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1157)《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1906批次第四套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4.0分,共40.0分)1.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的阶段内,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
()A.教育目标B.教育方针C.教学目标D.教学目的2.以下属于班内个别教学的特点的是()。
A.学生个性得到良好发展B.小组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C.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D.因人而异地布置学习任务3.包括未被教育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如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
()A.隐形课程资源B.校外课程资源C.活动资源D.社会课程资源4.以下属于回应性评价模式的特点的是()。
A.要求课程评价者掌握整个评价方案的特点B.强调对课程完整过程的描述C.包括四个部分和五个评价阶段D.侧重于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5.课程改革呈现出的平衡性趋势体现在()。
A.体现在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上B.需要处理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形态的关系C.教学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D.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施过程越来越复杂6.详尽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A.第斯多惠B.佩斯泰洛奇C.卢梭D.夸美纽斯7.以下属于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课堂教学气氛管理的是()。
A.集体促成纪律的管理B.课堂外向问题管理C.管理学生的课堂不良情绪D.无效交流管理管理8.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不包括()。
A.实践方法B.教学方法C.强化方法D.发现方法9.是指对具体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效果诊断的设计和对整个教学方案评价的设计。
()A.教学评价设计B.教学目标设计C.教学内容设计D.教学过程设计10.从课程开发内容的角度看,其开发层次不包括()。
A.中观课程开发B.系统层次C.宏观课程开发D.微观课程开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道题3.0分,共24.0分)1.教学方法中的是指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内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感的体验、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体验。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册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第1—4章)一、填空题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5.赫钦斯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这种“永恒”的人性服务。
6.课程设计的含义是指按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
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
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12.生态整合取向试图把课程的三大来源,即学科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兼收并蓄。
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ADADB BBBDA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 A ),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
2018年度春西南大学继续教育提高学院学前教育提高课程与教学活动论答案解析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1157 学年学季:20181单项选择题1、在教科书内容设计中,()就是把教科书的内容按照线性方式来排列,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3直线式组织4纵向组织2、在课程与教学变革模式中,以下属于“情境模式”的特点的是()。
5极为强调专家学者的作用6主张教师是积极创造的主体7其通则包括非正式的个人接触8由“启动、实施、合作”三个阶段构成3、以下属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实施阶段的内容的是()。
9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10评价学生成绩11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总结12确定评价目标可能的各种非预期效应4、课程评价的模式中,与CIPP评价模式的不同决策类型相对应的评价包括()。
13目标评价14过程评价15回应性评价16课程差距评价5、在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中,以下处理方式属于正面激励策略的是()。
17强化情感因素18慎用批评19发现并管理学生的对抗行为20常规-奖赏-处罚6、在教学模式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模式被称为()。
21“探究式”教学模式22“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23范例教学模式24“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7、()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5校内课程资源26校外课程资源27自然课程资源28社会课程资源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使教学设计方案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整个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29开放性30多维性31系统性32基本性9、西汉建立不久主张设置()课程。
33《射》34《御》35《数》36《六经》10、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实质性范畴是指()。
37使其目的和手段呈现政治和社会过程38课程与教学研究共同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价值39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领域40教学案例等的设计与制作11、以下不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的是()。
西大[1157]《课程与教学论》2018年春季作业试题与参考答案
西大[1157]《课程与教学论》2018年春季作业试题与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在教科书内容设计中,()就是把教科书的内容按照线性方式来排列,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3.直线式组织4.纵向组织2、在课程与教学变革模式中,以下属于“情境模式”的特点1.极为强调专家学者的作用2.主张教师是积极创造的主体3.其通则包括非正式的个人接触4.由“启动、实施、合作”三个阶段构成3、以下属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实施阶段的内容的是()1.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2.评价学生成绩3.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总结4.确定评价目标可能的各种非预期效应4、课程评价的模式中,与CIPP评价模式的不同决策类型()。
1.目标评价2.过程评价3.回应性评价4.课程差距评价5、在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中,以下处理方式属于正面激励1.强化情感因素2.慎用批评3.发现并管理学生的对抗行为4.常规-奖赏-处罚6、在教学模式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模式被称为()。
1.“探究式”教学模式2.“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3.范例教学模式4.“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7、()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1.校内课程资源2.校外课程资源3.自然课程资源4.社会课程资源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使教学设计方案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整个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1.开放性2.多维性3.系统性4.基本性9、西汉建立不久主张设置()课程。
1.《射》2.《御》3.《数》4.《六经》10、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实质性范畴是指()。
1.使其目的和手段呈现政治和社会过程2.课程与教学研究共同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价值3.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领域4.教学案例等的设计与制作11、以下不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的是()。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157)《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1906批次第五套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A.B.C.D.A.B.C.D.ABCA.B.C.D.A.B. C. D.A. B. C. D.A.B. C. D.A. B. C. D.A. B.C. D.A. B. C. D.A.B.C.D.指导原则等。
具体物化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学区教育行政机构制定的官方正式文件,包括维持整个课程系统的政策、特定课程或具体课程的指导原则,为制定专门的课程标准指明方向,为形成课程做出总体设计。
一般而言,宏观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国家,主要开发成员由课程研究专家学者、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
在我国,宏观层次的课程开发是国家层面对课程的开发,面向全国中小学教育,开发形成的课程文件是有关的课程计划,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等。
2.中观课程开发中观课程开发重点是研制课程标准或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教材。
中观课程开发既有国家层面的开发,也有地方层面、学区层面或者学校层面的开发。
不同教育行政体制的国家,要求不尽相同。
就我国而言,中观课程开发是由国家主持进行的,一般由政府的教育官员、政府委托的教育和学科专家学者及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开发成员组,在课程计划的总体规划的具体课程规定下,根据课程计划中的课程宗旨和目的,结合各具体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等,设计具体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文件,在此基础上选择并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结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编制教材。
如我国各学科义务教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学参考材料等。
作为学科课程标准,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等)以及附录(包括课程内容课内外学习建议、拓展学习建议及教学的背景材料等)。
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般情况下,中观课程开发则主要提供一个基本的指南,指明课程的具体目标,框架性地设计课程内容板块,确定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原则性指导意见。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57]课程与教学论大作业答案
1157课程与教学论一、举例论述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
内容选择必须依照目标,即有什么目标,便有什么内容,让目标和内容取得一致。
(2)学生的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本身的情况,必须以对学生的研究为依据(3)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一方面为学生发展服务,同时又是教育的核心,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除了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还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阐述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第二部: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四、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答:1 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
2 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 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3 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 增添教学活力。
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实施策略必须从课改的大背景和教育理念上认真研究策略、内化策。
同时还要从传授者、管理者角度进行转化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会整合各种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理论付诸于实践。
第一节拓展教育内容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以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所规范的内容 大同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领导班子在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过程中 以贯穿于实施为目的 以学校现已有的教育资源为立足点 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 还结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学习方式。
《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见面课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见面课及答案见面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1、课程领导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不断交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师能力和教师课程领导力。
A.对B.错正确答案:错3、将国家意志、教育标准规范等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多样性结合好是教师课程领导的重要责任。
A.对B.错正确答案:对4、作为学校课程负责人和领导者,教师课程领导力深刻影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为充分发挥教师课程领导效能,应不断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具体包括哪些能力:A.课程价值愿景的引导能力B.课程过程发展的示范能力C.课程文化品质的塑造能力D.课程素养或胜任力正确答案:课程价值愿景的引导能力;课程过程发展的示范能力;课程文化品质的塑造能力5、自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来,突出了哪一群体的核心课程领导责任:A.校长B.教研员C.教师D.学生正确答案:教师见面课:现代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1、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哪些A.完整性B.针对性C.操作性D.简明性正确答案:完整性;针对性;操作性;简明性2、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心理学理论是A.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认知主义D.信息加工正确答案:人本主义3、教学模式的功能有A.指导实践B.改进实践C.发展理论D.应用理论正确答案:指导实践;改进实践;发展理论;应用理论4、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有A.师生互动型B.生生互动型C.师师互动型正确答案: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师师互动型5、探究教学的技能包括A.收集B.组织C.创造D.操作正确答案:收集;组织;创造;操作见面课:课程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1、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体系是A.二维目标体系B.三维目标体系C.四维目标体系D.五维目标体系正确答案:三维目标体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般分为A.一个层次B.二个层次C.三个层次D.四个层次正确答案:二个层次3、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来源包括A.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C.学科发展的需要D.国家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4、对于知识目标,可将其分为以下哪些层次A.了解B.领会C.理解D.应用正确答案:了解;理解;应用5、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目标体系是均等存在的。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题号:1 课程与教学规律的表现形态(1)科学性规律与价值性规律;(2)存在性规律与反映性规律;(3)理论性规律与实践性规律;(4)科学理论与政策法规;(5)科学性与审美性。
题号:2 课程与教学实践及其类型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以课程材料和以设施为载体的课程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特殊感性活动。
可以区分为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研制和课程应用三种类型题号:3 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1)知识或文化,(2)社会,(3)儿童题号:4 教学的实质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的学习的活动。
教的人包括教师,但不仅指教师,还指各种有关的教育者;学的人包括学生,但包括各种有关的学习者。
在狭义上,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题号:5 学校课程实质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的资格证书。
题号:6 课程设计的实质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题号:7 活动课程的实质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
题号:8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文化背景、实施的主体、实施的对象、实施的管理、实施的环境和实施的理论题号:9 元评价取得评价结果后,需要对评价过程及其结果本身进行评价,判断其价值和效果,就是元评价。
题号:10 教学模式就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题号:11 简述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根本的是在主体上的沟通。
1、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课程与教学专家。
智慧树知到 《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A:对B:错答案: 对2、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讲授的活动。
A:对B:错答案: 错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
A:对B:错答案: 对4、教学是学校的次要任务,居于学校教育系统的非中心地位。
A:对B:错答案: 错5、教学的个体发展功能体现在A:创新知识B: 传递知识、形成技能C:培养智力和能力D:形成规范E:拓宽研究领域答案: 传递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形成规范第二章1、为了完成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是()。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答案: 教学目标2、一门或一类课程对处在一定阶段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在身心发展上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这是()。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答案: 课程目标3、一个规范的行为目标陈述包括四个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E:学习科目答案: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4、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时间周期进行划分,一般分为( )。
A: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B:单元教学目标C:课时教学目标D:课程总目标E: 课程阶段目标答案: 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5、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目标取向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三者均有存在价值,可以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
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1、以下哪几个要点属于传统的学生观的内容()。
A:学生是完整的人B:学生是加工对象、知识容器C:学生是小大人D:学生是可以任意描画的白板E: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人答案: BCD2、新课程教学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18最新《课程和教学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最新《课程和教学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西南大学21春[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1157 20211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我国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界说的是()。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2.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3.教学方法教师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2、在课程评价的模式中,以下属于课程差距评价模式的特点的是()。
1.要求课程评价者掌握整个评价方案的特点2.包括四个部分和五个评价阶段3.侧重于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4.强调对课程完整过程的描述3、课程资源开发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
1.形成僵化的学校文化2.学校优良传统的丧失3.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4.缩小学校的教育空间4、课程资源开发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方面不包括()。
1.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者角色的适应2.有助于学生知识探究者角色的适应3.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社会参与”4.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学校的兴趣5、以下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的是()。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能够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6、()是指具体学校主持的课程开发活动。
它是学校行政部门组织本校教师进行的、基于本校的与适用于本校的课程开发活动。
1. B. 校本课程开发2.国家课程开发3.地方课程开发4.课程内容开发7、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的课程改革呈现出的相同趋势不包括()。
1.渐进性2.发展性3.平衡性4.复杂性8、蔡元培()的教学目的对中国近代教学实践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中学治身心2.西学应世事3.“五育并举”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9、()包括未被教育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如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
1.活动资源2.社会课程资源3.隐形课程资源4.校外课程资源10、以下属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方法的评价为()。
1.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2.包含对教学目标的评价3.教师教学道德意识是否强烈4.教师对教学内容所作的补充11、以下属于“社会互动模式”的特点的是()。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概念解释❖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为“分科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是课程编制的必要环节,是验证和发展课程的重要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实质性阶段和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
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形成性目标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1、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不正确。
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评价。
2、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类型。
正确。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正确。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4、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不正确。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57课程与教学论
行动研究法即身处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一线教师和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学者密切协作,以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或者独立研究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去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而言,行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通过对实践的观察与思考,发现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观察的主要途径包括:参观、听课、出席学校的各类会议、活动以及追踪观察等。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如果没有研究对象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就无法进一步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观察,即一般日常的观察,即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日常观察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础和初级形式。另一种是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做出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较为深入的认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学前教育2017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课程与教学论【1157】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请从下列5道题目中任选2道题目作答,满分100分。
一、举例论述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依据。(50分)
二、论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常用研究方法。(50分)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恰当的方法论指导。在研究中,一般包括实证主义方法论、理性思辨主义方法论和人文理解主义方法论。同时,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还需要贯彻古今中外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可供人们选择和运用的方法很多,在此仅列举一些较为常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性质划分,文献分为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与三级文献。一级文献是指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会议文件、档案材料、原著原声等。二级文献是把分散的一级原始文献加以整理组织,使之成为系统文献,便于查找利用,如索引、书目、文摘等。三级文献是在二级文献基础上将上一级文献内容分类整理的成果,例如综述、评述、汇集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加强对一级文献的挖掘与运用,同时充分利用二人类运用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载下来的人类认识成果,是人类智慧的集中展现。文献研究法就是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综合与整理的过程,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开展的有关文献的一种方法。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文献研究法又具体分为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前者是对文献的量化分析,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揭示文献之间的数量关系;后者是对研究文献具体内容的整理,通过对某一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等的归纳分析,整体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全貌。
智慧树知到《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A:对B:错答案: 对2、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讲授的活动。
A:对B:错答案: 错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
A:对B:错答案: 对4、教学是学校的次要任务,居于学校教育系统的非中心地位。
A:对B:错答案: 错5、教学的个体发展功能体现在A:创新知识B: 传递知识、形成技能C:培养智力和能力D:形成规范E:拓宽研究领域答案: 传递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形成规范第二章1、为了完成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是( )。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答案: 教学目标2、一门或一类课程对处在一定阶段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在身心发展上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这是( )。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答案: 课程目标3、一个规范的行为目标陈述包括四个要素:( )。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E:学习科目答案: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4、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时间周期进行划分,一般分为( )。
A: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B:单元教学目标C:课时教学目标D:课程总目标E: 课程阶段目标答案: 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5、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目标取向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三者均有存在价值,可以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
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1、以下哪几个要点属于传统的学生观的内容( )。
A:学生是完整的人B:学生是加工对象、知识容器C:学生是小大人D:学生是可以任意描画的白板E: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人答案: BCD2、新课程教学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教科书内容设计中,()就是把教科书的内容按照线性方式来排列,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3.直线式组织4.纵向组织2、在课程与教学变革模式中,以下属于“情境模式”的特点的是()。
1.极为强调专家学者的作用2.主张教师是积极创造的主体3.其通则包括非正式的个人接触4.由“启动、实施、合作”三个阶段构成3、以下属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实施阶段的内容的是()。
1.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2.评价学生成绩;.3.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总结4.确定评价目标可能的各种非预期效应4、课程评价的模式中,与CIPP评价模式的不同决策类型相对应的评价包括()。
1.目标评价2.过程评价3.回应性评价4.课程差距评价5、在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中,以下处理方式属于正面激励策略的是()。
1.强化情感因素2.慎用批评3.发现并管理学生的对抗行为4.常规-奖赏-处罚6、在教学模式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模式被称为()。
;.1.“探究式”教学模式2.“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3.范例教学模式4.“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7、()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1.校内课程资源2.校外课程资源3.自然课程资源4.社会课程资源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使教学设计方案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整个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1.开放性2.多维性3.系统性;.4.基本性9、西汉建立不久主张设置()课程。
1.《射》2.《御》3.《数》4.《六经》10、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实质性范畴是指()。
1.使其目的和手段呈现政治和社会过程2.课程与教学研究共同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价值3.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领域4.教学案例等的设计与制作11、以下不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的是()。
1.协作性;.2.及时性3.自组织性4.个体性12、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考虑的要素不包括()。
1.家长的需要2.课程目标3.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生的兴趣13、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的特点。
1.开放性2.多维性3.校本性;.4.基本性14、课程价值取向以()为中介对教学目标产生重要影响。
1.教学媒介2.教师3.课程体系内诸多要素4.教学方法15、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把当时的手工训练、新教学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因素融在一起。
1.约翰逊2.杜威3.帕克赫斯特4.华虚朋16、以下哪一种观点不能描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大课程观;.2.大教学观3.相互作用观4.媒体说17、下列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技术专业性范畴的是()。
1.使其目的和手段呈现政治和社会过程2.课程与教学研究共同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价值3.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领域4.教学案例等的设计与制作18、施良方将繁多的课程定义加以归类,以下属于其分类的是()。
1.可接受课程2.广义课程3.课程即学习经验4.狭义课程;.19、以下属于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课堂教学交流管理的是()。
1.集体促成纪律的管理2.课堂外向问题管理3.管理学生的课堂不良情绪4.无效交流管理20、在教科书内容设计中,()指在不同阶段上根据课程目标使教科书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重复出现。
1.学科逻辑2.螺旋式组织3.直线式组织4.纵向组织21、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提出并阐述的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不包括()。
1.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3.这些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实际意义?4.学校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22、以下属于课程的外在功能的是()。
1.课程的文化功能2.课程的发展功能3.课程的教育功能4.课程的完善功能2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教学实践领域,苏联的教育学著作大量引介到国内,其中以凯洛夫主编的()影响最为巨大。
1.《中学暂行规程(草案)》2.《教育学》3.《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4.《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24、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1.A. 系统性2. B. 多维性3. C. 层次性4. D. 原发性25、以下不属于课程的内在价值的是()。
1. E. 推动受教育者心智成熟2. F. 发展学习者能力3.有助于人格的培养和完善4.课程的社会本质多项选择题26、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将认知教学目标分为层次。
()1.综合、评价2.知识、领会;.3.掌握、分析4.应用、分析27、教师要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借助相应的途径,具备相应的方法,那么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有()。
1.讲授法2.探究法3.体验法4.反思法28、斯巴达教育为使公民英勇善战,设置了等军事体育教育课程。
()1.跑步2.铁饼3.投标枪4.跳跃2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多层次、多侧面的,通过对不同学者观点的比较,可以归纳出目前得到认同的教学过程本质的特征有()。
;.1.教学过程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和实践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30、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
1.循序渐进原则2.巩固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31、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的课程改革也会呈现出一些相同的趋势。
目前课程与教学变革趋势是()。
1.渐进性2.整体性3.复杂性;.4.平衡性32、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能否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1.尽力而为即可2.常用批评3.充分尊重学生4.接纳每一位学生33、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
1.信息化资源2.活动资源3.文字资源4.实物资源34、按照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态度,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划分为()。
1.悲观的课堂管理;.2.乐观的课堂管理3.积极的课堂管理4.消极的课堂管理35、从课程领导含义可以看出,课程领导是关注参与主体的自主性以及人的自我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团队力量的展现,由此课程领导特征有()。
1.共同参与性2.互动对话性3.民主平等性4.实践生成性36、综观国家课程的开发,可以认为,国家课程开发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2.统一性3.基础性4.多元性;.37、教学可以看作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下列属于教学的构成要素的有()。
1.教学评价2.教学目标3.教学环境4.教学方法和手段38、在兼顾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以系统思想为根本指导,认为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2.教学实施设计3.教学目标设计4.教学内容设计39、学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错误2.生活经验;.3.兴趣与爱好4.思维差异40、课程与教学变革作为社会变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
这些特点集中表现为()。
1.创新性2.教育性3.政策性4.协调性41、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操作一般分为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措施。
()1.实施2.准备3.总结4.反馈42、课程与教学变革策略是指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产生可采用的方式方法,则基本变革策略有()。
;.1.自中而上策略2.自上而下策略3.自中而下策略4.自下而上策略43、从课程开发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有等几个层次。
()1.地方课程开发2.国家课程开发3.师本课程开发4.校本课程开发44、课程的定义纷繁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包容”说2.“经验活动”说3.“科目进程”说;.4.“媒体”说45、以下属于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基本模式的有()。
1.情境模式2.兰德变革模式3.“研究—开发—推广”模式4.社会互动模式判断题46、科学主义范式是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大主流,这种范式深受行为和实证研究的影响,把课程与教学的主要任务看作是因果关系的解释。
1. A.√2. B.×47、课堂教学管理的中观层面主要是指以国家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宏观把握、规范与导向,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 A.√2. B.×;.48、情知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由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两部分组成。
1.A.√2. B.×49、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是零散的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以及观察模仿。
1. A.√2. B.×50、人文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根据主体的期望对课程与教学中的行为进行意义诠释,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方法来进行。
1. A.√2. B.×51、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囊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的评价。
1. A.√2. B.×52、教学的五要素说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
;.1.A.√2. B.×53、秦统一中国时期在文献中出现了“课程”一词。
1. A.√2. B.×54、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科学主义范式认为必须从可见的行为出发,通过观察和测量可见行为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确定输入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1. A.√2. B.×55、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即对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系统、课堂教学素养的评价。
1. A.√2. B.×56、从外部角度来看,课程实施是一个上位概念,包括完成整个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下位概念。
1. A.√;.2.B.×57、课程开发通常被理解为一个从课程规划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过程,是一种从宏观到中观和微观的课程运作活动。
1. A.√2. B.×58、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培养受到重视,教育理论争鸣氛围浓厚,各民族教育大融合。
1. A.√2. B.×59、社会适应与发展的功能是指课程与教学变革不断促进自身领域的改变,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1. A.√2. B.×60、范例教学模式主张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
1. A.√;.2.B.×主观题61、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参考答案: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62、教学评价参考答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63、课程与教学行动研究参考答案:课程与教学行动研究是由课程教学情境的参与者,对自己实践活动上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对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