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汇总
济宁在淮海经济区的位置与发展
济宁在淮海经济区的位置与发展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是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并存的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多个市组成,包括山东的济宁、枣庄、泰安、莱芜、日照、临沂、菏泽、聊城、德州;江苏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河南的信阳、商丘、周口;安徽的蚌埠、淮北、宿州、阜阳和毫州等市,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人。
一、济宁市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市经济发展对比情况1.经济总量2021年济宁市GDP总量4301.8亿元,列淮海经济区第3位,徐州以5808.52亿元居首位,盐城以4576.08亿元居第2位,莱芜以702.8亿元列最后1位。
2.产业结构2021年济宁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1.3:47.3:41.4调整为11.2:45.3:43.5,第三产业占比列淮海经济区第6位,临沂、盐城和徐州三产占比分居第1、2和3位,分别比济宁市高4.5个、4.2个和3.9个百分点,比排在末位的周口高9.7个百分点。
3.工业经济2021年济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列淮海经济区第23位,仅高于枣庄(6.2%)和淮北(3.2%)2个市,比增速最高的宿迁(11.4%)低5.1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515.7亿元,列淮海经济区第10位。
4.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济宁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9.0亿元,列淮海经济区第4位,徐州(4797.33亿元)、盐城(3882.83亿元)和临沂(3603.30亿元)分列前3位。
5.财政税收2021年济宁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391.5亿元,列淮海经济区第3位,比位列首位的徐州(516.1亿元)低124.6亿元,比位居第2位的盐城(415.2亿元)低23.7亿元。
二、对比中的差距问题通过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各市的对比可以看出,济宁市主要经济指标在总量方面具有优势,主要指标处于淮海经济区3到7位,彰显济宁市近年来“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效应。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一、山东省简介: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的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第三产业尤为突出;山东省的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据主要地位;基本可以分庭抗礼;2015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的7.6%;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5.3%;2011年至2005年间;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呈逐年递增趋势;第一、二产业呈逐年递减趋势;第二产业所占比值下降到50%以下;不再占据绝对优势..但由表2可知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虽呈下降趋势;但生产总值却不断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于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过两万亿元;此上信息表明山东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2.产业结构现状横向分析:山东省内的17个主要城市;根据地理环境和政府支持程度不同;城市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别..现就省内各市2014年与2015年生产总值及其增加值进行对比..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注:本表绝对额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内各市国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的城市; 第一产业占比越小; 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加大;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放于沿海城市;特别是青岛、烟台地区;山东政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出台相关政策;使得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已经成为了山东经济发展的主流;青岛市的第三产业比其第二产业生产总值高;总体看来;经过改革开放;山东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转化..三、山东省产业结构总结:三大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二产业作为基础就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推动第一、二产业的进步..“大量实证研究和国内外产业发展实践表明;通过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发展方式改变;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工程;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振兴、实现赶超战略的必由之路与基本经验1”;山东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山东经济结构改善和发展的根本所在..1李众宜、何光一、山军勇山东产业结构特征《商业时代》2011年第03期2陈良浅析山东产业结构现状2007年第31期3丁娟山东产业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
区域评估报告济宁
区域评估报告济宁根据区域评估报告,我将重点介绍济宁市的情况。
济宁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中部偏东地区。
济宁市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辖8个区县。
根据最新数据,济宁市总人口为约910万人。
济宁市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交通网。
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都十分便捷。
同时,济宁市还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
在经济方面,济宁市有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主要的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能源、化工以及服务业等。
济宁市还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尤其以家具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闻名。
济宁市的人文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旅游资源。
济宁市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孔庙、孔府和曲阜三孔是济宁市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济宁市还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湖泊、山脉等,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济宁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还有待提升,城市的发展不够有序和协调。
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问题也需要解决。
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待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此外,虽然济宁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业开发和管理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济宁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力度,努力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
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其次,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高济宁市的旅游业水平。
综上所述,济宁市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
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相信济宁市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说明济宁市总体规划(2022-2030)《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21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
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
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有限。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
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用地规模。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行业结构资料
山东省行业结构资料山东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省份,其行业结构丰富多样,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个方面对山东省的行业结构进行探讨。
1. 工业山东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工业领域涵盖了多个行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石油化工产业。
如今,山东省已经形成了以临沂、济宁、齐河、东营等城市为中心的炼油装置集群,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钢铁、汽车、电子、纺织等行业也有着较大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2. 农业尽管山东省的工业发展迅猛,但农业仍然是山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地理条件优越,拥有较大的农业面积,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其中,小麦、玉米、黑豆、糖料、棉花等粮油作物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产品。
此外,山东省的水果、蔬菜以及水产养殖业也十分发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3. 服务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东省的服务业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旅游业,在山东省的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泰山、威海、青岛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
此外,金融、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省的行业结构多元化,工业、农业、服务业各具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在中国东部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地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的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保障。
同时,山东省将继续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济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济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济宁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中部,胶东平原腹地,地处曲阜盆地,北邻济南,东至泰安。
济宁是山东省的地级市,也是曲阜市的所在地。
作为山东省中部的重要城市,济宁的产业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济宁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济宁市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并成功创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济宁市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实现全面振兴。
其次,济宁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在济宁市,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如济宁博锐机械、济宁恒星机械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济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济宁市政府还吸引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如济宁华海科技、济宁数码科技等。
这些企业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性的产品,推动了济宁市的科技型产业发展。
再次,济宁市也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济宁市政府积极引进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企业,助力于济宁市成为山东省中部地区的服务业中心。
同时,济宁市政府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如拓展曲阜孔庙景区、亚洲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济宁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此外,济宁市还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济宁作为孔子的故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济宁市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济宁市政府积极组织文艺活动,举办文化展览,培养和引导有创意的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推动济宁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总的来说,济宁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较为理想。
济宁市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济宁市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济宁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
2024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总结范本2024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村经济逐渐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下面是对2024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的总结。
一、粮食产业市农村粮食产业在上半年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农民科学种植、高效管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资的支持力度,推进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市农村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加强了粮食储备和管理,保障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二、畜牧养殖业市农村畜牧养殖业在上半年稳步发展。
政府加强了畜牧养殖业的规范管理,推行了养殖场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
推广高效饲料和疫苗,加强了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市农村加大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力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带动了农村居民的增收。
三、果蔬产业市农村果蔬产业在上半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府加强了果蔬种植的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了果蔬的产量和质量。
市农村修建了一批冷库和果蔬加工设施,延长了农产品的保鲜期,上市鲜果蔬的供应时间得到了延长。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果蔬的包装和销售,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增收。
四、水产业市农村水产业在上半年发展迅速。
政府加大了对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市农村修建了一批鱼塘和水产养殖基地,增加了水产养殖的规模和产能。
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了水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五、林业市农村林业在上半年稳步发展。
政府推行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加强了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市农村加大了林木培育和造林绿化的力度,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林木品质。
同时,市农村推动了林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增收。
综上所述,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政府的支持和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济宁市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济宁市农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中国的农业大市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济宁市农业现状的分析,了解其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2. 济宁市农业发展现状2.1 农业产业结构济宁市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畜牧养殖为主导,其中粮食种植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蔬菜、水果和畜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2 农业技术水平济宁市农业技术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民普遍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此外,农业科技研究也有不断的创新,农药、化肥的使用合理化程度也在提高。
2.3 农业生产效益济宁市农业生产效益年年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同时,畜牧业、蔬菜和水果业的产量也在逐年攀升。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3. 济宁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3.1 资源环境压力济宁市农业发展受限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限制,尤其是水资源短缺。
土地逐渐减少,土地质量下降,造成了农业生产中的困扰。
3.2 产品市场竞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
济宁市农产品在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价格方面。
3.3 农民收入问题尽管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了,但是农民收入仍然相对较低。
农民普遍面临土地流转问题,农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4. 济宁市农业发展策略4.1 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济宁市应加大力度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和节水技术的利用率,确保农作物灌溉的稳定性。
4.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推广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4.3 发展特色农产品济宁市应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开展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
4.4 加强农民培训与产业扶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济宁规划图
济宁规划图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济宁市政府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城市规划图。
首先,根据济宁市的发展方向,规划图着重于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济宁市将加大生态环保力度,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规划图中规定了建设绿化带的区域,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同时,规划图还规定了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区域,以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水平。
其次,规划图还注重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济宁市将继续扩大城市道路网,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规划图中规定了新建道路和提升道路的区域,同时还规定了建设地铁和轻轨的路线。
这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方便居民的生活。
此外,规划图还安排了城市的产业发展。
济宁市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
规划图中规定了新建商业区的区域,将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规划图还规定了新建科技园和产业园的区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最后,规划图还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
济宁市将新建大型综合体和社区,提供更多的商业和文化设施。
规划图中规定了建设公园和广场的区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规划图还规定了建设学校和医院的区域,保障居民的教育和医疗需求。
通过这份规划图的实施,济宁市将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居民的生活将更加便利舒适,环境质量将得到保护和改善。
济宁市将成为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11•【字号】济政字〔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济政字〔202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济宁市人民政府2023年4月11日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总则为系统谋划部署“十四五”期间全市矿产资源领域主要任务和改革发展重要举措,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省规划)和《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等相关文件要求,编制《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指导济宁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县(市、区)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
涉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当与本《规划》做好衔接。
《规划》适用于济宁市所辖行政区域。
《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2021年至202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35年。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产业发展概况: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粮食、畜牧业、果蔬和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粮食产业化:济宁市注重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业,引导农民选择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现已建立了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推广了高效种植方式和农业机械化技术。
同时,搭建了粮食收储体系,加强了粮食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促进了粮食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三、畜牧业产业化:济宁市注重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推进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通过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改良优良品种、加强饲料生产和管理等措施,提高了畜牧业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一批规模化养殖场,打造了一批知名畜牧品牌,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四、果蔬产业化:济宁市积极推广果蔬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方式。
通过打造果蔬示范区和品牌产品,提高了果蔬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延长产品的销售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
果蔬产业化在全市农村地区起到了带动作用,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农产品加工:济宁市注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加工农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同时,加强对加工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在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之,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看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链条的衔接不够紧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产业链衔接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是我对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汇报。
谢谢!。
济宁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济宁项目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作为山东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济宁市具备发展项目市场的良好条件。
本报告旨在对济宁市项目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为项目投资提供决策参考。
二、市场概况济宁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近年来,济宁市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注重发展项目市场,吸引了大量投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济宁市项目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增长迅速:近年来,济宁市项目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这主要归因于济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2.产业结构优化:济宁市项目市场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项目和服务业项目成为市场的主要投资方向。
这反映出济宁市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3.国内外投资者广泛参与:济宁市项目市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纷纷涌入济宁市,推动了项目市场的繁荣。
三、市场分析1.市场潜力巨大:济宁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
特别是随着济宁市政府加大对项目市场的扶持力度,市场环境更加稳定和有利。
2.发展优势明显:济宁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为项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济宁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了良好的人才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加入到项目市场。
3.市场竞争激烈:尽管济宁市项目市场发展得较快,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不仅来自其他城市的项目市场竞争,还有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济宁市在市场推广和项目落地方面还需加强。
四、市场前景展望1.投资机会广阔:济宁市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可以通过与济宁市政府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取得可观的回报。
2.政策支持不断增强:济宁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市场的发展,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未来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增加。
济宁经济调研报告
济宁经济调研报告济宁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经济调研报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济宁市的产业结构非常多元化。
该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金融、商贸等。
农业是济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养殖业也相对发达。
制造业方面,济宁有许多重点企业,如济宁天台机械集团、济宁化纤、鲁信化学等,在该市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能源领域,济宁有一座大型的火电厂,该厂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供应。
交通运输方面,济宁有一座大型的铁路站,位于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的交汇处,成为山东省的交通枢纽。
其次,济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济宁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
在新兴产业方面,济宁市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此外,济宁市在城市建设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和新兴产业园,优化了城市规划和环境。
再次,济宁市的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济宁市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也在增强。
这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济宁市的外贸也在逐年增长,外资进入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这为济宁市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最后,济宁市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济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曲阜孔庙、孟庙、杜甫庙、五云山等。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消费,为当地经济增加了很大的收入。
综上所述,济宁市的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通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和市场潜力的巨大,济宁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然而,也需要继续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政策环境和推进产业升级,为济宁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济宁评估报告
济宁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济宁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部。
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农业、先进的制造业和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服务业而闻名。
近几年来,济宁市政府在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社会事务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次评估报告旨在对济宁市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经济评估2.1 综合经济实力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济宁市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
工业方面,济宁市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涵盖了石化、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
其中,山东省的石油化工产业园就位于济宁市境内,为该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农业方面,济宁市是山东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
同时,该市还以种植苹果、葡萄为主的水果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服务业方面,济宁市的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也处于较高水平,为该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2 城市规划评估济宁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规划方面,济宁市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市内的道路交通拥挤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城市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市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济宁市还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社会评估3.1 教育评估济宁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学校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该市的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数量较多,并且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相对均衡,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同时,济宁市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
3.2 医疗评估济宁市的医疗水平相对较高,拥有一批优秀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才。
市内的医疗设施较为齐全,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济宁市还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及时、方便的医疗服务。
山东各市产业发展趋势
山东各市产业发展趋势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山东各市的产业发展趋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山东各市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济南市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也是山东经济中心。
济南市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金融、物流和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济南市将继续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物流和商贸等新兴服务业的水平。
同时,济南市还将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二、青岛市青岛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青岛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等。
制造业方面,青岛市的造船、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
服务业方面,青岛市的旅游、文化创意和金融等产业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未来,青岛市将继续发展制造业,加大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力度。
同时,青岛市还将加强海洋经济的开发,推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能源和海洋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三、烟台市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山东省重要的沿海城市。
烟台市以农业和渔业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和渔业港口。
未来,烟台市将继续发展农业和渔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海鲜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烟台市还将发展旅游和食品加工等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四、潍坊市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工业城市之一。
潍坊市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
未来,潍坊市将继续发展制造业,加大高科技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力度。
同时,潍坊市还将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五、济宁市济宁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城市。
济宁市以农业为主导,主要产业包括粮食种植和种养殖业。
未来,济宁市将继续发展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济宁就业现状报告
济宁就业现状报告1. 引言济宁作为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该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济宁市的就业现状,包括就业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就业率以及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等。
2. 就业人口规模根据济宁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济宁市总人口为约900万人。
其中,就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
济宁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基础。
3. 就业结构济宁市的就业结构相对分散,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农业仍然是济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占就业人口的比例较高。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济宁市的工业和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就业的重要领域。
4. 就业率济宁市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根据济宁市人社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济宁市的就业率为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得益于济宁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计划,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 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济宁市的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几年,济宁市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提高就业人口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
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济宁市将加大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岗位和就业机会。
6. 政府的就业政策为了促进济宁市的就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
例如,政府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补贴和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同时也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7. 就业问题和挑战尽管济宁市的就业形势整体上较为乐观,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济宁市需要应对老年人就业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岗位。
其次,济宁市的农业结构尚未得到全面升级,需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就业的转型升级。
8. 结论总体来说,济宁市的就业形势较好,就业人口规模大、就业结构多元化,并且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济宁市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也需要继续关注就业问题和挑战,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政策来推动就业的持续发展。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之一、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面将对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第一产业:农业仍然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拥有较大的农业基础和农产品种植面积。
山东省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中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要作物。
此外,山东省还有一定规模的果蔬种植和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
2.第二产业:制造业在山东省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山东省的制造业主要包括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
其中,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在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
3.第三产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山东省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壮大。
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以金融、商贸、旅游等为主要支撑行业。
山东省作为沿海省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青岛和威海等沿海城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4.新兴产业:山东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例如,山东省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已经成为全国的研发和生产中心,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体来说,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农业仍然是基础产业,制造业是经济的支撑力量,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山东省通过协调三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优化升级。
未来,山东省还需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济宁2023工作总结
济宁2023工作总结回首2023年,济宁市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在这一年里,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2023年,济宁市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2023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投入,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同时,我们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2023年,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质环境,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023年,济宁市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济宇市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意义。
整体较优的产业结构,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够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济宇要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实现经济乂好乂快发展,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必须尽快适应改革大局,拿出不破不立的决心和勇气,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一、产业结构现状基本分析(一)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质量性指标,也是系统研究某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情况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展以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尤其是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6.8:35.8,第三产业占比达到相对高地,2004年之后,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放缓、平稳发展等儿个时期,至2013年, 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1.1%,第三产业占比调整至36. 9%o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显著, 且第一与二三产业呈“剪刀形”发展趋势,“二、三、一”产业结构格局逐渐趋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因逐步向笫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显著提升。
伴随着三次产业增加值总量结构的调整,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00-2010年,一产从业人员占比下降19. 5个百分点,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分别提高7. 7、11.8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全社会从业人员人均GDP已由2000年的12981元/人提高至2013年的 67629 元/人。
炉护驴0炉我炉声箏溝eb炉少声声声声淸代炉炉炉图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演变情况(紛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G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2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情况(紛(二)产业贡献率结构分析。
2023山东产业概况总结
2023山东产业概况总结一、引言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2023年,山东省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总体情况、主要产业发展、外贸表现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对2023年山东省的产业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经济总体情况1. GDP增长2023年,山东省的GDP总量为X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X%。
这一数据显示出山东省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 居民收入水平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
这一数据反映出山东省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就业形势2023年,山东省城镇就业人数达到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三、主要产业发展1. 工业山东省的工业产值在2023年达到了X万亿元,同比增长X%。
工业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钢铁、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
2. 农业山东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发展一直是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3年,山东省农业产值达到了X万亿元,同比增长X%。
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重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3. 服务业山东省的服务业发展迅速,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X万亿元,同比增长X%。
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商贸物流等领域。
四、外贸表现1. 出口额2023年,山东省的出口额达到X亿美元,同比增长X%。
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
2. 进口额2023年,山东省的进口额达到X亿美元,同比增长X%。
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石油和石油制品、机械设备等。
3. 贸易顺差2023年,山东省的贸易顺差为X亿美元,同比增长X%。
贸易顺差的增长表明山东省在国际贸易中有竞争优势。
五、投资环境1. 机构改革山东省在2023年进行了一系列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改革措施包括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政策支持等。
2. 产业政策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济宁市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意义。
整体较优的产业结构,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够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济宁要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必须尽快适应改革大局,拿出不破不立的决心和勇气,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一、产业结构现状基本分析(一)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质量性指标,也是系统研究某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情况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展以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尤其是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6.8:35.8,第三产业占比达到相对高地,2004年之后,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放缓、平稳发展等几个时期,至2013年,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1.1%,第三产业占比调整至36.9%。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显著,且第一与二三产业呈“剪刀形”发展趋势,“二、三、一”产业结构格局逐渐趋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因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显著提升。
伴随着三次产业增加值总量结构的调整,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00-2010年,一产从业人员占比下降19.5个百分点,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分别提高7.7、11.8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全社会从业人员人均GDP已由2000年的12981元/人提高至2013年的67629元/人。
图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演变情况(%)图2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情况(%) (二)产业贡献率结构分析。
贡献率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产业部门贡献率结构情况,可以直观的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演变趋势情况。
总的来看,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的仍然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2006至2012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0%,至2013年底,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1%。
分析工业经济部门内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看出,一是采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略大于制造业,仍然是工业经济部门中拉动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隐射出济宁市经济增长对资源型产业的依存度仍然较高。
二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愈来愈突出,2013年底,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超出采矿业(贡献率21.4%)9.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部门内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较大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零业等传统服务业,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中的租赁、居民服务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表现较突出。
近年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减弱,2010至2013年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6至2010年分别低了3.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提升了2.8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提升了1.8个百分点,金融业提升了1.6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服务业部门产业对经济增长虽呈现积极变化,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波动性较大,显示了结构调整中不稳定性特点。
2010年至2013年,批零业和金融业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而营利性服务业和非盈利性服务业均呈现波浪形的变动趋势。
表1 产业部门贡献率结构情况二、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分析(一)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产业结构演变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会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相反,如果产业结构的演进忽略了稳定性,就会造成增长结构性的大起大落,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效益。
2013年,济宁市服务业占比在全省居第11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比鲁西六市服务业结构最高的临沂市低5.8个百分点。
近年来,济宁市服务业比重与省内各地市相比,提升缓慢,其中很大因素是结构发展稳定性负影响造成的。
衡量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否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可采用标准差系数即离散系数来分析,本文选取2010至201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其中离散系数值越大,表明结构发展稳定性越差。
整体来看,济宁市产业结构发展稳定性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鲁西六市中仅居第4位,德州、临沂、菏泽市分居前3位。
其中济宁市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突出,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鲁西六市中居第2位;第一、三产业结构发展稳定性较差,在鲁西六市中处于中游靠下。
产业结构发展的稳定性,影响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要注重产业结构效益,更加要注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尤其是服务业经济发展基础。
表2 鲁西六市产业结构发展稳定性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较大区域(比如省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门类,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其中份额分量是指按所在较大区域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结构偏离分量(用P表示)是反映部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竞争力偏离分量(用D表示)是反映区域的某产业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此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本文三大产业研究时期选取2006至2013年和2011至2013年,门类产业研究时期选取2005年至2012年和2010年至2012年,考察三大产业和门类产业近10年和近3年结构整体发展情况和结构优劣演变情况,根据结构偏离分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表对三次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进行评价。
(1)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竞争能力不强,二、三产业竞争力较强,但发展基础较差;第二产业近年来发展基础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但具有较强的潜力,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说明如何走出产业结构发展困局,关键仍在第三产业下功夫。
(2)结合产业类型与偏离分量的关系与分类特点,可以将全市产业部门分为四类:一是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产业。
工业、批零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具有较突出的竞争力,可见工业、批零业等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提升与改进,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发展模式,亦能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好的提升作用,要科学合理的设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增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调整的效能。
二是潜力产业。
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及住餐业尽管发展基础不如全省平均水平,但显示出较好的增长能力与竞争力,值得进一步培育发展。
三是稳定调整产业。
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产业发展总体一般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增长能力趋弱,主要得益于较好的发展基础。
提升这些产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全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极为关键。
四是无优势产业。
房地产业、教育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等产业在全省的发展优势已经受到限制,发展基础和竞争力薄弱,增长动力和后劲明显不足,只能依傍发展方式转变寻求出路,力争培育出新的优势产业。
表3 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析中间结果(一)科学发展制造业,提供产业转型后劲动力。
近年来,虽然第二产业结构发展稳定性评价良好,但经济基础发展基础仍然较差,如何走出“煤城”困局,关键在于如何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2012年底,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超过采矿业,优势初现,今年初,在能源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时,国内制造业PMI仍略高于临界点,排除春节因素影响等因素,表明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同时,今年又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破冰”之年,为我市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和结构优化契机。
做强制造业首先要做强制造业企业。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越是发达的地区,品牌性的强企越多。
国内500强企业,济宁市鲜有上榜者,为企业谋发展,优化企业结构已是刻不容缓,而强企的产生除了需要政府提供充裕的资源外,人才更加重要,相对科研型人才来说,在企业强大之初,管理型人才更加重要。
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训制度,更加要重视企业家的培养,树立人才兴业的观念和意识。
(二)稳步提升服务业比重,引领产业转型。
提升服务业比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业比重偏低一直是我是经济发展的软肋。
提升服务业比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工业经济,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后劲动力,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此为强化外在动力;二是优化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
逐步优化升级服务业结构,是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服务业结构不稳定性问题的根本出路。
现代服务业优势性显著,可以被称为朝阳产业,前景看好,也有较好的国内发展环境,但对于我市来说,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传统服务业发展不能放松,升级做强传统服务是优化服务结构的内在动力。
只有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
(三)优化发展环境,助力产业转型。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层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和教育制度,创造清新的育人环境,政府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吸引更多层次的优秀人才来济生活、工作,丰富在济人员年龄、学历层次,完善户籍制度和租赁市场体系,并制定省外人员暂住优惠政策,形成人口辐射效应带动济宁经济发展活力;各级政府应该因势利导, 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尤其是对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的具有潜力的前瞻性的关键产业的技术投入, 使内需的启动更多地成为能给经济带来高收益回报和高质量增长的优质投入, 以形成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的潜力。
(四)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提速产业升级。
济宁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北有环渤海经济圈、南承长三角经济区、西邻中原经济圈、东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发达的东亚经济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战略腹地,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而济宁作为鲁南经济带的经济发展高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成本较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更为突出的资源优势。
抢抓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东亚经济带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部分产业加速向外转移的良好机遇,积极主动承接劳动密集型、能源资源消耗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项目,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资金。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加快以道路、水、电、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及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