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能强、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前续课程为基础,同时为《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把整门课程知识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技术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该大类学生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按照汽车的主要性能(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的检测和评价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会进行汽车各项性能及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操作,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承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各工位的操作,并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善于自我学习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认知目标(1)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布局;(2)掌握汽车性能的含义及范围;(3)掌握汽车各项性能的含义及评价方法;(4)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重交大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重交大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英文: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课程负责人:二、学时与学分:48+16学时, 3+0.5学分三、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四、课程教材:邵毅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五、参考书目: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李朝辉、杨新桦主编.汽车新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倪计民.汽车内燃机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节能原理与措施是我院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汽车节能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以及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

2.掌握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4.掌握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

6.掌握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

7.掌握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1.概述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节能概述,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主要途径2.替代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3.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概述,影响汽车发动机节能的因素,提高充量系数的技术,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汽油机燃油喷射与点火系统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发动机其他节能技术4.汽车底盘节能技术汽车传动系与发动机匹配,自动变速器,超越离合器,制动能量的回收5.汽车车身节能技术车身造型,车身结构轻量化,电动汽车6.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发动机燃油的合理选用,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汽车齿轮油的合理选用,汽车润滑脂的合理选用7.汽车运用节能汽车选用与节能,汽车操作技术与节能,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节能,轮胎的选用,汽车发动机调校与节能,汽车维护与节能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学习指南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学习指南

一、课程说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是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节能的基本原理,新能源汽车性能,典型节能技术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节能知识。

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与现今汽车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方面,除了对基本节能原理进行引导分析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汽车节能技术的理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工程热力学》、《汽车运用工程》。

课程3学分,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 实验教学16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掌握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①掌握汽车节能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以及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

②掌握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③掌握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④掌握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⑤掌握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

⑥掌握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

⑦掌握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三、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汽车节能概论、替代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汽车底盘节能技术、汽车车身节能技术、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以及汽车运用节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以汽车节能原理为基点为,紧密结合最新汽车节能技术,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3学时)主要了解汽车节能的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含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1.总学时:32学时2.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二、课程性质《汽车新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考试课程。

三、课程定位汽车新技术是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增长点,汽车岗位群必备的职业基础。

汽车新技术与故障诊断维修是汽车服务行业最超值的主导业务,是汽车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业务素质。

《汽车新技术>>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广泛性。

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领先知识,快速培养专业领先技能。

学好这门课程为学生们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是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汽车服务人才的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汽车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新技术与检测、诊断、维修。

汽车仪表、汽车照明新技术。

减少汽车公害新技术。

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通过性的新技术。

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汽车的使用与维修和汽车评估、营销中。

四、课程基本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熟练使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

2.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汽车驾驶、维修保养等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技能。

3.方法能力目标: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的故障现象,能描述和总结;能够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部位;掌握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诊断流程。

能对汽车各系统重要部位进行调整和检测;培养故障诊断的实践技能,能正确排除常见故障。

4.社会能力目标:能建立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技巧;能够正确地领会顾客所描述的故障现象;能够正确地向顾客表达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能够明白怎样做才能尽快地让顾客认可尤其是陌生顾客的认可;能较好地经营与上级、同事和客户的关系,融洽相处,获得支持与配合。

为了客户的最佳利益,能调整个人行为。

五、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一定的汽车构造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知识。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汽车类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更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基础平台课程之一。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通过对任务的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同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包括:燃、润料的基本知识,轮胎的基本知识,各条件下的正确使用,汽车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以及汽车使用过程的系统管理等,为后续的整车维护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

(6)具有积极进取及创新精神。

(7)具有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分类的原则;(2)熟悉汽车VIN代码的编制规则;(3)熟悉汽车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功能;(4)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5)熟悉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原则;(6)熟悉汽车燃料的合理使用原则;(7)熟悉汽车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原则;(8)熟悉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原则;(9)掌握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方法;(10)掌握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方法;(11)掌握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方法;(12)掌握汽车使用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方法。

3.能力教学目标(1)会辨别汽车类型;(2)会识别汽车VIN代码;(3)会解读汽车使用说明书;(4)会评价汽车使用性能;(5)会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汽车;(6)会合理使用汽车燃料;(7)会合理使用汽车润滑材料;(8)会合理使用汽车轮胎;(9)会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10)会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11)能对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12)会汽车管理的基本操作。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职业素养 (3)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4)四、教学实施 (6)(一)课时分配建议 (6)(二)教学方法建议 (7)五、实施保障 (7)(一)教学内容组织 (7)(二)教学条件 (8)1.师资条件 (8)2.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8)3.教学资源 (8)(三)考核与评价 (8)六、其他 (9)(一)编制单位 (9)(二)编写依据 (9)(三)适用范围 (10)《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技能技术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学时/学分:48/3.0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他汽车类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主要帮助学习者认识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和汽车相关其他节能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能够认识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能够知道汽车领域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激发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习者的节能环保和创新思维意识。

本课程建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课开设在第2学期,汽车类其他专业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建议课安排在第5学期学习。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汽车构造》、《车间安全及常用工具设备使用》等专业基础课,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后续开设的课程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PDI检查与维护保养》、《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服务顾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根据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在教育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中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紧跟汽车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以适应行业新需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汽车安全驾驶》课程标准

《汽车安全驾驶》课程标准

《汽车安全驾驶》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课程类型:□理论☑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其它课程代码:G010606 开课院/系(部):汽车工程系授课学期:1 学分/学时:2/32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负责人:王军营编写者:李三虎编写时间:2024年9月审核者:王军营审核时间:2024年9月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 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本课程的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汽车驾驶基础知识、一般道路驾驶、复杂山路、夜间、重车、高速公路驾驶等。

在前续《汽车文化》课程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汽车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思维、树立正确的服务至上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并在理解以人为本的基础,面向新能源汽车工作岗位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的汽车驾驶技术,独立完成汽车驾驶的实践能力。

为后续《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及综合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对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汽车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通过汽车安全驾驶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汽车驾驶技能。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课程核心素养专业核心素养是专业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课程培养的专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人为本意识、服务至上思维、整车维修能力和安全第一责任四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理实一体化课程或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备注:各门课程根据实际可增加表格。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一)本课程的性质《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是学院院级选修课程,同时也是汽车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

本课程计划开设学时36学时,面向全院师生开设。

(二)本课程的作用1、通过驾驶技术理论及驾驶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2、通过驾驶技术理论及驾驶实习,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车辆操作以及装置的使用;3、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对道路交通系统构成、交通设施分类与作用进行掌握与分析,了解汽车驾驶相关知识和驾驶基本技术方法,同时掌握正确的在一般道路及特殊道路下的汽车驾驶,了解汽车基本的维护与保养。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系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

课程要面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整体水平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促进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要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的元素设计,如:教学信息的设计、媒体的选择、师资的配置等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

同时,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以应用为主旨,精选课程内容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因此,《汽车驾驶技术》作为一门院级选修课,其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要紧紧扣住应用这一主线,以满足学生实际驾驶需求和安全驾驶为指导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三)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学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协作为教育目标的观念。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标准(思政元素)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标准(思政元素)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标准一、《汽车维修技术》学习领域培养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一)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主流价值3、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引导学生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看待处理问题,提倡实践精神、科学精神。

6、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7、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服务意识。

8、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

(二)专业能力1、制定计划,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汽车维修技术进行检查,并按计划实施;根据相关的制度、规范,开展服务工作;2、正确填写工作任务单,借助于专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查;3、在征得客户同意的前提下,排除之前已检测确定的交通安全和运行安全的隐患;告知客户对车辆状况进行的检查,以及必须进行修理措施的可能的类型和范围;4、评估车辆维修流程,确认是否达到维修目标。

(三)职业能力1、具有能独立学习汽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2、具有借助于专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查分析判断的能力;3、具有能够查找资料与文献以取得有用的知识的能力;4、具有正确使用检测及维修工具及设备使用要求的应用能力;5、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工作能力;6、具有正确判断汽车零件或总成是否失效及合理运用修理方法的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3、具有团队意识和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的能力;5、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不断创新的能力;6、具有遵纪守法、诚信做人、友爱同事、尊老爱幼的社会公德。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构造与维修、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车辆安全管理员考证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4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依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依据《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交通事故鉴定基础知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和方法、转向系统鉴定、行驶系统鉴定、制动系统鉴定、照明信号装置检验鉴定、事故车辆安全防护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安全技术鉴定及检测检验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安全技术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课程代码: 060273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汽车底盘构造》,《理论力学》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中美合作),汽车运用技术开课院系:汽车工程学院教材:钱宇彬胡宁.现代汽车安全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主要参考书:杨妙梁薛志红.汽车安全系统结构与维修.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王瑄李宏光赵航等.现代汽车安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建立汽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概念,学习国内外汽车安全的相关法规,学习掌握汽车结构中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学习了解汽车使用安全性的基本概念和试验方法。

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事故的基础知识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体系。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 :第 1 章绪论汽车安全问题导论,国内外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史、现状,汽车安全性保障体系。

第 2 章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制动过程的力学分析, ABS 控制过程, ABS 的组成和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ABS 的评价方法和指标,ABS使用注意事项,ASR和VS( ESP的主要工作过程和控制策略,四轮转向、导航等其他安全技术简介第 3 章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汽车座椅及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系统、汽车结构安全的作用、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发展趋势及使用注意事项,简介其他被动安全技术第 4 章气体燃料汽车的安全技术、第 5 章电动汽车的安全技术简介气体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历史,天然气汽车的安全性分析、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安全性分析、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6 章世界主要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世界主要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简介、汽车主动安全法规、汽车被动安全法规、汽车防火安全法规简介第 7 章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与检测试验简介机动车安全的一般要求,制动性能试验、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汽车安全碰撞试验第 8 章汽车交通事故预防和事故车速分析交通事故的基础知识,事故车速分析基础,汽车事故预防体系介绍基本要求 :1.建立汽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概念。

汽车节能技术课程设计

汽车节能技术课程设计

汽车节能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介绍汽车节能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目前汽车节能的常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将学习节油驾驶技巧、轻量化设计、动力总成优化和电气化等相关知识,为未来从事汽车设计、生产和维修等行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大纲1. 汽车节能技术概述本章将引导学生了解汽车节能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当前常见的节能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轻量化设计、动力总成优化、空气动力学、智能化技术和电气化等。

2. 节油驾驶技巧本章将教学生掌握驾驶技巧和车辆维护方法,帮助学生在实际驾驶中减少燃油消耗。

包括车辆起步、加速、减速、行驶、停车等方面的技巧,以及空气压力、轮胎磨损、机油等车辆维护方面的知识。

3. 轻量化设计本章将介绍汽车轻量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轻量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减少车身质量、优化引擎设计、采用新型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4. 动力总成优化本章将教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总成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何通过优化发动机系统、变速器和传动系统来实现汽车节能。

同时还将介绍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

5. 电气化本章将介绍汽车电气化的相关知识,包括车载电池、电动机驱动、电子控制单元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将介绍新型电池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等新兴技术。

6. 案例分析本章将以实际汽车节能案例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加深对汽车节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和参考文献,以及实车演示和实验室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评估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评估。

考核内容将涵盖课程大纲中所提到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汽车节能技术。

五、总结汽车节能技术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汽车生产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汽车使用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使用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使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汽车使用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卓越技师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设备要求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针对汽车修理工、汽车配件管理员、汽车企业管理技术员汽车维修企业经理等岗位开设。

2.课程任务主要任务是通过“情景导向、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汽车技术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岗位的统筹、计划、技术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汽车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汽车基本性能、安全性能评价、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使用等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现代汽车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位,为就业打下基础。

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在已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拆装实训》、《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汽车电控设备维修实训》等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后续课程为《汽车电控设备维修实训》、《汽车二级维护》、《汽车综合性能诊断技术实训》等专业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汽车基本性能评价指标,达到能看懂汽车技术参数指标并会具体分析和评价。

(2)掌握车辆在不同环境(走合期、低温、高温和高原、山区、恶劣道路环境)下的使用特点和方法。

(3)掌握汽车消耗品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4)抓住汽车合理安全使用的方法,防止和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

(5)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利用变化规律及时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技术故障发生。

(6)掌握汽车一级维护与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熟练操作各项维护作业项目。

(7)掌握汽车评估与报废的有关知识,了解最新的汽车报废标准。

2.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1(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汽车使用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卓越技师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设备要求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针对汽车修理工、汽车配件管理员、汽车企业管理技术员汽车维修企业经理等岗位开设。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调试、维修和改进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诊断和维修;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行业前瞻能力;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操作;4.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改进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测试方法、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动化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了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维护和维修;2. 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3. 氢燃料电池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氢气储存、燃料电池发电等关键技术,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保养;4. 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太阳能汽车、智能汽车等,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汽车安全与节能技术课件

汽车安全与节能技术课件

汽车新能源
分配性好。加上氢气的火焰传播速度为4. 85 m/s比汽油高, 氢气汽车可以采用稀燃技术。 • 氢气作为汽车燃料最大的问题是氢的制取和携带。氢气的制 取方式很多,但成本都非常高,目前阶段还没有找到解决的 办法。汽车上携带氢气有三种方式,即气态携带、液态携带 和金属携带。常温下氢气是气态,而且密度很低,气态携带 储存容器不仅增加汽车的重量,而且氢气的能力密度低,续 驶里程短,实用性差。 • 目前氢气汽车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真正应用的很少。
汽车新能源
• 3.液化石油气 • 液化石油气汽车就是以石油气为主要燃料的汽车。目前,使 用较多的是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驾驶员可通过 转换装置选择液化石油气或汽油进行驱动。 • 与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相比,LPG汽车有下列主要特点: • 有利于保护环境:在排放废气中,CO大幅度下降,HC、 NOx也有改善,其中NOx的改善有限,通过各种装置和优化匹 配可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 有利于合理利用能源:大量利用LPG可减缓石油资源的紧缺。 • 使用性能优越: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油气田或是以煤炭为 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的一种副产品,主要是含有3~4个碳原子 的烃类的混合物。 • 4.天然气 • 天然气汽车就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
汽车技术状况与节能的关系
• 2.汽车的外形
• 为克服空气阻力而消耗的发动机功率与汽车行驶速度的三次 方成正比。汽车速度不高时,空气阻力对汽车的燃油消耗影 响不大,但当车速超过50 km/h,空气阻力对汽车燃油经济性 的影响逐步明显。
汽车新能源

汽车燃料除了大家熟悉的汽油和柴油外,目前至少有液化石 油气( LPG)、天然气(CNG或LNG)、乙醇甚至甲醇等代用 燃料,新能源车还包括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 •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汽 车排放、减少对石油和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等特点。它包括代用燃料汽车和代用动力汽车两类,如图4 14所示。 • 1 电动汽车 • 电动汽车是以电力作为能源、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在外形 上,电动汽车与传统的汽车并无显著区别,它们的主要区别 在于动力和驱动系统。

《交通安全技术》-课程标准(68课时)

《交通安全技术》-课程标准(68课时)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交通安全技术》课程标准学制:五年教学时数: 68学时编制徐昕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二0一四年《交通安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8 学分 4课程类别:选修考试类型:考试适用专业:安全技术管理先修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程,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必备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培养这些专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

开设在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与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等可以同时开设。

其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类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基本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体系为重点,以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交通安全技术。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从事现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适应企业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熟悉各种电气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3)熟悉常见伤害急救常识。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学期授课计划-48课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学期授课计划-48课时

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学年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专业、班级汽车类拟定教师任课教师2020 年12 月1 日编写说明一、使用课程标准或实用大纲:《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白云主编三、课时情况1.课程标准或大纲要求本课程总学时数:48 学时2.专业计划本课程期数 1 学期实际教学总时数48 学时3. 本期总课时数48学时= 每周12学时×4周其中:理论教学课24 课时习题、讨论课24 课时实验实训课48 课时四、本期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表(按章节或单元划分):五、本计划与课程标准或实用大纲对比说明:(内容增删、课时变动,要求升降等和变动原因)六、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学期授课计划表学期授课计划填写说明:(该说明只作填表时的参考,不需打印)一、使用课程标准或实用大纲:填写现有的课程标准名称或大纲名称、版本及使用范围。

二、使用教材(书名、主编、出版社):填写正式出版的教材名称、版本、主编人、出版社;非正式出版的教材除不填出版社外还要写明(校内使用)。

三、课时情况:1. 专业计划本课程期数:指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本课程完课学期数。

2. 实际教学总时数:指院部实际安排的本课程总学时数四、本期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表(按章节或单元划分):按章或单元填写课程内容,小计填写该章或单元的学时数;机动学时:在60学时以上的课程可留4学时机动,60学时内的课程只留2学时机动。

五、本计划与课程标准或实用大纲对比说明(内容增删、课时变动,要求升降等和变动原因):需填写清楚本期本课程内容及学时数与课程标准相比较有变动的原因及变动量。

六、除工学结合课程可按4学时为单位次数填写授课计划表外,其余课程均按2学时填写。

七、教学地点: 填写“教×-×××”。

教务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是在学生掌握汽车类主干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学习和培养,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的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人、车辆、道路、环境因素以及道路交通设施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相关措施,逃生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了解汽车节能影响因素,掌握汽车结构、技术状况、驾驶技术与节能的关系,掌握汽车节能技术。

是学生毕业前进入工作岗位所进行的一次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很强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亲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现代技术的真实存在,有利于学生体验和领悟学习技术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驾驶员道德规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有利于渗透一定的职业教育内容。

这些对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适应性以及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通过《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

1.专业能力目标
●具有分析驾驶员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的能力。

●具有分析车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的能力;
●具有分析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的能力;
●具有分析交通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的能力;
●具备理解常见交通安全设施表示的作用、标志标线表示意义的能力;
●具有熟练运用常用道路交通规则的能力;
●具有预防事故和事故后逃生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
●能判断车辆结构是否具有节能特征;
●具有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判断的能力;
●具有按照节油驾驶模式驾驶汽车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能够举一反三,分析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其他影响因素;
●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四、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景划分
2.学习情景描述
五、实施建议
1. 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观看录像、校外实地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交通安全与节能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应符合安全规范,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6)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汽车驾驶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汽车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和环保技术影响因素的分析。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安全环保的驾驶汽车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 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考核方法为考查。

2)本课程的考查体现多元性,平时成绩要结合课堂提问、期末测试、综合表现,全面评价学生成绩。

3)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测试×40%。

具体课程考核方式如下表。

4. 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课程的实施需要开发与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存在于学校,同时也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物质世界,还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以加深对汽车工作原理的理解,分析汽车给人类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原因。

要结合实例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4)可访问交通警察或者请交警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讲座,调查了解有关汽车驾驶员执行交通安全法规方面易出现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通过案例,讨论并分析易出事故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