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中见大千_片言间明百意_解读钱钟书的_写在人生边上_

合集下载

钱钟书经典语录

钱钟书经典语录

钱钟书经典语录钱钟书经典语录400句钱钟书经典语录精选(一):1、好像一切官僚强盗赌棍投机商人,他相信命。

——钱钟书2、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钱钟书3、女孩子第一次有男朋友的心境也像白水冲了红酒,说不上爱情,只是一种温淡的兴奋。

——钱钟书4、房屋有了窗就像人体有了灵魂。

窗能够开阖,人心亦能够开阖。

——钱钟书5、有几个死掉的自我,埋葬在记忆里,立碑志墓,偶一凭吊。

——钱钟书6、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钱钟书7、人没有这个身体,全是心灵,岂不更好;我并非保重身体,我只是哄乖了它,好不跟我捣乱。

——钱钟书8、事情没有做成的人老有这类根据不充分的信念;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像它酸,也很可能想像它是分外地甜。

——钱钟书9、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钱钟书10、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钱钟书11、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钱钟书12、毫端风虎云龙气,空外霜钟月笛音。

——钱钟书13、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钱钟书14、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它不起。

——钱钟书15、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能够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钱钟书16、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类而不一样,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升华。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论文人》《读伊索寓言》《释文盲》等十篇作品。

看到这些题目就打动了我的心,我自己何尝不是站在了人生的边上,自己心里的阴霾不能释怀,生活永远无法活的轻松自由,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捧读此书心中无限感慨,在人生边上看人生的钱钟书,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给人的感觉----风趣、幽默、又富有哲理。

《写在人生边上》众多内容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论快乐》。

钱先生的观点透彻、达观,让我明白快乐的本质。

“永远快乐”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愿望,但在先生眼中,这四个字是渺茫得不能实现,荒谬的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自相矛盾。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我们往往为短暂的快乐,要忍受许多痛苦,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来盼望和等待。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人类文明的进步发现了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的,精神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我们当今时代,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甚至有些人可以说是吃穿不愁,还有大把的钱可以挥霍,但他们就真的快乐吗?物质上不够富裕的人,却往往能够从普通的小事中体会到精神上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我认为,钱钟书先生还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地对,那就是“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乐观地面对生活,对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享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乐观地过一生人便会变得豁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合理与美好;悲观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就会变得越来越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就会被放大。

即使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乐观地过一生。

钱钟书作文素材

钱钟书作文素材

关于钱钟书的素材及其运用一、宁静淡泊1.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钱锺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

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锺书却无关。

2.1989年《钱锺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3.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

但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

钱锺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4.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锺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将要酬谢他钱,他淡谈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5.杨绛坚持钱钟书的遗愿,要求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二三亲人护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

钱锺书生前淡泊名利,去世也希望能摆脱掉一切虚礼和俗套。

按照他的遗嘱,连骨灰也不曾保留。

但是,钱钟书先生是不朽的,他的音容笑貌、崇高品质和等身著作将永远地留存于天地之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管锥编》出来以后,“钱学”兴起,钱先生声名大起,而他却潜心读书研究,闭门谢客。

一些“钟书迷”不远万里从港台、美国、法国……慕名而来,他却常常以病或者其他原因辞谢,“避之唯恐不及”。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赠与季康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日致谢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有几篇是发表过的,曾和孙大雨、戴望舒、沈从文、孙毓棠各位先生所主编或筹备的刊物有过关系。

陈麟瑞、李健吾两先生曾将全书审阅一遍,并且在出版和印刷方面,不吝惜地给予了帮助。

作者远客内地,由杨绛女士在上海收拾、挑选、编定这几篇散文,成为一集。

愿他们几位不嫌微末底接受作者的感谢。

序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

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

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

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

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

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

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

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重印本序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

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名。

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写在人生边上》是四十年前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

《人兽鬼》写的,是三十六、七年前写的。

那时候,我对自己的生命还没有愈来愈逼窄的边缘感觉,对人、,我曾兽、鬼等事务的区别还有非辩证的机械看法。

写完了《围城》修改一下这两本书的文字;改本后来都遗失了,这也表示我不很爱惜旧作。

关于钱钟书先生的作文写作素材「精选」_高考作文素材

关于钱钟书先生的作文写作素材「精选」_高考作文素材

关于钱钟书先生的作文写作素材「精选」介绍钱钟书的1、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2、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3、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4、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5、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6、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7、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8、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9、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10、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11、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钱钟书生平轶事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1933年大学毕业。

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

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

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

他的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

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

《写在人生边上》让我永抱快乐的希望

《写在人生边上》让我永抱快乐的希望
有 没 有 快 乐 可 言 ? 看 看 那 些 开 着 宝 马 出入 娱 乐 场 所 的 大 款 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苦 难 生 活 坚 持 下 去 的 勇气 的精 神源 泉 。 虽 然 快 乐 是 短 暂 的 , 但 亦 是 永 恒 ! 如 钱 钟 书 先 生所 言 : 人 生 虽 然 痛 苦 , 并 不 诚 “ 却
从 而使 他 对“ 生 ” 部 大 书 的 理 解 与 体 悟 更 高 远 。O篇 文 章 人 这 1 中 , 让 我 受 启迪 的还 是 ( 快 乐》 最 论 。 快 乐 是 什 么 ?它 是 一 种 物 质 享 受 还 是 精 神 层 面 上 的 欢 愉 , 活 在 世 上 究 竟 应 该 如 何 面 对 人 生 , 钟 书 先 生 为 我 们 人 钱 作 了 很 好 的 诠释 。 一 切 快 乐 的 享 受 都 属 于 精 神 , 管 快 乐 的 “ 尽
死 两 件 大 事 都 有 眼 泪 相 伴 , 冥 冥 之 中注 定 了人 类 的 一 生 将 是 会 有 苦 难 伴 随 。 快 乐 或 许 是 上 天 因怜 悯 赐 予 我 们 拥 有 面 对 而
^ 活在世上 , 烦恼 多多。 高考 的压力 , 求职 的辛酸 , 职
/ 场 的 争 逐 , 婚 生 子 后 为孩 子的操 心 … …这 世 上 还 结
挥 洒 。 尘 中见 大 干 , 言 间 明 百 意 。 一 篇 都 散 发 出独 特 的 微 片 每
魅 力 , 无 哗 众 取 宠 之 言 , 没 有 个 人 的感 叹与 牢 骚 , 将 逻 绝 也 只
状 态 , 乐 观 者在 每 次 危
难 中都 看到 了机会 , 而
辑与聪 慧与渊博蕴 藏于看似简单的纵论和优美 的文笔之 中,

【读后感】为自己画一扇窗_450字

【读后感】为自己画一扇窗_450字

【读后感】为自己画一扇窗_450字《为自己画一扇窗》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文章以“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一扇窗户”的观点为出发点。

窗户是人们与外界交流和感知的通道。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山村,窗户都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而当我们厌倦了外界纷繁的喧嚣和俗世的繁琐,我们可以借助一扇窗来寄托自己的心灵,享受片刻的宁静。

钱先生以自己亲身经历,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在西湖边小居中的生活。

他并不追求富贵的生活,而是在这乐土之上细细品味生活的乐趣。

他的窗户打开着,随着风的吹拂,带来了一阵阵花香。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自然鸟语花香的美好时光。

他认为身心都需要纯正的空气来滋养,来洗涤。

这篇散文中,我最为深受触动的是作者关于自由的解析。

他认为,人们都有自己精神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寄托,是追求真善美的栖息地。

而每个人的“乌托邦”都不尽相同,有的可能是一座山,有的可能是一片大海,有的可能是一本书……我们可以借助一扇窗来将这个“乌托邦”画在心中,然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它的美好。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当我工作压力大时,总会向往一份悠闲的生活,渴望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而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突然间我意识到,我自己也需要一扇窗来寻找自己的“乌托邦”。

也许我可以将自己的“乌托邦”描绘在心中,每当压力来袭时,我就打开这扇窗,借助自己心灵的眼睛去感受那份宁静。

文章还以独特的写作手法为一篇散文注入了许多诗意。

作者不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自然风景生动展现在读者眼前,还采用了一些极富诗意的句子和词语,如“窗户想了几个星期才推开一次”、“窗户愈是推开,风也愈是冲进来”等等。

这些情感化的描写和诗意的语言,使读者在阅读这篇散文时,仿佛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人生的唯美和诗意的韵味。

通过阅读《为自己画一扇窗》,我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告诉我们,生活虽然繁忙,但我们不能忘记享受生活的美好,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和乌托邦。

文化昆仑——钱钟书

文化昆仑——钱钟书

文化昆仑——钱钟书作者:钱之俊来源:《新作文·中考作文智囊》2010年第01期策划人语一百年前,宣统二年农历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带着晚清最后一抹残阳,在江苏无锡,诞生了一位日后学贯中西、被誉为“文化昆仑”的大家——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虽饮誉海内外,但一生淡泊名利,尤其后半生,更是行事低调,诸如这种周年纪念他曾表示过极大的反感。

可面对如今这种追名逐利、人世浮躁、学术腐败的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目光重新转向大师钱钟书,没有理由不向青年学子们重新打开钱钟书这座取之不竭的宝藏,让大家看看上一代学者是如何读书、治学、做人的。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大师风范,后世学子当铭记于心。

人物简介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早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公费留学牛津大学,回国后历任西南联大、国立师范学院、光华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后调入社科院,晚年曾任社科院副院长。

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各种单篇文章散见于各大报刊。

其中《围城》风格独特,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60年来,钱钟书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晚年被誉为“文化昆仑”。

主题分解材料之一:钱钟书自称“是一个闭门不管天下事的人”,他总是力图站在“人生边上”,对“名利”二字取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

就是在推辞不掉,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并且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后,他仍不觉得自己是个“官”,还是一如既往地专心著作,丝毫不为名利所动。

有一次,香港中文大学鉴于钱钟书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决定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钱先生却坚决不肯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宽了诗歌的创作之路,引发后世的田园山水诗领域,他也成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陶渊明不仅开辟了田园诗领域,而且其田园诗别具一格且造诣极深。

这样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才华之外,还与他的人生取舍与信仰有关。

儒道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陶渊明的心态、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道家崇尚天道自然,显出消极退隐的人生态度,强调个体的自由与逍遥,将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引向人自身的生活和人的心灵,归隐后偶尔出现的儒家关心民生国事的心情被淡化和掩盖起来,所以大家看到了陶渊明诗歌中平淡无奇的田园风光,最普通的农人耕作与歇息的日常生活。

陶渊明“复真”、“还淳”的意念和恬静平淡的心境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十分投契。

三信仰道家思想的诗人做诗,通常会不自觉地用一些词语来传达其信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其一),“采菊”、“东篱”、“悠然”、“南山”、“自然”等词就准确地传达出了陶渊明接受了崇尚自然天籁的道家思想。

除了这些能传达信仰的词语外,意象也是信仰的见证。

他诗歌中出现的鸟、酒、菊、松、山、园、柳意象就是最好的明证。

“陶渊明对自然的渴求,是对形体自由与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求”[6]288。

下面以鸟来做说明: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饮酒二十首并序》十五),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咏贫士七首》其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超然远逝,扶摇万里。

鸟展翅能飞,可以轻松地抵达任何向往的地方,陶渊明心中的“鸟”是逍遥与自由的。

但这种逍遥与自由的生灵也有被束缚的时候。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羁鸟受困牢笼,失去了飞翔的快乐,陶渊明的仕宦之路犹如羁鸟的可怜状态,所以陶渊明急切地要解放被束缚的心灵。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二),南山之下,他与归巢的鸟儿有了神会。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吾庐”即精神家园。

倦鸟知归巢,“吾亦爱吾庐”,表现出陶渊明对“出世”后的田园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仕宦生活带来的煎熬也在这种自由逍遥的生活中烟消云散,陶渊明借鸟表明远离世俗,游心于天地自然的心迹。

陶渊明就是一只在田园上空自由飞翔的鸟。

陶渊明把正始以来批判现实的精神导向了一种“返于自然”的理想主义,他以归隐来寻求人生自然化的道路,为否定现实后找到一条出路,他把道家的自然主义当作现实和构造理想世界的原则。

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成功地渗透了他“自然”、“真淳”的人品,以及任从自然、以得天真的道家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1][2][4]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3][5]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朱光宝.中国文学史教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摘要:在《写在人生边上》中,钱钟书先生于字里行间酣畅淋漓地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丑恶现象加以无情针砭。

于平静中显激越,在恬适里含泼辣,表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可谓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关键词: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写作风格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初读有似懂非懂、雾里看花之感,再读则觉痛快淋漓,咀嚼回味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

那种惊喜、兴奋不吐不快。

《写在人生边上》共只有10篇散文,作者用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矶,大放智慧的异彩,非常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

作者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

钱钟书先生最大的写作风格是措辞析理透骨入微,文字汪洋恣肆,正言若反,妙趣横生,充满机智的幽默,字里行间酣畅淋漓地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丑恶现象加以无情针砭。

于平静中显激越,在恬适里含泼辣,融精辟的见解与广博的知识于一体:《读〈伊索寓言〉》深含着对丑陋人性的犀利讽喻,《说文人》是对文人的心态含蓄的调侃,《说笑》是对“幽默文学”的冷嘲热讽,《谈教训》里对假道学抽骨剥筋地批判,《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又是不动声色地对世态万象的揭批……可谓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一、似是而非、正言若反,佯谬之中蕴涵着真理正言若反在饱学的钱钟书眼里是一种文人的机趣,也是他睿智而宽宏性格的表现。

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让它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让人更为真切明白地见到其荒谬的真面目的目的。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文,作者用正言若反的写作套路将现实中的心魔———虚伪和诱惑、瞒与骗揭示得一丝不挂,借魔鬼之口道出“自传与传记是别传”,是“捏造”,文中“不料你的识见竟平庸得可以做社论。

现在是新传记文学的时代。

……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到了现在,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了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我不愿捡破烂……我也是近代物质和机械文明的牺牲品……”等,确切表达了作者对传记的不屑,以及对瞒与骗的厌恶、痛恨。

《窗》中说:“学问的捷径,在乎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

”这些话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既充满了佯谬,又充满了真理。

《一个偏见》中“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些看起来确实很偏的对“偏见”的偏见,其实都是钱先生的心里话,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钱先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所在。

他指出:“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你愈听得见喧闹,你愈听不清声音”,因为“寂静能使人听见平常所听不到的声息”。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拿天(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郭梅影———解读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62籁来作比,说天籁是“一种有声音的寂静”,能和寂静“相安相得”,“溶为一片”。

乍看起来,你会觉得这是多么自相矛盾,违背形式逻辑,但细细想来,又确有道理。

《论快乐》:“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谈教训》:“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

”《释文盲》:“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利害。

好多文学研究者,对于诗人的美丑高低,竟毫无欣赏和鉴别。

”……正言若反,恐怕是博学儒雅睿智的钱钟书冷眼看世界并作出相应回答的一种得心应手的方式。

钱钟书先生行文多反话:正言若反,反言若正。

你若浅尝辄止,非但领略不了先生精妙之万一,而且极容易与先生之意大相径庭。

像钱先生这样读书万卷、笔走龙蛇之人,怎么会提倡走捷径呢?开篇的反话,正是为了烘托正篇要义:走捷径而得便宜绝非治学之道,处世之法。

二、出经入典,旁征博引,妙语珠联,警句泉涌钱先生学贯中西,古今中外的大量词语、人物、典籍、事件都被用作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见解。

如《论快乐》从法语的“喜乐”到“快乐”、古诗,再到德语的“沉闷”,体现了作者联想的自由和丰富;《窗》“缪塞在……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但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说笑》“刘继庄《广阳杂记》、亚理士多德《动物学》、白伦脱《笑与死》”,等等,作者广征博引,用词的风趣、巧妙,令人解颐。

此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妙趣横生,像“蓬蔽生黑”,“高射炮打蚊子”,“吃饭有时候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星期日娱乐”,这样的精彩话语在书中是处处可见的。

“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鉴赏,酒席上讲烹调”已经妙极,接着却更妙:“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乐得让他们拾得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不用挑什么好曲子……”《窗》中“从前门进来的,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见,还得寒喧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接痛快?”在《释文盲》一文中,把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比做帝皇时代的太监,“成日在女人堆里厮混,虽有机会,却无能力”,“学会了语言,不能欣赏文学,而专做文字学的功夫,好比向小姐求爱不遂,只能找丫头来替”,等等,真可谓出经入典、旁征博引,妙语珠联、警句泉涌。

三、文笔幽默,才华横溢幽默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产物,任何幽默作品,都离不开智慧。

钱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也不例外,例如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文中他说:“对牛谈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什么曲子!财主有布袋似的大肚子,表示囊中充实;思想家垂头弯背,形状像标点里的问号,表示对一切发生疑问。

”在《读伊索寓言》里钱先生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头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

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能产生什么旁的东西。

”而在《谈教训》中,他则是先通过大量的引证和借喻,无情地嘲讽了“自告奋勇来做人类义务导师”的人,接着又用归谬法推出某些好为人师的“中年人”的荒唐:“圣如孔子,对于中年人的特征也不甚了解;所以《论语·季氏》中记人生三戒,只说少年好色,壮年好打架,老年好利,忘记了说中年好教训。

当然也有人从小就喜欢说教传道的。

这不过表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中年,活到六十岁应当庆九十或一百岁。

”《论文人》中,“至于一般文人,老实说,对于文学并不爱好,并无擅长。

他们弄文学,仿佛旧小说里良家妇女做娼妓,据说是出于不甚得已,无可奈何。

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跳出火坑,此等可造之才无不废书投笔,改行从良”,这种智慧不仅叫人开怀大笑,更有痛快淋漓之感。

钱先生的幽默体现出一种高卓的智慧,是对世事的达观、洞悉,思想敏捷,知识广博,心力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甚至表现为一种奚落、讽刺、刻薄的美。

总之,《写在人生边上》里文章篇篇构思巧妙,寓庄于谐,抚沧海于一瞬,在“荒唐之言,无端之情”中蕴含着对人生一系列严肃重大主题的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如钟鸣棒喝,发人深省。

钱先生的博闻善说与睿智幽默,文字的泼辣犀利与寓意深刻,无不令人惊叹叫绝。

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百态独特的见解,他的写作风格、特点及他的人生,于我辈来说,实在是“须仰视才见”,从中我们更可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淡泊和高贵,一著名洋记者慕名想见他,他回答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还不错,又何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有人用钱策动他接受采访,他却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这种自洁、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在当时多少知识分子身上已荡然无存,唯钱先生坚守了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