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具体内容
智能制造下的生产组织模式变革
智能制造下的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智能制造标准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从“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进入“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
关键词: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创新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未来,智能制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助推器”。
面对当前美国对我国进行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遏制打压,应充分认识我国智能制造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采取切实政策举措,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智能制造技术概述智能制造起源于人工智能系统,以知识作为基础,以智力作为智能系统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可按照具体驱动路径学习知识内容,并将其同步存储到知识数据库,结合外部环境实现对后期驱动行为的更改。
它可分析自身的运行轨迹,保证数据信息录入的精确性。
从制造类企业发展形式来讲,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将原本人工参与的机械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
技术与工艺的融合、创新对基础工业制造企业的运营结构具有干预作用,即在市场发展规律和内部技术工艺的双重导向下,制造企业形成了闭环式产业发展链条。
从现有的发展规划来看,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从本质层面改变系统的驱动形式,通过智能系统与终端操控部件之间的精准对接,强化系统运行效能。
同时,搭载智能系统进行一系列操作时,它的内部存储功能、控制功能、通信功能以及记忆功能等可通过不同驱动角度完成对数据信息的一体、协同处理。
《人工智能与健康》公需科目考试题(2019)
《人工智能与健康》公需科目考试题姓名:学号: 成绩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部中构建一个体系是指构建(C)的人工智能科。
A对外开放B.合作共赢C开放协同 D.互惠互利2,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3年起,每年通过电子信息产业(A)支持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产业化。
A发展基金B.引导 C,领导 D,鼓励3.人工智能在国务院牵头的(D)中己有界定。
A.总体规划B产业规化C发展规划D战略规划4,智慧社区的概念强调用(D)、物联网这种新型的治理形态。
A.互联网B.云计算C.大数据D.因特网5,百度拥有海量数据,包括全网万亿网页、数十亿级搜索数据、百万级(D)、百万级定位数据。
A图片数据B.视频数据C音乐数据D.图像视频数据6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逐步展开,在(D)、医疗、安防等领域率先突破。
A.交通B.农业C.商业D,金融7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究重点可能将从深度学习转为(C),即推动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不断迈进A.感知计算,B.模拟计算C.认知计算 D数据计算8对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的判断中的新挑战是指人工智能发展的(D)带来新挑战。
A积极性B.不稳定性C.面影响D.不确定性9.大数据的来源包括:互联网数据、(A)实时数据,探测数据A.传感器数据B.物联网数据C.新闻数据D.云计算数据10.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抢占产业(B)、A资A.发展先机B.发展制高点C.发展高潮D发展机遇11云计算提供的支撑技术,有效解决虚拟化技术、(A)、海量存储和海量管理等问A.并行计算B.实际操作C数据分析D数据研发12.感知智能有赖于数据获取技术,日前主要有语音识别和(D)两种技术A.文字识别B.面部识别C图片识别D.机器视觉13.战胜李世石的谷歌 Alphago,是(B)的典型代表A.低人工智能B.弱人工智能C强人工智能D.超强人工智能14.人工智能正在叠加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快速催生(D)新服务、新业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
人工智能时代公安院校教师的身份重塑
2024年5月 辽 宁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May 2024 第3期 (总第145期)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No. 3 (Ser. No. 145)85人工智能时代公安院校教师的身份重塑徐佳峰(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移民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3)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师的开展教学,也将塑造全新的教师角色。
智能技术的应用给公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公安工作广泛应用,公安教育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多元化需求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冲击着传统的公安教育,教师角色面临知识传递权威性的挑战、课堂教学主导性的考验和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威胁等三重困境。
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公安院校教师应当实现三个身份重塑:从传统知识权威到学习创新引领者,从课堂主导者到个性化学习促进者,从价值观守护者到灵魂塑造推动者。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安教育;角色重塑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24)03-0085-07收稿日期:2024-01-18作者简介:徐佳峰(1987—),男,广东翁源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出入境证件安全技术,出入境执法培训。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2GQN54)。
一、引 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业 4.0技术正引领着众多产业结构的重组与经济社会的转型,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展现出了重塑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的巨大潜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出版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应用指南》,力求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2]。
我国也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早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3]。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第三章 信息技术服务知识模拟题及解析
第三章信息技术服务知识1、产品的广义概念是指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载体,狭义概念是指被生产出的物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通常有四种类别的产品,它们分别是()。
A. 软件、硬件、服务、管理过程产出物B. 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C. 交换、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D.软件、硬件、服务、交付材料2、服务作为产品,以下()不是服务的特性。
A、无形性B、不可分离性C、易消失性D、易获取性3、服务的提供常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随着服务提供者的不同或提供服务的时间与地点不同,都会使服务的效果不同体现了服务的哪种特性()A、无形性B、不可分离性C、易消失性D、异质性4、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中,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阶段是()A、立项B、消亡C、实施D、运维5、()是服务组织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A、具备相应运维服务能力B、人才C、资金D、设备6、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四个关键要素是:人员、资源、技术和()A、资金B、设备C、环境D、过程7、运营管理指对生产和提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其中,()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的监控和追踪,衡量运营系统,与期望的结果进行对比,其目的是更好的实现运营目标。
A、设计B、运行C、评价D、改进8、()不是战略目标的特点A、数量较多B、实现的时间较长C、需要大量的费用D、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9、以下关于IT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IT治理强调信息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B、IT治理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一方的责任C、IT治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利用IT资源,平衡成本和收益D、IT治理就是在信息化过程中关于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10、以下关于ITSM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ITSM的主要工作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B、ITSM是一种以流程为中心的IT管理C、ITSM是通过SLA来提供服务的D、ITSM的基本原理是“二次转换”,第一次是梳理,第二次是打包。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人工智能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分析 (5)第四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 (6)第五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第七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1)第八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2)第九章、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分析结论 (13)第一章、人工智能行业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指由计算机系统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
它不仅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个子领域,还广泛应用于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设备等各种场景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AI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之一。
1.1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持续扩张。
2022全球AI市场规模达到约4,500亿美元,预计到2027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6,000亿美元左右,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5%。
北美地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亚太地区则显示出最快的增长速度。
1.2 主要应用领域AI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医疗健康:通过AI算法辅助诊断疾病、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等,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
2021年全球医疗AI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年均35%以上的增长。
金融服务:AI在风险管理、信贷审批、智能投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全球金融科技领域中AI相关投资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
零售电商:AI技术帮助零售商优化库存管理、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根据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分析,2023年全球零售业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左右。
智能制造:AI赋能工业自动化生产流程,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202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人工智能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数据隐私、伦理道德、安全性等方面的风险。
为了规范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 202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概述这份指南是为了建立健全、科学的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指南涵盖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应用推广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等方面,旨在规范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深入理解指南内容3.1 核心概念指南对于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了基础。
3.2 标准制定原则指南明确了标准制定的原则,强调标准的科学性、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提出了标准的分类和分级管理。
3.3 技术规范指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算法开发与验证、模型训练与应用、系统集成与优化等,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3.4 应用推广指南还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包括医疗健康、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农业等,为相关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指导。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我对这份指南的出台感到非常欣慰。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这份指南的出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建立健康、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5. 总结202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指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兼具,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风口。
我国领导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了人工智能标准化的新阶段。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是在领导和行业机构的共同协作下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该指南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1.人工智能标准分类体系:该体系将标准分为整个产业链的关键要素,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与工具、技术与算法、安全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产业等五大类。
该分类体系可以完整地呈现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全貌,有助于促进各领域的协同发展。
2.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法论:该方法论明确了标准制定的思路和实施路径。
其中重点强调了标准制定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充分考虑国内外的标准差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标准制定模式,同时还应该重视标准的实施和评估,以保障标准的有效性。
3.人工智能标准化管理流程:该流程包括标准项目评审、标准撰写、标准审定、标准发布和标准实施等环节。
该流程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保证了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准体系的建立,使得各类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市场竞争也将更加公平和透明。
此外,标准化工作还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上下游的紧密配合,从而全面提高产业水平和国家竞争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31•【文号】•【施行日期】2021.01.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2021年1月31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现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一)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1.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落实打击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人员侵害企业财产权益等相关犯罪的规定,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出台实施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相关配套法规。
进一步细化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各项制度。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成立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成立作者: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8年第02期1月18日,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任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系统研究,发挥标准化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主任戴红宣读了《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通知》,介绍了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工作职责及成员名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担任总体组组长,阿里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闵万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国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文俊、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担任总体组副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担任总体组秘书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担任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主任戴红担任专家咨询组副组长。
总体组由93家全权成员单位和164家通讯成员单位构成,专家咨询组涵盖了15位业界知名的专家成员。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殷明汉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标准化对于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成熟、提升中国人工智能国际竞争力以及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建共享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国家标准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标准立项、标准化科研项目、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全力支持,做好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
赵波代表总体组介绍了我国前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基础、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他指出,我国在人工智能术语词汇,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等支撑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仍面临人工智能概念、内涵等尚难达成共识,标准涉及领域多、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总体组将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在完善组织机制建设、加强标准体系研究、推动重点标准研制和应用、建立总体组工作平台、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发挥各个成员单位力量,扎实工作,积极开创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新局面。
2020年网信大事盘点
2020年网 2020年已经画上句号,本刊特别盘点《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发布时间:2月4日发布方:中央网信办目的:积极利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发布时间:2月14日发布方: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目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发布时间:3月发布方: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目的: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再上新台阶《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第一版)发布时间:3月2日发布方:民政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的:提高社区防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时间:4月7日发布方: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目的:扎实构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召开2020年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视频会议时间:4月9日内容:回顾总结各地网信部门和网信企业实施网络公益工程的工作成效,部署推进2020年重点任务《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公布时间:4月13日发布方: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目的: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发布公告认定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时间:4月16日发布方: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目的:加快发展数字服务出口,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召开2020年全国网络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时间:4月27日行动方:中央网信办内容:对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发布时间:5月发布方: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内容:明确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部署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启动“剑网2020”专项行动时间:6月行动方: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目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时间:6月5日起,为期半年行动方: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最高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存在问题:网络直播“打赏”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时间:6月11日信大事盘点2020年网信大事,带你回望这一年。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共性标准分析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共性标准分析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共性标准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和可靠性等五个部分。
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
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
2、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
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安全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人身伤害、环境破坏及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功能安全要求和功能安全实施和管理等两个部分。
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信息系统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主要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等五个部分。
3、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两个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根据各行业智能制造特点和需求,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制定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标准和安全监管等两个部分。
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指导相关企业建立创新管理机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标准化工作改进过程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评估规范、审核指南等五个部分。
4、检测评价标准检测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六个部分。
智能制造的内涵和特征
智能制造的内涵和特征摘要本章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给出了智能制造的定义,分析了智能制造的建设目标,梳理了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最后总结了智能制造的系统特征,并就智能制造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制造与智能智能制造(IM,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通常泛指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它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后的产物。
因此,要理解智能制造的内涵,必须先了解制造的内涵和人工智能技术。
制造是把原材料变成有用物品的过程,它包括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等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运作和活动。
这是对制造的广义理解。
对制造的狭义理解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作内容,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检验、包装等具体环节。
对制造概念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使“制造系统”成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小的如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大至一个车间、企业乃至以某一企业为中心包括其供需链而形成的系统,都可称之为“制造系统”。
从包括的要素而言,制造系统是人、设备、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制造模式的一个组合体。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人工智能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包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行为决策能力、执行控制能力等。
一般来说,人工智能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计算智能,即快速计算和记忆存储能力。
第二阶段为感知智能,即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
第三阶段为认知智能,即能理解、会思考。
认知智能是目前机器与人差距最大的领域,让机器学会推理和决策异常艰难。
2025-2031年中国数据标注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数据标注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数据标注是指对未处理的初级数据,包括语音、图片、文本、视频等进行加工处理,并转换为机器可识别信息的过程。
目前,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已经在计算能力和算法上达到了基本成熟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真实需求并解决行业中的特定痛点,用于算法训练的特定标注数据仍然必不可少,需要持续加码。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GrandView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数据标注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数据标注市场规模为13.1亿美元,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7.8%。
根据i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标注市场规模突破36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说明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国内数据标注市场第一梯队包括头部公司组建自己的数据标注部门,京东(京东众智)、百度(百度众测)、腾讯、阿里(阿里数据标注)都已经拥有自己的标注平台和工具。
头部公司之外,国内近年兴起众多数据标注公司,如龙猫数据、Testin云测、倍赛BasicFinder、数据堂等。
这些公司仅次于头部公司,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位于第二梯队。
利好政策层面,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设内容中,提出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涵盖大数据标准,核心内容为规范AI 研发与应用等过程涉及到的数据存储、处理等相关技术要素,包括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开放等。
2024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誓,应急处置、数据安全审查等基本制度,并明确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8.29•【文号】国科发规〔2019〕298号•【施行日期】2019.08.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规〔2019〕2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的部署要求,有序开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探索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新方式,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方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科技部2019年8月29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申请条件、建设程序和保障措施,有序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本指引。
一、总体要求(一)建设思路。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
试验区建设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集成优势资源,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第4章走进智能时代4.2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评估人工智能工具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4.2.2编程开发智能工具
编程知识:学生能够理解使用Python语言开发人工智能工具的基本过程,包括安装必要的库和语料库。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家对AI技术的重视和发展目标。
讲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五大方向,如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并展示这些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
听取教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介绍,理解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观看视频或案例分析,了解人工智能平台的具体应用和技术创新。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人工智能工具或库的使用,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幻灯片、视频演示等多媒体工具,直观展示人工智能工具的运作和效果,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操作环节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调试与问题解决: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各种错误和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试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介绍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展背景、国家规划以及各类智能工具的功能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使用具体的实例(如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平台)来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编程语言选择:
Python:多平台运行、强大的数据处理库、丰富的第三方库
优势:
可以自主开发智能工具,提高灵活性
示例:
开发对话机器人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具体内容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
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
深化人工智能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国内标准协同性,充分发挥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设目标。
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二、建设思路(一)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支撑技术与产品”“C 基础软硬件平台”“D关键通用技术”“E关键领域技术”“F产品与服务”“G行业应用”“H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其中,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三大类,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左侧,支撑标准体系结构中其它部分;B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算法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撑;C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围绕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D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围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通用技术支撑;E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F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形成的智能化产品及新服务模式的相关标准;G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进行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H安全/伦理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右侧,贯穿于其他部分,为人工智能建立合规体系。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0)四、组织实施 (32)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韩国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举措与经验
韩国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举措与经验夏雪景 马早明摘 要 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焦点。
基于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解,韩国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主要包括强化政策保障,顶层设计指导课程实施;职前职中并重,培育人工智能专业师资;普及AI数字教材,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内容;先锋学校引领,分享推广课程案例。
这一系列举措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韩国中小学作者简介 夏雪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研究员(广州 510631); 马早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广州 51063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4)02-0163-14一、问题的提出知识信息化社会,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智能信息社会”。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竞争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教育领域同样备受关注。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焦点,特别在中小学阶段,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或人工智能融合教育被许多国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于2016年10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优先事项,全面布局并确定长期投资人工智能技术。
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与美国人工智能促进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美国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163(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合作,推出了“K-12人工智能教学指南”(K-12 Guideline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为全美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
一、前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应用。
为了规范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解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背景介绍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智力活动的模拟,而实现的一种智能系统。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人工智能标准的重要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伦理、安全等问题。
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对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1. 概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是由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牵头编制,旨在全面规划和构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指导和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该指南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系统梳理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发展目标和工作方向。
2. 体系框架该指南围绕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三大主题,构建了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四大类标准体系。
基础标准:包括人工智能术语和定义、基础理论和方法、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内容。
技术标准: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规范、测试评价和验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内容。
应用标准: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等内容。
管理标准:包括人工智能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法规标准等内容。
3. 发展目标指南明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初步形成覆盖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具备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
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
深化人工智能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国内标准协同性,充分发挥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设目标。
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二、建设思路
(一)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支撑技术与产品”“C 基础软硬件平台”“D关键通用技术”“E关键领域技术”“F产品与服务”“G行业应用”“H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其中,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三大类,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左侧,支撑标准体系结构中其它部分;
B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算法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C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围绕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D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围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通用技术支撑;E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
F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形成的智能化产品及新服务模式的相关标准;
G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进行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H安全/伦理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右侧,贯穿于其他部分,为人工智能建立合规体系。
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见附表。
(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由基础共性、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服务、行业应用、安全/伦理八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三、建设内容
(一)基础共性标准。
基础共性标准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基础进行规范,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等部分,如图3所示。
图3基础共性标准
1。
术语标准。
用于统一人工智能相关概念、技术、应用行业场景,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和企业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支撑,包括人工智能术语相关定义、范畴、实例等标准。
2。
参考架构标准。
规范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应用及价值链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研制工作提供定位和方向建议。
3。
测试评估标准。
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成熟度、行业发展水平、企业能力等方面提取测试及评估的共性需求。
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
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估、人工智能通用性测试指南、评估原则以及等级要求、企业能力框架及测评要求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