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农牧业概况
赤峰耕地种植情况汇报
赤峰耕地种植情况汇报赤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对赤峰市耕地种植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状况。
首先,赤峰市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
其中,小麦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据了大部分耕地面积。
玉米和大豆则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
此外,近年来,赤峰市还积极推广优质玉米、大豆等优势作物的种植,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赤峰市在耕地种植方面注重科技支撑和管理。
通过推广新型农机具、高效农药、优质种子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赤峰市建立了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再次,赤峰市在土地利用方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耕地种植中,赤峰市严格执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种植,有效保护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土地退化现象。
同时,赤峰市还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赤峰市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赤峰市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赤峰市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赤峰市耕地种植情况良好,种植品种丰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土地利用合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未来,赤峰市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赤峰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赤峰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一、赤峰市的基本概况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接壤。
全市总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0万亩,其中:水浇地560万亩。
辖7旗2县3区,总人口450万,其中农业人口340万。
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
农业是赤峰市的基础产业,202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40万亩,其中玉米、小麦、谷子等粮食作物面积1197万亩,总产量61亿斤;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甜菜、食用菌、等生产面积237万亩,年总产量75亿公斤。
还有烟叶、中药材、花卉、桑蚕等生产。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赤峰市具有悠久的蔬菜生产经历。
全市十二个旗县区均有蔬菜种植,其中宁城、松山、元宝山、喀旗、翁旗蔬菜种植面积较大。
设施农业宁城、松山、元宝山、喀喇沁旗、敖汉旗面积较大。
近年来,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来抓,使赤峰的蔬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产品远销国内外。
赤峰市自1996年成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办公室,提出以抓好蔬菜生产为重点的菜篮子工程,全市蔬菜、食用菌播种面积达到45.7万亩左右,总产蔬菜122万吨。
到2021年底,总播种面积达到122.4万亩,其中露地蔬菜86.4万亩,设施面积36万亩,总产量453.95万吨。
到2021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了2.7倍、3.7倍。
全市蔬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供给由过去的供不应求(除7-9月份),大部分靠外地调入,一跃成为蔬菜产品调出大市。
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蔬菜的周年生产,均衡供应。
产品除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已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二)规模化特色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产品科技含量普遍提高,上市品种日益丰富。
赤峰市的经济概况
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旗风光
谢谢大家!
土木10-1 王建赫
工业主要行业生产能力:电力装机402.3万千 瓦,其中火电装机286.2万千瓦,风电装机 111.6万千瓦。煤炭年开采能力2500万吨。有 色金属日采选能力66000吨;年冶炼能力41.2 万吨。黑色金属年采选能力3300万吨,年粗钢 冶炼能力200万吨。肉羊年屠宰加工能力700万 只,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60万头,生猪年屠宰 加工能力110万口,禽类年屠宰加工能力6000 万只,啤酒年生产能力40万吨,白酒年生产能 力3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550万吨,其中新型 干法水泥373万吨
中国的经济的发展
——在我的家乡赤峰的成效
赤峰市的经济概况
• 2009以来,赤峰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 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 造成的不利影响,努力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 全市经济遏制住了去年第四季度出现的严重下滑趋 势,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 生产总值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 增加值181.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 131.8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6482元,增长13.0%;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 2995元,增长11.4%。1—7月,全市地方财政总 收入完成47.7亿元,同比增长5.7%;城乡规模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299.9亿元,增长27.4%;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8.2亿元,增长18.8%。
45万千瓦。赤峰至朝阳高速公路、赤峰至 锦州港铁路(赤峰段)、林东至白音华铁 路(赤峰段)开工建设。巴彦乌拉至新邱 铁路(赤峰段)建设进展顺利。集通铁路 增二线(赤峰段)计划投资100亿元,部分 控制性工程提前开工,计划年底前全面开 工建设。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迁建正在进行 施工设计。
赤峰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赤峰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的北方草原腹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报告将对赤峰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经济发展赤峰的经济主要依靠农牧业、能源产业和旅游业。
农牧业是赤峰的传统支柱产业,赤峰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牧畜资源,农牧业仍然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能源产业方面,赤峰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赤峰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而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正逐渐成为赤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赤峰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牧业水平仍然较低,发展潜力有限。
其次,能源产业的环境影响问题也逐渐显现,煤炭开采和燃烧导致大量的环境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赤峰的旅游业发展与其潜力不符,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 社会发展赤峰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进步。
赤峰地区的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率较高,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
此外,赤峰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医疗资源的配置逐渐合理化,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然而,赤峰的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而农村居民则相对较弱。
其次,人才流失问题也较为严重,优秀的人才往往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对赤峰的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4. 环境保护赤峰地区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环境保护任务十分重要。
近年来,赤峰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行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动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等。
然而,赤峰的环境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煤炭产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燃煤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亟需解决。
赤峰市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赤峰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畜牧业是赤峰市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它上承种植业的生产和转化利用,下启加工业开发和转化增值,处在经济发展链条的关键环节。
据2010年牧业年度统计,全市牲畜总存栏1700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1149万只,基础母羊642万只,占55.9%,良改率达到97.5%。
牛存栏200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到101.7万头,基础母牛比例50.8%,良改率达到96.5%。
生猪存栏266万口能繁母猪存栏42万头。
据调查队统计,2009年出栏肉猪160万头,肉牛52万头,肉羊539万只,肉禽4878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2万吨、28万吨和43.8万吨。
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240.8亿元,农牧业产值达到223.61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为104.05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3.2%。
近年来,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以内蒙古中敖食品公司、宁城东方万旗、林西锦绣大地、翁旗绿源公司、翁旗蒙都羊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禽产业以草原兴发、塞飞亚为龙头,肉猪产业以南京雨润集团、敖汉家乐都公司为龙头,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肉牛30万头,肉羊300万只。
生猪100万头,禽4000万只。
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是畜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2009年年末备案的规模养殖场共5276个,其中,全市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14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户)1728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148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禽场(户)107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户)592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小区)171个。
奶牛和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较高,达到80%以上,其他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较低,接近30%。
2010年全市有10个规模养殖场通过标准化创建活动专家组验收。
总体看,我市现有畜禽良种基本上是世界上优秀品种,个体生产性能上保持了本品种的基本水平,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缓慢,标准化水平不高。
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
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摘要对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内蒙古赤峰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3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万km2。
赤峰市辖3个市、2个县、7个旗,是传统农牧业大市,有农牧业人口350万人。
赤峰市设施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年来赤峰市在调整农牧业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设施农业更是成为该市的一张名片,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农牧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
截至2014年,赤峰市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6 666.67 hm2,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67万hm2,占自治区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0%以上,设施农业规模位于全区首位。
设施农业虽然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随着设施农业的深入发展,很多问题也随之彰显出来。
各旗县区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同、农民种植积极性不同及地势、地貌、区域环境的不同,发展也不相同。
近期通过对各旗县区设施农业走访及实地调研,对各旗县区设施农业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次调研从棚型结构,主要栽培作物的种类、产量、面积、产值、效益,茬口安排,育苗基地建设,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品牌建设,政府对资金投入等方面开展。
1 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1.1 棚型结构赤峰市各旗县区设施农业起步不同,棚型结构也不相同。
赤峰市现有日光温室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纯基建后墙体,有立柱支撑的竹骨架或钢筋骨架结构棚型;另一种是砖混后墙体,钢筋骨架结构棚型。
温室内高度、跨度也有差异,建设较早的温室高度一般在4.5 m,长度多在50~70 m,净跨度6.5 m;新建温室高度6 m,长度80~120 m,净跨度7.5~9.0 m。
新建成的温室在结构、高度、跨度上均比老式温室更具有合理性,相比之下在保温、光照面积、抗灾性能上都有优势。
赤峰市自然概况.doc
赤峰市自然概况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 41°17′~ 45°24′,东经 116°21′~ 120°58′之间。
总面积 90021 平方公里,东西最宽 375 公里,南北最长公里。
2005 年总人口万人。
有蒙、汉、回、满等 30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 %。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 024000。
代码: 150400。
区号: 0476。
拼音: 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 3 个市辖区、 2 个县、 7 个旗。
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 、“千里松林”。
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 ,意为“赤峰”。
1953 年 4 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
1954 年 5 月 1 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
1954 年 12 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8 年设赤峰市。
1958 年 9 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 个,年底并为 168 个。
1962 年 9 月 1 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 19 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 3 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 22 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
内蒙古赤峰市发展生态农业探析
在像现实社会那样 ,在工作 中,屡屡被性别歧视 的现象 。 总之 , 网络化 的交往方式将 女性 置于世界 的多元文化和 多层 次的 交往 之中 ,多元 的需求、 多元 的生存样法 、多元 的价值观念不 再被限 制与禁 止,而是被 默许、宽容和 鼓励 ,打破 了单 色调的文化对 女性的 束缚 ,使女性 的自我和主体性更加丰满,更具效能和表现多样 化。 两 面性 :一方 面 ,科学 技术 的发 展必 然会 为女性 地位 的提 高 、主体 性 的发挥 提供 广 阔的前 景 ;另一 方面 , 由于男女 不平 等 的现实 仍未 彻底 改变 ,女性 从科技 发展 中得 到的 分享机 会和 利益 仍 小于 男性 。 在现实生活 中, 广大女性也 并不是 都处于同一个阶层上 , 广大 的女性
、
赤 峰市 发展生 态农 业过 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近些 年来 ,通 过植 树造 林 ,保护 草原 等生 态 治理 ,我市 已经 具 备了发展 生态农业的环境基 础 ,但是 由于政府 的重视 不够 ,人 们的观
内蒙古农业概况
马铃薯
• 内蒙古马铃薯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 国之首。 • 全区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800多万亩,占粮 食总播种面积的12.5%以上;鲜薯总产量达 到930多万吨,占全国马铃薯鲜薯总产量的 12%。已成为我区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栽 作物。单产由九十年代初的750多公斤增加 到1200多公斤。
赤峰黄玉米
牛家营子北沙参
• 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特产,中国地 理标志产品。牛家营子镇,闻名遐迩的药材之乡, 这里地貌平坦、土肥地广,交通便捷,盛产的北 沙参、桔梗享誉国内外,为“中国北沙参、桔梗 之乡”、“国家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 • 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有清肺火 益肺阴、消肿排浓的作用 • 乾隆皇帝狩猎至此,因药花赏心悦目,药香沁腑 醉人,遂赐地名“药王村”,传扬各州郡,从此 家家种药,户户得益,历久不衰
• 5.产品的优势发挥不充分:在我区除了几个较成 功的龙头企业外,相当部分的农产品还停留在 “有优无势,有质无量,有品无牌”的水平上。 区位优势和商品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农产 品廉价外销的多,内部加工增值的少 • 6.金融环境不稳定 • 7.环境破坏,超载过牧 ,开垦森林过渡采伐、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 ,全区土地沙化、砾石化、水土流 失、盐渍化、沙丘活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达 到 1730万公顷。
• 解决措施
• • 1.强农牧业惠农牧业政策 一是扩大良种补贴规模、范围;二是进一步实施多样化补贴政策;三是进一 步完善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四是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生态工程政策,增加了对农牧民直接补贴,今年新增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这些惠农惠牧政策的完善,增加了农 牧民收入。 • 2.财政加大了对农业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 •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3.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保险政策 • 提高了农作物保险金额,降低了保险费率,扩大了保险责任范围,降低了起 赔点。 4.加强草场与耕地的保护力度,开展草原间断性禁牧工程,并对禁牧地区牧 民进行补助 • 5.出台《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畜牧业)实施方案 》 • 肉牛每个项目扶持50万元,肉羊每个项目扶持25万元,蛋鸡肉鸡每个项目各 25万元。 • 6.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 式 • 7.加大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度 ,提出“农业龙头带动”战略
赤峰市自然概况
市自然概况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市位于自治区的东部,东与市毗邻,东南与省市接壤,西南与省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
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
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
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
代码:150400。
区号:0476。
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
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
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
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8年设市。
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建制,从原市划给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县,全县共22个人民公社;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省,1979年又划归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
将喀喇沁旗山前公社和马蹄营子公社的公格营子、西六家、四家、喇嘛地、岭上五个大队,楼子店公社的三道营子、四道营子、乔家窝铺三个大队,甸子公社的望甘池、昌盛远两个大队与原县的行政区域合并,重新划分,撤销原市(县级)改设红山区、撤销县改设郊区,新设置元宝山区,共三个市辖区。
赤峰种植业
赤峰种植业
赤峰种植业是指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地区从事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行业。
赤峰市地处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带,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赤峰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为主。
赤峰市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种植业发达。
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以规模化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土地耕种、种植和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赤峰种植业还有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种植的潜力。
该地区的气温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多种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等。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特色作物种植业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赤峰种植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赤峰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种植业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供应,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赴赤峰调研报告
赴赤峰调研报告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四大副省级城市之一。
我于2022年4月前往赤峰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如下:一、经济概况赤峰市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拥有多个产业领域,包括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
其中,煤炭产业一直是赤峰市的支柱产业,但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目前该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电力和机械制造产业也在赤峰市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交通状况赤峰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市内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赤峰机场提供国内外航班,为赤峰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赤峰市还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铁路运输对于该市的货物流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旅游资源赤峰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喀喇沁旗草原、云杉林风景区等。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赤峰市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赤峰博物馆、崇山峻岭文化村等,可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四、教育和科技赤峰市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这些教育机构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
此外,赤峰市还鼓励创新创业,建设了多个科技创新园区,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五、农业和畜牧业赤峰市农业和畜牧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并养殖牛羊等畜牧业。
赤峰市的农产品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出口到其他地区。
六、环境保护赤峰市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
市内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行清洁生产,以改善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赤峰市在经济、交通、旅游、教育和科技、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未来,赤峰市可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
内蒙古赤峰市简介
内蒙古赤峰市简介:内蒙古简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内蒙古历史: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
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
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内蒙古南部定居。
如赵武灵王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境内始建云中城。
“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宁城。
秦朝修筑万里长城,连接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
内蒙古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
而北部塞外主要是匈奴人和乌桓、鲜卑等东胡人的领地。
西汉时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取胜,匈奴势力北迁、西迁。
在整个汉朝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南匈奴人和东胡人逐渐和华夏民族融和,形成今天的汉族的前身。
汉朝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立郡县。
如(前127年)西汉设置五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东部、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
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吕布就出生于此。
内蒙古名称由来:“内/外蒙古”的名称虽然让人感觉是中国中心的产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蒙古语中,内蒙古被称为“?bür monggol(罗马字母拼音)”。
这里?bür的意思是南部、内部、前方等,而满语与此相同。
这和蒙古人、女真人面向南方中原的传统地理观相关。
汉语的内/外蒙古的名称来自满语或蒙古语。
在蒙古,当“内/外蒙古”被翻译时,有时翻译成“内/外蒙古”,有时是“南/北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长的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地理属性:* 目前属于中国北部边疆,但实际范围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接邻八个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条件与农牧业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条件与农牧业一、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的接合部,东邻八省区,西、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
2.地形地貌内蒙古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分为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阿拉善高原等五个高原。
3.气候特点内蒙古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季节性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内蒙古水资源总量较少,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黑龙江的支流,湖泊众多,主要有呼伦湖、达赉湖等。
(1)农作物:内蒙古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等,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2)农业分布:农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这里有较好的水源和土壤条件。
(1)牲畜: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牲畜有羊肉、牛肉、羊肉、马、骆驼等,其中羊肉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2)牧业分布: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这里有广阔的草原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3.农牧业发展特点(1)内蒙古农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东部以农业为主,西部以牧业为主。
(2)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逐渐优化。
(3)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逐步发展壮大。
(4)农牧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4.农牧业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牧业发展。
(2)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农牧民收入水平较低:尽管农牧业产值逐年提高,但农牧民收入水平仍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地理条件多样,气候特点明显,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结构性特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内蒙古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状况。
习题及方法:1.习题: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答案: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的接合部,东邻八省区,西、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
赤峰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赤峰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汇报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辽阔的内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资源丰富。
赤峰地区农业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下面我将就赤峰地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赤峰地区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赤峰地区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由粮食主导向多产业并举的转变,农产品丰富多样,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丰厚的收入。
其次,赤峰地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农田转化,推广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
再次,赤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渐成为主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最后,赤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政府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田生态修复工作,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开展农田面源污染治理,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赤峰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赤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赤峰市肉牛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31卷第1期黄牛杂志Vo1.31No.1 2005年1月Jo urnal o f Yello w Cattle Science Jan.2005文章编号:1001-9111(2005)01-0064-03赤峰市肉牛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魏景钰1,刘大成2,格日乐图雅1,鲍文化1(1.赤峰市阿旗畜牧业局,内蒙古赤峰 025550;2.赤峰市改良工作站,内蒙古赤峰 024000)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内蒙古赤峰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资源和国内外肉牛市场的需求状况,从加大全市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畜牧业特别是肉牛业的高度出发,经多次研究论证于2001年4月制定了《赤峰市开发肉牛产业实施方案》,并由市委以(2001)18号文件印发各旗县区政府贯彻落实,“方案”确定自2001年开始到2005年用五年时间,在赤峰市十二个旗县区以专项推进的方式全面实施肉牛产业开发工作。
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市以推广西门塔尔、夏洛来牛冻精为主,改良配种母牛,对改良公犊牛进行模式化饲养,使18~24月龄出栏的改良育肥肉牛平均体重达到450kg以上,屠宰率达到50%以上。
1 赤峰市肉牛产业的发展现况四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以把肉牛产业开发做为市级专项推进工作,确定了“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行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为基础,以冷配技术为手段,以实现肉牛良种化繁育、科学化饲养和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指导思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市肉牛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据2004年6月末统计,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20.5万头;牛存栏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首次突破百万头,达到101.9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49.4万头,牛存栏数和基础母牛存栏数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加16.2万头和15万头;肉牛良改率达到84.7%,比2000年同期77.4%提高了7.3个百分点;赤峰市各级财政及社会各界和农牧民自筹投入肉牛产业开发方面资金达到3560.34万元;全市用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牛冻精三年共冷配母牛55.7万头(2001年冷配母牛15.7万头,2002年冷配母牛18.6万头,2003年冷配母牛21.4万头),受胎率90%以上,生产优质改良犊牛50.13万头;培训牛冷配技术员6879人次,现上岗从事肉牛改良冷配的技术员1441人;建设标准化牛人工授精站1221处;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42处;发展育肥肉牛养殖大户7732户;牛冷配区域苏木乡镇达228个,无种公牛苏木乡镇达224个,其中无种公牛苏木达41个;四年来共出栏肉牛90.6万头,平均年出栏率33.2%,其中出栏优质育肥肉牛56.5万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近10亿元,使全市350万农牧业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获新增加经济收入150元。
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2021年4月第7期总第473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D EconomyApril2021No.7Total No.473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尹小明(敖汉旗气象局,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利用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10个旗县区1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近59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赤峰地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太阳总辐射5650MJ/m〜5830MJ/m?,年日照时数2800h〜3100h;热量资源充足,年& 10°C积温2300°C〜3250°C,适宜发展农牧业;降水资源不足,年降水量330mm〜460mm,并且变率较大,因此降水是限制赤峰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关键词:赤峰地区;气候资源;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S162.3(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1)07—0074—02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农业气候资源是指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的气候条件,光、热、水的时空分布直接影响种植结构和农作物产量°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赤峰市是内蒙古粮食主产区#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4707hm,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开展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口〜5由于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关于赤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了赤峰地区所属旗县区气象观测站气温、降水量、日照资料等农业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促进赤峰地区农业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选择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的1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与处理各项气象要素数据#得出光能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2结果与分析2.1光能资源1961年〜2019年赤峰市各地年平均总辐射5650MJ/m〜5830MJ/m?,总辐射自西向东逐渐增加(见表1)°一年中#月〜7月的辐射最多,月总辐射670MJ/m〜700MJ/m?;1月、2月、11月、12月最少,月总辐射220MJ/m?〜330MJ/m?°按照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分级标准,各地均属于很丰富(B)等级;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除冬季为一般(C)等级外,春、夏、秋季均为很稳定(A)等级°近59年赤峰市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h〜3100h,日照百分率63%〜69%°1月、2月、11月、12月日照时数最少,在190h〜210h,3月〜10月平均日照时数240h〜290h°年日照时数空间上呈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东北部在3000h以上,其余地区2800h〜3000h(见表2)°表1赤峰市各地月太阳辐射单位:MJ/m 月份松山巴林阿鲁科巴林林西警豎豐宁城敖汉区左旗尔沁旗右旗县腾旗特旗沁旗县旗12622532512562512532622682.0 2.3232932932.32632132433133133233.349650550450149.494502489492502 4590601600591594586596582582591 5698.05.0..0269.69..03681685.03 66816.9.0068. 6..68.683659665689 76.366368. 6.56596.2 6..6456526..862061263162161361.621600605622 951150.516508500495515501510520 103923853863863813.639138939.399 1126625.25525925.2552642.0 2.5 2.31222.21821622221621.22.23323823.2.2热量资源1961年〜2019年赤峰市年平均气温6.1C#59年升温1.7C;各地区3.1C〜7”6C#自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西北部及北部林草区在4°C以下,东南部在.C以上(见表3)'年极端最高气温43..C (2000年7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一36”7C(1971年1月21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5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一12.7°C°春季平均气温4.9°C 〜8”5C,夏季平均气温18”9C〜22”5C,秋季平均气温3.5C〜7.8C,冬季平均气温一14”7C〜8.9C'近59年赤峰市&10°C年平均积温2900°C,59年升高了262C;各地区2300°C〜3250°C,自西向收稿日期:2020—12—08作者简介:尹小明(1992—),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服务研究工作$・74・尹小明•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2021年第7期东逐渐增加,西北部在2400C以下,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或者发展畜牧业,中部及东部在2800C以上,适宜种植中晚熟或晚熟品种’表2赤峰市各地月日照时数单位:h月份松山区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林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右旗县1206212214214208204211204201216 2215227227222218216221210208220 3258273276271268262267247248262 4259271275266268260268252251261 5287291301294290290294276279293 6268264288275267274272254258276 7265257283267258267271247251270 8266262282272265267269250253269 9257261272263257250265246252265 10243248253249245235248235239249 11204205210210209200207201203209 12196198200204196191201193194205近59年赤峰市平均无霜期137W,各地区114〜153d,自西向东逐渐增加,西部及北部林草区在130W以下,东部及南部农区在150d以上°受气候变暖影响,霜冻呈现终霜日期提前、初霜日期延后的趋势,9年无霜期延长了12d,农业生产遭受霜冻灾害的风险降低°表3赤峰市各地年气温、积温、无霜期气象松山巴林阿鲁科巴林林西克什克翁牛喀喇宁城敖汉要素区左旗尔沁旗右旗县腾旗特旗沁旗县旗气温(C)206212214214208204211204201216积温(C)204205210210209200207201203209无霜期(d)1961982002041961912011931942052.3降水资源赤峰市年平均降水量388mm,59年减少了16mm,减少4%,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减少°各地年降水量330m m〜460mm,主要集中在5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83%〜89%°7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28%〜34%;1月、2月、3月、11月、12月平均降水量不足10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5%°全市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62年807.6mm,月最大降水量出 现在1962年7月486.lmm,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62年7月25日,均出现在宁城县°全市最小年降水量出现在大板1988年158”6mm°年降水量空间上南多北少,北部地区在330mm〜380mm之间,南部地区在350mm〜460mm(见表4)°降水相对变率是反映降水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赤峰市各地年降水相对变率在15”6%(克什克腾旗)〜23.9%(宁城县)之间,总体来说南部小于北部,西部较小,中东部偏大,说明北部旗县比南部旗县降水不稳定性更大(见表5)°表4赤峰市各地月降水量单位:mm 松山巴林阿鲁科巴林林西克什克翁牛喀喇宁城敖汉月份区左旗尔沁旗右旗县腾旗特旗沁旗县旗112 1.01312 1.0 2.3 1.3 1.2 1.0 1.4226 1.9 1.8 2.1 1.8 3.6 2.2 2.4 2.1 2.8362 4.1 4.6 5.1 5.97.5 6.2 6.7 5.77.441519.410.810.711.015.312.917.319.616.8535826.228.427.428.034.932.643.042.242.9665474.758.764.767.062.163.081.477.873.47106,4122.7114.3111.2113.4108.0106.1120.8131.1116.6877.280266.383.384.782.474.784.290.686.0932.130.928.429.332.937.032.739.540.838.610lS.12.914.714.813.917.114.620.721.920.211 5.1 4.1 4.1 4.7 3.6 6.5 4.6 6.6 6.2 6.212 1.4 1.2 1.5 1.6 1.2 2.9 1.2 1.3 1.8 2.2表5赤峰市各地区年降水变率单位:%气象松山巴林阿鲁科巴林林西克什克翁牛喀喇宁城敖汉要素区左旗尔沁旗右旗县腾旗特旗沁旗县旗降水变率18.21421.421.920.015.620.418.823.921.23结论赤峰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太阳总辐射属于很丰富等级,适宜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 1.7C10C积温升高了262C,无霜期延长了12d,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区域响应表现)5〜6*°赤峰地区降水资源不足,年降水量呈现不明显的减少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多发频发,导致降水变率增大,大部地区降水极其不稳定°该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为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降水资源不足成为限制赤峰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农牧业气候区划及种植布局规划提供了参考'[参考文献#「1"孙志敏,魏学.近57年赤峰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內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3):57,103.!"徐良军,郑奎束,等.镇宁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现代农业科技,2019,(22):137.!"徐梦莹,胡雪琼,等.2018年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影响评价!".云南农业科技,2019,(3):13〜17.「4"陆一磊.1990年〜2019年南京市高淳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现代农业科技2020,(21):216〜217.!"张玉芳,吴冰洁,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玉米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西南农业学报2020#(9):2102〜21111!"秦大河.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科技导报,2004#(7):4〜71・75・。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切实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缓解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党和政府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我的家乡,赤峰市松山区则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区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
所以就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一、松山区总体概况据调查,松山区总面积5955平方公里,乡镇28个、259个村,总人口53.1万,其中农业人口47.2万,总耕地面积217万亩,人均耕地4.6亩。
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粮食总产量49万吨,人均持有量1038公斤;国内总产值152887万元,全区共有从业人员22.8万,农村劳动力19.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
近年来,松山区以农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农村经济建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二、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情况1、松山区农牧结合的经济主体松山区农民收入主要以家庭收入为主,收入来源主要为第一产业中的农业与畜牧业,因此农业和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业占收入的54.30%,畜牧业收入占33.95%,农畜总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6.23%,我区主要种植谷物,玉米,以及发季节蔬菜为主,畜牧业主要养殖猪牛羊,禽类居多,而农户们大都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生产结构,从事农畜结合,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而提高收入,农畜结合主要体现在养牛和种植玉米相结合,如此一来,玉米及其秸秆成为肉牛及奶牛的主要饲料来源,以降低饲料成本,剩余玉米也可出售,并且,玉米和秸秆也可用来酿酒,不仅买酒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酒糟也可以成为肉牛过冬的补充物,减少热量消耗,保证肉牛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市农牧业概况
近年来,赤峰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向好,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农牧业建设初见成效。
全市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产业化,以打造大园区、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已形成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赤峰市全市总土地面积为90021.22平方公里,耕地为2108.7万亩,主要分布在老哈河、教来河、乌尔吉沐沦河、西拉沐沦河流域的沿河两岸阶地、黄土丘陵地、中低山山地坡脚。
种植结构:赤峰市农作物种植分三大类:
一是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谷子、玉米、高粱、荞麦、糜子、黍子和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二是经济作物,包括油料作物(向日葵、芝麻)、糖料作物(甜菜)、蔬菜、瓜类、药材,还有麻类、烟叶等。
三是其他作物,主要是青饲料。
20世纪80年代初,赤峰市农业生产始终坚持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
1982年,全市粮经饲比例为86.8 :
8.7 : 4.5。
“七五”期末,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水平的同时,加大经济作物、饲用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农作物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赤峰地区主要以种植普通农作物品种为主。
2002年以后,为适应农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压缩谷子、小麦、高粱等普通品种种植,大力发展支撑本市粮食总产的玉米等优质专用农产品。
21世纪初,逐步发展药材、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全市已形成优质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蔬菜、葵花、甜菜、药材、烤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6年,全市有耕地2108.7万亩,粮食产量103.2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231万头只。
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蒙都羊业、草原兴发、塞飞亚、东方万旗、草原万旗),自治区级龙头企业91家。
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塞飞亚、塞飞亚草原鸭、健元鹿业、草原兴发、宁诚、巴林石、蒙都、独一家、东方万旗、大牧场、达里湖、多维尔),自治区著名商标90件,赤峰知名商标233件,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阿鲁科尔沁牛肉、阿鲁科尔沁羊肉、阿鲁科尔沁小米、翁牛特牛肉、翁牛特羊肉、翁牛特大米、巴林左旗笤帚、巴林左旗笤帚苗、巴林左旗毛毛谷小米、宁城尖椒、宁城番茄、宁城苹果、宁城草原鸭、宁城滑子菇、宁城黄瓜、敖汉北虫草鲜使用菌、敖汉北
虫草干信用菌、敖汉高粱、敖汉荞面、敖汉鲜蛋、敖汉小米),有农产品地理标志12件(夏家店小米、克旗达里湖鲫鱼、克旗达里湖华子鱼、敖汉荞麦、阿旗天山大明绿豆、喀喇沁旗牛家营子北沙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桔梗、林东毛毛谷、昭乌达肉羊、赤峰荞麦、赤峰绿豆、赤峰小米),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巴林石、敖汉小米)。
林业
多年来,赤峰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事业发展,发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优良传统,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林业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赤峰市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鹅之乡等荣誉称号。
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成功治沙的一面旗帜”。
20世纪80年代,全市以防沙治沙和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确定以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北部和中南部浅山丘陵为重点建设和治理区,采取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封山
育林相结合的措施,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初步形成带网片结合、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1993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赤峰召开,对赤峰的治沙造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994年,林业部将赤峰市确定为全国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并作出“东学赤峰、西学榆林”的总体部署。
赤峰市加强以小流域治理和防沙治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每年集中开展春夏秋三次林业建设大会战,特别是敖汉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等联乡联村治山治沙工程,使全市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
1998年,赤峰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生态建设为基本市策”,国家计委单独批复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年投入2000万元。
同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大量国债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启动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赤峰市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特别是2000年以后,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营造林达200多万亩以上。
通过大规模的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全市区域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2014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2830.35万亩,比2009年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面积减少19.23万亩。
项目区固定沙地(包括人工固定沙地)、
人工半固定沙地面积迅速扩展,天然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面积逐步缩小,沙区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北部旗县6级以上大风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
在加快建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同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从2004年开始,全市有8个旗县区实行全年全境禁牧,其他4个旗县区的50个乡镇也实行全年全境禁牧、34个乡镇实行季节性休牧。
2004年国家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全市纳入补偿的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总面积已达3404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5.88%。
全市森林资源保护有了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
以赤峰市林科院为主体的林业科研单位共完成各级各类研究与应用推广课题210余项,取得林业科研成果19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8项次。
2012年赤峰市林科院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市建立森林公园14处,总面积351.5万亩。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7处、市级森林公园1处;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处,总面积2064.9万亩。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9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旗县区级保护区8个。
水利
我市地处辽河流域的最上游,是西辽河流域的主要产流
区。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汛期降水占全年8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00-2500毫米,导致我市十年九旱,年年春旱。
境内共有四条流域,即西辽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滦河流域;水系主要以西辽河流域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86.4%。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8.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5.9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5.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8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3.39亿m3,属于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地区。
到2016年底,全市已建大、中、小型水库84座;大中型灌区73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4处,即海日苏灌区、山湾子灌区、甸子灌区和英金河灌区;规模以上机电井5.56万眼;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20.5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18.7万亩,牧草灌溉面积达到133.51万亩;累计建成河道达标堤防447.95公里;累计解决300万人饮水安全;建成小水电站24处,装机容量4.54万千瓦;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5万亩。
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在抗御干旱、洪涝灾害,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