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查 带图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调查报告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日益激烈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给2009年高校毕业生产生极大影响。未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文学院南风通讯社、社会调查研究协会、心理健康教育部联合举办了“2009年毕业生就业心理网上调查”活动。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查基本过程

文学院社会调查研究协会、南风通讯社、心理健康教育部联合开展了2009年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网上调查活动,分别在我院精明网和南风网上同时进行。

本次调查有效填写人次为93次,其中男生40次,女生53次,各占43.01%和56.99%。

二、调查结果及基本分析

(一)就业态度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我院学生是何时考虑就业问题,如何看待就业形势的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院学生能够较早的考虑就业问题,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的合占67.74%(其中大一39.78%,大二27.96%),而大三、大四才开始考虑的分别只占17.20%和15.05%。再就业形势方面,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的占79.57%,“形势正常”的只占16.13%,“不了解”的只占3.23%,而“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占1.08%。

说明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让大学生提早的关注就业问题。在对自己将来就业抱有的态度上,虽然选择“焦虑”和“乐观”的各占20.43%和23.66%,但更多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平和中肯的。

(二)就业应对

1、考研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考研成为大学生们的一种选择。据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和准备参加考研的分别占19.35%和36.56%,合占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不准备参加考研的只有12.90%。

但有63.44%的学生认为考研不是一种很好的就业应对,认为考研是一种很好的就业应对的学生只占36.56%.。这一方面反映了“考研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我院学生对考研有一定的清醒认识。

2、求职

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首要的是将自己介绍给用人单位。在求职方式上,有65.59%的学生选择通过招聘会现场,40.86%、36.56%的学生选择“寄发自荐材料”和“在就业网站发布就业材料”,选择“通过熟人介绍”的占41.94%,其它的18.28%。

这说明,我院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择业的主动性,寄希望于家庭、熟人,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依然相对严重。

3、就业不畅

就业路上,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那么我院学生是如何面对就业不畅的呢?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情绪低落,灰心丧气”、

“埋怨不停,鲜有行动”与“逃避”的分别占5.38%、7.53%和5.38%,而绝大多数的学生(81.72%)选择了“决心克服困难”。充分表明了我院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百折不挠的信心。

(三)就业素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3.3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业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26.88%的学生认为最欠缺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认为基本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沟通协调能力差,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能力欠缺及其它的分别占 4.30%,15.05%,12.90%,7.53%。

(四)就业选择

a)择业观念

b)就业单位

c)发展地区

d)工资期望

从以上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就业观念已发生较大改变,大多数学生能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但传统的就业意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依然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在:求职过程中,总想一步到位(29.03%),工资期望过高(2000-3000元以上的合占33.34%),不愿到中小城市或西部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25.81%),就业期望依旧是留恋公职,局限在国有单位(54.84%)、政府部门(48.39%)、三资企业等工作岗位。

同时,从调查图表中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有自主创业观念的学生只占6.45%,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只有16.13%;大多数学生(66.67%)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选择“政策支持”、“技术”及“其它”的分别占 6.45%、18.28%、8.60%。说明资金问题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总之,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学校、社会等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定位,同时大学生更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理,以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