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必然性与安全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是由成本加卖主的获利欲求构成。卖主总有更多获利的欲求。这种欲求的约束力是市场容忍度。
市场容忍度是什么决定的呢?是收入水平和购买决策中的人的意识决定的。人性中有一个特点,当人们手中的钱宽裕一些的时候,就可能购买价格更高一点的商品。也就形成了市场对价格的更高容忍度。
既然由于经济的新陈代谢作用在经济生活中留下了过多的货币。它必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购买者手中,从而提高了市场对价格的容忍度。被市场容忍度约束的涨价欲求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约束力。当容忍度稍有松动的时候,涨价立即就会发生。
△通货膨胀与经济秩序
有一种现象在严重通货膨胀时经常发生。那就是更换货币。
1923年德国用新马克取代旧马克;二战后匈牙利在严重通货膨胀中用新货币取代旧货;巴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货币曾在五年内更换四次。这样的案例很多。时至今天,仍有不少国家用新货币取代旧货币。每次更换货币经过或多或少的阵痛都能完成。
从本质上定义通货膨胀那就是: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的新陈代谢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这个定义无论对泼色通货膨胀还是对原色通货膨胀都适用。
乖论在《经济学新视窗》中提出了经济新陈代谢的概念。並认为通货膨胀的本质是经济新陈代谢。为了阐述的完整性,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在《经济学新视窗》中我们是这样描述价格水平上涨的机理:
(二)
基于“泼色通货膨胀是货币秩序混乱造成的,它可以用重建货币新秩序的方法治愈”的事实进行更仔细的分析。追问“货币秩序”指的是什么?
一个答案是:根据《经济学新视窗》中货币的二重性定义:货币既是劳动价值货币又是意识价值货币。在泼色通货膨胀中引起混乱的货币是无源意识价值货币。只有它才可以由政策的失误而无源地猛增;或因政策的故意而无源猛贬。
很明显历史案例向经济学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实体经济中货币与商品应该保持怎样的比例才是合适的。
△金本位不是防止通货膨胀的屏障
金本位时代众多的,甚至是严重通货膨胀的案例证明了它无法防止通货膨胀。
货币能成为货币最重要的是人们的信任和接受。只要人们信任並以社会契约形式接受。那么一张彩色的纸片就可以成为货币。在金本位时代没有信用可言。以黄金作本位货币仅仅是因为黄金本身具有价值。在这里,黄金的价值仅仅是作为信用的支撑。在用黄金(或由黄金支撑的代金券、银行券)作交换媒介时,也並不是以黄金的价值计量。
△通货膨胀与实体经济
“通货膨胀将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这已是一个研究共识。这种再分配毫无例外地将财富移向物质财富拥有者,其次是债务人。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制造商)和经营者在再分配中受益。因此实体经济获得比物价稳定期更大的动力。这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行的动力。
历史的泼色通货膨胀不乏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行的案例。即便是发生通货膨胀与经济萎缩并行。也不能否认通货膨胀以再分配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财富分配。此时的经济如果下行,是其他原因对经济下行的拉力超过了再分配对经济上行的推动力。
首先涨价的不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消费品或原材料。都会逐步传导到整个经济社会中。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由于经济的新陈代谢作用在经济生活中留下了过多的货币”。使价格水平上涨成为可能和必然。
乖论认为“真正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新陈代谢,消费是其唯一途径。消费既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也是经济新陈代谢的起点。”
巴西的通货膨胀是最典型的案例。资料来源:(美)唐·帕尔伯格(Paarlberg·D)。
巴西通货膨胀的持续期间最长,可谓绵延不绝。表4.1.2显示了巴西自1937年以来每年的价格变化’在51年里,物价从未停止过上升,只有1年例外。
资料来源:(美)唐·帕尔伯格(Paarlberg·D)
而与通货膨胀同行的是经济的不断增长。表4.1.1显示,从1951至1988年的37年中只有两年经济下行,其余年份经济都是增长。
所有这些泼色通货膨胀治愈的案例都是新货币秩序取代旧货币秩序的胜利。都表明一个事实:
泼色通货膨胀是货币秩序混乱造成的,它可以用重建货币新秩序的方法治愈。
基于两个事实:一是重建货币新秩序可以很快治愈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使实体经济获得更多财富。我们可以认识到:
通货膨胀不是瘟疫,不必用仇恨的眼光看待它。
西班牙: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所出产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其中白银的重量超出黄金近100倍。除了官方渠道之外,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西班牙物价上涨了4倍,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重复了这一过程。
法国:1717年至1720年约翰·劳借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支持,在法国吹出了密西西比泡沫和推行纸币。致法国物价翻了一倍。
经济只有在不断的运行中才有生命。经济运行必然有自己的秩序才能实现。现代是发达经济时代,货币秩序已成为经济秩序中最重要的秩序。在农耕文明中货币秩序就没那么重要。每一种货币秩序都建立在某种币制之上。
所有的泼色通货膨胀都是某种币制下货币秩序的混乱。当新货币取代旧货时发生的阵痛都是新货币秩序建立过程的反应。新的货币秩序建立后会一直保持到它被再次打乱。
在通货膨胀的财富再分配效用中受害者是固定货币收入者。这些人正是社会舆论的制造者和主导者。由他们主导的社会对通货膨胀充满敌意。因而掩盖了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的正向推动。致使经济学界没人逆舆论潮流去研究这种正向推动。反而有很多人利用通货膨胀煽动舆论哗众取宠。
资料来源:(美)唐·帕尔伯格(Paarlberg·D)
另一个答案是:
根据前面给出的货币本质定义:货币是物质财富分配权利的凭证。
在泼色通货膨胀中混乱的是“凭证”而不是“权利”本身。
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权利”和“凭证”的区别:一场足球赛有三万个观众座席。这就是“权利”,发出的球票就好比“凭证”。
如果发出的球票是三万张,或者稍多一点点站票。那么秩序是正常的。如果发出的球票是十万張,那么秩序就混乱了。不得不废除原来的球票,从新印发新的球票。新的秩序就建立起来。在这场混乱中座席——“权利”是不会混乱的。混乱的是球票——“凭证”。
资料来源:(美)唐·帕尔伯格(Paarlberg·D)。
△泼色——外在原因导至通货膨胀
在金本位完全退出前的漫长历史中,通货膨胀除了偶而例外地严生发生外,也在缓慢地发展着。慢得人们都很难感觉出来。例如,巴西从早期殖民时代到1822年的300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0倍。经历了几代人。从1822年到1900年的80年里,物价指数也上涨了10倍。每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中都能看到物价缓慢地上涨。
△泼色通货膨胀
历史上“所有的案例都呈现出通货膨胀的共同特征——‘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它们的起因都是太多的货币。只有一个例外:黑死病时期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商品短缺所引起的,而当时的货币供应则并未变化。”(唐·帕尔伯格Paarlberg·D)。
虽然只有一例货币供应不变商品供应短缺引起通货膨胀的案例。但它与其他所有商品供应不变而货币供应猛增的案例联系在一起仍然能显示进一步的结论:通货膨胀是实体经济中商品数量与货币数量比例失调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货币秩序被打乱后的治理是重建货币秩序。重建的手段已被经济界熟知:债务调整、财政谨慎、货币纪律、低效益国营企业的私有化、放松管制、约束工资、一个现实的汇率、用新货币取代旧货币等。
德国在1923年出现过7位数的价格增长,在决策者以新马克取代旧马克之后得以从疯狂的通货膨胀向物价、货币和经济稳定的过渡,其速度快得惊人;1924年,苏联的价格涨幅达到了3位数,政府以强制的货币改革控制了通货膨胀;匈牙利在1946年出现了疯狂的25位数的通货膨胀。在抛弃了误导性的指数化政策后得到恢复;1949年,中国发生了3位数的通货膨胀,新中国政府以人民币很快终止了通货膨胀;玻利维亚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4位数,此后靠了正统的紧缩策略得以矫正。
黄金货币是价值支撑的信用,纸币是政府支撑的信用。实质都是货币——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所以它们与商品数量比例失调时都会发生通货膨胀。古罗马公元150至301年的150年间物价指数上升200倍。年通货膨胀率5.6%。这是信用货币发明2000年以前金本位时代的通货膨胀。
下表为十九世纪以前的几次严重通货膨胀。这些都是金本位时代的案例。
而上表中各次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都是经济运行以外的力量引起。
古罗马:为了政权的需要罗马帝国用减少金币含金量的方法,让同量的黄金铸出更多更多的货币。导致物价在150年内上涨了200倍。
欧洲黑死病:14世纪中叶,黑死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这个数字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通货膨胀的必然性和安全值
(一)
有人说“从前,以非常稳定的价格表现为常态,通货膨胀属于例外。三十年代,货币纪律开始松弛,我们从此进入了通货膨胀时代,通货膨胀成为常态,稳定的价格表现则越来越少见了。”(唐·帕尔伯格Paarlberg·D)。这种说法描述了真实的历史。
这种从偶然例外到常态的变化给人以错觉,似乎两种状态下通货膨胀的內在有什么区别。这就需要从通货膨胀的本质来分析。为此我们先从历史入手,看历史上的偶然例外通货膨胀说明了什么。
(三)
回望经济学以往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全部集中在泼色通货膨胀身上。在无外力干扰下经济运行本身产生的原色通货胀才是更本质的通货膨胀。原色通货膨胀是与市场一样古老的经济现象。有了市场交换和消费就有了原色通货膨胀。
既然通货膨胀是市场的产物,就必须从市场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起点去研究,寻找通货膨账的形成机理。仅仅从外力干扰进行研究无法揭示现代通货膨胀的规律。
这些案例发生时段以外的价格缓慢上升是更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是经济內在因素所致。我们称它为原色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就象有颜色的纸铺满从古到今全部经济史。而那些外力所致的通货膨胀就象在浅浅的原色纸上泼了星星点点的浓色。
泼色通货膨胀很显眼,它不但掩盖了原色通货膨胀,也吸引了研究者的全部注意力。研究通货膨胀的人都试图从泼色通货膨胀中寻找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因为外力有历史的偶然性。所以研究十分困难。从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终于明白了:通货膨胀不是商人哄抬物价的道德灾难。而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也明白了通货膨胀将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给社会带来不公平和困难。
美国:1775至1780年因革命战争。物价的年均涨幅达100%。1861年至1865年因南北战争,北方物价的年均涨幅达28%;南方
物价源自文库年均涨幅达209%。
法国:1790年至1796年,因国內大革命,使物价的年均涨幅达157%。
这些案例中物价的上涨时能看到经济以外的力量对经济严重的干扰。我们称它为泼色通货膨胀。
在经济中,产权具有排他性。一吨小麦的产权归甲所有就不能同时又归乙所有。物质财富和它的占有权利是一对一捆绑的。所以财产权利是不会混乱的。就象座席。在通货膨胀中混乱的是货币秩序——分配权利凭证秩序。
由此可知,在通货膨胀中物质财富的所有权没有混乱。是取得物质财富的所有权的凭证发生了混乱。通货膨胀破坏的是币制秩序但不破坏物质财富权利。是表达形式与权利的失调——这是从物权及其凭证的视角描述通货膨胀。
经济生活对作为物质财富分配权的货币有依赖性。如果没有货币,经济运行就会仃止。如果缺乏货币,经济运行速度就会变缓慢。所以在货币缺乏时经济必然自动产生货币进行补位。而经济生活对币制並没有依赖性,而只有选择性。经济生活会选择适应经济发展的能充分发挥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功能的币制。
每一次用新货币取代旧货币都是对币制的一次重新选择。每一次用新货币取代旧货币都发生在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每一次用新货币取代旧货币都是因为建立在旧贷币之上的经济秩序己经打乱。
对历史中泼色通货膨胀的研究让经济学界积累了很多应对泼色通货膨胀的经验。法律也有了相应的保障。但是这些经验和法律保障不足以应对原色通货膨胀。
“我们从此进入了通货膨胀时代”的现实也要求经济学对原色通货膨胀给予应有的关注。
从外在表现定义通货膨胀,那就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描述“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升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等也都在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