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对策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民收入及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对策: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生产成本高。
农业生产中的成本包括土地租金、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多个方面,成本高昂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对策: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对策: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农产品销售面临的一个难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对策: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 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依靠农贸市场和中间商,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益不稳定。
对策: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村合作社等新型销售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由于受天气、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对策: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补贴或保险等方式,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稳定农民的收益。
三、农民收入问题及对策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相比于城市居民,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增长缓慢,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较慢。
对策: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加快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建设新跨越一、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1.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缺少科学技术指导,大一点规模的养殖怕承担风险。
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
2.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自然居住条件差,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他们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3.产业连接不紧密。
现有的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主导产业链,农产品销路不畅。
4.客观原因方面,社会资源不足。
在农村有的群体收入低,纠其原因主要就是收入来源单一,并且这项收入很少。
这些人没有出去打工的机会。
因为缺少组织资源特别是人际关系来向提供这样的工作机会。
缺乏社会资源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成为兼业劳动者从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对策建议1.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
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持力度,为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务工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
2、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产业扶贫战略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快捷、最稳定的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长远之策。
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要围绕县上确立的“五色”支柱产业,着重培育以葡萄、山茱萸、核桃、蔬菜为主的基地,以肉鸡、生猪等为主的畜牧产品基地,达到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的目的。
3.大力实施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
以实现金银花、魔芋、核桃、板栗、无公害蔬菜等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体化为目标,依托科技,通过基地建设,展示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建设专用蔬菜、魔芋、腊肉等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及加工,提高产量和品质,创品牌效应。
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认识,在设置考评标准时,对成本预算全过程进行综合考量,使得考评体系更加系统科学。
最后,企业还要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对员工的实际业绩情况全面评价,并同各项奖励机制联系起来。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各部门特点制订多元的、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加强发挥奖励的价值作用,切实激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通过完善企业成本预算的考评体系,能全面提升绩效考评的实际效能,有利于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四)注重复合型成本预算管理人才的招聘培养工作现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同时具备财务知识和成本预算管理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
为此,企业需要加大对这类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如可以通过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预算管理部门员工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
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培养,为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东风(十堰)实业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V V 宋金颖当前各级政府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只不过仍有不少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特色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能力差、管理人才匮乏、造血功能停滞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受限因素在笔者看来,村集体经济发展受限的因素无外乎以下三方面:一是干部顾虑多,思想认识不到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乡村经济大都由村委会主导,县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和县乡干部指导,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仍旧保守,眼界打不开,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干部和村委班子对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充分,缺乏信心和干劲,创新精神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些县乡干部和村委班子缺乏市场经济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对发展集体经济顾虑重重,怕担市场风险,存在畏难情绪,个别县乡干部和村委班子还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做事畏首畏尾,害怕失败,从而遭受干部群众的埋怨。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建议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建议我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小农经济和传统种植业占比过高的问题。
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2. 农业生产成本高。
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特别是土地租金、化肥、农药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上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
3. 农产品销售困难。
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大部分农产品仍然依靠传统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4.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下,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5. 农民收入水平低。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这也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1.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各种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等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升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优化农田资源配置,减轻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
3.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对外贸易市场。
4.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新常态下的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出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一、困境1.资源约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的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镇域地区的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2.人口流失:由于农村人口外流,许多镇域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的问题,这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老龄化,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产业结构单一:许多镇域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比较单一,过分依赖传统农业和轻工业,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创新型企业,这导致了地方经济的薄弱性。
4.基础设施滞后:许多镇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不完善,这制约了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出路1.优化资源配置:镇域地区应该积极寻求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高效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增加资源的综合效益。
2.创新发展模式:应该加快推动镇域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4.促进人口流动:应该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村人口的有序流动,吸引更多的青壮年返乡创业,培育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制定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政策,为镇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的镇域经济发展,既面临着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也同时存在着众多的机遇和出路。
只有通过加强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流动、加强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的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地推动镇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高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原因和对策。
下面将从经济、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和对策。
首先,农村发展受经济因素制约。
一方面,农村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问题。
缺乏土地资源使得农民很难通过发展农业生产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土地整治和肥力恢复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育农村新产业,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其次,教育状况不佳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之一、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素质,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另一个原因。
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最后,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也存在不足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为了改善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包括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发展。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农村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我认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小农经营、农田分散、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农村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制约。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交通不便、供水不足、电力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农村发展受到农村人才流失的制约。
目前,农村地区的人口普遍流失,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或上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产业劳动力结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吸引力的提升,通过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和各项社会福利,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在农村发展。
最后,农村发展受到农民意识观念的制约。
农民对于现代化的观念接受度较低,对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才流失和农民意识观念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吸引力的提升,以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相对于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依然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新形势下,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局面,既获得更了多的发展机遇,又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今天的农村,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
经济发展本身是个循序积累的过程,简单说是个“钱生钱”的过程。
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是,资本往往流向高回报、低风险的行业。
而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回报相对低,且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其风险也是巨大的,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往往也比较长,因此这致使外来资本愿意注入农村经济的可能很小。
同时对于农民本身,虽然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就支出而言,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费用过高,这些依然是农村“致贫”的主要因素。
也就是说,农民辛酸数年的积蓄,最后只是用来带动了城市的教育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辛辛苦苦培养的子女往往最后也是落根城市,甚至还要搭上棺材本去为子女在城市谋取住房。
如此一来,农民本身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本就微乎其微了,更别说发展其它新型农村经济。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个缺乏资本的农村,任何所谓的快速发展都将成为华丽的口号!(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规模经营很难形成。
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第一、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
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
课题研究论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措施浅谈
126084 农林学论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措施浅谈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人民群众也越来越明白农业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部分,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如今社会农业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和与之对应的一些措施方案。
一、我国农业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是指生态环境和其他影响因素。
首先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会相应受到破坏。
比如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一些大气污染的问题。
而这些生态问题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给,从而造成农产品不能高产多产。
然后还有就是农民在完成收庄稼之后,对剩余的麦秆不愿意进行搬运分类而选择用火烧掉,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破坏大自然环境,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发展,并且阻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民素质不够高、学历低。
众所周知,农村的教育事业相比城市教育而言发展得比较缓慢,大部分农民得不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导致农民普遍学历低、素质不够高。
显而易见,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经济的主体,农民的学历低、素质低必然会造成农村经济的落后,从而就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3.农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我国的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的指导。
但是目前通过对我国部分农村使用农业技术的调查情况来看,除了农业劳动率偏低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农业技术水平低。
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推广农业新科技成果的人才缺乏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官网没有被农民重视。
4.农村劳动力较为缺乏。
在当今社会下,大部分农村普遍只剩下年迈、无劳动力的老年人和尚在读书的孩童,年龄差距较大。
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L u n y u a n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税费改革前村集体经济依靠村提留、两工、机动地发包收入来保持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道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公益设施的建设与维修。
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村提留、统筹款,化解债务时拍卖了资产,致使村级组织无集体经济收入。
虽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补助及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因受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缺乏为村民办事的资金;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无其他收入来源而无法进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已制约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切实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状况,笔者结合本市调查情况就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作一些初探。
一、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村级历史遗留沉重。
税费改革前,农户欠收提留、统筹款,原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负债情况比较严重。
有的村集体自然条件较差、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
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
虽然经过国家化解村集体债务,但由于历史遗留沉重,加上新产生的债务使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农村干部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一是村干部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思想不够解放、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
认为现在村集体已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一些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但对集体经济发展感到一筹莫展。
三是依赖的思想。
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当天和尚撞天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经营方式不合理。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国家的重大问题。
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异,农村经济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1.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城市地区而言较为落后,特别是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的最大瓶颈之一。
2.技术水平不高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
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潜力。
3.缺少资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与农民收入水平的不匹配,导致农村资金相对匮乏,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这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4.花果山式的种植结构农村地区农民过于依赖传统种植结构,导致种植范围狭窄,经济收益有限。
过多的种植粮食和其他低效果农作物,直接导致农村经济的落后。
5.缺乏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农村地区生产的农产品由于缺乏优质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往往不能为农民带来应有的经济收益,甚至成为了农村地区的经济难题。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1.发展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必须引导和扶持资本,重点发展公路、铁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农村新型经济的诞生创造良好环境。
2.推广科技创新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科技问题,政府应该倡导科技企业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加速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引进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深翻肥料等技术,推进农村现代化。
3.拓展资金渠道政府应当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吸引国外、省内资本流入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研究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协助政府引导农民将财富转移至投资领域。
4.发展新型农业政府应该以利益为导向,加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产出,同时推进以农业多样化为目标的新型农业模式,改善现有农业盈利模式,注重农产品的品牌打造,为农民提供可持续性的种植收益。
浅谈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
浅谈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寺庄村:李小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然而由于受到资源经济、思想观念和外部环境等原因的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陷入环境污染与传统经济的困境,实现经济发展二次转型更加困难。
在此,我结合在樊村镇樊村、樊村堡、芦庄、常好、寺庄等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对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索。
一、樊村镇基本情况樊村镇东邻僧楼镇,南、西均连清涧办事处,北接下化乡,总面积6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分别是樊村、曹家窑、任家窑、沙樊头、西樊村、西光德、东光德、李家庄、堡子沟、寺庄、芦庄、常好、常好堡、干涧、古垛、魏家院、史家庄、韩家院、西皑、上寨、张家巷、刘家院、固镇、樊村堡。
境内石灰、石英石资源丰富,北依吕梁山紧靠煤炭之乡下化,村民除种植业外,从事炼焦、运输的较多。
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解铝、炼焦、火电、运输、铝及氧化铝深加工等产业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经济危及发生之后,我镇传统产业和资源型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镇党委政府没有退缩,攻坚克难,砥励奋进,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转变思路,美化招商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使全镇整体经济朝着又好又快方向逐步转变。
然而,在总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村经济发展滞后、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及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通过调查走访樊村、芦庄、常好、寺庄和樊村堡等村,各村人均耕地面积普通不多,靠农作物种植很难实现家庭富裕、农村小康的目标。
各村都有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都是传统的洗煤和炼焦厂,新型经济占的比重很少,仅有樊村堡的LNG 加气站和北寺庄的LNG加气站,前者一直未能投入运行,而后者还在施工建设阶段。
通过走访和观察,笔者认为有以下因素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粮食安全、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就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愈发凸显,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推进相关政策措施,才能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
【内容结束】1.2 问题的逐步凸显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逐步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方式和品质有待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劳动力供给不足,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也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是一个亟待改变的问题。
过分依赖传统农业产业,农村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支撑,使农村经济脆弱性较高,面临市场波动和风险。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不断扩张,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生态资源枯竭、污染严重,也影响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村老年人员关爱服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可持续、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
文0 王风 ( 大庆 市 大 同区 农委 气 象站 )
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谈 国农业 经济 的制约 因 素与 发展思 路
摘 要 :在 分 析 农业 和 农村 发展 的制 约
因 素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一 五 ” 期 间 农 十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发展 的 总体 思路 ,并 进一 步
指 出 , 应 通 过 深 化 改 革 , 为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发展 增 添 新 的动 力和 活 力。 关 键 词 :农 业 经 济 ;制 约 因 素 ; 发 展 思
路
“ 一五 ”时 期农 业和 农村 发展 的 十 制 约 因 素 农业生产面临着耕地 面积继续减少 、 生 态 环 境 整体 恶化 、水 资源 更加 紧 缺 的严 峻挑 战 。“ 人增 、地 减 、水减 ” 的趋 势仍 会 继 续 ,资 源 条 件对 农 业 发展 的 约 束越 发 突
安 全 水 平 。大 力优 化 农 业 区域 布 局 ,推 动 优 势 农 产 品 和 特 色 农 产 品 向 优 势 产 区 集 中 ,形 成 优势 农 产 品 产 业带 。加 大 对 初级 农产 品 的加 工转 化 ,积 极 发展 农 产 品 的现 代 流 通 方 式 ,增 加 农产 品的 附 加 值 。 加快 农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向非 农 产业 和 城 镇 转 移 的 步 伐 ,切 实 改 变 城 乡二 元结 构 , 形 成 城 市 对 农村 发 展 的 带动 机制 继 续 支 持 农 村 二 、 三 产 业 和 以 县 城 为 重 点 的 小 城 镇 发 展 ,加 快 县 域 经 济发 展 , 拓展 农 村 劳 动 力就 业 和 农 村人 口转 移 的渠 道 。要 挖 掘 农 业 内部 的 就 业容 量 ,进 一 步 拓展 农 村 二 三 产业 的 就 业 空 间 。要 着 力 解 决 县 域 经 济 发 展的 体 制 性 障碍 ,逐 步 试 点 推进 省 县 直 辖 ,加 快 改 革 市 管县 体 制 。 为 农 民 进 城 就 业 创 造 更 多 的 机 会 , 为 农 民 进 得 来 、 留 得 住 创 造 更 好 的 制 度 环 境 。 一 是 对 现 行 的 一 些 政 策 措 施 进 行 清 理 ,清 除 农 民进 城 的 障 碍 ,降 低农 民进 城 的 “ 槛 ” 疏 通 农 民 进 城 的 渠 道 。 二 是 依 门 , 法保 护 进 城 务 工农 民的 合 法 权 益 ,提 高 农 民 的 就 业 能 力 。三 是 积 极 探 索 多 种 形 式 , 解 决 城 市农 民 工 的 社 会 保障 问题 。 加 大 公 共财 政 支 农 力 度 , 让 公共 服 务 更 多 地 深 入 农 村 、 惠 及 农 民 形 成 支 农 资 金 的 稳 定 投 入 渠 道 。 财 政 支 农 支 出的 增 长幅 度 要 继 续 高于 财 政 经 常 性 收 入的 增 长 幅 度 。政 府 新 增 财 力的 使 用 要 大 幅 度 向 “ 农 ” 倾 斜 。 按 照 建 立 公 共 三 财 政 体 制 的 要 求 , 要 调 整 财 政 支 农 资 金 的 使 用 方 向 ,逐 步 减 少 对 流通 环 节 的 补 贴 , 建 立 对 农 民 收 入 的 直 接 补 贴 制 度 。 充 分 利 用 w O 的 “ 箱 ” 政 策 ,增 加 农 业 科 研 T 绿 和推 广 、 质量 安 全 和检 验 检 测 、 农 产品 流 通 设 施 、 农 民 培 训 等 方 面 的 投入 。 进 一 步改 善 农 村 医 疗 卫生 服 务 ,完 善 农 村新 型 合 作 医疗 制 度 。新 型 农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在 注 重 大 病 医 疗 保 障 的 同 时 , 也 应 该 包括 补 偿 部 分 门 诊费 用 和 免 费预 防 及 卫 生 教 育 服 务 , 满 足 大 多 数 人 的 基 本 卫 生 需 要 。要 进 一 步 加大 各级 政 府 对 医疗 救 助 的 支持 力度 ,近 期 内 ,建 立 农 村 医疗 救 助 制 度 , 应 以 加 强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的 建 设 为 重 点 , 对 于 确 实 贫 困 的 农 民 , 政 府 应 减 免 他们 每 年 缴 的大 病 统 筹 费 , 使这 部 分 人看 得 起 病 ,用 得 起 药 。 深 化 农 村 改革 ,为 农 业 和 农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增 添 新 的 动 力 和 活 力 从 体 制 和 法律 上 建 立 保护 农 民土 地 权 益 的长 效 机 制 。 在 农 民到 城 镇 落 户未 取 得 稳 定 的就 业 、收 入 保障 以 前 ,要 保 留这 部 分 农 民 的 土 地 承 包 权 , 防 止 大 量 的 无 地 农 民 集 中于 城 市 ,产 生严 重 的 社 会 问题 。要 明 确 界 定 农 民 土 地 承 包 权 的 物 权 性 质 , 使 农 户 真正 享 有 占有 、使 用 、收 益 和 处分 四 权 统 一 的 承 包 经 营 权 。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失 地 农 民 问题 ,必 须 完 善有 关 法 律 ,保 证 国 家 为 了 公共 利 益 的需 要 才 动 用 征 地权 。征 地 补 偿 必须 以 土 地 的 市场 价 值 为 依据 , 实行 公 平 补偿 ,不 能 以侵 害 农 民 利 益 为 代价 降 低建设成本 。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农业经济运行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然而,农业经济管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践中,农业经济管理主要由政府管理部门和农业企业管理部门组成,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够紧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解决措施:建立协作管理机制,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交流,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此外,适时推进政府与市场的深度合作,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农业经济管理,构建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二、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落后。
解决措施: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科研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动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三、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不规范当前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初期,管理经验不足,规范化管理尚未得到重视,一些企业和农民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和意识。
导致农产品在生产、采收、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解决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规范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和生产流程。
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间的沟通和配合,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期间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培养农业企业和农民的规范化经营意识和技能,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经济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资金较为庞大,但当前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浅谈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遂平
4 3 ) 6 10 O
、
呈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良好 发 展态 势 。但 农 村经 济 发 展 增 长 速度 仍 然 缓慢 ,尤 其 是 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与全 国平 均发 展 水 平 相 比, 差距 很 大 。主要 制 约因 素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 ) 农 村 生 产 力 水 平 较 低 一 是 劳 动 者 文 化 程 度 低 。 目前 , 一 我 国 农 村 住 户 从 业 人 员 平 均 受 教 育 6 6 年 , 纯 农 业 户 的 从 业 人 员 中近 .6 1 % 文盲 。青年农 民的素质高 一些 ,但仍然 达不 到九年 义务 教育水 7为 平 , 而 4 岁 以 上 的 中 老 年 农 民 , 3 % 文 盲 和 半 文 盲 。二 是 劳 动 技 能 6 5为 低 。农业科 学技术 的推广应用 目前也 只在种 籽 、栽 培技术等方 面有所 突破,真正 与发达 国家推行的机 械化 、水利 化、 电气化 、良种 化等技 术 还 存 在 很 大 差 距 。 三 是 农 业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低 。 目前 , 作 为 主 要 劳 动 对 象的农业 资源开发 不尽合理 ,如乱垦滥耕 、土壤肥 力下 降等 ,而对 农 村蕴藏 的可得资源 ,如氨化肥 料等资源利 用率低 ,一定程度 上影响 农 村生产力 的发展 。 (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近 年 来 , 农 产 品 供 求 关 系 发 生 了变 二 化 , 市 场 需 求 向 多 样 化 、 高 品 质 方 向 转 变 , 农 业 结 构越 来 越 显 得 不 合 理 。政府虽然 积极帮助 和引导农 民实施产业 结构调整 ,但 由于 不少农 户 无 技 术 、无 资 金 、无 经 验 , 不 能 形 成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无 法 形 成 规 模 效 应 ,造 成 投 入 多 、产 出 少 、销 售 难 。 同 时 , 由 于农 业 生 产 的 低 效 益 ,农村 中稍 有文化 素质、有一技 之长 的青 年男女纷 纷外 出,不愿从 事 劳动强度大 的种植业 ,而留在农 村的老年 劳动力和 妇女劳动 力,因 缺 文化 、见识 少,对新技 术、新 生事物接受慢 ,宁可 固守低效 益的传 统 种植业 ,不 愿向 畜产 品、水产 品、蔬菜 、花卉等具有 价格竞 争优势 的 高 效 农 产 品 转 型 ,造 成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恶 性 循 环 。 ( )乡村干 部素 质较 低 。部分 乡村 干部 忙 于应付 日常事 务 , 三 精 力难 以集 中到经济建 设特别是农村 经济发 展上来 ,有 的缺乏 战略眼 光 ,对招商 引资、项 目建 设的战 略性投入思 考较少 。村 组干部 工作量 大 、待遇低 、工作积极性 不高 。部分 村组干 部文化层次 低 、素质 差、 工作 方法简单 ,对党在农 村的政策 缺乏深刻 的理解 ,不 善于做细 致的 思想政 治工作 ,模范带头 作用发挥得 不好 ,缺 乏引 导群 众脱贫致 富的 能力 ,制约 了农村经济 的快速发展 。 ( ) 农 民 市 场 意 识 不 强 。 具 有 较 低 文 化 素 质 的 农 民 , 思 想 观 四 念 陈 I 落 后 , 市 场 意 识 不 强 , 面 对 纷 繁 复 杂 的 市 场 经 济 , 不 能 正 确 分 E l 析 当地 的资源优 势 ,抓住 市场竞争 强的支柱产 业和名牌 产品 ,只是盲 目跟从 ,盲 目投 资 。有 的千方 百计 从外 地 引来 项 目,想 发展 农村 经 济 ,但 群众就 是不配合 ,致 使项 目无 法落实 。甚至有个 别村庄 ,项 目 引到家 门口,但 村 民只顾 眼前小利 ,忽视长远 效益 ,制造 种种借 口阻 碍 项 目的 落 实 。农 民群 众 较 低 的文 化 素 质 和 短 浅 的 视 野 , 已成 为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巨大 障 碍 。 ( )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不 完 善 。 现 有 的 水 利 工 程 大 部 分 年 久 失 五 修 ,设施老化 。近 年来 ,虽然通过农 业综合开 发、土地 整理等项 目建 设 ,一 定程度 上改善 了一 部分农 田生 产条件 ,但面积小 ,没有从 根本 上 改变 农业基础 设施 的现状 。从整体 上看 ,农 业抗御 自然灾害 的能力 不强 ,严重制 约着 农业 的发 展。 ( )农技 服 务体 系不健 全 。 目前除 了县 里建 有农 村经 济信 息 六 网站外 ,乡村两 级大多没有 信息 网络 ,农村信 息不畅通 ,消息 闭塞, 直 接 影 响 了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农 产 品 的 销 售 。 同 时 , 有 点 文 化 、力 气 的 农村劳 动力都外 出务工 ,农 村在家 的大部分都 是一些妇 女、老人 等, 即 使 举 办 农 民技 术 培 训 ,但 参 加 者 不 多 。 ( )农业 生产 集 约化程 度 不高 。一 是土 地分 散 ,制约 农业 集 七 约生产 。由于一家 一户 的分 散经营 ,加 上土地 不能充分流 转 ,规 模化 种植和集 约生产水 平不高 。二是农 民组织化程 度低 。 目前的农 民专业 合作组 织的发展还 处在起步 阶段 ,入会 农户少 ,涉及面 窄,生产 大多 缺乏信 息指导 ,与 大市场缺 乏有效对接 ,抗御 市场 风险能 力较低 。 二 、主 要对 策 随 着 中央 一 系列 支 农惠 农政 策 的 出 台, 照 国家 “ 按 保增 长 、扩 内 需 、调 结 构 ” 的要 求 ,农村 经济 面 临 着 难 得 的发 展 机 遇 。 解 决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上希 望政 府 给 予扶 助 ,” 、靠 、要 “ 想 严重 ;二是 种植 结 构 单 明确管 理机 构 ,培 育流 转市 场 ,规范 流转 行 为 ,督 促 乡镇落 实好 农 等 思 优 质产 品的 比重依 然很 低 ,高 效经 济作 物面 积较 小 ,科技 扶持 业 农村 工 作会 议精 神 ,将 引导土地 流 转真 正提 上工 作 日程 ,充分 发
2龙头 企 业 的带 动 能 力不 强 。农 业 农村 经 济 发展 的最 大 “ 瓶 配 置 的 效率 ,实 现 资 源 高效 配 置 。 结 合农 村 实 际 ,在有 条 件 的 地 颈 ”制约 是农 业产 业化 水平 低 ,龙头 企业 带动 能 力弱 。现有 的 龙头 方 ,逐步 建 立农村 计 算机 网络 。通 过计 算机 网络 把农 业科 研成 果 、 企业 ,大 多数 产 品结构 单一 ,深 加 工水平 低 ,产业 链 不长 ,市 场竞 农业 生产 技 术 、农 产 品供 求信 息 、农业 和农 村经 济发 展政 策传 递给 争能 力 弱。 “ 企业— — 基地— — 农户 ” 的利 益关 系联 结不 紧 密 ,从 农 业生产 者 、经 营者 和消 费者 ,以指导 农 业生产 经 营 、农 产 品流通 而使 产业基 地 建设 的标 准化 、规 模化 、规 范化 水平 低 。特 别是 畜牧 和消 费 。要充 分重 视 农村 的基 础教 育和 农 民的技 术培 训 ,从文 化程 产业 ,在畜 禽产 品深 加工 上一 直没 有取得 新 的突破 。
度和 经 营技能 上切 实提 高 农 民的素 质 ,提高 农 民的信 息意 识和 利用
3农资 涨价 过 快 ,幅度 过 高 ,延缓 了农 民致 富进程 ,以尿 素复 农业 信息 网络 的能力 ,以提高 农业 生产 经 营的技 术水 平 ,减少 农 民 . 合肥 为例 ,近年 上 涨幅 度分 别为 1 %、 1 %,亩均 化肥 支 出比 上年 生产 经营 的盲 目性 。 7 4
浅谈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徐 国影
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 , 也是经济发展 、 社会稳定 的基 础。 农 民收入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关键联 系, 农民收入增长 趋缓 , 影 响农 业经济发展 的因素很多 , 有表层 的 , 也有 深层 的; 有阶段性 的, 也有长期性 的; 有国家政事方 面的 , 也有农
济效益的影响。 目前情况下 , 人力资本在农业生产 中所获可
见收益 ( 主要是个人纯 收入 ) 远低 于在非农领域所获收益 ,
人力 资本 是体现在 劳动者身上 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 量表示的资本 , 它表现为人的知识 、 技能 、 资历 、 经验和工作 熟练程度 , 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本质量 的体现 是知识 、 技能 、 资历和经验 的多寡 , 而这一切都和劳 动力 的 受教 育程 度密切相关 。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人 力资本质 量
火” 之人 。 如果家 中没有男孩 , 就会感到愧对祖宗 , 在乡邻 中 抬不起头来 , 因而没有男孩是决 不会 罢休 的; 个别 的几代单 传 的家庭 , 认 为一个男孩太少 , 想要第二 、 第三个 , 结果越生 越多 , 形成 了数量 巨大 的超生大军。其次 , 现行 的社会保 障
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是“ 人力资本” 概念 的起源 。真 正赋于人力资本概念准确含 义的是被称为 “ 人力资本理论 之父” 的舒而 茨。 舒而茨认为 : 人力资本 即是指“ 凝 聚在劳动 者身上的知识 、 技能及其所表现 出来 的工作能力” 。人力资 本与物力资本 同属于资本的范畴 ,二者既有本质上 的共 同 性, 又有个别 特性 的差异 。 其共同性为 : 二者都是资本 , 它们
都具有资本 的属性 。 即: ( 1 ) 它们 的形成都需要一定 的投入 , 即需要 一定 的成本 ; ( 2 ) 把它们投入社会 经济活动 中 , 它们
浅谈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Lu n y u a n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业效益较低现阶段我国整体农业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期望水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乡居民收入仍持续扩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
就投入成本而言,土地价格上涨是制约农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固有地面积的限制,农民不得不选择承包他人土地来维持生计,然而土地成本较高,土地上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有限,整体的经济效益较低。
不仅如此,务农的人也在逐年减少,经济效益有下滑趋势,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并不景气。
2.管理力度不够农业经济虽然是我国基础性的经济,也同样属于高科技和高回报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来维系其顺利和健康的发展。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经济,存在着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
在建设某个项目过程中,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一旦项目建成,却很难维系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有一部分农业经济产业区虽然是以公司形式经营,但是实际上还是由政府部门出面进行管理,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放手管理,及时推退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3.科技水平较低、对信息获得能力差农村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比较低,致使农业中新科技的使用率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率低。
同时,对农业经济信息获得的能力较差,获得信息落后,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方向,是由市场引导的。
所以,农业生产中正确的市场信息是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是原始的推动力。
4.劳动力相对过剩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以往春种秋收的传统耕种模式也,农村可以通过温室大棚等改变耕种时间,同时由于使用农药、复合肥等,农村耕种环节减少了很多,以往四五个人的劳动,现在一两个人就能完成,致使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
二、探究改进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措施若要切实改进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就必须从现有问题入手,逐项解决,着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对策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
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下面结合长沙镇实际,就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做些探讨。
一、当前长沙镇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长沙镇位于开县南部,浦里河中游,地处万开公路中心,距县城22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镇,全镇幅员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2个村、3个居委会,24120户7.8万人,2007年,全镇经济总量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7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亿。
有耕地2.5万亩,林地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
镇区面积4.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万余人,现有15条大街,城镇化率42%。
长沙镇农业生产主要以柑桔生产为主,现有标准化果园43个,面积达4万亩,年产柑桔7万吨,柑桔产值达8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同时大力发展生猪和肉兔生产,初步形成柑桔、生猪、肉兔三大产业循环发展的模式,同时根据全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蔬菜、牛、羊、旅游观光等产业。
另外全镇共有外出务工人员2.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1.2亿元,也是镇域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长沙镇镇域内商家众多、市场繁荣,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镇内有完善的教育教学网络,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5所,中心幼儿园1所,村校26所,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居于镇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参合率达79.2%以上。
全镇有敬老院2个,入住35人,村五保家园7个解决70个无房居住“五保老人”的住房问题。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
一是乡村道路状况较差。
全镇公路总里程达公里,其中有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级道路多公里。
但是公路等级普遍不高,油路和水泥路面比例很小,有的村、社虽然通了公路,但是泥巴路、砂石路,一下大雨就被冲毁,更谈不上到位的相关技术服务。
二是水利设施建设虽有了一定进展,但并不能令人满意。
全镇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8座,溢洪道存在问题的3座,由于防渗干渠年久失修、老化,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3万亩,仅占设计的25%。
全镇山平塘共425处,存在问题的42处,需要资金56万元。
2、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还很滞后。
全镇22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普遍缺乏资金支持,设施十分简陋,山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长沙镇虽然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但对部分农民家庭因大病而返贫的问题还是不能根本解决。
在开展大病救助时,由于财力有限,只能对尿毒症、白血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给予2000元的救助,实际上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治疗费不足的问题。
3、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制约。
一是山区提高机械化水平难度大。
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作业面积不成规模,而且大部分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
但市场上适应山区旱地、小丘快作业的农机产品却非常少见,如橘园除草机在市场上就很难找到。
二是农民培训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现在开展农民培训的项目不少,主管培训的机构也有好多家。
由于资源缺乏有机整合,农民培训工作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农民培训市场较为混乱,存在互抢生源、恶性竞争的现象。
三是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有效扶持。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国家也还没有或者很少有明确的资金扶持。
4、创新意识不强。
长沙镇之所以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更新,创新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一是“旧”,即意识、观念、知识陈旧,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甚至用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的方式去工作、生产和生活。
二是“靠”,即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等、靠、要”思想还存在,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足。
三是“怕”,即畏难情绪突出,怕这怕那,经济意识、风险意识不强,不敢大胆“闯”,看山难、望水愁,想发展、皱眉头。
四是“懒”,即缺乏发展和创业的激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促进农村发展的对策针对制约长沙镇农村经济发展因素,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突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外援有无日,发展无尽头,只有发展产业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一是要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围绕柑桔、生猪、肉兔三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示范区。
二是要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方向,按照“壮大龙头、优化机制、延长链条、规模发展”的思路,通过引进联合、改制改造、加大扶持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企业集群。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
同时依托丰富的柑桔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拓展产业链条。
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原则,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鼓励各村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发展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推进“一村一业”,发展一批建筑村、运输村、营销村、旅游服务村。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国家加大支农投入的机遇,围绕道路要“畅”、水利要“兴”的目标,修好路、护好渠,把农业基础设施筑得牢牢实实。
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增强小城镇产业包容力和对外影响力,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具有合理规划布局、超前的道路交通、完备的配套设施、优良的管理秩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小城镇。
启动各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多管齐下,扼制乱打庄盖房现象,做到合理规划、按程序审批、按要求建设。
加强各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镇村道路、人畜饮水、环境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群众生产之余休闲小广场。
绿化、亮化村庄。
推广新能源利用建设。
有线电视、络网等信息化服务进村入户。
2007年,全镇共投资229万元,解决6个村7967人的饮水难问题;投资43万元,整治小二型水库5座;投资27万元,新建技改防旱池135口;投资62万元,整治山平塘43口,技改新修渠堰17.8公里;投资29万元,更新提灌站5座,新建装机容量40千瓦电排一座,解决了3200人和3000头牲畜饮水困难;投资27.7万元,购买耕整机6台,收割机1台;投资673万元,硬化公路17.3公里、新建25公里、整修230公里,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了村社公路的通车能力。
3.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倡导健康文明风尚。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
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种养能手、乡村农民科技人员为重点,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
聘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尤其侧重于现场技术指导,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切实掌握生产技能。
使全镇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务工农民。
二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要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帮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要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抵制“法轮功”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一个群众安居乐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2007年,全镇共评选出“文明户”125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838户、“计划生育光荣户”346户、“五好家庭”496户、“卫生家庭园”385个和“好婆婆好媳妇”138对、“致富标兵”159个;文明单位24个、标兵文明单位9个、小康文明村3个、生态文明村3个,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三是抓好村级民主管理。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建立公开制度,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实质是扩大民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村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把它作为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突破口来抓紧抓好。
要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等心理障碍,使村务真正做到“全公开、常公开、真公开”。
4、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
各类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民间组织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大动脉。
一是建立镇、村委会和村小组三级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镇充分发挥涉农部门的作用,村委会设专职或兼职农技员,村小组设2—3个农技示范户,形成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中心,村委会农技员为骨干,自然村示范户为桥梁的横到边、纵到底、左右相联、上下沟通、功能齐全的三级科技网络。
二是采取措施稳定农科推广队伍,使之不断壮大。
三是发展农村民办技术研究会。
以专业户、示范户、农业技术员和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为骨干,以技术互助为纽带,以普及科学技术为目的,建立一批专业技术研究会。
通过办好专业技术研究会,逐步培训一批懂技术,应知应会的农民智力群体。
如引导农民成立“柑橘协会”、“运输协会”、“旅游协会”、“养殖协会”等民间科普组织,形成政府农业部门与民间科普组织机构相结合的科普网络。
5、创建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
基层干部既是乡镇经济建设的组织者、也是管理者,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
目前,长沙镇对乡镇基层干部主要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精神,大力弘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三老”、“四敢”精神,特别是要树立执行意识,在工作中狠抓落实。
二是讲究能干、勤干和巧干的工作方法,要加强业务学习,做到应知应会,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倡导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彻底转变行政命令瞎指挥,拖拖拉拉、马虎应付的工作作风。
四是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已任,多为人民做好事、实事。
五是增强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特别是要学好《行政许可法》和《村民自治法》,掌握依法行政本领,依法处理社会和经济事务,切实转变行政观念,提高执政能力,力争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科学技术的传播人,民主法制的明白人,执行政策的带头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和使自己成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人。
6、加强农村法制化建设。
适应农业的新情况,解决农村的问题,不仅靠政策,更要靠法制,依法治农、护农、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