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探究
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苏教版
![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764fd3ccbff121dc3683cd.png)
程教学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陈胜以戍入史家,是太史公特别关照。
记:这种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书:即书信,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应用文体,且已发展为书信体散文,《与朱元思书》属骈体散文。
2.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陈涉世家》:赞颂陈胜的伟大抱负、远见卓识、非凡的谋略。
《桃花源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捕蛇者说》: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3.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用法通假字:便要还家被坚执锐古今异义:阡陌交通无论魏晋一词多义现象:以、名、于等同义词:悉、皆、咸、具、并等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岁赋其二讨论补充记录过程名词作动词:名之者谁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动词作名词:殚其地之出使动用法:君将哀而生之乎4.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省略句:触草木,尽死,以啮人被动句:若为佣耕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吾谁与归状语后置句:苛政猛于虎也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背诵,写赏析小论文(300字左右)。
五、小结: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3分钟)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1.五音:2.文房四宝:3.六书:4.岁寒三友:5.花中四君子: 6.四书五经:板书设计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1.充分利用工具书及有关的注解;2.学会反复阅读并试着翻译;3.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化常识;4.学会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精神追求.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苏教版教学反思1、2、3、4、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三)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8e37da1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8.png)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必修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言文学会断句,读懂句意,掌握基础的实词和常用虚词。
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
4、学习古文,了解古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A、第一题1、导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总是有远大的抱负,宽阔的胸襟。
2、分组: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组发言人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5、总结:怎样才能把自己造就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大问题,谈论这个问题,既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所写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来谈,又要结合《孟子二章》做人的主张来谈。
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才能成就大的事业,才能青史留名。
我们后人是有警示作用的。
我们要想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不但要有知识、有才干,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能做有损于国家、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或违背公共道德的事。
B、第二题1、读题2、分组: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组一道小题),各大组仔再根据座位成立若干小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
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整合:大组长将本组的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整合,取长补短。
5、交流:由各大组长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6、总结:a.这条题注,除交代了课文出处、介绍作者外,还说明了“表”是怎样一种文体以及诸葛亮写这篇奏章的缘由。
读这样的注,可以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b.从这条注可以看到古今词义的不同。
c.从这条注可以看到词类的活用。
d.解释通假字。
e.“战乱”又指出是“安史之乱”这就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f..疏通句意之后,着重解说“夫”,还要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g..原句太简,译句时适当补充一些文字,使句意明晰。
九年级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a2a7d76f1aff00bed51eb9.png)
3、小组讨论探究练习一至四题,然后组与组之间交流各组的意见。
各小组整理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以备展评。
四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句:_________________
1、《雪》的结尾句“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2、《雪》中写南方和北方两种不同的雪的目的。
3、探究本单元鲁迅的《雪》和其他四篇文章写法的不同点。
4、探究联想、想像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以“我谈《雪》”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先把王蒙、斯妤、李允经、黄蓓佳四位作家的观点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加以比较,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2、请以“我谈《雪》”为题,写一篇短评。
教学反思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板书
设计
读书卡片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雾、霜、雷、雨等),
以这种自然现象为题材写一篇文章。
重难点
重点:探究本单元鲁迅的《雪》和其他四篇文章写法的不同点。
难点:探究联想、想像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1、探究本单元鲁迅的《雪》和其他四篇文章写法的不同点。
2、探究联想、想像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https://img.taocdn.com/s3/m/6870a8c4aaea998fcd220e97.png)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综合探究五理解台湾【课程标准】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海峡的地理位置;2.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包括它的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3.理解台湾的人文特色,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①地形观察P30图5-48, 找出中央山脉、玉山、阿里山、浊水溪、日月潭,分析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河流的流向。
②气候观察P14中国气候分布图,说明以下问题:1、台湾处于什么温度带?它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是?2、台湾东西两侧哪侧降水多?为什么?③河流观察P30图5-48,找出台湾省最大的河流及湖泊,分析河流的特点(长度、流速、流量)及流向是什么?探究小结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量。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当堂检测达标1、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准确的是()A.台湾省由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组成B.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南回归线穿过C.台湾有很多美称,如“天然植物园”、“蝴蝶王国”、“水果之乡”等D.台湾岛隔琼州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2、下列岛屿不属于台湾省的是()A.澎湖列岛B.黄岩岛C.钓鱼岛D.赤尾屿3、下列农产品中,最有可能来自宝岛台湾的是()A.桂圆、荔枝B.芒果、香梨C.甘蔗、小麦D.大豆、苹果读图沿北回归线大陆和台湾地形剖面图,完成4-5题。
4、该图①省份是()A.浙江省B.海南省C.广东省D.福建省5、据图分析,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1、台湾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阅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台湾岛是我国第大岛,与大陆最近的省隔海相望。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课件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5f1a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3.png)
05
综合性学习
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
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
通过比较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作者 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变化,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比较不同作者同一主题的作品
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作品,可以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 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考角度。
情感体验
本单元强调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让学生感 受和表达亲情、友情、乡情等丰富多样的情感,提升他们 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人文素养
本单元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 技巧。
比较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差异
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可能会经历多次修订和改版,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可 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探究
探究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创作的,探究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探究社会背景
文学作品也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 题,探究社会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重点段落
描写醉翁亭景色和作者醉酒经历的段落,如“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湖心亭看雪》
内容概述
本文通过对湖心亭看雪的经历 进行描述,表达了作者张岱的 故国之思和人生感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0323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1.png)
评价表演效果、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100%
主题思想
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残酷和腐朽,以 及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冷漠。
80%
艺术手法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以客观、冷静的笔调描述孔乙己 的故事,语言简练明快,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软弱可 欺、虚伪世故的人,他中举后 变得狂妄自大、唯利是图。
小说采用了讽刺手法,以夸张、对比等 手法突出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语 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主题思想
通过奥楚蔑洛夫的故事,揭示了沙俄 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人性的卑劣 和丑恶。
《热爱生命》
人物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坚韧不拔、顽强求 生的人,他在荒野中挣扎求生,
不放弃任何希望。
主题思想
通过主人公的求生经历,歌颂了生 命的顽强和坚韧,以及人性的伟大 和崇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 学习与探究
目
CONTENCT
录
• 单元导读 • 课文精读 • 拓展阅读 • 写作实践 •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01
单元导读
单元主题
• 家国情怀与文学想象:本单元聚焦于家国情怀与文学想象,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对家国 的思考。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智取生辰纲》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故事背景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梁山好汉为 了反抗官府的压迫,决 定抢劫贪官污吏的财物 。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 前往东京,途中被梁山 好汉设计夺走。
九下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
![九下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17e2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f.png)
04
社会现象分析
介绍社会现象的基本概念、分 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
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跨学科应用
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 、历史、政治等,分析社会现
象的背景和影响。
综合实践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 收集和案例分析,探究社会现 象的内在规律和解决策略。
人文素养提升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难点内容三
XXX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
难点内容四
XXX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总结
04 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
01
《XXX》
练习题目
02
理解文章主旨,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几个问题。
答案解析
03
解析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二:写作训练
01
02
03
练习题目
写一篇关于《XXX》的读 后感。
XXX与其他XXX的对比分析
重点内容四
XXX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重点二:XXX的解析
重点内容一
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内容三
XXX的优缺点分析
重点内容二
XXX的实现方法和步骤
重点内容四
XXX的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
难点一:XXX的解析
难点内容一
XXX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
难点内容二
XXX涉及的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
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 点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最优化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源自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物理中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素材 语文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素材 语文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c4419580eb6294dc886c19.png)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教案示例这次综合性学习意在通过桥这种常见的建筑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事物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把握,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切入点,掌握一定的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就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一定的收获。
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体验探究的方法。
一、探究准备这一部分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搜集资料;第二,让学生认识到,围绕桥这一问题会所涉及许多相关内容,抓住了桥,就会发现有好多问题值得去探究,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题目来完成;第三,要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上、社会中、生活里还有一座座无形的“桥”架在人们的心上,起着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比如,中美关系史上的“乒乓外交”,“小小乒乓球转动了大地球”。
“希望工程”的开展,使多少面临失学的孩子安心地坐在了教室里。
等等。
二、阅读材料教材所列举的材料,包括三部分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依次感受到桥的历史传说、物质的桥、精神的桥,在头脑中能对桥形成一个大概的立体印象,不至于因为对桥司空见惯,反而无话可说。
第一部分,是古人心目中的桥,是桥梁的传说。
了解这些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材料,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
第二部分,举例介绍桥梁,同时,又与本单元课文的说明文文体相呼应,拓展学生的说明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达手段。
第三部分,《尾生》讲述一个男子信守诺言,“抱梁柱而死”的故事;《桥之美》是一个画家心目中的桥,是一个画家的感受,是他从桥那里看到的美;《心灵·桥梁》是诗人感受到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有一座桥梁”。
三、探究建议这些建议只是一个大致轮廓,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指导。
1.搜集资料;2.交流资料;3.在了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先确定一个共同的探究题目;4.处理材料,形成观点,写出专题报告;5.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我们设计了一些题目,仅供学生参考选择:(1)确定对象后,收集资料。
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c8e753eaee06eff9aef807fb.png)
环保小课题研究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普及可持续发展思想。
充分利用学生关注环保的积极性,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环境信息,让学生在判断、选择、处理信息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一、实施过程1.确定课题。
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环保问题,初步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
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达、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的程序设计。
为便于收集研究资料,可设计“活动情况纪录表”“访谈表”“实验记录表”等。
3.实施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资料搜集、实地调查,要注重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
要做好比较详细的工作纪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要注意群策群力,问卷设计、实地考察等要集体商量、合作完成。
4.形成成果。
加工整理有关资料,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如小论文、调查报告、对策建议书、活动设计、实物等。
5.展示成果。
在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递交学校或环保部门。
二、个案示例《施肥对草坪影响的研究》课题计划研究目的通过实施研究,了解氮、磷、钾等几种主要肥料对草坪生长的影响,从而对学校施肥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文献搜集,了解施肥、浇水等草坪护理的正确方法,从而对学校草坪护理提出建议。
研究方法实验法:对十盆盆栽的草坪草苗进行施不同肥料的实验。
顺序为:1.只施氮肥;2.缺氮肥;3.缺磷肥;4.缺钾肥;5.N.P.K肥具备,缺微量元素;6. N.P.K肥,微量元素具备;7. N.P.K微量元素具备,加生长素;8. N.P.K微量元素具备,加酸;9. N.P.K微量元素具备,加碱;10. N.P.K微量元素皆无。
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草坪施肥及与施肥有关的建植草坪的正确方法。
调查法:对草坪护养员等进行访谈。
其中以实验法为主。
实验研究进程11月-1月:实验准备,设计实验计划;2月-3月:草苗培育,资料搜集,调查访谈;3月-4月:施肥实施,资料搜集与分析;4月-6月:分析整理实验结果;6月底:写出研究报告。
最新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探究我是社会小主人课件
![最新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探究我是社会小主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96f4cafc4ffe473268abd7.png)
大约300米长的路段上,竟然有21口无盖井,深度从 0.4米到1.2米不等。井内布有供水阀门等钢铁部件,一旦 行人跌入,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个个‘马路陷阱’不知害了多少人,一些老 人、小孩宁可绕远,也不敢从这里过了。”群众张先 生住在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他告诉记者,他经常看 到有不明真相的骑车人掉进无盖井里,那些不熟悉路 况的司机经过此处,其车轮也时常挨“咬”。“前日 晚上11时许,一位骑车路过此地的七旬老人掉进了无 盖井,结果腿摔成骨折,门牙也掉了一颗。”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探究我是 社会小主人课件
“我爱人以前没走过这条路,昨日是第一次经过。由 于该路没有路灯,光线昏暗,她一不留神,被一口无盖井 绊倒,左腿膝盖被磕伤。我爱人忍住疼痛,咬牙准备继续 行路时,没想刚走了几米,再次遭遇一口无盖井,整个人 坠进井里,当即昏了过去。”马女士的爱人说,“我爱人 刚刚才醒过来,受伤的左腿被缝合6针,现在还在医院观 察。”
法院认为,3名被告给道路通行造成危险,其行为构 成了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遂按照《刑法》第一百 一十四条规定,作出上述判决。
市民漫画谴责偷井盖贼
孙继钢是酒仙桥七街坊小 区居民,他告诉记者,自己关 注无盖井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年。 对于小区里频频被盗的井盖, 酷爱画画的他画了一幅漫画以 谴责偷井盖者的可耻行为。漫 画上的老太太和小孩站在无盖 的窨井前,面对陷阱,他们茫 然不知。
孙先生说,井盖被偷走后 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很可怕的, 偷盗者太缺德了,井盖没几个 钱,但如果造成人身伤害,后 果将是不堪设想。
发现偷井盖可电话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7b737e0b1c59eef8c7b471.png)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2)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重视考察学生的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2)获得资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等。
【活动重难点】1.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2.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时间】课外一周,课内三课时。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制定计划,明确分组一、导入:从朗诵写月亮的诗文或讲一则关于月球的故事入手,以激起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二、师生协作,制定计划:1.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月亮文化”,一个是“月球探秘”。
2.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准备完善);(1)观测月亮运行的情况;(2)观察星空变化;(3)观察月相,并每日画下来;(4)搜集有关资料;(5)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
三、明确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四、活动准备过程分组活动:小组成员自主合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观测,完善档案袋。
活动时间:课下延伸不少于半个月时间。
第二课时成果展示,活动交流一、导入二、小组交流1.交流档案袋完善情况。
2.进行月球奥秘以及月亮文化知识擂台赛。
知识擂台赛部分参考试题:A组: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B组:①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②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③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④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⑤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⑥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⑦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⑧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⑨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⑩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C组: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D组——中国古代部分月亮诗词: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案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65affb9b89680202d8251c.png)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本次活动内容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本次活动目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依据这一指导思想设置的。
目的在于通过主题探究这一形式,尽量发掘学生身上蕴含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就感,形成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次学习,意在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提高。
1.知识方面:①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
学会报告、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②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懂得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利用科技,否则会对人类与社会造成危害。
2.能力方面: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②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走入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3.品德方面: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及敢于表现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
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认真实践、努力钻研、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及不怕困难与挫折、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③培养学生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④建立起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意识与态度,建立起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与价值观。
⑤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如何指导探究准备从教师来讲,首先,应向学生讲述探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其次应向学生介绍语文(社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即:确定探究课题——制订探究计划——搜集资料——加工、分析、处理所搜集的资料——提出观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这一过程在第四板块“探究建议”中将具体体现出;同时还应向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见单元内容介绍)。
苏教版九上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苏教版九上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4d301dba1aa8114431d9ac.png)
第六题:写作
• 第一题,可以写场面,也可以写过程。重要的是 展开联想,教师可以用小标题提示或用设问的方 式给学生一些启发。 • 例如: • (1)陈胜“辍耕之垄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陈胜筹划起义时所用的计谋,也有很大的想象空 间。 • (2)小标题 •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我读书,我快乐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四题———掌握一些句式
• • •
–
温馨提示: 本题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特殊句式的有关知识, 更好理解课文。 答案参考:
– –
– – 文言文中常用“……者……也”作标志,判断句, 译时应加“是”; “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的倒装句; 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于途”“于树”提前,即 “于途歌”“于树休”; 省略主语,译时应补出:(蛇)触草木,(草木) 尽死; “林尽水源”及“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 • • • • •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 • • • • • • • 一、人名称谓 1.人名:名、字、号、谥号、籍贯、官名 2.称谓:一般称谓、谦称、敬称、特称 二、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 2.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八个方向) 3.特殊的地名:江、河、阴阳、中国、九州 4.别称:南京(建业.建康)、开封(大梁.东京)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b34c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0.png)
05 单元小结
学习收获
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掌握了更多复杂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更 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文学鉴赏能力增强
通过对多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我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有了显著提 高,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化素养提升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 信。
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 高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技巧、
语言表达等方面。
02 课文研读
《沁园春·雪》
总结词:壮志凌云
详细描述:这首词展现了毛泽东的壮志凌云,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表达了作者对 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自信。
《雨说》
总结词:温柔细腻
详细描述:这首诗以雨的口吻,温柔细腻地描绘了春雨的滋润和大自然的生机。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综合学习 与探究
contents
目录
• 单元导语 • 课文研读 • 写作技巧探讨 • 综合性学习 • 单元小结
01 单元导语
单元主题
主题概述
本单元以“学会读书”为主题,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 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主题背景
在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 料,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写作训练
02
每周至少写一篇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深入了解文学背景
03
对所学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拟人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 特征或情感,使描述更加 生动有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综合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方法探究》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综合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方法探究》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178239192e45361066f549.png)
记忆积累有哪些方法?
与人合作研究有哪些方法?
……
2.制作“我的学习方法表”,指导自己未来的语文学习。
我的写字方法我的阅读方法
我的表达方法我的其他方法
3.活动指导:
(1)访问要有礼貌,注意对他人的称呼。
(2)注意倾听,善于向对方追问。
(3)预设采访的问题要清晰细致。
(4)学会收集整理书籍和网络上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交往互助的意识。(难点)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
教学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课件
教学基本
环节
一、旧知温故。
1.你在语文学习上有哪些方法?
二、揭示课题,析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三、寻找主题,初步自探。
1.寻找主题:
六年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一定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与我们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先确定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梳理自己的学习方法,填写“学习方法分类卡”。结合资料与他人的“学习方法分类卡”,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完善。
与课堂有关与作业有关与阅读有关
与习作有关其他学习方法
5.通过“学习方法运用卡”,思考学习方法适用的不同情况与文体。
常用的学习方法
不常用的学习方法
需要巩固的学习方法
四、成果展示,方法交流。
五、兴趣培养,鼓励学习。
2017-2018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
综合学习活动语文学习方法探究
备课时间
4.11
授课时间
4.18-4.19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班级姓名
一、线索导学
1、“乾隆盛世”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
2
18
3
二、自主、合作
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2、乾隆中期时,平定,巩固西北边防;
全国人口约;
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从书编撰完成;
18世纪末,中国GDP总量占世界总份额将近;
3、复习梳理: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措施的共同意义是什么?东南:
东北:
西北:
西藏:
西南:
民族政策:
3、阅读课本P27资料1至4,说说这些资料反映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危机?
4、1792年,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马戛尔尼来华后,向清政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等多项要求,乾隆皇帝对此持什么态度?如何全面评价?
6、乾隆皇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反映清统治者怎样的心理?由此实现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7、1793年,英国使团在承德避暑山庄给乾隆帝祝寿,带来的礼物有哪些?
请你大胆猜测一下,清政府的回礼可能有哪些?
比较两国互赠的礼品,你发现什么问题?
8、据课本P28资料1和3,说说,中西在文化习俗上有哪些差异?
9、阅读课本P28资料2,想一想哪一政策导致中国之教育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同一时期,英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10、阅读课本P29资料6:说说当时中、英两国采煤方式主要差别是什么?
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已进行了什么革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想想,同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概况?
11、阅读课本P29资料5:说说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御入侵洋兵的依据有?
三、资料链接
1、资料一:马戛尔尼使华提的六点书面要求
(1)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2)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3)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留居、存放货物之所。
(4)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上款相同的权利
(5)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6)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