朝官吏对他的言行非常忌恨,打算将他逮捕。

学堂监督纪巨维十分喜爱他的才学,却又担心无力庇护,便暗地讽示他迅速逃走。

于是,他就在七月间离开武昌,回到湖南。

九月二十六日(11 月4 日),他在长沙参加了黄兴所召集的华兴会筹备会议,同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 年2 月15 日),他又参加了华兴会的正式成立大会,并被推为副会长,从此便走上了革命道路。

宋教仁“长江革命”思想探析

宋教仁“长江革命”思想探析

M 88文史纵横丨W宋教仁“长江革命”思想探析双立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常德 415700)【摘 要】 宋教仁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宪政之父。

他的“长江革命”思想最早萌芽于漳江书院求学时期,后在总结同盟会早期革命失败经验的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在长江流域各省同时大举,然后大举者也;在总结葡萄牙革命经验基础上宋教仁又提出革命速胜三原则。

中部同盟会的成立正是为推动这一革命方略实施而成立的。

“长江革命”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昌起义的成功是中部同盟会领导和“长江革命”思想指导下的杰作。

【关键词】 宋教仁;“长江革命”;中部同盟会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

在宋教仁先生遇害105周年之际,央视《革命英烈谱》称宋教仁为“中国宪政之父,民主革命先行者”,为我们重新审视宋教仁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新视角。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们对中国革命倾注满腔热血,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并积极联络会党及至新军开展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最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篇章。

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对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方略并不一致,而且同盟会内部分歧也日益尖锐,一部分会员脱党另组他党,最后同盟会组织形同虚设,为此,宋教仁等在上海组建中部同盟会,以“长江革命”思想作为武装斗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方略,并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宋教仁组建中部同盟会评价是否定的,认为它是一种分裂行为,对宋教仁主张的“长江革命”思想更是重视不够。

本文试图对宋教仁“长江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与中部同盟会的作用进行探析。

一、宋教仁“长江革命”思想的萌芽过去对宋教仁先生的“长江革命”思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研究者尤其本地学者对宋教仁的“长江革命”思想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宋教仁的母校——漳江书院

宋教仁的母校——漳江书院

宋教仁的母校——漳江书院邓声斌桃源县历史上有三所书院,即:天宁书院、桃溪书院与漳江书院。

天宁书院位于今桃花源境内,相传始建于唐代,废毁时间不详。

桃溪书院原在今桃源县城南30里处。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桃源知县余良栋重建于桃源县城外连甲桥,即今漳江小学所在地。

光绪二十八年与漳江书院合并。

漳江书院位于今桃源县城东街漳江阁西边,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地方士绅李方伯倡导募建。

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王增华重建,更名为桃川书院。

嘉庆年间迁至桃源县城西街,改名为沅阳书院。

咸丰五年(1855)知县刘廷玉又把书院迁至县城东街旧址重建,恢复原名。

嘉庆七年(1802)与同治十年(1872)曾两次扩建。

规模宏大,设施齐全。

晚清时,漳江书院山长黄彝寿、讲席瞿方梅,思想开明,教学有方。

黄彝寿系长沙名士,精通理学,富于民族思想,推崇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

书院每月两次课考都由他亲自主持。

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对时政不满的情绪常常流露于笔端。

他在书院大门上题有一副楹联:“堂堂华夏愤膻腥,要大家励精致气,以雪国耻;纳纳乾坤运枢纽,看此日从新化故,懋育群生。

”瞿方梅是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的再传弟子,被誉为“精通中西学务第一人”。

他经常指导生徒阅读具有民主思想的顾炎武、王夫之、黄羲之等人的著作,启迪他们的思想。

光绪二十五年(1899),辛亥革命的先驱宋教仁考入漳江书院学习,深受方、瞿二人的影响,革命思想开始孕育。

他在自己的书斋里题写了两联:“办天下事,自欧亚始;读古人书,在秦汉前。

”“莫使真心堕尘雾,要将热血洗乾坤。

”生动地体现了他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一心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怀。

后来,他在方彝寿与瞿方梅先生的支持下走向社会,留学日本,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伟大斗争,成为中国“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为漳江书院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光绪二十八年(1902),漳江书院与桃溪书院合并,改名为桃源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即今漳江小学之前身。

宋教仁故居

宋教仁故居

宋教仁故居
1.宋教仁故居(出生地,现仅存遗址)座落在桃源县漳江镇渔父村,该村风景优美、秀丽,故居毁于十年动乱,对这位近代民主革命家,桃源县委县政府拟于近期在县城重建渔父祠,以为纪念。

2.宋教仁故居(鬯春堂,位于北京动物园):在北京动物园最西端,游客罕至的绿荫深处,有一座欧式
巴洛克风格的精致小巧的两层洋楼,这就是清末慈禧太后往来于大内皇宫与'夏宫'颐和园之间的行宫畅观楼。

与畅观楼遥对,是清乾隆时期乐善园的遗存建筑鬯春堂。

鬯春堂灰色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回廊,周围假山环抱,古槐遮荫。

这清幽静谧的楼房,曾住过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国民党的实际组建者宋教仁。

畅观楼建于光绪年间,是清末乐善园中最高的一组建筑,也是北京地区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慈禧太后西式行宫,其建筑风格为欧洲巴洛克造型。

畅观楼坐北朝南,三面环水,背靠青山,楼南小溪之上建有汉白玉小桥一座。

桥南两侧摆搁铜铸雄狮、麒麟各一,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清代北京地区铜铸之精品。

辛亥革命后,畅观楼曾作为北平农事实验场及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馆的一个组成部分。

袁世凯当政时期,畅观楼一度成为国民党先贤在京秘密串联抗袁人士组织政党内阁、实现真正共和的重要活动场所。

因此,畅观楼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许多名人先贤驻足的痕迹。

1916年6月,为纪念宋教仁,人们特地在鬯春堂北面往畅观楼去的路上建造了一座高约2米的宋教仁纪念塔。

纪念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只余一座两层的塔基。

宋教仁与漳江书院

宋教仁与漳江书院

宋教仁与漳江书院桃源县委党校钟发喜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对为中国民主宪政而献身的杰出革命家和著名爱国主义政治家宋教仁先生早年在漳江书院的求学经历进行了尽可能深入和全面的调查。

我们发现,宋教仁先生在漳江书院将近四年的求学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期,换句话说:漳江书院是宋教仁革命思想的孕育与形成地。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莫使真心堕尘务”——接受进步思想熏陶1899年春,17岁的宋教仁入漳江书院(今桃源县漳江小学的前身)求学。

始创于明朝末年的漳江书院,是当时湖南四大书院之一,桃源最高学府。

受清末维新思潮的影响,早在宋教仁入学前,漳江书院即以开通风气,提倡新学而闻名于世。

据民国时期《桃源县志•书院》记载:漳江书院“自郭兰荪孝廉主讲后,专注重经世之学,斯时学子靡然,向风含藻,蕴芬菁菁,秀极一时之盛。

接踵保靖瞿羹若(即瞿方梅)孝廉,继之以开通风气,提倡新学为己任,研求经史之余,并讲究小学舆地,不以雕虫小技为能事,一扫空疏浮薄之文弊,宋教仁、吴劭先即当日之高材生,后宋之从事革命,推翻满清,肇造民国,瞿方梅之甄陶亦与有力焉6”。

宋教仁入读漳江书院时,书院大堂悬挂着时任县教喻黄彝寿撰写的一副对联:“堂堂华夏愤膻腥,要大家励精致气,以泄国耻;纳纳乾坤运枢纽,看此日从新化故,懋育群生7”。

宋教仁一进入漳江书院便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有两位老师对宋教仁的影响很大。

一是时任县教喻的长沙名士黄彝寿。

黄先生精通宋学,富于民族思想,推崇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

书院每月两次课考均由黄先生主持,宋教仁勤学好问,深得黄先生喜爱。

一次黄先生从长沙运一船书到桃源,不小心弄湿了,请了宋教仁和几个学生帮助检晒。

宋教仁是边晒边看,工作一完,马上就书中的疑义向黄先生请教。

二是当时的山长(也就是我们今天称的校长)瞿方梅。

瞿先生是当时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的再传学子,张当时被称为“精通中西学务第一人”。

瞿先生“思想开朗进步,指导学生阅读明末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著述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教仁与漳江书院桃源县委党校钟发喜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对为中国民主宪政而献身的杰出革命家和著名爱国主义政治家宋教仁先生早年在漳江书院的求学经历进行了尽可能深入和全面的调查。

我们发现,宋教仁先生在漳江书院将近四年的求学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期,换句话说:漳江书院是宋教仁革命思想的孕育与形成地。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莫使真心堕尘务”——接受进步思想熏陶1899年春,17岁的宋教仁入漳江书院(今桃源县漳江小学的前身)求学。

始创于明朝末年的漳江书院,是当时湖南四大书院之一,桃源最高学府。

受清末维新思潮的影响,早在宋教仁入学前,漳江书院即以开通风气,提倡新学而闻名于世。

据民国时期《桃源县志•书院》记载:漳江书院“自郭兰荪孝廉主讲后,专注重经世之学,斯时学子靡然,向风含藻,蕴芬菁菁,秀极一时之盛。

接踵保靖瞿羹若(即瞿方梅)孝廉,继之以开通风气,提倡新学为己任,研求经史之余,并讲究小学舆地,不以雕虫小技为能事,一扫空疏浮薄之文弊,宋教仁、吴劭先即当日之高材生,后宋之从事革命,推翻满清,肇造民国,瞿方梅之甄陶亦与有力焉6”。

宋教仁入读漳江书院时,书院大堂悬挂着时任县教喻黄彝寿撰写的一副对联:“堂堂华夏愤膻腥,要大家励精致气,以泄国耻;纳纳乾坤运枢纽,看此日从新化故,懋育群生7”。

宋教仁一进入漳江书院便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有两位老师对宋教仁的影响很大。

一是时任县教喻的长沙名士黄彝寿。

黄先生精通宋学,富于民族思想,推崇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

书院每月两次课考均由黄先生主持,宋教仁勤学好问,深得黄先生喜爱。

一次黄先生从长沙运一船书到桃源,不小心弄湿了,请了宋教仁和几个学生帮助检晒。

宋教仁是边晒边看,工作一完,马上就书中的疑义向黄先生请教。

二是当时的山长(也就是我们今天称的校长)瞿方梅。

瞿先生是当时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的再传学子,张当时被称为“精通中西学务第一人”。

瞿先生“思想开朗进步,指导学生阅读明末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著述8”。

黄宗羲在他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中,对专制的暴君政治和现存的封建秩序进行激烈的批判。

指出封建皇帝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产业,“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9”。

他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治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10”。

顾炎武在其所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同样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治学方面主张“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提倡实事求是,踏实钻研的学风,并强调民族的气节。

“以此宋教仁思想大为解放,渐明所谓夷夏之辩11”。

“同时,瞿方梅还要学生注重阅读《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使知中国历代治乱的根源与其典章制度的变革以及关塞险厄的地理沿革,使宋教仁的学问思想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2”。

当时的中国,由于专制统治的腐败在反抗列强的侵略中一败再败,国势日益衰落,宋教仁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自然会特别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而萌发革命思想。

二、“秀才以天下为忧乐”——不恋科考无心功名在漳江书院期间,宋教仁曾于1901年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童生府试”)并中了秀才(“置优等补博士弟子员”)。

1913年4月21日《民立报》刊登罗润章之《宋母万太夫人七秩寿叙》曰“辛丑,渔父先生补博士弟子,贺客盈门,太夫人进而勖之曰:秀才以天下为忧乐,岂在区区科举耶13”。

这件事对宋教仁革命思想源流探索的影响很大。

这里顺便要说明一下何谓革命思想:《辞海》的解释是人们要求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使之发生重大变革的理想和观念。

按照一般的理解,当时正处在社会普遍要求废除科举,倡办新学的教育改革时期,作为“一个决心投身革命的人应该不会去参加这种考试14”。

据此,有些研究宋教仁的专家学者认为宋教仁在漳江书院求学期间仅是激进青年而已,其革命思想是1903年春进入武昌文普通学堂之后才开始产生的。

经过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我们认为参加此次科考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宋教仁对科举制度有认同。

经过对能够收集到的有关当时的史料分析,我们发现,参加1901年的童生府试(文思的文中为院试)及其前后的表现,恰是宋教仁此时革命思想正在孕育成长的一个佐证。

其一,参加科考实为家人要求和同学邀约,并非本人意愿,出于情非得已。

瞿方梅1913年4月28日在《民立报》发表的回忆说宋教仁“虽入学官,非其所志”。

此外,促使宋教仁当时投考,可能还有另一个外在因素,就是当时全国有志青年向往的新学堂——武昌文普通学堂,招考规定必须有功名才有报考资格,宋教仁后来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求学,我们据此推测,想要进入文普通学堂也有可能是他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因素之一。

其二,考卷上的借题发挥,展现出了当时宋教仁革命思想正在孕育成长的迹象。

当时的考题是《晋通吴以制楚,卒为东诸侯之患论》,宋教仁作答时借题发挥,影射西太后与卖国贼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妄想“联俄制日”,结果引狼入室,祸国殃民。

他开门见山地写道:“甚矣,以夷攻夷之说之谬也!”最后写道:“当不惜杀一人(指李鸿章)以谢四万万之同胞;当不惜杀一人(指西太后)以安万世之天下15”。

道明了爱国者心声,引发了进步人士的共鸣。

阅卷人朱笔眉批“痛快、痛快、奇才、奇才”。

主考官也极为赞偿,拟置案首,因有人作梗,便置优等以第八名补博士弟子员。

其三,试后明志,无心科举。

科考结束第二天,宋教仁随即投门生贴拜见创办明达学堂、参与维新运动的常德进步人士戴展诚。

谈话中,戴问及参考感受与喜读何书。

宋教仁回道:“学生不恋栈功名,喜读能振兴中华,挽救危亡之书,但苦无书可读16”。

宋教仁的同学罗蕺在回忆中写道:“辛丑(1901年)三月,宋君钝初,负笈来院肄业。

钝初年少,英姿卓荤,志气不凡。

读书一目十行,能识体要。

凡训诂、地理、词章及有关政治之典章制度,靡不一一钩稽,弃糟粕而取精华。

用功不过两载,其进步已沛乎莫能御也17”。

1913年4月28日《民立报》刑载瞿方梅的文章忆及宋教仁念书时:“专力地理,上下沿革,尤所注意,形势塞厄”。

据此,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导迟云飞教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宋教仁以后能写出《间岛问题》等功力深厚的史地著作,应该在漳江书院期间就已经奠定了相当的基础18”。

三、“中国苦满政久矣”——思考国家衰弱根源宋教仁在漳江书院求学的四年间,是中国民族危机异常严重和满清统治最为腐败的时期。

1897年11月胶州事变之后,帝国主义一齐疯狂向中国赴来,强占军事基地,抢夺铁路路权,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策动光绪皇帝发动了震动一时的维新变法运动,但这次维新运动仅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就在西太后发动政变的恐怖政策下一举被扑灭殆尽。

此后中国政治更加黑暗,列强侵略更加有恃无恐。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肆意横行,而腐朽的清朝统治者为了苟延残喘,竟然接受了侵略者极其苛刻的所谓“和约”即“辛丑和约”。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入侵者签订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入侵者认错道歉;惩办“得罪”帝国主义的官员,赔偿入侵者战争损失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偿付,本息合白银九亿五千多万两)。

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腐败的清政府不仅接受签字,还恬不知耻的宣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象宋教仁这样的热血青年不会不,也不能不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进行思考。

1901年宋教仁参加府试后与刘复基游常德城,见街上到处是飘着太阳旗、米字旗、三色旗、星条旗的洋行,宋教仁怒目而视,叹道:“我本大汉民族,堂堂华胄,自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国后,累受外夷欺凌,欲振兴中华,恢复国家威仪,非更变现状不可19”。

残酷的现实必然引发人们的思考,而面对当时的现实去思考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结论是不难得出的。

据当时的老师和同学回忆,在漳江书院,气度不凡、关心时政、勤于思考又善于思考的宋教仁常与同学谈论救亡图存的话题,探讨中国衰弱的根源,正是在不断的思考、探索中,宋教仁找到了中国衰败的根源:“中国苦满政久矣”。

还有一点要提到的,就是戊戌变法的影响。

历史学家刘泱泱曾经提出过:“宋教仁确实没有参加过戊戌维新运动,没有经历改良主义的曲折。

但是,他那时已经十六、七岁,正处于思想敏锐的求学阶段,而戊戌维新运动给予人们的影响,不只是改良主义的政治态度,更主要的还是民主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宣传。

宋教仁在漳江书院的同学孙安仁曾回忆说:‘宋前在漳江与仁同学时,不以仁为不材,动以推倒专制,改建共和各项密谋,互相商榷。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才导致他1903年(离开漳江书院仅几个月后——引者加注)参加筹建华兴会,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如果认为这时(在漳江书院时期——引者加注)的宋教仁思想还仅仅是反满的民族主义,而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绝缘,那实际是无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变化,同时对宋教仁投身革命的思想准备估计不足20”。

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先生也曾在1985年说过:“宋教仁产生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革命思想,大约是在戊戌变法后一年(也就是漳江书院求学期——引者加注)21”。

按照刘泱泱和林增平两位历史学家的看法,我们可以推论宋教仁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应该是在漳江书院求学期。

四、“要将热血洗乾坤”——提出革命变革主张生于忧患、胸怀大志的宋教仁,进入学风开通的漳江书院之后,不仅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积聚了“经世致用”的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促成下,萌发了革命思想,并在这里得到孕育成长而逐渐形成。

可以从他的言论中得到证实。

1902年春,在一次背诵《原君》之后与同学议论,宋教仁曾感慨地说:“要救亡图存,唯有实行革命,推翻专制皇帝,建立一个民众作主之新国家”。

同学视为戏言,宋教仁正色道:“大丈夫理当如此22”。

这在当时历史条件,可是罪灭九族的谋反言论,一个二十岁的知识青年,如果没有深思熟虑,是不可能轻而言及的。

可见此时的宋教仁革命思想已经形成。

另据宋教仁的同学文骏、陈宗兰等回忆,1902年一个夏夜,宋教仁与同学田桐、文骏等纳凉于漳江书院东侧的漳江阁,纵论中西政治得失及古今用兵胜败之数,宋教仁感叹道:“有英雄起,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宁,北出武胜关,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头于肘后,庶可得志于天下23”。

当时“闻者莫不服其雄略24”。

八年后的1910年,宋教仁在东京召开的同盟会各省区分会长会议上提出著名的革命三策论中,他力主推行并经过实践促成辛亥革命获得成功的“中策”,与其当初在漳江书院的那翻议论有着许多的相近与相似。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宋教仁在离开漳江书院前,不仅已经有了革命思想,而且对革命的战略策略也曾有过深入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