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二、研究生字词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默写)三、详细讲解两则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要在宴会上请乐师演奏竽,但是他并不懂音乐,于是他就让他的大臣们去找乐师。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音乐知识,于是就找了一些不会演奏竽的人来充数。
后来,XXX来到宴会,国君让他们演奏,结果这些充数的人一点都不会演奏竽,让国君非常尴尬。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滥竽充数,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2、《画蛇添足》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个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脚上画了一双鞋子。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本来就很好的东西。
三、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师:那么,同学们认真听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们都理解了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师:很好,那么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到位,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两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研究到了很多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或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狗急跳墙”、“画蛇添足”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来展示本节课要研究的成语及其故事,比如“坐井观天”。
2.老师可以逐一讲解生字的意思,并让学生读出来。
3.老师可以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故事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2.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教师板书:“成语”。
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呢?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
教师继续板书“故事知道哪个字的意思是篇的意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二)学习生字新词这三则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其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矛盾楚国锐利墙壁逼神韵佩服戳穿腮帮僧人唬人2.哪些字在读音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1)字形上重点应该强调的是“矛”、“壁”、“韵”、(2)字音中重点强调的是“戳”、“壁”、“韵”、“腮”、“僧”(3)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再读生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学生读生字新词4.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第一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
5.学生练读(三)学习第一篇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自相矛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
(1)指名说,教师鼓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2)再请一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说,教师鼓励(3)同学们,见过人做买卖吗?哪些买卖人会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4)师生交流(5)请大家来看看这样一个句子;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谁来模仿买盾人吆喝一下。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点评――指名――一起吆喝(不需要很整齐,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来)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夸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再出示: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戳腮俸禄壁韵唬(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自相矛盾》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2、教师小结:这两样东西是古时候打仗用的武器。
长长的,一头有锋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
这个椭圆的铁牌叫盾,它很坚固,是用来当住矛的。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致,不能对立。
四、告诉幼儿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五、幼儿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自由讲述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活动反思:开学初,执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指导作课,但一堂课下来,却让我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1、先板书“矛盾”,让学生谈谈对矛与盾的认识。
学生对说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时的一种进攻的兵器,可称为长矛。
生2:盾是古时战场上用来防御的武器。
2、分别出示了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从形态上更直观的认识它们。
3、用矛和盾可以组成一个成语(自相矛盾),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一生很顺利的讲完这个成语故事)教学进行到这里,还是比较顺利,学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长,我没有调控好课堂。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寓教于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寓教于乐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通过阅读和理解成语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1.电子课件或黑板白板。
2.四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课本。
3.相关的图片和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成语的思考和认识。
2.以互动的方式,展示一些常用的成语,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学习内容(20分钟)1.教师依次选择几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2.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阅读成语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3.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成语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和价值观,并进行适当的延伸讨论。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提供更多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
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用自己的语言编写一个小故事。
五、总结回顾(5分钟)1.教师概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成语故事,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预告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
通过这样的寓教于乐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升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井底之蛙”的故事及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讲解成语:解释“画龙点睛”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3. 分析故事: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其他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六、教学内容1.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草木皆兵”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及其含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标题:成语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成语创作出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意义。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境合理运用成语。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成语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并准备相应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一个故事开始课堂,故事中包含一些常见的成语,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语的意义。
2.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成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二、学习成语故事(15分钟)1.教师在此阶段选取1-2个成语故事,介绍其来源和含义,同时讲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正确的表达方式。
2.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成语故事中的教义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教师设计成语填空或选择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成语的含义选择正确的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造句练习,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成语。
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故事创作活动,每个小组从所学成语中选择一个,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并分享给全班。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及其故事。
2.教师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成语故事知识,鼓励他们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积累更多的成语故事。
3.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搜索并分享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继续运用所学成语,提高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语故事阅读材料,扩大他们对成语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成语创作小故事或小短文,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常见的成语。
2. 掌握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资源、教辅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的习作及讲解PPT等。
四、教学过程Ⅰ. 导入(5分钟)1. 呈现几个常见的成语,让学生猜测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与历史与文化的关系。
Ⅱ. 学习(30分钟)1.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并利用互联网或教辅资料找出该成语的故事背景。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所选成语的故事背景,并向全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Ⅲ. 操练(30分钟)1. 成语造句: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自行编造句子,展示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2. 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接龙游戏,增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Ⅳ.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对今天所学的成语及其故事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把学到的成语融入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Ⅴ. 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背后的故事,撰写一篇短文或写作,展示他们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加以发挥,或者通过连成用篇的方式,将多个成语串联起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还培养了他们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对于后续的学习,学生也体验了使用成语进行表达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成语故事》教案范文(4篇)
《成语故事》教案范文(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成语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生:听过或没有师:有人听过。
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生回答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 盾楚锐戳”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
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幼儿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和用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成语故事PPT、画蛇添足的图片、成语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导幼儿产生兴趣,引入成语学习。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和用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画蛇添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成语,加强记忆。
4. 练习环节: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用成语“画蛇添足”进行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成语“画蛇添足”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用成语“画蛇添足”编写一个家庭小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家长观察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成语“画蛇添足”的情况,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3. 家长签名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家长提交的幼儿家庭小故事,评估幼儿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幼儿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成语“画蛇添足”。
2. 互动环节和练习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否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成语故事的角色扮演,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教师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教师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取并理解故事中出现的成语;2. 能够通过画画、做手工等活动巩固所学成语;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语。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成语;2. 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所学成语;2. 帮助学生记忆所学成语。
四、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最喜欢听什么故事呢?”2.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以“九牛二虎之力”为例,与学生解释和说一个相关成语的故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记忆。
3.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故事的情节进入故事情境中,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所运用的成语。
4. 创造画面(15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黑白纸、色彩笔、水彩笔等材料,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成语,根据成语的含义创作画面。
画面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步故事中的场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5. 贴成语(15分钟)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创作的画面在画面中贴上相应的成语。
6. 小结环节(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教授的成语进行总结和强调,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所学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7. 课后延伸(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思考并列举出平时可能会应用到的成语,以此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成语。
五、教学方式讲解、情境引导、自主创作。
六、课堂评价学生自主创作画面和在画面中所贴上的成语是否恰当,以及在课堂中的听讲和参与情况。
七、教学后记这次活动通过让学生将听到的故事与所学成语相结合来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思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意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语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成语的兴趣。
成语故事教案幼儿园中班
1.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词汇量以及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成语故事,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并培养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 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2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听说能力。
-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发展。
- 培养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教学内容3.1 成语故事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选取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通过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意义及其教育价值。
3.2 成语学习通过结合成语故事,我们将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一箭双雕》、《七上八下》等,并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4.教学方法4.1 故事听讲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成语,并理解其意义。
4.2 成语学习通过展示成语的汉字和对应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读成语,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成语的意义。
4.3 生活植入将学习到的成语故事和成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使用成语,例如在自我介绍中使用成语等。
4.4 小组合作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分析和总结,深化对成语的理解,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成语的运用能力。
结合课堂作业和小组活动表现,全面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6.教学资源教师准备成语故事PPT、成语卡片、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与成语相关的绘本和游戏。
7.教学安排本教案将分为四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教师通过成语故事引入,让幼儿对成语产生兴趣;第二课时,教师讲解具体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第三课时,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巩固对成语的理解;第四课时,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鼓励幼儿主动运用成语。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园小伴侣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园小伴侣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爱好。
3、丰富幼儿园小伴侣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力量。
活动预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园小伴侣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园小伴侣按从最廉价到最贵的价钱挨次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园小伴侣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嬉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园小伴侣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嬉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园小伴侣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知故事名称,老师完整地叙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争论,关心幼儿园小伴侣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园小伴侣遇事要敏捷。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园小伴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查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2、表情类3、其他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园小伴侣制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老师做动作,幼儿园小伴侣猜成语。
2、个别幼儿园小伴侣做动作,幼儿园小伴侣猜成语。
3、老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园小伴侣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园小伴侣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篇2】活动目标1.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丰富词汇:半信半疑、得意洋洋。
(重点)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看法,并能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制造性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及角色特点。
(难点)3.对成语故事感爱好,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预备1.阅历预备:活动前了解幼儿对成语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成语的认知阅历,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成语。
语文课成语故事教案
语文课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和理解成语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常见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故事背景和用法。
2. 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解读成语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文:准备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
2. 教学工具: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或者给出一幅图片,引起学生对成语的思考。
例如:“大家知道成语是什么吗?举一个你们知道的成语。
”Step 2 新知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常见的成语,让学生猜测其意义,并进行解释。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Step 3 成语故事阅读和讨论(15分钟)老师选择一到两个成语故事,进行朗读并邀请学生一起阅读。
阅读完毕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故事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进行联系。
Step 4 活动设计(20分钟)1. 成语连连看:将多个常见的成语写成卡片,让学生通过连线的方式将含义相对应的成语连接起来。
2. 编写成语故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成语,以该成语为主题编写一个故事,要求故事中能够准确运用该成语,并展示给全班。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查找一个新的成语,并写出其意义和用法。
五、教学拓展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成语故事,并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
2. 成语接龙:老师和学生轮流接龙,要求接续的成语必须与前一个成语意义相关。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成语表达方式的理解有所提高,并能够较好地运用到作文中。
同时,在活动设计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也较高,能够通过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成语故事的讲解和理解。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故事梗概,战国时期,有个人画了一幅蛇的画,觉得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画了一只脚。
后来有人看到这幅画,笑话他画蛇添足。
寓意,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
故事梗概,杞国有个人整天忧心忡忡,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怕天会塌下来。
”别人都笑话他是杞人忧天。
寓意,比喻无端地瞎担心。
3.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故事梗概,有个人的羊走丢了,他没有及时找,等到找到时已经晚了,于是他在羊圈里修了一道围墙。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修围墙,他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引出成语故事的讲解。
2. 讲解,老师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成语故事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演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成语故事进行演练,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故事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寓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一些成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成语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词语,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育教学中,成语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本文将探讨成语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份成语故事教案。
一、成语故事的教学价值成语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成语故事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
此外,成语故事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成语故事教学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成语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成语故事。
故事情节要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解读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运用成语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创作,例如写小故事、作文、演讲等。
通过实际运用成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成语故事教案示例以下是一份成语故事教案示例,以成语“画蛇添足”为例: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意义和用法。
2.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用一幅画展示一条栩栩如生的蛇,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成语‘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成语故事。
故事内容可以是:有一位画家看到一条活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用画笔在蛇身上再画了几道线条。
结果蛇看到自己的画像后,非常生气,觉得画家“画蛇添足”,因为原本的蛇已经很完美了。
(3)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教案_3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预备可以更好地依据具体状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成语故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成语故事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爱好。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力气。
活动预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按从最廉价到最贵的价钱挨次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玩耍《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玩耍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知故事名称,老师完整地叙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争辩,关怀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敏。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2、表情类3、其他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制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老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老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成语故事教案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教案中班
成语故事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
2. 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含义。
3.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参考资料包括成语故事书籍和电子资源。
-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 学生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成语故事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和成语故事。
2. 学习成语(10分钟)选择一到两个简单易懂的成语,向学生解释其意义和出处,并展示相应的图片或图示,引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3. 分组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利用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源查找该成语的故事,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4. 分享成语故事(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成语故事,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5. 分析成语故事(15分钟)在完成故事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情节,并解释成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
例如,“乌鸦喝水”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成语“自食其果”。
6. 小组活动(20分钟)重新分组,给每个小组一个成语,要求学生根据成语编写一段简短的故事,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
7. 游戏互动(15分钟)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口头问答形式进行。
8.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成语故事,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2. 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融入成语的使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成语。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故事分享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成语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准确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给出成语的汉字和拼音,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意思。
六、教学反思成语故事教学对中班学生来说,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学生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内容:教同学们5个关于描摹人物的成语
教学目标:让同学们记住并掌握这5个成语,以后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模式:通过故事和例句让同学们理解成语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使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相信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很苦恼,不知道该怎样让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其实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积累,不管是看电视或者课外阅读,我们都可以将我们觉得好的东西记下来,这样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个关于描摹人物的成语,这样在以后写到关于人物的作文时,我们就能运用起来,从而让我们的作文显得更加精彩。
二.介绍成语
A.沉鱼落雁
B.文质彬彬
C.不卑不亢
D.呆若木鸡
E.咄咄逼人
三.成语故事
A.“沉鱼落雁”是指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和王昭君。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位女子姓施名夷光,即西施,据传她在溪边浣纱时,秀丽容颜与俊俏身姿映入水中,看的鱼儿都忘了游动,竞渐渐沉入了水底,后来人们就以“沉鱼”为其代称。
王昭君本是汉元帝时期默默无闻的一名宫女,在被选送给匈奴单于时,汉元帝偶然得见,当即惊为天人,可因有言在先,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这位绝世美
女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
离汉西去的途中,王昭君抬头望见南飞大雁,遂弹起身边的琵琶以抒发心中无尽的乡思。
那大雁听其音见其人后,竟然忘记了飞翔,跌落在地,“落雁”之名由此传开。
B.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人与三千弟子,这些学生中既有富家贵族子弟,也有穷困百姓家的孩子。
由于出身不同,环境不同,他们的秉性风度也就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过于淳朴老实,有的学生过于温和斯文。
孔子针对这种情况说道:“一个人的朴实如果超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俗,而文采超过了朴实又会显得虚浮。
所以只有当一个人的朴实与文采配合适当时,才可以称之为君子。
”学生们听过这番教诲后,才知道君子行事应该稳重大方,从容不迫,对人有礼貌,切不可粗俗鄙陋。
C.春秋战国时,楚国渐渐变成威震诸侯的大国。
齐景公很想恢复齐国以前的霸主地位,就派晏子出使楚国,了解一下楚国的实力。
楚灵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齐国的使者,显显自己的威风。
他听说晏子身材矮小,就下令紧闭城门,只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不动声色地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请你们先去问问楚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国家?”接待的人把晏子的话报告给楚灵王,楚灵王只好大开城门,把晏子迎进来。
到了宫内,晏子不卑不亢的拜见了楚灵王。
楚灵王鄙夷的看了看他,不屑地问:“难道齐国没有可以任用的人了吗?为什么派一个小矮子来了?”晏子严肃地回答:“回禀大王,齐国的人多得很。
只是在我们国家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派下等的人去。
我最无能,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说完还故意笑了几声,把楚灵王气的哑口无言,再也不敢轻视他了。
D.古时候,有个国家很喜欢斗鸡的游戏。
国王听说有个叫纪子的人很会训练斗鸡,就请他来训练斗鸡。
十天过去了,别的训练师已经训练好一只斗鸡了,纪子那边却什么消息都没有。
国王派人问他:“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子答:“还没有,这只鸡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没什么底气。
”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派人询问,纪子答:“还不行,他看到鸡的影子,就会紧张起来,说明他还有好斗的心理。
”国王有些心急,但为了得到完美的斗鸡,不得不耐心等待。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国王又派人去问,纪子依然拒绝道:“还是不行。
它还有些目光炯炯,说明气势未消。
”国王怒气冲天,派人传达命令说,如果下次还没训练好,就砍了纪子的头。
终于,又过了十天,纪子说可以了,鸡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
国王非常兴奋,兴致勃勃的来看纪子训练的斗鸡。
可是,这只斗鸡虽然偶尔叫几声,看起来却呆头呆脑的,像只木头鸡。
国王半信半疑的将它放进斗鸡场。
没想到别的鸡一见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开始就吓得掉头逃跑了。
E.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与名将桓玄(桓南郡)、殷仲堪(殷荆州)是莫逆之交。
有一天,三人一起喝酒。
桓玄提议没人说件最危险的事,以助酒兴。
谁说的是最危险,谁就可以免喝一杯酒。
桓玄起头说:“矛头淅米剑头饮。
”意思是用矛上部的尖刺当米,做成“饭”吃。
殷仲堪接着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顾恺之最后说:“井上辘轳卧婴儿。
”大家都以为自己说的是最危险的事,没想到殷仲堪的参军在旁边插嘴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这句话说的确实很精彩,但因为他是下属官员,三人顿觉得有些尴尬,尤其殷仲堪本来就瞎了一只眼睛。
为了打破僵局,殷仲堪便说了句语意双关的话:“真是咄咄逼人啊!”既夸赞了参军的话确实精彩,又批评了他不懂礼貌、擅自插嘴。
顾恺之和桓玄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四.释义,例句
A. 鱼儿见了都会沉入水底,大雁见了都会降落在沙洲之上,多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例句:壁画上的女子,个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
B. 文:文采。
质:实质。
彬彬:形容配合适宜。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现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例句:新来的语文老师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
C. 卑:低下,自卑。
亢:高傲。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例句:我们对待外宾要不卑不亢,保持中国人的尊严。
)
D. 原指呆得像木头做的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例句:小明失手打翻了热水瓶,烫伤了小红,看着痛的哇哇哭的小红,小明吓得呆若木鸡。
)
E. 咄咄:叹词,表示惊惧或赞叹的声音。
原指出语伤人,令人不自在。
现引申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神态,或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很大的压力。
(例句:我和妈妈在饭店吃饭,看到一位客人咄咄逼人地指责服务员,他得理不饶人,做的有些过分了。
)
五.成语练功房
1.姑姑的男朋友第一次来我家,奶奶一见到这个(A)的年轻人,就喜欢上了他。
2.他说话总是(E)的,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交往。
3.小王网购时由于操作失误,给一个陌生账户打了一万元钱,看到电脑上付款成功的提示,小王(D)。
4.一个人如果心地不善良,纵使有(A)之貌,也不算是真正的美!
5.他面对敌人时(C),掩护了其他同志。
六.结束语
我们今天的学习即将结束,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五个描摹人物的成语,希望大家以后能自己学会慢慢积累,就算是一天只积累一个,一年下来也是三百六十五个,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下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得很好哦!
(低年级侧重于讲故事,大体理解就够了。
高年级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