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困境及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困境及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人群,其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们可能面临着信息泛滥、网络依赖、虚拟空间中的匿名性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其网络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加以解决。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困境1.信息泛滥导致认知混乱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泛滥给大学生的认知带来了混乱,他们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盲目相信网络上的言论,并且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这使得他们在网络中容易受到谣言和不良信息的影响,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辨析和抵制。
2.网络依赖导致沉迷成瘾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导致了网络沉迷成瘾的问题。
他们整天深陷于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交往,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种沉迷成瘾的现象,往往是源于缺乏网络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3.匿名性导致缺乏责任感在虚拟空间中,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言论和行为。
这种匿名性使得他们在网络中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甚至做出了一些违背伦理和法律的行为,如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
二、对策研究1.建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应当从教育入手,建立起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通过这样的课程,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抵制网络诈骗和谣言,如何维护网络环境等。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宣传除了课程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网络道德教育宣传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比如举办网络道德主题讲座、举办网络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网络道德素质。
3.加强网络依赖问题的治理针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当联合起来,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可以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团队,对那些有网络依赖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沉迷成瘾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与此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的提升,更对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网络道德的内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对策等多个方面。
实务界也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素养。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容易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另一方面,现有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道德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提升,推动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1. 背景介绍:网络道德问题的普遍性和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拓宽了人们的交流渠道。
与此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网络道德问题涉及网络言行规范、信息真伪辨别、个人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网络空间的文明程度。
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和影响。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公关论坛将不利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4.缺乏网络诚信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同样也要求社会成员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但是一些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我的私利,出现了种种失信的行为,这种不良现象一旦泛滥,将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一股毒瘤。
当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网站课程上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的时候更有可能会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完成。
以及在网络考试之中,出现诸多的作弊行为。
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大学生的网络守信责任意识愈加淡薄。
5.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应运而生。
一些网络游戏开发者或者运营者为了博取流量,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提高玩家的参与度,进而赚取丰厚的利润,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使游戏人物更加多样,游戏场景更加逼真,让玩家群体的体验感更强更佳。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增长知识,减少日常生活学习的压力,但是部分网络游戏中暴力、血腥的场景容易使大学生在游戏里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的空余时间更加充裕,且少了之前家庭学校的严格管束,多数大学生在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放纵与自由的感受之后,越来越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导致网络游戏成瘾。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之后,深入剖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一)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网络信息监管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网络中的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
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机制有待健全。
在网络空间当中,每个用户都可以突破身份、地位的限制,成为信息内容的发布者与传播者。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以大学生的角度来探析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网络道德问题。
简而言之,网络道德问题是指在网络上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他们在面对网络道德问题时,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更加重要和紧迫。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隐私泄露问题。
在如今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大学生们经常会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其实是可以被不法分子利用的。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或者侵犯隐私。
大学生需要加强对网络隐私的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隐私泄露。
其次是网络欺诈和诈骗问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陷入到网络诈骗的陷阱中。
一些虚假的网贷平台、刷单平台等可能会诱使大学生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到金钱诈骗当中。
大学生需要提高警惕,增强识别诈骗的能力,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另外是网络言论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言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情感和观点的主要途径。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可能会存在攻击他人、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当行为,这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也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大学生需要在网络上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最后是网络侵权问题。
在学术研究和作业写作中,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存在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这不仅有悖于学术道德,也容易造成不良社会风气。
大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等违规行为,增强自我学术道德意识。
首先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大学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避免在社交平台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大学生也应该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网贷、刷单等诈骗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当中,网络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道德问题,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和遵守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就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进行探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1.学术不端问题在网络上,有不少学生会存在抄袭、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规范,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生自身的学术道德。
2.网络言行不当许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会存在言辞激烈、侮辱他人的行为,这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也违背了网络文明的道德规范。
3.违法违规问题一些大学生会在网络上存在不当言论、传播违法信息等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
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上的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也对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1.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网络的重要性和网络道德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网络规范的教育和理解,导致了很多不当的网络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一些大学生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了不良的网络行为。
3.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为了应对学业压力,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产生了一些不当的网络行为。
1.加强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网络行为。
2.规范管理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
3.身边示范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好自身的榜样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同时也要督促他们呵护网络环境,关爱他人的感情。
以上的解决办法都是从教育、管理和榜样示范方面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大学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里,我们不仅需要获取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道德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呢?本文将从教育、自律和规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一、教育,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开展网络道德主题讲座、班会、文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引导积极的网络行为学校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推出网络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提倡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倡导理性评论,不参与网络暴力和谣言传播。
二、自律,自觉践行良好的网络道德1. 尊重个人隐私,保护他人隐私大学生应懂得尊重个人隐私,不随意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恶意传播泄露他人隐私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设置隐私设置,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2. 注意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要慎重其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发表涉及他人的侮辱、恶意攻击等负面言论,积极传递正能量,发表鼓励和支持他人的言论,为网络空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规范,遵循网络道德规范1. 遵守法律法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制作、传播和使用非法软件、病毒等恶意代码,不参与网络赌博、色情、诈骗等违法活动。
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定,防止因为不当行为而遭受法律制裁。
2. 尊重原创,不侵权盗版大学生应该尊重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创作权,不进行盗版、抄袭和恶意拷贝等行为。
积极支持原创作品,引导他人遵守版权规定,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总结: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应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积极的网络行为,自觉践行良好的网络道德,遵循网络道德规范等方法,大学生可在网络世界中展现出良好的素养和道德观念。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及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健全人格
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抵御网
络不良信息的能力。
维护网络安全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 的网络素养,有效减少网络犯罪和 不良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 安全。
提高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 己在网络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培 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网络社会 的建设和管理。
3
建立网络道德自律机制
鼓励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发挥群体效 应,形成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网络道德氛围。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监管力度
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
01
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优化网络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网
络服务。
建立网络行为监管机制
02
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和约
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设立必修课程
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 程,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全 面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
法规。
丰富课程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热点,让学 生深入理解网络道德的内涵和意
义,增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理论与实践结合
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 作中体验和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问题2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描述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 或传播虚假信息,或进行人身攻击, 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感。
问题3
沉迷网络,忽视学业
描述
一些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 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忽视学业, 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网络道德失范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网络上违反伦理道德准则、违背社会公德、违法乱纪等行为。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群体之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在于,他们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道德失范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秩序,甚至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秩序。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行为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
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有恶劣的言行举止,甚至参与到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不良行为中,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这不仅会引导其他人模仿,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也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会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也是社会的脊梁,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放纵自己,沉迷网络游戏、违规传播不良信息、参与网络暴力等行为,将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这些行为不仅会耗费大学生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时间,还可能导致心理扭曲、心灵贫瘠,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会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将会间接影响到其他网络用户,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深远。
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追随网络偶像的不良行为、参与网络暴力、攻击他人等行为,将会给他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误导他人走上不良的道路。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会破坏网络空间的和谐环境。
网络空间是人们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空间的环境。
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纷争不断、造谣传谣、互相攻击,将会破坏网络空间的和谐环境,导致网络空间的负面情绪增加、交流受阻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网络体验和网络空间的良好发展。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网络中存在不少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这些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1、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网络购物、网上游戏等让大学生感受到了瞬间的满足感,失去了对传统道德的敬畏和尊重,只追逐个人的欲望和满足感。
2、价值观混乱和丧失道德观念在网络上,假新闻、垃圾信息等环绕着大学生,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无法形成,以致无法正确处理与人相处的问题。
3、违法犯罪思想泛滥在线盗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随处可见,成为大学生不法行为的一个突出表现。
4、网络色情和低俗文化的侵袭网络上的低俗、暴力、色情、淫秽图片极易威胁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偏离正确的社会道德标准。
1、网络规律不够完善网络世界相对无序,人们更容易沉溺于其中。
缺乏人性化和规范化的网络体验会让大学生们逐渐迷失自己。
2、亲友关系缺失学生们所面对的现实难以使其找到认同感。
因此,在网络中寻找类似的资源和认同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途径。
3、网络游戏等娱乐因素过于吸引人网络游戏等娱乐因素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
在追寻乐趣的同时,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人间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责任。
严格管理网络内容,尤其是针对低俗、暴力、色情等违法内容,打击取缔违法行为,让网络更加人性化和创造价值。
2、增加亲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与亲友之间的联系,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自我肯定感,降低其对网络的依赖和依赖。
3、加强教育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人文主义精神、正义感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从而遏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4、完善健康的休闲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影视理解能力、运动机能、烹饪技能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更有自信和生活幸福感,降低对网络娱乐的依存。
综上所述,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强化规律、家庭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完善健康的休闲文化等方面进行干预和改进。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摘要】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形象。
本文从全媒体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表现以及针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全媒体环境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更多,但也容易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网络信息混乱等。
大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的道德失范表现为谩骂、侵犯隐私等。
为此,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强道德意识。
建议学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道德教育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共同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影响、原因、表现、教育、解决方案。
1. 引言1.1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治理和学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全媒体环境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世界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逐渐增多。
这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形象和社会公德,还影响了校园文明和网络环境的建设。
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和表现,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共同推动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健康发展。
在全媒体环境下,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和引导,才能有效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 正文2.1 全媒体环境的影响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媒体环境让信息传播更快速、更广泛,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给他们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行为现状备受关注。
网络道德行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表现出的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诚信、网络文明、网络友善等。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了道德行为失范的情况,比如网络暴力、网络诽谤、网络造谣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网络空间的和谐氛围,也影响到了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网络道德行为的状况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风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及时了解并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法,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营造和谐的网络空间,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字】1.2 问题意识当今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在网络上参与的行为十分丰富多彩,但也面临着一些道德问题。
在网络世界中,诚信、尊重、负责任等道德规范往往受到挑战,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存在虚假宣传、恶意攻击、侵犯他人隐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问题意识的提出,不仅仅是对现实情况的观察,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担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网络道德行为将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和发展方向。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现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字数:199】2. 正文2.1 现状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调查: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的调查显示,存在一些普遍现象:大学生在网络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自由泄露现象。
个人隐私信息、学术资料等往往会被大学生轻易传播或泄露,造成不良后果。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调研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问题,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侵犯隐私、传播不良信息等。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一、调研背景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行为和道德观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网络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包括网络道德认知、网络行为表现、网络道德教育情况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调研对象与方法(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取了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网络道德认知、网络行为、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____份。
2、访谈调查选取了部分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3、案例分析收集了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四、调研结果(一)网络道德认知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言论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网络道德准则,如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隐私权等,了解相对较少。
(二)网络行为表现1、网络言论方面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较为随意,存在言语过激、恶意攻击他人的现象。
2、网络信息传播方面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随意转发、传播不良信息。
3、网络社交方面在网络社交中,存在虚假交友、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
(三)网络道德教育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相对薄弱,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问题及对策
通过教育和实践,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态度和情感, 增强网络道德的认同感和自律性。
树立网络道德榜样
通过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网络道德品质,发挥榜 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丰富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1 2 3
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系统介绍网络道德的 基本规范和要求,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准则 。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罚机制
VS
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和自律能力不足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研究展望
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理论和实践机制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模式和 方法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研究不足之处 研究样本不够广泛,可能存在地域和群体差异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判断力、道德观念模糊等 ,需要引起关注和研究。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高校 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从多角度了解 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通过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组织网络道德主题讲座、成立 网络道德宣传社团等方式,积极 推广网络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
网络道德素养。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 号、微博等渠道,定期发布网络 道德教育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网络价值观,增强网络道德
意识。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学生参加网络 道德宣传周活动,邀请行业专家 就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等议题进 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认
大学生网络道德
大学生网络道德导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大学生作为高度信息化的群体,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道德问题也时常引发公众关注。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以下是大学生在网络行为方面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尊重他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上,个人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盗用他人的个人信息或泄露他人的隐私。
同时,他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禁止恶意攻击和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侮辱、辱骂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和困扰。
大学生应该保持友善和理性,不参与或支持恶意攻击行为,并积极发声反对网络欺凌行为。
尊重知识产权和著作权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
他们不应该盗版他人的作品,也不应该随意转载他人的文章或图片,而是应该注重版权保护,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不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传播迅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大学生应该客观、负责任地使用网络,不随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同时也应该学会辨别真伪,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信息。
建立诚信意识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诚信意识同样在网络社会中十分重要。
大学生应该遵守网络约定和规则,不以欺骗、诈骗等不诚信行为获取利益。
同时,他们也应该养成诚实、正直的品质,不为了一己私利而与道德原则背道而驰。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
家庭教育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塑造孩子道德观念的重要力量。
家长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共同活动,介绍网络道德相关的案例和故事,让孩子在互动中建立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研究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网络来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
然而,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一些道德问题,这对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常见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 匿名性带来的道德问题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常常选择匿名身份来进行交谈和表达观点。
虽然这种匿名性可能为一些人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大学生在匿名身份下往往更容易攻击他人、散布谣言、恶意抹黑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的互信基础,也可能给被攻击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2. 网络虚拟身份的失真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常常通过精心构建的虚拟身份来展示自己。
他们可能选择上传一些看似完美的照片,只展示自己生活的精彩部分,而隐藏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种虚拟身份的失真可能导致他人对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和期望。
同时,当这种虚拟身份无法与真实生活中的大学生相匹配时,可能会给他人产生误解和困惑。
3. 网络暴力和欺凌问题网络暴力和欺凌在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道德问题。
匿名身份和网络距离的存在,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欺凌的伤害。
对于受到欺凌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心理伤害与现实世界中的欺凌一样严重。
网络暴力和欺凌不仅破坏了受害者的自尊心和信心,也影响了他们在学业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4. 隐私问题在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常常要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和隐私。
然而,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和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学生的隐私可能会被他人滥用。
某些不道德行为,比如盗用个人身份、发布不当照片等,都对大学生的隐私构成了威胁。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规范,也给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道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加强道德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了解到网络交往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影响。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了网络道德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培养良好网络道德的途径。
指出解决问题需要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每位学生都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同时社会应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
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面临的伦理挑战日益严峻,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网络道德问题,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每个个体都应该以身作则,自觉维护网络道德规范,共同营造和谐的网络空间。
网络道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生活中的问题,更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思考,推动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重要性、行为现状、原因探讨、对策、培养、良好、途径、解决、长期、自觉遵守、规范、社会支持、指导力度。
1. 引言1.1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直接反映出其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
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形象、社会形象及国家形象。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道德行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高校大学生应当始终牢记网络道德,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避免负面的网络行为。
本文将从网络道德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培养高校大学生良好网络道德的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致力于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工作。
2. 正文2.1 网络道德的重要性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基石和基本准则,是网络参与者应遵守的规范。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代,他们身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与网络联系更为紧密。
但与此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道德现状1.网络依赖问题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与网络紧密相连。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交流,大学生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依赖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大学生整日沉浸在网络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2.网络虚拟人格问题在网络世界中,一些大学生会因为缺乏监管而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对身份、性别等进行编造,制作虚假信息来获取关注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种行为不仅对个人人格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也影响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3.网络言论不当问题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缺乏分寸,甚至出现侮辱性、攻击性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形象和权益,也违背了网络交流应有的友善和和谐氛围。
4.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问题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网络手段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
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极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教育不足家庭是一个人品德养成的重要场所,但很多家庭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一些家长缺乏对于网络时代特点的认识,无法很好地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2.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但是一些学校在网络道德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无法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3.社会环境影响当代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和言论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消极示范,大学生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的一些不良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道德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网络暴力等。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沉迷、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泛滥、网络监管不足、个人道德缺失等。
要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应采取强化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建立自律机制等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是关键所在。
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网络道德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现状、对策、教育、社会稳定、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和谐、网络伦理、网络用户责任1. 引言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和不良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使用中的不文明行为、不道德行为也日益突出,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网络谩骂、网络暴力、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公序良俗,也破坏了网络环境和网络生态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较高,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伦理意识和自律意识,导致网络道德问题的频发。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网络匿名性、个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等。
网络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更容易放纵自己,不担责任地传播不良信息。
个人道德观念淡薄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中将个人私欲放在首位,忽视他人感受和网络伦理。
缺乏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系统全面的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边界与责任
网络行为的道德边界与责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既有可能带来正面的影响,也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边界与责任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边界1. 尊重他人。
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应当尊重他人,不得侮辱、诽谤、谩骂或攻击他人。
2. 不传播不良信息。
网络空间中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恶意信息等。
大学生应当自觉抵制这些信息,不传播、不分享。
3. 保护个人隐私。
在网络空间中,个人的隐私权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大学生应当自觉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
4. 遵守法律法规。
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责任1. 自我约束。
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应当自我约束,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大学生应当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传播、不分享;尊重他人,不得侮辱、诽谤、谩骂或攻击他人;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 家庭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家长应当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家长应当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网络行为,发现孩子在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 学校责任。
学校是学生的教育机构,应当对学生进行网络行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4. 社会责任。
社会是每个人的大家园,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应当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
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
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区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和道德主体的规范及道德教育的应然展开分析,笔者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切入点,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以期探寻有效路径,实现网络道德的重新建构。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表现1.道德认知的冲突和价值紊乱与传统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
[1]在虚拟社会,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国家、地域界限,但信息的内容仍带有地域特征,它反映着一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等。
此间,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与道德冲突必然出现。
同时,随着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大量渗透,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歧变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生活中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
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最终必然导致行为主体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
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2.道德情感的冷漠和人际疏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情感是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交往方式的改变常常导致人的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
社会学原理认为: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按照角色规范去演绎自己的人生历程。
但在网络世界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通过E-mail、QQ、博客等各种网络工具进行的间接的“人—机—人交往”。
在这种情境下,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年龄、性别等社会属性在网上可能统统消失了。
尽管大学生也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却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角色扮演的规则,没有必须履行的角色义务,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理想的“自我”,把虚拟的角色当成了现实的角色,容易导致人际距离疏远,直接交流减少,行为主体麻木,人情趋于冷漠,进而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
3.道德意志的弱化和行为失范网络社会的形成在客观上提供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赖以生存的条件,但网络文化主体的匿名性、隐蔽性对大学生社会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诸如网络盗窃、网络传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大量令人关注的道德问题成了人们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在网络社会中,一组代码,一个角色符号,便成了身份的维持物,每个人都成了自我生存的中心。
德国学者巴巴拉·贝克尔在《虚拟身份:想像的自我》一文中通过对网络行为主体的大量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据网是由所有的虚拟身份组成的。
在计算机空间,网络主体身份注定能够通过许多“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2]在网上,由于人与人之间没有传统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亦不需要面对面地打交道,上网的人往往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释放宣泄。
既然没有规则的约束,这就使得网络文化的审美价值中道德评价相对化的倾向变得浓厚,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也并不能一如既往地产生作用。
因此,进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大学生网络道德感的弱化。
一方面,认为网络上很难讲道德;另一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做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4.道德人格的偏常和人性异化网络在为人类打开一个自由驰骋的新空间的同时,也营造着一个数字化生存的空间。
“在那里只有公民,没有统治者;只有交流,没有灌输者或检查者。
那是一块谁也无法控制的自由意识的伊甸园。
”[3]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王国”中,网络带来的奇妙多变的虚拟空间,使人们在一个没有时空限制,没有权威约束的范围内弱化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
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部分大学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沦为数字化、机器化、工具化的存在,甚至染上“网络成瘾综合症”。
如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成瘾等。
这些沉迷在虚拟世界的学生,常常感到现实社会中自我的渺小和无助,往往陷入痛苦的深渊不可自拔。
他们像“互联网上的动物一样”,在网络社会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智慧、精力和情感,仿佛自己的生命能够摆脱物质的躯壳而幻化为一串串数字化的符号,在网络社会那浩淼无边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升腾。
这种沉迷,会进一步造成大学生现实社会的,进而导致人性异化和人格障碍。
网络由供人使用的工具、客体,结果变成了控制人的主体,造成了主、客体的易位,导致了人性的异化。
受网络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逃避现实、自我封闭,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紧张、冷漠、孤僻、情感缺乏的心理,甚至抛弃对伦理、道德、价值、信仰等精神中真善美的追求,产生自我评价降低、责任感缺乏、价值失范、信仰危机、欺诈等心理,致使人格畸变。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1.传统道德约束的真空按照费孝通的观点,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根据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现实社会中,由于人们的交往面比较狭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熟悉的人际环境里。
在“熟人空间”里,道德的三支力量: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一般能共同发挥作用,因而,人们的道德意识比较强烈,道德行为比较严谨。
而网络提供给网民的不仅是一块“公共空间”,更有一块“私密的空间”,这里,交往不再需要真实身份,无数个体演变成数字化符号,不受他人的监督,道德只能依靠内心信念这一支力量维系,传统规范的约束力就会减少,容易出现伦理上的不规范行为,甚至有人把网络世界视为“道德的真空”,认为在网络世界只有能力的高低,没有道德上的善恶。
如黑客行为非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受到宽容和崇拜。
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网络道德缺失的印证。
2.道德相对主义的冲击现实社会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只有一种道德居主导地位,其它道德都处在从属、被支配的地位,是“一元主导”的道德结构。
而网络社会里,由于信息内容具有地域性,信息传播方式却是超地域和全球性的,形成了“多元并列”的道德结构,呈现出一种不同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间经常性的冲突、碰撞和融合。
不同的文化在道德观上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一种道德相对主义: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人们对同一境况下的同一行为所作的不同道德判断都同样是正确或有效的。
而对多种道德标准,很难用原有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对网络行为作出判断,甚至放弃对网络行为的道德判断。
在网络社会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道德标准,网络个体往往从各自的观点出发来解释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网络社会本身是一种离散结构,缺乏统一性,由此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多源性。
[4]一个人只要有所信奉,有他自己的价值择定,不管其信奉或价值的内容如何,就是好人。
[5]无怪乎不少学生走进了多元化的误区,即只认同现实而不批判现实,只有事实、功利,没有价值批判和道德批判的是非、善恶之辩,对传统的道德认识形成冲击,逐渐失去道德判断的理性基础而滑向道德虚无,甚至为网络犯罪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同流合污。
3.技术人文价值的冲突网络生存已成为社会现实不依我们的意志而改变。
网络信息的无限丰富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网络作为一种数字生存、符号生存、虚拟生存无疑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意义拓展。
但技术的进步常常与道德的进步出现“二律背反”,“人类道德行为的平均水平,至今仍没有提高。
所以,在道德上说文明社会比原始社会高出一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我们通常称之为文明的‘进步’,始终不过是技术和科学的提高。
这跟道德上的提高,不能相提并论。
”[6]在技术的统治下,“有关生与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决定,都是在个人不能控制的地方作出的。
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奴隶,因为决定奴役的‘既不是顺从,也不是艰苦劳动,而是处于纯粹工具的地位,人退化到物的境地’”。
[7]工具理性在技术社会中失去了价值引导而高度膨胀,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投射到大学生身上,就是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地位的取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从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意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主义”,必然引起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的疏离、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价值取向的“庸俗化”和“功利化”,反映在网络上必然是生命意义的萎缩,人类归属感的无依和行为方式的恣意妄为。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主体意识美国人类文化学专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未来与文化》一书中区分了三种文化: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
后喻文化是一种“传统支配现在”的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听从长老筹划安排,他们的生存任务就是保存和复制传统;而前喻文化则是一种“将来支配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社会,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并永远保持年轻人的心境。
可以说,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前喻文化。
德育工作要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这种个人同他自己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8]教育者不是提供“说服”、“说教”和“灌输”,而是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心理生活为中心”的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媒介素养,在给予个体需要、自主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高度珍视的同时,唤起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的觉醒,促使自主意识和品格的提升,培养道德选择的权利感和责任感,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科学把握教育真谛,完善现代化的“网络社会人格”,彰显教育效果的魅力。
这也许正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是德育走出困境的一个切入点。
2.丰富校园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一是“文”。
今天我们重提、重塑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是作为仁慈博爱伦理的人道主义和以人为价值中心、价值原点和最高价值的唯人主义,是倡导和建构“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怀人的价值和使命,关照人的精神和信仰,真正确立起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