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18届十一月联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卷命题学校:恩施高中命题人:骆雪芬谭盈盈方旖旎审题单位:云学研究院考试时间:2024年10月9日14:30-11:4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古代文献对“万邦”时代的相关记载记载出处(大禹)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庄子·天下篇》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转》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战国策·齐策四》黄帝时万诸候,而神灵之封居七千。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史记·封禅书》蛮夷,五在中国据此可推断,“万邦时代”()A.已形成炎黄子孙的国家认同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D.为分封制奠定初步基础2.学者卜宪群指出:“不能设想,在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一个没有专制主义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国。
秦汉时期的历史表明,凡是专制主义皇权加强的时候,往往也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和国家统一比较巩固的时候。
”卜宪群认为()A.秦汉皇权加强体现一定的历史进步性B.治理思想的完善促进治理能力的提高C.民间舆论与王朝政治的互动得以延续D.中央集权的深化反映社会的现实需要3.“土断”是东晋南朝为解决侨人户籍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
永嘉之乱后流寓江南的北方人口称侨人,为控制侨人,在其集中分布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侨人免除赋税。
后东晋南朝废除侨置,实行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一同承担赋役。
东晋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A.导致户籍混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B.有利于缓和矛盾维护统治秩序C.顺应了古代赋税改革的总体趋势D.适应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的需要4.唐墓中出土的胡人牵骆驼俑(见下图),表现了一位在丝绸之路上骆驼驮着一捆捆的丝绸在荒凉的戈壁沙漠行走的西域胡商的形象。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C.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D.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了西汉文景时期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这说明政府对农业有很大的扶持力度,所以A 不符合题干;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也不符合题干,故排除B;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这个选项与题干不符;而D选项表明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这导致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符合题干。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以西汉文景时期的物价、税收、土地兼并等问题为载体,考查以农业税收和商业资本关系的历史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反映出当时”,这是提示考生从题干所述历史事件中找到当时的历史问题,并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有哪些表现?请简述。
答案】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表现为:①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XXX领导的大西起义最为有名;②官僚贵族腐败,官吏贪污,民间反感官府的剥削和压迫;③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使得富商大贾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实力,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④外族侵略不断,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满族的入侵,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简述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的表现,答案中列举了明朝中后期的农民起义、官僚贵族腐败、商业资本的发展以及外族侵略等问题,答案简明扼要,符合题目要求。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试题以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为载体,考查以明朝社会矛盾和动乱为代表的历史事件,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请简述”,这是提示考生要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不要过多展开,否则会浪费时间和答题空间。
XXX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XXX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XXX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历史24.C【解析】XXX、XXX为民族团结使者。
XXX“凿空”,西域纳入汉版图。
25.C【解析】直接从材料得出,A、B、D材料无体现。
26.B【解析】少实、狭收、少好、勤耕多壅体现精耕细作。
A、C、D材料无体现。
27.A【解析】明长城有“边界”意义,岭北行者为元设,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
28.C【解析】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使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修改值百抽五、提高关税。
29.B【解析】政府计划直接体现,A、C、D不符史实。
30.C【解析】XXX是南宋抗金女英雄;XXX,是抗击柔然的民族女英雄;桃花扇,总结明亡经验。
31.A【解析】从材料直接得出结论。
32.D【解析】D项可以体现,A、B、C无法反映。
33.B【解析】法国大革命深受发蒙思想影响。
34.D【解析】通过语言知晓日本国民思想。
35.B【解析】两个组织均体现协作。
40.(25分)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
(6分)为何成为主流: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
(2分)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如回答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可给1分)。
(2分)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XXX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并经XXX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
(6分)2)要素: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
(答出两点给4分)不同点:价值取向不同。
儒家:以个人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存眷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
(5分)41.(12分)示例一: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3分)阐述: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性协调机制。
2018年全国卷2(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B】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D】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与答案详解(打印版)
2018 年全国二历史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俊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同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1923 年底。
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原卷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4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新】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足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由天了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
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
据此判断“籍田”之礼A. 形成于西周时期B. 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C. 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B【解析】“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等字眼说明不同等级由不同的规定,所以据此判断“籍田”之礼是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等级而非重农抑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小农经济的形成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籍田”之礼其实在于维护等级制度。
2. 表1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表1A. 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 郡国制盛行C. 中央集权加强D. 地方制度更替频繁【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整体上在增加,这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藩镇割据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国制盛行是在西汉初年,选项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制度基本稳定,更替并不频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地方州那县的数量整体上在增加其实是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3. (唐)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注意事项:1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考生、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的位置上。
2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再选途其他答案标。
写在试卷上无效。
3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第Ⅱ卷必须用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24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一、选择题:本题共分,共小题,每小题要求的。
1. “乃去其三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面A.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C.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A【答案】“”的做法,去其三面【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AB不符故选;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C;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题干提到的是合史实;D 。
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坚持依法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提示思考《史记》意在说明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024年粤教新版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2
2024年粤教新版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英国上个世纪60年代陷入困境的时候曾申请加入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强硬拒绝,英国到1967年,仍然缺席欧共体。
一直到1973年双方重启谈判,才终于成功加入欧共体。
不过即使是在英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当时,英国国会仍仅以微弱优势通过最终决议。
材料反映了A. 英国脱欧是历史的必然B. 英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潮流的制衡C. 法国是英国融入欧盟的最大阻力D. 欧共体代表少数欧洲大国的利益2、阅读下表;据表可知。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 经济危机影响加剧C. 产品价格相对稳定D. 社会矛盾渐趋缓和3、下图是1934年美国某刊物登载的-幅漫画;漫画中:罗斯福正驾驶着他的国家之船向着朝阳灿烂的“经济复苏”前进,“恶意批判者”们仍站在“经济衰退"的乌云下发牢骚。
此漫画意在。
A. 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新政”B. 说明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危机C. 消除美国经济集团间的矛盾D. 肯定罗斯福政府的经济举措4、1894年中国民营资本总额是710万元,到了1913年则达到1.62亿元,翻了22倍。
1895年中国的铁路总里程是467公里,到1911年达到9292公里,增长了19.89倍。
1895年中国轮船吨位只有32708吨,到1911年增加到90169吨,增长了2.76倍。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对民营资本的政策相对宽松B. 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5、宋代开国之初便定下了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同时,法律规定财产继承实行“兄弟均分”原则。
据此可知,宋代A. 小农经济易于破产B. 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C. 世家大族力量壮大D. 土地所有权变动频繁6、宋太祖时,梁周翰监绫锦院,“杖锦工过差,为其所诉宋太祖召翰责之曰:“尔岂不知人之肤血与己无异,何乃遽为酷罚!”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 宋代纺织业技术工人地位相对低下B. 以民为本是宋太祖的执政理念C. 当时部分官营手工业工匠处境悲惨D. 客观上揭露了宋朝统治的黑暗7、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登了本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见下图)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11月)联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11月)联考历史一、选择题( 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足符合题目要求的。
)1.“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由天了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
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
据此判断“籍田”之礼A.形成于西周时期B.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2.表1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表1时间州数郡数县/候国数西汉末13 103 1585东汉中叶13 105 1150西晋19 173 1232南北朝初期38 313(加镇20) 1376南北朝末期275 663 约1500A.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郡国制盛行C.中央集权加强D.地方制度更替频繁3.(唐)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据此判断唐初政事堂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B.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4.余英时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书中提到:“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
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
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最主要特色B.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C.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D.按知识标准用人体现传统政治的尊智性5.明代《西园闻见录》记载“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据此可知A.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B。
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C。
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D。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D项错误。
2。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
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 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分封制一般分封的是周王的同性家族,同性和异性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出现,故C 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夏朝启的时代,故D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3、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丁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4、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5、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格式WORD格式整理2017 高考历史全国 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记载的真实性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 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 这种变化反应了专业知识分享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WORD格式整理A. 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24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据统计,四川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多达57件,但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如下图)却只有4件。
这反映了古蜀文明( )A.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B.缺少与其他文明交流C.已经产生了阶级分化 D.手工业技术相对发达2.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这表明当时( )①君主专制制度形成②社会分工比较成熟③政府分工开始形成④具备早期国家形态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据统计,目前已报道的商周时期有铭(文字)青铜器已超过20000件。
其中,典型代表有记载周人伐商的利簋、铭刻“宅兹中国”的何尊(如图)、载有周王与家族世系的史墙盘等。
据此判断,这些青铜器( )A.标志着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 B.是研究分封制度的唯一实证C.彰显夏商官营制造业的盛况 D.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4.陆浑戎原居于甘肃酒泉附近。
考古发现,洛阳附近有众多春秋时期的陆浑戎墓葬群,陪葬品中有马牛羊头蹄,还有数量众多的成套青铜器及玉石质礼器,如编钟、编磐、铜车马器、玉璜、玉扳指等。
该现象表明( )A.华夏文化强大的辐射影响 B.华夷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弭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D.生产关系已发生重大变革5.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新)江西省两校2018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题
江西省两校2018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中“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井田制2.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基础的分封制,造就了一个一个的相对独立的王国,由于世袭,多半是无功而受禄。
这引起诸侯国内部互相争斗的主要因素,势力强大的世卿世禄的卿大夫也是造成诸侯权力难于集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如何处置这些显贵望族,成为当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这一时期最为有效的处置办法是( )A.恢复西周礼乐制度B.崇尚无为而治C.强化君主集权统治D.颁布“推恩令”3.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A.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4.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借天限制君权的伸张C.使儒家思想神学化D.阐述君权神授的主张5. 客家人注重尊祖敬宗,特别重视修谱牒、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号(最初居住地)、堂联表达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扬祖德的情感。
以下是江西赣南张氏的堂号等信息:堂号:清河堂郡望:清河郡(河南地名)堂联:九居世泽,百忍家声。
上述历史信息可以说明()A.分封制的延续B.宗法制仍存在C.北方人口南迁D.经济重心南移6.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已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7.宋代以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成时人普遍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校联盟2018届十一月联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
由此可知,西周初年A.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B.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D.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B.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C.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D.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3.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
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
这反映出A.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B.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D.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4.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
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
这反映宋代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D.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5.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
这一变化源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C.对外贸易的繁荣D.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6.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
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
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7.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
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
这一变化说明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8.下表(1865-1894)年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单位:两)。
据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商办新式企业A.旨在改善国内的民生B.面粉业和纺织业地位突出C.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D.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9.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
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0.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认定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11.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
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
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
”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12.从1937年到1942年桂林市人口增长2.16倍,西安人口增长46%,兰州、昆明增长35%,重庆1945年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增至124万~150万之间。
这一现象A.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D.主要归功于滇缅公路的开通13.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在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在工作。
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14.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实行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
这一政策在当时A.取消了农村的人民公社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清算了“左”倾错误影响D.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15.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
这些变化说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16.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人要远多于个人消费。
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
这表明A.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B.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C.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D.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17.15世纪初,伦教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
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教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教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黄金白银的大量流人D.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18.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
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于(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人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
”此建议的目的是A.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19.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人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
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
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20.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21.1922年10月,列宁强调:我们一直力求划清界限:搞明白什么是从法律上满足任何公民与目前经济流转有关的要求,什么是滥用新经济政策。
这表明列宁A.创造出新的国家资本主义呈现形式B.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重视法治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作用D.主张严厉打击新经济政策的反对者22.威廉·艾伦·怀特在1933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
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A.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B.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C.签署紧急教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D.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商关税税率23.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
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
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
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A.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B.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24.下表为《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进出口占全球比重变化》。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西方七国集团的工业优势不复存在B.全球工业化的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C.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D.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第Ⅱ卷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
2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后汉书》载:“建初中,人有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贯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
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
陈留李充“遭母丧,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不仅没有被治罪,竟以“高行”被征为博士。
由于以“孝”“义”复仇不罪,连锁复仇自然也增多起来,至和帝时,已增至“四五百科”。
对于强宗豪右来说,亲族是显示力量、谋求经济、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对于一般族员来讲,虽要忍受各种族规的约束,但毕竟是获得了重要的保护者和代言人,血亲复仇的盛行成了维系宗族团结的重要凝固剂。
复仇风也直接引向了统治阶级上层,如窦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明帝时,韩纤曾经审判过实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居然令人将他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
永元九年,尚书张敏上书力陈《轻侮法》的种种危害,和帝下令废止《轻侮法》。
——摘编自曹金华《<轻侮法>与东汉的血亲复仇风》材料二为适应“新政”需要,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律大臣,对旧律进行大规模的变通修订。
1911年1月,《大清新刑律》正式颁布,体现了近代刑法的精神。
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大清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请、减、赎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
《大清新刑律》还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
在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区别。
《大清新刑律》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
《大清新刑律》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确立了文明的刑罚体系。
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寺酷刑废除,对于丑辱刑刺字全面取消。
——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轻侮法》产生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轻侮法》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成因。
(8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乾盛世”以来,汉口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商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