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中见大千_片言间明百意_解读钱钟书的_写在人生边上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宽了诗歌的创作之路,引发后世的田园山水诗领域,他也成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陶渊明不仅开辟了田园诗领域,而且其田园诗别具一格且造诣极深。这样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才华之外,还与他的人生取舍与信仰有关。儒道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陶渊明的心态、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道家崇尚天道自然,显出消极退隐的人生态度,强调个体的自由与逍遥,将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引向人自身的生活和人的心灵,归隐后偶尔出现的儒家关心民生国事的心情被淡化和掩盖起来,所以大家看到了陶渊明诗歌中平淡无奇的田园风光,最普通的农人耕作与歇息的日常生活。陶渊明“复真”、“还淳”的意念和恬静平淡的心境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十分投契。
三
信仰道家思想的诗人做诗,通常会不自觉地用一些词语来传达其信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其一),“采菊”、“东篱”、“悠然”、“南山”、“自然”等词就准确地传达出了陶渊明接受了崇尚自然天籁的道家思想。
除了这些能传达信仰的词语外,意象也是信仰的见证。他诗歌中出现的鸟、酒、菊、松、山、园、柳意象就是最好的明证。“陶渊明对自然的渴求,是对形体自由与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求”[6]288。下面以鸟来做说明: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饮酒二十首并序》十五),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其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超然远逝,扶摇万里。鸟展翅能飞,可以轻松地抵达任何向往的地方,陶渊明心中的“鸟”是逍遥与自由的。但这种逍遥与自由的生灵也有被束缚的时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羁鸟受困牢笼,失去了飞翔的快乐,陶渊明的仕宦之路犹如羁鸟的可怜状态,所以陶渊明急切地要解放被束缚的心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二),南山之下,他与归巢的鸟儿有了神会。“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吾庐”即精神家园。倦鸟知归巢,“吾亦爱吾庐”,表现出陶渊明对“出世”后的田园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仕宦生活带来的煎熬也在这种自由逍遥的生活中烟消云散,陶渊明借鸟表明远离世俗,游心于天地自然的心迹。陶渊明就是一只在田园上空自由飞翔的鸟。
陶渊明把正始以来批判现实的精神导向了一种“返于自然”的理想主义,他以归隐来寻求人生自然化的道路,为否定现实后找到一条出路,他把道家的自然主义当作现实和构造理想世界的原则。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成功地渗透了他“自然”、“真淳”的人品,以及任从自然、以得天真的道家美学思想。参考文献:
[1][2][4]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3][5]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朱光宝.中国文学史教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摘要:在《写在人生边上》中,钱钟书先生于字里行间
酣畅淋漓地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丑恶现象加以无情针砭。于平静中显激越,在恬适里含泼辣,表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可谓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关键词: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写作风格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初读有似懂非懂、雾里看花之感,再读则觉痛快淋漓,咀嚼回味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那种惊喜、兴奋不吐不快。
《写在人生边上》共只有10篇散文,作者用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矶,大放智慧的异彩,非常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作者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
钱钟书先生最大的写作风格是措辞析理透骨入微,文字汪洋恣肆,正言若反,妙趣横生,充满机智的幽默,字里行间酣畅淋漓地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丑恶现象加以无情针砭。于平静中显激越,在恬适里含泼辣,融精辟的见解与广博的知识于一体:《读〈伊索寓言〉》深含着对丑陋人性的犀利讽喻,《说文人》是对文人的心态含蓄的调侃,《说笑》是对“幽默文学”的冷嘲热讽,《谈教训》里对假道学抽骨剥筋地批判,《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又是不动声色地对世态万象的揭批……可谓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一、似是而非、正言若反,佯谬之中蕴涵着真理
正言若反在饱学的钱钟书眼里是一种文人的机趣,也是他睿智而宽宏性格的表现。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让它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让人更为真切明白地见到其荒谬的真面目的目的。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文,作者用正言若反的写作套路将现实中的心魔———虚伪和诱惑、瞒与骗揭示得一丝不挂,借魔鬼之口道出“自传与传记是别传”,是“捏造”,文中“不料你的识见竟平庸得可以做社论。现在是新传记文学的时代。……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到了现在,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了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我不愿捡破烂……我也是近代物质和机械文明的牺牲品……”等,确切表达了作者对传记的不屑,以及对瞒与骗的厌恶、痛恨。《窗》中说:“学问的捷径,在乎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这些话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既充满了佯谬,又充满了真理。《一个偏见》中“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些看起来确实很偏的对“偏见”的偏见,其实都是钱先生的心里话,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钱先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所在。他指出:“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你愈听得见喧闹,你愈听不清声音”,因为“寂静能使人听见平常所听不到的声息”。为了说明这一点,他拿天(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
511510)
郭梅影
———解读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
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