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问题具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问题具体化
_______谈哲学教学中例子的作用
苏州市相成区湘城中学张军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比较抽象,它必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理解,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形象思维的训练,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虽说高中的学生有了一点抽象思维能力,但那毕竟还是处于原始阶段、形成阶段,这就给高中的哲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如何才能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是每个政治老师都面临的难题,也是每个政治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应该借助事例,用学生感兴趣例子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实践中我也取得了很不错效果。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历史故事,使抽象问题故事化
哲学教学如果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空洞式的教学,一定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取好的教学效果了,但如果把理论通过分析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原理,实现教学目标。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的第一个方法论: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
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加方案,以求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我在讲这个问题时,选取了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故事,即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连营,可谓大智大勇。
那么他明明知道曹操失败后必定要从华容逃跑,也知道关羽必定不会选择抓曹操,而会选择放他走,为什么还派关羽埋伏在华容道?我先让学生讨论,学生回答了很多种情况,当然有对有错。
接着我进行分析: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是从当时的全局考虑的,当时的局势是曹操的力量最强大,占距北方;孙权的力量仅次于曹操,排在第二位,占据江东;刘备的力量最弱,占据蜀地,构成三足鼎立之势,维持一种平衡。
诸葛亮派关羽是一箭双雕,它不仅能让关羽报当年曹操对他的恩情,同时也能维持这种平衡,使蜀国在夹缝中生存,不杀关羽,也能收买人心,提高自己在军队中地位。
如果派张飞或者赵云,可能会擒住曹操,一旦这样,那么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样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蜀国而是吴国,因为吴国的力量要强于蜀国,那么刘备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危险,蜀国将有可能不复存在。
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
我在讲整体与部分关系内容当中的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时,选取了汉高祖刘邦的一段故事,即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宴请有功之臣,在宴席上汉高祖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做皇帝?大臣们纷纷溜须拍马,说什么得都有。
汉高祖却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之所以能取得
天下,得益于三个人,即韩信、张良、萧荷,在战场上率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我不如张良;解决前方的后顾之忧,及时供应粮草,把后方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我不如箫荷;试想如果把他们三个人的位置换一下,让张良带兵冲锋陷阵,让韩信管后勤,让萧荷出谋划策,结果会怎么样呢?不要说取得天下,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同样是三个人组成的整体,组合不同,结果也不同,即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把抽象的原理故事化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原理,很受学生欢迎,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二、运用奇闻趣谈、笑话,使抽象问题幽默化
追求新奇、幽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征,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能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讲授新内容,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用奇闻趣谈、笑话作为题材,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在讲这个原理时,开始没有直接讲课本内容,而是问他们:姑娘结婚,参加婚礼的朋友是应该大哭,还是大笑?听到这个问题,学生一阵哄堂大笑,他们对我说,老师这还用问吗,当然应该高兴,结婚是喜事吗,如果大哭,那不是触人家霉头吗?我说那可不一定,接着我就给他们讲湖北土家族山寨里风俗习惯,在那里,姑娘出嫁却总是要哭哭啼啼,不仅新嫁娘自己要哭,还要请十个未婚的好姐妹一起哭,哭法非常讲究:一、不能有声无泪和有泪无声,要声泪具下;二、要哭腔优美,抑扬顿挫,哭成套路;三、要讲究哭词,情真词切,感人至深;四、要时间较长,婚庆开始,便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早,从娘家哭到婆家,从婆家哭到娘家,哭声越多越好,预示着新娘将来生活越美满幸福。
这种情况下你敢笑吗?当然不敢。
这则奇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懂得世界上的事物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各有其特点,增强了学生对事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方法论,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笑话:从前有两户人家都是开饭店的,一家是张三家,一家是李四家,李四的老婆能说会道,生意很好,张三家的生意不如李四家好,张三就抱怨老婆不会招揽生意,张三的老婆不服气,就躲在李四家后面,看李四的老婆是如何招揽客人的,这时候正好有个客人进来,李四的老婆问,“客官贵姓?”,“免贵姓张”,“弓长张还是立早章?”,“立早章”,“用过膳了吗?”,“没有”,“就在这用膳吧”,“好”,接着李四的老婆就去准备了。
张三的老婆回到家对张三说,这有何难的,我也会,这时候也正好有个客人进来,张三的老婆就问,“客官贵姓”,“免贵姓杨”,“公羊还是母羊?”,客人以为老板娘跟他打趣,就说“公羊”,“骟过了吗?”“没有”,“就在这骟吧”,说着就去拿刀,客人吓得撒腿就跑。
这则笑话使学生在幽默中懂得:对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如果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篇一连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就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事业带来危害。
三、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使抽象问题现实化
弄清事物(尤其是身边事物)的来龙去脉,也是中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
如果教师在讲授原理时,能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当题材,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我在讲这个原理时,先没有讲课本内容,而是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有的同学考上重点中学就喜形于色,认为从此就前途无量;没有考上重点中学就悲观失望,认为就没有前途,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几个同学,他们基本上能够答到点子上,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后我进行总结:一个学生是否能成材,关键在与自己,即内因,当然外部的条件也很重要,但决定性因素并不在外因,外部的因素只是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自己不用功,外部条件再好也没用,因为外因不可能离开内因单独起作用,考上重点中学的不一定就会有前途,没有考上重点中学的不一定就没有前途,因为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学生自己,即内部因素,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课后,学生纷纷反应,通过这个事例,对内外因辨证关系的理解比较深刻,从理论的高度理解了这个原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能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空洞式教学,否则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