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的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柴油机排放检测分析实验报告

柴油机排放检测分析实验报告

柴油机尾气排放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6112595姓名:吕富元指导教师:唐力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实验中心柴油机尾气排放测量实验报告一、基本情况记录表名称柴油机型号S195生产企业莱恩(中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额定功率9.8Kw气缸排列形式及数量单缸3层直列发动机冷却方式水冷起动方式电打火燃料柴油测量设备名称废气分析仪测量环境温度278K型号NHA-406 大气压97Kpa生产企业北京华运安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对湿度38%二、实验照片柴油机尾气排放测量实验报告三、测量结果序号测量项目过量空气系数λ测量结果CO(%) CO2(%) O2(%) HC(×10-6 ) NO(×10-6 )1 正常各废气浓度5.200 0.12 2.67 16.82 14 /2 加速各废气浓度4.910 0.05 2.98 16.88 3 /四、测量结果分析及实验体会从这次试验得知,柴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看到了工作时的气缸带动轴,从而发动车。

结果表明,在一定正常工作约2000r/min内,柴油机工作效率较高,排放废气相对较少。

但总的来说,其效率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污染空气、酸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一些古建筑物群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可以加入甲醇等烃类物质增加其O含量或添加乳化剂,以此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可以用尾气处理器,但这也增加成本,而且有一定的浪费,可以改进在增加一个尾气处理循环系统,使可燃物再循环,释放其他废气,一方面可以提高柴油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可以是污染物HC、CO 等循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减少大气污染,从实际出发。

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的试验设计

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的试验设计

型式 立式、直列、直喷
进气形式 增压中冷
汽缸数 /个 6
排量 /L 8. 2
缸径 /行程 / mm
112 /130
最大功率 / kW / r·min - 1
195 /2 400
怠速转速 / r·min - 1
750
排放等级 国3
试 验 过 程 严 格 遵 循 GB17691 - 2005《车 用 压 燃 式 、气体燃料点燃式 发 动 机 与 汽 车 排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限 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Ⅲ,Ⅳ,Ⅴ 阶段) 》和 GB / T18297
工况、负荷阶跃工况和同变工况进行研究。 负荷线性变化工 况 中 ,正 交 表 的 因 子 包 括 柴 油 机
转速及负荷变化时间。将 转 速 分 为 低 速、中 速 和 高 速 3 个水 平,负 荷 变 化 时 间 分 为 快、一 般 和 慢 等 3 个水平。 因 此,该 试 验 为 2 因 子 3 水 平 模 型,可采 用 L9 ( 34 ) 正交模型,试验计划如表 3 所示。
2010 年 12 月
农机化研究
第 12 期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 1 系统响应试验 响应时间是动态 测 试 系 统 的 重 要 参 数 ,与 取 样 方
式 、取样点以及分 析 仪 器 的 响 应 有 关 。 试 验 前 应 科 学 准确地得出特定工 况 下 具 体 采 样 方 式 的 响 应 时 间 ,为 后续动态测试的 数 据 采 集 奠 定 基 础 。 同 时 ,通 过 响 应 试验还可以分析出柴油机性能参数变化对系统响应 的影响程度。
系统响应试验测试按照上述试验设计中确定的试 验方 案 进 行,考 虑 到 试 验 数 据 较 多 和 篇 幅 限 制 ,此 处 仅对直采点 a 和定容采样系统在负荷线性变化时的 系统响应数据( 如表 6 和表 7 所示) 进行分析。

DOC+CDPF改造在用国Ⅲ柴油机试验研究

DOC+CDPF改造在用国Ⅲ柴油机试验研究

工作研究12DOC+CDPF改造在用国Ⅲ柴油机试验研究杨俊陈曦唐巨惠朱启涛(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摘要:本文以从某型在用国Ⅲ重型柴油车上拆卸的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该柴油机排气管路中串联DOC+CDPF组合的方式对该柴油机进行排放升级改造,并开展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柴油机原始排气中粒子数浓度较低,可以引入DPF进行改造;经过DOC+CDPF改造后,研究对象柴油机尾气中PM、PN、HC、CO的排放量均大幅下降,但NOx排放几乎没有变化;与此同时,研究对象柴油机的功率有小幅下降,油耗有小幅上升。

关键词:在用柴油机;DOC;CDPF;改造概述重型柴油车国Ⅵ排放标准已经实施,但现阶段仍有大量排放水平较差的国Ⅲ柴油车正在使用。

研究在用国Ⅲ柴油机排放升级改造,从环境保护角度具有重要意义。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降低颗粒物排放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多孔介质载体捕集效率达90%以上[1]。

DPF上沉积的颗粒会导致排气背压上升,柴油机工作恶化。

除去DPF内沉积的颗粒,恢复DPF性能的过程被称为再生,这是DPF能否与柴油机匹配使用的关键技术[2]。

再生可分为主动再生和被动再生,考虑到主动再生系统结构复杂、不易安装,一般需要外部供电或供燃油,会增加改造后在用车的使用成本,因此作者采用了DOC+催化型DPF(即CDPF)的方式。

由于DOC+CDPF组合系统中CDPF可以同时利用自身涂层催化作用与DOC中生成的NO2氧化碳烟,扩展了发动机有效再生工况区间,增强了CDPF的再生能力,进而提高了整个后处理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重点是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以下内容:1.评估研究对象柴油机是否适宜DOC+CDPF改造;2.研究DOC+CDPF对研究对象柴油机排放、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1试验样品研究对象为某型在用国Ⅲ重型柴油机,具体参数见表1。

车用增压涡流室柴油机EGR系统的设计和试验

车用增压涡流室柴油机EGR系统的设计和试验

2 机 械 机 构 设 计
E R 机械 机构 的主 要部 件包 括进 口管 路 、 G 阀体 和 出 口管 路 , 们 分 别 完 成 废 气 的 引入 、 制 和 引 它 控
出 。为 优化设 计 和缩 短 设计 周 期 , 用 AVL B o t 采 o s
标 定功 率 3 W , 定 转速 50 0 rmi , 大 扭 矩 4k 标 0 / n 最
该 机 的 N0 排 放 得 到 了有 效 地 降 低 , 燃 油 消耗 率 增 加 较 小 , 明 了该 E 且 表 GR 系 统设 计 和 工作 的有 效 性 。 关 键 词 :柴 油 机 ; 流 室 ; 放 控 制 ;氮 氧 化 物 ; G 涡 轮 增 压 涡 排 E R; 中 图分 类 号 : 4 7 4 TK 2 .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编 号 : 0 12 2 (0 6 0 —0 00 1 0—2 2 2 0 ) 40 3—5
N 排 放进 行有 效控 制 。在 诸 多控 制 措施 中 , 气 废 再循 环 ( GR 是 一 种有 效 的 手段 , E ) 同时 该 技术 的应 用对 发动机 的 改动小 , 设计 自由度较 大 。 柴油 机采 用增压 后 , P 排 放得 到降低 , 同 其 M 但 时 NO 排放 会增 加 , 即使采 用 中冷技 术 , NO 其 排 放一 般仍 高 于原 机 。基 于 此 点 , 本研 究 针 对 一 台增
在压 气机后 , 样就 有 4种 E 这 GR系 统 的 布置 方 案 。
本文选 取废 气在 涡 轮 前 引 出排 气 管 , 压 气机 后 引 在
入进 气管 的方案 ( 图 1 。 见 )
因 为在 涡 轮前 引 出的废 气 压 力较 高 , 易 实现 容 废气 的循 环 , 同时在 压气 机和 中冷 器之后 引入 废气 , 避免 了废 气对 压气 机 和 中冷 器 的污 染 , 少 了对原 减

清华大学电子教案汽车发动机原 实验九 、柴油机排放试验

清华大学电子教案汽车发动机原 实验九 、柴油机排放试验

试验9 柴油机排放试验9.1试验目的1)了解柴油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及原理;2)了解和掌握柴油发动机排放测试方法及仪器的操作;3)掌握柴油发动机排放测试循环工况及排放特性;4)分析柴油发动机有害气体排放物CO、THC、NO x、CO2随负荷变化的规律。

9.2 试验要求1)试验前,复习发动机原理相关内容及本书第6章,了解试验设备的原理及试验的基本条件;2)试验中,按指导教师的要求操作仪器设备,正确观察记录数据,按步骤进行试验。

掌握柴油发动机排放试验的方法及排放特性;3)试验后,认真撰写试验报告,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及绘制柴油发动机A/F、CO、THC、NO x曲线,结合原理进行分析。

9.3主要设备仪器1)流测功机;2)、油耗仪;3)气体质量流量计;以上设备同试验3的3.3中1)、2)、3);4)空燃比仪;5)排气分析仪;6)取样探头;以上设备同试验7的7.3中4)、5)、6);7)部分流微粒采样装置为美国A VL公司生产的SPC472,最大稀释比100,分辨率±0.1L/min、测量精度±2%;8)电子天平为瑞典METTLER TOLEDO公司生产的AX and MX/UMX,精度10μg。

2032049.4发动机台架系统装置柴油发动机台架排放测试系统简图如图A9-1所示。

图A9-1 柴油发动机台架排放测试系统简图9.5试验对象、燃料内容同试验3的3. 5。

9.6试验标准及方法1)试验条件:按标准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或厂家规定的试验进行控制,如:(1) 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8℃±5℃; (2) 机油温度控制在90℃±5℃; (3) 柴油温度控制在40℃±2℃;(4) 额定功率点(2500r/min)中冷后温度控制在49℃±2℃; (5) 额定功率点(2500r/min)中冷器压降12.3kPa ; (6) 额定功率点(2500r/min)排气背压14.7kPa 。

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气污染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气污染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气污染物检测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对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2.检测判定标准规范:⑴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柴油车(四冲程发动机)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见下表:≤4.5Rb 1995年7月1日至2001年9月30日期间生产的在用车1995年6月30日以前生产的在用车≤5.0Rb 3.选用设备佛山南华仪器有限公司NHT-2型不透光度计4.检测设备主要技术参数:4.1 测量范围不透光度N:(0-99.90)%,光吸收系数K:(0-16.08)m-1;4.2示值误差:光吸收系数:MPE:±2.0%不透光度:MPE:±2.0%5.检测操作5.1准备工作⑴做好日常检查维护工作;⑵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5分钟以上,检查仪器及各控制功能键是否正常;⑶进入“诊断界面”按一下↓键自动校准;⑷核对车辆号牌与检测项目。

5.2检测:⑴(发动机冷却液预热到正常温度80-85℃)的受检车辆行至适当位置停稳后,拉紧驻车制动,必要时在汽车后轮掩上垫木,防止后退;⑵指示引车员挂空档,松开离合器;⑶检测员把测量单元提放在汽车排气管侧边并与气流方向垂直,避开废气扩散的方向及范围,踏下检测启动开关,同时按屏幕提示将取样探头放于清洁处,等待仪器自动校准完毕,屏幕提示:插入探头时,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深度不少于300mm,并使取样管与排气管轴心线平行并固定好;⑷引车员按屏幕提示,将油门踏板迅速踏到底,待屏幕提示“松油门”后立即松开,完成1次测量,如此至少重复6次测量每次间隔15秒钟,计算结果取最后三次自由加速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⑸测试完毕,检测员收好取样管、测量单元及垫木,将取样管中废气排尽。

5.3注意事项⑴烟度计长时间待检,应关闭电源,再检测前,应保证烟度计预热15分钟以上。

⑵取样管不得扭曲,以免影响气泵抽气量,导致测试数据失真,或损坏取样管;⑶任何时候,均不应使取样探头的管口被排气管内的弯曲处阻挡,以免影响测量结果;⑷测量单元不应放置在排烟扩散的方向上或范围内,并与气流方向垂直。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测定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测定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测定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
姓名专业学号
一、实验内容
分别使用滤纸式烟度计和不透光烟度计,对柴油车进行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各种参数对烟度值的影响以及两种烟度计的测量结果异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滤纸式烟度计和不透光烟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柴油机排放的产生机理及其测量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柴油车(柴油机)1辆(1台)
2、滤纸式烟度计2台
3、不透光烟度计2台
四、实验步骤
1、摆放好滤纸式烟度计和不透光烟度计,准备好柴油机(柴油车),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先使用滤纸式烟度计,取样探头逆气方向固定于排气管内,并使其中心线与排气管轴线平行。

3、由怠速工况将油门急速踩到底,约4s后松开,如此重复三次,开启测量循环开关与踏板急踩动作同时进行,严格同步,急踩油门踏板到底,至4s后即松开油门踏板,由表头读数。

下一次踩油门间距15s,如此重复三次,取三次读数算术平均值为所测烟度。

4、再使用不透光烟度计,重复以上2、3过程。

5、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注意事项
1、取样探头不应受到排气动压的影响.
2、应该保证取样,滤纸走位,读数及压缩空气清洁试管在15s内完成。

3、注意安全.
六、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思考
1、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
2、根据柴油机的原理,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结果?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大功率车用柴油机MPC增压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大功率车用柴油机MPC增压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3


总 之 N 田 C 增 压 系统 中影 响发 动 机 的性 能 参 数很 多 相 互影 响的 用
,
,
并 且 它们 之 间 又 是 相互 作 用
,
侧田 C
增 压 系统 来 改 善发 动 机性 能 不 是 简单 选 择 几个 参 数就 能 解 决 问题

,

毅等 大 功 率 车 用 柴 油 机
其它 参数 的选择 及相 互关 系
上 面讨 论 了 N 田 C 增 压 系统 的几 个 主 要 结 构 参 数 对 发 动机 性 能的 影 响
、 、 、 , ,

此 外 支管
,
的弯 曲形状 接 头处 的造 型 支 管的长 度 涡 轮箱 的进 口 面 积等 参数 对 气体 的 流动 及 性 能 也有一 定 的影响

增 压 系 统 设 计与试 验 研 究
3
的 而 更 主 要 通 过 试验 情 况 来 选择 3
支 管收缩 率
12V 巧O
,
F
对 性 能的影响 试 验
, , 。
为我所 自行研 制的大 功率 车 用 柴 油 机 采 用 了 M C P 增 压 系 统 为 了 设计 合
、 ,
理 的 排气 管 我 们进行 了多 方案 的 选 择试 验
,
第 一 阶 段 设计 加 工 并进行 四 种收 缩率方 案的 试 验 收 缩率 别为 0 F

F在 0
.
5 4

一 0
~
.
7 之间


中 一 个 方案在性 能 调 试 时被 淘汰 这 里 仅 给 出 三 个 方 案 的 部分 试 验 结 果

车用柴油机冷EGR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车用柴油机冷EGR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验 。 结果 表 明 : 热 E R 系统相 比 , 各 种 工 况 下冷 E R 系统 可 以有 效 地 降 低 N 的 排 放 量 , 使 得 柴 油机 的 与 G 在 G 0 且
燃 油 消耗 率 也 有 所 降低 。 关 键 词 : 油机 ; E 柴 冷 GR 系统 ; 系统 设 计 中图 分 类 号 : K4 1 5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2 l ( 0 0 0 — 6 0 0 1 0 — 6 5 2 1 ) 50 5 — 6
况下E GR 的 最佳 冷却 温度 范 围 。对 冷 E GR 系统 的 主要 部 件 文 丘 里 管 和 E R 冷 却 器等 主要 部 件 进 行 了设 计 计 G
算, 并对 冷 E GR 系 统 的 电控 单 元 E U 进 行 了设 计 。将 该 冷 E C GR 系统在 R 1 5 型 柴 油机 试 验 台 架上 进 行 了试 4 0T
t ec oe h o l d wat rc r ul ton,t e EGR tmu c old t m p r t r a e i ns e e ic a i h op i m o e e e a u e r ng se ur d.The ma n p r so i a t f t ec oe h o l d EGR y t m nc u i nt r i e a d EGR oo e r e i ne n a c l t d. TheECU f s s e i l d ng Ve u ip p n c l ra e d s g d a d c l u a e o t e c o e EGR y t m s de i e h o ld s s e i sgn d. By a pl i he c o e p y ng t o l d EGR y t m n R41 5 d e e ng n ts s se i 0 T is le i e e t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 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 同工况下的排放数据。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同工 况下的排放数据。
通过这两种试验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柴油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排放情况, 为进一步降低排放提供数据支持。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同工 况下的排放数据。
2、氮氧化物排放:柴油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包括NO、NO2、N2O等,这些物 质是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
柴油车辆排放问题
3、硫氧化物排放:柴油车辆排放的硫氧化物包括SO2、SO3等,这些物质可导 致酸雨和大气污染。
1、道路试验:通过在实际道路 上对柴油车辆进行测试,以获取 实际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数据。
内容摘要
此外,燃油喷射系统优化和发动机技术改进虽然可以提高燃油利用率和降低 排放,但技术推广和应用仍受到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等因素的制约。
内容摘要
国重型柴油车辆排放控制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氧化催化反应、还原反应、热 反应等多个方面。其中,氧化催化反应通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尾气中的有害物 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是排放控制技术的核心环节。还原反应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 下,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热反应则通过控制燃 烧过程,降低燃烧温度和减少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车辆排放。
试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道路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可以得出柴油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和工况下的 排放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柴油车辆的排放主要受到发动机性能、 燃油品质、行驶工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发动机性能和燃油品质对排放的影响 最大。因此,为降低柴油车辆的排放,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同工 况下的排放数据。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
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道路交通日益拥堵,尤其是城市交通拥堵。

这不仅造成了不便,也增加了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如PM、NOx等,损害了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

因此,对于柴油车辆排放的研究,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对柴油车辆的排放进行试验研究,旨在掌握其排放特征以及减排策略,为减少交通排放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1. 介绍柴油车辆的发展概况,分析其排放过程和导致污染的原因。

2. 确定试验样车及试验仪器,并设计试验方案。

3. 通过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特征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4. 综合排放数据和排放标准,提出减排策略,探讨其可行性和效果。

5. 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一款柴油车辆作为试验样车,使用适当的试验仪器,对其在多种道路工况下的排放进行测试。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数值
模拟分析,建立排放数学模型,预测排放量和减排效果。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柴油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特征数据,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减排策略。

这些成果将为我国城市交通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柴油车辆;排放特征;试验研究;减排策略。

满足国Ⅳ排放法规的某柴油机改进设计和试验

满足国Ⅳ排放法规的某柴油机改进设计和试验
I S S N 1 6 7 4 - 8 4 0 1 3年 ,第 4卷 第 4期
J Au t o mo t i v e S a f e t y a n d E n e r g y 20 1 3 ,Vo1 . 4 N o. 4

1 1 / 1 2
a n d t h e i d l e s p e e d n o i s e . T h e v e h i c l e w a s c a l i b r a t e d b y O B D( o n - b o a r d d i a g n o s t i c )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Ab s t r a c t : A t w o - v a l v e C N - I I I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w a s i m p r o v e d b y d e s i g n s a n d t e s t s t o m e e t t h e C N( C h i n a ) - I V
GUO H o n g h u i , L U Z i p i n g , P AN Mi n g j u n , L I U T a o
( B e i q i F o t o n Mo t o r C o . , L t c l , B e i j i n g 1 0 2 2 0 6 , C h i n a )
3 72—3 78
CN 1 1 — 5 9 0 4 / U
满足国Ⅳ排放法规的某柴油机改进设计和试验
郭洪辉 ,陆子平,潘 明军,刘 涛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 0 2 2 0 6 ,中国 )

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附件3《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阶段)》标准编制组二〇一三年五月项目名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阶段)项目统一编号:458承担单位:济南汽车检测中心编制组主要成员:刘顺利、范凤雷、胡开建等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纪亮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行业概况[1] (1)2.1 单缸柴油机 (2)2.2 小缸径多缸柴油机 (2)2.3 中等缸径多缸柴油机 (3)2.4 配套情况 (4)2.5 保有量情况 (5)2.6 柴油消耗量情况 (6)2.7 进口二手机械情况 (6)3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7)3.1 大气污染物减排需要 (7)3.2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7)3.3 促进内燃机行业可持续发展 (8)4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9)4.1 ISO标准 (9)4.2 欧盟法规 (10)4.3 美国法规 (15)4.4 全球统一的非道路法规 (21)5 国内相关标准 (23)5.1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放标准 (23)5.2 GB/T8190系列标准 (24)5.3 中小功率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26)6 主要修订内容 (26)6.1 原标准基本情况 (26)6.2 增加的术语与定义 (27)6.3 加严了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27)6.4 增加了耐久性要求 (28)6.5 基准燃油的改变 (30)6.6 带含贵金属材料的后处理系统的要求 (31)6.7 增加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要求 (31)7 本标准与欧美相关标准的差异 (31)7.1 控制范围的差异 (32)7.2 实施时间的差异 (32)7.3 测量方法的差异 (32)7.4 与其现行标准限值的差异 (32)8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33)8.1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和社会效益 (33)8.2 燃油可行性分析 (33)8.3 发动机技术可行性及成本分析 (34)8.4 测试设备可行性分析 (37)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根据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6]371号文,由济南汽车检测中心负责制订《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阶段)》标准,项目统一编号:458。

【精品】柴油机性能排放试验

【精品】柴油机性能排放试验

柴油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阿拉坦张鑫鑫潘宁钟湾邹晨宇班级:汽62班报告:张鑫鑫2009/5/141.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柴油发动机台架试验的主要设备。

2.掌握柴油发动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试验方法。

3.掌握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正及分析处理的方法。

4.了解柴油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及CO、HC、NOx、烟度等随工况的变化趋势。

5.能够根据发动机特性曲线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6.能够根据试验结果找出提高发动机排放性能的主要切入点(提高要求)。

2.实验要求1.熟悉和掌握与本试验内容相关的柴油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及负荷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2.了解试验设备的原理及试验的基本条件。

3.试验中,按指导老师的要求操作仪器设备,正确观测和记录数据,按步骤进行试验。

认真体会试验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3.1性能实验仪器设备3.2排放实验实验设备CEB-Ⅱ型排气分析仪参数 4.发动机台架系统装置柴油机试验装置简图1-轴2-安全罩3-油门执行器4-橡胶支架5-空气滤清器6-空气流量计7-进气温度、压力测量装置8-水塔9-水泵10,14-油泵11,16-调压器12-油耗仪13-阀门开关15-柴油滤清器17-排温测量装置18-减震波纹管19-排气温度传感器20-排气后处理装置序号名称测量原理测量范围 分辨率 1 CO 不分光红外线法(NDIR) 0~10% 1PPM 2 THC 氢火焰离子法(FID ) 0~3% 1PPM 3 NO x 化学发光法(CLD ) 0~1% 1PPM 4 CO 2 同CO 0~20% 1PPM 5 O 2 磁力法0~25% 1PPM 6 A/F根据排放成分计算5.试验对象、燃料5.1实验用柴油机5.2实验用柴油6.试验标准及方法6.1速度特性试验6.1.1实验标准发动机试验条件,按国标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控制,测量仪表精度及测量部位应符合GB/T18297-2001的规定。

柴油机排放测试方法

柴油机排放测试方法

简单的说:1ppm=1mg/kg=1mg/L=1×10-6,常用来表示气体浓度,或者溶液浓度,是一种比例的概念。

ppm是英文parts permillion的缩写,译意是每百万分中的一部分,即表示百万分之(几),或称百万分率。

如1ppm即一百万千克的溶液中含有1千克溶质。

ppm与百分率(%)所表示的内容一样,只是它的比例数比百分率大而已。

柴油机排放测录1、实验目的柴油机是依靠空气和燃油的燃烧形成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排放物。

柴油机废气中有害排放包括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微粒(PM)。

柴油机废气分析是研究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研究和防治发动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针对柴油机废气中的有害排放,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控制法规。

了解柴油机有害排放的产生机理,熟悉各气态排放物的测试原理及注意事项,如何依照法规完成对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测试,并对柴油机排放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是该实验的主要目的。

2、实验要求根据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MARPOL73/78防污染公约》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要求完成柴油机气体排放的测试。

本实验通过测量柴油机废气排放和有关性能参数,使学生了解柴油机有害气体的产生机理及测试原理。

要求学生完成柴油机台架的实验测试并提交记录报告和计算分析结果。

3、实验所用设备与仪器柴油机、测功器及其控制装置、油耗测量仪、排放分析仪、转速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和各温度压力传感器。

4、实验步骤4.1实验前排放测试仪至少预热2小时,并完成仪器的标定和漏泄检查;4.2确定柴油机排气管上废气取样点位置并安装采样管;4.3盘车检查柴油机各部件与系统是否正常,然后启动,空车运转五分钟,调节控制装置,变化柴油机转速和负荷,预热发动机,使柴油机水温、油温等参数趋于正常;4.4调整柴油机转速和负荷到测试工况点,待柴油机运转稳定,进行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测试,同时记录柴油机转速、扭矩(或功率)、排气温度、空气消耗量、燃油流量、进气压力和温度、环境条件(大气压力、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实验日期、存储文件名等;4.5测量完毕后,调整柴油机转速和负荷,令柴油机空负荷运转数分钟后停车;4.6取下采样管,通入清洁空气清洗测试仪器至少15分钟;4.7清理实验台以便下次实验。

5-3实训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控制与检测

5-3实训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控制与检测

实训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控制与检测导入新课:柴油机排出的浓烟,虽然不像汽油机排放那样含有大量有毒成分,但是,它会使人们感到不舒服,亦会影响能见度,妨碍驾驶员的视线,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讲授新课:一、滤纸法烟度检验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1) 抽气开关与抽气泵动作应同步,滤纸洁白均匀无受潮变质,取样进气管路通畅。

(2) 受检车辆发动机达到规定的热状态,排气系统不得有泄漏现象。

2、检验程序(1) 吹除积存物:由怠速工况将油门踏板迅速踏到底,4S后松开,反复三次,以清除排气系统中的积物。

(2) 安装取样探头:将取样探头固定于排气管内,插深等于300mm,并使其中心线与排气管轴线平行。

(3) 将踏板开关固定在油门踏板上方。

(4) 测量取样:由怠速工况将踏板开关和油门踏板一并迅速到底,保持4S后松开,完成第一次检验。

(5)读取示值(自动)或取样(手动)。

(6) 相隔11S以后,进行第二次检验。

(7) 重复检验三次,取三次检验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排气烟度的检验结果。

3、自由加速试验排气可见污染物检验(1) 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1) 车辆进气系统应装配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配消声器并且不得有泄漏。

(2) 测量时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

(3) 试验前车辆不应长时间怠速运转。

如车辆长时间怠速运转,测试前应增加自由加速工况操作次数,以便扫尽排气管积存的排放污染物。

(4) 燃料应使用柴油,不得加消烟添加剂,柴油应符合GB252的规定。

(2) 检验程序(1) 车辆在发动机怠速下,插入不透光仪取样探头。

(2)迅速但不猛烈地踏下油门踏板,使喷油泵供给最大油量,在发动机达到调整器允许的最大转速前,保持此位置。

一旦达到最大转速,立即松开油门踏板,使发动机恢复至怠速,不透光仪恢复到相应状态。

(3)重复(2)操作过程至少6次,记录不透光仪的最大读数值。

如果读数值连续4次均在0.25m-1的带宽内,并且没有连续下降的趋势,则记录值有效。

试验9 柴油机排放试验

试验9  柴油机排放试验

试验8 汽油机9工况排放试验8.1试验目的1)了解最大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汽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2)掌握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汽油机9工况法排放循环试验的程序并计算比排放量。

8.2试验要求1)试验前复习发动机原理相关内容及本书第6章;2)试验中,按指导教师的要求操作仪器设备,正确观测记录数据,按步骤进行试验。

试验中理解9工况试验方法并掌握比排放量的计算方法;3)试验后,认真撰写试验报告,正确处理比排放量试验数据,结合原理进行分析。

8.3主要仪器设备1)负载:电力测功机,最高转速可达8000r/min,最大扭矩可达±500N·m,最大功率达135kW。

扭矩分辨率±0.1 N·m、测量精度±0.4%,转速分辨率±1r/min、测量精度±5 r/min。

2)其余仪器设备同试验7的7.3中2)~6)。

8.4发动机台架系统装置8.5试验对象、燃料以上8.4、8.5内容同试验1的1.4~1.5。

8.6试验标准及方法发动机试验时的条件,按国家标准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和GB14762-2002《点燃式发动机总质量大于3500kg排放限值及方法》的规定进行控制。

测量仪表精度及测量部位符合GB/T 18297-2001的规定,下列参数的测量仪器:转速、扭矩、燃油消耗量、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排气压力、进气阻力、排气温度、203进气温度、大气压力、湿度和燃油温度,其精度必须满足GB14762-2002的规定。

其它仪器的精度必须满足GB/T 18297-2001的规定。

如:1)温度测量精度应为±1.5K。

2)绝对湿度(H)的测量精度应达到±5%。

3)发动机冷却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使发动机在规定的试验期间的工作温度保持正常。

4)采用直接连续取样法采集排气气样,取样导管(除 1.2 米的取样探头外)应全部加热,并保持在(130±10)℃范围内。

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的试验设计

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的试验设计

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的试验设计
黄云奇
【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
【年(卷),期】2010(032)012
【摘要】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稳态试验反复测试和结合实际经验进行推断的方法对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性能进行评估,不仅费用高、效率低,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为此,根据柴油机动态工况的特点,搭建了动态排放试验台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按照相关国标对某国产车用柴油机进行动态排放性能
试验,并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为对车用柴油机动态排放性能进行正确的评估提供的参考.
【总页数】5页(P210-214)
【作者】黄云奇
【作者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21+.5
【相关文献】
1.2009年车用柴油机市场分析及2010年预测——中国车用柴油机行业发展动态深度分析年报 [J], 辛木
2.用车用柴油机最大转矩工况排放浓度估算其13工况法PM和NOx比排放量 [J], 许允;刘忠长;刘巽俊;方俊华
3.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问题研究:瞬变工况排放测试与控制方法 [J], 崔毅;邬
静川
4.车用柴油机降低机油耗减少颗粒排放研究动态 [J], 尹琪;卓斌;邬静川
5.满足比欧洲2号法规更严格的重型车用柴油机——包括排放后处理在内的降低排放策略 [J], PETERWUENSCHE;周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断 改 进 , 油 机 在 车 辆 动 力 市 场 的 份 额 逐 渐 增 柴 长… , 因此 对其 性 能进 行正 确 的评 估 日益 重要 。 车用 柴油 机排 气 污染 物 的研 究是 当前 国际社 会 和
各 系 统 的响 应影 响 , 油 机 的排 放性 能 明 显 恶化 。 因 柴 此 , 据 稳 态 试 验 的结 果 来 推 断 动 态 特 性 , 正 确 性 根 其
表 3 负荷线性 变化工况试 验计划表
系统地 研 究 了车 用柴 油 机 的动态 排 放试 验技 术 。
学术 界关 注 的 焦 点 之 一 。我 国在 车 用 柴 油 机 排 放
测试 方 面的研 究 起 步 较 晚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 国
内高校 及 研究 所 陆续 开 展 了一些 研 究工 作 , 取 得 一 并 定 的 成 果 , 还 有 许 多 问题 没 有 得 到全 面 解 决 , 其 但 尤
柴油 机 。基 本参 数 如表 2所示 。
表 1 试验设备
试 验 过 程 严 格 遵 循 G 1 6 1—2 0 车 用 压 燃 B 79 0 5《 式 、 体燃 料 点燃 式 发 动机 与 汽车 排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限 气

2 0 《 车 发 动 机 性 能 试 验 方法 》 01汽 的规 定 。正 确 测
述传 统 的试 验方 法 来 评估 车用 柴 油 机 的排 放 性 能 , 不
仅效 率低 、 用 高 , 且 还 具 有 一 定 的 盲 目性 和 局 限 费 而
性 。另外 , 研 究 发 现 , 油 机 动 态 工 况 的 排 放 性 能 经 柴
与稳 态工 况 的排 放 性 能差 别 明显 。动 态工 况 下 , 由于
难 以保 证 。 本文 借 助某 机 动 车 检测 中 心 的先 进 设 备 , 建 了 搭
车用 柴 油机 动 态排 放 试 验 台架 , 到 模 拟 车 辆行 驶 过 达
程 中柴 油 机 动 态 工 况 的 目的 。根 据 实 际 经 验 将 动 态 工况 简化 为 3种 , 采 用 正 交 设 计 的 数学 手段 合 理 设 并 计 试 验方 案 。按 照相 关 国家 标 准 , 用 直接 取 样 和 定 采 容 稀 释取 样 方法 进 行 车 用 柴 油机 动 态 排 放 性 能试 验 ,
行评 估 , 仅 费用 高 、 率低 , 且 还 具有 一 定 的盲 目性 和局 限性 。为 此 , 据 柴油 机 动 态 工 况 的 特点 , 不 效 而 根 搭建 了动 态排 放 试验 台架 , 采用 正 交 设计 的方 法进 行 了试 验 方 案 设 计 , 照 相 关 国 标 对 某 国产 车 用 柴 油 机 进 行 动 态 排 放 按 性 能 试验 , 试 验 结果 进 行 了分 析 和 处理 , 对 车用 柴 油 机 动 态排 放 性 能进 行 正 确 的评 估 提供 的参 考 。 并 为
采 集 一部 分 排 气 的 方 法 , 已 在 各 国 排 气 法 规 中使 现 用 ] 。直 接取 样 法 是 最 为 简 单 的一 种 取 样 方 法 , 是 也 应 用 最 为广 泛 的取 样 方 法 , 特别 是 在 发 动 机 动 态 排 放
工况 、 负荷 阶跃 工 况 和 同变 工况 进 行研 究 。 负 荷线 性 变 化 工 况 中 , 交 表 的 因子 包 括 柴 油 机 正 转 速及 负 荷 变 化 时 间 。将 转 速 分 为 低 速 、 速 和 高 中 速 3个 水 平 , 荷 变 化 时 问 分 为 快 、 般 和 慢 等 3 负 一 个 水 平 。 因 此 , 试 验 为 2因 子 3水 平 模 型 , 采 该 可 用 k ( 3 )正 交模 型 , 验 计 划 如表 3所 示 。 试
定 排放 污 染 物 含 量 必 须 有 正确 的 采 样 方 法 和取 样 系
统 。本 文 采用 直 接取 样 法 和 定 容 稀 释取 样 法 , 也是 这 目前各 国在排 气检 测 中主 要 采用 的方 法 。 直接 取样 法 是将 测 头插 人柴 油 机 的排气 管 内直接
值 及测 量 方法 ( 国 Ⅲ, , 阶段 ) 和 G / T 89 中 Ⅳ V 》 B 12 7
关 键 词 :车 用 柴 油 机 ; 排 放 性 能 ;动 态 ;试 验 设 计
中图分类号 :T 4 1 5 K 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1 8 2 1 ) 2—0 1 0 8 X(0 0 1 2 0— 5
0 引 言
随着 柴 油机 燃烧 性 能 、 制方 式 以及 结 构 性 能 的 控
在 动态 行驶 过程 中排 放 性 能 的测 试 , 本 上 还 依 靠稳 基
态试 验 反复 测试 的结果 和经 验进 行 处理 J 。采 用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试 验 方 法及 试 验 设 备
动态 排 放试 验 在某 国家 机 动 车检 测 中心 进 行 , 试 验设 备如 表 l所示 。其试 验 对象 为 国产 涡轮 增压 中冷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2 1— 9 作 者 简 介 : 黄 云 奇 (1 7 一 ),男 , 宁 人 ,讲 师 ,(E i) 7 9 南 mal
z z l 81 0 8@ 1 3. o n。 hq 9 2 0 6 cr
21 0 0年 1 2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1 2期
21 0 0年 1 2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1 2期
车 用 柴 油 机 动 态 排 放 的 试 验 设 计
黄 云 奇
( 西 交通 职业 技 术学 院 汽 车 工程 系 ,南 宁 广 50 0 3 0 4)

要 : 目前 , 国内主 要 采 用稳 态 试 验反 复 测试 和结 合 实 际 经验 进 行推 断 的方 法 对 车 用 柴 油 机 动态 排 放 性 能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