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岩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主要内容
第一节矿物(mineral)
第二节岩石(rock)
第一节矿物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矿物(mineral):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天然化合物。
常见的几种矿物
黄铁矿
玛瑙
石膏
石英晶簇
矿物的特征
晶形(crystal form)
图2-2 矿物晶形
(a) 石盐;(b) 石膏;(c) 普通辉石;(d)石英;(e)正长石;(f) 云母
物理性质
颜色(color):矿物新鲜表面的颜色。分自色、他色、假色。
条痕(streak):矿物粉末的颜色。
透明度(transparency):光线透过矿物的程度。
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luster):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弱强度。
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
光泽、油脂光泽、珍珠光泽、腊状光泽、土
状光泽。
力学性质
硬度(hardness):矿物新鲜面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分为摩氏十级。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
解理(cleavage):矿物受敲击后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fracture):与解理相反没有光滑平面。
其他性质
石墨导电,石棉绝缘,萤石发光,毒砂有嗅味,自然硫可燃烧。
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
抓住主要特征
综合考虑颜色、晶形、光泽、解理、硬度考虑矿物生成条件及共生矿物
工具:小钢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晶形颜色光泽硬度解理盐酸
反应
定名
甲矿物规则白玻璃
光泽3
三组
完全
解理
起泡——
乙矿物规则白玻璃
光泽7无无——
课堂练习
第二节岩石
岩石(rock):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岩浆岩(magmatic rock)
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7%;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75%;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18%。
岩浆岩(magmatic rock)
成因类型:
由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熔融的岩浆以侵入(intru-sive)或喷出(effusive)方式直接冷凝而成。
岩浆岩的产状
⎪⎪⎪⎩
⎪⎪⎪⎨⎧⎩⎨⎧⎪⎩⎪⎨⎧裂隙式喷发:熔岩被岩流中心式喷发:火山锥熔喷出岩岩墙,岩脉岩床,浅成岩:岩盘(盆),深成岩:岩基,岩株侵入岩
火成岩的产状示意图
①岩基;②岩株;③岩盘;④岩床;⑤岩墙;⑥火山颈;⑦岩脉;⑧岩被;⑨火山锥;⑩熔岩流;⑪破火山口
volcano
花岗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物质成分
主要是硅酸盐矿物,还
有一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
物及挥发性物质。
按SiO 2含量分为:
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等;
按矿物成分分为:
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
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组合关系。可反映岩浆冷凝时的物理环境。
按矿物结晶程度分为:
全晶质——是深成侵入岩结构特征
半晶质——是浅成侵入岩结构特征
非晶质——是喷出岩结构特征
按晶粒大小分为:粗晶、中晶、细晶、微晶
按晶粒相对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
指矿物在岩石中的排列和充填方式。
常见构造:
•流纹状构造
•气孔和杏仁状构造
•块状构造
花岗闪长岩玄武岩
表2-3 岩浆岩分类简表侵
公园里的花岗岩装饰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成因:地表岩石破坏搬运沉积
硬结成岩物质组成:
岩石碎屑
黏土矿物
化学沉积矿物
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
⎪⎪⎪⎩⎪⎪⎪⎨⎧⎪⎩⎪⎨⎧粉砂质结构
细中粗砂质结构砾状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层理构造(stratification)(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等)
•层面构造(bedding plane)(雨痕、泥裂等)
(a)(b)(c)(d)
图2-10 沉积岩的层理类型
(a)水平层理;(b)交错层理;(c)单斜层理;(d)透镜体及尖灭层
碎屑岩的胶结物:•硅质——强度高•铁质——易氧化•钙质——易溶解•泥质——易软化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a)•孔隙式胶结(b)•接触式胶结(c)
(a) (b) (c)
图2-11 碎屑岩的胶结类型
沉积岩的分类
•碎屑岩
•黏土岩
•化学沉积岩•生物化学岩
表2-4 沉积岩分类简表
黏土岩
黏
砂页岩硅质灰岩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成因: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岩浆入侵的高温高压作用和化学成分的加入,改变原结构构造而形成。
变质作用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图2-12 接触变质带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