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班会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我所在的第四小组负责分析讨论的是第二个案例——“堕落的梁某”。
主讲人是我,在开始演讲之前我要先感谢所有小组成员的配合和帮助,尤其是张敏同学和燕敏同学。
让我们回到案例,PPT可以看到,具体情况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分成两个方面。
第一:梁某的优点。
高考失利了还是跟我们同一所学校,说明梁某其实有很优秀的学习能力。
“傻傻的”赞老师、同学优秀,说明他其实本质并不坏,虽说心理抑郁,但并没有到憎恨人类、厌恶社会的地步。
从来不缺课、爱国、听老师话。初步估计这是他以前初高中留下来的学习习惯,那些学生的美好品质在他身上并没有因为心理压抑而被磨灭。
第二:反观那些他身上“不正常”的地方。
不愿与人交往,封闭自我。
暴躁易怒,情绪容易失控。
自言自语、自己苦笑、傻笑、唱歌等。
案例里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导火索,一是高考失利,二是家庭贫困。
高考失利其实是学生群里中不算罕见的案例,有选择复读再拼一年的,有选择顺其自然上大学继续学习的,也有选择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梁某无疑是最后一种。从梁某上大学之后的过激反应来看,首先我们可以知道他非常抗拒现实,讨厌身处的环境。一个人会因他自己认为的“虎落平阳”而恼怒,可知他其实非常要强,甚至有些自负,才会对自己走到一个不顺心的地方如此地抗拒和悔恨。既然这么要强,为什么不复读呢?答案也非常明显,家庭贫困。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梁某的学习能力其实非常强,所以在上大学之前,贫困,其实并没有对他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而在上大学之后,却让他深陷自卑的泥淖中,我们在此分析认为有两个可能,一是因家庭贫困而无法负担起一年复读的难过和不平,其中有对家人的埋怨、也有对自己的悔恨。第二,是大学的交际圈子扩大,周围人衣食无忧生活的对比加重了他心底本就已经埋藏下的自卑的影子。
再看他其他的反应。首先,梁某入校后萎靡不振,不愿与人交际,封闭自我,沉溺过去,说明高考对“自负”且“要强”的梁某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他一方面对现状不满,沉溺于过去,逃避现实。自卑和怯懦,让他封闭自己,怀旧过去,这是一种回归心理,是病态的心理状态。
“回归心理”即极度迷恋过去,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不肯回到或面对现实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两类人容易有回归心理:生活中不得志者和老年人。前者因对自己的处境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只得从过去的回忆中寻找安慰。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出现退化,因此就会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反复叙述,来填充记忆力的不足。梁某明显属于前者,“不得志”导致的心理扭曲,实质上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由案例我们可知,梁某不参与集体活动,而且易怒、多疑,但是他甚至会自言自语地称赞同学和老师能力出众,爱国、听老师的话。他一方面极度地抗拒现实,一方面无法遏制地保留着以前“心理健康”时候所坚守的东西,一方面又想以一些出格的举动引起周围的关注,说明他抗拒现实,但其实内心非常需要集体的关怀和帮助,这就是心理矛盾的体现,亦是对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迫切需求。
自我价值是人身在世一项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自我价值认同即自我认同,甚至是生存意义的根本所在,丧失自我价值,也就丧失了生存意义,连生存意义都没有了的话,融入集体、回报社会也就成为天方夜谭。
高考让梁某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的同时,也对“社会贡献”失去兴趣,这就形成了
一个恶性循坏。他无法在社会贡献中找到价值认同,而家庭困难自卑,他愈加自卑,也就更封闭自己,与社会脱节,丧失了取得价值认同的途径。
其次,与社会群体的脱节让梁某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怀念过去,反复的沉溺和追悔对心理状况的好转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该怎样解决呢?
分析了这么多,无非是对梁某性格的一个深入了解,但是在了解之前,我们就必须知道,人类是群体动物,没有脱离了群体而心智健康的人类存在,我们要让他“回到我们当中来”,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敞开怀抱接纳他。
其实,说实话,对于很多同学而言,生活中要是真的碰到像梁同学这样的例子,第一反应是躲开,走远。这是人之常情,但也是最伤害他的行为之一。
一个人应付精神刺激的方式与他的人格特点密切相关,表现为对问题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恰当;有了忧郁情绪是寻求社会支持还是酗酒或是滥用药物。有的人要么把精神刺激过分夸大,产生过度忧郁反应;要么在精神刺激后逃避现实,酗酒或滥用药物,自欺欺人,自我伤害,使现实困难和忧郁情绪长期存在。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人格,面对精神刺激会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增强自信心,提高处理繁杂问题的实际技能,避免外界刺激对自己造成严重的心身损害。
为了避免更多“梁某”的产生,我们给出以下解决方案:
世界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梁某存在,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他,我们每个人都有经历失意与痛苦,自卑和胆怯,但我们却都自信而勇敢地站在这里,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同时也离不开这个社会、这个群体、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人的帮助。
最后送大家一首耳熟能详的,二战期间希特勒屠杀中的幸存者马丁·内莫勒牧师的一段话:
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假若有一天,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碰到了梁某,也希望你们能回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勇敢地站出来,向他伸出你温暖的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