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共52页
景观生态学课件2景观生态学 理论与原理
2.1.1等级垂直结构
在巢式系统中,高层次的特征常常可由低 层次的特征来推测,而这一规律在非巢式 系统中则不常见。 从另一方面而言,只在高层次上才表现出 来的超特征现象在非巢式系统中更易观察 剑。
2.1.2 等级水平结构
每一层次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holons)组成。 整体元具有两面性或双向性,即对其低层次表
在景观生态学中,一般大尺度(或粗尺度, coarse scale)常指较大空间范围内的景观 特征,往往对应于小比例尺、低分辨率。
而小尺度(或细尺度,fine scale)则常指 较小空间范围内的景观特征,往往对应 于大比例尺、高分辨率。
4.2 尺度特征
组织尺度: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用生态 学组织层次定义的研究范围和空间分辨率。 即在由生态学组织层次(如个体、种群、群 落、生态系统、景观)组成的生物等级系统 中的位置,及对应的空间尺度
可以是任意,据此,在封闭或开放系统中,总
熵变化可能小于零,即熵值呈下降趋势。热力
学第二定律认为,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在平
衡态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熵变化为零,系统
具有最大无序性。显然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应
于孤立系统,不宜解释生态系统及有关现象。
功能:系统对外部环境表现出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反馈:是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
由于系统必须耗散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 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故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 ,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因而被看作一个自组织过程。
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既无能量有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 开 )放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教材目录框架(王云才编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PPT
展望
汶川地震
Weihua Xu et al、, Front Ecol Environ 2009
感谢您的聆听!
Forman (1995):空间上镶嵌出现的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组合。在区域尺度上,景观是不重复的且对比 性强的结构单元。它具有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 ▪ (全球、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生理)
Farina (1998):景观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视角:人的视角、动物的视角和植物的视角。
应用研究
景观规划
➢ 1)基础调查:组分类型及分布、数量统计; ➢ 2)评价:依照规划目标,基于遥感数据特性进行相关方法论建设和应用实践; ➢ 3)预测研究:多时段数据构建预测基础; ➢ 4)决策支持:专用系统构建,结合GIS技术组合使用。
展望
汶川地震
Dajun Wang et al、, Conserv Biol 2008
邬建国 (2000):狭义景观和广义景观 狭义景观:以Forman 为代表的将空间范围限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景观。(暗含着人类视角的观点) 广义景观:以Wiens和Risser为代表的,没有空间范围限制的,只强调空间异质性的景观。(暗含生物感知 的观点) 从近几年的文献看,景观生态学突破了空间范围的限制,广义景观为多数生态学家所接受。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Landscape)
Zonneveld (1979):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由空气、水、植物、动物和人组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可通过 外貌特征进行辨识。
Naveh (1984): 自然、生态、地理之综合体
Haber (1990): 生物或者人类综合感知的土地的若干生态系统组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并建议 将其空间范围限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中尺度)。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原理
说理不难, 说清理不易!
哲学视角
穷根——基本 说理——逻辑 站立场——价值观
原理
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 通常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
的基本规律。 科学的原理,由实践确定其正确性,可作为其
他规律的基础。也指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基本原理(哲学)
景观生态学
R.R.T.佛曼与M.高德润认为(1986),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 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灌丛、廊道及村庄等异质性组合 的结构、功能及变化,所及范围从自然直到城市景观。
德国当代景观生态学家K.F.斯克瑞伯认为(1990),生态系 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都是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生态系统研 究侧重于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内部组分在影响 转变和过程中的作用。景观生态学则把重点集中于空间方向, 分析景观内生态系统的分布、内容及调节,以及空间镶嵌状 况对功能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
在1981年的首界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上,荷 兰学者庄纳沃德(I. S. Zonneveld)认为,景观生态学 是作为生物、地理与人类科学的一种整体的方 法、态度及思想状况。因而甚至提出,任何专 业的学者及各类政治活动家,只要以整体性的 态度对待环境,视它们为综合系统,就是一个 名副其实的景观生态学家。
尽管有地理学者将作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景观与 自然地理环境等同起来,但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因为景观既不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全部,也不是 其中部分要素简单相加而组成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地理生态化
地理学是以区域或景观的综合研究为主要任务, 地理学曾经受制于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和自身 发展阶段,对区域或景观的研究只着重于定性 描述和简单综合水平上。加强整体综合及过程 基础上的相互关联研究,是地理学现代化的方 向之一。
景观生态学规划原理与方法-城市公园的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规划原理与方法-城市公园的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论文摘要: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以城市公园的设计为例,阐述景观生态原理对城市园林建造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学原理Landscape Ecology, the urban green sites system ,design,application1. 景观生态学简介1.1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2]。
关于景观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
一般公众将其与“风景“等同;建筑学强调它的美学特征,将景观理解为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的空间视觉效果;地理学则强调它的区域性,将景观定义为综合体。
目前较为一致的共识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1.2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及其在园林中的涵义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
景观要素指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这些要素相当于生态系统。
景观要素有三种类型: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其质(matrix)斑块指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广场等点状空间相当于景观中的斑块。
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街道绿水、城市周围的环城绿带、滨水绿带等线状空间相当于景观中的廊道。
基质指景观中的背景地域,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在景观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面状空间相当于景观中的基质。
景观生态规划课件
景观生态规划课件1.景观生态原理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1)广义概念: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
即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各方面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是景观的生态规划,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在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 GEDDES(1854—1932)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之父OL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的规划。
直到20世纪60年代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规划途径,当然也包括80年代迅速崛起的景观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2)狭义概念: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过程(水平过程或流)的关系原理的规划。
早在1939年德国地理学家就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专家学者的工作,被美国、欧洲等地主广泛接受。
从此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较新的交叉学科,其在景观和土地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恢复中日益被认识和重视。
2.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2.1孕育期(十九世纪下半叶-1960以前)主要发展的概念:自然系统的思想、生态概念、开放空间系统等·1865年,GEORGE PERKINS MARSH的《人与自然》,首次用科学的观点提出了快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给自然系统带来的影响,从而告诫城市和土地规划师应谨慎对待自然系统。
·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之父。
1866年BROOKLYN公园提出景观系统。
1881年波士顿绿地系统。
·PATRICK GEDDES(1854-1932),提出科学的景观调查方法和自然资源分类系统,并提出在此基础上的土地规划方法,来协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的关系。
·CHARLES ELIOT在1900年前后,用系统的、生态的途径规划来建立由海岸、岛屿、河流三角洲以及森林保护地构成的波士顿大都市圈的公园系统,他将最好的生物学家和自然地理学者召集起来,并认识到大尺度的景观分析和规划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分类途径。
《景观生态学》课件
3
生态适应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的维护等方面。
0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感知,获取地表信息,为景 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大量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将地理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 据管理和分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 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
总结词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包括对保护区的选址、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景 观生态学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
能等方面的探讨。这些案例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空间异质性原理
空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的 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空间异质性原理认为,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 和演替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景 观格局的优化、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城 市和区域规划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 大小、分布和排列等特征。
景观格局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 指导景观生态系统的分析和模拟,以 及景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认为,景观格局的演变 和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 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9章 第1-3节 景观生态规划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最高层,目标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方案层。表示将选用的解决问题的各 种措施、政策、方案等。通常有几个方案可选。 中间层:准则层、指标层、„。表示采取某种 措施、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 因素层。
例. 选择旅游地
① 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 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 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 分析结构模型, 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 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
② 3个步骤: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1) 综合性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景观—区 域。异质性地理单元或地块。生态、生物、 文化的综合。多学科交叉。 (2)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生态安全与健康。 (3) 经济合理性。节约园林,雨水收集利用, 农业景观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 (4) 区域特色与针对性原则。 (5) 社会参与。
3、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分析景观要素的变化及其动态,土地利用格局。 分析经营景观、人工景观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 系,景观中现在和潜在的功能分区。 能流、物流、土地承载力及空间格局等与规划 区发展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生态过程。
分析规划区景观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4、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含义: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 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 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征,从 景观的独特性、多样性、功效性、宜人性 或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 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的关系,确定 景观类型对某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 分适宜性等级。
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四位一体温室模式
基本概念: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
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 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 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 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 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 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适应场所自然过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 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 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 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景观生态设计
(三)景观生态设计类型
多层利用的桑基鱼塘系统 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 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 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惟美的园林风景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典型的集约化农业 地域类型: 桑基渔塘 蔗基渔塘 果基渔塘
桑基鱼塘图
景观生态设计
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
目的:从木本和草本植物共生、共栖的土 地单元内获益。 具体设计:把林木以一定方式种植于农田 和牧场。
如南方池杉-水稻间作。 东北地区的农作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树间作等。
景观生态设计
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概念 景观生态设计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类型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 计的关系
景观生态设计
(一) 概念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建立在 生物工艺、物理工艺及其它工艺基 础上,使人类投入系统内较少的能 量与物质,通过系统内部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获得较大的生产量、生态 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设计具有人 工特征的景观来改造、治理以及协 调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原理
景观生态原理咱来说说景观生态原理呀!嘿,你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它就像是大自然的魔法秘籍呢!你看那山川湖泊、森林草地,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长成那样的哟!这背后可都有着景观生态原理在起作用呢。
就好比说,一片森林里,大树小树、各种花草、动物们,它们可都有着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咱就拿河流来说吧,那河水哗啦啦地流,滋养着周围的土地和生物。
要是有人乱砍乱伐,把河边的树木都砍光了,那会怎么样呢?河水可能就会变得暴躁起来,说不定还会发大水呢!这就像是一个人没了约束,开始胡作非为啦。
再看看城市里的那些公园、绿地,它们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哦!它们能调节气候,让我们在夏天能稍微凉快一点,冬天能稍微暖和一点。
这就好像是给城市这个大机器加了润滑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呢!还有那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呀!要是把它们的家都给毁了,它们去哪儿呢?这就跟我们自己家被拆了一样,多可怜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让它们在自己的家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景观生态原理还告诉我们,要保持生态的多样性。
就像一个大花园里,要有各种各样的花儿,这样才好看呀!如果只有一种花,那多单调呀!同理,大自然里要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植物,这样整个生态系统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
咱平时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景观生态原理的重要性呢!比如你去爬山,看到那美丽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不是感觉特别舒服?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呀!我们可不能破坏了这份美好。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少扔一点垃圾,多种一棵树,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为我们的大自然做出贡献呢!别小看了自己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就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丽、更宜居。
总之,景观生态原理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之门。
让我们一起用这把钥匙,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保护我们的家园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3.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
乔治.帕金斯.马什 (George Perkins Marsh), 1865年发表了《人与自然》,首次提出土地
开发利用结构自然带来影响。
奥姆斯特朗(Frederick Law Olmsted), 首次使用“景观规划设计”(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4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LA) 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 应用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涵盖景观生态规划,如农村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设计,如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 设计、风景园林设计)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 (景观生态分区、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 (土地持续利用,追求多目标的优化)
赵羿,李月辉. 2001. 实用景观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Forman, R. T. T., Godron, M. 1986. Landscape Ec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urner, Gardner and O'Neill. 2001. Landsape Ecolog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3 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的NPH体系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所面对的人居 环境整体有:
自然生态系统——完整而独特的自然过程、自然格局 和自然界面。
人造(人文)景观系统—— 藕合在自然景观系统之上的人文活动及遗迹,历史
自然保护区规划研究: 迪安吉罗( Diamond)提出了根据岛屿生物地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
营造生境多样性:设计不同的生境类型,如湿地、草地、林地等,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 地。
生态恢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稳定。
Part Three 绿色景观的生态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
案例
城市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强调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自然循环与平衡
绿色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强调自然循环与平衡,通过合理布局植物群落,促进土壤、空气 和水的循环利用。
自然循环与平衡原理在绿色景观设计中体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护生物多样 性,维护生态平衡。
Part Four 绿色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实践
生态修复与提升
生态修复:通过科学手 段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恢复其生态功 能。
生态提升:在原有生态 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可持续性。
实践案例:介绍国内外 成功的生态修复与提升 案例,如湿地恢复、矿 山复绿等。
未来展望:探讨未来生态 修复与提升的发展趋势和 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 现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和谐 共存。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绿色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原理
生态学原理的运用
生态平衡原理:绿色景观设计应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生境多样性原理:通过设计多种生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生态位原理:合理利用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避免竞争,促进物种间的共生关系。 生物循环原理:保持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畅通,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01-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Turner, Gardner and O'Neill. 2001. Landsape Ecolog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讲座1——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
纲要
1. 景观的生态学内容 2.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3. 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 4. 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
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景观 ( Landscape ):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 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 从空间上分: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景观的演绎: 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 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体验的空间 景观作为系统——客观的解读的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反映历史与未来、及各种关系的的烙印。
开放景观:自然与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农业与半农业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不同尺度的整体系统对应相应尺度的景观环境, 而整体系统特征及发展过程是景观环境系统的重要 特征。 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系统格局、 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 阈限特征。 在景观综合体中,人的行为既是形成人工景观 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景观的重要组分,同时又强烈 冲击并改变景观的扰动因素。 。
景观生态规划体系
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为对象,以生 态过程和规律为指导, 结合NPH ( Nature, people and health approach) 层面,实现三大层面九个基本特征的设计,即景 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设计的重点。
Figure 1-2 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