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农牧业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市农牧业概况

近年来,赤峰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向好,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农牧业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产业化,以打造大园区、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已形成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赤峰市全市总土地面积为90021.22平方公里,耕地为2108.7万亩,主要分布在老哈河、教来河、乌尔吉沐沦河、西拉沐沦河流域的沿河两岸阶地、黄土丘陵地、中低山山地坡脚。

种植结构:赤峰市农作物种植分三大类:

一是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谷子、玉米、高粱、荞麦、糜子、黍子和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二是经济作物,包括油料作物(向日葵、芝麻)、糖料作物(甜菜)、蔬菜、瓜类、药材,还有麻类、烟叶等。

三是其他作物,主要是青饲料。

20世纪80年代初,赤峰市农业生产始终坚持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1982年,全市粮经饲比例为86.8 :

8.7 : 4.5。“七五”期末,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水平的同时,加大经济作物、饲用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农作物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赤峰地区主要以种植普通农作物品种为主。2002年以后,为适应农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压缩谷子、小麦、高粱等普通品种种植,大力发展支撑本市粮食总产的玉米等优质专用农产品。21世纪初,逐步发展药材、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全市已形成优质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蔬菜、葵花、甜菜、药材、烤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6年,全市有耕地2108.7万亩,粮食产量103.2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231万头只。

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蒙都羊业、草原兴发、塞飞亚、东方万旗、草原万旗),自治区级龙头企业91家。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塞飞亚、塞飞亚草原鸭、健元鹿业、草原兴发、宁诚、巴林石、蒙都、独一家、东方万旗、大牧场、达里湖、多维尔),自治区著名商标90件,赤峰知名商标233件,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阿鲁科尔沁牛肉、阿鲁科尔沁羊肉、阿鲁科尔沁小米、翁牛特牛肉、翁牛特羊肉、翁牛特大米、巴林左旗笤帚、巴林左旗笤帚苗、巴林左旗毛毛谷小米、宁城尖椒、宁城番茄、宁城苹果、宁城草原鸭、宁城滑子菇、宁城黄瓜、敖汉北虫草鲜使用菌、敖汉北

虫草干信用菌、敖汉高粱、敖汉荞面、敖汉鲜蛋、敖汉小米),有农产品地理标志12件(夏家店小米、克旗达里湖鲫鱼、克旗达里湖华子鱼、敖汉荞麦、阿旗天山大明绿豆、喀喇沁旗牛家营子北沙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桔梗、林东毛毛谷、昭乌达肉羊、赤峰荞麦、赤峰绿豆、赤峰小米),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巴林石、敖汉小米)。

林业

多年来,赤峰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事业发展,发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优良传统,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林业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赤峰市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鹅之乡等荣誉称号。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成功治沙的一面旗帜”。

20世纪80年代,全市以防沙治沙和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确定以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北部和中南部浅山丘陵为重点建设和治理区,采取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封山

育林相结合的措施,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初步形成带网片结合、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1993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赤峰召开,对赤峰的治沙造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994年,林业部将赤峰市确定为全国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并作出“东学赤峰、西学榆林”的总体部署。赤峰市加强以小流域治理和防沙治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每年集中开展春夏秋三次林业建设大会战,特别是敖汉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等联乡联村治山治沙工程,使全市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1998年,赤峰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生态建设为基本市策”,国家计委单独批复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年投入2000万元。同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大量国债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启动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赤峰市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特别是2000年以后,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营造林达200多万亩以上。通过大规模的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全市区域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2014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2830.35万亩,比2009年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面积减少19.23万亩。项目区固定沙地(包括人工固定沙地)、

人工半固定沙地面积迅速扩展,天然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面积逐步缩小,沙区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北部旗县6级以上大风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

在加快建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同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从2004年开始,全市有8个旗县区实行全年全境禁牧,其他4个旗县区的50个乡镇也实行全年全境禁牧、34个乡镇实行季节性休牧。2004年国家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全市纳入补偿的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总面积已达3404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5.88%。全市森林资源保护有了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

以赤峰市林科院为主体的林业科研单位共完成各级各类研究与应用推广课题210余项,取得林业科研成果19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8项次。2012年赤峰市林科院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市建立森林公园14处,总面积351.5万亩。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7处、市级森林公园1处;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处,总面积2064.9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9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旗县区级保护区8个。

水利

我市地处辽河流域的最上游,是西辽河流域的主要产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