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戏曲欣赏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花城版京韵大鼓剧目中的《丑末寅初》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从中感受京韵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本课程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相关教育领域。
二、课程目标1.了解京韵大鼓的起源、发展、特色和艺术价值;2.通过音乐鉴赏,感受京韵大鼓的节奏、旋律、唱腔等艺术元素;3.通过分析京韵大鼓剧目中的歌词、故事情节等内容,了解京韵大鼓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中国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京韵大鼓的概述1.1 起源和发展京韵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起源于元朝时期的南戏,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1.2 特点和艺术价值京韵大鼓以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唱腔独特、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等特点,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丑末寅初》剧目的音乐鉴赏2.1 《丑末寅初》的剧情介绍《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剧目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讲述了疫病流行时期,丑角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查案件的故事。
2.2 《丑末寅初》剧目中的音乐元素通过对《丑末寅初》剧目中部分唱段进行音乐鉴赏,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旋律、节奏、唱腔等艺术元素,并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3. 《丑末寅初》剧目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3.1 京韵大鼓剧目的文化内涵京韵大鼓剧目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是一种表达文化、传递价值观念的载体。
通过对《丑末寅初》剧目中的歌词、台词等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3.2 《丑末寅初》剧目的人文价值《丑末寅初》剧目为观众呈现了疫病流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应对策略,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的概述、特点、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感受作品的演唱特点。
2、鉴赏、体验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特点。
3、了解有关京韵大鼓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被流行音乐笼罩的学生,对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了解的并不多,拖着长腔的音调也不是很喜欢。
对学生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尤其是曲艺、戏曲部分我做了一些调查:60%~~70%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有10%~~20%的学生是从姊妹艺术侧面了解的:如影视歌曲的民族风格元素,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曲人生;或是郭德纲的相声等等,有5%~~10%的学生浅显的了解一些,但也知之甚少,课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努力跟随老师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感受作品的演唱特点。
难点:鉴赏、体验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趣
课件中罗列的艺术种类,请学生挑选属于曲艺的艺术形式。
教师演唱两段:天津时调《秋景》
京韵大鼓改编的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京韵大鼓“丑未寅初赏析
知识文库 第6期13京韵大鼓“丑未寅初"赏析阙 烁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用北京的语音声调发音吐字,并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遂成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本文将浅析家喻户晓、传唱不绝的《丑末寅初》 (又名《三春景》) 这一传统唱段。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律两地。
在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将其在吐字发音上用北京音调代替,并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之为京韵大鼓。
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
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人演唱。
期间,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
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
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一般是一韵到底。
京韵大鼓的唱腔,经过刘宝全和弦师韩永禄、白凤岩、韩德福等人的革新创造而丰富多彩。
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
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要半说半唱,与唱腔自然衔接。
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
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是低胡。
京韵大鼓曲目基本属短篇唱段,传统曲目有继承于木板大鼓的《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有由刘宝全、庄荫棠、白云鹏等人根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刺汤勤》、《白帝城》、《探晴雯》、《黛玉焚稿》等,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段,如《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八爱》等。
经常演唱的只有三十多段。
其代表曲目《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
【精彩分享】非遗赏析:京韵大鼓——中国北方鼓曲艺术成就最高的曲种
【精彩分享】非遗赏析:京韵大鼓——中国北方鼓曲艺术成就最高的曲种“过山林狂风如吼冷嗖嗖堪可的大雨临了头”京韵大鼓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艺术特点木板大鼓发展成京韵大鼓后,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方言,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
京韵大鼓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
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
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
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
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
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
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
平腔适于叙事,高腔表现激昂的情绪,落腔则表现平缓轻松的情绪。
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
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
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
曲艺唱词——京韵大鼓《罗成叫关》
曲艺唱词——京韵⼤⿎《罗成叫关》曲艺唱词——京韵⼤⿎《罗成叫关》周西坡坡前草青青明关城外⽉莹莹将军⾎洒⼭川冷史册堪垂英烈名黄⼟⽆情埋傲⾻青天有意纳英灵都只为建成元吉怀旧恨叹罗成陷淤泥遭乱箭天收去⽩虎星这位豪杰他⾎染红我表的是被屈含冤的⼩罗成⾝带棒伤追赶贼兵那贼苏烈全军逃窜⽆踪影猛抬头见云遮秋⽉唯有数点寒星⽆奈何拨转马头回营去交令少不得⽆精打采把旧路重⾏忽听得枯⽊悲鸣惊沙卷起冷飕飕滚滚的阴云凛凛的朔风霎时间这鹅⽑蝶⽚从天降这英雄盔压雪⽚甲挂冰凌素缨枪⽐冰还凉压⼿重⽩龙马⼀步⼀滑勉强着往前⾏织锦罗袍堪堪湿透叹英雄倦体怎禁这刺⾻的寒风⼜搭着征战了⼀⽇未曾将战饭⽤更堪怜棒疮发作两腿⽣疼难把这坐骑乘⽆奈何⾛进了苍烟丛林内哎他下雕鞍⼿拄银枪站定⾝形实指望定⼀定⼼神歇⼀歇倦体哎呀因⼒猛将棒疮震破⾎染袍红咯得得⽛关紧咬疼难忍急煎煎⼼如⽕燎似油烹颤巍巍虎体难⽀彪躯抖叹英雄⼀阵昏迷就跌倒在地流平哪顾得盔伤了凤翅那杆银枪在旁边扔这不挣断了襻甲绳此时间飘飘瑞雪⼗分更紧⽩茫茫将英雄埋没⼀层层这罗成苏醒半晌睁虎⽬呀见⼰⾝怎么倒卧冰花雪地中强咬⽛关翻⾝坐起见雪地上梨花枪冻成⼀条冰⼜见⽩龙马抿⽿攒蹄浑⾝是雪通⼈性它两眼呆呆看我罗成这英雄勉强挣扎将⾝站起哎呀这⼀阵是刺⾻钻⼼棒伤疼⼜觉得腹内空虚⾝上冷那战马悲鸣唤草吼叫连声这英雄到此光景⼼酸难忍猛然间想起了家乡吃了⼀惊曾记得堂前别母娘亲嘱咐⽼⼈家说愿吾⼉速平河北早⽴⼤功吾⼉你快回程这⽽今娘亲空把捷⾳盼哪知晓孩⼉要做那外丧的魂灵⼤略着今世不能啊重见我那⽼母哇哎呀娘啊空养了孩⼉啊枉费功这英雄想到期间⽅⼨乱思亲泪点点滴滴洒前胸⼜想起夫⼈年轻罗通年幼这才是母⽼妻娇⼦未成丁可怜他们⼜有谁疼忽转念这是天丧我罗成合该命也⼜何必频频怨叹苦伤情抖精神掸了掸雕鞍煞了煞肚带紧紧头盔⼜勒勒襻甲绳跺征靴拾起银枪要乘坐骑凄惨惨眼望战马叹连声说这都是主⼈⽆能连累了你受饥饿雪地冰天还要⾏程⾛⾛⾛不可灰⼼弱了锐⽓要抖起来当初的咆哮旧⽇的威风上征驹⽩龙马踏破了冰花趟碎⽟抖丝缰将银枪倒控往前⾏霎时间电转星飞来到明关城下勒坐骑在红灯影⾥看分明这才惊动了守城的罗春忽听得銮铃响慌张张⼿扶垛⼝探⾝形忙问道城下是何⼈罗爷说是我说话的可是吾⼉为⽗回城罗春说爹爹呀适才间建成元吉升⼤帐定奸计要害爹爹的命残⽣传将令说先锋罗成不将苏烈擒到说爹爹私通敌⼈不放你进城违将令决不宽容⼀律斩爹爹呀你可拿获住敌⼈吗回城献功这英雄当时听罢了罗春语只⽓得他怔磕磕眼望城悲惨惨泪盈盈勒马横枪他的怒满填胸说好奸王我与你何仇何恨陷害我罗成你是苦苦地下绝情⼩罗春⼀闻此⾔⼼痛碎⼿扶垛⼝语带着悲声说爹爹呀你⾎战了⼀天并半夜这⼈未卸甲马未消停待孩⼉且⾃开关爹爹请进管什么军令如⼭看他是怎样⾏英雄⼤惊说我⼉不可我若进关那奸王知晓岂肯把你容⼀定是咱们⽗⼦双双丧奸王⼿内倒不如斩钉截铁去找贼营凭为⽗敢对青天⼀点忠素缨枪定把贼⼈哪就⼀扫⽽平如不然将为⽗的⾸级就交与了苏烈做⼤将⾎溅沙场也是本分所应这英雄说到此横铁胆⼀回⼿嗤的⼀声扯下来半幅银袍素⽩绫嗑破指尖题⾎字不过是被害遭屈的事⼏宗战兢兢那忍痛的将军将雕翎扯箭头上拴好书信眼望城⼤叫道罗春吾⼉听嘱咐这⼀⽀箭今⽇完结⽗⼦情为⽗我此⼀去肝脑涂地将国恩报唉倘遭不测我⼉你急忙启程奔西京将此书呈上秦王千岁将为⽗我被奸王所害细说分明再者是你祖母年⾼兄弟年幼你的娘是⽆能耐的妇道啊正在年轻眼睁睁这罗门三代托付你全仗着我⼉争强耀祖光宗这英雄话到了伤⼼哪将悲声⼤放哎我猛听得⼸弦声⾳响将⾎书射上了城⼩罗春拾起书信双脚跺⼤叫道爹爹慢⾛⼉去开城反⼤唐夺取⼭河清宇宙斩奸王消除旧恨再把贼平罗成⼤喝说你还不住⼝素缨枪突突乱颤指着螟蛉好冤家你满⼝如再提反字是逼为⽗将素缨战杆刺前胸⼩罗春低头落泪闭⼝⽆语勇忠良搌搌泪望望城跺征靴踏⾦镫将⽛关咬忍痛疼横铁胆抖威风凛凛丹⼼浩⽓凝叭啦啦⼀催坐骑去找贼营正⾏⾛鸡鸣报晓天光亮雪已住风卷残云晓⽇红哪知晓贼营定下了牢笼计苏定⽅领兵前来诱英雄这罗成⼀见群贼⼼冒⽕啪啪啪紧磕征驹将战杆拧滴溜溜⽩龙马横冲奔贼队噗噗噗素缨枪狠狠乱挑贼兵众贼寇弃甲撇⼽朝下败那苏烈未曾交⼿就⽢拜下风这罗成马似龙飞追败将猛抬头见反贼刘王在⾯前迎你⼀杆银枪⽆对⼿杀伤孤有名的上将数⼗名这⽽今你王爷单⼈独骑你还敢战否这罗成青丝发扎煞虎⽬通红抖银枪呐喊⼀声冲过去呀不提防淤泥浮埋着雪⼀层扑通通连⼈带马沉河内好堪怜⼒尽的征驹连半步难⾏这英雄正⾃为难⼀声炮响雪地⾥现出⽆数贼兵苏定⽅圈回战马把⾦⼑挂抽⼸搭上箭雕翎罗成马前投降还罢了如不然你来看叫你在乱箭之下丧残⽣这英雄仰⾯朝天哈哈⼤笑苏定⽅你不必发威速放雕翎你公爷将眉头⼀皱就算不了英雄苏定⽅⽓崩肝胆说好好好你看他前拳对准后⼿松哧啪箭穿额⾓深数⼨这英雄纹丝不动闭⼝⽆声苏定⽅点头称赞呵好奇男⼦忙传令军卒们齐发乱箭射罗成只听得唰唰唰两岸⼀阵⼸弦响叹罗成天边魂断河内⼫横周西坡箭攒⼀位英雄将叹罗成疆场捐躯千载表英雄注:唱词据⽩奉霖⾳像整理。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1.4 二人转
二人转在历史上曾称“蹦蹦”“双条”“对口”“双玩 意”“小秧歌”等,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1952年,在第一 届全国文代会上定称“二人转”。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吸收 东北民歌、东北大鼓、皮影、相声、梆子及其他姊妹艺术的音乐 唱腔和表演技巧,同时融进了大量的民间笑话,不断地丰富和充 实,逐渐发展为具有“唱”“说”“扮”“舞”“绝”等综合技 能的表演艺术。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1.1 京韵大鼓
其中以刘宝全、白云鹏、张晓轩为代表的三个流派 最有代表性,刘派高亢挺拔、刚柔相济,白派委婉缠绵、 曲调低回,张派气壮声宏、粗犷豪放。 刘宝全有“鼓界大王”的美称,他所创立的刘派对 京韵大鼓的发展影响较深,其后的艺人主要都从他的唱腔 中汲取营养,如白凤鸣、骆玉笙等。 京韵大鼓在城市中流传时,由于听众发生了改变, 演唱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开始使用四胡、三弦为伴 奏乐器,还用小段代替了长篇大书,艺术上渐趋成熟。
“扮”指表演,二人转的两个演员称为“一副架”,男角称下装、 丑角,女角称上装、包头;其表演是靠两个演员“分包赶角”“跳进跳出” 地装扮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做到“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的效果。 “舞”指舞蹈。二人转采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说唱故事,基本舞蹈 动作来源于东北秧歌中的各式舞蹈。 “绝”指绝活,是类似杂技表演艺术中的独特技能,如各式的“抛 绢”“转扇”“竹板花”等的高难度动作,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1.1 京韵大鼓
鉴赏曲目:《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以刘宝全和骆玉笙的演唱版本最有代表性。《丑末寅初》是为数不多 的抒情写景小段,相对故事性叙述唱段而言,它更具有高雅的气质。 该唱段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内,即一天的开始之时,中国古代人民 的生活情景,犹如一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民俗风情画卷。 唱词由极不对称的上、下句构成,上句为标准的七字句,下句大幅度扩充,每对上下句描绘了一个完 整的画面、场景或人物。 它的唱腔流畅舒展,节奏平稳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鉴赏
通过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传统戏曲
通过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传统戏曲教学内容: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落后的文化形式。
然而,戏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中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通过学习这部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传统戏曲。
二、京韵大鼓的介绍京韵大鼓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地方戏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晚期。
京韵大鼓作为一种生动有趣、既有表演又有音乐的艺术形式,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京韵大鼓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既有说唱,也有舞蹈和音乐等多种形式。
京韵大鼓的演出场所一般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简易的舞台,观众可以坐在舞台周围听取京韵大鼓的演唱。
三、《丑末寅初》的介绍《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中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狗和猫争夺权利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充满了喜剧色彩,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在《丑末寅初》的表演中,演员不仅要表现出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还需要通过咏叹、吟唱等形式将整个故事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京韵大鼓中还有很多琐碎却又极为重要的细节需要演员们去捕捉和表现。
四、欣赏传统戏曲的方法1. 学习戏曲的历史和基本概念。
了解戏曲的历史和演出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戏曲。
同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例如人物、情节和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2. 整体了解剧情和故事情节。
在欣赏传统戏曲时,需要通读整个剧本,了解戏曲中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通过整体了解剧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注意细节,关注演员的表现和音乐的应用。
欣赏传统戏曲时需要注意细节,例如角色的动作、表情和音乐的节奏等细节。
需要仔细地观察演员的表演和听取音乐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欣赏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4. 学习戏曲的语言和唱腔。
在欣赏传统戏曲时,需要学习戏曲的语言和唱腔,例如京韵大鼓和昆曲等。
《京韵大鼓红梅阁》(唱词文本)(骆玉笙演出本)
《京韵大鼓—-红梅阁》(唱词文本)(骆玉笙演出本)细雨轻阴过小窗,闲将笔墨寄疏狂。
摧残最怕东风恶,零落堪悲艳蕊凉。
流水行云无意话,珠沉玉碎更堪伤。
都只为粉黛多情含冤死,就是那薄命的佳人叫李慧娘啊。
这佳人自从身入平章府,有个贾似道因怜玉貌纳为偏房。
虽受些晓风残月沾恩惠,怎奈她怨雨愁云总断肠。
这一天随同着奸相西湖逛,荡悠悠一帆春色画船扬。
真果是船在镜中人在画里,人间福地世外的风光.翠滴滴黛色生辉山岚远,绿荫荫晓烟浓伴树微茫。
印月潭中金鳞舞,湖心亭暖雁成行。
这位李慧娘见画船将到了梨花岸,(我)猛抬头见个少年郎。
文而雅貌堂堂,站在那琼瑶林下断桥旁,则见他天生的秀丽不似寻常哪,他(哪)举止端庄啊。
这佳人眼凝秋水望梨花岸,这奸相有语开言叫慧娘:“啊!"说,“你来看,此处这座园林好,一枝白玉一枝香。
”这佳人正在出神之际,含糊地答应,说:“果然是品格清秀神气温良。
"这奸相闻听言语大诧,他这才捋顺着慧娘的二目看端详。
对面却是银霞坞,有个小书生折花林下手高扬。
暗说道:怪不得这贱人这般如此,敢则是动了她花前月下俏情肠。
他故意随着(那)佳人说:“真秀气!”李慧娘此际忘神也未提防。
顺口还说是:“真仙人也,世间上竟有这样俏才郎!"这奸相假意含笑说:“多情种,想你那魂灵儿早已入他乡.芳卿若是真心爱,我管叫你与书生配鸾凰。
"李慧娘一闻此言回头看,呀!见老贼气昂昂。
只吓得俏佳人芳心乱跳,玉体冰凉,粉脸儿焦黄哪,她那真魂就上了望乡啊。
这老贼怒气未息说:“将船给我拢岸,回府去我打点妆奁出嫁慧娘。
”众姬妾个个担惊不敢多语,顷刻间舟回碧浪缆系在垂阳.下画船这奸相跨马姬妾乘轿,一霎时回归府第各自回房。
这奸相从海棠轩路过荼蘼架,来到了梅花厅上玉兰堂。
吩咐家丁快传众姬妾,有从人答应一声走慌忙。
不多时众多姬妾齐来到,只听得环佩叮当响,飘飘兰麝香.一个个提心吊胆把幽斋入,李慧娘惊魂失色侍立一旁。
奸相说:“今日游湖你真乐也,可遇见知心如意俏才郎。
京韵大鼓课件
腔较多,在叙事之中抒情。
(二)曲种举例
• 京韵大鼓 • 梨花大鼓
鼓词类
京韵大鼓
• 1、京韵大鼓的形成 • 京韵大鼓属鼓书类曲种,过去又叫“京音大鼓”,
是我国北京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也称“怯大鼓”。
2、京韵大鼓的流派
(1)刘宝全的流派大 鼓艺术 • 刘宝全(1869— 1942)清末说唱大鼓 艺人,被誉为“鼓界 大王”。
(2)白云鹏的白派大 鼓艺术
• 白云鹏(1874— 1952)白派大鼓艺术 创始人。
(3)骆玉笙的骆派大 鼓艺术
• 骆玉笙(1914— 2019)艺名“小彩舞 ”。曾任中国曲艺家 协会主席。
京韵大鼓名作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 传统唱段。 作品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 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 它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 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还有作品《玉堂春》、《单刀会》、 《战长沙》、《博望坡》、《刺汤勤》、 《白帝城》等等
京韵大鼓ppt课件说唱音乐的沿革源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以唐代变文头可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元明时期继续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元明时期继续发展及到清代到达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曲种发展及到清代到达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曲种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形式
3、京韵大鼓的唱词
• (1)鼓词的句子结构 • 京韵大鼓的唱词句式主要是七字句和十字
曲艺欣赏(与“京韵大鼓”有关文档共13张)
凤、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
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
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
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
早在古作代为,我《国民南间阳的说关故》事、的讲“笑话帽,儿宫廷”中演俳优唱(后专为成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骆绣玉房笙 的独佳(1立人91儿4唱─要2段早00起2。),女我刘。只派见他、,骆面对派着的菱花传,人云分均两擅鬓、演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是俏梳妆。 七岁开作始品学京以剧,极9简岁拜练苏的焕亭笔为触师学,唱形京剧象老地生。描述了 骆名玉篇笙 的在的同丑代时表,末作她有还寅《积初剑极阁参这闻加一铃新》编时、曲辰《目丑的里末演,寅唱初,中》其国、中《《古伯光代牙荣摔的人琴航》行、》《、子《期卧听薪琴尝》胆、》《、红《梅和阁氏》璧等》曲 、目《,珠几峰十红年旗来》让等听最众具百影听响不。厌,在演唱传统 193民9的年首生次在活北景京演况出,。 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 同明时清, 两画还代卷培及养至。了民一国它代初的又年一,腔代伴调年随轻资流演本畅员主。义,经节济萌奏芽活,城泼市,数量短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 发展. 早在古句代大,我腔国民搭间配的说巧故妙事、。讲从笑话悠,扬宫廷婉中转俳优的(唱专为腔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我白们云今 鹏中天则,所擅见唱使到《的红人曲楼们艺梦品》得种故到,事大,充多如分为《清祭的代晴艺至雯民》术初、享曲《种黛受的玉。流悲传秋。》、《宝玉娶亲》等。
从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看运河流域文化血脉传承
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从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看运河流域文化血脉传承乔 雯(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是运河流域传统音乐传承研究的一部分,在京津冀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运河文化中,音乐占重要地位。
随着历史的演变,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并发展成为带有地区色彩的曲种。
翻看历史传承,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内在嬗变,探讨运河流域音乐传承实施与保护,为我国曲艺有效发展与血脉传承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运河流域;血脉传承;鼓曲艺术【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鼓曲艺术作品是我们中国民间独一无二的有说有唱的艺术形式,是说唱艺术中的闻名史,鼓曲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多彩,形象各异,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鼓曲艺术与古诗词、古曲、诗赋、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一脉相承。
表现出了真挚的感情和较高的文学修饰,篇幅以短小精悍为主,具有雅俗共赏等特质。
我国北方鼓曲艺术中,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即是早期发展的曲艺形式,历史渊源,一脉相承。
又各具特色,个性鲜明,风格各异。
看历史发展,究内在嬗变,探血脉传承,打造文化名牌。
一、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的追溯与其发展北方的大鼓艺术中,木板大鼓算比较早期的传统曲艺之一。
木板大鼓也叫“小口大鼓”“鼓子快书”,是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鼓书形式。
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在当时当地较流行的曲种。
木板大鼓的内容简单,体裁大多借鉴了当地和周边的民歌。
形式多样,部分曲调中常见叫卖吆喝调,反映了街巷文化特点,在广大农村发展迅速。
慢慢扩展到了城市,甚至在京津冀大部分城市。
木板大鼓的选材简单而朴实,内容贴近生活,表达简明通俗。
唱段风格具体,唱腔结实而有力,充分体现大众的积极向上,健康,有生命力,有活力故事,文化和地域多样性。
演唱形式主要有单口、对口两种时。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
• 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 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 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一代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 形成。木板大鼓是一种农民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半职业的 农民一人演唱,伴奏没有弦乐,只有鼓、板,因此得名。 木板大鼓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内容多为英雄好汉的故事, 如《杨家将》、《封神演义》、《响马传》等,据说音乐 很简单,五声音阶,没有“4、7”两音,节拍形式为一板 一眼,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上下句形式,唱腔为板腔体结 构,说白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当时人称木板大鼓的表演者 为“说大鼓书的”。
曲艺篇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曲艺音乐是指曲艺 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它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 说有唱;一是只唱不说。常由一人演唱,多则三五 人。演出形式简单灵活,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为主, 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一个演 员模拟多种角色)的特点,并自装乐器,略带表演
动作来演诉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子江!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古寺, 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 早下地,拉过牛,套上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秋收、冬藏闭户,奉上 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衫, 腰系丝绦,足下登着福履,怀里抱着书包,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 这座书房。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云分两鬓,鬓上戴着 鲜花,花枝招展,她是俏梳妆。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 身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登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短笛,吹的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简评
篇犷建《2末寅初》简评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空旷又悠长的乐声响起,我脑子里出现了澄明的蓝天、静止的白云,还有静悄悄的胡同上空那不时掠过的鸽群。
且看:丑末寅初日转扶桑俄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佗: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面值冲霄汉哪减去了辉域•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儿听不见那敲钟儿听不见那撞锣儿听不见那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哪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啰入了黄梁〃架上的金鸡不住的连声喝阡门开万户放至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4H离了店房够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渔翁出舱解开缆摩起了篙驾起了小航牌4飘摇摇晃里晃当/惊动了那水中的那些鹭莺〃寸对鸳敌是扑楞楞楞两翅儿忙啊/这才飞过了那扬子江〃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福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占寺寺里隐着山僧管在佛堂上把那木鱼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早下地才立过牛套上犁〜到南洼去耕地耕得是春种秋收冬藏闭户建上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夕Iy 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勿要系丝绦那足下蹬着福履怀里抱着书包〜步三摇脚步儿仓惶他是走进了这座书房〃绣房的佳人要早起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云飞两鬓那鬓上戴着鲜花Z花枝招展哪她是俏梳妆〃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不穿水裤那足下蹬着草鞋做挂膝鞭倒骑着牛背∕11横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砍出来的这个山歌儿是野调无吸不越过了小溪旁〃梆儿、钟儿、锣儿、铃儿、花鼓,是和曲艺有关的东西;谯楼是过去的标志性建筑;夜间打更的人负责安全警示;在时钟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靠金鸡打鸣判断起床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渔翁出舱打渔使的是什么工具,扬子江上有鹭鹭、鸳鸯,生态和谐:高山、青松、古寺,僧人们安心念佛烧香:农夫春种秋收、冬藏闭户,按时交粮、遵纪守法;书生的常规装扮是方巾、蓝衫、丝绦、福履;妙龄女子对照菱花镜,梳着当时流行的发型;牧童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倒骑牛背、口横短笛,活脱脱中国画中的典型形象。
京韵大鼓名家名段
京韵大鼓名家名段
京韵大鼓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因其在演唱中强调语言
表达与鼓点打击的结合,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与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中,名家名段作为其艺术精髓之一,更是广受戏迷喜爱。
下面,我们
就来谈一谈京韵大鼓的名家名段。
一、名家
京韵大鼓有着数不清的优秀表演者,其中著名的名家有于鼎元、
徐玉兰、刘宗龙、李少春等。
这些名家都是京韵大鼓表演艺术的代表
人物,他们通过巨大的努力和执着,使得京韵大鼓更加精致、绚丽和
现代化。
二、名段
1. 《狄青大战辽兵》
这是一出京韵大鼓中的著名历史剧,以唐朝将领狄青征辽为主,
讲述了狄青率领大军征辽,不屈不挠地抵抗外敌的故事。
这个名段选
自这部剧目,讲述了狄青与辽将阿骨打一决胜负的场景,非常具有震
撼力。
2. 《女儿情》
这个名段讲述的是隋炀帝的女儿杨贵妃与唐玄宗相恋的故事,展
示了杨贵妃的幽怨和凄美。
京韵大鼓表演者通过其独特的嗓音和鼓点,再现了这个名段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
3. 《海瑞罢官》
这个名段讲述的是明朝御史海瑞因发表直言,遭到严惩,从而罢
官的故事。
表演者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舞台动作,塑造了海瑞的形象,同时通过京韵大鼓独有的旋律和鼓点,表达了这个名段中的悲愤
情感。
三、结语
以上仅为京韵大鼓名家名段中的一部分,这些名家名段不仅是京
韵大鼓艺术的精髓,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文化魅力。
作为一位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和传承,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京韵大鼓白云鹏先生晚年精品《花木兰》
京韵⼤⿎⽩云鹏先⽣晚年精品《花⽊兰》⽩云鹏,男,京韵⼤⿎演员。
⽩派创始⼈。
⽩云鹏年轻时在农村演唱⽵板书,后拜⽊板⼤⿎艺⼈史振林为师。
1910年三⼗岁时到京津⼀带演唱由⽊板衍变⽽成的京韵⼤⿎。
初时演唱的曲⽬有《长坂坡》、《战长沙》、《单⼑会》等。
随着在四海升平游艺场演唱“⽂明⼤⿎”,⽩云鹏不断地在实践探索,发展⾃⼰的艺术风格,孕育着新的艺术流派。
⽩云鹏1910年后⽩云鹏根据⾃⼰的素质和理解⼒加⼯创造了⽩派的代表作《焚稿》、《哭黛⽟》、《探晴雯》及《孟姜⼥》等。
他嗓⾳虽低,听来却圆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物的内⼼情感。
⽩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物忧思之情时,常⽤平中见奇,稳⽽有变的唱法,恰当地调动了排⽐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
1930⾄1950是⽩派艺术的兴盛时期,特别是建国后,在党的⽂艺⽅针指导下,年逾古稀的⽩云鹏积极演唱新曲⽬,并着⼿整理传统遗产。
他被聘到中国戏曲研究院⼯作后,整理演唱了《花⽊兰》等曲⽬。
1951年⼊中央戏曲研究院⼯作,积极⾰新⿎曲艺术,刻意传艺授徒,弟⼦有富少舫、阎秋霞等。
(摘⾃《梨园百年琐记》⼤戏魔、匿名整理)⽩云鹏花⽊兰来⾃京剧三⿍甲00:0016:09⽂修武备造就难,丈夫事业有⼏⼈全。
既不能笔削汉史声名振,必须要⼿把吴钩姓字传。
标榜场中休喜后,⼈头递上要争先。
叹须眉⼀⽣碌碌的空埋没,还不如那替⽗出征的⼩姐叫花⽊兰。
(甩板)这姑娘待字深闺她才⼗⼏岁,⽣成的是芙蓉为貌⽟如颜。
才似班昭堪继史,勇如荀灌可并肩。
但知她那芳姿⼉美貌如鲜花⼉⼀朵,就是那铁⽯的⼼肠见了她也要爱怜。
对镜有时还⾃爱,纤形不许外⼈看。
指⼉上刺厌了鸳鸯绣,⼝⼉内读熟烈⼥篇。
闲了来她跟随⽼⽗学击剑,好似那公孙⼥妙舞天花,滴溜溜的落⾄在了她的眼前。
奴怎能像那妙⼿空空的仙家术,我学成了⼀个剑客是翦佞除奸。
花公说⼥孩习武你原⽆⽤,⽽况且凡世修⾏最烦难。
你看那世间的⼥⼦谁是盗盒的红线?书本⼉上也⼤半是⽂⼈他们信着意⼉编。
京韵大鼓 贺新春 赏析
京韵大鼓贺新春赏析京韵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奇妙的艺术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京韵大鼓成为新春赏析的一大亮点。
首先,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极富魅力。
演员们通过鼓点的有机组合,配合唱腔、乐器演奏和舞蹈动作,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韵律美。
他们身着华丽的戏装,露出威严凝重的面庞,舞台上所呈现的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场面,令观众们心潮澎湃。
其次,京韵大鼓的艺术技巧堪称独特精妙。
演员们运用悠扬的念白,声情并茂地演唱,充分展现了京韵大鼓独特的表演风格。
此外,操控鼓棒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演员们在鼓棒的运动中,时而快速切换鼓点,时而以准确的力度敲击鼓面,以此展现出精湛的技巧和高水平的掌控能力。
再次,京韵大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表演过程中,京韵大鼓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演员们以生动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给观众们带来了深深的视听享受。
同时,京韵大鼓还常常融入一些时下热门的话题和社会现象,使得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对当代社会进行一次有趣而深入的思考。
最后,京韵大鼓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演艺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京韵大鼓的推广和传承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新春佳节,在欣赏京韵大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体会其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总之,京韵大鼓作为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在新春赏析中别具一格。
它的表演形式魅力十足,艺术技巧精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新的一年中,让我们共同欣赏京韵大鼓的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艺发展概述 二.《丑末寅初》京韵 大鼓
曲艺发展概述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 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 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 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 独特的艺术形式。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 流长。早在古代,我国民 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 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 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 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 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 赋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 说唱纷纷流向城市,它们 在演出实践中日臻成熟; 一方面一些老曲种在流传 过程中,结合各地地域和 方言的特点发生着变化。 这一时期新的曲艺品种, 新的曲目不断涌现,不少 曲种已是名家辈出流派纷 呈。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曲 艺品种,大多为清代至民 初曲种的流传。
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 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 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 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 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 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 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 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 京韵大鼓。京韵大鼓以刘宝全、 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 “白”、“张”三大流派。其中 以刘宝全的艺术造诣最高,贡献 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 尊为一代宗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 成了人民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 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 《珠峰红旗》、《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 轻演员。使他们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京韵演员。
《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又名《三 春景》,是京韵大鼓历经 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 人口的传统唱段。全曲由 九对句子,每个下句均是 多层次的长句。早年只作 为《南阳关》的“帽儿” 演唱后成独立唱段。作品 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 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 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 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 朴的画卷。它的腔调流畅, 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 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 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 术享受。
(甩板)
问
答
谈谈你们对的感受京韵大鼓《丑 末寅初》的感受? 学唱《丑末寅初》第一段,感受 它的韵味?(分组进行)
欣
赏《丑见,云淡淡、雾茫茫,山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 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着古寺、寺里隐着山僧,僧在 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 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 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我 早下地,拉过了牛套上了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 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敲, 秋收、收仓闭户,奉上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 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 钟儿听不见撞,锣儿听不见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 登着云履,怀里抱着书包,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 晃,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粱。 进了书房。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我只见他,面对着菱花, 架上的金鸡不住地连声唱,千门开、万户放,这 云分两鬓、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是俏梳妆。牧牛童 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出 儿不住地高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下 离了店房,遘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渔翁出舱解 穿水裤,足下登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短笛,吹 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 的是自在逍遥,吹出来的那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这不越过 了小溪旁。(甩板) 当,惊动了那水中的那些鹭鸶、对对的鸳鸯,它 (愿众位富贵荣华,金玉满堂,福寿绵长,一世永安康) 是扑扑楞楞两翅儿忙啊,这不飞过了那扬子江!
到了唐代,讲说市 人小说和向俗众宣 讲佛经故事的俗讲 的出现,大曲和民 间曲调的流行,使 说话伎艺、歌唱伎 艺兴盛起来,自此, 曲艺作为一种独立 的艺术形式开始形 成。
概述2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 济的发展,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说唱表 演有了专门的场所,也 有了职业艺人,说话伎 艺,鼓子词、诸宫调、 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 盛。明清两代及至民国 初年,伴随资本主义经 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 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 发展.
京
韵
大
鼓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 “三国”故事,如《长坂坡》、《草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 《红楼梦》故事,如《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京韵大鼓 除演唱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 末寅初》、《百山图》等。 京韵大鼓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20年代以 后,女演员良小楼、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等如雨后春笋般登 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 韵大鼓更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