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对策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长沙镇实际,就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做些探讨。
一、当前长沙镇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
长沙镇位于开县南部,浦里河中游,地处万开公路中心,距县城2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镇,全镇幅员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2个村、3个居委会,24120户7.8万人,2007年,全镇经济总量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7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亿。有耕地2.5万亩,林地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镇区面积4.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万余人,现有15条大街,城镇化率42%。
长沙镇农业生产主要以柑桔生产为主,现有标准化果园43个,面积达4万亩,年产柑桔7万吨,柑桔产值达8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同时大力发展生猪和肉兔生产,初步形成柑桔、生猪、肉兔三大产业循环发展的模式,同时根据全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蔬菜、牛、羊、旅游观光等产业。另外全镇共有外出务工人员2.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1.2亿元,也是镇域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长沙镇镇域内商家众多、市场繁荣,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镇内有完善的教育教学网络,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5所,中心幼儿园1所,村校26所,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居于镇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参合率达79.2%以上。全镇有敬老院2个,入住35人,村五保家园7个解决70个无房居住“五保老人”的住房问题。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一是乡村道路状况较差。全镇公路总里程达公里,其中有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级道路多公里。但是公路等级普遍不高,油路和水泥路面比例很小,
有的村、社虽然通了公路,但是泥巴路、砂石路,一下大雨就被冲毁,更谈不上到位的相关技术服务。二是水利设施建设虽有了一定进展,但并不能令人满意。全镇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8座,溢洪道存在问题的3座,由于防渗干渠年久失修、老化,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3万亩,仅占设计的25%。全镇山平塘共425处,存在问题的42处,需要资金56万元。
2、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还很滞后。全镇22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普遍缺乏资金支持,设施十分简陋,山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长沙镇虽然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但对部分农民家庭因大病而返贫的问题还是不能根本解决。在开展大病救助时,由于财力有限,只能对尿毒症、白血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给予2000元的救助,实际上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治疗费不足的问题。
3、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制约。一是山区提高机械化水平难度大。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作业面积不成规模,而且大部分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但市场上适应山区旱地、小丘快作业的农机产品却非常少见,如橘园除草机在市场上就很难找到。二是农民培训没有形成统一体系。现在开展农民培训的项目不少,主管培训的机构也有好多家。由于资源缺乏有机整合,农民培训工作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农民培训市场较为混乱,存在互抢生源、恶性竞争的现象。三是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有效扶持。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国家也还没有或者很少有明确的资金扶持。
4、创新意识不强。长沙镇之所以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更新,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一是“旧”,即意识、观念、知识陈旧,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甚至用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的方式去工作、生产和生活。二是“靠”,即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等、靠、要”思想还存在,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足。三是“怕”,即畏难情绪突出,怕这怕那,经济意识、风险意
识不强,不敢大胆“闯”,看山难、望水愁,想发展、皱眉头。四是“懒”,即缺乏发展和创业的激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促进农村发展的对策
针对制约长沙镇农村经济发展因素,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突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外援有无日,发展无尽头,只有发展产业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一是要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围绕柑桔、生猪、肉兔三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示范区。二是要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方向,按照“壮大龙头、优化机制、延长链条、规模发展”的思路,通过引进联合、改制改造、加大扶持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企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同时依托丰富的柑桔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拓展产业链条。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原则,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鼓励各村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发展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一村一业”,发展一批建筑村、运输村、营销村、旅游服务村。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国家加大支农投入的机遇,围绕道路要“畅”、水利要“兴”的目标,修好路、护好渠,把农业基础设施筑得牢牢实实。
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增强小城镇产业包容力和对外影响力,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具有合理规划布局、超前的道路交通、完备的配套设施、优良的管理秩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小城
镇。启动各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多管齐下,扼制乱打庄盖房现象,做到合理规划、按程序审批、按要求建设。加强各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镇村道路、人畜饮水、环境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群众生产之余休闲小广场。绿化、亮化村庄。推广新能源利用建设。有线电视、络网等信息化服务进村入户。2007年,全镇共投资229万元,解决6个村7967人的饮水难问题;投资43万元,整治小二型水库5座;投资27万元,新建技改防旱池135口;投资62万元,整治山平塘43口,技改新修渠堰17.8公里;投资29万元,更新提灌站5座,新建装机容量40千瓦电排一座,解决了3200人和3000头牲畜饮水困难;投资27.7万元,购买耕整机6台,收割机1台;投资673万元,硬化公路17.3公里、新建25公里、整修230公里,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了村社公路的通车能力。
3.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倡导健康文明风尚。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种养能手、乡村农民科技人员为重点,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聘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尤其侧重于现场技术指导,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切实掌握生产技能。使全镇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务工农民。
二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帮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要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抵制“法轮功”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一个群众安居乐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2007年,全镇共评选出“文明户”125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838户、“计划生育光荣户”346户、“五好家庭”496户、“卫生家庭园”385个和“好婆婆好媳妇”138对、“致富标兵”159个;文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