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作用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的扰动误差

合集下载

3.5.3 扰动稳态误差

3.5.3 扰动稳态误差

为了分析系统中串联的积分环节对稳态误差的影响,假设图中
G1 ( s)
K1 s(1 1 s)
G2 ( s )
K2 1 2 s
给定输入和扰动输入保持不变。这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可按 上述相同的方法求出,
essr lim
s 0
sR ( s ) 0 1 G1 ( s )G2 ( s )
3.5.3 扰动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除了受到给定输入的作用外,通常还受到扰动输入的作用。扰 动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扰动输入可以作用在系 统的不同位置,因此系统对于某种形式的给定输入的稳态误差为零,但 对同一形式的扰动输入其稳态误差则不一定为零。 设给定输入为零,由误差信号的定义可得扰动输入引起的误差为
E ( s) R( s) B( s) H ( s)C ( s)
G2 ( s ) C ( s) N ( s) 1 G1 ( s)G2 ( s) H ( s)
R(s) E(s)
N(s)
E ( s)
G2 ( s ) H ( s ) N ( s) en ( s) N ( s) 1 G1 ( s)G2 ( s) H ( s)
R(s)
N(s)
-
G1 ( s)
+
G2 (s)
C(s)
令n(t)=0时,求得给定输入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er (s)
所以给定稳态误差为
1 1 G 1 (s)G 2 (s)
e ssr
s 2 (1 1s)(1 2 s) R s R (s) lim lim r 0 s s 0 1 G 1 (s)G 2 (s) s 0 s(1 1s)(1 2 s) K 1 K 2

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sr 0
当扰动信号单独作用时有
R(s) 0 ,
N(s) 1 s
此时系统的输出为
K2
Cn (s)
1
s K1
K2 s
1 s
s
K2 K1K2
1 s
由于扰动信号作用下的误差等于扰动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负值,
即 En (s) Cn (s) ,所以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essn
lim
s0
s
En
(
s)
lim s
s0
Cn (s)
lim
s0
s
s
K2 K1K2
1
s
1 K1
因此,系统总的稳态误差为
ess
essr
essn
0
1 K1
1 K1
自动控制原理
Cr
(s)
r
(s)R(
s)
1
G1(s)G2 (s) G1(s)G2 (s)
R(s)
扰动信号单独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n
(s)
Cn (s) N (s)
1
G2 (s) G1(s)G2 (s)
此时输出信号为
Cn
(s)
n
(s)
N
(s
)
1
G2 (s) G1 (s)G2
(s)
N
(s
)
应用叠加原理,系统的误差可表示为
1 G1(s)G2 (s)
1
R(s) G2 (s) N (s)
1 G1(s)G2 (s)
1 G1(s)G2 (s)
所以,输入信号单独作用下的误差为
1 Er (s) 1 G1(s)G2 (s) R(s)
扰动信号单独作用下的误差为

控制工程基础 第6章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

控制工程基础 第6章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

C0 (s)
N (s)
R(s) B(s)
(s)
-
G1 ( s )
+ G2 (s)
H (s)
e(s) -
C(s)
(b)
误差
C0(s) (s) N(s)
R(s)
1 H(s)
R1(s) C0(s)
E1(s(s))H(s)
E(s)
G1(s)
G2(s) C(s)
(c)
e(s) -+ (s)
H (s)
E(s)
因为偏差 (s) R(s) B(s) H (s)C0 (s) H (s)C(s) H (s)e(s)
这里 R(s) H (s)C0 (s) 是基于控制系统在理想工作情况下
(s) 0 得到的。
即当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 (s) 0 时,该控制系统无调节控制
作用,此时的实际输出信号C(s)就是希望输出信号 C0 (s) 。
G(s)H(s)
i1 nv
sv (Tis 1)
i1
(4)稳态误差系数和稳态误差的总结 (系统在控制信号作用下)
此表概括了0型、Ⅰ型和Ⅱ型反馈控制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作用下的
稳态误差。在对角线上,稳态误差为有限值;在对角线以上部分,
稳态误差为无穷大;在对角线以下部分,稳态误差为零。由此表可
以得如下结论:
何改变系统结构?
(s)
- G1 K1
解:(1)给定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RE (s)
(s)
R(s)
1
1
K1
K2 s
s s K1K2
当给定输入为单位阶跃输入时,稳态误差为
N (s)
+
G2
K2 s

控制工程基础 (第15讲) 第六章 干扰引起的误差及动态误差系数 PPT课件

控制工程基础 (第15讲) 第六章 干扰引起的误差及动态误差系数 PPT课件

xi(1)
(t)

dxi (t) dt

a1

2a2t
x (2) i
(t
)

d
2 xi (t) dt 2

2a2
x (3) i
(t
)

d 3 xi (t) dt 3

0
e(t) 0.1(a1 2a2t) 0.18 • 2a2 0.1a1 0.36a2 0.2a2t
ess

lim e(t)
从结构上看,利用双通道原理:
(1)一条由干扰信号经 Gn (s) 、G1(s) 到达第二个相加点。
(2)一条由干扰信号直接到达相加点。
满足(6-19)条件后,两路信号在此点相加,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实现了全补偿。
由于G1(s)分母的s阶次一般比分子的s阶次高,故式(6-19) 的
条件在工程实践中只能近似地得到满足。
X o (s) G2 (s)
G(s)H (s) G1(s)G2 (s)H (s)
H (s)
ss1

lim
s0
sg1(s)

lim
s0
sg 1
1 G1(s)G2 (s)H
(s) gX i
(s)
控制工程基础
5
(2)由干扰信号 n(t) 产生的偏差,此时令 xi (t) 0
N(s)


2s)(s2
s 10) (s (s2 s 10)2
s
2
)(2s

1)
|s
0

10 100

0.1
控制工程基础
19
(2) e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参考复习题及答案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参考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参考复习题及习题解答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2.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A.数学模型B.被控对象C.被控参量D.结构参数3.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其中H(s)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误差信号为【】A.Xi(s)-H(s)X0(s)B.Xi(s)-X0(s)C.Xor(s)-X0(s)D.Xor(s)-H(s)X0(s)3-1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其中H(s)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偏差信号为【】A.Xi(s)-H(s)X0(s)B.Xi(s)-X0(s)C.Xor(s)-X0(s)D.Xor(s)-H(s)X0(s)4.微分环节使系统【】A.输出提前B.输出滞后C.输出大于输入D.输出小于输入5.当输入量发生突变时,惯性环节的输出量不能突变,只能按【】A.正弦曲线变化B.指数曲线变化C.斜坡曲线变化D.加速度曲线变化7.闭环系统前向传递函数是【】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8.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脉冲响应为【 】 A.T t e --1 B.T t Te T t -+- C.T t e T-1 D.T t Te T -+ 8-1.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 A.T t e --1 B.T t Te T t -+- C.T t e T-1 D.T t Te T -+ 8-2.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斜坡响应为【 】 A.T t e --1 B.T t Te T t -+- C.T t e T-1 D.T t Te T -+ 8-3.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A.0B.TC.1TD.T t Te T -+ 8-4.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其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A.0B.TC.1TD.T t Te T -+ 9.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A.零B.常数C.单调上升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10.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 】A.将发散离开原来的平衡状态B.将衰减收敛回原来的平衡状态C.将在原平衡状态处等幅振荡D.将在偏离平衡状态处永远振荡11.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是【 】A.1/sB.1C. 21sD.1+1/s12.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是系统对输入【 】A.阶跃信号的稳态响应B.脉冲信号的稳态响应C.斜坡信号的稳态响应D.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13.积分环节的输出比输入滞后【 】A.090-B.090C.0180-D.018014.奈魁斯特围线中所包围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 G 的极点数为3个,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数为2个,则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的奈魁斯特曲线将【 】A.逆时针围绕点(0,j0)1圈B.顺时针围绕点(0,j0)1圈C.逆时针围绕点(-1,j0)1圈D.顺时针围绕点(-1,j0)1圈15.最小相位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A.γ>0和g L <0B.γ<0和g K >1C.γ>0和)(g L ω<0D.γ<0和)(g L ω>016.若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为T ,则将使系统的相位【 】A.滞后1tan ()T ω-B.滞后1tan ω--C.超前1tan ()T ω-D.超前1tan ω--17.控制系统的误差是【 】A.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B.给定输入与实际输出之差C.瞬态输出与稳态输出之差D.扰动输入与实际输出之差18.若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与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1)(s H s G s F +=,则【】 A.)(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闭环零点 B.)(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C.)(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D.)(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1.D2.A3.A4.A5.B6.A7.C8.C9.B 10.B 11.B 12.D 13.B14.C 15.C 16.A 17.A 18.C19.要使自动调速系统实现无静差,则在扰动量作用点的前向通路中应含有【 】A.微分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比例环节20.积分器的作用是直到输入信号消失为止,其输出量将【 】A.直线上升B.垂直上升C.指数线上升D.保持水平线不变21.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 】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22.系统输入输出关系为i o o o x x x x cos =++&&&,则该系统为【 】A.线性系统B.非线性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D.线性定常系统23.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是【 】A.振荡衰减关系B.比例线性关系C.指数上升关系D.等幅振荡关系24. 微分环节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能【 】A.增加其固有频率B.减小其固有频率C.增加其阻尼D.减小其阻尼25.用终值定理可求得)8)(5(4)(++=s s s s F 的原函数f(s)的稳态值为【 】 A.∞ B.4 C.0.1 D.026.可以用叠加原理的系统是【 】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离散控制系统D.线性控制系统27.惯性环节含有贮能元件数为【 】A.2B.1C.0D.不确定28.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t =0处的斜率越大,系统的【 】A.响应速度越快B.响应速度越慢C.响应速度不变D.响应速度趋于零29.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A.零B.常数C.单调上升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30.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振幅的衰减速度取决于【 】A.n ξωB.ξωC.g ξωD.c ξω31.单位加速度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A. 1B.s 1C.21sD.31s32.线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t t x i ωsin )(=,则其输出信号响应频率为【 】A.ωB.n ωC.ωjD.n j ω33.微分环节的输出比输入超前【 】A.090-B.090C.0180-D.018034.若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与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1)(s H s G s F +=,则【 】A.)(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零点B.)(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C.)(s F 的零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D.)(s F 的极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3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0()14.0()(2++=s s s K s G 不用计算或作图,凭思考就能判断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是【 】A.稳定B.不稳定C.稳定边界D.取决于K 的大小36.为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稳定裕量,在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应使穿越频率附近)(ωL 的斜率为【 】A.-40 dB/decB.-20 dB/decC.+40 dB/decD.+20 dB/dec37.线性定常系统的偏差信号就是误差信号的条件为【 】A.反馈传递函数H(s)=1B.反馈信号B(s)=1C.开环传递函数G(s) H(s)=1D.前向传递函数G(s)=138.降低系统的增益将使系统的【】A.稳定性变差B.稳态精度变差C.超调量增大D.稳态精度变好39.含有扰动顺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可以显著减小【】A.超调量B.开环增益C.扰动误差D.累计误差40.PID调节器的微分部分可以【】A.改善系统的稳定性B.调节系统的增益C.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D.减小系统的阻尼比41.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42.求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条件是【】A.稳定条件B.稳态条件C.零初始条件D.瞬态条件43.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其闭环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与【】A.反馈传递函数相同B.闭环传递函数相同C.开环传递函数相同D.误差传递函数相同44.微分环节是高通滤波器,将使系统【】A.增大干扰误差B.减小干扰误差C.增大阶跃输入误差D.减小阶跃输入误差45.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的【】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B.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D.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不变46.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它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是【 】A.唯一的B.不唯一的C.决定于输入信号的形式D.决定于具体的分析方法47.衡量惯性环节惯性大小的参数是【 】A.固有频率B.阻尼比C.时间常数D.增益系数48.三个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关系为T2<T1<T3,则【 】A.T2系统响应快于T3系统B.T1系统响应快于T2系统C.T2系统响应慢于T1系统D.三个系统响应速度相等49.闭环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是【 】A.相位裕量B.输入信号频率C.最大超调量D.系统带宽50.输入阶跃信号稳定的系统在输入脉冲信号时【 】A .将变成不稳定系统 B.其稳定性变好 C.其稳定性不变 D.其稳定性变差51.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52.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A.1B.s 1C.21sD.31s53.线性控制系统【 】A.一定是稳定系统B.是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C.是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是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54.延迟环节Ts e s G -=)(的幅频特性为【 】A.)(ωA =1B.)(ωA =0C.)(ωA <1D.)(ωA >155.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开环极坐标曲线逆时针围绕点(-1,j0)的圈数等于落在S 平面右半平面的【 】A.闭环极点数B.闭环零点数C.开环极点数D.开环零点数56.频率响应是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 】A.脉冲响应B.阶跃响应C.瞬态响应D.稳态响应57.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左侧的系统为【 】A.非最小相位系统B.最小相位系统C.无差系统D.有差系统58.零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59.降低系统的增益将使系统的【 】A.稳定性变差B.快速性变差C.超调量增大D.稳态精度变好60.把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偏差称为系统的【 】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61.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 】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62.同一系统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可有不同的【 】A.稳定性B.传递函数C.谐波函数D.脉冲函数63.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比较为【 】A.开环高B.闭环高C.相差不多D.一样高64.积分环节的积分时间常数为T ,其脉冲响应为【 】A.1B.1/TC.TD.1+1/T65.串联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为各串联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的【 】A.叠加B.相乘C.相除D.相减66.非线性系统的最主要特性是【 】A.能应用叠加原理B.不能应用叠加原理C.能线性化D.不能线性化67.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量正比于【 】A.反馈量的微分B.输入量的微分C.反馈量D.输入量68.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分别为ξ和n ω,则其共轭复数极点的实部为【 】A.n ξωB.n ξω-C.d ξω-D.d ξω69.控制系统的时域稳态响应是时间【 】A.等于零的初值B.趋于零的终值C.变化的过程值D.趋于无穷大时的终值70.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 越小,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 】A.稳定性越好B.稳定性越差C.稳态性越好D.稳态性越差71.二阶临界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72.线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t A t x i ωsin )(=,则其稳态输出响应相位【 】A.等于输入信号相位B.一般为输入信号频率ω的函数C.大于输入信号相位D.小于输入信号相位73.延迟环节Ts e s G -=)(的相频特性为【 】A.T ωωϕ1tan )(--=B.T ωωϕ1tan )(-=C. T ωωϕ=)(D. T ωωϕ-=)(74.Ⅱ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虚轴上从右侧环绕其极点的无穷小圆弧线所对应的开环极坐标曲线是半径为无穷大,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A.π2的圆弧线B.πv 的圆弧线C.-π2的圆弧线D.π的圆弧线75.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过零时,对应的相频特性【 】A.ο180)(-<c ωϕB. ο180)(->c ωϕC. ο180)(>c ωϕ ο180)(<c ωϕ76.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 】A.稳态性变差B.稳定性变差C.瞬态性变差D.快速性变差77.Ⅰ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78.控制系统含有的积分个数多,开环放大倍数大,则系统的【 】A.稳态性能愈好B.动态性能愈好C.稳定性愈好D.稳态性能愈差79.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取决于系统中的【 】A.微分和比例环节B.惯性和比例环节C.比例和积分环节D.比例和延时环节80.比例积分微分(PID)校正对应【 】A.相位不变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校正 D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81.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 】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2.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A.传递函数B.反函数C.正弦函数D.余弦函数83.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有影响的系统为【】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局部反馈系统D.稳定系统84.比例环节能立即地响应【】A.输出量的变化B.输入量的变化C.误差量的变化D.反馈量的变化85.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是【】A.定常系统B.非定常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86.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阻尼力与两相对运动构件的【】A.相对位移成正比B.相对速度成正比C.相对加速度成正比D.相对作用力成正比87.当系统极点落在复平面S的虚轴上时,其系统【】A.阻尼比为0B.阻尼比大于0C.阻尼比小于1大于0D.阻尼比小于088.控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A.只与阻尼比有关B.只与固有频率有关C.与阻尼比和固有频率都有关D.与阻尼比和固有频率都无关89.过阻尼的二阶系统与临界阻尼的二阶系统比较,其响应速度【】A.过阻尼的小于临界阻尼的B.过阻尼的大于临界阻尼的C.过阻尼的等于临界阻尼的D.过阻尼的反比于临界阻尼的90.二阶过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A.单调衰减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91.一阶系统在时间为T 时刻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A. 1B. 0.98C. 0.95D. 0.63292.线性系统的输出信号完全能复现输入信号时,其幅频特性【 】A.)(ωA ≥1B.)(ωA <1C. 0<)(ωA <1D.)(ωA ≤093.Ⅱ型系统是定义于包含有两个积分环节的【 】A.开环传递函数的系统B.闭环传递函数的系统C.偏差传递函数的系统D.扰动传递函数的系统94.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94-1.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95.系统的穿越频率越大,则其【 】A.响应越快B.响应越慢C.稳定性越好D.稳定性越差96. 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的【 】A.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右侧B.零点在复平面的右侧而极点在左侧C.零点在复平面的左侧而极点在右侧D.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左侧97.Ⅰ型系统能够跟踪斜坡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其稳态误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98.把系统扰动作用后又重新平衡的偏差称为系统的【 】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 99.0型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100.PID 调节器的比例部分主要调节系统的【 】A.增益B.固有频率C.阻尼比D.相频特性101.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 】A.反馈信号的变化B.干扰信号的变化C.输入信号的变化D.模拟信号的变化102.传递函数的量纲是【 】A.取决于输入与反馈信号的量纲B.取决于输出与输入信号的量纲C.取决于干扰与给定输入信号的量纲D.取决于系统的零点和极点配置 103.对于抗干扰能力强系统有【 】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104.积分调节器的输出量取决于【 】A.干扰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B.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C.反馈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D.误差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105.理想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A.Ts+11 B.s 1 C.s D.1+Ts 105.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Ts+11 B.s 1 C.s D.1+Ts 106.实际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 】A.小于分子阶次B.等于分子阶次C.大于等于分子阶次D.大于或小于分子阶次107.当系统极点落在复平面S 的负实轴上时,其系统【 】A.阻尼比为0B.阻尼比大于0C.阻尼比大于或等于1D.阻尼比小于0 108.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的衰减振荡角频率为【 】A.无阻尼固有频率B.有阻尼固有频率C.幅值穿越频率D.相位穿越频率109.反映系统动态精度的指标是【 】A.超调量B.调整时间C.上升时间D.振荡次数110.典型二阶系统在欠阻尼时的阶跃响应为【 】A.等幅振荡曲线B.衰减振荡曲线C.发散振幅曲线D.单调上升曲线 111.一阶系统时间常数为T ,在单位阶跃响应误差范围要求为±0.05时,其调整时间为【 】A.TB.2TC.3TD.4T112.比例环节的输出能不滞后地立即响应输入信号,其相频特性为【 】A.00)(=ωϕB.0180)(-=ωϕC.090)(-=ωϕD.090)(=ωϕ 113.实际的物理系统)(s G 的极点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为【 】A.坐标原点B.极点C.零点D.无穷远点114.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114-1.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 】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 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 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115.比例微分环节(时间常数为T )使系统的相位【 】A.滞后1tan T ω-B.滞后1tan ω-C.超前1tan T ω-D.超前1tan ω-116.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愈大,则系统的稳定性愈好,且【 】A.上升时间愈短B.振荡次数愈多C.最大超调量愈小D.最大超调量愈大117.Ⅱ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其静态位置误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118.PID 调节器的积分部分消除系统的【 】A.瞬态误差B.干扰误差C.累计误差D.稳态误差119.Ⅰ型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 )()(lim 0s H s G s → 120.比例微分校正将使系统的【 】A.抗干扰能力下降B.抗干扰能力增加C.稳态精度增加D.稳态精度减小120-1.比例微分校正将使系统的【 】A.稳定性变好B.稳态性变好C.抗干扰能力增强D.阻尼比减小 121.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 】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22.实际物理系统微分方程中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项的系数由表征系统固有特性【】A.结构参数组成B.输入参数组成C.干扰参数组成D.输出参数组成123.对于一般控制系统来说【】A.开环不振荡B.闭环不振荡C.开环一定振荡D.闭环一定振荡124.积分环节输出量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增长斜率为【】A.TB.1/TC.1+1/TD.1/T2125.传递函数只与系统【】A.自身内部结构参数有关B.输入信号有关C.输出信号有关D.干扰信号有关126.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27.当系统极点落在复平面S的Ⅱ或Ⅲ象限内时,其系统【】A.阻尼比为0B.阻尼比大于0C.阻尼比大于0而小于1D.阻尼比小于0128.欠阻尼二阶系统是【】A.稳定系统 B. 不稳定系统 C.非最小相位系统 D.Ⅱ型系统129.二阶无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130.二阶系统总是【 】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稳定系统D.非线性系统131.一阶系统时间常数为T ,在单位阶跃响应误差范围要求为±0.02时,其调整时间为【 】A.TB.2TC.3TD.4T132.积分环节Tss G 1)(=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 A.T 1 B.-T 1 C. 20T 1lg D. -20T1lg 132-1.微分环节()G s Ts =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 A.T 1 B.-T 1 C. 20T 1lg D. -20T1lg 132-2.积分环节21()G s Ts =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 A.T 1 B.-T 1 C. D. 133.实际的物理系统)(s G 的零点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为【 】A.坐标原点B.极点C.零点D.无穷远点134.判定系统稳定性的穿越概念就是开环极坐标曲线穿过实轴上【 】A.(-∞,0)的区间B.(-∞,0]的区间C.(-∞,-1)的区间D.(-∞,-1]的区间135.控制系统抗扰动的稳态精度是随其前向通道中【 】A.微分个数增加,开环增益增大而愈高B.微分个数减少,开环增益减小而愈高C.积分个数增加,开环增益增大而愈高D.积分个数减少,开环增益减小而愈高136.若系统无开环右极点且其开环极座标曲线只穿越实轴上区间(-1,+∞),则该闭环系统一定【 】A.稳定B.临界稳定C. 不稳定D.不一定稳定 137.比例环节的输出能不滞后地立即响应输入信号,其相频特性为【 】A.00)(=ωϕB.0180)(-=ωϕC.090)(-=ωϕD.090)(=ωϕ 138.控制系统的跟随误差与前向通道【 】A.积分个数和开环增益有关B.微分个数和开环增益有关C.积分个数和阻尼比有关D.微分个数和阻尼比有关139.Ⅰ型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稳态误差为【 】A.0B.∞C.常数D.)()(lim 0s H s G s → 140.Ⅱ型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其静态位置误差系数等于【 】A.0B.开环放大系数C. ∞D.时间常数141.实际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中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项的系数由表征系统固有特性【 】A.特征参数组成B.输入参数组成C.干扰参数组成D.输出参数组成 142.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 】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3.传递函数代表了系统的固有特性,只与系统本身的【 】A. 实际输入量B.实际输出量C.期望输出量D.内部结构,参数 144.惯性环节不能立即复现【 】A.反馈信号B.输入信号C.输出信号D.偏差信号14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则单位反馈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A.)(1)(s G s G + B.)()(1)()(s H s G s H s G + C.)()(1)(s H s G s G + D.)()(1)(s H s G s H + 146.线性定常系统输出响应的等幅振荡频率为n ω,则系统存在的极点有【 】A.n j ω±1B.n j ω±C.n j ω±-1D.1-147.开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47-1.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48.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A.零B.常数C.等幅振荡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 149.一阶系统是【 】A.最小相位系统B.非最小相位系统C.Ⅱ型系统D.不稳定系统 150.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是【 】A.1/sB.1C.21sD.1+1/s151.一阶系统的响应曲线开始时刻的斜率为【 】A.TB.TC.T 1 D.T 1 152.惯性环节11)(+=Ts s G 的转折频率越大其【 】 A.输出响应越慢 B.输出响应越快C.输出响应精度越高D.输出响应精度越低153.对于零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在复平面上【 】A.始于虚轴上某点,终于坐标原点B.始于实轴上某点,终于实轴上另一点C.始于坐标原点,终于虚轴上某点D.始于虚轴上某点,终于虚轴上另一点 153-1.对于Ⅰ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在复平面上【 】A.始于(0)180G j =∞∠-o 的点,终于坐标原点B.始于(0)90G j =∞∠-o 的点,终于坐标原点C.始于(0)180G j =∞∠-o 的点,终于实轴上任意点D.始于(0)90G j =∞∠-o 的点,终于虚轴上任意点154.相位裕量是当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等于1时,相应的相频特性离【 】A.负实轴的距离B.正实轴的距离C.负虚轴的距离D.正虚轴的距离155.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 】A.动态响应变慢B.稳定性变好C.稳态误差增加D.稳定性变差155-1.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 】A.动态响应变慢B.稳态误差减小C.稳态误差增加D.稳定性变好 156.惯性环节使系统的输出【 】A.幅值增大B.幅值减小C.相位超前D.相位滞后156-1.惯性环节使系统的输出随输入信号频率增加而其【】A.幅值增大B.幅值减小C.相位超前D.相位滞后157.无差系统是指【】A.干扰误差为零的系统B.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C.动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累计误差为零的系统158.Ⅱ型系统跟踪加速度信号的稳态误差为【】A.0B.常数C.∞D.时间常数159.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组成是【】A.跟随误差和扰动误差B.跟随误差和瞬态误差C.输入误差和静态误差D.扰动误差和累计误差160.Ⅰ型系统的速度静差系数等于【】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161.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导数的时间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间响应的【】A. 傅氏变换 B.拉氏变换 C.积分 D.导数162.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积分的时间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间响应的【】A.傅氏变换 B.拉氏变换 C.积分 D.导数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D2.A3.A4.A5.B6.A7.C8.C9.B 10.B 11.B 12.D 13.B 14.C 15.C 16.A 17.A 18.C 19.B 20.A 21.A 22.B 23.B 24.C 25.C 26.D 27.B 28.A 29.B 30.A 31.D 32.A 33.B 34.C 35.A 36.B 37.A 38.B 39.C 40.A 41.B 42.C 43.C 44.A 45.D 46.A 47.C 48.A 49.C50.C 51.C 52.C 53.B 54.A 55.C 56.D 57.B 58.C 59.B 60.B 61.B62.B 63.B 64.B 65.A 66.B 67.B 68.B 69.D 70.C 71.A 72.B 73.D74.A 75.B 76.B 77.A 78.A 79.C 80.D 81.C 82.A 83.B 84.B 85.C86.B 87.A 88.A 89.A 90.D 91.D 92.A 93.A 94.B 95.A 96.D 97.B98.B 99.B 100.A 101.C 102.B 103.B 104.B 105.C 106.C 107.C 108.B 109.A 110.B 111.C 112.A 113.D 114.A 115.C 116.C 117.C 118.D 119.C 120.A 121.D 122.A 123.A 124.B 125.A 126.C 127.C 128.A 129.B 130.C 131.D 132.A 133.A 134.D 135.C 136.A 137.A 138.A 139.A 140.C 141.A 142.A 143.D 144.B 145.A 146.B 147.A 148.B 149.A 150.A 151.C 152.B 153.B 154.A 155.D 156.D 157.B 158.B 159.A 160.B第二部分 填空题1.积分环节的特点是它的输出量为输入量对 的积累。

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
p
在单位阶跃作用下, 0 的系统为有差系统,此时开环增益K 越大稳态误差越小; 1 的系统为无差系统。
13
3.6 稳态误差分析
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当输入为R ( s )
e ssr lim
s 0
1 s
2
时(单位斜坡函数)
s 1 s
2
1 Gk (s)

1 lim s G k ( s )
s 0
s K
可见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外作用有关;与时间常数形式的 开环增益有关;与积分环节的个数有关。
11
3.6 稳态误差分析
开环系统的型
系统的无差度阶数(开环传递函数的型) 通常称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的个数为系统的无差度阶数,并将系 统按无差度阶数进行分类。 当 0 ,无积分环节,称为0型系统 当 1 ,有一个积分环节,称为Ⅰ型系统 当 2 ,有二个积分环节,称为Ⅱ型系统 ……………… 当 2 时,使系统稳定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除航天控制系统外, Ⅲ型及Ⅲ型以上的系统几乎不用。
s 0
当 2时 , K v lim
Kv
K s
s 0
G0 (s) ,
14
K 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斜坡输入下的稳态精度。 v 越大,e ss 越 小。所以说 K v 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的能力。 根据 K v 计算的稳态误差是系统在跟踪速度阶跃输入时位置上的 误差。
3.6 稳态误差分析
2
3.6 稳态误差分析
显然,只有当系统稳定时,研究稳态误差才有意义;对于不 稳定的系统而言,根本不存在研究稳态误差的可能性。 有时,把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没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 称为无差系统;而把具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有差系 统。

《控制工程基础》选择题和填空题汇总

《控制工程基础》选择题和填空题汇总

选择题1 生产过程中某一设备的工艺参数已偏离了正常数值范围,只有下列哪一类系统能将调整回正常工况。

( )A 自动检测系统B 自动信号和联锁保护系统C 自动控制系统D 自动操纵及自动开停车系统2 根据预先规定的程序,自动地对生产设备进行各种周期性操作的装置,这样的系统称为()A 自动控制系统B 自动检测系统C 自动操纵系统D 安全联锁系统3 如图所示的蒸汽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被控对象为()。

A 流体出口温度B 蒸汽加热器C 冷凝水出口温度D 流体4 给定值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是一个()系统。

A 定值控制B 前馈控制C程序控制 D 随动控制5 航空上的导航雷达系统属于()。

A 定值控制系统B 随动控制系统C 程序控制系统D 前馈控制系统6 下列控制系统中,()是开环控制。

A 定值控制系统B 随动控制系统C 前馈控制系统D 程序控制系统7 在阶跃扰动作用下,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情况中,我们最希望得到的过渡过程是()。

A 等幅振荡过程B 衰减振荡过程C 发散振荡过程D 非周期衰减过程8 定值控制是一种能对()进行补偿的控制系统。

A 测量与给定之间的偏差B 被调量的变化C 干扰量的变化D 设定值的变化9 过渡过程常出现如下几种形式:① 非周期衰减过程① 衰减振荡过程① 等幅振荡过程① 发散振荡过程其中,属于稳定过程的有()。

A ①和①B ①和①C ①和①D ①和①10 描述衰减振荡过渡过程衰减程度的品质指标是衰减比,衰减比太小,被控变量不易稳定、振荡过于频繁、不够安全,衰减比太大,被控变量变化缓慢,需长时间才能调整回来,这是工艺上不希望看到的,因此过渡过程的衰减比一般选为:()A 4:1B 20:1C 4:1至10:1之间D 10:111 下列名词中,()不是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

A 最大偏差B 余差C 偏差D 过渡时间12 系统过渡过程中的最大偏差是指调节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差值。

A 被控变量指示值和给定值的B被控变量指示值和测量值的C 新的稳态值和给定值的D 操纵变量指示值和测量值的13 控制流程图中圆圈符号中含有PT表示其为()。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资料

一、填空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研究一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是研究在这一工程领域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也就是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2.系统分析:当系统已定,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

3.最优控制: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

4.最优设计: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

5. 系统识别或系统的辨识:当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6.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或称转换。

7.信息的反馈:就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

8.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9.按系统是否存在反馈,将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10.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

11.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12.数学模型: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13.分析法:是依据系统本省所遵循的有关定律列写数学表达式。

14.实验法:是根据系统对某些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或其它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15.线性系统: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是线性。

16.非线性系统的最重要特性,是不能运用叠加原理。

17.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地拉氏变换比输入的拉氏变换。

18. 传递函数:是通过输入与输出之间信息的传递关系,来描述系统本省的动态特性。

19.方块图:是系统中各环节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方法。

20.串联:各个环节传递函数一个个顺序连接。

21.并联:凡是几个环节的输入相同,输出相加或想减的连接形式。

22.反馈:是将系统或某一环节的输出量,全部或部分地通过传递函数回输到输入端,又重新输入到系统中去。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考试试卷07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考试试卷07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考试单选题 (共50题,每题1分)问题:1. 热电偶温度计是基于(B)原理测量温度的。

A、光电效应B、热电效应C、热阻效应问题:2. 阀门关不死,可能是由于(A)。

A、阀芯密封面损坏B、阀芯脱落C、阀杆损坏问题:3.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由于干扰发生变化后,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其值会逐渐趋近于(B)。

A、工艺指标B、给定值C、输出值问题:4. 仪表工作接地的原则是(A)。

A、单点接地B、双点接地C、多点接地问题:5.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现场设备的工作电压在(B)。

A、24vB、9-32v之间C、12v-24vω问题:6.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C)、存储器及扩展存储器、i/o模板(模拟量和数字量)、电源模块。

A、扩展接口B、功能模块C、D、pu(中央处理器问题:7. 如果对流是由于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称为(C)。

A、自然对流B、辐射C、强制对流问题:8. 电磁流量计的结构是由传感器和(C)两大部分组成。

A、测量部分B、电子放大器C、转换器问题:9. 以(B)为基准且高于它的压力叫表压。

A、绝对零压B、大气压C、地球表面问题:10. 仪表精度等级是根据已选定的仪表(B)和工艺生产上所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求最大允许百分误差(即引用误差、折合误差)来确定的。

A、零点B、量程C、稳定性问题:11.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式与(A)有关。

A、主对象特性B、副对象特性C、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形式问题:12.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依据给定值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定值控制系统,随动、跟踪控制系统和(C)。

A、简单控制系统B、复杂控制系统C、程序控制系统问题:13.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C)。

A、有偏差控制系统B、无偏差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问题:14. 除薄膜式和活塞式执行机构外,还有(C)执行机构。

A、有弹簧式B、无弹簧式C、长行程问题:15. 直通单座阀结构不正确的是(C)。

机械控制工程复习与考试题(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复习与考试题(含答案)

机械控制⼯程复习与考试题(含答案)机械控制⼯程复习⼀、填空题1.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叠加原理,⽽⾮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量和反馈量的偏差进⾏调节的控制系统。

3.根据⾃动控制系统是否设有反馈环节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__开环_控制系统、_闭环__控制系统。

4.根据系统输⼊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5.如果在系统中只有离散信号⽽没有连续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数字)控制系统,其输⼊、输出关系常⽤差分⽅程来描述。

6.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__线性__控制系统、⾮线性_控制系统。

7.线性控制系统其输出量与输⼊量间的关系可以⽤线性微分⽅程来描述。

8.对于⼀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9.在控制⼯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程、传递函数等。

10.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变换与输⼊量的拉⽒变换之⽐。

11.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输出信号⽆关,仅仅决定于系统本⾝的结构和参数,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

12.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13.脉冲信号可以⽤来反映系统的抗冲击能⼒。

14.单位斜坡函数t的拉⽒变换为1/s215.单位阶跃信号的拉⽒变换是1/s。

16.在单位斜坡输⼊信号作⽤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19.决定⼆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ξ和⽆阻尼固有频率ωn。

22.⼆阶系统的阻尼⽐ξ为0时,响应曲线为等幅振荡。

23.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输出量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称为误差。

24.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信号的形式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有关。

2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有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有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 )偏差;给定量 (B )给定量;偏差(C )给定量;扰动 (D )扰动;给定量 ( B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 )稳定性 (B )动态特性(C )稳态特性 (D )精确度 ( A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22)()(5)(dt t r d t 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D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B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dc t dr t tc t r t dt dt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C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cos 5c t r t t ω=+,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D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ττd r dt t dr t r t c t ⎰∞-++=)(5)(6)(3)(,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B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2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 (A )t t e e 2,-- (B )t t te e --,(C )t e t sin - (D )t t te e 2,-- ( )10.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2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t t e e 2,-- (B )t t te e --,(C )t e t sin - (D )t t te e 2,-- ( C )11.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3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 (A )t t e e 2,-- (B )t t te e --,(C )t e t sin - (D )t t te e 2,-- ( A )12.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不包括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模拟100题及答案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模拟100题及答案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模拟100题及答案1、【单选题】()指用多个相同的模块或部件实现特定功能或数据处理。

(C)A、故障安全B、容错C、冗余2、【单选题】CENTUMCS3000R3系统中,控制站KFCS中()的功能是用于连接本地节点和远程节点。

(A)A、ER总线B、ESB总线C、Vnet总线3、【单选题】CENTUMCS3000系统中,在控制分组画面上不可以进行()操作。

(C)A、修改控制模式MC)DEB、修改SP值C、将过程点打校验状态4、【单选题】CENTUMCS3000系统中,每个域最多可以定义()个HIS o(B)A、8B、16C、48D、655、【单选题】SCADA系统调度中心与远程监测站之间采用以太网或者无线CDMA、GPRS、3G网络通信,其实施要根据该SCADA系统的规模大小,一般选择网络为,调度中心与站控系统采用()方式通信。

(B)A、GPRSB、以太网C、3G网络通信6、【单选题】下面关于吹气式液位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B)A、吹气的供气量随液位的升高而增大B、吹气的供气量是恒定不变的C、吹气的供气量随液位的升高而减少7、【单选题】下面选项中()不是电磁阀的技术指标。

(B)A、介质的工作温度B、介质密度C、流通能力8、【单选题】串级控制系统中,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取决于工艺要求和()。

(B)A、调节阀B、副对象C、副控制器9、【单选题】为保证调节阀的调节性能,调节阀安装的前后直管段一般为管道直径的()。

(B)A、前3倍,后3倍B、前10倍,后3倍C、前3倍,后10倍10、【单选题】人手触及带电的电机(或其他带电设备)的外壳,相当于()。

A、跨步电压B、两相触电C、单相触电11、【单选题】保护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到()上。

(B)A、大地B、中性线C、避雷针12、【单选题】充满管道且沿管道轴向连续向前流动的流体,由于遇到节流装置的阻挡,出现了节流装置入口端面靠近管壁处的流体静压力升高,并且比管道中心处的压力要大,即产生一个(),这就形成了流束的收缩运动。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5-稳态误差计算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5-稳态误差计算

伺服电动机
R(s)
E(s)
1
C(s)
-
s(s 1)
K 1, 1
r(t) 1(t),k p , ess 0
r(t) t, kv 1, ess 1
r(t)
1 2
t2, ka
0, ess
位置随动系统
能源与动力学院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4
4.扰动作用下稳态误差
R(s)
-
E(s)
R(s) E(s) 20
s4
N (s)
+
2
C(s)
s(s 2)
能源与动力学院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28
3-20
R
-
K1
U
K2 S(T1S 1)
C
G(s)
K1K 2
B
s(T1s 1)(T2s 1)
1 T2S 1
(s)
C(s) R(s)
T1T2 s 3
K1K2 (T2s 1) (T1 T2 )s2 s
1
能源与动力学院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7
3.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计算
(1)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r(t) R 1(t), R(s) R s
ess
Lim sR(s) s0 1 G(s)H (s)
Lim s1R(s)
s0
K Lim s
s0
1
R LimG(s)H (s)
Lim s R
s0
K Lim s
27
参考答案: Kp= ,kv=5,ka=0,essr=0.4,essn=-0.2
四、控制系统如图, r(t) 1 2t, n(t) 1(t), 试计算

第6章_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_6.3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第6章_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_6.3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N (s ) R (s ) E (s )
-
G1 = K1
+
G2 =
K2 s
C (s )
(2)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K2 − E(s) − K2 s ΦNE (s) = = = N(s) 1+ K K2 s + K1K2 1 s 当扰动输入为单位阶跃输入时,稳态误差为
essn
1 − K2 1 1 = lim s ⋅ Φ NE ⋅ = lim s ⋅ ⋅ =− s →0 s s →0 s + K1 K 2 s K1
N (s )
X i (s )
ε (s )
B (s )
-
G1 ( s )
+
H (s )
G2 (s)
X o (s )
(2)稳态误差的计算 )
①给定作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
N (s )
X i
X i (s )
-
G1 ( s )
+
H (s )
G2 (s)
X o (s )
ε (s )
ess = essr + essn 1 =− K1
(3)输入作用与扰动作用共同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N (s ) R (s ) E (s )
-
G1 =
K1 s
+
G2 =
K2 s
C (s )
(4)如果要求稳态误差为零,可以在G1中串联积分环节,令 K1 G1 = s 1 s2 1 essr = lim s ⋅ Φ RE ⋅ = lim s ⋅ 2 ⋅ =0 则有 s →0 s s →0 s + K1 K 2 s
④对于稳定的系统,采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计算稳态偏差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它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站在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

(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的动态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

(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

(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 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

(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转换: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

信息的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

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或相位相差 180 度)则称之为“负反馈 ;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

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的区别:开环系统构造简单,不存在不稳定问题、输出量不用测量,开环系统对系统悟空制作用;闭环系统有反馈、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设计时需要校核稳定性,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线性系统: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是线性的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一、单选题1.反映系统动态精度的指标是A、超调量B、调整时间C、上升时间D、振荡次数答案:A2.把系统扰动作用后又重新平衡的偏差称为系统的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答案:B3.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A、数学模型B、被控对象C、被控参量D、结构参数答案:A4.控制系统的时域稳态响应是时间A、等于零的初值B、.趋于零的终值C、变化的过程值D、趋于无穷大时的终值答案:D5.控制系统含有的积分个数多,开环放大倍数大,则系统的A、稳态性能愈好B、动态性能愈好C、稳定性愈好D、稳态性能愈差答案:A6.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开环极坐标曲线逆时针围绕点(-1 ,j0 )的圈数等于落在S 平面右半平面的A、闭环极点数B、闭环零点数C、开环极点数D、开环零点数答案:C7.Ⅰ型系统的速度静差系数等于()A、0B、开环放大系数C、∞D、时间常数答案:B8.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t =0 处的斜率越大,系统的()A、响应速度越快B、响应速度越慢C、响应速度不变D、响应速度趋于零答案:A9.同一系统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可有不同的A、稳定性B、传递函数C、谐波函数D、脉冲函数答案:B10.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的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B、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D、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不变答案:D11.频率响应是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A、脉冲响应B、阶跃响应C、瞬态响应D、稳态响应答案:D12.二阶临界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A、单调上升曲线B、等幅振荡曲线C、衰减振荡曲线D、指数上升曲线答案:A13.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左侧的系统为()A、非最小相位系统B、最小相位系统C、无差系统D、有差系统答案:B14.线性控制系统A、一定是稳定系统B、是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C、是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是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答案:B15.微分环节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能A、增加其固有频率B、减小其固有频率C、增加其阻尼D、减小其阻尼答案:C16.惯性环节含有贮能元件数为A、2B、1C、0D、不确定答案:B17.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答案:D18.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是A、振荡衰减关系B、比例线性关系C、指数上升关系D、等幅振荡关系答案:B19.对于抗干扰能力强系统有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答案:B20.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比较为()A、开环高B、闭环高C、相差不多D、一样高答案:B21.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是系统对输入A、阶跃信号的稳态响应B、脉冲信号的稳态响应C、斜坡信号的稳态响应D、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答案:D22.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阻尼力与两相对运动构件的A、相对位移成正比B、相对速度成正比C、相对加速度成正比D、相对作用力成正比答案:B23.比例环节能立即地响应A、输出量的变化B、输入量的变化C、误差量的变化D、反馈量的变化答案:B24.把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偏差称为系统的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答案:B25.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则其闭环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与A、反馈传递函数相同B、闭环传递函数相同C、开环传递函数相同D、误差传递函数相同答案:C26.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的衰减振荡角频率为A、无阻尼固有频率B、有阻尼固有频率C、幅值穿越频率D、相位穿越频率答案:B27.积分调节器的输出量取决于A、干扰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B、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C、反馈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D、误差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答案:B28.对于二阶系统,加大增益将使系统的A、稳态性变差B、稳定性变差C、瞬态性变差D、快速性变差答案:B29.PID 调节器的比例部分主要调节系统的()A、增益B、固有频率C、阻尼比D、相频特性答案:B30.可以用叠加原理的系统是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离散控制系统D、线性控制系统答案:D31.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量正比于A、反馈量的微分B、输入量的微分C、反馈量D、输入量答案:B32.串联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为各串联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的()A、叠加B、相乘C、相除D、相减答案:A33.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其中H(s) 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偏差信号为A、X i ( s ) -H (s) X 0 ( s )B、X i ( s ) -X 0 ( s ) X or ( s ) -X 0 ( s )C、X or ( s ) -H ( s ) X 0 ( s )答案:A34.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有影响的系统为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局部反馈系统D、稳定系统答案:B35.传递函数的量纲是()A、取决于输入与反馈信号的量纲B、取决于输出与输入信号的量纲C、取决于干扰与给定输入信号的量纲D、取决于系统的零点和极点配置答案:C36.要使自动调速系统实现无静差,则在扰动量作用点的前向通路中应含有A、微分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比例环节答案:B37.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A、零C、单调上升曲线D、等幅衰减曲线答案:B38.比例积分微分(PID) 校正对应A、相位不变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校正D、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答案:D39.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A、将发散离开原来的平衡状态B、将衰减收敛回原来的平衡状态C、将在原平衡状态处等幅振荡D、将在偏离平衡状态处永远振荡答案:B二、判断题1.对于二阶系统,实际的工程常常设计成欠阻尼状态,且阻尼比ζ以选择在0.4〜1.0为宜。

自动控制原理-扰动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扰动误差

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增加系统的类型是减小和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有效方法
其他条件不变
按扰动进行补偿
06
分析 :
化简图3-26,得扰动输出: 引入前(顺)馈后,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即: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
由于 中分母的s阶次一般比分子的s阶次高,故式(3-80) 的条件在工程实践中只能近似地得到满足。
扰动作用点后的 ,其增益 的大小和是否有积分环节,它们均对减小或消除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不起作用。
结论:
如 中的 时,相应系统的阶跃扰动稳态误差为零;斜坡稳态误差只与 中的增益 成反比。系统为Ⅰ型系统。
三种可能的组合 :
结论:
第一种组合的系统具有II型系统的功能,即对于阶跃和斜坡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均为零 。
前馈补偿装置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输入信号
完全消除误差的物理意义
其产生的误差信号与原输入信号
产生的误差信号相比,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
1
一般具有比较复杂的形式,故全补偿条件(3-84)的物理实现相当困难。
2
在工程实践中,大多采用在满足跟踪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部分补偿。 或者在对系统性能起主要影响的频段内,实现近似全补偿,以使
K
0
0
Ⅰ型

K
0
Ⅱ型


K
在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 静态误差系数 系统稳态误差
输入类型
0型


Ⅰ型
0

Ⅱ型
0
0
3.6.3 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扰动不可避免
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

河南自考自动控制原理真题

河南自考自动控制原理真题

河南自考自动控制原理真题1、什么是开环控制:只有正向通道而无反馈,即输出量对控置量无影响的控制方式。

2、家庭常用的卫生间马桶的水位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试说明其工作原理:该系统是闭环控制;水箱原来处于平衡状态,q1(t)=q2(t)=0.如果打开阀门放水,完毕后关上阀门,h(t)发生变化,水位下降,Δh变大,通过浮子反馈到执行机构。

机械杠杆带动活塞打开,q1(t)变大,使Δh变小,浮子上浮,活塞也上升,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若某系统开环稳定,则闭环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开环Nyquist曲线不包围(-1,j0)点。

4、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试写出绘制其根轨迹的幅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GH幅值=1,GH相位=180(2q+1).5、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哪几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差分方程、状态方程等 .6、试写出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Kp+Ki/s+Kd*s7、试写出积分环节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A(w)=1/w,phi(w)=-90,X(w)=1/w,Y(w)=0 .8、根轨迹的若干条分支相交于一点时,交点表示特征方程有何性质?根轨迹的若干条分支相交于一点时,交点表示特征方程在增益K为某一数值时有重根.9、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10、为什么在控制系统分析中,常采用阶跃函数作为典型输入信号?由于阶跃函数输入信号在起始时变化非常迅速,对系统来说是一种最不利的输入信号形式。

如果系统在阶跃函数输入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可以说,系统在实际输入信号下的性能也一定能令人满意。

故常采用其作为典型输入信号. 11、试写出微分环节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A(w)=w,phi(w)=90,X(w)=w,Y(w)=0.12、在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如果劳斯表的某行所有元素均为0,说明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果劳斯表的某行所有元素均为0,说明存在共轭虚根或共轭复数根。

0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2)

0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2)

一,稳态误差的定义
1. 系统误差ε(t)定义为:系统响应的期望值c0(t)与实际值c (t)之差,即: ε (t ) = co (t ) c (t ) ε (s ) = co (s ) c(s ) 通常以偏差信号 R ( s ) H ( s ) C ( s ) 为零来确定希望值,即:
R (s ) H (s )CO (s ) = 0
3.6 系统稳态性能分析
评价一个控制系统的性能时,应在系统稳定的前提 下,对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进行分析.如前所 述,系统的动态性能用相对稳定性能和快速性能指标 来评价.而系统的稳态性能用稳态误差指标来评价, 即根据系统响应某些典型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来评价. 稳态误差反映自动控制系统跟踪输入控制信号或抑 制扰动信号的能力和准确度.稳态误差主要与系统的 结构,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上述三种误差系数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在稳态误差与给定信号 种类和大小之间的关系,统称为系统静态误差系数. 4.控制系统的型别与无差度阶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看成由一些典型环节组成,即:
G K (s) = K sν
∏ (τ s + 1)∏ (τ
i =1 n1 i k =1 n2 j j =1 l =1
2.传递函数: Gc(s)=Kp(1+τds) 若偏差正处于下降状态,则 d τ d e (t ) < 0 dt 说明比例微分控制器预见到偏差在减小,将产生一个适当大小的控制 信号,在振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将系统输出调整到期望值. 因此,利用微分控制反映信号的变化率(即变化趋势)的"预报"作 用,在偏差信号变化前给出校正信号,防止系统过大地偏离期望值和 出现剧烈振荡的倾向,有效地增强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而比例部分则 保证了在偏差恒定时的控制作用. 可见,比例—微分控制同时具有比例控制和微分控制的优点,可以根 据偏差的实际大小与变化趋势给出恰当的控制作用. PD调节器主要用于在基本不影响系统稳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相 对稳定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非单位反馈系统
E(s) R(s) H (s)C(s)
偏差为零时的输出量即为期望值,即
0 R(s)- H(s)C0 (s) R(s) H(s)C0 (s) 因而 E(s) H(s)C0 (s)-H(s)C(s)
H(s)C0 (s)-C(s)
H (s) (s)
R(s)
E(s)
G(s)
C(s)
H (s)
非单位反馈系统的偏差和误差之间并不相等,但具有确定的关系。
2.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反馈系统误差信号ε(t)的稳态分量,记作εss(t)。 动态误差:反馈系统误差信号ε(t)的暂态分量,记作εts(t)。
对稳定系统,
(t) (t) (t),
ss
ts
3)对单位反馈系统而言,误差与偏差是一致的。
4)有些书上对误差、偏差不加区分,只是从不同的着眼点(输入、输出点)来定 义。
5)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如系统的机构、参数以及输入量的形式等。
二、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误差分析
对于非单位反馈系统而言,有
E(s)
1
R(s) 1 R(s)
1 G(s)H(s)
不能采用终值定理来计算稳态误差值, 否则得出
ess ()

lim sE(s)
s0

lim
s0
(s
1
s 2
T ) (s2
2)

0
的错误结论.
3.静态误差系数
已知
ess

lim
s0
sE ( s)

lim
s0
s 1
1 GK
(s)
R(s)
(a) r(t) 1(t) R(s) 1 s

S S 1/T

r(t)
1 2
t
2时
R(s)
1 S3
(1)
E(s)
(s)R(s)
1 S2 (S1/T)

T S2
-
T2 S

T2 S1/T
e(t)
T e2
-
t T
T(t- T)
t 时 ess (2) 由 终 值 定 理
e ss

lim
s0
sE(s)
(Tj s
1)


j 1
故Ⅰ型和Ⅱ型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为
e ss
1 1 Kp
1 1
0
(b) r(t) t R(s) 1 s2
e ss
lim s 1 . 1 s0 1 GK (s) s2

lim
1 sGK (s)

1 Kv
s0
定义
kv

lim
s0
sGK (s)
速度误差系数
e
应用终值定理的条件是sE(s)在s右半平面及虚 轴上解析,或者说sE(s)的极点位于左半平面(包括 坐标原点)。
例.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K (s)

1 Ts
,
试求当输入信号分别为r(t) 1 t 2和r(t) sin wt时, 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值。
解 : e(s)
1 1GK (S)
2
称为零型系统
称为 I 型系统 称为 II 型系统
优点:1.可以根据已知的输入信号形式,迅速判 断是否存在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的大小。
2.系统阶数m,n的大小与系统型别无关,且
不影响稳态误差的数值。
2.利用终值定理计算
lim s E(s) lim s (s)R(s)
ss
s0
s0

K

1
1j 1
e ss
1 Kp
1 K
0型系统静态位置误差的大小近似与开环增益成反比,K越大,稳态误差越小,
稳态精度越高。所以,增加系统的开环增益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2)对于Ⅰ型和Ⅱ型系统,ν=1或ν=2,则
m
K (is 1)
K p

lim
s0
GK
(s)

lim
s0
sv
i1 nv
e(t) T et T T cost T 2 2 sin t
T 2 2 1
T 2 2 1
T 2 2 1
e ss
(t)

T
T 2 2

1
c ost

T 2 T 2 2
2

sin 1
t
这里, ess () 0, 应当注意正弦函数在虚轴上不解析,所以此时
对于0型系统,ν=0,则
m
sK(is 1)
K v
lim s0
sGK (s)
lim s0
sv
i1 nv
(Tjs 1)
0
j 1

e ss

11)系统型
别 设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m
G K(S)

K(1s 1)( 2s 1)( ms 1)
sv (T1s 1)(T2s 1)(Tnvs 1)

K sv
i1 nv
(is 1)
(Tjs 1)
系统的型别以 来划分
j 1
0
1
e ss

lim
s0
1 s
1 GK (s)
R(s)
lim
1
s0 1 GK (s)
1 1 Kp
定义
Kp

lim
s0
GK (s)
1)对于0型系统,ν=0,则
位 置 误 差系数
m
K (is 1)
K p

lim
s0
GK
(
s)

lim
s0
sv
i1 nv
(Tjs 1)
1 GK (s)

e (s)

E(s) R(s)

1
1 GK (s)
-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对于稳定的系统,根据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和稳态误差的定义,系统的稳态误 差为
sR(s)
e lim e(t) lim sE(s) lim
ss
t
s0
s0 1 G (s)
K
稳态误差的大小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K(s)以及输入信号R(s)的形式有关。
lim
s0
1 s(s1/T)


尽 管 在 数 学 上sE(s)在 坐 标 原 点 不 解 析,
但 与 实际 所 求 一 致,因 而 是 允 许 的 。
(3)
R(s)

s2

2
E(s)

e
(s)R(s)

(s
1
s
T ) (s2

2
)
T 1 T s T 2 3 1 T 2 2 1 s 1 T T 2 2 1 s2 2 T 2 2 1 s2 2
t (t) 0 ts
说明:
1)误差是从系统输出端来定义的,它是输出的希望值与实际值之差,这种方法定 义的误差在性能指标提法中经常使用,但在实际系统中有时无法测量,因而一般只 具有数学意义。
2)偏差是从系统的输入端来定义的,它是系统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这种 方法定义的误差,在实际系统中是可以测量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