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种植体骨结合能力的对比实验研究
种植体骨结合强度生物力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种植体骨结合强度生物力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吴磊;谈珺;彭天洲;李浪;谢思明;段建民【摘要】种植修复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周围是否有足够的骨组织支撑及其与骨的结合强度是影响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种植体稳定性是判断是否形成骨结合及选择种植体负荷时机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的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口腔疾病防治》【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3页(P254-256)【关键词】牙种植;骨结合强度;生物力学;种植体稳定性;测量方法【作者】吴磊;谈珺;彭天洲;李浪;谢思明;段建民【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广东广州510632;[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4传统的种植牙手术分为两个阶段[1-2]。
第一阶段将种植体植入手术部位后缝合创面;第二阶段一般为3~6个月后,打开手术区域的软组织放置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基台。
随着种植手术的发展,一次性完成种植手术已成为可行的选择[3]。
种植体是否达到骨结合通常根据种植体的稳定性来判断[4]。
种植体稳定性分为初期稳定性和继发稳定性。
初期稳定性即种植体在宿主骨制备后的窝洞内稳定、无松动。
初期稳定性由植入种植体时的机械嵌合力决定;种植体表面骨结合的生物强度决定了其继发性稳定性[5-6]。
通常情况下,种植医生使用探诊及叩诊来评估种植体的愈合情况,并由此决定进行上部冠修复及负重的时机[7]。
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主观性强,缺乏客观评判标准。
随着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和生物力学被广泛应用于判断种植体的愈合情况[8]。
影像学的评价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和X射线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这些技术由于衍射效应的影响,判断不够准确。
近代更多的学者选择将种植体骨结合强度作为种植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检测方法包括Periotests法和共振频率分析法(resonance frequencyanalysis)等[9]。
种植体骨界面对非血管化下颌骨植骨后即刻种植的骨结合实验研究
崔江 涛
摘要
彭
诚 李 小东
董
华
目的 : 评价种植体骨界面对非血管化 下颌 骨植 骨后 即刻种植 的骨结合效果 。方法 : 选择 1~ 5 2 1 个月 的健康
本地杂种犬 6只, 全身麻醉后将其一侧下颌骨作 为实 验侧 切开后矩形截骨 , 移植游离髂骨置于下颌骨 缺损 区, 在植骨 区植入种植体 3 。对照侧 同样位置 上植 入 3 种植体 。所有 动物于 1 周 时接受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 仪计 算机 枚 枚 2
天 津 医药 2 1 年 1 0 1 2月 第 3 卷 第 l 期 9 2
1 47 1
di 03 6  ̄i n0 5 - 862 1 . .1 o: . 9 .s.2 3 9 9 . 11 0 8 1 9 s 0 2
种植体 骨界 面对 非血管化下颌 骨植 骨后 即刻种植 的 骨结合 实验研究
PTH1-34对去势雌性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PTH1-34对去势雌性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影响的
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种植体周围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是指种植体与周
围骨质紧密结合,达到生物合成和机械固定的目的。
去势雌性大鼠由于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导致骨质疏松,影响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PTH1-34是一种对骨形成有促进作用的激素,可能对去势雌性大鼠的种
植体周围骨结合起到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TH1-34对去势雌性
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实验将40只去势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其中实验组接受PTH1-34治疗,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治疗。
每只大鼠在
股骨下段植入一枚厚度为1.5mm、长度为5mm的钛合金种植体。
种植
体植入后,实验组每天接受PTH1-34治疗,对照组每天接受生理盐水治疗,连续12周。
实验后,对所有大鼠进行X光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评估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研究预期:本研究预计PTH1-34可以促进去势雌性大鼠的骨形成和
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针对去势雌性患者的种植
体手术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
两种下颌骨种植体周边骨质吸收的对比研究
疼痛 , 感染 和感 觉异 常 , 年 观察期 成 功率 在 8 % 无 5 5
以上 j 。研 究表 明 , 埋 入 式 种 植 体 在 植 入 、 入 非 埋 式 种植体 在 功能 性修 复 1年后 其颈部 牙槽 骨 会发 生 吸收 , 度 降至种 植体 一基 台连接 面下 方 1 5 . 高 . ~2 0 m m ,约 为 种 植 体 第 一 个 螺 纹 处 ] 。通 过 摄 X线 片 来评 估 种植 体周 骨质 吸收 情况是 一 种迅速 、 创 、 无 客 观 的方 法 , 研 究 根 据 种植 体 的 长度 进行 每 一 张 X 本 片的放大 率精 确 计 算 , 而 得 出种 植 体 周 边 骨 吸 收 从
1 4 疗效 评价标 准 .
本 实验 研 究 4 9例患者 植 入 5 颗 种植 体均 固位 9 良好 , 松 动疼 痛等 异常情 况 , 无 种植 手术 的成 功与 采
取 以下 措施 相关 : 正确选 择 种植牙 的适 应证 , 求 ① 要
成 功 : 植 体 在行 使 支持 和 固位 义 齿 的 功能 条 种 件下, 无任 何 临床动 度 ; X线 片示种 植 体周 围界 面无 透 影 区 ; 直 向的 骨 吸收 不 超 过 种 植手 术完 成 时植 垂 入 体在 骨 内部 分 长 度 的 1 3 种 植 后 无持 续 和 不 可 /; 逆 的 下颌 管感 染及 疼痛 、 木 、 麻 感觉 异 常等 症状 。失 败: 以上 标准 中任何 一项未 能 达到 者 [ 。
足够 骨 量和 较 好 骨 质 的植 牙 区 内 。② 术前 治疗 , 如
术前 2周 内行龈 上 洁 治 术 和龈 下 刮 治术 , 邻 牙 或 对
口腔 内其 他 剩 余 牙 齿 的 炎 症进 行 治 疗 等 , 前 1h 术
BIB与ITI种植系统周边骨质吸收对比的研究
BI B 与ITI 种植系统周边骨质吸收对比的研究冯波施斌作者单位:430079长沙市口腔医院(冯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施斌)。
【摘要】目的:放射线片评估BLB 种植系统(HA 涂层非螺纹柱状种植体)和ITI 种植系统(T PS 涂层螺纹柱状种植体)负载初期及负载后48个月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
方法:87例患者116颗种植体按负载时间分五组进行X 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
结果:BLB 种植系统骨吸收呈缓慢上升趋势,而ITI 系统相对平稳,负载初ITI 种植体周骨吸收高于BLB 种植体,负载后36~48个月BLB 种植体高于ITI 种植体,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BLB 种植系统骨结合更早,ITI 种植系统远期骨吸收更少,更有利于保证种植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BLB 牙种植系统;ITT 牙种植系统;边缘骨吸收中图分类号:R783.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57(2004)09-78-04A com p arative stud y of the Mar g inal boneloss of BIB and ITI im p lants S y stem with radio g ra p hic anal y sisFENGBo ,SHI BinChan g sha H os p ital o f Stomatolo gy ,p ost g raduated stadent ,Wuham Univ er sit y ,430079AbatractOb j ective :T his stud y w as to radio g ra p hicall y evaluate m ar g inal bone lose about BLB im p lant s y stem (h y drox y a p atite-coated c y linder im p lants )and ITI im p lant s y stem (titanium p lasm a-s p ra y ed thread c y linder den 2tal im p lants )from be g innin g of loadin g to 48m onth after loadin g .Methods :87p atients (116im p lants )w ere divid 2ed into 5g rou p s accordin g to the tim e of loadin g ,m ar g inal bone loss w as calculated b y com p arin g m ar g inal bone.R esult :T o both im p lant s y stem ,there w ere a slow l y rose trend to bone absorb ,but ITI im p lant s y stem w as m ilder than that of BLB im p lant s y stem.T he am ount of bone loss of ITI im p lant s y stem w as m ore than BLB im 2p lant s y stem in the earl y tim e ,but there w as a reverse result in the 36~48m onth after loadin g ,Both w ere statisticall y si g nificant.Conclusion :BLB im p lants is p ro p itious to osseointe g ration of fore p art ;ITI im p lants w ill m ore stabl y after a p eriod of functional loadin g .K e y w ords :BLB im p lant s y stem;ITI im p lant s y stem;m ar g inal bone loss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状况是评价种植体成功与否及远期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两种颈部形态种植体周围非负荷期骨吸收的对比研究
1 2 0 .1 l rset e . = . 2 0 5 o e os f e r mo t n o e pr d s t ii l g ic t . 5  ̄0 1mm epc vl 00 < . )B n ls o t d n a 0 5 i y 0 0 h 3 h mo g t r e o wa tt a ys nf a h i s sc l i i n a
t u . n s e r eo l o p wa i h r h nAn o y o p T e eo e t ea alb l y o b r e r ma Bo e l s g e f TI u s g e a t g r a o d r g h t h r g u . h r f r , v i i t fs me g dI i ln h a i u TI mp a t
配套设备( 上海齿科器械有限) ,扫描仪( 东芝 , 日
本) ,计算 机( 联想 ) 。
1 4种 植体 的植 入 . 严格按 照种 植体 植入 的原
wa o sg i c ta n e 1 t 2 d a d 3 d mo t . n l so M o t o el s sh p e e rt n s e il s i f a mo g t , n , n r n h Co cu i n: n n in h s s b n swa a p n d i f s mo t e p ca l o ni h y i rt e d y fe n f s a sa ri ln s lc me t wh c y e i ea in t e i n l c ee a e h n me o r td b u g c l i t h t mp a t a e n , ih ma b r lt r go a a c lr t dp e o n n i t e y s r ia p n o o ra i
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对比研究
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对比研究冯建国;李慧;张春梅【摘要】目的:本项目通过测定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长度,探讨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程度。
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植入BEGO 种植体的120例患者,于术前拍口腔曲面断层片,测定颌骨高度,确定种植的深度,按骨面上1mm、骨面平齐、骨下1mm分为a、b、c三组,术后立即、3个月、6个月、1年、1.5年拍曲面断层片,测定种植体尖部到牙槽骨平面的距离并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研究表明种植体的种植深度为骨面上1mm骨吸收程度较小、骨面平齐骨吸收程度最小、骨下1mm骨吸收程度较大。
结论 BEGO 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程度不同,种植深度与骨面平齐骨吸收程度最小,其次是骨面上1mm,程度较大的是骨面下1m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tent of bone resorption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pths of BEGO implant by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bone resorption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pths of BEGO implant. Methods 120 patients implanted BEGO implant cured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oral shoot panoramic radiographs,measuring the height of the jaw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planting.According to the bone surface 1mm, facial flush,lower bone 1mm,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group b,and group c.They were filmed panoramic radiographs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3 months,6 months,1 year,1.5 years to measure tip of the implant from the plane to the alveolar bone.And the recorded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extent of planting depth for implant bone resorption surface 1mm was smaller,the minimum degree of bone resorption was flush, and the extentof lower bone resorption 1mm was larger. Conclusion The extent of bone resorption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pths of BEGO implant is different.The planting depth was flush with the bone resorption minimum level,followed by the bone surface 1mm, and the larger is the extent of the bone surface under 1mm.【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6【总页数】4页(P211-214)【关键词】BEGO;种植体;种植深度;骨吸收【作者】冯建国;李慧;张春梅【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18;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18;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6BEGO种植体是一种新型且设计人性化的种植体。
动物实验中种植体-骨结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指数 、龈沟 深度 、松 动 度指 数等 指标 进行 评价 I 2 l 。 1 x线 、C 、C . 2 B T等 影像 学观 察 观 察 界 面 愈 合 情 况 及 骨 密 度 变 化 、界 面 新 骨 形 成 情 况 :种 植 体 颈 部 是否 出现 骨 吸 收 ;界 面 有 无 透 射 暗影 及周 围组 织 密度 的高 低 。 1 结合 力测 试 . 3 种 植 体 周 围 的骨 组 织 及 界 面 区组 织 间 的 应 力 和 应 变 应 维 持 在 一 理 想 的范 围 内 ,骨 结合 才 能 长 期 维 持 【。界 面 的应 力 主 要 有 3种 :压 应 力 、 拉 3 1
R A是一 种 持续 性 冲击 力 法 ,利 用共 振 原理 , F
具 有 灵 敏 、无 创 等 特 点 , 测 的值 为 IQ 值 。测 所 S 量 IQ 值 时 ,旋 下 种 植 体 愈 合 基 台 , 以约 5 c S Nm
④亚 甲基蓝一 碱性品红 :观察成骨细胞更有优
势 ,区分植入 骨材 料与 新生 骨更 为理想 。纤维 组织 f 蓝1 、骨组 织 ( 。 红)
值 称 为扭 力峰 值 ,表示 界 面结合 力 的大 小 。
1 有 限元分 析法 (nt ee n n ls ,F . 4 f i l i e me t a i E a ys 种 植 体设 计 中,界 面应 力分 布 的合理 与 否直 接
影 响骨 结合 。各 国 学 者在 这 方 面 进 行 了大 量 的研
截 取 长 约 1m 带 种 植 体 的骨 组 织 标 本 , 0 0m 1%
中性福尔马林 固定, 丙酮 脱 脂 、脱 水 , 料 包 埋 。 塑
利 用 荧光 显 微 镜 、 图像 分 析 系统 ,在 x0 20倍
钛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研究
钛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研究张永刚 潘可风审校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 (上海,200072)关键词 钛;种植体;骨性结合中图号 R782.12 钛作为一种非重金属,能在很短时间内在其表面形成一几纳米厚的氧化层(TiO2为主)。
钛种植体的这层惰性氧化层使其有了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周围组织结合。
钛金属这一特性,使之成为人工种植体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界面有两种结合方式,即纤维结合方式(fibrosseous in tegration system)和骨性结合方式(osseous inte-gration system)。
当纤维骨性结合界面受力时,往往可使周围的软组织受压变形,造成局部脱落松解,甚至感染坏死,而在种植体袖口处的口腔粘膜则容易向下生长,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和脱落。
而骨性结合界面在种植体与骨间无软组织层,二者能紧密相接,当力量加于其上时,相互间无摩擦,无磨损产物,可以有效地传导,促进正常代谢,防止骨质吸收和感染[1]。
骨性结合(osseointegration)的论述最早由Branemark提出,其定义为:有序的活的骨组织与负荷的种植体间结构和功能性连接[2]。
后来,口腔科修复学会命名委员会又将其发展为:种植体表面与患者骨间的明显的直接结合,界面之间没有连接组织的介入[3]。
骨内种植体与骨组织的骨性结合与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种植体表面结构和设计、手术操作过程有关,另外,种植体植入后负荷时机及某些生物因子如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 w th factor-Ⅰ,ⅠGF-Ⅰ)等因素也会影响界面的结合。
下面就这几方面对钛种植体骨性结合的影响作一综述。
生物因子 骨形成蛋白 U MR等[]用羟基磷灰石层析法,从脱矿的骨基质中分离并纯化了BM,后来,在实验和临床上都证明了BMP有诱导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从而加快新骨的形成[5,6]。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g o s Fo rh ls we e ma e i i i fe c n ma ,a d te d a tro a h h l s6 mn .PCB o ti e r m h la newa rup . u oe r d n tba o a h a i l n h i mee fe c oe wa 1 ba n d fo t e i cbo s i
Z A GS u n — e Y A Hu ,O G Y hbn IN eg C E H N ha gy ,U N a S N a —i,J G F n , H N u A
N n n d a U i r t , u in2 3 0 C ia aj gMe i l nv s y H a 2 3 0, hn ) i c ei a
新西 兰大 白兔 1 2只 , 随机 分 为 4组 。 每 只 随机 选 择 一 侧 胫 骨 钻 4个 孑 , 直 径 为 6t n L孔 r。近 端 2孑 为 实 验 组 , u L 远端 2孔 为 对 照
组。取 自体髂松质骨粉碎后 与 rB 一/ h MP2 透明质 酸钠复合物结合后植入实验 组 2孔 , 同时植入 种植体 。对照组植 入颗粒状 髂
・
l8・ 7
口腔 生 物 医学 2 1 0 0年 l 2月 ( 1 第 4期 ) Oa Bo dc eV 11 N . , e.0 0 第 卷 r i l mein , o. , o4 D c2 1 i
不同种植体-骨结合部位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5F
10AB(:
11A1D:
10AB5B
10A:D5
10ADD’
பைடு நூலகம்10AEED
11A0(5
3讨 论
织形 态 学 现 象,被 称 作 骨 结 合(8//0*.+G0?@3G.*+)。 种植体植入骨组织后,沿着种植体表面与密质骨和
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直接接触描述的是一种组 松质骨接触,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接触量往往有很大
Robert和 Block 的 研 究 认 为 临 床 成 功 的 种 植 体与骨组织的骨结合率为50%左右[7,8],为更接近 临床实际 情 况,本 研 究 的 三 维 有 限 元 模 型 建 立 在 50%骨结合率的基础之上。研究结果发现(表4), 7种分析模型在垂直载荷条件下,以冠部结合时最 大应力值(σEmax)最低(6.458MPa),其次是底部结 合(8.668MPa),颊侧、舌侧、近中及远中4种结合 最大应力值 水 平 相 近(15~16.536 MPa)。 所 有 7 种模型在功能负荷下(轴向或斜向),骨组织界面的 最大应力值均集中在种植体周围密质骨区域,这与 临床和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种 植体颈周边缘骨的研究结果相吻合[9,10]。4 种侧 方结合最大应力值相近,均二倍于冠部结合的最大 应力值。从降低应力集中的角度来讲,在结合率相 同的前提下,种植体周缘均有骨接触较仅有一侧接 触更为有利。分析沿种植体长度骨界面的应力分 布情况(图1),我们可以发现底部或冠部结合时骨 界面应力分布较侧方结合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尤其 在冠部结合时,种植体颈部周围密质骨应力分布水 平最低。从垂直载荷下,骨界面载荷分配比例可以 看到( 表 3),冠 部 结 合 时 密 质 骨 承 载 最 多,底 部 结 合时密质骨承载最少,其余4种情况密质骨承载相 当。这主要和种植体与密质骨的接触量大小有关。 种植体的机械稳定性是影响其治疗成败的重要因 素之一,种植体松动、下沉,进一步加剧应力集中和 骨创伤。所有7种骨结合方式的种植体位移均相 近,说明在结合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结合部位对 于种植体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表5)。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于惠【摘要】种植义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总结种植体获得早期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成功率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种植体材料的选择、外科植入技术、种植体表面设计、患者自身骨质条件及修复体设计制作等内容,并总结其对种植体-骨界面稳定性的影响.%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implantology,implant supported dentu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often used to restore the loosing teeth. How to gaining the primary stability and long - term success rate of dental implant is a key point,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the investigators.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e choice of implant materials, surgical technology, the surface of implant, the patient's bone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restorations' design,analyze and addres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osseointegration.【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4页(P305-308)【关键词】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作者】于惠【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44;烟台市口腔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Branemark于20世纪中期提出了骨结合的概念,即在光镜水平上,正常的改建骨和种植体直接接触,其承受的负荷能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持续不断地传递分散到周围骨组织,从而开启了现代种植学的大门[l]。
即刻钛种植体-骨组织结合促进方式的研究现状
典 歌 德 堡 大 学 Ba emak教 授 创 制 的 二 段 式 钛 种 植 体 系 rn r 列 , 先 证 实 并 提 出 了骨 结 合 的理 论 。 结 合 的 原 理 : 种 植 首 骨 钛
越成 为种植学家所推祟的- 种种植方式 .
所 谓 骨 结 合 是 指 负 载 的种 植 体 表 面 与 周 围发 育 良好 骨
方法对种植体表面形态及结构 设计进行 物理 改性 , 主要有光
滑表 面 、 光 滑 表 面 ( 涂 或螺 纹 表 面 )如 采 用 电抛 光 、 同 不 喷 . 不
组织 在结 构和功能上的直接结合 】骨结合界面在种植体与 。
12 钛 种植 体 物 理 改性 .
谮 _骨 包 饶 ・ 盖 ; 种 植 体 设 计 和材 料 的 选 择 ; 合 适 病 例 髋 覆 ② ③ 的选 择 以 及放 置 种 植 体 处 的 颌 骨解 剖 。 即 刻 钛 种 植 体 修 复 牙 齿 缺 失 是 越 来 越 多 的 患 者 目前 比 较 时 尚 的选 择 , 而 多 数 患 者 种 植 区 骨量 不 足是 1腔 外 科 医 然 2 1 生 所 烦 恼 的一 个 问 题 。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者 们 研 究 了 多 种 为 学 g捌 种 植 骨 缺 损 的修 复 方 法 , 型 的方 法 即采 用 自体 髂 骨 移 典
年 l i x g提 出 了种 敞 体 骨 融 合 成 功 的 因 素 : 种 植 体 是 Z m}r a  ̄ ①
力 。 于 骨 性 结 合 的 界 面 理 论 的发 展 是 个 连 续 、 互 重 叠 的 基 相 过程。 目前 使 用 的 种 植 体 中 . 些 系 统 仍 沿 用 物 理 性 结 合 期 有 问发 展 起 来 的 螺 纹 式 种 植 体 ; 些 则 采 用 光 滑 柱 状 种 植 体 , 有 目前 国际 知 名 的 常用 种植 系统 有 B a e r 植 体 , rnmak种 I MZ种 植体 ,L B B种 植 体 等 , 有 国 内 陈 安 玉 等 所 研 制 的第 一 代 国 还 产 C I 钛 叶 状 和锥 状 种 植 体 系 列 。 D C纯
种植体骨磨片组织学效果对比
种植体骨磨片组织学效果对比目前,对种植体周围骨愈合和骨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
而种植体与其周围骨组织的结合状态、成骨效果以及骨细胞学研究可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研究和分析。
不脱钙种植体骨磨片能完整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的界面和矿化结构,不同磨片染色后,骨组织细微结构显示不同。
本实验通过3种不同特殊染色方法进行种植体骨磨片染色,对组织显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种植体骨组织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为种植体骨形态计量参数的研究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种植体骨组织取材与预处理在Beagle犬胫骨植入12枚BLB纯钛圆柱状种植体(北京莱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8周后处死动物,制取种植体骨组织标本,将其固定于甲醛溶液48h,酒精逐级脱水,氯仿透明,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液浸润、包埋[1]。
1.2种植体骨磨片的制作将修整好的包埋块固定于EXAKT300CP切片机(Leica 公司,德国)切取200~300μm厚的切片,然后用EXAKT400CS磨片机(Leica公司,德国),分别以粒径18μm(800目)、11.5μm(1200目)、5.2μm(2500目)水砂纸将切片磨至10~15μm厚,最后以粒径3.2μm(4000目)水砂纸抛光切片组织表面至完全无磨痕。
每个标本制作3张磨片,分别采用3种不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1.3配制染色液1.3.1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液[2]亚甲基蓝染液包括溶液A和溶液B。
溶液A:亚甲基蓝1g,蒸馏水75mL;溶液B:高锰酸钾1.5g,蒸馏水75mL。
将溶液A、B混合,100℃水浴至沉淀溶解后冷却至室温过滤。
苦味酸酸性品红染液:冰醋酸0.5mL,酸性品红0.25g,甘油10mL,蒸馏水90mL,加苦味酸至饱和。
1.3.2Goldner’s三色染色液[3]①Weigert’s铁苏木素液由溶液A和溶液B混合而成。
溶液A:1g苏木素溶于100mL95%乙醇溶液;溶液B:1.16g三氯化铁、100mL蒸馏水、1mL盐酸混合。
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应用比较
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应用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口要求等等。
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的常见问题之一,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形象。
种植牙是一种常见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其中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是两种常用的种植手术方式。
骨水平种植体是将种植体直接植入骨组织中,适用于有足够骨质支撑的情况。
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则是在种植体上覆盖软组织假牙座,适用于患者骨量不足的情况。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对于这两种种植体的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比较研究还不够充分。
对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进行应用比较研究,评估它们在临床上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已达2000字】。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两种种植体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和相对优势。
在了解了两者在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后,我们希望能够给出结论性建议,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需求的种植体类型。
我们还将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对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全面比较和分析,我们将总结出使用不同种植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骨水平种植体的优点骨水平种植体是一种常用的牙槽骨缺损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较好的稳定性:骨水平种植体通过将种植体牢固地植入牙槽骨中,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种植体与周围组织有效融合,减少种植体移位和脱落的风险。
2. 优良的保存周围组织:骨水平种植体能够有效地保护周围组织和相邻牙齿,避免对健康牙齿造成影响。
相比传统的修复方法,骨水平种植体的植入更为保守,损伤更小。
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及重新骨结合的研究
实验 证 明在 植体 骨界面 处 的牙槽 嵴边缘 是应 力 集 中处 ,咬合 时应力集 中牙 槽嵴 处 ,过 度 负荷可 加 速植 体周 围炎边 缘骨 吸收 。
2 . 6 全身 性 因素 糖尿病 患者 ,骨 质疏松 症 ,服用抗 骨质 疏松 症 药 物 磷 酸 盐 , 患者 口腔 卫 生差 者 等 其他 全
1 种植体 周 围炎 一般信 息 种 植 体 周 围 疾 病 是 由 菌 斑 引 起 的 炎 症 性 疾 病 l 1 l ,可 以分 为两 大 类 ,种 植 体 周 围 黏膜 炎 和种 植 体 周 围 炎 。植 体 黏膜 炎 ,是 影 响植 体 周 围 黏膜
一
周 围炎的 发展起 到 了重 要作 用 。粗 糙表 面 的植体 上 部 的基 台和 冠修 复体 比光滑 表面 的种植 体更 利于菌 斑 附着 积聚 并且不 容 易去除 。
2 . 3 吸烟
吸烟对 于牙 周炎 的发展 是危 险因素 之一 , 已有 研 究表 明吸烟合 并牙 周炎 患者 比单 纯牙 周炎 或单 纯
个 可 逆 性 的 炎 性 反应 不 伴 有 骨 丧 失 ,周 围 炎被
定 义 为 影 响 骨 结 合 植 体 周 围组 织 的 炎性 过 程 , 导 致边 缘 支 持骨 组 织 的丧 失 并伴 有探 诊 出血 ,脓 液 ,
的非 手术 治疗 是 无法 终 止种 植 体 周 围炎 骨丧 失 ,
则 需 要 外 科介 入进 行 处 理 。这 就 包 括 切 除 感 染 组 织 ,清创 ,表面 去污 ,填塞 骨移 植材 料 ,使 用或 不
作者单位 :2 6 4 0 0 1 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 。
中 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 0 1 3年第 1 8卷第 4期
放疗对钛种植体骨整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放疗对钛种植体骨整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随着口腔种植体植入放疗颌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开展,人们愈来愈重视放射对口腔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
尽管放疗后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力下降,但是面对放疗区种植治疗的并发症增高的危险和良好修复功能的矛盾,还是有理由支持在放射区内利用种植体修复颌骨缺损,放疗已经不是骨内种植体的禁忌症。
我们利用动物模型设计不同种植时机,不同放疗种植时间间隔,并加入一些辅助措施,研究各种因素对放疗区内进行种植修复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雄性杂种狗4只,体重16-20kg。
2、实验仪器双能X线骨密度仪:Lunar公司提供,DPCX-L 型,周围扫描方式,小动物模式分析软件。
Leica 1600型锯割切片机、PhILIPS XL30扫描电镜、SIGMA KEVEX能谱分析仪、MteaMorph/DP10/BX41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带自动照相和数字成像装置、 2300c/D医用直线加速器等。
3、实验分组:实验组A 拔牙术后1个月,在每一侧下颌骨无牙区行种植术,各植入4枚钛合金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一周内给与抗生素。
种植术后3个月,一侧下颌骨接受放射线照射。
使用Varian 2300c/D型医用直线加速器,以中线为边界,3×5cm2视野,单一剂量15Gy,上下对穿照射,剂量率400cGy/分钟。
另一侧不接受照射,作为自身对照。
并于种植后1个月、和处死前拍摄X光片。
实验组B 拔牙后1个月,一侧下颌骨无牙区接受放射线照射,以中线为边界,3×5cm2视野,单一剂量15Gy,上下对穿照射,剂量率400cGy/分钟,另一侧不接受照射,作为自身对照。
放疗一个月行种植术(同对照组),各植入4枚钛合金种植体,一周内给与抗生素,并于种植后1个月拍摄X光片。
实验组C 拔牙后1个月,一侧下颌骨无牙区接受放射线照射,以中线为边界,3×5cm2视野,单一剂量15Gy,上下对穿照射,剂量率400cGy/分钟,另一侧不接受照射,作为自身对照。
即刻种植后采用GBR术和植入PRF对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A c o mp a r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i mme d i a t e d e n t a l i mp l a n t wi t h g u i d e d b o n e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v e r s u s PRF:
i mme d i a t e d e n t a l i mp l a n t c o mb i n e d w i t h G BR a n d wi t h P RF 。 Me t h o d s :T h i s s t u d y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b o n e t o i mp l a n t c o n t a c t a n d n e w b o n e f o r ma t i o n . Re s u l t s : T h e b o n e d e f e c t a r e a ro a u n d t h e i mp l a n t wa s i f l l e d wi t h n e w b o n e i n b o t h ro g u p A a n d B. N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e x t r a c t i o n .T h e w i d £ h o f t h e b o n e d e f e c t b e t w e e n t h e me s i a l wa l l o f t h e me s i l a r o o t s o c k e t a n d t h e
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结合方式
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结合方式
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结合方式通常通过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来实现。
骨整合是指在种植体表面与周围骨组织之间形成直接的结合,使得种植体能够与骨骼结构紧密连接,并能够承受生理负荷。
以下是一些促使骨整合形成的因素和步骤:
1. 表面特性:种植体表面的特殊设计对骨整合至关重要。
表面通常被设计成具有微小的结构,如微粗糙表面或微纳米级的纹理,以促进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2. 生物相容性材料:种植体通常采用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如钛合金。
这有助于减少免疫反应,提高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相容性。
3. 手术技术:手术操作也对骨整合的形成至关重要。
外科医生需要精确地植入种植体,确保其在生物力学和解剖学上符合要求。
4. 愈合过程:术后的愈合过程中,骨细胞(主要是成骨细胞)会沿着种植体表面逐渐生长,并与其表面结合。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具体取决于植入部位和患者的生理状况。
骨整合的成功对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在种植体手术和植入后的护理中,需要严格遵循医疗专业标准,以促进骨整合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种植体骨结合能力的对比实验研究发表时间:2015-10-10T15:27:27.3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作者:邵山薛慧敏崔恩美刘刚利马跃(通讯[导读] 1.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南 250101;2.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济南 250012 在钛及钛合金种植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及修饰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各种性能。
1.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南 250101;2.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济南 2500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修饰及改性的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程度。
方法:通过建立犬种植体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种植体在形态、组织学观察、光镜观察等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
结果:种植后2周、4周 B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仍高于A组种植体,P < 0.05,有显著性差异。
种植后8周B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与A组种植体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种植体表面采用羟基磷灰石(HA)涂层具有优越的骨结合能力,羟基磷灰石(HA)涂层和喷沙酸蚀(SLA)两种处理的种植体较羟基磷灰石表面HA厚涂层更为可靠。
关键词:种植体;骨结合;羟基磷灰石(HA);喷砂-大颗粒-酸蚀(SL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osseointegration of implant-bone interface with different surface processing.Methods Establishment the animal experimental model of implant in Beagles dogs,compared the two difference surface of bone with implant by gross examination,histological examination,ground section.Result The bone contact rate of 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group at the 2nd,4th week.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t the 8th week.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the osseointegrate of the scraw implant with SLA+HA surface is much more better than the column implant with HA surface.Key words implant;osseointegration;hydroxyapatie(HA); sandblasted-large grit-acid etched (SLA )自瑞典科学家Branemark发现钛及钛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揭开了现代口腔种植学的新篇章,纯钛与骨组织紧密结合的骨结合理论(osseointegration)使现代口腔种植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口腔种植学迅速发展,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资料证实,在钛及钛合金种植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及修饰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各种性能,并可获得生物相容性更好、愈合更快、生物活性更高的理想的新型种植体[2]。
本研究通过建立犬种植体动物模型,比较BLBⅠ(HA)种植体及BLBⅢ(HA+SLA)种植体在形态、组织学观察、光镜观察等的差异,分析钛及其合金不同表面形态及表面修饰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过程,进一步验证了不同修饰及改性的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程度。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2-3岁龄雄性Beagle犬6只,体重 16-18千克,体健无残,口腔内无炎症。
1.2种植体北京莱顿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BLBⅠ种植体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植入部分表面为50㎛以内HA(羟基磷灰石)厚涂层,18颗;BLBⅢ种植体实心柱状螺纹圆柱形种植体,种植体表面处理采用表面为羟基磷灰石(HA)薄涂层和喷砂酸蚀(SLA)两种处理方法,18 颗。
1.3种植方法手术均在无菌、全麻下,拔除Beagle犬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在拔牙窝处随机植入种植体,按照种植体的不同类型将实验分为两组:A组-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BLBⅠ种植体,B组- 螺纹圆柱形种植体BLBⅢ种植体。
1.4研究方法分别于种植术后第2、4、8周随机处死2只动物,获取六颗种植体用于观察。
将每组数据计算出其平均值。
其结果进行SPSS12.0软件包统计学处理。
2、结果2.1种植前对BLBⅠ及BLBⅢ种植体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BLBⅠ种植体:表面光滑,广泛存在的细微且不规则的砂坑(图1-1),能谱分析(图1-2)。
BLBⅢ种植体:表面较为粗糙,可见颗粒状且致密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均匀存在于砂坑间及砂坑壁表面(图2-1)能谱分析(图2-2)。
2.2、临床大体标本检查:种植体周围龈无充血、肿胀、破溃及流脓。
种植体无松动,无脱落,以小锤及金属杆轻轻打击种植体,声音清脆提示种植体种植成功。
2.3、组织学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甲苯胺蓝染色后的种植体周围组织切片,进行比较分析。
术后2 周:BLBⅠ代新生编织骨沉积于种植体表面上,骨小梁周边可见零星排列的成骨细胞;BLBⅢ代可见新生骨板紧密包绕于种植体表面,高倍镜下可见界面结合骨板骨陷窝内的骨细胞。
术后4周:BLBⅠ代种植体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编织骨和骨髓组织;BLBⅢ代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高,形成板层骨。
术后8周:BLBⅠ代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呈放射状或平行排列的板层骨(图3-1)。
BLBⅢ代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成熟,可见普遍的板层骨和哈弗氏管结构(图3-2)。
2.4.光学显微镜观察镜下采用HPIAS - 1000 高清晰度彩色图文分析系统直接测量和计算初级参数,通过初级参数计算后得出种植体-骨结合率。
记录BLBⅠ和BLBⅢ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情况(见表1)*注:组间比较,方差分析P<0.052.5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后2周 BLBⅢ种植体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明显高于BLBⅠ种植体组,P < 0.01。
种植后4周 BLBⅢ种植体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仍高于BLBⅠ种植体组,P < 0.05。
种植后8周 BLBⅢ种植体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与BLBⅠ种植体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3 讨论种植体-骨的骨结合是代谢活跃的骨组织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这两种不同材料的结合。
骨结合率反映的是骨结合的程度,是种植体维持长期稳定性的物质基础,适宜的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率不应低于50%[3]。
骨与种植体结合状况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种植体的本体和表面性质。
②种植体的形态。
③植入部位。
④外科植入手术。
⑤种植体在骨内的早期适应性。
⑥早期稳定性。
⑦早期非功能状态下的愈合[4]。
钛合金作为生物惰性材料植入体内,虽然与骨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缺乏骨诱导作用、与周围组织无强有力的化学结合,愈合时间较长。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能促进成骨细胞向其表面移行和新骨形成[5、6、7],应用HA涂层能极大地改善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学性能,它既保持了钛及其合金良好的力学性能,又具有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和骨引导作用。
为此国内外的学者就钛及钛合金种植体的表面改性开展了大量的工作,HA 涂层种植体的早期临床成功率较高,Ozawa、Beirne 等通过实验研究认为HA涂层能刺激骨愈合,引导成骨细胞沿涂层生长,从而使涂层-骨界面达到骨结合,提高种植体初期骨性结合速度和强度[8,9]。
Gosain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HA具有骨诱导作用[10]。
但是由于羟基磷灰石涂层与钛的结合仅仅是机械嵌合力,其强度不大,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许多种植体会出现涂层溶解、涂层- 钛界面上会产生涂层剥脱、种植后的细菌感染、创伤等。
实验证实种植体涂层中所结晶的HA越多,涂层的抗溶性就越高;相反,非晶体磷酸钙成分的增加易导致HA涂层的溶解[11]。
为此,学者对最外层的羟基磷灰石涂层进一步改性,使其成为多孔结构,增加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促进其增殖分化,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生物活性取得了明显疗效[12]。
薄的羟基磷灰石涂层致密、均匀,超薄涂层其厚度仅有2-3㎛,与钛基底结合紧密,而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其致密均一性下降,并出现一些缝隙、裂纹,将导致结合强度降低,而超薄涂层即使发生开裂、崩解,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出现的间隙也是微乎其微的,根本不会导致种植体活动度的增加。
这种超薄涂层具有明显的优势,BLBⅢ种植体就是采用超薄涂层的一种,其带螺纹的设计由于易旋转就位,对骨组织机械损伤小,与骨组织密合程度高,接触面积大,初期稳定性更好,其实心柱状螺纹自攻式设计使种植体本身具有自锁和切削作用,当种植体植入牙槽骨时容易进入和旋紧,而不容易松动,增强了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该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含羟基磷灰石(HA)的种植体可促进种植体和骨之间形成一有机骨结合体。
采用羟基磷灰石(HA)涂层和喷沙酸蚀(SLA)两种处理的种植体具有更优越的早期稳定性和骨结合能力,较羟基磷灰石表面厚涂层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1]王兴,刘宝林.我国口腔种植学的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5):321-323[2]吴明月.牙种植体表面生物化修饰及构建组织工程支架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3]邢晓建,刘宝林,刘岚.骨结合率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23(4):395-397[4]Kohn DH.Overview of factor important in inplant design[J].J Oral Implantol,1992,18(3):204–219[5]Ducheyne P,Hench LL,Kogan A,et al.Effect of hydroxyapatite impregnation on skeletal bonding of porous-surfaced implants[J].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1980,14:225-228[6]Geesink RGT,De Groot K,Klein CPA.Chemical implant fixation using hydroxl-apatite coatings[J].Clinical Orthopedics & Related Research,1987,225:147-150[7]Jansen JA,van der Waerden J P,Wolke J GC.Histologic investigation of the biologic behavior of different hydroxyapatite lasma-sprayed coatings in rabbits[J].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1993,27:603-606[8]Ozawa S,Kasugai S.Evaluation of implant materials in rat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culture[J].Biomaterials,1996,17(1):23-29[9]Beirne O.Reaction to the sumposium,hydroxyapatitecoating on dental implants:benefits and risks[J].J OralImplantology,1994,20(4):240-243[10]Gosain AK,Song L.A 1-year study of osteoinduction in hydroxyapatite-derived biomaterials in an adult sheep model:part I[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2):619-630[11]Chang YL,Stanford CM,Wefel JS,et al.Osteoblastic cellattachment to hydroxyapatite-coated implant surface invitro[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9,14(2):239[12]Lange R,Lüthen F,Beck U,et al.Cell-extracellular matrix interac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tanium surfaces depend on the roughness of the material[J]. Biomol Eng. 2002,19(2-6):255-261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