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受到的重力分别为10N和8N,不计弹黄秤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A.18N B.8N C.2N D.10N
2.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2 N、4 N和5 N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其合力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 )
A.0 N,11 N B.1 N,11 N
C.1 N,9 N D.0 N,9 N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中拉力为F,则木箱所受合力大小为( )
A.FsinθB.F C.FcosθD.0
4.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D.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5.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 N B.102N C.202N D.10N
6.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
7.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100 N B.20 N C.16 N D.0 N
8.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9.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B上,使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设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B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保持A、B相对静止,逐渐增大F,则 ( )
A.f1不变、f2变大
B.f1变大、f2不变
C.f1和f2都不变
D.f1和f2都变大
10.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决议,将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4个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改由物理常数重新定义,从而提高计量单位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基本单位“千克”所对应的物理量是()
A.力B.时间C.长度D.质量
1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12.如图所示,细线a和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系一个静止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细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a、b受到拉力分别为Ta和T b,氢气球受到浮力为F,不计氢气球的重力,则
A.Ta <T b
B.Ta >T b
C.F=Ta
D.F<T b
1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加速度
B .质量
C .路程
D .时间
14.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 )
A .科学假说
B .等效替代
C .理想模型
D .控制变量
15.如图所示,对贴在竖直墙面上的物块施加某水平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F kt =,物块从0t =时刻开始释放,关于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 .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 .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始终小于物块的重力
16.如图,汽车向右沿直线做匀减速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 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 2,用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 )
A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同
B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2的方向相同
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
D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反
17.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 .伽利略让铜球从斜面滚下,测出了其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C .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路程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规律,建立了匀加速运动的概念
18.下列计时数据,表示某一时刻的是( )
A .列车在杭州站停车3min
B .本场物理考试历时60min
C .小明总是19:00看新闻联播节目
D .某学校集一节课是8:00-8:40
19.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A 的加速2A 2m/s a =,物体B 的加速度
2B 3m/s a =-,两物体运动情况比较( )
A .物体A 加速度大
B .物体B 加速度大
C .物体A 的速度大
D .物体B 的速度大
20.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阿基米德D.牛顿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三个木块均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cos
mg
L
k
μα+
B.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sin cos mg mg
L
k
αμα
+
+
C.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不变
22.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

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 0.4 m/s的恒定速率运行,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

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行李经过2 s到达B处
C.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0.08 m
D 2 s才能到达B处
23.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 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Mg k
B .外力施加的瞬间,A ,B 间的弹力大小为M g a -()
C .A ,B 在1t 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24.如图所示,质量为2m 的物体2放在车厢底板上,用竖直细线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1m 的物体1连接,不计滑轮摩擦,车厢正在水平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连接物体1的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物体2仍在车厢底板上,则( )
A .细线拉力为1cos m g θ
B .车厢的加速度为tan g θ
C .底板对物体2的摩擦力为零
D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12cos m g m g θ
- 25.如图,水平面光滑,水平恒力F 作用在木块上,小车和木块间无相对滑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

它们共同加速度为a ,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μmg
B .木块受到的合力为F
C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a
D .小车受到的合力为+MF m M
26.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船只航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索越长承受的拉力就越大
B.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
C.索塔两侧钢索对称分布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
D.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
三、实验题
27.某次“探究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和质量m的关系”时,实验如下
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角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重新调节木板倾角
⑵图甲为实验装置图。

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计数点A、B、C、D、E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⑶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进行多次测量。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⑷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小车加速度a、质
量m及其对应的1
m
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①.在图示的坐标纸中画出物体的a-1
m
图线_______;
②根据作出的a-1
m
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8.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应将装有砝码的砝码盘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平衡摩擦时,要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D.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为使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________的条件。

(3)该同学进行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

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

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
v B=____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9.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0.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为了更直接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
1
a
m
-关系图象表
示出来。

如果
1
a
m
-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_________。

(3)如图是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打点频率50Hz。

O点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F、G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OA=17.65cm、
AB=11.81cm、BC=14.79cm、CD=17.80cm、DE=20.81cm、EF=23.80cm、FG=26.79cm,根据以上数据进行处理。

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m/s2,打F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m/s。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1.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

(1)实验过程,发现实验室有两种打点计时器,如图甲所示。

其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图中的_____;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

(2)该小组欲通过图乙所示装置打出的纸带来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图乙是小车释放前的状态,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其中任意一处错误__________。

(3)经正确操作后,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丙。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单位cm)。

由此求得小车在打点计时器打第2点的速度为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3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该实验中某弹簧秤显示的读数如图所示,其大小是_____N.
(2)实验中,在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_______
A.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筋的原长
C.两弹簧秤的示数 D.结点0的位置
四、解答题
33.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1kg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可视为质点。

木板与水平面间、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

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

(1)若力F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铁块始终在木板上没有掉下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动摩擦因数μ1和μ2;
(2)承接上问,分别在F=2N和4N时,求出木板与铁块的加速度大小;
(3)在第(1)问的基础上,若力F为恒力4N,作用1s后撤去F,最终发现铁块恰好能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L(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4.某工厂输送物件的传送系统由倾角为30°的传送带AB和一倾角相同的长木板CD组
成,物件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1
3 2
μ=、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2
3 15
μ=。

传送带以
04m/s
v=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

现将物件P无初速置于传送带A点,发现当物件到达B端时刚好相对传送带静止,到达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随即被机械手取走。

物件可以看成质点,皮带与木板间可认为无缝连接,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传送带的长度L1;
(2)木板的长度L2以及物件从A到D所需的时间T;
(3)假如机械手未能在D点及时将物件取走,导致物件重新下滑,则此后它将在木板上运动的总路程S是多少?
3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用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压紧弹簧,从A处由静止释放后的物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物体离开弹簧后继续运动,离开桌面边缘B后,落在水平地面C点.C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x=1m,桌面高度为h=1.25m , AB长度为s=1.5m ,小物块可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到桌面边缘B处的速度大小.
(2).物块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36.动画片《熊出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某天熊大和熊二中了光头强设计的陷阱,被挂在树上(如图甲所示),聪明的熊大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和熊二荡起来使绳断裂从而得救,其过程可简化如图乙所示的模型,设悬点为O,离地高度为H=6m,两熊可视为质点且总质量m=500kg,重心为A,荡下过程重心到悬点的距离l=2m且保持不变,绳子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F T=104N,光头强位于距离O点水平距离s=5m的B点处,不计一切阻力,设某次熊大和熊二刚好在向右摆到最低点时绳子恰好断裂,结果可以保留根号,求这个过程中:
(1)绳子恰好断裂瞬间熊大和熊二的速度为多大?
(2)他们的落地点离光头强的距离为多少?
(3)他们的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37.如图所示,在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324km/h高速行驶的“和谐号”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5min后恰好停在某车站,并在该站停留5m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9km恢复到原速324km/h.求
(1)“和谐号”减速、加速时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和谐号”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38.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一个半径为R=2.5m半圆形管道在管道上端出口处B点与一块水平木板相切管道半径比管道内径大得多。

现有一个比管道内径略小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管道最低点A进入管道从B点离开管道滑上水平木板。

已知滑块质量为0.5kg,滑块与水平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05。

(1)若滑块进入管道时,在A点对管道的压力为29.2N,求滑块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2)若滑块在B点的速度为2ms,求滑块在B点对管道的压力;
(3)滑块仍以(2)小题中的速度滑上水平木板若水平木板长度可以调节,滑块落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C(C点图中未画出)的位置发生变化,求落点C与A点的最大距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弹簧秤在一对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拉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去分析即可.
【详解】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对B受力分析,B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弹簧右端受到的力大小为8N,故绳子拉力为8N.又因为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秤受力是平衡的,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是8N,则左端的拉力为8N,读数是8N,故B项正确.
2.A
解析:A
【解析】2N 、4N 、5N 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为11N ;2N 、4N 的合力范围是26N F N ≤≤,当2N 、4N 的合力为5N 时,则与第三个力(5N )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此时总的合力最小为0,故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1N ,故A 正确,选
A.
【点睛】当三个力同向的时,合力最大;第三个力在另外的两个力合力的范围内时,它们总的合力可以为零,此时合力最小.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零.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合外力为零,故D 正确,ABC 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木箱的运动状态,明确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合外力为零.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是指高铁列车的速度比汽车的大,故A 错误;
B .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是指小汽车的速度增加快,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相同,故B 正确;
C .汽车刹车太急,是指加速度不能太大,故C 正确;
D .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是指跑车的速度增加快,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相同,故D 正确。

故选A 。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F 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当它们夹角为120°时,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的大小。

【详解】
两个大小相等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则
12F F N ===。

当它们夹角为120°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则
102
F N
=
合。

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位移、速度和静摩擦力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CD错误,A正确。

7.C
解析:C
【解析】剪断细线前,A、B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m A g=80N,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体分析,整体加速度:
()()
2
821080
2/
82
A B
A B
m m g F
a m s
m m
+-+⨯-
==
++
=,隔离对B分析,m B g-N=m B a,解得:N=m B g-m B a=20-2×2N=16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关键是先采用整体法求解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得到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物体:1A
f m a
=,对整体:
2
()
A B
F f m m a
-=+,可见,当
F增大时,加速度a增大,f1变大;而2()
A B
f m m g
μ
=+,μ、m A、m B都不变,则f2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水平外力F逐渐增大,A、B都保持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以A和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摩擦力f1和f2的大小变化情况.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D.由国际基本单位制可知,“千克”对应的物理量为质量。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对氢气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比较两绳子的拉力大小关系即可.
【详解】
不计氢气球的重力,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三角形边角关系,结合力图可知,T a<T b<F,故A正确,BCD错误.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故A正确;
B、质量、路程、时间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CD错误.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这四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常用到的,根据每种方法含义可以做出判断;
【详解】
A、所谓科学假说,是指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做出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A错误;
B、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物理学中有许多运用这种方法的实例,如在电路中以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多个电阻,以便于分析电路,在研究二力合成的问题上,将两个力与等效的一个力作对比,所以B错误;
C、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所以C正确;
D、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所以D错误.
【点睛】
知道各种方法的确切含义,再来判断就很容易了,理想模型是我们高中经常遇到的,如质点,点电荷等都是理想模型.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知
N F F kt ==
竖直方向,开始时重力大于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N 1mg F ma μ-=
联立可得
1k a g t m μ=-
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水平力F 进一步增大时,摩擦力大于重力,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 2F mg ma μ-=
联立可得
2k
a t g m μ=-
说明物体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摩擦力等于重力大小。

由以上分析画出v t - 图象,f F t - 图象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故A 正确;
B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大,最后为零(如甲图所示),故B 错误;
C .由前面分析可知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先均匀增大,后不变(如乙图所示),故C 错误;
D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可能大于物块的重力(如乙图中12t t -),故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