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铁路下顶进框构桥施工安全质量控制

黄万铁路下顶进框构桥施工安全质量控制
黄万铁路下顶进框构桥施工安全质量控制

太原南内环9+16+16+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太原南内环9+16+16+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摘要:太原市南内环9+16+16+9m铁路框构桥为新增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框构下穿机务段6股道及道岔区,股道位于小半径曲线上。本文重点叙述了复杂道岔区采用中继间法进行大型框构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框构顶进;线路加固;工字钢;中继间 abstract: the taiyuan city southern inner ring9+16+16+9m railway frame bridge is a new road through under existing railway engineering, framed in locomotive depot 6 tracks and track in turnout area, on small radius curve. this paper describ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of the complex turnout zone by relaying method for large frame jacking. key words: frame jacking; line reinforcement; i-beam; relay 中图分类号:f5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一、工程简述 本桥中心里程石太下行线为k225+832.5,孔径形式为 9+16+16+9m,本桥下穿机务段既有线6股道,含2组43kg/m道岔,公路与铁路斜交,桥轴线与框构夹角为92°26′17″,在既有机环线东侧预制,桥全长55.07m,分两节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顶进前节长23.52m(包括前挑檐),顶进后节长19.62m(包括后平衡),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摘要:铁路提速引起既有线进行改造,既有桥涵因标准低和年久失修,需要进行更换,拆旧涵顶新桥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施工,本文介绍了黑宝山站至黑金站间拆除既有2-4.8米盖板箱涵顶进新的1-8米框构桥施工,施工中克服了线路加固、拆除旧盖板涵顶进中的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既有线路拆除盖板涵框构桥顶进 1、工程简介 该工程是嫩江至黑宝山货运专线工程,为依科特车站改造增加到发线而设。框架桥位于嫩黑线GK106+346处,因原位处2-4.8m涵洞盖板受损严重,该涵已被嫩江铁路公司列为危桥无法进行接长施工而更改为1-8.0m钢筋混凝土框构顶进。 2、顶进施工组织 2.1 路基防护桩 新框构桥顶进时不拆除既有涵两侧边墙,因框架桥桥体预制时距既有涵较近,且框构桥桥体顶进时工字钢横梁未搭在框构主体前,为防止既有涵洞入口两侧的翼墙发生塌方,在顶进前端路肩左右两角做防护桩。防护桩每侧3根,防护桩桩径1.25米,靠近线路侧两根桩桩长15米,桩中心距不大于1.5米,桩中心距既有线路中心4.0米。靠近既有涵防护桩桩中心距既有涵洞基础边为0.75米。防护桩桩顶设置冠梁。线路加固前,路基防护桩要制作完成,并保证达到设计强度。 2.2 线路加固 本桥须穿越嫩黑线4股道,铁路线为曲线,Ⅰ道曲线半径为990m,Ⅱ、3、4道曲线半径为1000m。 本工程线路加固采用横抬纵挑法进行加固,采用3-5-3扣吊轨梁和I40b工字钢横梁、I45b工字钢双根一束纵梁结合的加固方法。为防止桥体顶进施工期间线路横移,桥体主体后端预埋牵拉地锚。横抬纵挑法加固后的线路组成完整的加固体系,保证线路加固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加固范围为I40b工字钢横梁加固至边墙外6米。I45b工字钢纵梁采用两根一束,以不侵限为原则。扣轨长度按横梁外侧3m考虑。

10.7m铁路框构桥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哈大客运专线 泉水河2-10.7m铁路框构桥设计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的首要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共同开展城市化进程。并且以它作为发展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步骤,并且最终建立起“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为枢纽,小城镇为基础,城市与乡镇共同发展的一种体系”。 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通畅的交通。交通是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保持城市以快的速度良好的发展趋势,就要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另一个阶段,我们要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就必须建立一个有组织,有效率、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来发展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通畅的路网已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阻碍。所以我们就要求在运营次数频繁的铁路线上修建立交桥,本次设计的框构桥作为上能铁路,下能公路的的立交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哈大客运专线泉水河框构设计为双孔10.7m有立交要求的铁路中桥,在铁路中小桥梁中具有代表意义。本毕业设计从铁三院提供的地质资料和铁路的纵断面出发,按照泉水河工点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应的设计规范,依次完成了桥梁尺寸的拟定、桥上荷载的计算、主体结构配筋、地基处理、挡土墙的设计以及工程量的计算并绘制出了施工图。 关键词:交通城市发展立交城市化双孔框构桥

Abstract China's central and local to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step,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the "big cities and big cities as the core, the center hub cities, small towns, based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urban system." Traffic is the c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keep the city economy and the momentum of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into a new stage of urbanization,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an efficient, modern urban road traffic system to support the city's avail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oads and railway level crossing of urban traffic bottlenecks. This requires the number of frequent operations to build the railway line overpass, the next frame bridge as a railway on the interchange forma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Passenger loyalty to House Mid Frame 10.7m for the two holes in a interchange requirements of the railway bridge, the railway bridge has a small representative of significance. The graduation project from the Ministry of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ovided the third geological data and rail longitudinal starting point according to loyalty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loor work,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llowed by the completion of the bridge size of the formul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bridge loads , the main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treatment, retaining wal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quantities and draw the construction plans. Key words: City Transportation Developing Urbanization Frame Bridge Load Internal force

框架桥顶进施工作业指导书

框架桥顶进施工作业指导书 ZJYGS/ZY02—18—2003 1 范围 适用于铁路工程框架桥的顶进施工。 2施工准备 2. 1 材料和主要机具:水、水泥、砂、碎石、片石、钢筋、钢板、钢板桩、结构钢焊条、电焊机、防水涂料、 防水卷材、石蜡、机油、塑料薄膜、铁锹、土篮、模板、脚手杆、混凝土搅拌机、灰浆搅拌机、钢筋调 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汽车式起重机、挖掘机、推士机、自卸汽车、卷扬机、蛙式打夯机、 砂浆试模、混凝土试模、顶进设备(高压油泵、控制阀、调节阀、千斤顶、油箱、油管压力表、顶铁、顶 柱、横梁)。 2.2 作业条件 2.2.1顶进施工时,非工作人员应撤离工作现场。顶铁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3.2工艺流程图的描述 3. 2 修筑后背:后背是顶进的依托,应做到牢固可靠,以保证顶进的顺利进行。后背的修筑可与开挖工作同时进行,若采用钢板桩作后背时,应先打桩在开挖工作坑,以节省挖方井保证桩后土壤的密实性。 3.2.2 开挖工作坑:在铁路路基的一侧根据箱涵结构尺寸、净空要求开挖,工作坑底须经夯实碾压处理。 3.2.3 排除地表水及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坑四周应挖排水沟。井根据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在顶进范围内布置打点,进行抽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1.0m。 3.2.4 修筑滑板设置润滑隔离层;滑板多以混凝土灌注而成,也有按构造增设钢筋的。详见《混凝上及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修筑前在其下以碎石夯填密实,以减少不均匀沉陷。滑板混凝土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滑板表层涂以机油、石蜡作为润滑剂,再以塑料薄膜覆盖形成隔离层。 3.2.5 预制箱涵;在滑板塑料薄膜隔离层上绑扎钢筋以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应注意按设计要求将箱涵各部位预埋件安装齐全,避免遗漏。 3.2.6 安设刃角: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刃角时

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案

穿越西部走廊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专项施工设计 1、工程概况 **路(K130+713.350)与铁路(铁路里程K23+937.31)交汇处原道路有3孔框架桥,现因**路修建需要,在既有框构桥左侧顶进两孔(16.5+11)m框构桥,将原框构桥左孔改为中间分隔带。由左幅5车道,右幅4车道组成快速路,横断面图布置如下 2、编制依据 2.1、**路新建工程穿越西部工业走廊铁路框构桥施工图设计 2.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2.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施工规范》 2.5、《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6、现场调查资料及《土力学》 3、总体施工方案 3.1、总体布置 框架桥顺道路中心线方向长86.13m,与设计四环道路中线交角58度。

3.2、结构尺寸 框构桥采用16.5+11m,垂直截面全宽30.8m,桥高9.1m。顶板厚1.0m,底板厚1.2m,侧墙厚1.1m,顶板梗肋长1.8m,高0.6m,底板梗肋长高均为0.5m。 3.3、线路加固方案 线路加固采用采用3-5-3吊轨梁加I55c工字钢纵横抬梁加固方案,横抬梁间距50cm,将加固范围内线路全部更换为250×12×20cm新I类木枕,控制轨底至框构顶0.7m。用U型钢扣件锚住,防止横梁窜动引起线路变形。纵梁采用I55c工字钢3片组。工字钢纵横梁拼接采用栓接。 3.4、施工方案 框构桥采用在现场浇注,顶进就位的施工方法,施工期间铁路需长轨放散,限速40km/h。 3.5、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范围为顶程及框构基底范围,采用双管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地基加固,加固体体直径为600mm,加固深度为顶程范围内桩长4m;框构桥下5m,垂直铁路方向布置34排,每排间距1.2m。 4、施工方法及步骤 4.1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前需取得铁路相关部门的施工许可手续,为保证旋喷机作业,需在铁路边坡上开蹬, 路基开蹬示意图如下:

框构桥作业指导书..教案资料

新建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桥涵工程 框构桥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DK119+043.5~DK145+761.57段框构桥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收集施工中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管理、技术人员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框构桥施工采取碗扣式支架+平板钢模,外模统一采用90×150cm平板钢模。为了保持平板钢模的整体平整度和刚度,模板外侧设置10号槽钢背带。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浇筑顺序为先底板,再侧墙和顶板,伸缩缝两侧对称浇筑。 侧墙与顶板钢筋绑扎采用钢管排架加固的施工方法。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拼装。侧墙的振捣利用预留过人孔入内振捣。 4.施工工艺流程及标准 4.1施工工序 框构桥的施工工序为:基底处理→测量放样→支立钢管支架→绑扎底板钢筋及侧墙竖向钢筋→加固侧墙竖向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底板养护→搭设支架→绑扎顶板钢筋→模板加固检查→浇筑侧墙、顶板混凝土→侧墙、顶板养生→拆除支架。 4.2工艺流程 框构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图4-1 框构桥施工工艺框图 5.施工要求 5.1准备工作 开始施工前,首先进行现场勘探,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框构桥的平面位置、进出口方向及标高进行复核,并对设计图的结构尺寸及工程量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开始施工。 5.2基底处理

下穿铁路框构桥顶进建筑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4) 2 工程概况 (4) 2.1 工程概述 (4) 3 施工方案容 (5) 3.1 施工项目及现场负责人 (5) 3.2 施工等级及配合单位 (5) 3.3 施工作业容 (5) 3.4 施工地点及工期安排 (6) 3.5 影响及限速围 (6) 3.6 设备变化 (7) 3.7 施工准备及流程 (7) 3.7.1 管线调查 (7) 3.7.2 机械准备 (7) 3.7.3 施工人员配置 (8) 3.7.4 施工机械设备 (8) 3.8 主要周转材料 (9) 4 组织机构 (9) 4.1 劳动力、机具设备材料计划安排 (11) 4.2 各工序分配时间 (12) 5 施工方法及工艺 (12) 5.1 支墩施工 (12) 5.2 线路加固及顶进施工工艺 (13) 5.2.1 D24m便梁施工前准备 (13) 5.2.2 D24m便梁架设 (14) 5.3 顶进施工 (14)

5.3.1 施工准备 (14) 5.3.2 挖土与运土 (15) 5.3.3 顶进作业 (15) 5.3.4 测量观测 (15) 5.4 八字墙及附属工程施工 (15) 5.5 路基注浆加固 (16) 5.6 拆除便梁、恢复线路 (16) 6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6) 7 安全关键卡控表 (17) 8 夜间施工措施 (17) 9 无缝线路地段防胀轨跑道措施 (18) 10 质量保证措施 (19) 10.1 顶进过程中的箱身纠偏措施 (19) 10.1.1 箱身方向左右偏差调整的方法: (19) 10.1.2 纠正箱身“抬头”方法 (19) 10.1.3 纠正箱身“扎头”的方法 (20) 11 应急预案 (20) 11.1 顶进施工应急预案 (20) 11.2 铁路既有线工程塌方应急预案 (22) 11.3 防洪汛期及应急措施 (22) 11.3.1 实行防洪领导负责制 (23) 11.3.2 汛期施工安全 (23) 11.3.3 汛期行车安全 (23) 11.3.4 制定防洪应急措施 (23) 11.3.5 加强管理、落实防洪措施 (24) 12 施工防护办法 (24)

铁路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

框构中桥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太原至中卫(银川)新建铁路工程DK64+561.2框构中桥施工图。 参照图号:《太中(银)涵通-01~05》、《秦沈桥通05》 《叁桥5013A》、《叁桥5013B》、《叁桥5013C》、《叁桥5014A》、《叁桥5014B》、《叁桥(2005)5201-B》、《叁桥(2005)5201-B》。 2、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DK64+561.2框构中桥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贾家寨村,是为交城县现有县级沥青公路义南线,后期规划工业东路下钻太中银新建铁路主线而设。且位于太中银铁路工程交城车站场区内,为Ⅰ类变更初步设计。工点地势平坦、开阔,属晋中盆地,冲积平原地形,地面高程在750米左右。 2、工程简介 DK64+561.2中桥起止里程为DK64+538.135~DK64+584.265,共4跨,中间2孔为主孔,跨度13.76m,两侧边孔跨度为6.88m。本桥为框架结构,中间主体分为3节,节长为15.97+15.585+16.385m,整体框架结构长48m,宽46.13m,净高6.6m。 3、主要工程数量表:

4、场地条件和布置 4.1施工场地原有县级沥青公路1条,设备进场较为便利。后期砼浇注沿施工便道至砼 拌和站,拌合站距该工点2km。 4.2施工用电、用水 4.2.1工地施工用水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现场附近水井抽水为施工及生活用水。 4.2.2本工程用电主要为钢筋加工设备,由于现场没有电源,现已配备150KW发电机组 2台。 4.3 钢筋加工场地 因工点位于交城站场内,永久征地很宽,钢筋加工场地设置于主线路基外侧,设计长×宽为50m×30m,约150m2。具体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浅谈铁路框架桥架空顶进施工要点

浅谈铁路框架桥架空顶进施工要点 何正勇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2 摘要:随着既有铁路的改造和列车旅行速度不断提高以及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道路与铁路的交叉越来越多,平交道口已经不能适应铁路和道路高速行车的要求,必须采用立交桥梁的形式解决交叉问题。在桥梁跨度较大、地基强度(承载力)较好时,大多数采用顶进法施工。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铁路框架桥架空顶进施工要点。 关键词:铁路框架桥;架空顶进;基坑;纠偏 一、工程概况 本次改造的平齐线均为有人看守道口,位于白城工务段管内。立交桥净宽:K229+278.33、K269+334、K263+972.24框架桥净宽为6m。平齐线K229+278.33等三处道口平改立工程:框构桥中心里程分别为平齐线K229+278.33、K269+334、K263+972.24。 在线路一侧布置工作坑,进行框架身预制。线路架空及小桥顶进。架空方式为:K229+278.33框构桥采用2孔D24便梁架空线路,便梁用挖孔桩支撑;K263+977.24和K269+334均采三片I56c工字钢拼装组成纵梁,I56c工字钢为横梁架空线路。钢筋混凝土分配梁、M10浆砌片石后背梁、既有土体作为后背,千斤顶顶推涵身前进,随顶随挖去箱内土方。 二、框架桥顶进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工艺流程 顶桥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工作坑开挖→施工后背墙→滑板及后背梁→预制箱体→箱体顶进→两侧补墙→桥面护轮轨两侧栏杆→竣工验收。 (二)工作坑开挖 D24架空梁支撑桩采用圆桩,桩基直径1.5m,桩长6m,顶部设矩形桩帽,高两米。路肩处4根挖孔桩桩帽截面尺寸为120cm×200cm,两线间2根挖孔桩桩帽截面尺寸为240cm×200cm,桩身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挖孔桩护壁采用C15钢筋混凝土。桩身与护壁钢筋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布置。开挖桩孔1米深后,立

北同蒲铁路1-12m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北同蒲铁路1-12m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摘要:北同蒲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行车速度快,运力特别紧张,道口平改立设计以1-12m框构下穿北同蒲铁路正线,如何在 最短时间内安全优质完成框构顶进施工任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 术难题,本文采用3-5-3扣轨及纵抬横挑工字钢加固线路、列车限速45km/h,实现了快速安全顶进施工。本文从路基防护桩、后靠背、顶进设备、线路加固及拆除、框构挖土顶进、框构方向及高程控制、施工安全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下穿北同蒲铁路顶进框构的施工 技术,为今后类似框构顶进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双线电气化铁路框构顶进施工 abstract: beitongpu line for double line electrified railway, running speed, capacity particularly nervous, crossing smooth change establish design based on 1-12m frame beneath the north tongpu railway line, how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safe quality complete frame jacking construction task is a more complex problem, this paper adopts 3-5-3 clip rail. and vertical lift pick steel reinforcement line, the train speed restriction 45km/h, realized rapid safety jacking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ar backrest, subgrade protection pile jacking equipment, line reinforcement and demolition, excavation of jacking frame, frame direction and elevation control, construction safety

既有线铁路框构桥顶进盖梁施工线路加固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 2012.07 浅谈既有线铁路框构桥顶进盖梁 施工线路加固施工技术 李永培 南昌铁路局龙岩工务段 摘要:随着城市化快速的推进,城市道路下穿铁路框构桥 越来越多, 做好框构桥铁路线路加固,保证列车不间断、安全运行是既有线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中关键的环节。本文结合漳龙线 双洋路框构立交桥顶进施工, 提出盖梁施工线路加固施工方案。关键词:框架桥;顶进施工;线路加固1工程概况 漳龙线K64+183.82双洋路立交桥,为1-16m 框构立交桥,边墙厚1.0m ,顶板厚0.85m ,底板厚1.2m ,横向正长8米,框架桥 设计净高6.5米, 桥下最小净空4.566米。该工程属龙岩市双洋路二期工程,与铁路夹角为81?,铁路为直线地段, 3.1?的坡道上,铁路轨顶标高335.25m 。框构桥漳端(小里程方向)为路堤,龙端(大里程方向)紧靠既有龙门溪铁路大桥漳台台尾,两桥最小距离仅0.56m 。 2顶进框构桥线路加固方案确定 因新建框构桥龙端距既有龙门溪铁路大桥台尾仅0.56m ,距离太近,且受场地限制,无法在线路两侧路肩处挖桩做支墩。为 确保行车安全, 采用D 型便梁与盖梁施工线路加固相结合方案,即1-16m 铁路框架顶进时,将新建盖梁作为支撑,在盖梁上架设24mD 型便梁,小里程方向则需要加设16m 便梁加固,大里程方向 靠既有桥台上线路采用吊轨加固,以保证铁路线路安全。 24m 便梁两端支墩均采用2-φ150cm 钢筋混凝土立柱,立柱基础采用钻孔桩,钻孔桩深29m 。两端支墩(钻孔桩)顶部横向设 置C30混凝土盖梁连接, 24m 便梁两端架设在盖梁上。16m 便梁架设在漳平方向,一端与24m 架一同架设在横向盖梁上,另一端设在路基混凝土支墩上。 3框构桥顶进线路加固 3.1D 型便梁施工线路加固3.1.1D 型便梁线路加固原则 ①D 型便梁能使线路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使线路的水平 及轨距始终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加固稳定牢固,确保行车安全。②线路加固所用的设备、材料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 求的铁路建筑接近限界。 ③根据列车限速45km /h 的要求,必须在线路加固完毕,慢行点下达后方才能开挖顶进,慢行点下达前不得在线路上施工。 3.1.2便梁的安装程序 ①调整轨距:按670mm 左右的间距调整好轨枕间距,并将多余的轨枕抽出。 ②横梁就位:在调整好的轨枕间距内扒除部分道碴并穿入横梁,采用定位角钢S7定位横梁,同时垫好橡胶垫,上好钢轨扣件。 ③纵梁就位:将横梁两端头及以外的道碴清除,分别将纵梁就位, 并安装连接及牛腿,此时钢轨扣件可以临时松开,待纵梁与横梁连接完毕后再固定钢轨扣件,轨枕可不抽出。 ④安装斜杆及所有联结系统,挡碴件等。3.1.3便梁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牛腿及联结板S4上全部螺栓应同时上紧,弹簧垫圈置于螺母与平垫圈之间。 ②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上紧松动的螺栓。③斜杆S6,不得漏装,尤其是在曲线上使用更应注意。④桥上应尽可能避免钢轨接头,不能避免时,钢轨接头必须调整在横梁上(用接头扣板)。 ⑤不同条件下使用本便梁时,必须严格遵守该便梁设置表 中的规定不能随意改动,D24型便梁,当纵梁处于高位时,横梁下 连接牛腿可不安装。 ⑥D24型施工便梁当线间距为4米时,采用最低位布置,此 时应将上牛腿S12更换为S3, 以满足“建限—1”的要求。⑦钢轨垫板采用氯丁橡胶特制的斜垫板,厚度为20mm ,不 得随意代替橡胶斜垫板具有方向性, 厚边须放置在钢轨外侧。⑧每次使用后均应修整,补刷油漆,螺栓丝扣上油。⑨支座座板底面应选择强度足够的材料作垫座,曲线上便梁的垫座以选用钢筋混凝土为宜。 3.2盖梁施工线路加固3.2.1施工程序①漳平端盖梁施工 扣轨支墩开挖→放置扣轨梁(每侧1束9根P50轨)→调整轨枕间距→穿横台梁(1束3根P50轨)→拧紧各部联结扣件→路基开挖及基坑支护→立模→放置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扣轨梁恢复线路等。 ②龙岩端盖梁施工 抽换枕木→放置吊轨梁(P43轨7-5-5-7扣)→各部扣件联结→路基开挖及基坑支护→立模→放置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扣轨梁恢复线路等。 3.2.2线路加固方案①线路加固原则 1)纵横抬梁吊轨能使线路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使线路的 水平及轨距始终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2)线路加固所用的设备、材料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求的铁路建筑接近限界。 3)纵横抬梁经验算强度符合要求,加固稳定牢固,确保行车安全。 4)施工期间,既有铁路线施工必须限速在45km /h 及以下,并 要求匀束通过, 不得在扣轨梁设置范围内进行行车制动。架设或拆除吊轨梁均在封锁点内进行并按要求进行防护,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②漳平端线路加固方法 漳平端线路加固横梁采用P50轨,隔1根枕木穿根。纵向轨束采用P50轨。具体加固方法如下: 1)扣轨由纵轨束和横轨束以及联结扣件组成。纵轨束铺设 在行车轨两侧路肩上, 其上横穿横轨束,用以承受荷载。2)纵轨束和横轨束均采用P50轨,根据架空跨度纵轨束采用9根P50轨绑扎(采用U 型螺栓φC22和扣轨联结)而成,横向中心间距为3.8m ;横轨束采用3根P50轨绑扎(采用8#铁丝)而成,纵向中心间距为0.5m 一束。全部联结和件应填塞木板、木块,以形成稳固的承力整体。为保持轨距、轨向,应在适当距离增设轨距杆。 3)纵轨束用短枕木垛支垫在稳固的路肩上,并应防止坍塌下沉。 4)该地段为轨道电路区段,横向轨束联结应采取绝缘措施。5)扣轨作业前,要检查并调整线路轨缝,开挖地段两端的三根钢轨不得有瞎缝,以防胀轨。开挖地段轨缝不能过大,以减少列车的冲击影响。轨缝调整后应锁定线路。开挖地段内,如有重伤钢轨和伤损鱼尾板,应预先更换。 6)在路基开挖施工中,要有专人负责检修并经常保持扣轨梁、墩及基本轨轨距水平方向等完好。特别是每次列车通过后,扣轨螺栓要重新拧紧一遍。当开挖影响扣轨墩稳定时,应用支撑加固坑壁,保证墩子稳定。 7)在路基开挖过程中,基坑内易发生坍碴及溜坍,必须采用 (下转第91页) 6 8

最新uw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桥施工组织方案

u w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桥施工组织方案

1 概述 1.1 编制依据 ⑴锡林浩特车辆段联络线下穿锡多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⑵《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集通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及天窗修实施细则(试行)》(内集铁师〔2008〕642号)。 1.2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为锡林浩特车辆段联络线下穿锡多铁路而设。 锡林浩特车辆段联络线是锡林浩特车辆段与外界的连接道路,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路面宽度8米,两侧人行道宽度2米,线路起自国道207,终至拟建车辆段大门,线路长度0.7km,联络线在k0+404处设1-12米框架桥下穿锡多铁路,桥址对应锡多铁路里程为K152+371.305。桥址处现有正线两条、牵出线一条,箱桥主体顶进时横穿新建锡多复线、既有正线、新建牵出Ⅰ线三条线路,采用双向顶进方式施工,加固方式采用D型钢便梁,共采用D24、D17两种,便梁基础采用密打高压旋喷桩,桩顶设置3.5m×6m×3.5m的D梁支墩。 1.2.1施工项目及负责人 施工项目:线路加固、箱身主体预制、箱身顶进、恢复线路。 施工负责人:徐海蛟 1.2.2作业内容、地点及时间

作业内容:路基防护桩→基坑开挖→滑板制作及后背梁施工→箱身主体预制、搭枕木垛、17mD梁安装→24mD梁支撑桩、支撑墩→24mD梁安装(方枕、架便梁、穿横梁)→箱身顶进→便梁拆除→恢复线路→附属施工。 作业地点:锡多线K152+371.305处。 作业时间:2011年4月10日~2011年6月30日。 1.2.3影响及限速范围 方枕、穿横梁、框构顶进及恢复线路时,锡多正复线列车慢行45km/h,吊装纵梁时,申请封锁线路施工。 施工范围:锡多正、复线K152+320m~420m共100米范围内。 1.2.4设备变化 施工结束后,锡多正复线K152+371.305处增加1-12m地道桥一座。 1.2.5工期安排 ⑴2011年4月10日前,外调土方、回填基坑、修建吊车作业平台;外调碎石、回填股道洼垄,平整装载机作业场地。 ⑵2011年4月11日至13日,完成锡多正线、复线大里程侧17mD梁安装,锡多正复线慢行45km/h;完成线路东侧20m框构箱身及防水等主体预制工作。 ⑶2011年4月14日至16日,开挖锡多复线、正线支墩土方,钻机从锡多复线东侧就位锡多正线、复线。

浅析既有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浅析既有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12T12:15:52.5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郭彦 [导读] 顶进施工法是一种利用顶进设备逐步将预制箱形构筑物压入路基,以形成立体交叉通道的施工方法 郭彦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工务段内蒙古巴彦淖尔 010000 摘要:顶进施工法是一种利用顶进设备逐步将预制箱形构筑物压入路基,以形成立体交叉通道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中,对铁路运输的干扰时间短,不中断铁路运行,保证了铁路的正常运行,保证了路基的稳定。该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时间短,还可以保证质量。据此,本文主要对既有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既有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 一、既有铁路框构桥预制施工技术 预制框构桥前端应设置钢刃角,钢刃角分顶刃角、底刃角和侧刃角。根据现场情况和框构高度可同时采用三部分,或采用其中一部分。钢刃角宜用厚度10-20mm的钢板制成,与框构桥前端预埋螺栓固定。底刃角在安装时刃角底面应与桥涵表面平行或成一仰角,以利于切土。侧刃角应比框构桥端面外框尺寸大10mm,其前端与水平线成45°-60°交角,交角大小视路基土质而定。顶入框构桥宜在外表面喷涂石腊或其它润滑剂,以减小顶入阻力,顶板上设计有防水层时,应先铺设防水层,并在其上浇筑一层C20级混凝土保护层,然后在保护层上喷涂石腊或其它润滑剂。 二、既有铁路框构桥顶进前技术措施 (一)框构桥顶进设备及顶镐布置 加固土桩施工进行加固土桩是进行顶进施工的重要前提和准备,对于土体的加固可以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具体位置设在工作坑边坡位置,取直径60cm桩间隔1m对土体进行加固。以防止顶进过程中,桥体因受力而出现下沉、塌方等危险事故。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箱体两侧防护工作,并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抗移桩的施工。 (二)路基注浆加固 1、加固范围 加固工作可以按照两个方向进行。沿铁路方向加固时,加固范围除包括框身之外,海应包括以外墙外缘为基准点,两侧各延至10m 的范围;延框构轴线方向加固时,除注意加固箱体就位位置外,还需要重点加固滑板前段放坡位置。以注浆方式进行加固时其具体范围如下:①,框构地板下方1m位置处起,眼神值箱体两侧10m。 2、注浆顺序 注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工作带来线路龙骑问题。因此为确保安全,并尽量实现工程在计划内完工,因科学掌握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操作。注浆时路肩位置布置斜孔,其它位置则可以以直孔注浆的方式完成操作。 三、线路加固 (一)D型便梁安装 1、先纵梁,后横梁主要安装步骤:按计划位置,先将一片纵梁就位,另一片纵梁高出枕木0.2m左右,以便抽出枕木;待纵梁垫稳撑后,安装接板及牛腿;按照工务六抽一规则要求抽出枕木,换安横梁,从纵梁两端向中心排列抽换,抽1根枕木塞1根横梁,塞入横梁时要对准主梁联结板并定位,同时垫好橡胶板,并上好扣件;将垫高的一片纵梁降落就位,并联接纵横梁;逐渐扒除道碴,安装斜杆和所有联结系统,上满螺栓、弹簧垫圈等。 2、先横梁,后纵梁主要安装步骤:抽出枕木将横梁就位,定位横梁,上好橡胶垫与扣件;纵梁就位;联结纵横梁;逐段扒除道碴,安装斜杆和所有联结系统。 (二)D型便梁组合安装使用 对斜交桥涵线路加固时,可根据孔径需要及斜杆位置,采用D12、D16、D20、D24型4种D型便梁,相互之间进行错位组合架设,并可根据不同线间距采用高位、中位、低位3种安装布置方式,以满足建筑限界要求,由于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梁高尺寸不一样,采用D12型梁与D24型梁组合使用时,D12型梁高为78cm,而D24型梁高130cm,相差52cm,可以通过调整加固桩顶面标高来解决。不同型号的D 型便梁的上拱度也不同,铁路左右侧加固桩桩位不在同一线路垂直面,错位组合处容易产生线路水平三角坑,可以通过在相应横梁处轨底加垫橡胶垫板的办法来调整。 四、既有铁路框构桥顶进作业 (一)桥内挖土与余土外运 1、施工要求 桥内挖土施工应根据顶进土体的土质条件来决定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对于粘聚力大、土体坚固密实的粘性土,应根据施工单位的条件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挖掘,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尽量采用机械施工。而对于粘聚力小、土体松散的砂性土,则必须加强土体的挡板支护,防止线路路基坍塌危及铁路行车安全。桥内挖土和运土的速度决定着框架桥体的顶进速度,当框架净高超过4.0m时,应在中间位置设置挖土工作平台,分上下两层进行挖土工作。 2、注意事项 必须贯彻“先挖后顶、随挖随顶”的原则;每次顶进前的挖掘量应根土质情况来决定,一次开挖量宜控制在0.3m-0.5m之间;桥内挖土时必须保持土体坡度的平整。严禁挖“神仙土”;土体开挖必须与现场顶进测量监控相配合,根据桥体的偏差情况及时调整挖掘方法来纠正偏差;桥身顶进到既有铁路下时,如有列车通过应停止挖土工作;及时清除工作坑内的积水。 (二)桥身顶进 1、施工要点 顶进法的传力设备、如顶铁、顶柱和横梁可采用铸铁或型钢焊接而成,顶柱亦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安装顶铁时应与顶力一致,

最新太原南内环9 16 16 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太原南内环91616 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 工技术

太原南内环9 16 16 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摘要:太原市南内环9 16 16 9m铁路框构桥为新增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框构下穿机务段6股道及道岔区,股道位于小半径曲线上。本文重点叙述了复杂道岔区采用中继间法进行大型框构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框构顶进;线路加固;工字钢;中继间 Abstract: The Taiyuan City Southern inner ring9 16 16 9m railway frame bridge is a new road through under existing railway engineering, framed in locomotive depot 6 tracks and track in turnout area, on small radius curve. This paper describ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of the complex turnout zone by relaying method for large frame jacking. Key words: frame jacking; line reinforcement; I-beam; relay

中图分类号:F5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一、工程简述 本桥中心里程石太下行线为K225 832.5,孔径形式为9 16 16 9m,本桥下穿机务段既有线6股道,含2组43kg/m道岔,公路与铁路斜交,桥轴线与框构夹角为92°26′17″,在既有机环线东侧预制,桥全长55.07m,分两节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顶进前节长23.52m(包括前挑檐),顶进后节长19.62m(包括后平衡),净高 7.5m,全高9.7m,底板厚1.2m,边墙及顶板厚1.0m,中墙厚 0.9m。采用工字钢纵横梁法加固线路。 施工段为43kg/m钢轨、Ⅱ型混凝土枕和木枕线路,轨枕间距为0.55m,框构顶进就位后框构顶距离既有线轨底最低处800mm。 二、线路加固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

下穿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方案

目录

下穿铁路框构顶进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1、《顶进框构桥设计图》及相关资料。 2、《关于印发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办[2012]280号) 3、《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2-2009、TB10303-2009) 6、《集通铁路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7、《集通铁路集团公司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1、大板至林东段为改建铁路集宁至通辽线的一部分,起自大板站K600+000自西向东经大板、宝木吐、沙沁塔拉、查干哈达、达日其嘎至林东K692+200。既有线路全长92.534km,扩能改造后全长92.428km,其中双线绕行23.273km,左线单绕1.415km,沿既有线左侧增二线67.74km。 2、集通线林东至查布嘎段起自巴林左旗林东站站前K692+200,出站后双线绕行至乌尔吉沐沦河,之后线路沿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既有线局部改建或线路双线绕行,经衙门庙、刘家店、小坑进入阿鲁科尔泌旗小兴隆地,至本段设计终点查布嘎站站外K762+000。既有线长69.798km,扩能改造后,线路长度68.455km,其中双线绕行24.255km;沿既有线左侧增二线41.20km;沿既有线右侧增二线3km。 为保护层,边墙外侧涂热沥青2遍。 3 施工方案内容 3.1 施工项目及现场负责人 1、施工项目:框构桥顶进、线路加工、支墩施工等。 2、现场负责人:陈宗将(指挥长)、朱家坤(项目经理)、郭勇(项目经理)、万继庚(项目经理) 3.2 施工等级及配合单位 1、施工等级:Ⅲ级 2、架梁及拆梁封锁时间分别为120分钟,施工等级为Ⅲ级,施工期间需工务部门配合(通信、水电、电务监管)。 3.3 施工作业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