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孩子说反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对孩子说反话

张凤丽

“说反话”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一种语言艺术,有时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时是一种幽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跟孩子说“反话”,可这些反话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甚至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说“反话”让孩子很困惑

镜头1:3岁的乐乐在看家里养的金鱼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抱着的布娃娃掉进了鱼缸,伸手去捞的时候又把衣服弄湿了。妈妈一边给她换衣服一边很生气地唠叨:“看你干的好事。”。没想到,第二天,乐乐在看鱼的时候自己把布娃娃扔进了鱼缸,而且把胳膊伸进去,把衣服弄湿了,然后兴奋地叫妈妈:“妈妈快来呀,我又干了一件好事!”

分析:2-4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育的关键期,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大增,但是对于语言含义的理解却还处于发展中,所以常常不能理解什么是“正话”,什么是“反话”。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那么孩子就会很困惑:为什么妈妈在夸奖我的时候还皱着眉头呢?我把衣服弄湿了,妈妈为什么还说是“好事”呢?甚至有时可能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所以家长尽量不用“反话”表达意见,可以用一些积极的正面引导甚至辅以肢体语言让孩子明白家长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乐乐的妈妈利用幼儿不理解反语、喜欢正面鼓励的特点,把她的衣服和布娃娃都晒干,然后告诉她:“看,这样多舒服,布娃娃也很开心!”这样乐乐就会很自然地认识到:衣服干干的才是舒服的,把衣服弄湿是不正确的。

说反话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镜头2:欢欢今年4岁了,她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可就是有一条让老师大为头疼。就是欢欢经常说反话,比如,京京的衣服特别漂亮,欢欢就说:“你的衣服真丑啊”;鹏鹏的手很脏,欢欢却说:“你的手好干净啊”。但看着她那严肃的表情,又不像在开玩笑。老师去她家家访,才发现欢欢的母亲经常喜欢说反话,以至于欢欢现在的是非观念不是太强。

分析: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妈妈在哄劝无效的情况下一般会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有些父母看到这招管用后就经常使用。或者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得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这是水的袜子,真干净啊!(其实袜子很脏。)”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就像上文的欢欢,她也许认为话就得反着说,也许是压根就不知什么是“漂亮”,什么是“丑”。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最好正面引导、直面交流和坦诚相待。

说反话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镜头3:4岁的壮壮很淘气,妈妈很是头疼,有一天,在壮壮又淘气的时候,妈妈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吧!”壮壮很长时间都闷闷不乐,后来,妈妈才知道,壮壮怕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一直在想自己再淘气时应该去哪儿这个问题。

分析:妈妈会不喜欢壮壮吗?其实这只不过是吓唬他而已。但孩子不懂得,还以为妈妈真的不喜欢自己了,那自己应该去哪儿呢?其实,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他们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如壮壮淘气,妈妈可以模仿他的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甚至破涕为笑。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得到缓解。此外,如果父母经常说反话,也会让孩子以为父母老欺骗自己,从而不信任父母。

说反话影响孩子与人的交往

镜头4:3岁的洋洋很爱哭,一件小事也会惹得他哭上一阵子,妈妈总是劝说,可是也很心烦。有一次,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看见洋洋哭就生气地说:“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哭个够!”,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洋洋哭了一会儿,见没有人来安慰,就停止了。妈妈以为找到了一个对付洋洋哭闹的法宝,每次洋洋哭的时候,都会这么说。洋洋去幼儿园,看见小朋友哭了,就对他说:“你使

劲哭,哭个够!”,小朋友和老师都很诧异洋洋的做法,渐渐地没有人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了。

分析:家长在一气之下,偶尔说些不适当的话来发泄一下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千万不要总是拿反话来刺激孩子,因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还不能够理解反话的真正含义,而且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以模仿学习为主。如果家长经常跟他说反话,他也会学着套用家长的用法,这很可能会让别人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宝宝不讲礼貌、没有同情心,会让他在不知不觉间失去朋友,影响宝宝与人的正常交往。

幽默的反语也会伤害孩子

镜头5:3岁的轩轩活泼可爱,但是他动作协调能力发展较慢,在吃饭的时候总是用不好筷子,每次都把饭掉在衣服上,把衣服弄脏。这个时候,妈妈总是一边给他擦,一边轻轻地说:“你这个小笨笨呀,怎么老掉衣服上?真是个小笨蛋!”。其实成人都能听出其中蕴含的爱意。但是轩轩却大哭起来:“呜呜,轩轩太笨了,妈妈不喜欢轩轩了。”

分析:幽默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如中国人习惯用“傻瓜”“笨蛋”“丑丑”作为对孩子的昵称,成人很容易理解其中的爱意,然而孩子却不能体会出这些反语的含义,而且他们习惯用大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所以,他们会真的认为自己很傻、很笨,这会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此外,据调查,3岁儿童的语言障碍比例为6%,这其中一部分孩子听不懂别人的话,对反语就更难理解了。所以父母在对低龄儿童说反语时,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就需要耐心地跟他解释,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并且,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甚至大人交谈时用反语,在场的孩子不理解,也要告诉他们,否则他们很可能产生误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