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唐诗鉴赏》王步高

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定字数、格律等。

浙江大学

《唐诗经典》胡可先陶然

第一周

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

1.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李白的诗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轶事,

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读他的诗也不再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最喜欢的便是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

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后来知道,农民会专门在中午烈日当空时锄地,这样可以使斩除的杂草被晒干,避免落土存活,突然有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触动。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这是文人对底层人的关注,也是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的一个例证。卖炭翁的凄惨我们无法体会,但每个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卖炭翁一样发出矛盾的愿望,人事的无奈也不知不觉出来了。

5.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石壕吏》

诗的开头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结尾是“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学习的时候,我在想老妇为什么要老翁逃跑,自己出去应付那些官差呢?她是否知道这样的话自己也难逃被征呢?中国妇女的以家为重,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周

以“唐诗与名楼”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登楼体会,则更加欢迎。(字数两百字以上)

唐诗与名楼——鹳雀楼

鹳雀楼,又叫鹳鹊楼,在今天山西省永济县,临黄河,因为经常有鹳鹊在上面停留、栖息,所以叫鹳鹊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着山头慢慢消失,滚滚黄河向着大海的方向流去。如果想要看得更高更远,就要再往上面攀登一层。

王之涣是盛唐诗人,盛唐的诗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唐气象的涵泳,胸怀意境的开阔。《登鹳雀楼》这首诗也不例外。

对这首诗的熟悉,是因为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知其诗,其人,先闻这两句。诗意与开拓融为一体,传唱不衰。

现在认真再读此诗,不禁觉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极震撼的。

本是太阳西垂,诗人没有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然,而是胸怀若谷,把这白日、山、黄河、海的意象连接在一起,顿时气象万千。同时,作者的胸襟没有止于此,而是抬望眼,有呼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

古语有云,“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所以王之涣在千年前的一个黄昏,便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叹。把这句自己喜欢的诗,送给一起努力的同学们。

第三周

选取一幅古代至当代的人物画或风景画(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唐诗诗意画),谈谈诗与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和差异之处。(字数两百字以上)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一次知道用诗作画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故事。说宋代一画院考试,让学生画出“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自横”貌似不难,关键是如何让人心领神会确认“无人”。舟船是人造工具,如何才能表现出“无人”的境界呢?确实很难,据说最后录取的学生,他画了一只鸟在啄食,同时好像在呼朋引伴。知道答案后,不觉拍手称快。这考生是如此的聪明,他没有钻入舟和人的套子,而是抓住了没有人的时候,小鸟(外物)的一种表现,就把这诗意跃然纸上了。这个例子固然说明了考生的聪颖,用妙笔展现了诗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一句我们大家读了明白情境的诗句,如果想要用静态的画面表现出来,是不容

易的。这也就是诗和画的差异之处了。

诗,可以调用无数的方块字,利用字的音、形、意,以及组合的重构,给读者造出无尽的诗意,不受纸张、色彩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但是画就不一样了,画是在既定的范围中给人传情达意,没有人们习惯的话语,只有无声的颜色和方寸的空间,需要画家的匠心,同时对观画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周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历来聚讼纷纭的问题,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隐事说等多种,谈谈你的总体看法,或选择一种加以评议。(字数两百字以上)(1026)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见、相宠、死别、寻梦的过程。

一方面,这首诗叙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历程。除开头为唐玄宗作隐,忽略了杨玉环是寿王之妻的事实,后面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经历,及马嵬事变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和流传一致。

长恨,取生离死别之恨,无奈贵妃已死,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苦苦寻找,只能苦思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帝王之爱,之恨,成为爱情悲剧的代表。

另一方面,诗歌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过程,欢爱、宠溺,最终酿成马嵬事变。于唐明皇是爱情的幻灭,但于大唐王朝,也是滑落的拐点。一国之君的爱情,沉迷之后的误国,是诗人之恨,子民之恨。

综上,白居易作为伟大的诗人,他长篇巨制的挥洒,不是单纯的对帝王之爱的记叙,也不是单一的政治评判。《长恨歌》寄含了诗人政治、爱情、帝王是否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