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西南大学0567《经济地理学》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题
1、弗农认为在成熟产品阶段,直接投资的对象以主要的发达国家为主。
1. A.√
2. B.×
2、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1. A.√
2. B.×
3、经济地域综合体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1. A.√
2. B.×
4、要素禀赋学说又称为钻石理论
1. A.√
2. B.×
5、绝对成本学说是由李嘉图提出来的
1. A.√
2. B.×
6、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产业内分工。
1. A.√
2. B.×
7、主导产业的比较集中系数不一定大于1
1. A.√
2. B.×
8、
跨国公司总部一般选择在主要大都市区,跨国公司总部区位是固定不变的
1. A.√
2. B.×
9、按照克里斯泰勒的观点,区域越开放,K值越小
1. A.√
2. B.×
10、
韦伯认为,原料指数小于1,工厂区位应选择在消费地
1. A.√
2. B.×
11、即使市场规模低于需求门槛,经济活动仍然可以长期正常存在
1. A.√
2. B.×
12、原材料的可替代性越强,越应该远离原材料地布局
1. A.√
2. B.×
13、合理的区位都是纯利润最大的地点
1. A.√
2. B.×
14、
区位条件好就是区位因子好
1. A.√
2. B.×
15、在研究经济地理问题时,实证主义分析法优于规范性分析方法
1. A.√
2. B.×
16、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 A.√
2. B.×
17、
赫希曼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
1. A.√
2. B.×
18、产业集群是指众多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
1. A.√
2. B.×
19、
根据库兹涅茨法则,第二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小于1
1. A.√
2. B.×
20、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可能比较高
1. A.√
2. B.×
21、只要企业能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就会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1. A.√
2. B.×
22、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中的中心地等级和中心职能是相互对应的
1. A.√
2. B.×
23、
如果孤立国存在可以通航的河流,杜能圈会发生变形
1. A.√
2. B.×
24、因为商业的单位土地产出率高于住宅、工业等其他行业,商业应该占据城市内部的所有空间
1. A.√
2. B.×
25、
区位条件随着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不同而不同
1. A.√
2. B.×
26、
第1个论述经济地理学性质特点的学者是罗蒙诺索夫
1. A.√
2. B.×
主观题
27、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核心。
因此,它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一般地,只有主导产业:
(1)高比较优势系数。
区域比较优势可用比较优势系数来测度。
它是由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较利税系数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指标。
比较优势系数是上述四个系数的乘积。
区域某产业的比较优势导产业的条件。
(2)高产业关联度。
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计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判断。
具体可用投果对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则是主导产业的最佳选择,如果一高一低,表示可都低,则该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
(3)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
主导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系数必须大于1。
在此前提下,产品需求收条件成为主导产业。
(4)有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
这里的生产率是包含了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产业的各个生产率上升率进行综合权衡,其中综合生产率上升率最高的产业。
(5)高产业创新能力。
主导产业一般是新兴部门、创新部门,在这些部门引入了技术创新和制度长中担负着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因此,只有具有高创业。
28、试述企业空间增长过程及阶段特征
参考答案:
(一)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少部分得到迅速扩张,这些迅速扩作用。
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这里的企业增长提供了优势。
企业在这些区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向最终导致公司的重心离开原来的始发地。
2、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内部增长带来的空间扩张常具规划特征,就近布局的特点很明显;被获取的工厂(公司)原已存在,规划便比较困难。
一般认为,在所兼并企业的选择中,多数也要进种对所吞并(合并)企业的区位也具有从其中心区位向外不断扩张的特
点。
(二)企业空间增长阶段特征
企业的空间增长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较好地概况了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复杂、生产功能逐步多程。
3、阶段Ⅰ:企业形式十分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
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
企业空间格局以单区位为特点。
4、阶段Ⅱ: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分工。
一些承担特殊功能功能的专门化以及不同区位上工厂的建立,需要更大程度的中央控制。
由此,分离出公司总部。
其划,并协调其它组织单元的活动。
该阶段的企业空间格局特点是不同功能部分在空间上的分工,变业。
5、阶段Ⅲ: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
这时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形责一种产品生产,存在于特定的市场、技术和政策环境条件之中。
与此相应,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决策,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以及企业日常运作管理。
在地理分布上,由于各分部自成生产和销售得更加扩散。
29、梯度推移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参考答案:
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周期中所处的发展阶段。
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都发源于推移,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推移。
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的。
范围的扩散(即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推移)、大范围按全国或区域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跳跃式地向广大地区扩散)。
2、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财力有限,不可能兼顾所有地区的发展,可以采用梯度推平衡布局,是对我国传统的均衡布局思想的一大突破,梯度推移学说,将有限的财力投向条件较好相对发达区域首先承接从国外转移过来的产业,让高梯度地区率先发展起来,。
但梯度推移学说也说完全忽视了低梯度地区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始终无法消除区域经济差异,无法改变区域发展的重经济发展差异方面,梯度推移学说无能为力。
3、梯度推移学说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指导过我国的区域开发。
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有限,这时我国的区域开发就采用了梯度推移学说,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成了东、中、西力主要投向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让东部地区率先承接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产业,率先发展起来再将相关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最后再转移到西部地区。
通过近10多年梯度推移学说的实施,我大提高,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已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梯度推移学说在指导我国的区域与此同时,东西部的差异不仅没有缩小,还越拉越大,梯度推移学说的负面效益也暴露无遗。
针对一些学者提出了反梯度推移论、并存论和主导论等不同的观点。
30、对比分析集聚机制和扩散机制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扩散是指资源、要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
(2)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二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三是集聚能够产生集聚引力。
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集聚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促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或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
(3)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集聚不经济;第二,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第作用;第四,政府的政策作用。
扩散机制将促进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在空间上趋于相对均的经济水平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4)集聚和扩散是相互对立和并存的,他们是制约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
在区域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
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的初期,集聚机制起着主导作用集聚机制的作用将逐步减缓,扩散机制逐渐发挥作用;进入空间结构形成的成熟期,集聚与扩散机度较为复杂,最终扩散机制会强于集聚机制起主导作用。
另外,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集聚机制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集聚不经济,从而遏制集聚的进作用达到一定的限度也会产生扩散不经济,从而抑制扩散的继续进行。
3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两者的区别
参考答案:
(1)比较成本学说是李嘉图提出的。
他认为,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和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而是要依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
如果有两个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而相互获得利益。
展阶段,经济力量如何,都有其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也能从中发现相对优势。
在自由贸易的动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利用国际分工和贸易实现相互之间的互源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弥补了绝对优势理论(2)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个从企业到产业,再到国家的竞争力的理争优势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是看该国有无一些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即国家竞争力取况。
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定。
同时还与机遇、政府作用相关,即“钻石理论”。
(3)总体来看,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在于: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完全市场为前提,工既可以提高本国的福利,也能改善世界的福利,这样一个国家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需要的期初始的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定的。
而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市场为际贸易中增加本宫的福利,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因此,一个国家必须要努力保持和增强创新,竞争优势与任务创造的资源关系密切,因而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动态的。
在实际的国际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经济优势,否则就有可能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32、试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参考答案:
(1)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达区域的增长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这是极化――涓滴效应学(2)极化作用是指由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削弱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二是在国内外贸易中,落后地区于有利地位,导致落后地区的发展受到抑制。
(3)涓滴效应指由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动力,缓解落后地区的就业压力。
二是二者经济的互补关系,发达地区购买落后地区的商品或者是地区的经济增长。
三是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推动作用。
(4)赫希曼认为,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作用而占据优势,但是,为了避免过分极化而造成的高,国家应该出面干预,强化涓滴效应,促进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协调发展。
33、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
参考答案:
1、消费市场状况。
零售业区位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数量,也与消费者的收入有关。
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空间距离越近,消费需求越大;交通条件越好,市场需求越
大。
3、零售业间的竞争。
区位间的空间竞争,如果属于同业种间的竞争,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势:一种合。
4、地价的作用。
尤其是区域性的经营费用的差异,会对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5、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在总体上会决定一定区域的发展前景。
34、论述题
试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作用机理
参考答案:
(一)资源禀赋<\/P>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等。
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禀赋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类别、规模与效益。
一般而言,区域自然资强,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
<\/P>
2、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乃至决定性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艺、信息、信誉、企业家才能等。
<\/P>
(1)劳动力。
劳动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动要素,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早期的量多少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快慢,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力质量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者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因素,由此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
<\/P>
(2)资本。
区域拥有的资金量直接决定了它所能配置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而在较大程质量。
<\/P>
(3)技术。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并形成新的经济部门,使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特别是我们今天经济增长已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
<\/
(4)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了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
社会环境良好,有利于源、鼓励创新和科学决策等,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反之,就会限制经济增长或加剧经济的
(二)资源配置能力<\/P>
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决定了制约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进而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
2、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
政府能够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配置状况,从而调控区域经济增长。
所以,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
3、企业的组织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水平、规模结身的发展状况,进而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P>
4、区域经济结构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效率
(三)区位条件<\/P>
1、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增长产生作用。
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区域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几率是随着空间距位条件能够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与发展的潜力。
<\/P>
2、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区域所处的自然好,就有利于其经济增到来自自然环境的约束。
<\/P>
3、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实践证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的外部发展机会就会有差异,国家对它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直接投入也就不一样,因而对之分。
<\/P>
(四)外部环境<\/P>
1、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的角度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走势。
<\/P>
2、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在与
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二是影响一个区域能否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3、国际经济背景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大。
<\/P>
35、简答题
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和所处的经济区位体现出来的。
土地的自然特性地利用的可行性更多地由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所决定。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产活动,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如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
36、简答题
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运费构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部分组成,前者是运输运输距离无关,所以,胡佛提出著名的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2)不同运输方式适宜的运输距离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运费定价制度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7、名词解释
需求圆锥体
参考答案:
廖什认为如果一个区域只存在一个企业,随着距离生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增加,销售价格增加,需求量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生产地的销售量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
38、名词解释
空间近邻效应
参考答案:
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种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39、名词解释
倒“U”字形假说
参考答案:
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不发展速度的加快,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就会随之扩大;当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时会减缓,继而停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之间的差异将趋向缩小。
这个变化过程在形以人们将它称之为倒“U”字形学说,也有人把它叫做铃形假说。
40、名词解释
产业集群
参考答案:
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代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41、名词解释
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
参考答案:
区位条件是指某一区位(场所)所具备的特有属性与资质,如位置、交通信息条件,自然条件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又称区位因素、区位力量。
42、论述题:
如何看待并解决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
参考答案:
从如下方面进行阐述:
1、区域经济差异的含义
2、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3、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调控性
4、区域经济差异协调的观点
5、区域经济差异协调的途径
43、论述题:
韦伯工业区位论
参考答案: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1、对韦伯工业区位论作界定
2、理论前提
3、影响因素选择
4、理论重点
5、评价
44、论述题:杜能农业区位论
参考答案: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首先对杜能农业区位论进行界定,然后回答理论前提、形成机制、空间配置原理,最后对杜能农业
45、简答题:胡佛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第一,自己自足阶段。
第二,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第三,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第四,工业化阶段
第五,服务业输出阶段
46、简答题:
扩散机制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
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避免集聚不经济。
第二,需求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部用。
第四、政府的政策作用。
47、简答题:集聚机制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
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
二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三是经济活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空间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集聚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
其次间差异与不平衡。
第三,集聚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等形成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48、简答题:
各种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1、均展示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单区位到多区位的扩张过程;
2、在公司扩张中,销售起先导作用,其次为生产机构的建立;
3、市场占领促进公司的扩张。
49、简答题: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韦伯在对区位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之后,选取了三个主要因子即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运费(2)韦伯通过原料指数、区位重量,首先探讨了运费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3)然后通过综合等费线,探讨了劳动费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4)最后同时考虑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运费,探讨了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50、简答题: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51、简答题:跨国公司总部对区位选择的要求
参考答案: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52、简答题:
胡佛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胡佛在其发表的《经济活动的区位》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区位理论,胡佛的区位理论表现运输方式对区位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胡佛认为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路运行费与距离有关,而场站费与距离无关,因此,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不同,运费随之不同。
公路适合短途运输,铁路适合中途运输,水路适合长途运输。
胡佛的区位理论的第二方面是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对区位的影响,胡佛认为运费有不同的定价动区位也不同。
53、名词解释:要素禀赋学说
参考答案: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分工,集中生产具有要素禀易,这种区域分工对双方都有好处,有利于提高各区域或各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54、名词解释:相对成本学说
参考答案:
由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如果有两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度不同;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大不利的程度不同;在这样的情况际分工和贸易相互获得利益。
55、名词解释:经济地域综合体
参考答案:
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
56、名词解释:乘数原理
参考答案:
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57、名词解释:扩散效应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