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长春理工大学)

合集下载

大物实验报告光学实验

大物实验报告光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如平行光管、透镜、光栅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栅4. 光具座5. 读数显微镜6. 分光计7. 激光器8. 光屏9.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1)将待测材料放置在平行光管与光屏之间。

(2)调节平行光管,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材料表面。

(3)观察并记录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

(4)根据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计算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采光系数测量(1)在室内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安装采光系数测量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采光系数测量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室内采光系数。

3. 室内照明实测(1)在室内选择多个测量点,安装照明实测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照明实测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室内照明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将平行光管、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平行光管和透镜,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成像的位置。

(4)根据成像位置,计算透镜的焦距。

5. 傅立叶光学实验(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傅里叶透镜、光栅、光源等。

(2)调节光栅,使光束通过傅里叶透镜。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的图像。

(4)分析图像,验证傅立叶光学原理。

6.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研究(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单缝、双缝、光栅等。

(2)调节光源和光栅,观察并记录干涉和衍射现象。

(3)分析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学定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根据采光系数测量结果,分析室内采光情况。

光学零件实验指导书定稿

光学零件实验指导书定稿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李艳红等编写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目录实验1 块料毛坯的锯切与整平 (3)实验2 块料毛坯的划割、滚圆与开球面 (6)实验3 球面透镜的铣磨工艺 (9)实验4 透镜的上盘与下盘工艺 (14)实验5 光圈识别 (16)实验6 高速抛光工艺及光圈修改实验 (19)实验7 透镜的定心磨边工艺 (22)实验8 透镜的胶合 (26)实验9 高精度平面的制造与检测 (30)实验10 光学晶体的研磨与抛光 (32)实验11 直角棱镜的制造与检测 (33)实验12非球面加工实验 (36)实验1 块料毛坯的锯切与整平一、实验目的1、熟悉块料毛坯加工工艺过程及加工余量的确定;2、掌握玻璃锯料机的使用方法及锯切工艺;3、掌握单轴机使用方法及整平工艺;4、掌握用散粒磨料整平的技巧。

二、实验设备与用具锯料机、单轴机、平模、玻璃块、磨料80#、120#、卡尺、厚度尺等。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块料毛坯是用玻璃块加工而成的毛坯。

主要加工工序包括:锯切、整平、划割、滚圆、开球面1、锯切将玻璃块按着毛坯的尺寸或角度要求,在锯料机上进行锯切。

玻璃的锯切主要采用金刚石锯料机,见图1。

金刚石锯料机多为非标准设备,其结构型号各异。

按其进给机构的特点,可分为重锤进给、丝杠进给和液压进给三种形式的锯料机。

金刚石锯料机使用的锯片是金刚石锯片,锯片的直径一般为φ300~400mm,厚度为2~3mm;边缘线速度一般为20~40m/s;金刚石颗粒的粒度一般为60#~80#;浓度一般取100%~150%。

图2是在用金刚石锯片锯切玻璃。

图1金刚石锯料机图2金刚石锯片2、整平整平是把锯切后的坏料不平整的表面磨平,并修磨厚度和两面的平行度,或修磨角度等。

整平的方法:散粒磨料研磨整平法和金刚石磨轮铣磨整平法两种。

前者是在普通的研磨机(见图3)上,用铸铁平模盘,采用不同粒度的磨料整平;后者是在平面铣磨机(见图4)上进行整平。

图3单轴机图4平面铣磨机为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先单块整平第一面,然后再用粘结材料(由松香和蜂蜡按一定比例融合而成)将其粘在平模上,成盘整平第二面。

光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光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2)实验二用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4)实验三目镜焦距f e的测量 (6)实验四自组显微镜 (8)实验五自组望远镜 (10)实验六自组透射式幻灯机(投影系统) (12)实验七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14)实验八自组加双波罗棱镜的正像望远镜 (17)实验九杨氏双缝干涉 (19)实验十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22)实验十一菲涅尔双面反射镜干涉 (25)实验十二洛埃镜干涉 (28)实验十三牛顿环装置 (30)实验十四夫郎和费单缝衍射 (33)实验十五夫郎和费圆孔衍射 (36)实验十六菲涅尔单缝衍射 (38)实验十七菲涅尔圆孔衍射 (39)实验十八菲涅尔直边衍射 (41)实验十九偏振光分析 (43)实验二十棱镜摄谱仪 (49)实验二十一光栅单色仪 (51)实验二十二全息照相 (54)实验二十三制作全息光栅 (59)实验二十四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62)实验二十五θ调制和颜色合成 (66)实验二十六测量空气折射率 (68)*实验二十七等倾干涉 (72)*实验二十八法布里—珀罗干涉 (76)实验二十九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80)实验一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⑴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⑵了解、掌握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原理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三、实验仪器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2、品字形物象屏P:SZ-143、凸透镜L:f=190mm(f=150mm)4、二维调整架:SZ-075、平面反射镜M6、二维调整架:SZ-077、通用底座:SZ-048、二维底座:SZ-029、通用底座:SZ-0410、通用底座:SZ-04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图一五、实验步骤1、把全部元件按图一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调至共轴。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声光调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声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巩固书上所学的关于声光调制器的应用原理、范围。

二、实验仪器1、声光调制器实验仪 1台2、半导体激光器或He-Ne激光器 1台3 5V、24V直流电源各1台4 单踪5MHz示波器 1台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声光调制器实验仪由线性声光调制器及驱动电源两部分组成。

驱动电源产生150MHZ频率的射频功率信号加入线性声光调制器,压电换能器将射频功率信号转变为超声信号,当激光束以布拉格角度通过时,由于声光互作用效应,激光束发生衍射(如图1所示)。

外加文字和图像信号以0.5~~5.5V 电平输入驱动电源的调制接口“输入”端,衍射光光强将随此信号变化,从而达到控制激光输出特性的目的,如图2所示。

线性声光调制器由声光介质(钼酸铅晶体)和压电换能器(铌酸锂晶体)、阻抗匹配网络组成。

声光介质两通光面镀有0.6328 um(或者其他)光波长的光学增透膜。

整个器件由铝制外壳安装。

驱动电源由振荡器、转换电路、锯齿波电路、线形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组成。

驱动电源的工作电压:±15V (黑正、白负、包线为地,注意!!) ; 外输入调制信号由“输入”端输入 (控制开关拨向“调制” ) ,直流工作电压范围为:0.5~~5.5V ; 衍射效率大小由工作电压大小决定。

“输出端”输出驱动功率,用高频电缆线与声光器件相联后,驱动电源的输入电源才接通±15V电源。

图1 布拉格衍射原理图图2 衍射光光强将随此信号变化情况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显示声光调制波形,观察声光调制偏转现象2、测试声光调制幅度特性3、显示入射光与衍射光的能量分布4、测试声光频率偏转特性5、测试声光调制衍射效率、带宽等参数6、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声速7、模拟声光调制的光通讯实验研究与演示五、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画出相应的数据表格和波形图。

2、线性声光调制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六、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声光调制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人身安全,避免设备损坏,并且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述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秩序、按步骤的进行。

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光学主要参考文献

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光学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1 E.波恩,M.沃耳夫著.光学原理.杨蕸荪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 E.赫克特,赞斯著.光学.秦克诚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日)达内顺平著.光学概论.朝仓书社,19784梁铨廷编.物理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5胡鸿章,凌世德编.应用光学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6严瑛白编.应用物理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7郁道银,谈恒英主编.工程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钟锡华编著,现代光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刘克哲编.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章志鸣等编.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易明.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吕乃光编.傅立叶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13于美文著.光全息学及其应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4金国蕃等编著.二元光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15龙愧生,张仲元,谈恒英编著.光的偏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6(日)新各隆一等著.偏振光.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17陈军著.光学位相共轭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陈军著.现代光学及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19寥延彪著.偏振光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李育林,傅晓理著.空间调制器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21陈家壁,苏显渝主编.光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日)达内顺平,村田和美编.光学信息处理.谈恒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23彭国贤等编.电子显示技术.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724方俊鑫等编.光波导技术物理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25蔡仁荣等编.集成光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26叶培大等编.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127李泽民等编.光纤通信.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28张国顺等编.光纤传感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29杨国光主编.近代光学测试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0(日)小林功郎著.光集成器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1程路等编.量子光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2周文等编.光子学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33刘景峰等.量子保密通信用的光精密控制强衰减技术,光子学报,2004,33(7):867~870 34寥先炳.光子晶体技术—(三)光子晶体激光器.半导体光电,2003,24(4):286~28935黄章勇.光纤通信用光子晶体器件(二).光子技术,2004(1):1~636于荣金.光子学及其发展.物理,1995.24(1):20~26。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一)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一)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的结果和观察。

通过对不同光学现象和装置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光学实验的原理。

正文内容:I. 單色光干涉實驗A. Young's Double-Slit干涉實驗1. 描述Young's Double-Slit干涉實驗裝置2. 觀察到的干涉條紋現象3. 分析干涉條紋之間的距離與波長的關係4. 探討干涉條紋的明暗交替原因B. Lloyd's Mirror干涉實驗1. 解釋Lloyd's Mirror干涉實驗的原理2. 觀察到的干涉圖案3. 討論干涉圖案的變化與鏡面角度的關係4. 探討Lloyd's Mirror干涉實驗的應用II. 衍射實驗A. 單狹縫衍射實驗1. 描述單狹縫衍射實驗的裝置2. 觀察到的衍射條紋現象3. 分析衍射條紋的寬度與狹縫寬度的關係4. 探討單狹縫衍射實驗的應用B. 焦鏡和接區衍射實驗1. 介紹焦鏡和接區衍射實驗的原理2. 觀察到的衍射圖案3. 討論不同焦距的透鏡的影響4. 探討焦鏡和接區衍射實驗的應用III. 偏振實驗A. 偏振光通過偏振片的實驗1. 描述偏振光通過偏振片的裝置2. 觀察不同角度的偏振片的現象3. 分析不同偏振片的透光情況4. 探討偏振片在光學設備中的應用B. 雙折射實驗1. 解釋雙折射現象的原理2. 觀察不同材料的雙折射現象3. 討論雙折射在電子顯示器等設備中的應用4. 探討雙折射的應用在光學儀器中的重要性IV. 電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實驗A. 描述反射實驗裝置B. 觀察到的反射現象C. 分析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D. 描述折射實驗裝置E. 觀察到的折射現象F. 分析入射角、入射光速度和折射光速度的關係V. 光的干涉技術在科學和工程中的應用A. 干涉技術在干涉式顯微鏡中的應用B. 干涉技術在光柵中的應用C. 干涉技術在光纖傳輸中的應用D. 干涉技術在光學儀器校準中的應用E. 干涉技術在光學表面檢測中的應用結論:通过本次实验的各个部分,我们对光学实验的原理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物理学专业,光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物理学专业,光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实验教学指导书光学实验(物理学专业)陶淑芬二〇一二年二月修改目录《光学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基本要求 (8)实验一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0)实验二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顶角的测量 (17)实验四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26)实验五利用牛顿环干涉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31)实验六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35)实验八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 (44)实验九阿贝折射计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50)*实验十偏振现象的观测及应用 (55)*实验十一光具组基点的测定 (57)*实验十二测定单、双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61)*实验十三光波波长测量方案和结果的比较 (64)*实验十四细丝直径(或膜厚、空气折射率)的测量及比较 (65)*实验十五望远镜、显微镜的组装及放大倍数的测定 (66)《光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光学实验(Optics experi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二、课程描述《光学实验》是普通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及《光学》课程相辅相成的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内容涵盖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及近代光学基础三个部分,是学生学习理解干涉、衍射、偏振、色散、光谱、折射率、最小偏向角、成象,象差等抽象概念,接受系统的实验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

光学实验在暗室环境中进行,仪器精密,调整要求较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光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性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光学实验原理、基本仪器性能和基本实验方法。

对光学成像、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学理论概念和规律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能性目标: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波长、焦距和折射率等基本光学量的测量方法,分光计、光具座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等基本实验素养和能力。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衍射与偏振)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衍射与偏振)

第二部分光的衍射与偏振实验注:本部分内容包括光的衍射实验3个;光的偏振实验3个,要求同学们在衍射和偏振实验中各选做1个实验。

衍射实验一、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衍射光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的特点;2.定性直观地了解典型图形的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的图样分布。

二、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光衰减器,针孔滤波器,f=250mm的透镜,光具座,透射型空间光调制器(SLM),CCD摄像头,USB图像采集棒,笔记本电脑2台。

三、实验原理1.SLM(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可对光波的波前的某些特性进行调制的器件,如二维光场的位相、振幅或强度和偏振态,从而将信息加载于该光波上。

由于它的这种性质,可作为实时光学信息处理、光计算和光学神经网络等系统中构造单元或关键的器件2.振幅型透射式空间光调制器(SLM)相当于一片微型的可透光液晶显示屏,它可以实时显示电脑传来的视频图像。

本实验所用的SLM显示黑白图)为1024×768;对像,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每个像素边长为26μm;幅面(m n比度100;灰度256级;帧率60frames/s。

3.传统的夫琅和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实验使用如图5-1所示的玻璃掩模板为衍射对象,以白屏接收衍射图像,肉眼观察。

掩模板制作成本高昂,容易破碎,实验调节复杂,观察效果不佳。

图5-1 带各种衍射图案的掩模板4. 使用空间光调制器可以取代上述各种掩模板,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生成掩模板中刻画的图形,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类似的衍射现象。

由于计算机功能的强大和绘图软件的灵活性,实验者可根据自己的设想绘制种类更多的衍射图形而不增加制作成本。

图5-2 基于SLM 的夫琅和费衍射图样的接收与观察搭建如图5-2所示的实验系统,就可以观察PC 机上实时绘制的各种图样的夫琅和费衍射,并利用CCD 摄像头抓取保存衍射图样照片供分析研究。

如果移去透镜L3,用CCD光敏面抵近接收SLM 的衍射图样,则可获得近场菲涅耳衍射图样。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平面镜成像规律4. 光的反射与折射5. 双缝干涉实验三、实验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凸透镜一侧,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另一侧,成像位置和大小与物体位置和大小有关。

3.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一侧,通过平面镜成像在另一侧,成像位置和大小与物体位置和大小有关。

4.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5. 双缝干涉实验:两束相干光通过双缝后,产生干涉现象,干涉条纹间距与双缝间距、光源波长有关。

四、实验仪器1. 光具座2. 凸透镜3. 平面镜4. 白光光源5. 双缝装置6. 光屏7.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游标卡尺等)五、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光源、光具座、光屏依次放置好。

(2)调整光源,使其发出的光线垂直照射到光具座上。

(3)观察光线在光具座上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将凸透镜、光源、光屏依次放置好。

(2)调整光源和光屏,使其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

(3)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记录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和大小。

3. 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将平面镜、光源、光屏依次放置好。

(2)调整光源和光屏,使其与平面镜的主光轴平行。

(3)观察平面镜成像情况,记录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和大小。

4.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1)将白光光源、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依次放置好。

(2)调整光源,使其发出的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验证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

5. 双缝干涉实验(1)将双缝装置、光源、光屏依次放置好。

(2)调整光源和光屏,使其与双缝的主光轴平行。

大物实验光学实验报告(3篇)

大物实验光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4. 薄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经薄透镜成像时,成像位置和放大倍数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具座2. 平行光源3. 分光计4. 三棱镜5. 阿贝式自准直仪6. 薄透镜7. 精密刻度尺8. 毫米刻度尺9. 记录本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平行光源照射到实验室内,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2)用透明物体(如玻璃板)挡住部分光线,观察光线被挡住后的传播情况。

2. 光的反射实验(1)调整平行光源,使其照射到平面镜上。

(2)观察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1)调整平行光源,使其照射到三棱镜上。

(2)观察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薄透镜成像实验(1)将薄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

(2)观察成像情况,记录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成像位置和放大倍数。

5. 阿贝式自准直仪实验(1)将阿贝式自准直仪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

(2)观察光斑,调整自准直仪,使光斑清晰。

6. 分光计实验(1)将分光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

(2)观察光斑,调整分光计,使光斑清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线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

4. 薄透镜成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经薄透镜成像时,成像位置和放大倍数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验证了薄透镜成像规律。

大学生光学物理实践报告(2篇)

大学生光学物理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与目的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们组织了一次光学物理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光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薄透镜成像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薄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将薄透镜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其与透镜中心对齐。

(2)通过移动物体和屏幕,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3)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性质(实像或虚像)。

(4)分析数据,验证薄透镜成像公式。

2. 实验二:光的干涉现象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缝干涉装置组装好,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

(2)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和明暗分布。

(3)改变光源波长,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分析数据,验证光的干涉公式。

3. 实验三:光的衍射现象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条纹的形成原理。

实验步骤:(1)将衍射光栅装置组装好,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

(2)观察屏幕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和明暗分布。

(3)改变光栅常数,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4)分析数据,验证光的衍射公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透镜成像实验: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薄透镜成像公式,即 $1/f = 1/v + 1/u$,其中 $f$ 为透镜焦距,$v$ 为像距,$u$ 为物距。

实验结果表明,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成像性质从实像变为虚像。

2. 光的干涉现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双缝间距和光源波长确定时,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

通过改变光源波长,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间距的变化,验证了光的干涉公式。

3. 光的衍射现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光栅常数和光源波长确定时,衍射条纹间距与光栅常数和波长成正比。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二)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二)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二)的文档。

光学实验是大学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深入了解光学原理和现象。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两个部分,分别探究了光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现象。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一、双缝干涉实验在本部分中,我们首先会介绍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随后,我们会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包括测量光源到狭缝及狭缝到屏幕的距离、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以及改变光波长和狭缝间距对干涉条纹的影响等。

最后,我们会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然后,我们会描述实验过程,包括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改变狭缝间距对干涉条纹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光波长下观察干涉现象。

最后,我们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单缝衍射实验本部分将介绍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我们会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测量衍射角度和衍射条纹的宽度、改变狭缝宽度对衍射现象的影响以及观察在不同波长下的衍射现象。

最后,我们会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

四、偏振实验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偏振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我们会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包括观察线偏振光的特性、调节偏振片的角度以及观察偏振片对光波的影响等。

我们还会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五、室外实验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室外实验的内容。

我们会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包括观察大气衍射现象、测量太阳高度角以及利用反射现象观测物体的实际高度等。

最后,我们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结论。

总结:通过本次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现象。

我们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单缝衍射实验和偏振实验探究了这些现象的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室外实验观察了大气衍射现象和反射现象等。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光学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长春理工大学)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长春理工大学)

N 就能够求出激光的波长。 2
5、如此反复测量 5 次取其平均值。
六、思考题
1、激光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与用扩展光源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室内有何 不同? 2、扩展光源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补偿板的作用?
2
[实验二]
一、试验目的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实验
1、 掌握法布里——泊罗干涉仪使用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多光束干涉的理论和条纹特点; 3、 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激光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一台(含其附件)
四、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光路如图 1-1 所示。 光源 S 发出的光首先到达分光板 G1 , G1 的第二 个折射面上涂有半反半透膜层,入射光将在分光面上 同时发生反射及折射,形成 1、2 两支光路,1 光路经 由反射镜 M 1 反射、 G1 透射进入观察系统;2 支光路 经补偿板 G 2 透射、反射镜 M 2 反射及 G1 的分光面反 射之后进入观察系统,1、2 两支光路相遇发生干涉通 过观察系统即可观察到干涉条纹。 当采用扩展光源时将形成定域条纹,若此时两个 反射镜 M 1 , M 2 相平行,则形成定域于无限远的等倾 干涉条纹;若 M 1 , M 2 之间有一小的夹角,则将产生 等厚条纹,条纹定域在倾斜反射镜附近。反射镜 M 1 , M 2 可以借助于微动鼓轮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 动,当前后移动反射镜改变 M 2 的位置时,将改变虚 平板(或虚楔板)的厚度,条纹将发生移动。 图 1-1 当采用的是点光源照明的条件下(诸如本次实验) ,将产生非定域条纹,只要在两只光 路重叠的空间里都能产生干涉条纹,因此不用任何成像元件只用一个白屏就能够看见干涉条 纹。可见当采用激光点光源照明时比较容易观察到干涉现象。
四、实验装置与原理

(最新)光学实验指导书

(最新)光学实验指导书

第一部分绪论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光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光学实验》课程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系统的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莫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实验的教学基本要求:1.在教学中适当的介绍一些物理实验史料,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确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其中包括: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的估算,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处理,测量不确定度,直接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表示,有效数字,试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等。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要求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实验一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一、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2、了解、掌握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3、掌握光的可逆性原理测透镜焦距的方法4、掌握光的可逆性原理的光路调节二、实验原理(一)光的可逆性原理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光的可逆性原理:当光线的方向返转时,它将逆着同一路径传播。

借此原理可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原理见图1-1图1-1当物P在焦点处或焦平面上时,经透镜后光是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再经透镜后成像于原物P处(记为Q)。

因此,P点到透镜中心O点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f。

(二)自准法如图1-2所示,将物AB放在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由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透镜的前焦平面上,得相同的倒立实像A´B´。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刘冬梅、王文生等主编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05年目录[实验一]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二]望远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实验三]显微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实验四]几何象差的现象及规律[实验五]立体判释仪[实验六]自组显微镜[实验七]自组望远镜[实验八]验证透镜成像及光线传播规律的实验[实验九]色度学实验[实验十]激光光学系统(演示型实验)[实验十一]傅立叶光学系统(演示型实验)[实验一] 透镜焦距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倍率法测量焦距的原理、和步骤;2、熟悉焦距仪的基本结构并掌握焦距的测量技术。

二、实验内容测量正透镜的焦距,并给出正确的测量结果三、实验仪器550型焦距仪(或光具座)及相应附件,待测的正透镜四、放大倍率法测焦距的原理放大倍率法测量正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1所示。

将待测物镜置于平行光管物镜之前,并在平行光管物镜焦面处放置彼罗板。

彼罗板上刻有若干已知间距的刻线对(根据不同的彼罗板其刻线对数也稍有不同,线对从中心往外数依次为mm8,2)。

任取一刻线对作为物,设其间距为y,4,mmmm则经待测透镜成像后在待测透镜焦面上成象为y',如测量显''β(式中β为显微物镜的微镜测量则测得y'的象y''为:yy'=放大率),则待测物镜的焦距可由下式求得:c f y y f '''='β(1-1) 式中c f '为平行光管物镜焦距。

五、测量方法1、首先将已知刻线对的彼罗板放置于平行光管的物镜焦平面上,并用测量显微镜对该彼罗板的线对进行调焦,直至视场中出现清晰的像,选择彼罗板的其中一对刻线作为物y ,测量出物的像的大小y ',则得到测量显微镜的物镜放大率:y y /'=β。

2、将待测物镜放置于透镜夹持器中,并调整透镜、平行光管及测量显微镜三者光轴共轴。

图 1-13、微调显微镜,使刻线象清晰无视差的成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上,再次测量象的大小y ''。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实验
二、基本要求
1. 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光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 2. 掌握光具座、分光计、测微目镜、移测显微镜等基本光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光路共
轴调整、折射率、波长等基本光学量的测量方法。 3.通过实验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加深对光学理论及规律的理解。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8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 克常量
1.用减速电位法测量不同频率入射光的截止电 压,作图计算普朗克常数 h;2.通过实验理解 光的量子性,验证爱因斯坦方程。
3
9 *阿贝折射计测定透 1.了解阿贝折射计的工作原理;2.学习使用阿 3
明介质的折射率
贝折射计测定固、液体折射率。
10
*偏振现象的观测与 应用
1.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加深对光的 偏振现象的认识;2.验证马吕斯定律;*3.学习 使用旋光仪测量糖溶液浓度。
等)的测量与比较 法和结果。
设计 开放
15
*望远镜、显微镜的 组装及放大倍数的 测定
通过组装过程,深入理解望远镜、显微镜 的原理;学会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6
设计 开放
2
实验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测量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2.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3.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
三、实验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以实验项目先后顺序编排)
编号
实验题目
具体要求
实验 学时
0
绪论
1.光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教学要求;2. 2 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及其计算方法。
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学习光学系统共轴调节的方法;2.掌握几种 测量会聚和发散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

最新大学物理光学实验(部分)

最新大学物理光学实验(部分)

0I ϕI ϕI )2( λϕπβaSin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部分)单缝衍射一、 实验目的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了解衍射特点;2.测量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

二、 实验仪器激光器、单缝、检流计、硅光电池等 三、 实验原理照到狭缝上的波前上每一点都起着新波源的作用,从这个波前出发,光线迭加的结果是出现平行于狭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亮条纹从中心往两侧依次是0级、1级、2级……n 级亮条纹。

暗条纹依次是1级、2级…..n 级。

设光轴上的光强为 屏上与光轴夹角 ϕ 为的一处光强为 220s i n ββII = (1)1.当)0(0==ϕβ时,0I I =ϕ;称为主极大或零级亮条纹。

2.当)2,1(⋅⋅⋅⋅±±==m m πβ,即am Sin λϕ=时,0=ϕI ,出现暗条纹。

暗条纹在a m λϕ=的方向上。

主极大两侧暗条纹之间的夹角aλϕ2=∆,其余暗条纹间的间距为aλϕ=∆。

3.其他亮条纹的位置:()322/2ββββββββSin Cos Sin Sin d d -=⎪⎪⎭⎫ ⎝⎛ 极大值。

取时,即 ,0I tg Sin Cos βββββ==- 可得:⋅⋅⋅±±±=πππβ47.346.243.1,,即:)3(47.3,46.2,43.1 aa a λλλϕ±±±=亮条纹的光强是极值的0.047,0.017,0.008倍………4.总结: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1.按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装置设计光路。

即入射到狭缝的光束是平行光,传播到观察点的各子波的光线也是平行光。

2.激光点亮并垂直于狭缝,观察屏放到较远处D>>a.3.观察单缝衍射现象 (1)调节狭缝又宽变窄,再由窄变宽,观察衍射图像的变化,估计出衍射图像刚出现可分辨条纹时的缝宽。

(2)调节缝宽,观察缝宽与衍射角的关系,注意其规律性。

(3)观察狭缝大小与亮条纹的宽度、亮度(光强)清晰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透射光的干涉强 I t 满足下式
4h cos
(2-1)
3
It = I0
当 2m ,即
1
1 F sin 2
2
(2-2)
2hcos =m (m=整数) (2-3) 产生等倾两干涉环。当平板的反射率很高时,即 F 很大,条纹对比度也很高,并且亮环的宽 度变窄。因此在同级于涉条纹中,波长差很小的两条谱线可以分解开。这对于光谱分析和提 高测量精度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实验步骤
1、调整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视察现象 (1)开启钠光灯。拿开毛玻璃,移开望远镜,眼睛通过 G 1 和 G 2 直接看钠光灯的灯丝。 若看到一串灯丝象,则说明 G 1 和 G 2 不平行,应该先调节 G 1 或 G 2 后面的粗调螺钉,直到灯 丝象重合为止。这时。可以看到隐约可见的圆环条纹。调节粗调螺钉,使得圆环的中心大体 上在视场中心。 (2)在钠光灯前面插入毛玻璃,并且把望远镜对准平板。调节目镜,便条纹比较清楚 。 然后调节支架上的水平和垂直微调螺钉,使得条纹呈圆形,并使圆环的中心刚好在视场中心 处。如果条纹不够清楚,应该调节读数鼓轮移动 G 1 ,直到条纹清楚为止。 (3)向一个方向(注意 G 1 和 G 2 不要碰在一起,以免破失仪器!)移动 G 1 ,一会同级 干涉条纹出现双环,过了一会又出现单环;连续移动 G 1 ,单、双环将周期性地出现。想想看 为什么? 2、测量钠黄光的平均波长 当 角很小时,(2-3)式变成 2h=m 将上式微分后得 2 h = m 或 = (2-4)
快轴
E2
+ α θα
E1=E3
慢轴
检偏
现在我们用多缝代替双缝,分析光源扩展的影响,仍然用 a 表示缝宽,用 d 表示相邻两
7
个缝之间的距离。设共有 N 个缝,则多缝的透射函数为
t ( x 1 ) rect (
u0
b l1
u
l0 l1 l 2
(3-3)
此处,b 表示单缝至 Y 轴的距离。 设双缝的间距为 d,缝宽为 a,则它的透射为
t ( x 1 ) rect (
将(4)式代入(2)式得到
x1 )[( x 1 d ) ( x 1 d )] 2 2 a
(3-4)
U( x 2 ) 2ca sin c[a (u u 0 )] cos[(u u 0 )d ]
1 1 。当 u 0 不大于 时,可以分辨出亮条纹和 d 2d
(3-11)
u0
将(10)式代入(11)式中得到
1 2d w
w
l1 d

(3-12)
其中,
d 表示干涉孔径角。这个结论与杨氏双缝干涉一致。由此可以推出,当 l1 4w
(3-13)
时,干涉条纹的对比度不低于 0.9。
4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扩展光源的夫琅禾费衍射
1、 验证: 在用透镜实现夫琅禾费衍射的条件下, 光源与夫琅禾费衍射图 (即衍射谱面 ) 是互为共轭的关系(即物、像关系) ; 2、 加深理解光源的扩展对衍射条纹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调整仪器能够观察到夫琅禾费衍射现象,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
三、实验仪器
光具座一个,读数显微镜一台,钠光灯一台,柱面镜一块,单缝、双缝和光栅一个。
2h m
(2-5)
对于条纹变化的个数 m ,测量出 h ,可以根据上式计算钠黄光的平均波长 。
六、思考题
1、用一块不透光的纸插入 G 1 和 G 2 之间,挡住一半。问视场中的条纹有何变化?为什 么? 2、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和迈克耳逊干涉仪所产生的等倾干涉环之主要区别是什么?想 想看为什么? 3、当干涉环向中心收缩时,干涉级次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干涉环由中心向外冒 出呢?
I ( x 2 ) 4I 0 cos 2 [(u u 0 )d ]
由此可见,干涉条纹是等距条纹。相邻两个条纹的音频率间距为
u
条纹的半宽度为
1 d 1 d
(3-8)
u 1
2
(3-9)
现在考虑光源扩展(即单缝有一定的宽度 W)对干涉条纹的影响。由于钠光是空间非相 干光源。所以可以把单缝视为由许多线光源组成的。并且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干的。每一个 线光源都产生自己的干涉图,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扩展光源的干涉图。这样一来,只 考虑单缝中心和两端的三个线光源产生的干涉图,而其它线光源产生的干涉图分布在其中, 取b w
二、实验内容
1、 调整 F-P 干涉仪能够观察到多光束干涉的条纹图案; 2、 测量钠黄光的平均波长。
三、实验仪器
F-P 干涉仪
四、试验原理
F-P 干涉仪属于多光束干涉仪器。图 1—1 是该仪器的光路原理图。
S G1 G2
L1
图 1—1 F-P 干涉仪原理图
L2
由扩展源 S(纳光灯)发出的光经镀高反膜表面 G 1 和 G 2 之间的多次反射,变成互相平 行的多光束并且相干,干涉条纹的定域在无限远处。 人眼通过由透镜 L 2 和 L 1 组成的望远镜, 便可观察到同心圆环状的等倾干涉条纹,亦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干涉条纹。 G 2 固定不动,G 1 可以平移,因此改变 G 1 和 G 2 的间距 h。G 1 和 G 2 始终保持严格平行。 根据多光束干涉理论,则相邻两束光的光程差为:△=2hcosθ,其中θ是 G 1 和 G 2 之间的反 射角,h 是 G 1 和 G 2 之间的间距,则相位差为
2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用激光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
1、 掌握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并学会调整迈克耳逊干涉仪; 2、 了解在激光照明条件下迈克耳逊干涉仪所形成的干涉条纹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1、 调整迈克耳逊干涉仪并观察其产生的等倾及等厚条纹形态; 2、 学会采用迈克耳逊干涉仪测量准单色光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
五、测量步骤
1、首先接通激光器的电源开关,用激光束照明迈克耳逊干涉仪,调整激光管的高低位 置,以便使激光将束能进入系统。 2、固定反射镜 M 1 的位置,调整反射镜 M 2 后的三个粗调螺钉,使两个反射镜基本垂 ) 直(或 M 1 基本平行于 M 2 ,此时在观察屏上可以观察到弧状的条纹,如果条纹很密,通过
式中: f 表示柱面镜的焦距。
5
'
(3-1)
这是一维夫琅禾费衍射装置。取 X 轴和 Y 轴分别垂直于和平行于柱面镜的母线,则夫琅 和费衍射积分为

u ( x 2 ) c t ( x 1 )e i 2 ux1 e i 2 u 0 x1 dx 1

(3-2)
式中,c 是包括二次位相因子的常量(与积分变量无关) ,空间频率
1
继续调节反射镜 M 2 后的三个粗调螺钉能够使条纹变疏并使条纹成圆形并令环的中心处于视 场的中心位置处。 3、转动反射镜 M 2 附近的测微鼓轮,反射镜 M 2 将发生前后的移动,此时观察屏上 的条纹将随着反射镜 M 2 的移动不断的收缩或者冒出,令视场中心的条纹是亮条纹(或暗条 纹) ,此时读出测微鼓轮上的读数 a1 ;然后再转动测微鼓轮,数出冒出(或收缩)的条纹数 为 N 20 个,再次读出测微鼓轮上的读数 a 2 ,则两次读数之差即为反射镜 M 2 移动的距离 h 。 4、利用公式 h
2

6
u0
w 2l1
(3-10)
对于位于单缝中心的线光源来说 u 0 0 。可见位于单缝两端的线光源产生的干涉图(见 图 2-3(a)和(c))相对于位于单缝中心的线光源产生的干涉图(见图 2-3(b))来说,在 空间频率上错开 u 0 的距离;图 2-3(d)表示扩展光源产生的干涉图,可见亮条纹对称地向 两侧展宽;条纹的空间频率间隔不变,仍然是 暗纹,即
N 就能够求出激光的波长。 2
5、如此反复测量 5 次取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与用扩展光源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室内有何 不同? 2、扩展光源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补偿板的作用?
2
[实验二]
一、试验目的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实验
1、 掌握法布里——泊罗干涉仪使用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多光束干涉的理论和条纹特点; 3、 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编者 2003 年 12 月
1

[实验一] [试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用激光照明的迈克耳逊干涉仪.................................... 1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实验...................................... 3 扩展光源的夫琅禾费衍射........................................ 5 色散实验..................................................... 10 旋光实验..................................................... 14 偏振光演示实验............................................... 18 激光衍射光强自动记录系统实验................................. 19 激光衍射演示实验............................................. 20
四、实验装置与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3-1 所示。将钠灯、单缝、双缝、柱面镜和读数显微镜按图3-1 的编号 依次摆在光具座上,用钠灯照射单缝,形成系统的光源。设单缝至柱面镜的距离为 l 0 ,
图3-1扩展光源的夫琅禾费衍射原理图 夫琅禾费衍射谱至柱面镜的距离为 l 2 ,则二者必须满足透镜规律,即:
1 1 1 l2 l0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