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修复材料学基础》第一讲 淀粉浆糊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接触的扩展(自粘扩展)和聚合物链段越过界面的扩散.而扩散
理论难以区分自粘和扩散;
粘接机理 静电理论: 当胶粘剂-被粘物体系是一种电子的接受体供给体的组合形式时,在界面区两侧形成双电层。双电 层电荷的性质相反,从而产生静电引力;
此理论未得到实验的严格证明;
吸附理论: 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粘接体系的分子间作用 力、氢键作用;
淀粉的来源 淀粉颗粒的形貌 淀粉的化学组成 淀粉的化学性质 淀粉组成的分离提纯 淀粉的糊化和 老化
小麦淀粉糊化的影响因素及黏度稳 定性研究




浓度、温度和外力对小麦淀粉的糊化和稳定性 均有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小麦淀粉的糊化可 经历黏度的上升、下降和回升过程,反映了淀 粉晶体熔融、颗粒的润胀、破裂和直链淀粉的 有序化。 较高浓度的淀粉糊的稳定性较好,低浓度在低 温下稳定性较差,表现出老化趋势 较低温度糊化的小麦淀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较高的搅拌速度可以获得较高的黏度和较稳定 的淀粉糊 反复搅拌导致淀粉糊的黏度下降,稳定性提高。
《修复材料学基础(一)》
2012.10.29 yuhui@fudan.edu.cn
第一讲 淀粉浆糊

传统技法,现代观点
《淀粉胶粘剂在传统书画装裱工艺中的应用》 曹枫,刘舜强,郑莲香,于继平.粘结, 2008, 29, 47~50. 《淀粉胶粘剂在修裱技术中的应用》 梁朝玉,王勇. 档案学通讯, 1997, 56~59.


一、胶黏剂概述 二、淀粉化学概述 三、小实验

面粉/淀粉颗粒的显微结构观察 面粉的去筋——手洗法、离心法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 淀粉的分级实验 淀粉的润胀与糊化 淀粉浆糊的粘度测定
传统技法,现代观点

书画装裱的需求:

pH 中性~弱碱性(ISO9706: 装裱后纸张冷水抽提液pH 7.5~10.0) 胶粘剂自身不能发霉、发酵变质,化学性能稳定(去筋) 适中的黏性和适当的粘合速度(粘度) 可逆性
粘接机理 机械互锁理论(抛锚理论):胶粘剂渗透到被粘物凹 凸不平的沟痕或孔隙中去,固化之后就像许多小钩子似
地把胶粘剂和被粘物连接在一起;
此理论不适合于解释当固体表面是非多孔性平滑表面的情况;
扩散理论:高聚物的自粘附和相互间粘接,界面高聚 物分子在被粘物界面的扩散所致;
影响粘接强度的因素可归结为聚合物粘流引起的两表面之间直
筛网目数

天然状态的淀粉颗粒没有膜,表面简单地
由紧密堆积的淀粉链端所组成,好似紧密
压在一起的稻草扫帚表面一般。
ຫໍສະໝຸດ Baidu
2.3 淀粉的化学组成



也有合成的;有有机的,也有无机的。
粘接的主要形式 结构性粘接 非结构性粘接
胶粘剂的一般术语
胶粘剂的一般术语
粘接机理 粘结的前提条件:一是胶粘剂要能很好地浸润被粘物 表面;二是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要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浸润的描述——接触角θ(液滴曲面的切线与固体表 面的夹角) θ θ θ θ < 90º 浸润; > 90º 浸润不良; = 180º 不浸润; = 0º 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开
胶粘剂残余物的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
GC LC 质谱(MS)
红外光谱(FTIR)
氨基酸分析法(用于天然胶)
二、淀粉化学概述

关键词:淀粉浆糊/糨糊/胶粘剂,面粉/淀粉 《小麦淀粉糊化的影响因素及黏度稳定性研究》 甘淑珍, 付一帆, 赵思明.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 36~39

大,而大米的淀粉粒较小。
2018/10/18
16
淀粉颗粒微观形貌的SEM观察
淀粉颗粒微观形貌的SEM观察
Manwlius对来自小麦淀粉的大颗粒淀粉(A型)和小颗粒淀粉(B型),用淀粉酶分解后发现, 与A型粒子相比,B型粒子包括更多的线性片断,其平均链长较短。A型粒子的其余组分在 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B型粒子中直链淀粉含量减小。

浆糊的制作方法:冲制法、熬制法 浆糊的粘合原理和作用
粘结、桥连、交连、填料、促进结晶区形 成、缓冲与保护作用、可逆性

一、胶粘剂概述
胶粘剂的定义
胶粘剂:通过黏附作用使被粘物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胶接(粘接、粘合)技术:借助胶粘剂将各种物件连接起 来的技术 辨析:胶粘剂vs胶凝材料 粘结强度vs内聚强度 凡是具有良好胶接能力的物质均可作为胶粘剂,有天然的,
植物胶 淀粉、松香、阿拉伯树胶等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 PVAc、PA等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 环氧、酚醛树脂等
胶 粘 剂
合成胶粘剂
橡胶型胶粘剂
氯丁、丁腈胶等 环氧-酚醛等
混合型胶粘剂
无机胶粘剂 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型等。
天然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毒性低、但耐水、耐潮 和耐微生物作用差。 合成胶:良好的电绝缘、隔热、抗震、耐腐蚀、耐微生 物及良好的粘结强度;而且可根据不同用途配置不同胶 粘剂。
化学键理论: 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产生化学反应而在界面 形成化学键结合,象铁链一样,把两者牢牢地连接起来。
粘接接头的设计 剪切
拉伸,又称均匀扯离,应力分布均匀
劈开,又称非均匀扯离,应力分布极不 均匀
剥离,又称撕离,应力集中在胶缝的边 缘
胶粘剂的分类 按基体来源分类:
天然胶粘剂 有机胶粘剂
动物胶 鱼胶、骨胶、虫胶等
2.1 淀粉的来源

谷物:大米、玉米、小麦等
薯类: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
豆类:绿豆、豌豆和蚕豆等。豆类含淀粉约35%,豆类淀粉中 直链淀粉的含量较多,赋予豆类制品较多的弹性和韧性,除此

之外, 还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蛋白质使淀粉原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较多。

淀粉的制取利用了不溶解于冷水和比重大于水的两个基本特性,
全过程需要大量用水,故有“水磨法”之称。

淀粉制造的一般工艺过程包括原料处理,原料浸泡,破碎,分 离胚芽、纤维和蛋白质,淀粉的清理、干燥和成品的整理,淀 粉白度的提高,是淀粉制取与加工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淀粉颗粒的形貌
在植物的种子、跟部及块茎中,淀粉以颗粒形状较独立地
存在。不同植物的淀粉颗粒其显微结构不同,借此可以对不同 来源的淀粉进行鉴别。 淀粉粒的形状大致上可分为圆形、卵形和多角形三种。 不同原料的淀粉粒在大小上差别很大,马铃薯的淀粉粒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