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中考考点精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和运动考点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和运动考点解析

力和运动专题复习考点分析1.力: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测量。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重力:大小;方向;重心;重力的示意图。

4.弹力:形变;弹性;大小;方向;基本特征。

5.弹簧测力计:用途;构造;原理;测量范围;使用方法。

6.摩擦力:产生条件;方向;分类;影响因素。

7.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条件。

8.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与危害。

知识解读1.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

在同一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5.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测力计的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6.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观察量程、分度值;(3)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4)使用前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5)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6)被测的力(物)一定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7)读数时,应让指针与刻度板保持相对静止,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8)要及时将弹簧恢复原状,以免弹簧受力太久,弹性受损。

(9)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不可超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7.重心位置求法: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其形状、质量的分布有关;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其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挂法得到。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解题和理解物理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的总结,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力的计算等内容。

1.运动的描述:(1)位置: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用Δx表示。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用v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

(4)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表示。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

2.力的作用:(1)力的定义: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称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称为地球引力或重力,用Fg表示。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g=mg,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3)弹力:弹簧伸长或缩短时对物体的作用力,用Fe表示。

(4)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时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表示物体静止和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用Fs和Fd表示。

3.力的计算:(1)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合力。

力的合成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两种方法。

(2)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平行于物体表面和垂直于物体表面的两个分力。

4.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也称为惯性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都满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法则。

5.动力学:(1)质量: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的物质属性,用m表示。

(2) 动量:物体运动的属性,计算公式为p=mv,其中p是动量,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2024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1.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2.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 变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3. 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

- 单位:力的单位是牛(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成力: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合成力为所有力的矢量和。

- 分解力:将一个力分解为与坐标轴垂直的分力,可以方便地求解力的效果。

5. 斜抛运动:-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 重要公式:斜抛运动的水平速度 Vx 为恒定值,竖直速度Vy 随时间变化,最高点时 Vy 为零。

6. 力的大小和方向:- 等大反向力:对称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不等大反向力:对称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受到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力,物体产生加速度。

7. 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与其他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外力且方向相反。

- 动摩擦力:物体运动时,与其他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外力且方向相反,但不超过一定的极限值。

8. 弹力:- 弹力是物体在被扭曲、拉伸或压缩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 弹簧中的弹力: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弹簧中产生的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这只是一些可能的高频考点总结,您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些考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力与运动关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关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关系一、知识点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m g。

7.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10.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1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同向求和,方向同二力;异向求差,方向同大力。

12.二力平衡:同体、共线、反向、等值。

二、例题精讲【例1】★(2014•苏州)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而不是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故选A.【例2】★(2014•岳阳)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考点:力的三要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用手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例3】★★(2014•无锡)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考点:重力;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故选:B.【例4】★(2014•乐山)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运动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考点:惯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倾.故选C.【例5】★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B.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C.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D.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但手臂长度不同时,拉力器的变形程度不同,手臂越长,拉力器形变越大,受到的拉力越大.故选B.【例6】★★(2014•达州)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不可能脱离开另一个力而单独存在,两个力分别向两边拉,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因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且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所以F1、F2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7】★★如图a所示的长为L的弹簧,其重力不计,将下端剪2/3后,在剩下的部分弹簧的下端挂上重物G1,然后把剪下的弹簧挂在重物G1下面,再在弹簧下面挂上重物G2;如图b所示.平衡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则G1和G2的关系为()A.G1=G2B.G1=2G2C.G2=2G1D.G1=2G2/3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把下面的弹簧看作由两个上面的弹簧组合而成,因此可以看出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承担着物重;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力的传递性可判断出弹簧承受力的大小,从而可知G1和G2的关系.解答:解:由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如果将下面弹簧看作由上面两个弹簧组合而成时,则下面每个弹簧的伸长量是上面弹簧伸长量的一半;因此下面两个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G2,而上面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G1+G2,由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因此上面弹簧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下面每个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二倍,故有G1=G2.故选A.【例8】★(2011•厦门)2011年5月,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适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该星球距离地球20光年,对物体的引力是地球的两倍.若把地球上质量15kg的物体放在该星球表面,其质量是_______kg,受到该星球的引力是_______N.(g=10N/kg)考点:重力的计算;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公式G=mg可求物体的重力.解答:解:在该星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不变,仍为15kg;收到该星球的引力为G=2mg=15kg ×2×10N/kg=300N.故答案为:15;300.【例9】★★(2013•常州)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考点:重力的方向.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如果物体竖直时,一个重垂线和物体的边缘是平行的,物体倾斜时,重垂线和物体边缘有夹角,物体向哪个方向倾斜,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就偏向哪个方向.解答:解:如图,长方体的物体竖直放置时,重垂线挂在顶端,重垂线和物体边缘平行;长方体物体倾斜放置时,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偏向倾斜的一侧.由题干甲图知,物体向西倾斜,由乙图知,物体向南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倾斜.故选B.【例10】★★一辆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运动,其受力分析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G和F支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和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物体受平衡力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因为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A、重力G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故二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F支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作用在小车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11】★★★如图所示,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逐渐变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α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C.D.考点:摩擦力的大小.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木板抬起的过程中铁块的受力及状态的变化,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出摩擦力随角度的变化.解答:解: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在开始到滑动过程为静摩擦力,f=mgsinθ,为正弦规律变化;而滑动后,f′=μmgcosθ,为余弦规律变化,而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故C正确;故选C.【例12】★★★A、B、C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 A=F B=10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20牛,0牛B.20牛,10牛C.10牛,20牛D.10牛,0牛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专题:推理法.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分别对A、B、C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受到B 对A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摩擦力作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对B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也为10N摩擦力作用,由于B和A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和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C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零,即B对C的摩擦力大小也为零.故选D.【例13】★★★如图所示,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A.5分钟B.大于5分钟C.小于5分钟D.无法确定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题:动态预测题.分析: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取决于前后两次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而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阻力的大小,因此,弄清二者之间的阻力非常关键.解答:解:物体两次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无论物体与传输带相对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动起来,摩擦力就不变了.也就是两次受力相同,运动过程也就相同,因此从A点滑到B点仍用5分钟的时间.故选A.【拓展题】(2014•龙江县二模)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考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两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个物体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它们一定不会相碰.答案:A(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解析:A、因为原来汽车和乘客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开动时,汽车向前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倾倒.故A正确;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确.答案:ACD(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应用.解析: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和铁钉之间,不接触仍然有磁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当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和,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但是当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可能小于其中的一个分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Da、b为截面完全相同的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受力个数一定相等B.b受到的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C.a、b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D.F1、F2大小不一定相等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1:除摩擦力外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故a受四个力.除摩擦力外对b受力分析如图2:除摩擦力外,N,F2,mg三力有可能平衡.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F2,设F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有:F2cosα=mg…①F2sinα=N…②由①得F2=…③(1)若,F2=没有摩擦力,此时b受3个力.(2)若F2>,摩擦力向下,b受四个力.(3)若F2<,摩擦力向上,b受四个力A、当F2=,b只受3个力.而a一定受四个力.故A错误B、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 N,f1=mg+F1cosα,f2=mg﹣F2cosα;f1﹣f2=(F1+F2)cosα>0,b受到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C、当F2=时,b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C错误.—11—D 、F 1和F 2有可能相等,但也有可能不等,故D 正确.答案:BD(多选)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 .F fa 大小不变B .F fa 方向改变C .F fb 仍然为零D .F fb 方向向右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不变,速度不能突变,故b 仍静止,弹簧对木块b 作用力方向向左,所以b 所受摩擦力F fb 方向应该向右;由于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 的受力的情况不变,所受摩擦力也不变,所以选项AD 正确.答案:AD。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也是中考物理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是关于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准备中考物理考试。

1.力的定义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者改变方向的原因。

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或物体的静止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即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3.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5.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按照矢量相加的方法得到一个合力。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按照垂直或平行于一些方向的分力进行分解。

6.平衡力和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称为平衡力。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为静力平衡,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动力平衡。

7.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8.弹力: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伸长形变后所产生的恢复力。

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大小和方向相反,并且遵循胡克定律,即弹性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9.简谐振动和弹簧振子:简谐振动是物体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沿一些方向来回振动的运动形式。

弹簧振子是一种简谐振动,它由固定在一端的弹簧和挂在另一端的物体组成。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中考物理中,“运动和力”是一个重要且考察频率较高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实验和科学常识:中考常常出现与运动和力相关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常识题目,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科学实验结果和科学常识分析问题。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的内容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或合力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常常出现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题目,考察学生对惯性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中考常常出现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题目,考察学生对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叫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的内容是“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而相反的反作用力”。

中考常常出现与牛顿第三定律相关的题目,考察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5. 动力学知识:中考还常常考察与动力学相关的题目,如速度、加速度、力的计算等。

6. 弹力:弹力是指恢复形变物体对外施加的力。

中考常常出现与弹力相关的题目,考察学生对弹力的理解和应用。

7. 重力和重力势能: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而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具有的储存能量。

中考常常出现与重力和重力势能相关的题目,考察学生对重力和重力势能的理解和计算。

总之,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部分的题目主要涉及科学实验和科学常识、牛顿定律、动力学知识、弹力、重力和重力势能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知识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需要进行与此相关的实验和计算。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状态分为静止和运动,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①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如,研究汽车运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认为地面不动。

②选择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如:两列火车并排同向匀速前行,若以对方车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若以地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可见,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计算——v=s/t单位——1m/s = 3.6 km/h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快慢另法:相同路程比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为平衡力速度大小不变沿直线运动。

v=s/t对于匀速运动而言可以认为是平均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任意时刻、时间的速度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或不沿直线运动。

可以用v=s/t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总时间包括停留时间)例小明上学从家出发到学校共400m,共花3min20s,其中因为红灯路中停了20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m/s)例一小轿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前两秒走了15m,则前3s走了几米?第五秒的平均速度多大?(22.5m 7.5m/s)2力力的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两者同时改变)力的单位:牛(顿), N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效果)力的示意图: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作用点(也可是终点)注意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2.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①弹性:象直尺、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②塑性:象橡皮泥、面团,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③弹性限度:有弹性的物体,若受力过大不能完全复原,我们就说超过了弹性限度④产生弹力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中考重点运动与力

中考重点运动与力

中考重点运动与力中考重点:运动与力一、引言中学生在参加中考物理考试时,经常会遇到与运动与力相关的题目。

掌握运动与力的重点是中考物理考试的必备技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考物理中与运动与力相关的重点内容。

二、力的概念与特点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通常用F表示。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衡量,1N等于1千克物体在1秒内的加速度为1米/秒²。

2.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方向由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决定。

3. 力的作用点:力是通过某一点对物体进行作用的,这个点被称为力的作用点。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一定律的具体表述为“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 同时也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六、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物体间引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定律。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个引力,这个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之间存在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情况。

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阻力等于零时,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称为动摩擦力。

八、综合应用在中考物理考试中,除了了解与运动与力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外,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例如,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牛顿定律来解决物体的平衡、加速度等问题。

中考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汇总,知识点,解题技巧讲解

中考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汇总,知识点,解题技巧讲解

1牛顿第一定律★★★2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二力平衡的条件★★★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识网络构建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牛顿第一定律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实验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点拨:(1)“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买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效果。

(2)“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清楚,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不是买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4)它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前提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能解读:(二)惯性口诀:惯性的理解一切物,有惯性,有大小,质量定。

知能解读:(三)力的合成1.合力:一个力如果它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问题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这些在解题时都应予以注意。

方法技巧:(二)惯性及惯性的应用问题在回答有关惯性现象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研究对象。

力和运动中考专题复习(人教版物理)

力和运动中考专题复习(人教版物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考点1: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1.(2016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明确该仪器的和分值;2.(2020江西)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利用这个道理可以制成弹簧测力计。

如图甲所示,圆筒测力计下挂有一重物,其重G为2N,则此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

如果用力F竖直向下拉动挂钩,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为N。

3.(2018江西)如图1所示,圆筒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看清量程和。

使用中,测得桶重为G,则该桶水重为G。

4.(2022江西)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N。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考点2:力及其作用效果5.(2020江西)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行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行至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此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6.(2014江西)利用你考试中的草稿纸,按照提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主要实验过程探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抖动纸张声音的产生考点3:摩檫力7.(2014江西)“我劳动,我快乐”。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考点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8.(2020江西)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

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9.(2018江西)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第11题图 10.(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志,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2024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二篇)

2024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二篇)

2024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高频考点总结中考物理中,运动和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也是考试中必考的内容。

以下是运动和力的高频考点总结:一、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2.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保持不变,即速度不增也不减。

2.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根据速度公式,可以推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位移=速度×时间三、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

2. 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根据速度公式,可以推导出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位移=初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四、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1. 力的作用:力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环境的作用。

它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形状或者改变物体的状态。

2. 受力分析:对于一个物体,要进行受力分析,需要考虑到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

五、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决定的。

公式为:加速度=合力÷物体质量六、重力和弹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一种物体弹性形变后所产生的力。

它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七、摩擦力和斜面上的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按照方向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沿着斜面运动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考点总结一、考点1 力1. 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 对于力的概念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4. 力的示意图(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例如一个运动的小车存在四种力的作用,拉力、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四种力的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图1(2)力的示意图理解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5.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1)力总是成对出现的;(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考点2 弹力1. 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与运动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下面将对力与运动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如物体放在平面上的支持力、摩擦力等。

(2)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力,如弹簧力、拉力等。

(3) 引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力,如物体的重力。

(4) 磁力:是由磁场产生的力,如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5) 电力:是由电场产生的力,如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异性电荷之间的吸引力。

2.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运动的性质,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曲线运动:物体在非直线轨迹上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时间的比值。

(3)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相等的路程。

(4) 加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5) 减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

(6) 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发射角度从水平面上抛出,在自由落体的基础上加上了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大小为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比值。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对物体A必定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备战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06力和运动的关系含解析

备战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06力和运动的关系含解析

专题06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

全面、准确的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对以后学习高中物理有重大帮助。

在过程中,许多学生认识上有很多误区,导致中考中丢分。

一、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到物体上对物体产生的后果,就是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改变物体的形状,如使物体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又慢到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注意:(1)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又慢到快可以理解为速度大小变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可以理解为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2)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地球同步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等。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三、通过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牛顿第一定律):保持静止或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的运动:保持静止或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3、物体在非平衡力(只受一个力)时的运动:(1)当合力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如从高空自由落下的物体;(2)当合力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的物体;(3)当合力与初速度的方向成一夹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如推铅球。

物体处于加速、减速运动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说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此时物体所受的力是非平衡力,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合力为零。

此时我们常常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来计算或判断未知力的大小或方向。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加速、减速或曲线运动),所受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合力一定不为零。

第08章 运动和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精选(解析版)

第08章 运动和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精选(解析版)

第08章运动和力(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 牛顿第一定律【高频考点精讲】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所有固体、液体、气体,无论是否受力,无论质量大小,无论运动还是静止。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物体受到惯性”“物体受到惯性力”“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热点题型精练】1.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解: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可能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可能是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做曲线运动,如竖直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速度方向不变,故B错误;C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如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

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A.在B点保持静止B.沿BE方向运动C.沿BC方向运动D.沿BD方向运动解:由于小球被静止释放,不计摩擦,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一、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中考物理力和运动相关知识链接1、正确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它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如果两物体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相同,路程跟时间的比值越大,它的速度越大。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能由公式S=vt说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它明确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状态。

至于物体到底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

因为地球上不存在不受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它是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

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可见,力不是产生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在物体不受任何力且有速度的情况下运动不需要力的支持。

中考物理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xx物理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的广泛性:宇宙中全部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广泛现象。

2、什么叫机械运动:物体地点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3、什么是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式: v=s/t3、速度的单位:主单位: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5、均匀速度:对变速运动而言,均匀速度只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此刻,假如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假如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诱惑了。

庞葱又说:假如增添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况。

三、 xx 时间及其丈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米( m)常用单位:千米( 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 mm)微米( um)纳米(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00um1um=1000nm2、时间的国际单位:住单位:秒(s)常用单位:时 (h)分(min)毫秒 (ms )换算关系: 1h=60min1min=60s3、偏差与错误( 1)偏差:丈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

产生原由:丈量主体对估读值估读的不正确性;丈量工具的精确度;丈量方法等特色:偏差不行防备只可减小(2)错误的产生:不恪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数据时粗心。

特色:错误是可以防备的。

4、减小偏差的方法: (1)、多次丈量求取均匀值可以减少偏差。

(2)、采纳更精美的仪器丈量可以减小偏差。

(3)、改进丈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此刻,假如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中考考点精析赵传海《运动和力》这一章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的内容,力学的概念、规律,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它运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学们要用心去体会。

下面就结合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跟同学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本章的重要考点。

考点1:分析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1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如图1所示,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列队飞行。

若把加油机看做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天主中口浮动的云B .地面C .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D .“歼10”战斗机考查重点:参照物的选取。

答案:D说明:参照物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等闲视之。

同学们要学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看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关键是看研究对像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果有位置的变化,则研究对像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变化,则研究对像是静止的。

这类试题的出现形式,即可以是根据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参照物的选择,但是不论怎样选择,都需要注意的是:(1)参照物是一个具体的物体;(2)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3)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可以选静止的为参照物。

但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2:运动快慢的比较(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2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图3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考查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读图能力。

图2图3 图1答案:D说明:在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时候,通常用到的就是两种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在这里,体现了物理学中的一个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本题“控制”的是时间这个因素。

在此基础上,要完成本题,还要熟练读图。

不少同学理论知识掌握较强,公式、定理也牢记在心,但是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却掌握不够,尤其是图像法,这主要是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欠缺,无法将题意、图像与实际物理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在考试过程中的失分现象。

因此,这方面的训练对多数同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考点3:速度公式v =ts 的理解和运用(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3分)例3 (重庆市中考题)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4所示。

如果小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 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s 。

考查重点: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答案:45说明:速度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所以速度v 与路程s 和时间t 的大小变化都无关。

在变速运动中,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必须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在计算时,还要注意一点,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的总时间,即v =总总t s 。

同时,在运用公式v =ts 进行相关计算时,必须要注意统一单位,尤其要注意m/s 和km/h 间的换算关系。

考点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4 (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5所示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cm 。

cm 图5 图4考查重点:测量方法及读数答案:1 1.06(提示:1.05~1.09之间都可以)说明:同学们知道,不论是那种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对测量工具上刻度的认识和结果的读取,都要用到一些基本的方法。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复习时要进一步掌握使用刻度尺的各个步骤和方法。

在实际考试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怎样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圆锥体的高?这些就要用到一些特殊方法和技巧,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多动脑筋,注意总结。

本题也是特殊测量的一种情况,其中读数的起始刻度并不是“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考点5:力的“物质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5 (广西省桂林百色市中考题)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

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A.前锋队员B.地球C.守门员D.足球考查重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存在。

答案:B说明: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不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还是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但是进行力的分析,要抓住本质,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能张冠李戴。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避免对A选项的错误认识,这要结合惯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考点6:力的三要素(多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6 (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图6甲表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图6考查重点: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答案:见图7。

图7说明:有关力的作图,一直是中考中的热点内容,近几年常见的多数是画力的示意图,一般按照以下步骤作图:(1)确定受力物体;(2)确定力的作用点;(3)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4)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5)在箭头处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考点7:力的作用效果(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7 (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考查重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答案:C说明: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也是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典型,因此同学们要将其加以重视。

有力的作用,必然会产生效果,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跟力的三要素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要注意,可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前者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或二者同时发生改变;后者是指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伸长或压缩或弯曲变形。

根据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我们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受到了力,也可以预料一个物体受到力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考点8:惯性及惯性现象(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8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勇拼搏.下列情景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C.投掷铅球,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D.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从最高点落向软垫考查重点: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惯性现象答案:D说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它是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正确理解惯性,运用惯性定律来解释实际问题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惯性在生活中有利有弊,要会识别它们。

对这部分内容,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2)区分惯性与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3)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4)正确区分惯性与力。

考点9:二力平衡(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例9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如图8所示,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考查重点: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答案:B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二力平衡的判断和运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抓住关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即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的,也就是一对平衡力。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以保持静止状态,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常常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混淆,其实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亡,对这两个相似概念,同学们要加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