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间故事魅力(20131221)
民间故事的读后感(精选12篇)
民间故事的读后感(精选12篇)民间故事的读后感(精选12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的民间故事的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的杭州,高楼大厦,辽阔无比。
而以前的杭州,那么是依山傍水,一片平地。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讲述古代杭州的书,叫《西湖民间故事》。
我读了明珠这一片,了解了西湖变来的全过程,虽然是传说,可还是那么神奇,真实,西湖旁边,玉皇山和山曾经居然是一只龙和一只凤,他们默默地守护在“明珠”旁边,明珠化成了一个美丽的湖畔,而他们变成了高大的山峦,依然卧在西湖旁,永不倒。
就像“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所说的那样。
我在《七星缸》中读到,原来以前的杭州人是多么团结一心,他们团结起来,一同压死了害人的怪兽,为民除害。
这种精神流传至现在,真是了不起。
而在《八卦田》这篇中,我体会到了蜜蜂一样勤劳的精神,老百姓们在田中种地,给新一代制造粮食,非常辛苦,可一点也不抱怨。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杭州之所以这么美丽,都是以前慢慢建设起来的,从以前的明珠,八卦田,金牛湖等等故事,变来了现在的旅游胜地,多么了不起,我们要为自己有一个美丽的杭州和一个神奇的杭州赶到骄傲!西湖民间故事,是收集了古代民间富有爱心、正义感、舍己救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怎么数也数不清;就像奔腾的长江怎么流也流不完;还像人们的爱心一样多。
就拿其中的一篇故事“寻太阳”来说说吧!在西湖边宝石山脚下的村庄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因为太阳不见了,于是丈夫就去寻找太阳。
在宝石山脚下,一位老公公知道太阳突然不见的原因:魔王怕太阳、恨太阳,所以就抢去太阳……最终丈夫被妖魔鬼怪杀害了,于是他的儿子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去寻找太阳。
他儿子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魔王,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儿子终于打败了魔王,当他的儿子“抬”起了太阳后,被累死了。
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400字(优秀范文8篇)
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400字(优秀范文8篇) 关于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400字,精选5篇优秀范文,字数为400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代代相传,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面照亮前行道路的镜子。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对中国民间故事感到深深地着迷和敬畏。
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优秀范文):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代代相传,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面照亮前行道路的镜子。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对中国民间故事感到深深地着迷和敬畏。
中国民间故事以其精彩的情节、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这些故事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着人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一个猴子力挫妖魔的故事,寓意着人们面对困难和威胁时应该勇敢、坚定地战胜困境。
而《白蛇传》则告诉我们爱情无分种族和信仰,只要真挚和坚定,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些故事引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外,我还深深地被民间故事中的角色所打动。
他们或善良、或勇敢、或聪明,总能用他们的行动和智慧赢得胜利。
例如,《牛郎织女》中的牛郎织女分离后,他们不顾一切地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这种对爱情和坚持的执着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这些角色身上,我看到了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如勇敢、聪明、坚持和正直,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间故事还给我带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信仰、道德观念等方方面面。
这些故事使我更加热爱并珍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将这些传统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深知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学习。
中国民间故事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位良师益友。
通过这些故事,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和智慧,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
传统民间故事的魔力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教育意义
传统民间故事的魔力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教育意义传统民间故事的魔力传统民间故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意义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故事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寓意,向读者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生活智慧。
在中国文化的积淀中,传统民间故事犹如一扇窗口,让人们能够窥探古老的历史,了解智慧的秘密。
首先,传统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魅力。
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神奇的元素,如仙女、妖怪、神兽等,这些元素给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令人神往。
比如《白蛇传》中的白蛇、许仙,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都是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形神兼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生活和冒险。
同时,故事情节紧凑有趣,充满了悬念和波折,引人入胜,让读者无法自拔。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充满了戏剧性;《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的斗争则让人始终紧张兴奋。
这些特点使得传统民间故事成为了人们乐于接触的文学形式。
其次,传统民间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寓意深远的情节和智慧的寓言,向读者传递了许多道德和价值观念。
比如《三字经》和《百家姓》作为经典的启蒙读物,通过简短的诗句向儿童灌输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知识。
而《孝感动天》、《鹏程万里》等故事则以孝道和励志为主题,告诉读者孝顺和奋斗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传统民间故事还有助于传承文化。
这些故事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了人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和传统,增进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同时,故事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也展示了古人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为今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例如,《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品析,使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牛郎织女》传承了古代爱情文化和中国传统民俗。
总结起来,传统民间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意义,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故事个人感想
中国民间故事个人感想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这些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它们不仅娱乐了人们,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些故事往往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将人们生活中的智慧与道德准则融入其中。
其中的主人公有时是善良而勇敢的村民,有时是心地善良的动物,有时则是聪明过人的人物。
这些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还教育了我们做人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例如,《白蛇传》告诉我们善恶有报的道理,它通过展现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揭示了爱情与道义的冲突。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仁爱与正义并不是无法调和的。
相比之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则展现了智勇的力量,教会了我不仅要行动,还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民间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民智慧。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表达,这些故事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关系、生死等深刻话题的思考。
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传统价值观。
总的来说,中国民间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它们的故事情节和深层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它们不仅道出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更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我们的行为准则。
这些古老的故事给予了我智慧和成长。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故事,我也更加珍惜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瑰宝。
民间故事的心得
民间故事的心得哎,说起民间故事啊,那可是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喜欢的谈资了。
这些故事啊,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我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那些古老的故事,每一个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听得那叫一个入迷。
记得爷爷讲过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那可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听得我心里那叫一个酸楚。
孟姜女啊,那可是个忠贞烈女,新婚没多久,丈夫就被抓去修长城了。
这一去,就是好多年,音讯全无。
孟姜女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后来,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决定去寻找丈夫。
这一路上,山高水长,困难重重,但孟姜女愣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当她好不容易到了长城脚下,却被告知丈夫已经累死了,被埋在长城里头了。
这一消息啊,对孟姜女来说,就像晴天霹雳,差点儿没把她击倒。
她当时就哭得昏天黑地,那叫一个惨啊。
她边哭边喊,声音都沙哑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
这一哭,可不得了,硬是把长城都给哭倒了,露出了丈夫的尸骨。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神奇得让人不敢相信?但这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啊,它们总能以超乎想象的方式,讲述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让人在感叹之余,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是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梁山伯和祝英台,那可是两个情投意合的好青年,但因为家世背景的原因,他们的爱情遭到了重重阻碍。
最后,他们只能化作蝴蝶,双双飞走了。
这故事啊,真是让人既惋惜又感动,觉得爱情这东西,有时候真是比天高,比海深,能跨越一切障碍。
民间故事里头啊,还有《白蛇传》《牛郎织女》等等,每一个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这些故事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咱们中华文化的宝库里头,闪闪发光,照亮了咱们前行的道路。
我觉得啊,这些民间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故事情节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们让我们相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作文《《民间故事》的魅力》
《民间故事》的魅力篇一《民间故事的魅力》要说民间故事的魅力啊,那可真是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小时候我奶奶最爱给我讲故事,那可是比现在的动画片精彩多了!她讲故事,表情特别丰富,有时候眉飞色舞,像个说书先生;有时候又低眉顺眼,像个神秘的巫婆,给我们家的小猫吓得都躲到床底下去了。
记得有一次,她给我讲了个关于土地爷的故事。
她说我们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树根底下住着个土地爷,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儿,爱吃甜食,讨厌脏东西。
我当时就信了,每天放学回家都小心翼翼地,生怕不小心得罪了土地爷。
有一回,我偷吃了奶奶藏在柜子里的糖,心里慌得不行,赶紧跑到老槐树那儿,又是磕头又是道歉,还特意从我仅剩的几块糖果里挑了一块最好的放在树根下。
现在想想,真是又好笑又有点感动。
那块糖估计早就被蚂蚁搬走了,可我当时却觉得心里踏实多了,对土地爷充满了敬畏。
这,大概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吧,它能让你相信一些原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让童年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篇二《民间故事的魅力》奶奶讲的那些故事,大部分都跟我们村子有关。
比如,村口那条河里据说住着个河神,脾气暴躁,经常兴风作浪;再比如,后山那座破庙里,据说晚上有鬼火飘荡,吓人得很。
这些故事听着都挺吓人的,可我就是爱听。
尤其是那个河神的故事,奶奶说过,河神喜欢吃祭品,每年都要在河边祭拜。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夏天,村里组织集体祭河神,那场面壮观极了。
大人们忙着准备祭品,牲口、水果、纸钱,堆得像小山一样。
小孩子在一旁看热闹,大人们还特意给我们分一些瓜果,我那时候年纪小,兴奋得不得了,拿着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心里美滋滋的。
更有趣的是,祭拜的时候,还有人表演戏剧,唱戏的人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唱腔嘹亮,故事也很生动。
那个戏,讲的就是河神如何保护村民,阻止洪水的故事。
当时我就觉得,这河神还挺厉害的,怪不得要祭拜他呢。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知道那些故事只是传说,但那热闹非凡的场景,那甜美的桃子,以及大人们虔诚的神情,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童年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作文《《民间故事》的魅力》
《民间故事》的魅力篇一《民间故事的魅力》要说民间故事的魅力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就拿我小时候的事儿来说吧,我奶奶,那可是个说故事的老手,她讲故事的方式,跟现在那些个声情并茂的播音员可不一样,她啊,就是一股子生活气息,特别接地气。
记得有一次,她给我讲《牛郎织女》,讲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那段,她还特地从厨房里拿出两根筷子,说是牛郎织女,然后用筷子比划着他们怎么在鹊桥上相会,那动作,那表情,活灵活现的,感觉她自己就是个编剧,把故事演绎得特别生动。
当时我可入迷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她手里的筷子,感觉那两根筷子就是牛郎织女,我甚至觉得自己仿佛也站在鹊桥上,看着他们含情脉脉的样子。
这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它能让你身临其境,参与到故事里去,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故事是真真实实发生在你眼前的事情。
篇二《民间故事的魅力》这民间故事啊,之所以吸引人,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它接地气。
不像那些个仙侠小说,动不动就飞天遁地,各种法术,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了。
民间故事不一样,它讲的都是些咱们老百姓身边的事儿,比如种地、打渔、做买卖,甚至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它用一种特别巧妙的方式,把这些平平淡淡的故事,编织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就比如我奶奶讲的另一个故事,《白蛇传》,她讲的时候,完全没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白娘子跟许仙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是她讲到白娘子水漫金山寺那段,声音突然就提高了八度,手也跟着比划起来,那种紧张和激动,感染力特别强,我当时听得简直是心惊肉跳,比看电影还刺激。
而且她还会根据故事的情节,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那才叫一个精彩绝伦!奶奶讲完故事后,我回味无穷,好几天都沉浸在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里。
篇三《民间故事的魅力》其实,民间故事的魅力,还在于它的传承。
这些故事,一代一代传下来,每一代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故事里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奶奶讲的故事,很多都是她小时候听她奶奶讲的,而她奶奶讲的故事,又是她爷爷奶奶传下来的,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些故事就如同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文《《民间故事》的魅力》
《民间故事》的魅力篇一《民间故事的魅力》要说民间故事的魅力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
小时候我奶奶就特别爱给我讲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那会儿我脑子里全是画面感,感觉自己就坐在牛郎的牛背上,跟着他一起飞上天,跟织女约会去。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些故事里,其实藏着好多大人世界的道理,不过那时候我可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刺激好玩。
记得有一次,奶奶给我讲了一个我们当地特有的故事,说的是村后那座山上,以前住着个山神,长得特别像咱们村东头的老李头,脾气古怪得很。
故事里说,山神特别喜欢吃一种叫“神仙果”的野果子,这种果子就长在山顶最高的那棵老松树上,又酸又涩,一般人根本吃不下去。
每年秋天,山神都会下山来收“贡品”,就是村里人要给他送上最好的东西,不然他就生气,弄得村里不得安宁。
奶奶讲得绘声绘色的,说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用手指着窗外那座山,说山神就在那儿看着呢!那座山,我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山路崎岖不平,全是石头,我小时候还爬上去过几次,寻找故事里神仙果的影子。
山上遍地都是野草,还有些不知名的野花,开的倒是挺好看的,就是一不小心就会被树枝刮到。
那棵老松树,树干粗得几个人都抱不住,树皮干巴巴的,像是老人的皱纹。
我找遍了整棵树,也没找到传说中的神仙果,可能真的只是故事吧。
但是,每次爬到山顶,看着远处的田野和村庄,那种感觉特别舒畅,就好像山神也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一样。
篇二《民间故事的魅力》民间故事的魅力,说到底,就是它接地气。
它不像那些童话故事,总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梦幻感。
民间故事,它讲的是我们身边的故事,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听得格外亲切。
就像奶奶讲的故事里,那些人物,那些场景,都跟我生活的地方息息相关,甚至感觉我认识山神(老李头除外哈)。
想想看,那些故事里的人物,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也不是拥有魔法的王子公主,他们就是普通的农夫、渔民、樵夫,他们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跟我们一样,会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会为了爱情喜怒交加,会为了正义挺身而出。
作文《民间故事的魅力》
民间故事的魅力哎,我跟你说啊,民间故事这玩意儿,真是有毒!也不知道为啥,就贼吸引人。
不像现在那些个电视剧,特效做得再好,看完也就完了,最多朋友圈发个观后感装个X。
但民间故事不一样,它会在你脑子里扎根,时不时地冒出来,让你回味无穷。
就拿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讲的“田螺姑娘”来说吧。
那故事,我估计全国人民都听过,老掉牙了都。
可我奶奶讲的,就不一样!她呀,会在讲到田螺姑娘做好饭菜,从水缸里出来的时候,故意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那水缸啊,噗噜噜地冒着泡,然后……” 她还会模仿田螺姑娘从水里出来,用手擦脸的动作,那表情,啧啧,活灵活现!我那时候小嘛,就趴在她膝盖上,眼睛瞪得像铜铃,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了田螺姑娘。
最绝的是,我奶奶还会加戏!她说她小时候也养过田螺,有一次发现少了一只,第二天家里就莫名其妙地多了碗热腾腾的粥。
然后她老人家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也碰上田螺姑娘了!哈哈哈,现在想想,估计是她奶奶偷偷给她做的,但她老人家一直深信不疑,讲的时候那叫一个绘声绘色,简直比故事本身还有意思。
关键是,她还会根据我的反应调整故事走向。
比如我问她田螺姑娘长啥样,她就说是双眼皮大眼睛,瓜子脸,反正就是照着我喜欢的类型描述。
要是哪天我表现不好,她就在故事里加点“惩罚”情节,说田螺姑娘因为小孩不听话,就躲回水缸里不出来了,听得我那个紧张啊,立马乖乖听话。
你看,这故事讲的,寓教于乐,简直就是教育神器!现在想想,那些闪瞎眼的特效、跌宕起伏的剧情,都比不上我奶奶讲故事时那充满感情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气。
民间故事的魅力就在这儿吧,它不只是故事本身,更是讲故事的人赋予它的生命力。
就像那颗普普通通的田螺,在民间艺人的口中,就变成了善良美丽的田螺姑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说,这玩意儿,它能不吸引人吗?所以啊,别看民间故事老土,它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作文《《民间故事》读后感》
《民间故事》读后感篇一《民间故事》读后感最近我迷上了看民间故事,可不是那种枯燥的版本,是那种绘声绘色的,我妈小时候给我讲的那种。
讲的是啥呢?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儿,什么狐狸精啊,七仙女啊,还有各种神神鬼鬼的,小时候我可信这套了,晚上睡觉都得开着灯,怕有妖精钻被窝。
现在再看,感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是纯纯的害怕,现在是觉得,哎呦喂,这故事编的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那个“牛郎织女”,这俩人谈恋爱,还得跨越银河系,这也太费劲了吧?我记得我刚谈恋爱那会儿,我对象家在另一个小区,我骑电瓶车过去,感觉那距离就跟从地球到火星似的,得绕半天呢,公交车还经常堵车,那叫一个心累啊。
我跟牛郎感同身受啊,这谈个恋爱不容易啊!然后那天我回家,路过菜市场,看到卖桃子的摊位人特别多,个个都挑挑拣拣的,看得我直乐。
我突然想起“蟠桃会”的故事,那些神仙为了吃个桃子,那叫一个争先恐后,跟菜市场抢购大白菜似的。
啧啧啧,神仙也这么接地气?这故事里的神仙形象一下子就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了。
我突然有种感觉:这民间故事,其实就是古代人民的快乐源泉啊,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期盼,对公平正义的渴望,都融进了这些故事里。
篇二《民间故事》读后感我最近在看《民间故事选》,里面好多故事我小时候都听过,比如“愚公移山”。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讨厌搬家了,东西多不说,还得费老鼻子劲儿了。
那搬家那天,我印象特别深,我们搬到新家,东西太多了,大人们累的够呛,我个小屁孩也累的不行了。
搬完家后,我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
我那会儿就觉得,愚公这老头,真有毅力,为了移山,啥苦都吃。
跟我们搬家比,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当然,现在再看这些故事,感觉又不一样了。
以前觉得“愚公移山”讲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觉得,这老头是不是有点傻?这山又不是豆腐做的,移个啥劲儿啊?直接绕过去不就得了?不过,想想也对,过去交通条件不好,绕路也挺费时间的。
再想想,那些故事里,那些人物,他们面对的困难,其实跟我们现在面对的困难,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民间故事感受
中国民间故事感受推荐文章读西湖民间故事的感受热度:中外民间故事的感受热度:古代著名民间故事热度:读民间故事的感受热度: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热度:民间故事成为地方性民间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类型。
那你知道中国民间故事感受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感受,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感受篇【1】寒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许多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脍炙人口。
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一天夜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智者。
国王问阿凡提“智慧从哪儿找到?”阿凡提说“智慧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到!”国王跟着阿凡提开垦荒地,种上“智慧”,苦苦干了一年。
到了秋天,国王收获了粮食,也收获了一条智慧“粮食吃起来容易,种起来难。
”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啊。
中国民间故事给了我知识与启发。
当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偎在外婆的膝下,在满天星斗和明亮月光的陪伴下,听她们讲最有趣动听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开启了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明白外面的大千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它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也点燃了我们寻求知识和美德的心灵火焰。
当我们长大成人,走过很多个春夏秋冬,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些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往是最纯真美好的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
它在我们烦恼时,滋润我们的心田;在我们痛苦时,安抚我们的创伤。
而小时候在妈妈、外婆身边听到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些给人温暖和希望的片段。
啊!谁没有听过勇敢坚强、美丽善良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呢?谁不知道三个又懒又笨的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呢?这些在民间长期流传、陪伴我们一生的故事,教会我们勇敢、善良、乐于助人,教导我们勤奋学习、不骄不躁。
它们像一泓清澈明净的泉水,无时不在涤荡我们心灵上的灰尘;它们像一个绚丽娇艳的花园,用幽远沁人的花香熏染我们的气质,陶治我们的精神。
作文《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篇一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要说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啊,那必须是《牛郎织女》。
可不是那种教科书上干巴巴的版本,我指的是我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那个版本,加了好多她自己编的料,精彩程度堪比好莱坞大片。
记得那时候我还小,才上小学三年级,特别喜欢缠着奶奶讲故事。
奶奶呢,人特别慈祥,她讲故事的声音,就好像冬日里暖烘烘的火炉,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她讲的《牛郎织女》,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天上仙女下凡的故事。
在她嘴里,织女变成了一个爱闯祸的小姑娘,整天偷偷溜下凡,不是偷吃人间美食,就是跟村里的孩子打架,特别调皮。
牛郎呢,也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牛倌,而是一个有点小聪明,又有点小懒的家伙,整天就知道偷懒,靠着织女帮他干活。
有一次,织女不小心把王母娘娘的玉簪弄丢了,急得团团转,结果是牛郎帮她找到了,还因此得到了王母娘娘的赏赐,哈哈,听着是不是很狗血?但是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入迷极了,每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奶奶描述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那段。
她说,其实每年七月七,天上那条银河并不是真的,而是王母娘娘用仙气变出来的,为了防止牛郎织女偷偷私奔。
所以,牛郎织女每年相会,其实是在偷偷摸摸的躲避王母娘娘的追捕,桥上那些喜鹊啊,其实都是被王母娘娘派来监视他们的眼线!哈哈,这脑洞,是不是比电视剧还精彩?而且奶奶还说,因为牛郎织女太不容易了,所以每年七月七,大家都要吃巧果,祈求爱情顺利,这巧果啊,是奶奶亲手做的,甜甜的,带着麦芽糖的香味,现在想想都流口水。
我特别喜欢奶奶版本的《牛郎织女》,因为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点幽默感的爱情故事。
它教会我,爱情不只有浪漫,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
篇二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之所以喜欢奶奶讲的《牛郎织女》,是因为它真的很有魅力。
首先,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故事的刻板印象。
以往在课本上读到的《牛郎织女》,总是很严肃,很悲壮,感觉离我的生活很远。
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中国的民间故事拥有丰富的魅力,这些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感受。
以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之一:
1. 历史积淀:中国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
这些故事记录了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风貌和社会生活,通过其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多元文化:中国的民间故事涉及了各个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从北方的《水浒传》到南方的《西游记》,从汉族的传奇故事到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这些故事各具特色,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3. 深刻的寓意:中国的民间故事往往富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向人们传递道德和智慧。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导人们要勇敢、正义,《白蛇传》告诫人们要珍惜爱情和友情,《牛郎织女》让人们懂得了“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
4. 想象力的激发:中国民间故事常常充满神奇和奇幻的元素,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山海经》中描述的神兽和怪物,《聊斋志异》中的妖魔鬼怪,《格格巫》中的驱魔故事等,让人们感受到神秘与美妙的世界。
5. 文化传承:中国的民间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
这些故事不仅娱乐人们,还培养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价值观念和民族认同感。
总之,中国民间故事通过其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深刻的寓意、想象力的激发和文化传承的特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们热爱和传颂。
民间故事有感
民间故事有感民间故事,就像那藏在岁月深处的宝藏,每一个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从小就对民间故事着迷,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像是神秘的丝线,将我和过去的人们紧紧相连。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是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周围围着一群小娃娃,她就开始讲那些神奇的民间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名叫阿福。
阿福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脸上总是带着笑。
有一天,阿福在山里干活,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狐狸。
这小狐狸的眼睛就像两颗黑宝石,灵动极了。
阿福把小狐狸带回家,悉心照料。
那时候,我就好奇地问外婆:“阿福为啥要救小狐狸呀?他自己都过得不好呢。
”外婆笑着说:“傻孩子,善良的人看到有生命遇到危险,就不会不管的,这是良心。
”后来,这小狐狸伤好了,突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这姑娘可不得了,她手指一点,阿福家的破房子就变成了大瓦房,院子里还长满了各种庄稼和鲜花。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我们这些小娃娃听了都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那神奇的场景。
民间故事里充满了像阿福这样善良的人,他们的善良就像星星点点的火种,能点燃整个黑暗的世界。
再说说那个孟姜女的故事。
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不回。
孟姜女一个弱女子,却有着无比坚强的决心。
她背着行囊,一步一步朝着长城的方向走去。
那路途遥远又艰辛,她的脚磨出了血泡,她哭了吗?哭了。
但她放弃了吗?没有。
她就像一棵坚韧的小草,无论多大的风雨都不能把她打倒。
当她终于到达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已经去世,她悲痛欲绝,那哭声震天动地,长城都被她哭倒了。
我想,这得是多么深的爱和绝望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啊。
我们现在的人,有多少能像孟姜女这样对待爱情如此执着呢?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那简直就是一场跨越星河的爱恋。
牛郎是个憨厚老实的放牛娃,织女是天上的仙女。
他们俩的爱情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而又动人。
可是啊,王母娘娘却要把他们分开,这王母娘娘就像个冷酷的大冰块,不懂人间的爱情。
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银河。
作文《《民间故事》的魅力》
《民间故事》的魅力民间故事的魅力啊,说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笑!就好像我上周去我奶奶家,她给我讲的那个关于“老拐”的故事,啧啧,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呢!奶奶家的老屋,屋顶都塌了一块儿,到处都散发着陈旧的木头味儿,还带着点儿潮湿的霉味儿,说不上好闻,但就是一种很熟悉的味道,让我觉得安心。
那天阳光正好,透过斑驳的窗户照进来,尘埃在光柱里飞舞,感觉就像电影里那种场景,特别有气氛。
奶奶就坐在那张老式摇椅上,一边摇着,一边慢悠悠地开始讲故事。
故事讲的是个“老拐”,说白了就是一个老骗子。
这老拐啊,贼眉鼠眼的,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裳,鞋子上还粘着泥巴,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他嘴巴特别甜,跟抹了蜜似的,哄得村里那些老奶奶们团团转。
故事里说他有一次骗了一位老奶奶的鸡,就用一根又细又小的树枝,骗老奶奶说是金条,说要给老奶奶换个大金手镯,那老奶奶当时就信了!我当时就笑了,心想这也太好骗了吧!这老奶奶得多单纯啊!奶奶一边讲,一边还学着那个老拐的声音,那声音啊,又尖又细,还带着点颤音,真的特别搞笑!她讲到精彩处,还用手比划着,指着屋里那张破旧的桌子,说老拐就是在那张桌子边上,把鸡给换走了!那桌子腿都裂了,还能看到木头里边密密麻麻的虫眼儿,奶奶说,这桌子都陪她几十年了,见证了她多少事情呢。
再后来,故事发展到老拐被村长抓到,然后被狠狠教训了一顿,鸡也给送了回去,结局大快人心!奶奶讲到这儿,还故意加重语气,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
讲完故事,她还问我,你觉得这老拐怎么样?我说,太坏了!奶奶就笑着说:“是啊,坏人总会有报应的。
”你看,这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结构,它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平平淡淡,却蕴藏着人生的道理。
就像我奶奶讲的故事一样,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骗子故事,但是通过奶奶生动的描述,那老房子里特有的味道,破旧桌子的细小虫眼,还有奶奶神态语气,那些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让人觉得有趣又真实,比那些高科技的AI生成的玩意儿有意思多了!那种朴实、自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吸引人的地方,嗯,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作文《《世界民间故事》的魅力》
《世界民间故事》的魅力哎,说起来民间故事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那五花八门的脑洞,恨的是…哎,有时候听着听着就觉得编故事的人脑子里装的全是棉花糖,齁甜齁甜的!不过,这也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嘛,对吧?不像那些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一本正经得要命,读起来跟啃字典似的。
就说前几天吧,我跟我外婆在院子里晒太阳,她就开始给我讲故事。
我外婆啊,那可是民间故事的活字典,啥奇奇怪怪的故事她都能给你讲上个三天三夜!这次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偷懒的樵夫,听起来挺普通的,对吧?但细节!哎呀妈呀,那细节真是丰富到爆炸!这樵夫啊,名字叫王二麻子,人如其名,长了一脸麻子,还特别懒。
故事里说,他每天砍柴,就砍那么几根,然后就去河边钓鱼,说是消磨时间,其实就是偷懒!他那钓鱼技术也奇葩得很,不是用鱼竿,而是用一根削尖了的树枝,上面还绑了一根长长的、像虫子一样蠕动的东西,说是自己编织的“诱饵”,那玩意儿看着就瘆得慌,我外婆讲到这儿还学着那虫子扭来扭去的样子,逗得我哈哈大笑。
最绝的是,他钓上来的鱼,居然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玩意儿,什么三只眼睛的鱼啊,七彩鳞片的鱼啊,还有个脑袋长在肚子上的鱼!我听着就觉得好笑死了,心想这王二麻子怕不是碰上妖精了,还是他自己的脑子有问题?哈哈!外婆说,这鱼啊,都是因为那根“诱饵”太邪乎,招来的妖精变的。
他偷偷把这些鱼拿到镇上卖,还卖了个好价钱,富了起来,但后来这些鱼都变成石头了,王二麻子最后也变穷了,还得了怪病!你看,这故事是不是完全脱离了现实?但是!就是这种不讲道理,甚至有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才最吸引人!它不会给你灌输什么大道理,它就只是纯粹地,让你开心,让你放松,让你在想象力里恣意飞翔。
这才是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啊,不是么?它就像我外婆一样,唠唠叨叨,但却充满了温情和快乐,满满的人情味,让你觉得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
跟那些冰冷的AI算法和训练数据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说,咱们还是乖乖听外婆讲故事吧!。
作文《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及感受》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及感受篇一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及感受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啊,那必须是《牛郎织女》。
为啥?因为它够狗血,够浪漫,还够让人唏嘘。
小时候听我奶奶讲,那感觉比看现在的那些偶像剧还刺激。
奶奶讲故事的本事一流,声音忽高忽低,表情也丰富得很,就好像她真亲眼见过牛郎织女似的。
她讲到牛郎偷偷摸摸地带着孩子去见织女,偷偷在银河边哭,偷偷地想办法见面的时候,我总觉得心里酸酸的,好像自己也跟着偷偷摸摸地哭了一样。
记得有一次,奶奶讲到王母娘娘用簪子划破银河,把牛郎织女分开的时候,她还特意停顿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说:“哎,这王母娘娘也是个狠角色啊!”我当时就傻了,这王母娘娘在我心里,瞬间从一个庄严的神仙变成了一个拆散别人姻缘的“恶婆婆”。
这画面感太强了,我至今都忘不了那天傍晚,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奶奶坐在院子里,我坐在她脚边,她讲故事的声音,还有她手里拨弄着我头发的手指,都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这感觉,比吃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红烧肉还舒坦。
篇二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及感受要说感受,那可多了去了。
这个故事啊,让我觉得爱情这东西,不容易。
牛郎织女他们,还得靠喜鹊搭桥才能见一面,这得多不容易啊!想想现在,咱们谈个恋爱,视频电话说个不停,飞来飞去见面,简直不要太方便。
但方便归方便,感情这玩意儿,好像也没比牛郎织女轻松多少。
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谈了个网恋,两个人在网上聊得火热,恨不得马上结婚。
可真正见面了,才发现对方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最后不欢而散。
这就让我想到奶奶讲故事时说的一句话:“看人啊,可不能光看表面。
”这可是真金玉言!我朋友当时觉得自己的爱情比牛郎织女凄惨多了,至少人家还有鹊桥会,她啥也没有。
但爱情这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呢,不光是牛郎织女,就连我朋友都体会到了。
所以啊,《牛郎织女》不光浪漫,其实也挺现实的。
篇三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及感受其实这个故事的吸引力,还在于它的开放性。
每年七夕,好多人都会去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可是每个人对故事的解读都不一样。
民间故事的感受
民间故事的感受民间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们文化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1、民间故事是文化的宝藏民间故事往往来自于民间百姓的生活智慧。
它们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姿态,就像是邻家老爷爷老奶奶在茶余饭后给我们讲的那些事儿。
这些故事在口口相传中传承下来,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比如说田螺姑娘这个故事,它是中国民间故事里很经典的一个。
故事里的青年农夫勤劳善良,田螺姑娘美丽而又充满感恩之心。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勤劳善良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2、民间故事的趣味性民间故事的趣味性那可真是没得说。
它们充满了奇幻的元素。
像神笔马良,马良有一支神笔,画什么就会变成真的。
他用这支笔帮助穷人,惩罚坏人。
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情节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幻想之门。
小朋友们听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睛里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而且民间故事里的角色往往都很有特点,像阿凡提,他充满智慧,总是用巧妙的方法捉弄那些贪婪愚蠢的巴依老爷。
3、民间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民间故事还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
就拿狼来了这个故事来说,放羊的孩子撒谎说狼来了,村民们被骗了几次之后就不再相信他,最后狼真的来了,羊都被吃了。
这个故事简单却深刻地告诉我们不能撒谎,要诚实。
它用一种生动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诚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
还有孔融让梨,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和弟弟,自己拿小的,这体现了谦让的美德。
4、民间故事与我们的联系民间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们可能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有时候我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听到长辈讲的那些传说,其实也是民间故事的一部分。
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家族的传承,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而且民间故事也会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像动画片、舞台剧等。
我们可以看到大闹天宫这样的动画电影,它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孙悟空这个形象家喻户晓,他的反抗精神也激励着我们。
5、我们如何传承民间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民间故事的传承者。
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
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
“哎呀,奶奶,快给我讲讲那些好玩的故事嘛!”我缠着奶奶撒娇。
奶奶笑着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我则趴在旁边的小桌子上,满心期待。
奶奶开始慢悠悠地讲起来:“从前呀,有个穷小伙,整天就知道偷懒,家里穷得叮当响。
有一天,他在山里遇到了一个神仙……”我听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进入了那个神奇的世界。
院子里的阳光洒下来,暖暖的,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偶尔有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奶奶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把我紧紧吸引住。
“然后呢然后呢,那个神仙给了他什么呀,奶奶?”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别着急呀,小宝贝。
”奶奶轻轻拍了拍我的头,接着讲下去,“神仙呀,给了他一个神奇的口袋,这个口袋可以变出好多好多东西呢。
”
“哇,那他不就变得很有钱啦?”我瞪大眼睛。
“是呀,可是这个小伙呀,一开始可不知道珍惜呢。
”奶奶笑着摇摇头。
我和奶奶就这么一问一答着,时间仿佛都停止了。
这些民间故事可太有意思啦,就像一个个宝藏,藏着那么多神奇和惊喜。
它们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糖果嘛,给我们带来甜蜜和快乐。
而且这些故事里还有那么多做人的道理呢,就像那个小伙,得到了宝贝却不珍惜,最后肯定会失去呀。
民间故事就是这么有魅力呀,它们从老一辈人的嘴里流传下来,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温暖,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能感受到过去的时光。
它们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
我真希望能一直听奶奶讲这些故事,永远也听不够呢!。
作文《《民间故事集》读后感:传统文化的瑰宝》
《民间故事集》读后感:传统文化的瑰宝哎,最近迷上了看《民间故事集》,一口气啃了好几本,感觉整个人都活泼了!可不是嘛,那些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比现在那些电视剧强多了!那些编剧,整天就搞些狗血剧情,一点儿都不接地气。
咱这民间故事,那才叫一个真实,一个接地气!就说前天晚上看的故事吧,讲的是一个老猎人跟狐狸精斗智斗勇的故事。
那狐狸精啊,长得那是相当的漂亮,啧啧,故事里写得活灵活现的,我当时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张娇媚的脸,水汪汪的大眼睛,一颦一笑都带着勾人的味道。
老猎人呢,虽然年纪大了,但那经验丰富得很,跟狐狸精斗起法来,那叫一个精彩!我一边看,一边还忍不住在心里跟着一起着急,就好像我自己也在现场似的。
说到这,让我想起上个星期去我外婆家发生的事儿。
外婆家在山脚下,环境那叫一个好,鸟语花香的,晚上还能听到青蛙叫。
那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乘凉,抬头看星星。
哇,那星星啊,密密麻麻的,就跟撒了一把闪闪发光的糖豆似的,漂亮极了!突然,我听到草丛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想起了故事里那些妖精鬼怪,还以为是什么野猫野狗,吓得我赶紧往屋里跑。
结果,进屋一看,是一只硕大的癞蛤蟆,正慢悠悠地爬过院子,我这才松了口气,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跟民间故事有什么关系呢?哈哈,说起来有点牵强,但我觉得吧,民间故事里那种神秘感,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好奇,跟那天晚上我听到草丛里动静的感觉,还挺像的。
你看,明明是只普通的癞蛤蟆,可当时我心里却一阵紧张,就好像故事里那些妖怪真的就在我身边似的。
这大概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吧,它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原始的,纯粹的,来自人心的情感。
所以说啊,这民间故事集,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现在这社会,啥都讲究高科技,AI啊,大数据啊,搞得人眼花缭乱的。
可有时候,我真觉得,那些东西比不上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故事。
它们简单朴实,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直击人心。
而且,你看,读完之后,我的脑袋瓜子也没那么沉重了,反而感觉轻松愉快,心里头暖洋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民间故事魅力,传承金堂乡土文化——微课程--“民间故事课本剧化研究”开发中的故事金堂县实验小学黄莺语文教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每天都在不自觉的发生,那就是学生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践。
陶行知老先生提倡生活教育,如果学生真的实现了在日常生活语言实践中接受语文素养熏陶,那么就能够实现时时学语文、事事学语文的大语文教学,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岂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走进民间故事,寻找“突破口”前几年,我校承担了成都市十一五课题《活动类艺术资源课程开发研究》,在学校开展金堂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调查的时候,我和语文组的老师收集到了金堂民间的文学艺术资源,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
通过走向金堂的乡土人文,我有了更多的发现。
我们的家乡金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赵镇、淮口、五凤、土桥等多个独具风情的古镇,在这些地方,代代相承、口口相传遗留下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或关于田间劳作,或关于婚丧嫁娶,或关于地名传说,或关于市井人生,一个人物,一种形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即使有些故事无人物出现,却时而以神话传说托付,时而以动物花草寄寓,融会贯通人的情感,人的思想,人的爱憎,使故事变成了“活”的艺术。
金堂的民间故事非常具有地域性,例如《九龙滩的传说》、《五凤的来历》、《苍蝇为啥要搓脚》等,它们神而不邪,奇而不怪,古而馥香,土而典雅。
在人们劳动的沃土中产生,又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陶冶,饱经过沧桑的冲刷,倍受过光阴的校验,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是金堂民间文化的一枝奇葩,不但给予过去人民以思想教导和艺术享受,就在今天和明天,仍然是人们的讲堂和文化宫。
但是,我们也忧心地看到,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民间故事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
电脑、电视机、DVD等带来的感官享受占去了人们绝大部分精神世界,而曾经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民间故事此时已面临断代的境地,尤其是孩子们,对于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故事日渐陌生。
郭沫若曾说:“民间文学是源是流?我说,在旧时代是源,在新时代是源也是流。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但离孩子们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些障碍。
突破口在哪里呢?如何让孩子们乐于接受?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和好表现的特点,我打算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课本剧,通过改编金堂民间故事让其与学生具有亲近感,再让学生表演民间故事从而亲近民间文化。
收集改编故事,建立“亲近感”作出了以课本剧为载体的打算后,我和我的几个同事进行了“民间故事课本剧化研究”这一微课程开发,想通过表演课本剧让孩子们走进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让民间文化活在孩子们的心中。
确定了微课程开发内容,我就行动起来,发动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走访,从不同渠道去收集民间故事。
由于民间故事有优有劣,我又引导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了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合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运用。
第二步就是与学生一起共同筛选出有价值、有趣味的民间故事进行剧本编撰。
由于五年级学生极少接触剧本的形式,文学功底也浅,因此在编撰前,我带着孩子们阅读了一些剧本,对剧本的形式有了初步了解,再由学生执笔对民间故事进行剧本改编,最后由我润色定稿。
排练表演剧本,“都想当演员”剧本编写好了之后,采取“自愿报名,导演筛选”的方式挑选演员。
原本以为,喜欢看漫画,喜欢玩电脑的孩子对于民间故事是不会有多大兴趣的,因为毕竟远离了他们的生活。
但随着微课程的推进,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生活,对于家乡的乡土文化是怀着那样的渴望与好奇,一些沉睡已久的方言词汇在他们的记忆中被唤醒,一些过往多时的美好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被复苏。
在确定演员名单时,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因为报名参加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不得不“忍痛割爱”。
看着落选者一张张翘起的小嘴巴,我只得向他们承诺下次一定让他(她)演。
每天下午放学后便是排练时间。
一幕一幕地演练,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地排练纠正,甚至细化到一个眼神。
在排练过程中,总有些孩子天天驻足观看,舍不得离去。
看着看着,就给导演提“建议”:这里还可以增加一个角色嘛,如此如此演的话会更精彩。
导演略一思索,对呀。
还没等导演说下文呢,那同学马上说:让我来演吧,我保证演好。
得到导演许可的他,欢天喜地加入到排练的行列。
就这样,演员的阵容庞大了。
“衙役”由两个增加到了四个,连道具“马”也被班上一个“牛高马大”的男孩争当了,尽管他平时高傲得看谁都不顺眼,可每天的排练都是认认真真参加的,温温顺顺地供人“骑”。
几场下来,他衣服脏了,脸也花了,却还是兴致盎然的,当“演员”的荣耀溢于言表。
学生沉浸故事,“最佳男主角”易溪墨是班上最好动的一个男孩,经常上着上着课就不见了人影,哪去了?桌子下面搞东西呢。
写作业没人守着,半天动不了笔。
做什么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让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
这次排练课本剧《人不要脸鬼都害怕》,他强烈要求加入进来,并保证会演好,看着他涨着通红的小脸向我发誓,我答应了,让他主演,不过加了一个条件:提前将作业做完,不能因为排练耽搁了学习,每天晚上还要背台词。
他连声答应,高兴得连蹦带跳。
拿到剧本时,玩具不搞了,下课不捉弄人了,闷着头看剧本呢!他妈妈说,每天晚上都在家里“念念有词”,背得可起劲了,还创造性地加了一些台词,比专业演员还专业。
有时需要躺在地上,还要被人“打”,他却毫无怨言。
有时一个场景要来回演几遍,他热的汗流浃背,却仍然笑嘻嘻的,与平时那个锱铢必较的易溪墨判若两人。
正式演出时,他穿一件妈妈度身为他“定制”的长衫,摇一把破蒲扇,摇头晃脑地走上舞台,活脱脱一个酸秀才的模样,博得阵阵掌声,并被评选为“最佳男主角”。
大家都说,没想到易溪墨还有演戏的天赋呢!大概是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他像变了一个人,在语文课堂上还成了积极分子。
后来,大家选他当宣传委员,负责编排节目,他干得有模有样,上课搞东西、做事拖拉的毛病逐渐消失了,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被同学戏称为“最大的黑马”。
持续活动创新,“我来当导演”在课本剧表演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
有时,你不得不感叹:真是太有才了!头天拿到剧本,第二天就背熟了台词;一边表演,一边增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台词,等等。
他们不专业,可他们聪明。
他们不需要老师太多的指点,反而他们的小脑瓜子里往往能想出你老师意想不到的点子。
如在排练《糊涂县官》一剧时,有一幕是“县官打瞌睡”,一个孩子说:“县官打瞌睡时应打点呼噜,用手撑着下巴,被惊醒时还可以抹抹嘴角的口水,这样才看出这个县官是个糊涂县官。
”照着他的说法一改,果不其然,喜剧效果更浓了,讽刺意味也更浓了。
而主演王晓宇还煞费苦心做了一顶官帽——一根铁丝穿上三个方便面盒子,大的顶在头上,两个小的一左一右,微微颤动。
随着他的摇头晃脑,一个糊涂七品芝麻官便活灵活现地跳了出来。
后来,我干脆只做旁观者,聘请了几位“导演”。
演完一幕,就请他们点评,再按他们的意见修改,还别说,他们的很多建议都特别贴近生活,贴近人物性格特点,有些是我在编写剧本时没有想到的。
因为“民间故事课本剧化研究”这一微课程的开展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响应,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因此,我们又陆续开发了一些课程资源,如《杨柳桥的故事》、《九龙滩的传说》、《三学寺的来历》等,以小队为单位,每一小队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改编,组内分好工。
编剧、导演、演员由学生自主确定。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有事做。
期末,我们隆重地举行了“民间故事课本剧汇演”活动,设立“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表演集体”等奖项,还到其他班巡回演出呢!那几天,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课程实践反思,师生“共成长”一、民间文化仍有魅力把民间故事通过课本剧表演这一形式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起孩子们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原来,这些故事依然那么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像一坛美酒,使人沉醉。
让这些美好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岁月中逐渐被遗忘,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失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就是死的教材。
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才能内化成智慧,才能全面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生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在这次课本剧表演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
有时,你不得不感叹:真是太有才了!头天拿到剧本,第二天就背熟了台词;一边表演,一边增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台词,等等。
他们不专业,可他们聪明。
他们不需要老师太多的指点,反而他们的小脑瓜子里往往能想出你老师意想不到的点子。
所以,别觉得他们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其实,看儿童的世界就要有儿童的视野,我们成人有时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即便走进去,也许会破坏了那份灵动与自在,不如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做吧。
三、老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为了开展好“民间故事课本剧表演”这一微课程,老师在理论学习、方案撰写、资料搜集、剧本编写、排练剧本、总结梳理等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师生共同努力,通过走访、文献查阅等方式,搜集了大量濒临消亡的民间故事,相继编写出《九龙滩的传说》、《杨柳桥的故事》、《三学寺的传说》等数十篇地方特色浓郁的剧本,并定期与其他老师开展课本剧展示研讨活动。
积极撰写科研随笔和研究论文,获市、县级奖项。
在研究中,老师的课程意识不断加强,开发课程的技术得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插入”金堂民间艺术资源,将地方文化与国家统一课程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四、活动推广,传承文化本微课程将民间文化与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形式结合起来,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还易于在县域内推广。
一则素材容易搜集,二则形式容易把握,三则撰写的剧本可以通用,四则可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
对场地、人员等限制较少。
学生沉浸于金堂民间故事课本剧的改编和表演,让其愉悦地接受金堂本土文化的濡染,接受了金堂本土文化洗礼的人,总会爱上金堂本土文化的,学生也只有爱家乡的文化,才能够传承金堂本土文化,而教学的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又一箭双雕承担起了传承文化的任务,这样,又何乐而不为呢?我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人,我相信,会有人比我做得更好,因为,我爱我自己,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家乡!附:部分剧本白马泉的传说时间:古时候地点:官仓人物:王二、白胡子老头、梁大爷、群众等若干(旁白:挨到赵镇不远有个地方叫官仓镇,这里有一个堰塘叫白马泉。
一年四季,水都是清花亮色的。
不管再干旱,这里的水都没干过。
有了它,老百姓种庄稼就不愁了,年年都能有好收成。
因此,这白马泉就四乡闻名了。
说起这个名字,它还有一段来历呢!听老年人说,原先这个地方没得堰塘,水沟都少得很,一直缺水。
碰上天干年辰,连人吃水都成问题,更不说庄稼了。
大家莫得法,就只有上山去捡柴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