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和伽利略的科学精神。
o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o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o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权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精神。
o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实验原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o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权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伽利略的生平、科学成就和实验图片等)•实验器材(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绳子、计时器等)•课文朗读音频•预习任务: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播放一段关于伽利略的生平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提问:你们知道伽利略是谁吗?他有哪些重要的科学成就?(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o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齐读。
o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o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伽利略的科学精神,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o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理解课文内容:o学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教师相机引导,纠正错误。
o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整体感知:o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o提问: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精读课文:o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每段话的意思和所描绘的场景。
两铁球同时落地教案
两铁球同时落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伽利略的两铁球同时落地实验原理,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和数学计算,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两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入)在很久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但是,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却对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他的著名实验——两铁球同时落地。
2、知识讲解(1)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及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2)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情况。
3、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不同重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它们的下落情况。
(2)记录数据:要求学生记录小球下落的时间和高度。
4、分析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两铁球同时落地的结论。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感觉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5、数学推导(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规律。
(2)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知识应用(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下落的高度、时间等。
(2)拓展思考:如果考虑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情况会怎样变化?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2)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08小教本二第五组成员,缪朦朦。
一、说教材爱因斯坦曾说过: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而哥白尼也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
可见科学家都把追求真理当作他们一生中最至高无上的事。
我今天要说的也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故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本课选自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组,本单元的主题是“明确目标,不懈追求”,要求学生能够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并从故事中获得启发。
编者将该篇文章编排在本单元之首,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典型事例展示人物形象、运用环境或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人物等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但是本课的实验原理学生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他们对科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避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探讨实验原理上,而应让学生把重心放在阅读上,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感受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并有所启发。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通过侧面烘托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2.了解伽利略试验的基本步骤,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勇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会通过具体事例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品质。
重点:“了解伽利略试验的基本步骤,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勇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初步掌握通过侧面烘托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通过具体事例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品质。
”二、说方法本课使用的较为突出的方法有诵读法,对话式谈话法。
细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的重力和落体运动2、掌握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概念3、理解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4、通过课堂实验进行实际观察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概念2、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三、教学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1、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2、理解“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的联系3、理解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下,会同时着地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课前导入简单介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例如力、速度、运动等,以及落体运动中的自由落体概念。
2、课堂讲解教师在这部分将会讲解落体运动中的公式和概念,包括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高度、时间等等。
其中,教师需要侧重向学生阐述自由落体的概念,以及“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的联系。
在这个部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思考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下,会同时着地。
3、课堂实验在这部分,教师将通过课堂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讲解中所介绍的概念和公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高度的铁球在同样的高度上摔落,观测它们同时着地的情况,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在本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所教授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PPT演示、视频解说、课堂讨论、实验观察等等。
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课堂测试、作业评分、互动问答等方法,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握了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师对整堂课的评价和对以后课堂的启示。
例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资料的查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物理学中的重力和落体运动。
以词为切入点 实现有效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关键词 】 有效教学;识字学词 ;品读体味 ;试验感悟;角色朗读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文献标识码 】 A
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1 5 课。 生 :这是 反复 的试验 ,是 不断探 索着 试验 。 教学 目标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过程,学 习伽利略不 师 :你还认 为伽 利 略固执 吗? 你体 会到 了什么 ? 迷 信权 威 ,执著 求实 地探 索科 学真理 的精 神 。 生 :体会 到 了伽利 略对试 验 的不放 弃 ,坚持 。 ( 执著) 教学 重 点 :理 解伽 利略 试验 的过程 与结 论 。 师 :带着 敬佩 之情读 课文 第 4自然段 。 教 学难 点 :1 . 理解 伽 利 略推 出 的两 个 结论 的含 义 ;2 . 从试 验 设计 意 图 :课 文语 言涉及 科学 知识 ,学 生 比较难懂 。 “ 反复 ” 中得 到启 发并 学会 描写 人物 的方法 。 是伽 利略 试验 的特 点 ,通过 演示 实验 使学 生感 悟伽 利 略在不 同情 境 教 学流 程 : 下如 何得 出 同一 结论 的 ,从而体 会其 认真 和严谨 的科学态 度 。 复 习生词 ,引入课文 师 :听写上 一节 课 中易写 错 的生词 。 ( 违背 、辩 论 、胆大 妄为 、 四 情景角色朗读 ,感悟 “ 真理 ”之追求 ( 1 )创设情景:课件——比萨城的斜塔 。 宣布 、固执 ) 每组 一名 学生 到黑 板前 ,其 余在座 位上 写 。 ( 2 )角 色扮演 ,口语交 际。 评价: 师生看大屏幕评价黑板上学生以及其他人的生字。 师: “ 他 向学 生们 宣布 了试 验的 结果 ,同 时宣布 要在 比萨城 的 课 件 出示句 子 : ( 1 )有的说 : “ 这个年轻人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 斜 塔上做 一次 公开试 验 。” 生 :扮 演伽利 略 德 的错 处 !” ( 2 )有 的说 : “ 等 会儿 ,他 就 固 执不 了啦 ,事实 是 无情 的 , 师 : A. 当 “ 伽 利略走 下斜 塔时 ,人们 说 : … 一 B. 刚才还 嘲笑他 的人 说 :… … 会让 他 丢尽 了脸 !” C . 信奉 亚里 士多德 的人 说 :… … ・ 师 :你能汇报对 “ 胆大妄为、固执”一词的理解吗? 生 :胆 大妄 为— —胡作 非 为 ,固执— —顽 固 D. 劝 阻过伽 利略试 验 的人说 :…… 师 :这 两个 词是 褒 义 词 还 是贬 义 词 ?你 能 有感 情 朗读 并 造 句 生 :或提 问题 ,或劝 阻 ,或 支持 吗? 启 迪 明理 :师引 读 师 :这 时大 家才 明 白 ,原来 像亚 里士 多德这 样 的大哲 学 家 ,说 生 :朗读 并造句 师:如果用褒义词来评价伽利略应该是哪两个? 的话 …… 生:胆大妄为——小心谨慎 固执——执著 生 :也不 是全都 对的 。 师: 那么 , 伽利 略是如 何小 心谨 慎而 又执著 地进 行 科学论 证 “ 两 师 :现在你 明 白了 …… 个铁球 同时落地的 呢? 生 :原来 科学 家的话 也不都 是对 的 。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待事物要 怎 设计意 图 :扎实地识字学词,使学生会读、会写和运用是语 文教学 的头等大事。 在第二课时的伊始听写生词, 从褒贬上理解 “ 胆 样 ? 生 :实践 是检验 真理 的 唯一标 准 ,对 待事 物要 事实 求是 。 大妄为、固执”,为体悟伽利略的执著和不迷信权威做铺垫。 设计 意 图 : 创 设J 睛景 ,展开想 象 , 课 文补 白 , 搭建 “ 口语 交 际” = .学习 “ 伯奉” ,品读体会人物的 “ 勇敢” 师: 快速 浏 览课文 , 找 出表 现人 们对 亚里士 多德 的信 奉的句 子 。 的平 台 ,进行说 写 练 习 ,实 现学生 与 文本 的对话 ,深刻体 会 伽利 略 生 :信奉 —— 信 仰 、敬 奉 。 对真理的追求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师 :人们信奉到什么程度?从第 2 、5自然段找句子汇报。 五 .以读代 讲 ,体会写法中小结课文 师 :默读 课文 ,勾 画文章 对人 物描 写的句 子 ,说 说 是怎 样写 人 生 :感情朗读后汇报 ( 亚里士多德 的话 =真理 =不容置疑 ) 师 :为什么信奉到这种程度呢?出示课件——介绍布鲁诺坚持 物 的? 生 :汇报并朗读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 日心说 ”被烧 死 的故 事 。 设计 意 图 :为 了让学 生深 刻理 解写 作方法 ,我采用 了默 读和 感 师 :伽 利略 在辱 骂和猜 疑 中试验 是什 么精神 ? 情朗读的方式 ,这样即训练了朗读,理解了写法 ,同时更能体会人 生 :勇 敢的 精神 ,执著 的精 神 过 渡 :他 的执著 还体 现在试 验上 ,下面请 一名 同学 配合老 师做 物的 崇高 品质 。达 到了 以读带讲 的 目的 。 演示 试验 。 六 .家庭作业 课 外 阅读 : 《 中国名人故 事给 我们 的启 示》 三 、理解 “ 固执” ,试验 感悟伽利略的 “ 执着” 小 练笔 :以 《 试验 过后 》为题 写 一段话 ,发 挥想 象 ,注意 对人 ( 一) 演示 试验 物 的语言 、动 作的描 写 。 生:读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 第 3自然段)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方 师 :我也对这句话怀疑,你们呢?做一个试验看看。 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铁球同时或不同时地从不同的高度或 法后,让学生课外 阅读 ,迁移仿写,使学生在练笔的实践中提升运 同一高度下落。 用语言表达的技能。更难得的是,长期的引导阅读和仿写 ,学生始 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趣,养成了肯读乐写的良好习惯。 ( 二) 感悟 “ 执著” 师 :听到铁盆的声音 ,看到老师的操作 ,你认为这试验是怎样 ( 编辑 :李敏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杨维桂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认准目标,不懈追求”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承受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们信奉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他经过反复求证,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首先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再描写亚里斯多德。
其次抓住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最后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
设计理念: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采用了“猜想导入,创设悬念——初读课文,总领文意——围绕提纲,合作学习——答疑解惑,补充点拨——拓展深化、深华情感”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读、悟、说、议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将实物演示,图解法,列举法,推理法等运用其中。
抓住“信奉、怀疑”等关键词,感悟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紧扣文章的“矛盾推进进程”展开教学,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
引入有关哥白尼和布鲁诺的资料,使伽利略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丰满,并从中体会到伽利略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用伽利略的两句名言:“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作结,既是对学生心目中的伽利略形象的一次质的提升,又是对课始的一次呼应,还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的一股巨大的动力,可收到“一咏三叹”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024年有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
2024年有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与生活》第七章第一节《落体运动》,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进行讲解,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影响落体运动速度的因素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掌握影响落体运动速度的因素;2. 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个铁球、尺子、秒表、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如果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两个铁球,它们会同时着地吗?让学生进行猜测,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规律;(2)分析影响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因素;(3)解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
(1)如果将两个铁球分别从不同高度释放,它们谁先着地?(2)如果将两个铁球分别从同一高度释放,但一个铁球受到空气阻力,它们会同时着地吗?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规律;2. 影响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因素;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从同一高度释放两个铁球,一个铁球受到空气阻力,另一个铁球不受阻力,它们谁先着地?(2)从不同高度释放两个铁球,如何计算它们落地的时间差?2. 答案:(1)不受空气阻力的铁球先着地;(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两个铁球的落地时间,然后求时间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能否运用所学解释实验现象?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影响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如空气密度、物体形状等;(2)探讨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掷铅球等。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
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
他就是──伽利略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略。
二、初读课文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
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⑵完成填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更正的确胆大妄为⑵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两铁球同时落地教案
两铁球同时落地教案教案标题: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重要物理量。
2. 能够解释和观察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予以佐证。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2. 一个高度可调的支架3. 一台计时器4. 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5. 黑板和粉笔/白板和笔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从相同高度同时落地,它们会同时落地吗?”引发学生思考。
探究实验:2. 将支架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并确保两个铁球悬垂时的高度相同。
3. 让一个学生掌握计时器,准备开始计时。
4. 另一个学生同时松开两个铁球,观察并记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时间。
5. 重复实验3-4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数据分析:6.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表格,让他们自己总结数据的规律。
7.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在实验中我们有什么观察到的现象?知识解释与巩固:8. 通过黑板或白板,向学生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定义、重力的作用等。
9. 解释实验数据的规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因为自由落体运动中,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开始,并受相同的重力加速度作用,因此它们落地的时间是相同的。
10. 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数据,通过讨论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理解。
拓展应用:1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如果两个物体重量不同,会同时落地吗?如果从不同高度落下,会同时落地吗?总结和评价:12.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并回答他们可能还有的问题。
13. 鼓励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价,反思他们在探究实验和知识解释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家庭作业:14.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并针对拓展应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延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例如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指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引言:该教案设计主要旨在帮助教师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的交互与分析能力。
这里我们选取了一道物理问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作为案例,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这样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学习。
一、学生背景及目标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力、质量、摩擦等内容,但并未接触到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引入通过一个短片或故事,让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两个铁球的实际情况,并问学生如果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为什么?三、提出问题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两个铁球相同的情况下同时下落,同时着地?”或者“如果两个铁球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样,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来展现物理规律。
教师可以设置同等高度,并让学生掉落两个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铁球,并记录下落时间。
通过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不论它们的大小、重量,都会同时着地。
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万有引力对质量、大小不做区分,而重力则与质量有关。
五、讨论及总结在实验后,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正确的物理规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数据及结论,并围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的讨论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益处。
六、课后习题训练在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物理规律:1、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同等高度掉落,哪个铁球先着地?为什么?2、两个同重的铁,大小不同,从同等高度掉落,哪个铁球先着地?为什么?3、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评价及改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对这个教案进行评价和改进:1、申请学生未开放换位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活跃的讨论。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胆大妄为”、“固执”等词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探索精神。
3.学生学会检索和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走近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结合文中的句子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A.“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 “信奉”与“相信”意思有什么不同?“不容更改”说明什么?B.“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真理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两个问号所表达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深信不疑,狂热崇拜。
补充资料: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卒于公元前322年。
他的著作构成了一部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包括哲学、天文、地理、气象、物理、生理、心理、文学。
他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
二、再读课文,知晓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跨越时空的交锋1.过渡:一个是彪炳千古的圣贤,一个是年轻的数学家,相隔了整整两千年的两位伟人,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学生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结:最后,伽利略获胜了,他用事实证明了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理论是错误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历史的时刻吧!(引读“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三、研读课文,探究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成功的原因年轻的数学家伽利略,凭什么向人们奉若神灵的亚里士多德挑战,并且挑战成功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在独立思考、批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再进行集体交流。
(一)伽利略善于思考,大胆怀疑联系第3自然段中伽利略思考的一段话。
1.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相反的结论分别是指什么?从文中找句子解答。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3)对课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伽利略的背景和成就。
(2)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验结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抽查或全体学生朗读,评估学生对课文语音、语调、节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地球爷爷的手》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感爱读书的乐趣。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
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课件、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铁球同进落地”的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游戏: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纸吧! 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
(师生一起做游戏)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会掉下来。
想知道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找到答案了。
2.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 ”(生自由答)3.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师:“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1)请小朋友们用吸铁石来吸一块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师: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2)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3)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最终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伽利略的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求证真理的过程。
3.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理解伽利略是如何由怀疑到实验探索再到实验证明的。
难点:拉近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探寻人物内心,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时:1课时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乒乓球,还有一个比乒乓球更重的排球,如果两个球同时从同一个高度落下来,哪一个球会先着地?生1:排球生2:同时师: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个问题做出过论断,(课件出示)齐读,17世纪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他们把这句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
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可是有一天,有一个人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这个人是伽利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一起来了解他是怎么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的,现在请同学们花5、6分钟将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遍,开始!(板书课题,巡视并查问读书的进度)(出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师:同学们读书非常响亮!现在请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想好了再说。
你来说。
生: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在年轻时代对()的一句话产生了(),并通过(),得出()的结论。
师:基本上概括对了。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的吗?好,来听听你的高见!你能够从文章中找句子来填空,不错!文章讲了就是这件事情(出示答案)预备读!2.师:声音挺响亮!文章中哪些句子能证明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找一找。
生:第二段。
师:你为什么找这句话?生:因为人们信奉他,他的话是不容置疑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质教案(通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质教案(通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四章“力学”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
详细内容为:探讨在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同时落地的问题,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使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同时落地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计时器、尺子、粉笔。
2. 学具:每组一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计时器、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会同时落地吗?演示:用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果。
2.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实验结果,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介绍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提问:如何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4. 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在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会同时落地。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计算一个物体从10米高空落地的速度。
2. 答案:因为在无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具有相同的加速度(g),所以它们会在同一时间到达地面。
根据公式 v^2 = 2gh,计算得出物体落地速度约为 14 米/秒。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者:刘远峰【教学内容】本课讲的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提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
这是一个伟人向另一个伟人发出挑战的明证。
【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语文新大纲的要求,创设有效的教学场景。
【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定向。
教养方面: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应注意每段的内容衔接,可通过小标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联系对于我们阅读和写作有很大帮助。
学习和理解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这一自然段中,教学中应完成课后练习2的内容和指导背诵。
学习课文,还要理解两个重点句,从中引导学生要大胆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来检验真理的正确与否。
教育方面:本课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既是由事实引发的正确认识,也是对待科学所应有的态度,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起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必要的。
伽利略的行动恰恰在这方面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对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特别是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感受到。
引导学生从伽利略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认识到权威的话也不是全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发展方面:注重培养、激发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探索、大胆检验,用实践证明自己看法正确与否的能力。
【学情分析】1、知能基础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他们都喜欢对感知的世界提出各种不同的问号,喜欢用“为什么”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四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属于一个好动感知期,对自然万物、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一些科学性的问题都有浓厚的兴趣,总想亲身试验,探求大自然的奥秘。
这篇课文有一个严谨的科学证明理论和科学试验,这对于喜欢探知世界的学生来说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 磅重,一个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 倍。
”
b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
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25 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
授。
)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 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
(同时补充板书)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
(集体读)
a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b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 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
c 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
(a 自己试验b 公开试验)板书
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提问:
a.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
他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
b. 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
c. 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
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
验。
)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
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 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
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 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集体读,个别读。
(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
大,说的话也不可
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
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
敢于思考,
找出名人的错处。
)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a. 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b. 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做两个试验: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c. 得出结论: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总结全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