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部分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首次

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首次

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首次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首次公示,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是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首次公示,标志着项目在环保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项目概述方面,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6000亩。

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生产合成气、液化石油气、甲醇等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项目还注重循环经济,利用废弃物生产建材,降低环境污染。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发现和预防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项目单位及时调整规划设计,使项目更加符合环保要求。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项目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此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首次公示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表等。

公示期内,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等方式了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项目后续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开展实地调查,收集环境基础数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组织专家评审会,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最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二次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首次公示,既是对项目环保工作的一次全面梳理,也是对公众环保权益的尊重。

我们期待在全体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为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也希望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陕西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

陕西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

陕西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写本)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二零一二年三月1规划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1.1规划背景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陕北基地)两个规划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中榆神矿区的一部分。

榆神矿区三期规划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陕(西)、(内)蒙两省(区)边界东侧,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及神木县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39′04″~110°06′01″、北纬38°30′00″~38°52′30″之间。

规划区东西宽34km,南北长26km,面积870.2km2。

规划区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3797.97Mt。

规划区煤质优良,与当地其他矿区相比具有较高发热量和特低硫~低硫、特低磷和低燃点等特点,是良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

矿区水、电、路等外部条件基本具备。

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地区煤电同步建设、“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调节全国产量、东部地区稳定生产规模的煤炭开发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西电东送”、“煤炭液化”等综合战略的实施,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属国家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一部分,矿区开发符合国家煤炭战略布局。

其次,榆林市社会经济总体呈跨越式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矿区主要为农业区,农、副、牧业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与周边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差距越来越大,矿区开发建设必将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矿区开发是地方经济发展背景所需要。

第三,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属国家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一部分,煤炭产品定位为“调出区”,区内煤炭为长焰煤41号(CY41)和不粘煤31号(BN31),是优质的动力、化工用煤,目前陕西渭化、陕化、东陈煤化工园区、锦界工业区煤化工项目对本区煤炭资源需求量较大,另外东南沿海大型燃煤电厂也对本区煤炭资源有较多需要,这些企业或园区已与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开发主体(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达成供煤初步意向,因此开发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对满足市场煤炭需要有重要意义。

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

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 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 1. 引言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等问题,榆林市政府决定实施易地搬迁规划方案,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合适的地区,以缓解城市压力。

本文将对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 2. 目标和原则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在规划方案的制定中,遵循以下原则:- 公平公正:保障搬迁户的利益,确保每个搬迁户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置。

- 可持续发展:注重搬迁区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 灵活适应:根据搬迁户的需求和意愿,提供不同的搬迁方式和安置方案。

## 3. 搬迁范围和对象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涉及到榆林市的部分乡镇和农村地区。

主要搬迁对象包括以下几类人口:- 城市拆迁户: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榆林市部分地区需要进行拆迁,拆迁户需要被妥善安置。

- 贫困户:榆林市的部分贫困地区,贫困户生活条件艰苦,需要进行搬迁,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 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居民:一些地区的环境恶劣,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需要搬迁到适宜居住的地区。

## 4. 方案实施步骤榆林易地搬迁规划方案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搬迁需求调研在确定搬迁范围和对象后,榆林市相关部门将进行搬迁需求调研,了解搬迁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居住条件、家庭收入等。

### 步骤二:搬迁策略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搬迁策略,包括搬迁方式、安置方案等。

针对不同类别的搬迁对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搬迁户能够得到合理的安置。

### 步骤三:落地实施根据搬迁策略,开始实施搬迁工作。

这涉及到拆迁工作、新居建设等环节。

在搬迁过程中,需要做好与搬迁户的沟通和交流工作,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动态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动态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动态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动态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20年第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4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动态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协同共进,根据《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8-2025)》(以下简称达标规划)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拟纳入达标规划的项目评估和规划实施、项目调整和效果评估。

第三条达标规划是我市实施项目建设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未经批准,严禁修改。

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规划实施动态评估工作,按有关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第四条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达标规划动态评估工作,市发改委、市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按各自职能开展配合工作。

第五条动态评估周期为12个月,原则上每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动态调整项目清单编制,3月底前完成动态评估工作。

第六条经市生态环境局确认的咨询机构,可承担达标规划动态评估工作,动态评估应采用符合榆林市实际和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各类空气质量模型开展。

第七条项目有下列情形的,需纳入动态考核评估:(一)按照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规定,大气环境预测为一级评价的;(二)项目实施对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

第八条项目有下列情形的,优先纳入达标规划:(一)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陕西省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榆林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政策中明确的重点项目;(二)属于国家、省、市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三)属于榆林市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四)本企业、本系统已按最严格环保措施完成改造,实现最少排放的;(五)执行最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且工艺可行的;(六)具备当年开工条件的。

第九条项目有下列情形的,不得纳入达标规划:(一)属于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中限制类的;(二)未采纳最严格环保措施,本企业、本系统具备削减潜力,未进行改造的;(三)环保管理滞后,多次受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罚的。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工作计划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工作计划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工作计划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横山西南新区位于榆林市西南部,是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管辖的一个重要区域。

为适应区内快速发展的需求,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制定并执行工作计划,以推动该区域的城乡建设和规划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发展需要,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制定并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功能区、农村居民点及产业发展区。

将重点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规划。

2. 建筑设计审批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加强对建筑设计项目的审批和监督工作,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同时,注重加强对地方特色和风格的保护,增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满足区内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 农村发展规划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注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供水和电力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 资金管理和项目支持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到位和项目落地。

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工作计划执行和效果评估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将按照工作计划制定的时间表和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时,加强对工作过程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四、工作的意义和影响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将促进横山西南新区的城乡建设和规划工作,提高区域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水平。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审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发展规划,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横山西南新区分局工作计划是为了推动该区域的城乡建设和规划工作而制定的。

榆林市规划(2006-2020)

榆林市规划(2006-2020)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 1
第四章 中心城区规划 ...............................................................................................................................................................11
附表与附录 .................................................................................................................................................................................. 28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2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 .........................................................................................................................................................11 第二节 城市规模 .....................................................................................................................................................................11 第三节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2 第四节 中心城区规划总体布局............................................................................................................................................. 12 第五节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2 第六节 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七节 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6 第八节 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6 第九节 中心城区旧城改造规划............................................................................................................................................. 17 第十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 中心城区城乡统筹规划......................................................................................................................................... 19 第十二节 中心城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三节 中心城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1 第十四节 中心城区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 24 第十五节 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时序规划......................................................................................................................... 26

榆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榆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前言按照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目标,强化规划引领,实行科学管控,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总结 2009 年《榆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结合新修订的《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该技术规定进行全面修订,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管理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好保障。

《榆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修订工作于 2017 年12 月启动,主要依据《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参考周边城市和国内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地区的技术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住建(规划)局意见,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审定,在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修改完成后,报经榆林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议研究同意。

《榆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共分十三章,包括总则、规划编制、城市土地使用、建筑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地、城市设计和景观控制、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防灾、空域保护和地下空间利用、附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编制 (1)规划编制总则 (1)城市总体规划 (2)城市分区规划 (5)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6)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6)镇总体规划 (6)镇详细规划 (8)乡规划 (9)村庄规划 (11)其他类型规划 (12)第三章城市土地使用 (14)3.1 用地分类 (14)3.2 城乡用地评定 (14)3.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15)3.4 建设用地兼容性 (15)3.5 建筑容量指标 (17)第四章建筑管理 (18)4.1 建筑布局 (18)4.2 建筑间距 (19)4.3 建筑退让 (22)4.4 建筑高度控制 (27)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 (28)5.1 总体要求 (28)5.2 教育科研设施 (28)5.3 医疗卫生设施 (29)5.4 社会福利设施 (29)5.5 体育设施 (29)5.6 社区服务设施配建 (30)第六章城市绿地 (31)6.1 城市绿线 (31)- 1 -6.2公园绿地规模指标 (31)6.3防护绿地规模指标 (31)6.4附属绿地控制指标 (31)6.5海绵城市绿地建设 (33)第七章城市设计和景观控制 (33)7.1城市设计 (33)7.2景观控制 (34)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 (36)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37)第十章市政公用设施 (43)10.1供水工程 (43)10.2排水工程 (44)10.3供电工程 (47)10.4通信工程 (48)10.5燃气工程 (49)10.6供热工程 (50)10.7环境卫生设施 (51)10.8城市管线综合 (52)第十一章城市防灾 (53)11.1总体原则 (53)11.2城市抗震防灾 (53)11.3城市消防 (54)11.4城市防洪排涝 (54)第十二章空域保护和地下空间利用 (55)12.1城市空域保护 (55)12.2地下空间利用 (55)第十三章附则 (56)- 2 -第一章总则1.1为了科学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榆林市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

榆林市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

2023年度:榆林市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第一章总则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规法”)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榆林市城市规划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1.3 本规范通过对城市规划各环节的规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美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第二章规划编制2.1 城市总体规划2.1.1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和引领性文档,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中心区、新城区、城市拓展区、特色发展区等;2)城市发展战略:明确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3)城市公共设施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4)城市绿化体系:包括城市公园、绿地、绿化带等;5)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包括既有用地的合理利用和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

2.1.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通过听证等方式进行公开透明的程序,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可行。

2.2 区域规划2.2.1 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实施保障,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内自然、人文、经济特点,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区域发展定位:明确区域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2)区域空间结构:包括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发展极、支撑点等;3)区域交通体系: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4)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5)区域耕地保护和利用:包括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2.2 编制区域规划应当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通过听证等方式进行公开透明的程序,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可行。

第三章规划审批3.1 规划前置条件3.1.1 建设规划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程序审批。

3.1.2 建设规划前,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符合区域规划要求,做到科学可行、规划一致。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的形势与策略研究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的形势与策略研究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的形势与策略研究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沙土干旱,是我国重要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之一。

榆林市沙区的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占榆林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作为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沙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在长期以来的治沙工作中,榆林市一直坚持科学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治沙理念,积极探索推广飞播造林技术,借助植树造林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大。

一、榆林沙区的形势分析1. 沙漠化严重:榆林市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土地容易风化,形成沙土。

再加上地面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榆林市沙区沙漠化严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2. 生态环境脆弱:榆林市沙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生态环境脆弱,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较弱,人为破坏、天灾等因素容易导致沙漠化加剧。

3. 治沙任务繁重:由于沙漠化程度深重,榆林沙区的治沙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蔓延。

二、飞播造林治沙的策略研究1. 抓好科学规划:榆林市沙区治沙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治沙方案,确定合理的植树造林区域和植树造林树种。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植树造林规划,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2. 积极推广飞播造林技术:飞播造林是一种高效的治沙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地进行植树造林。

由于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飞播造林能够快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沙漠化的速度。

榆林市要积极推广飞播造林技术,将其作为治沙的主要手段之一,加快沙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3. 加强监测和管护:在植树造林之后,要加强对植树造林区域的监测和管护工作,确保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植被的恢复状况。

对于一些植树造林的关键区域,可以采用人工浇水、施肥等方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确保植树造林的效果。

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

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

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榆林市西沙区,作为该市的重点改造区域之一,一直以来面临着老旧棚户区改造的任务。

为了进一步推进棚改工作,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西沙区政府最近出台了最新的棚改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的内容。

一、改造范围和目标西沙最新棚改方案的改造范围包括西沙区内的老旧棚户区,总共涉及10个片区。

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提升基础设施和改善居住条件,使这些区域成为宜居的住宅区。

二、改造计划1. 棚改建设根据方案,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将引入多元化的住房供应方式,包括自住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金融支持,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居民。

2. 基础设施改善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也将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气供应、道路交通、排水系统等。

在改造过程中,将进行管网改造和升级,确保居民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3.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除了住房和基础设施改造,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还将注重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

包括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购物条件。

三、改造资金来源为了支持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的实施,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安排、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本投入。

同时,相关部门还将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的资金支持,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居民权益保障在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中,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方案,被拆迁居民将享受合理的补偿和安置,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政府将加强对居民权益的监督和保护,防止出现滥用职权和侵害居民利益的情况。

五、改造进展和预期效果按照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改造工作将分阶段进行,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确保改造进度和质量。

预计在3年内完成整个棚改任务,届时西沙区将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区域。

总结: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旨在改善老旧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通过多元化住房供应、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权益保障,该方案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榆林拆迁实施方案

榆林拆迁实施方案

榆林拆迁实施方案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榆林市的拆迁工作也日益频繁。

为了有效推进拆迁工作,保障拆迁对象的合法权益,榆林市政府制定了拆迁实施方案,以规范和指导拆迁工作的进行。

一、拆迁范围榆林市拆迁范围主要包括老旧城区、城中村、违章建筑和危房等区域。

这些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需要进行拆除重建,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拆迁程序1. 征地拆迁规划:榆林市政府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征地拆迁规划,明确拆迁范围、拆迁方式和拆迁补偿标准等内容。

2. 拆迁补偿协商:在征地拆迁规划确定后,榆林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和拆迁对象进行协商,就拆迁补偿标准、安置安居等事项进行协商,确保拆迁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拆迁实施:在征地拆迁规划和拆迁补偿协商完成后,榆林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进行拆迁实施,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拆迁补偿标准榆林市政府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拆迁补偿标准,包括征地补偿、安置补偿、过渡期生活补助等内容。

拆迁补偿标准将充分考虑拆迁对象的合法权益,确保拆迁对象能够合理获得补偿。

四、安置安居对于因拆迁而需要安置的居民,榆林市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安置方案,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安居房,并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安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环境保护在拆迁实施过程中,榆林市政府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拆迁工作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对于因拆迁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将进行合理处理和修复,以保护环境和生态。

六、监督管理榆林市政府将建立健全拆迁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拆迁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公正和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榆林市政府制定的拆迁实施方案,将有力推动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障拆迁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榆林市“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榆林市“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榆林市“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榆林市位于矿产资源富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为了实现矿产资源有序、有限、有偿的保护性开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按照《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榆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榆林市“十一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榆林市矿产资源开采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布局的依据。

一、榆林市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现状(一)矿产资源的总量、特点及优势榆林市矿产资源优势突出,组合配置良好,集中分布于中北部县(区),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其中重要矿产15种,包括:化石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和泥炭等);化工原料盐类非金属矿产(岩盐、湖盐、镁盐和芒硝等);水气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金属矿产(铝土矿);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灰岩、石英砂岩、高岭土、膨润土和黄土等)。

煤、石油、天然气和岩盐是榆林市的优势和特色资源。

1、煤的储藏分布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赋存条件良好,含煤面积2.2万km2。

形成于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等三个不同成煤时代,尤以侏罗纪煤最为发育,预测储量2714亿t,探明储量1460亿t。

石炭-二叠纪煤主要分布于府谷县东北部和吴堡县一带,面积420km2,资源总量55亿t;府谷矿区为低变质烟煤,资源总量46亿t;吴堡矿区为炼焦煤及炼焦配煤,资源总量9亿t。

三叠纪煤主要分布在横山县南部,米脂、子洲县有零星分布,面积3678km2,资源总量为5亿t,主要为气煤。

侏罗纪煤分布在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等六县区,面积2.1万km2。

探明储量1357亿t(其中勘探储量231亿t,详查储量147亿t,普查储量186亿t,找煤储量794亿t),占全市煤炭总量的96.1%;煤田构造和煤层结构简单,含煤地层产状平缓,主采煤层14层,单层最大厚度12.5m;具有“二高三低”(即发热量高、焦油产率高、硫含量低、磷含量低和灰分含量低)的典型优质煤特点,属低热演化程度的不粘、弱粘煤、长焰煤及气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化工原料用煤。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来源:榆林日报发表时间:2016年07月08日编辑:ylzf8字号[大中小] [打印文本] [关闭窗口]《总体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评估空间开发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空间开发适宜性,在1∶10000比例尺上确定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文物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建成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大美榆林”。

空间发展分区——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基础测绘成果,通过空间开发评价、三类空间识别,在与“多规合一”“一张图”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能的地域,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区等,总面积270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63%。

城镇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城镇建成区、城镇规划建设区以及建成和规划的产业园区等,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4.95%。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集镇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总面积137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32.05%。

空间保护格局——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依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开发程度和保护方式,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构建无定河、秃尾河、榆溪河三大生态廊道,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东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三条生态防治带,以及四片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三廊三带四片多点”总体保护格局。

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范围 (2)五、规划期限 (2)第二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市域概况 (3)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 (14)第一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14)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5)第三节规划原则 (15)第四节规划目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 (18)第一节农用地 (18)第二节建设用地 (19)第三节其他土地 (21)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3)第一节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3)第二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5)第四节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27)第五节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28)第六节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30)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2)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第二节县(区)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35)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7)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37)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38)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39)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40)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1)第一节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41)第二节中心城区的范围及规模 (41)第三节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布局 (41)第四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3)第五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 (44)第九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46)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6)第二节节约集约用地 (47)第三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50)第四节土地整治 (53)第十章重点建设用地安排 (56)第一节交通设施项目 (56)第二节水利设施项目 (56)第三节电力设施项目 (56)第四节能源项目 (56)第五节化工项目 (57)第六节其他项目 (5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9)第一节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59)第二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 (60)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61)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62)第五节建立健全土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62)第十二章附则 (63)附表1、榆林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榆林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榆林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4、榆林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5、榆林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7、榆林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图1、榆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榆林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4、榆林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5、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图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各区域、各行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榆林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榆林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二)

榆林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二)

榆林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二)引言概述:城镇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榆林市作为一个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了《榆林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二)》。

正文内容:一、加强城镇绿化规划与设计1.定期修订城镇绿化规划榆林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二)要求每隔五年对城镇绿化规划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修订城镇绿化规划需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确保绿化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推进绿道系统建设榆林市将重点推进绿道系统建设,通过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打造一个连接城市各个绿地和景点的便捷路径。

绿道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还能促进城市的空气流通和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加强景观设计与建筑融合在城镇绿化的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建筑融合的原则。

通过将绿化景观与建筑物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城市的美观度和艺术感,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

同时,还可以通过景观绿化的设计,改善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二、加强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1.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榆林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二)要求加强对市容市貌的管理,包括对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整治,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共绿地和绿化带的维护,确保其保持良好状态。

2.完善绿化设施建设榆林市将加大对绿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增加绿化树木的种植密度,完善绿地、花坛和草坪等绿化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同时,还要加强对绿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剪树木,保持绿地的整洁。

3.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城镇绿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要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和治理,确保城市河流和湖泊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三、加强城镇绿化宣传与教育1.加强绿化宣传榆林市将加强城镇绿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册和户外广告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城镇绿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号召公众共同参与绿化活动。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 (1)(一)评估背景 (1)(二)总规回顾 (1)(三)评估意义 (3)(四)评估依据 (4)(五)评估内容 (5)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7)(一)规划年限 (7)(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7)(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8)(四)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8)(五)城市发展方向 (10)(六)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 (10)(七)中心城区布局结构 (11)三、《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13)(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3)(二)市域规划实施情况 (14)(三)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20)(四)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33)(五)下位规划的编制情况 (35)四、《总体规划》实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7)(一)国家发展战略对榆林提出新要求 (39)(二)区域发展战略对榆林提出新要求 (43)(三)榆林城市自身发展面临新形势 (45)五、《总体规划》面临的新问题 (48)(一)实现战略目标与规划适应性不足 (48)(二)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对空间结构的挑战 (49)(三)新区快速发展对城市总体协整合协调的挑战 (52)(四)城市发展与道路交通功能之间不协调 (53)(五)生态环境保护与构建绿色低碳城市有差距 (55)(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新矛盾 (57)六、评估结论与修改建议 (59)(一)评估结论 (59)(二)修改建议 (59)一、总则(一)评估背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承担编制。

现行总规实施至今,对榆林市的城市用地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控制与指导作用,城乡风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总体框架进一步拉开,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
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1.26
•【字号】榆政发〔2021〕17号
•【施行日期】2021.11.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
管控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经2021年11月25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6日附件:榆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节
第1条.榆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
1.1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1.2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第二节中心城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1条总体目标
第2条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3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第4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第5条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
第6条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第7条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第8条声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第9条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第10条污水工程
第11条雨水工程
第12条再生水利用
第一节
第一条.榆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
1.1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榆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西北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带, 黄土高源与毛
乌素沙漠的过渡带, 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带, 生态环境脆弱, 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带。

表现在地表组成物质上, 以松散物质为主, 北部沙质荒漠化区地表是砂及粉沙, 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黄土, 无论是砂及粉沙, 还是黄土, 地表结构疏松易遭受风蚀和水蚀, 易引起水土流失。

表现在气候上, 气温低, 降水少而集中,大风、沙暴多, 冬季少雪而干燥, 春季多大风。

表现在植被上, 该地区从南向北, 由草原植被向荒漠植被过渡。

植被稀疏低矮,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种群贫乏, 野生动物减少, 生物多样性降低。

1.2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该区沙质荒漠化地区占区内面积的3617 % , 以沙丘为主, 分布着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

近150 年来, 沙质荒漠化土地向长城以南扩展了35km , 流沙越过榆林城南40km 的鱼河堡和上盐湾。

荒漠化是榆林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 沟道密度超过4kmPkm2 。

第二节中心城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1条总体目标
规划201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减少10%以上,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规划2020 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第2条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水体的规划主导功能,划定水环境功能区,并执行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榆林市中心城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共有 3 类:
(1)Ⅰ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包括红石峡水库、尤家峁水库、李家梁水库及其上游河道。

红石峡水库、尤家峁水库和李家梁水库是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应严格保护,2020 年力争达到地表水环境Ⅰ类标准。

(2)Ⅲ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榆溪河(红石峡水库至胜天桥段)、芹河是榆林市主要风景浏览区,划为娱乐游泳区,执行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

榆溪河城南公路桥以下为渔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

(3)Ⅳ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榆溪河(胜天桥至城南公路桥段)、榆阳河、沙河、青云河,为一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Ⅳ类标准。

第3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 )将红石峡水库、尤家峁水库和李家梁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水域以及正常水位线以上陆域半径200 米距离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2)将红石峡水库、李家梁水库一级保护区外1000 米,尤家峁水库一级保护区外北1000 米、南500 米划定为二级保护区。

第4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榆林市中心城区总体上为环境空气二类区,总体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5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应不少于292 天(80%以上),到2020 年应不少于329 天(90%以上)。

第5条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榆林市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布局,共划定 4 类噪声环境功能分区,并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标准》的要求。

第6条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1)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加快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范围内禁止燃煤小锅炉的建设,对现有小锅炉要有计划的关停和拆除。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快城市天然气工程建设,改善燃料结构,将城市燃气气化率提高到95%以上。

在城区禁止燃烧高硫煤,大力推广低硫煤、精洗煤、型煤等洁净煤,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2)对重点工业大气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对榆林市工业废气重点污染源进行技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使之全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削减烟尘、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

(3)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科技、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推进机动车废气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加强对机动车废气污染的治理,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路行驶。

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

(5)加强绿化建设
在做好城区防护绿地建设的同时,见缝插针、栽花种草,提高绿地率。

第7条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1)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工作,重视污水资源化
(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全面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积极开展再生水回用工程,改善城市河流水质。

(2)对重点水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对榆林市工业重点水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达标排放,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保护好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证饮用水安全
将红石峡水库、尤家峁水库和李家梁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水域以及正常水位线以上陆域半径200 米距离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将红石峡水库、李家梁水库一级保护区外1000 米,尤家峁水库一级保护区外北1000米、南500 米划定为二级保护区。

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水源地保护的标准和规定。

第8条声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1)加强交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
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机动车辆通行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建设绿化隔离带,减少交通噪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控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
提高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加强对禁鸣区的管理,加大力度整治严重扰民的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商用喇叭、娱乐场所等噪声污染源。

第9条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1)实施清洁生产,控制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鼓励采用优质煤炭等原材料资源,并选择先进生产工艺,减少工业固废的产生量。

(2)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力度,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固废综合利用。

(3)规范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固废堆放场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及时进行覆土,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工业固废堆放场和建筑垃圾消纳场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水封处理,并及时进行覆土绿化。

第10条污水工程
(1)规划目标
按照保护水环境、综合利用水资源目标,合理划分城市排水分区,逐步完善城市排水设施系统。

(2)排水体制规划中心城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3)污水量预测
预测2015 年城市污水产生量 5.2 万吨/日,2020 年污水产生量17.9 万吨/日。

(4)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规划2015 年中心城区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各为4 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能力达到8 万立方米/日。

规划2020 年,进一步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至设计处理能力(均为 6 万立方米/日),新建铁西污水处理厂(6 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18 万立方米/日。

(5)污水管网布置
污水管网布置充分结合城市地形条件,原则上在各排水分区沿南北向道路,由北向南敷设污水主干管,沿东西向道路朝污水处理厂方向敷设污水支干管,尽可能使各片区所产生的污水依靠重力流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第11条雨水工程
(1)雨水量计算采用榆林市暴雨强度公式。

(2)雨水系统布置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原则划分雨水排除分区,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河流、水体接纳雨水,实现雨水排除与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三个雨水排放分区,老城城墙以东区域,雨水排入榆阳河;老城城墙以西、西沙,南郊、铁东区、开发区、铁西一区和铁西二区,雨水排入榆溪河;铁西三区和铁西四区,雨水排入新开沟。

(3)雨洪资源利用
因地制宜开展雨洪资源利用。

创造条件将建筑屋顶雨水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庭院、广场、停车场及人行道等区域,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城市交通干道雨水,结合道路沿线的绿化灌溉,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12条再生水利用
(1)再生水利用用途
首先考虑回用于工业冷却用水;积极促进市政杂用水和河道景观生态用水使用再生水;逐步开展建筑中水回用;鼓励发展再生水作为农田灌溉用水使用。

(2)再生水利用规划
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 标准后,排入榆溪河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河道水体补水。

规划对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铁西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进行回用,再生水主要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市政杂用水和景观绿化用水。

开发区再生水厂规模近、远期分别达到2 万立方米/日和4 万立方米/日;铁西再生水厂规模为 6 万立方米/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