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老年人的城市广场坐具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老年人的城市广场坐具设计研究作者:许萱杨琳
来源:《设计》2020年第17期
摘要:为了实现适老化理念在城市广场坐具上的应用设计。

分析总结老年人的特征,得出适老化广场坐具的设计原则,并实地调研宜兴市的广场坐具,将适老化理念在广场坐具上进行改进应用设计。

得到应用设计改进方案。

实现适老化理念在城市广场坐具上的应用设计,为城市坐具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城市广场坐具设计适老化室外家具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9-0143-03
引言
目前,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老年人已逐渐成为工作日城市户外活动的主体,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1]。

城市广场坐具作为将使用者与城市广场联系起来的纽带,在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广场環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国对面向老年人的广场坐具方面,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设计存在着造型单一,功能单一,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等问题,普遍不具备适老性[2-4]。

因此,对于面向老年群体的城市坐具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老年使用者的特征分析,以及对现有广场坐具的实地调研,提出一种改进的设计方案,以期满足适老化需求,为适老化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一)老年人特征分析
本文所指老年人是60岁以上的中国公民,且针对有活动能力的老人。

对老年人特征的分析可以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展开。

1.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不断衰退,表现如视觉、听觉、触觉不灵敏、记忆衰退、动作协调性下降等,在身体尺寸方面,老年人的身高较其青年时一般会有所缩减,但是体重、围长、宽度会增加[5]。

2.心理特征。

进入老年后,人们的社会角色、经济地位不再是主导,生活节奏与社会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空闲时间增多,社会参与感变弱,同时伴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其心理特征变化较大,主要可以归纳成孤独感、怀旧感、自卑感、抑郁感和多疑感。

3.行为特征。

除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生活行为也是进行适老化设计必不可少需要关注的方面。

老年人在城市广场上的户外行为可分为动态和静态活动两类,能够体现出城市人文风貌。

总体来说,城市广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互相交流的机会,他们的状态既分散又聚集,表现出以下的行为特征:聚集性、时域性、地域性和相对独立性[6-7]。

(二)适老化城市广场坐具设计原则
1.实用性。

城市广场的适老化坐具首先应满足其基础的功能,即实用性,满足支撑人体、坐或倚靠的休憩功能。

广场坐具受日晒雨淋,被高频率使用,需要采用坚固耐久的材料,易更新易管理的结构,如石材、复合木材、金属等,延长坐具的使用寿命。

2 安全性。

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及动作精准度等都不及青年,在心理上也缺失安全感,坐具设计要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老年人坐下与起身的过程比较困难,应保证在活动范围内有辅助性、保护性设施,如扶手、护栏等方便使用,细节处理上要注重圆角、弧线的使用。

3.观赏性。

坐具设计的观赏性由造型,色彩,材料等一同构成。

老年人由于怀旧心理,对传统的造型更为偏爱,需要在现代化设计中找到平衡点。

色彩方面,要改变灰黑棕等沉闷用色,在老年人接纳范围内大胆发挥,也可用木质材料表达沉稳低调的暖色调,考虑材料的感觉特性[8]。

4.舒适性。

老年人坐具的舒适性设计主要表现在人机工程学上,要做到无障碍设计[9]。

如为方便起身,比普通座椅高的坐高;有足够调整坐姿空间的坐深与坐宽;舒适的坐面材料[10];缓解老年人腰部和腿部压力的坐倾角和靠背倾角;以及造型前翘以方便抓扶的扶手等。

5.可持续性。

老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单纯追求产品的耐用性,更注重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

如木塑复合材这一新型环保材料,其生产、使用、回收等生命周期过程中均符合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且防潮防晒,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耐腐蚀性,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12]。

6.环境协调性。

城市广场坐具不仅自身要素统一和谐,还要与周围环境融合,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老年人偏好草地等自然景观,坐具需要与广场的自然环境相协调[13]。

同时,在城市社会的整体环境下,坐具设计要保持地域特色,构建现代化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城市。

7.文化传承性。

老年人具有怀旧心理,在传统文化上表现为认同感和归属感,重视文化传承。

城市坐具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表现者与传承者,设计时可以提取当地特有的文物古迹造型,从绘画雕塑等艺术方面发掘灵感,通过直接或隐喻的造型表达传递文化信息[14],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

一、城市广场坐具调研分析
(一)实地调研
本文选取宜兴市中心的城市文化广场展开实地调研,广场坐具以三类为主,分别是长椅、树池座凳和三层观台,如图1-3。

首先三类坐具的造型简单,缺乏观赏性。

长椅整体方正,支撑椅腿由曲线构成;树池座凳造型呈不带导角的八边形,存在不安全性;观台体量最大,长度方向作弧形处理,整体沉重。

材料和色彩完全统一,由单调的灰白色花岗岩组成。

坐具的质量较好,结构牢固,但功能存在明显缺陷,无倚靠,也无扶手等支撑,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需求。

从使用情况来看,由于老年人活动有集聚性,观台使用者最多,长椅一般坐二或三人,树池座凳人数相对最少,经过询问主要是因为座凳与树池间无遮挡,让人心理感觉不够干净。

此外,由于广场绿化较多,石材坐具与广场自然环境搭配较和谐,但缺乏地域文化的体现。

(二)问卷调查
在对坐具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老年使用者展开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

本次调研发放50份问卷,其中3份无效,共回收47份。

1.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調研对象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60至69岁为16人,70至79岁的人数居多,为26人,占比过半,80岁以上人数最少,仅有5人。

此外,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在广场进行活动,有29人,女性为18人。

2 调研对象对坐具使用情况。

47位调研对象中,43位在广场上进行固定活动。

其中,超过七成的人使用坐具的频率是每周五次及以上,使用三至四次的占lg%,使用一至二次的占比最少,仅为7%。

可以看出,广场坐具的使用频繁。

在对目前坐具的使用满意度方面,10分满分中获平均得分6.51,总体满意度不高。

其中质量得分最高,有7.4分,接着以此为与广场环境的协调性、外观、与宜兴文化的配适度,最低是功能,仅5.02分。

宜兴市广场坐具的功能、与城市文化的配适度和外观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调研对象对坐具改进需求。

通过改进假设,笔者调研了使用者对材料、造型、文化、功能方面的需求。

材料受喜爱度最高的3项依次为石材、木塑复合材和金属。

造型方面,使用者更偏向传统风格的踏实稳重的坐具,设计中也需结合轻便简单的现代风格。

对于文化范围的营造,传统中国文化和宜兴特色文化均需重视。

功能是使用者认为最需改进的方面。

在使用者感到不舒服的身体部位中,最多选择是腰部,其次是臀部和腿部,少数人认为颈部、肘部等其他部位有不适感。

使用者对改进功能进行排序的结果显示,合适的坐高呼声最高,接着依次为靠背、舒适的触感、扶手,最后为适当的个人空间。

(三)城市广场坐具存在问题
1.造型简单,材料单一。

广场的三类坐具均由简单线条构成,且无表面装饰,造型缺乏艺术性、趣味性。

部分坐具存在较锐利的线条,存在不安全因素。

材料作为坐具造型的物质基础,造型基于材料实现具体化[15]。

本次调研的坐具材质单一,均为灰白色花岗岩材,是城市户外坐具较传统常见的一类材料,科技含量低,观赏性不够。

2.功能缺失,与老年使用者需求严重不符。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也逐步下降,出现各种程度的问题。

调研坐具仅满足坐的功能,一无靠背,老人久坐腰颈部会酸胀;二无扶手,起立和坐下的动作会存在不安全性;三是座面材料舒适度不足,石材的自身温度随温差变化较大,在夏、冬两季表现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

3.缺乏地域文化内涵。

坐具同质化,无地方特色。

调研坐具的风格形态是机械性、批量化的产物,过于标准化,局限在常规的石材长凳、死板造型的树池座凳上。

设计时没有挖掘符合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文元素,使得城市的原有特色淡化,城市面貌趋同。

二、适老化理念在城市广场坐具上的应用设计改进方案
(一)设计方案简介
如图4-6,分别为长椅、树池座凳和三层观台的改进设计效果图。

三类坐具造型传统也不失轻便感,在原有材料花岗岩的基础上,以不锈钢为结构,包覆木塑复合材,且增加了靠背和扶手,造型和尺寸都满足老年人舒适性和安全性需求。

同时,文化元素方面以宜兴市紫砂壶为灵感,扶手造型以其为参考,同时结合传统水纹样做雕刻展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融合。

可以说,坐具整体在“人一坐具一环境”这三大设计要素中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适老化设计说明
1.坐具功能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功能是老年使用者感到最不满意的方面,而在功能改进方面,使用者对坐高、靠背、触感、扶手和个人空间等都提出了需求。

基于此,相较于现有坐具,设计方案中调整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坐高,增加了靠背和扶手,并将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材料改为木塑复合材。

现有的三类坐具仅仅满足坐的功能,但并不完全具备倚靠,支撑人体的功能。

所以,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安装靠背使其能够缓解老年人腰背压力,同时安装扶手,一是辅助老年人起身、坐下的动作,二是可以做手肘支撑,在老年人阅读、玩手机等活动时可以缓解脖颈的酸痛,三是保持一定距离感,给老年群体一定的独立空间。

坐具中,三层观台由于改为了舒适的坐高,去往上层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十分不便,故在一侧设置合适的台阶通道,二层作供使用者站立交流的活动通道,有效解决了目前坐具使用中,上层使用者将脚搁置在下层座面,导致下层位置无法使用的问题,提高了实际利用率,并设护栏保障安全。

此外,木塑复合材性能优异,质量耐用,实用价值高,同时触感温和,相较现有冷硬的花岗岩安全系数更高,更贴合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

2.坐具造型符合老年人的观赏性需求。

三类坐具的造型均是传统风格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保留传统坐具的稳固感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设计的轻便性。

其中扶手设计借鉴宜兴代表性工艺产品——紫砂壶的把手造型,满足城市居民的普遍审美。

在坐具的整体造型方面,长椅多运用曲线线条,以厚实的花岗岩板为支撑,下部中空,缓解了厚重感,是传统也不失轻便感的表现;树池座凳为带圆弧拐角的正方形,四角下以石材做支撑,其余下部中空,同样具有轻便性,四角柔和的线条会让使用者在视觉上感受到安全,且选用的木塑复合材对深浅原木色两色进行了横竖搭配排布,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统一色彩的三类坐具中具有一定的跳脱性;三层观台落地设计更显稳固,整体呈环形曲线,方便老年人围聚交流。

观台背面做植物生态墙,合理利用了观台的大体量,能够做灌溉和蓄水处理,符合“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具有现代科技感,且绿植对老年人来说具有自然亲切的特性。

在色彩方面,花岗岩和木塑复合材均是接近自然本色的色彩,老年人的接受度较高,相较于之前的单—灰白色,更显活力。

3.坐具材料满足老年人舒适度,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的协调性好。

材料选取的是调研结果中受使用者喜爱度最高的花岗岩、木塑复合材和不锈钢,三种材料色彩和质感自然纯朴,视觉上易使老年人感到亲近。

其中,花岗岩是利用现有的材料,做坐具的支撑,稳固耐久性好,符合就近利用的经济性需求。

木塑符合材包覆与人体接触面,软硬适中,触感温和,防潮防晒质量好,且可回收利用,生命周期各过程均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不锈钢做整体框架,调研对象普遍认可其结构牢固且轻便现代,同样是环保可回收的材料。

此外,城市广场绿植丰富,设计中自然感的材料,使得坐具整体与广场的自然环境十分协调。

1.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调研对象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60至69岁为16人,70至79岁的人数居多,为26人,占比过半,80岁以上人数最少,仅有5人。

此外,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在广场进行活动,有29人,女性为18人。

2 调研对象对坐具使用情况。

47位调研对象中,43位在广场上进行固定活动。

其中,超过七成的人使用坐具的频率是每周五次及以上,使用三至四次的占lg%,使用一至二次的占比最少,仅为7%。

可以看出,广场坐具的使用频繁。

在对目前坐具的使用满意度方面,10分满分中获平均得分6.51,总体满意度不高。

其中质量得分最高,有7.4分,接着以此为与广场环境的协调性、外观、与宜兴文化的配适度,最低是功能,仅5.02分。

宜兴市广场坐具的功能、与城市文化的配适度和外观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调研对象对坐具改进需求。

通过改进假设,笔者调研了使用者对材料、造型、文化、功能方面的需求。

材料受喜爱度最高的3项依次为石材、木塑复合材和金属。

造型方面,使用者更偏向传统风格的踏实稳重的坐具,设计中也需结合轻便简单的现代风格。

对于文化范围的营造,传统中国文化和宜兴特色文化均需重视。

功能是使用者认为最需改进的方面。

在使用者感到不舒服的身体部位中,最多选择是腰部,其次是臀部和腿部,少数人认为颈部、肘部等其他部位有不适感。

使用者对改进功能进行排序的结果显示,合适的坐高呼声最高,接着依次为靠背、舒适的触感、扶手,最后为适当的个人空间。

(三)城市广场坐具存在问题
1.造型簡单,材料单一。

广场的三类坐具均由简单线条构成,且无表面装饰,造型缺乏艺术性、趣味性。

部分坐具存在较锐利的线条,存在不安全因素。

材料作为坐具造型的物质基础,造型基于材料实现具体化[15]。

本次调研的坐具材质单一,均为灰白色花岗岩材,是城市户外坐具较传统常见的一类材料,科技含量低,观赏性不够。

2.功能缺失,与老年使用者需求严重不符。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也逐步下降,出现各种程度的问题。

调研坐具仅满足坐的功能,一无靠背,老人久坐腰颈部会酸胀;二无扶手,起立和坐下的动作会存在不安全性;三是座面材料舒适度不足,石材的自身温度随温差变化较大,在夏、冬两季表现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

3.缺乏地域文化内涵。

坐具同质化,无地方特色。

调研坐具的风格形态是机械性、批量化的产物,过于标准化,局限在常规的石材长凳、死板造型的树池座凳上。

设计时没有挖掘符合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文元素,使得城市的原有特色淡化,城市面貌趋同。

二、适老化理念在城市广场坐具上的应用设计改进方案
(一)设计方案简介
如图4-6,分别为长椅、树池座凳和三层观台的改进设计效果图。

三类坐具造型传统也不失轻便感,在原有材料花岗岩的基础上,以不锈钢为结构,包覆木塑复合材,且增加了靠背和
扶手,造型和尺寸都满足老年人舒适性和安全性需求。

同时,文化元素方面以宜兴市紫砂壶为灵感,扶手造型以其为参考,同时结合传统水纹样做雕刻展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融合。

可以说,坐具整体在“人一坐具一环境”这三大设计要素中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适老化设计说明
1.坐具功能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功能是老年使用者感到最不满意的方面,而在功能改进方面,使用者对坐高、靠背、触感、扶手和个人空间等都提出了需求。

基于此,相较于现有坐具,设计方案中调整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坐高,增加了靠背和扶手,并将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材料改为木塑复合材。

现有的三类坐具仅仅满足坐的功能,但并不完全具备倚靠,支撑人体的功能。

所以,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安装靠背使其能够缓解老年人腰背压力,同时安装扶手,一是辅助老年人起身、坐下的动作,二是可以做手肘支撑,在老年人阅读、玩手机等活动时可以缓解脖颈的酸痛,三是保持一定距离感,给老年群体一定的独立空间。

坐具中,三层观台由于改为了舒适的坐高,去往上层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十分不便,故在一侧设置合适的台阶通道,二层作供使用者站立交流的活动通道,有效解决了目前坐具使用中,上层使用者将脚搁置在下层座面,导致下层位置无法使用的问题,提高了实际利用率,并设护栏保障安全。

此外,木塑复合材性能优异,质量耐用,实用价值高,同时触感温和,相较现有冷硬的花岗岩安全系数更高,更贴合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

2.坐具造型符合老年人的观赏性需求。

三类坐具的造型均是传统风格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保留传统坐具的稳固感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设计的轻便性。

其中扶手设计借鉴宜兴代表性工艺产品——紫砂壶的把手造型,满足城市居民的普遍审美。

在坐具的整体造型方面,长椅多运用曲线线条,以厚实的花岗岩板为支撑,下部中空,缓解了厚重感,是传统也不失轻便感的表现;树池座凳为带圆弧拐角的正方形,四角下以石材做支撑,其余下部中空,同样具有轻便性,四角柔和的线条会让使用者在视觉上感受到安全,且选用的木塑复合材对深浅原木色两色进行了横竖搭配排布,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统一色彩的三类坐具中具有一定的跳脱性;三层观台落地设计更显稳固,整体呈环形曲线,方便老年人围聚交流。

观台背面做植物生态墙,合理利用了观台的大体量,能够做灌溉和蓄水处理,符合“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具有现代科技感,且绿植对老年人来说具有自然亲切的特性。

在色彩方面,花岗岩和木塑复合材均是接近自然本色的色彩,老年人的接受度较高,相较于之前的单—灰白色,更显活力。

3.坐具材料满足老年人舒适度,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的协调性好。

材料选取的是调研结果中受使用者喜爱度最高的花岗岩、木塑复合材和不锈钢,三种材料色彩和质感自然纯朴,视觉上易使老年人感到亲近。

其中,花岗岩是利用现有的材料,做坐具的支撑,稳固耐久性好,符合就近利用的经济性需求。

木塑符合材包覆与人体接触面,软硬适中,触感温和,防潮防晒质量好,且可回收利用,生命周期各过程均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不锈钢做整体框架,调研对象普遍认可其结构牢固且轻便现代,同样是环保可回收的材料。

此外,城市广场绿植丰富,设计中自然感的材料,使得坐具整体与广场的自然环境十分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