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8课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八课笔记
知识回顾:
皮亚杰基本内容
发展的实质。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
发展的结构。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1万物有灵论2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3 不可逆4不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守恒、可逆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抽象逻辑思维
影响发展的因素
教育价值儿童不是小大人
【解析】皮亚杰:1.提出了四个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

2.认知发展阶段论:重点考查前运算阶段。

四岁的小女孩送妈妈可爱的钱包,是以自我为中心。

3.影响发展因素。

在发展过程中,练习、社会性经验。

提出与外界环境达到平衡化。

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解析】维果斯基:1.基本内容。

2.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一)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文化历史观
1.低级心理机能
2.高级心理机能一语言符号系统
心理发展观
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变化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
1.概念:儿童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解析】维果斯基:注重理论和学术,课本89页,一共五个观点,围绕发展和内化来进行的,重点掌握最近发展区,其他简单了解。

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历史的发展,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在大的背景下,对理论的提
出影响,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论。

发展会由低到高,出现了心里发展观。

既然要发展,外部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出现了内化学说。

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解析】1.文化历史观:提出者是维果斯基(选择题)。

简单说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1)低级心理机能:人和动物都有,比如本能、情绪、感知和简单的攻击和防御功能。

(2)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独有的。

比如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情感。

以语言符号系统为中介的。

重点知道提出者是维果斯基。

【解析】2.心理发展观:人的发展又低向高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低级向高级的转化。

高级心理机能的表现: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有意的控制自己能力提高。

标志: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性。

【解析】提出了最近发展区:重点掌握。

从两方面掌握,分别是概念和启示,以选择题、名词解释备考。

(1)概念:强调儿童有两种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一个是即将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会十以内的加减法,有可能达到会三十以内的加减法,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最近发展区。

差距越大越好,说法错误。

或者下列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是哪一个,比如小明的妈妈希望他成为天文学家,不属于最近发展区。

小明会背一百首古诗,也不是最近发展区。

七岁的小朋友在妈妈的帮助下有可能会煮方便面,属于最近发展区。

(2)启示:老师教学时要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需要掌握。

出现发展、先于教学的,是错误的,因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跳一跳,摘桃子:是最近发展区。

(一)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内化学说
1.个体和社会相互交互作用
2.核心观点:通过学习,把他人观|点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自我为中心的语言
自我为中心语言实际上是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支架式教学
【解析】内化学说:教学中外界信息转化为内部信息,由外转内是内化学说。

提出者是维果斯基。

还提出了自我为中心语言,认为是一种内化的形式。

皮亚杰认为自我为中心语言是前运算阶段小朋友独有的,而维果斯基认为自我为中心语言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由外转化为心里的语言了。

考点:1.内化:由外到内的转化。

2.自我为中心的语言是内化的形式。

【梳理】维果斯基:1.文化历史观提出则:维果斯基。

2.心理发展观:由低级向高级。

3.最近发展区:(1)概念:强调两种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一个是即将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4.内化学说:由外向内转化。

5.自我为中心的语言: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是内化的形式。

【解析】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搭建梯子。

教学引导过程中,看到学生学会了,再逐渐撤去梯子。

考查支架式教学是谁对教学的影响(维果斯基)。

1。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A。

科尔伯格B。

皮亚杰C。

华生D。

维果斯基
2。

【判断题】维果斯基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这个适当的目标用一个比喻就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
【解析】1.【选D】2.这个比喻是正确的,符合最近发展区。

【正确】维果斯基:重点强调最近发展区,其他的知道是他提出来的即可。

【解析】1.皮亚杰:4+4+4原则。

2.维果斯基:强调最近发展区。

3.认知的发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婴儿期(0-1.5岁)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学前期(3-6、7岁)建立主动感,克服内疚
学龄期(6-12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
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2-18岁)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成年中期(30-60岁)建立繁殖感,克服停滞感
成年晚期(60岁之后)建立完善感,克服绝望
【解析】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2.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分为8个阶段,有任务和矛盾。

考查年龄、阶段和矛盾的对应关系。

重点考查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年期。

【解析】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1.5岁):0-1.5岁的小朋友给你的印象是爱哭,其实发现有的妈妈在孩子哭的时候到底是饿了还是尿了,会给孩子安抚。

但是有的妈妈会不管不顾。

如果母亲给孩子更多的爱抚,那么小朋友对外界会有信任感。

不及时的爱抚,孩子会出现对环境的不信任感。

基本冲突是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比如《欢乐颂》里的安迪对陌生环境恐慌和焦虑,在婴儿期可能没有得到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刚刚会干事情,强调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

小朋友是在建立自主感。

如果家长过渡干涉,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对世界产出羞怯和怀疑,缺乏自信。

3.学前期(3-6、7岁):学前期的孩子在幼儿园回来经常会帮忙,特别热心和爱帮助别人。

主要任务是建立主动感,强调主动干什么,对世界的探索,帮助到别人会觉得很开心。

但是要是帮了倒忙的话,他们会很内疚。

任务是主动探索世界,形成主动感。

4.学龄期(6-12岁):孩子上小学,二三十人在一个班。

每次考试成绩有高低。

作为老师,要引导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努力学习,要勤奋学习。

不要自卑,只能说明这段时间没有好好学习。

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

如果自卑了,对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此外,学龄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5.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初中时,大家都会很纠结。

比如经常会想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是谁等问题。

此外,还会出现性别的混乱,脑子里是一团浆糊,一直在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

老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同一性,把问题弄清楚,克服角色混乱。

培养学生忠诚、忠实的品质。

6.成年早期(18-30岁):大学时期和现在的时期,任务是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任务是谈恋爱,这个时候要满足自己的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同性朋友会越来越少。

或许找一个男女朋友,学习效果更好。

7.成年中期(30-60岁):建立繁殖感,克服停滞感。

女生要生孩子,为家庭操劳。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男生,会有停滞感,往往会出轨。

因为觉得生活是停滞的,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任务是建立繁殖感(生孩子或者工作有所突破),克服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建立完善感,克服绝望。

感觉自己的一辈子是非常完美的或者绝望的。

因此,要努力学习,不然60岁以后会非常绝望的。

【总结】考点:三个阶段:学前期(建立主动感,克服内疚)、学龄期(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培养能力)、青年期(建立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培养忠诚、忠实的品质。

)。

1.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

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A。

主动感一—内疚感B。

勤奋感—自卑感C。

角色同一——角色混乱D。

信任——怀疑
2.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其中“获得角色同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是()的主要任务。

A。

学前阶段B。

小学阶段C。

中学阶段D。

大学阶段
【解析】1.根据年龄等关键词,C项正确。

【选C】2.【选C】
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的危机
(二)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1)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
(2)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
(3)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的危机,培养他们勤奋和能力。

2.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中学生很反对妈妈的唠叨,觉得很烦。

因此,不要把中学生当做孩子看待,可以慢慢引导。

(2)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批评他们,轻视他们。

(3)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解析】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分为8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矛盾要处理,重点把握学前期(主动对羞怯和内疚)、学龄期(勤奋对自卑的危机)和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要把中学生当作孩子看待。

一、能力差异及教育意义
1.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1.智力和学业性别差异(1一般智力没有差别.2具体能力有不同)
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能力表现的较早,有人较晚。

因此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例如吴秀波是大器晚成。

4.能力的性别差异:这里有考点,我们认为男生能力比女生强是错误的,能力是存在性别差异,但并不是男女之间的,在一般算数、记忆能力男女差不多,但二者有各自的优势领域,例如男生方向性能力强,女生语言能力强。

4.能力的性别差异:这里有考点,我们认为男生能力比女生强是错误的,能力是存在性别差异,但并不是男女之间的,在一般算数、记忆能力男女差不多,但二者有各自的优势领域,例如男生方向性能力强,女生语言能力强。

5.教育中注意避免性别偏向。

这个考点在山东出过。

(1)例如老师说女生不用好好学习,女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女生就会哭。

因此老师应当注意说话不要有性别偏向。

(2)在学科方面不要有性别偏向,不要干扰学科和兴趣。

(3)例如女生不应该参与这个活动。

(4)互动方面:例如男老师提问专门挑长相好看娇小的女生,这就是在互动方面出现性别偏向。

【总结】此处考点如下:1.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的差异,多选题。

(1)能力发展水平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能力的性别差异2.智力呈正态分布,单选题。

3.判断题:男生能力/智力比女生高,错误。

一般能力没有差别,具体能力有不同。

4.教育中不要出现性别偏向。

1.避免教学中的性别偏向有多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多的注意,对男女生的提问次数、问题性质要差不多,对男女生所给予的反馈质量、数量也要相当。

这里讲的是()。

A。

教学材料和语言方面B。

学科和兴趣方面
1视觉型学习者2听觉型学习者3动觉型学习者
【注意】1.种族差异不属于能力差异。

2.埃里克森和我国区别:少年期(11、12-14、15岁)被称为心里断乳期。

【解析】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学习时所偏好的方式,包含感觉通道的差异和认知风格的差异。

学习风格没有还坏之分,气质也是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是先天的。

1.视觉型学习者:学习时候喜欢自己看书、看图片。

2.听觉型学习者:例如有人喜欢听老师讲课,听别人的语言表述。

或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效果更好。

3.动觉型学习者:高中时候,有人喜欢边走边背书,或边跑步边想工作的事情。

喜欢操作性事物,例如记笔记、拼图。

(二)认知风格
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内在参照场依存:外部参照
反思型与冲动型速度精度
反思型:慢高细节冲动型:快低整体
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唯一答案发散型:多种答案
【解析】认知风格不同,导致不同的学习方式。

前两类考的最多。

1.根据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分为场独立与场依存,二者没有好坏之分,考例子型单选。

(1)场独立:内在参照,根据自己做决定,不容易受外界信息影响,也叫做内部定向者。

例如小明做题从来都是自己做,不会问别人。

或买衣服的时候自己判断。

(2)场依存:外部参照,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别人干扰,喜欢和别人一起做决定。

例如小明做题要根据妈妈的反应来下笔。

或买衣服时候喜欢别人的参谋。

或看了别人答案后,改了自己答案就是场依存。

2.根据反应的速度和精确度分为反思型(沉思型)与冲动型:(1)反思型:反应速度慢、精度高、
喜欢分析细节,正确率高。

(2)冲动型:反应速度快,因为是整体加工,因此错误率高,精度低。

例如老师题目还没讲完,就有人说出答案。

【解析】图中能看到多少张人脸,看到的多,场独立多一点;若看到的人脸少,就是场依存,容易受到石头、木块的干扰。

1感觉通道
视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学习者。

2学习风格差异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
内部参照外部参照
反思型与冲动型
速度慢、精度高、细节
速度快、精度低、整体
辐合型与发散型
唯一答案多个答案
【总结】1.场独立和场依存考得最多。

第一个考点是能够区分二者。

场独立强调独立思考,以自己、内部为参照。

场依存善于和别人合作和交流,是外部参照。

第二个考点是场独立喜欢数学类学科。

场依存喜欢历史类学科。

2.反思和冲动根据例子区分。

注意正确性问题,反思型正确率更高。

1.内部参照是场独立,外部参照是场依存。

2.注重细节、速度慢、准确率高是反思型;速度快正确率低是冲动型。

3.唯一答案是聚合型;多个答案是发散型。

1.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

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

场独立型B。

冲动型C。

沉思型D。

场依存型
2.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问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

冲动型B。

沉思型C。

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
3.学生面对问题是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根据自身内部线索对事物做出判断,此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

沉思型B。

冲动型C。

场依存性D。

场独立型
【解析】1.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是场依存。

【选D】2.【选A】3.场独立。

【选D】
三、性格特征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一)性格的差异
性格特征差异·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性格类型的差异·内倾和外倾·独立和顺从
(二)性格的差异的教育意义
【解析】性格特征差异及其教育意义几乎不考,简单了解即可。

性格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的差异。

1.性格特征差异:态度(核心)意志情绪理智
2.性格类型的差异:内倾和外倾:外倾就是外向,内倾就是内向。

独立和顺从:独立就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顺从就是依赖别人解决问题。

考点:1.性格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的差异。

2.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总结】1.学生差异变现在三大方面:能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考得最多)和性格差异。

(1)认知风格差异分为三种。

(2)能力:①水平:正态分布。

②类型:早晚差异、性别差异。

第五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解析】第五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定义。

2.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3.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接触他人善于人触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控制情绪心情良好人格完整和谐
【解析】1.心理健康概述以客观题备考,考点较少。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不考,大家可以自评一下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二、常见心理障碍
小学生:1多动症2学习困难综合症3儿童厌学症
差,她发现了数学老师的出题规律,连续6次考100分,老师就说她是抄的,然后给她一张从未见过的试卷,她不会做,老师就说她是抄的,之后她再也没去过学校。

2.中学生(考得较多)
(1)焦虑症:紧张、恐慌、没有自信心、自尊心也不足,表现为经常忧心忡忡,注意力难以集中。

考得最多的是考试焦虑症,临近考试失眠、想上厕所、心跳加速、慌乱、思维刻板等。

克服方法就是平时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以及改变对考试的认识,告诉自己结果不重要,过程比较重要。

(2)抑郁症:持久的心情低落,是过度的焦虑久了就会出现抑郁,即严重的焦虑,自杀概率比普通人高20%-50%,因此要格外关注抑郁症患者。

他们的世界是黑灰色的,极度消极悲伤,认为活着没意思,想要跳楼自杀,容易失控。

因此大家在教学中发现有抑郁症倾向的学生一定要引导,通知父母,要休学去医院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3)强迫症:考得最多,包含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关键词“反复”,强迫观念每天都反复想门到底有没有关。

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

轻微的强迫症不影响正常行为的,不能叫做病,例如睡前必须上厕所、摆整齐桌子。

强迫症强调反复。

(4)恐怖症:也叫恐惧症,强调对于没有危害的事物产生非理性的害怕。

分为:①单纯的恐怖症,如单纯怕蛇、单纯怕毛,就是对于一件东西非理性的害怕。

②广场恐怖症:害怕空旷的东西,怕海、空旷的街道。

③社交恐怖症:看到别人就脸红心跳抬不起头。

(5)人格障碍:长期的扭曲适应不良,以其他方式缓解。

考的较少,包括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如火车站杀人、放炸药,和依赖型人格障碍。

强调不能接受的行为。

【总结】考试考点:1.考得最多的是强迫症,关键词“反复、多次”,包含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治疗方法:(1)森田疗法,即禅疗法,更强调自然而然的模式,顺其自然即可。

(2)暴露与阻止。

2.考得最多的是焦虑症:考考试焦虑症。

3.考定义:对一件事情非理性的害怕就是恐怖症。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概念。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困难综合症
儿童厌学症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考试焦虑紧张不安2抑郁症。

持久的心境低落3强迫观念。

反复想4强迫行为。

反复做
5恐怖症。

非理性惧怕6人格障碍。

长期适应不良
【解析】1.心理健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小学生有多动症。

3.中学生焦虑症和强迫症。

【解析】1.心理辅导目标(选择题):(1)基本目标:学会调适。

(2)高级目标:寻求发展。

2.遵循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考得最多):若“心理辅导是面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则是错误。

(2)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预防,也要做到发展。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尊重和
理解学生,与学生谈心的时候要尊重学生。

【总结】考点:1.心理辅导最基本的条件是尊重与理解学生。

2.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

3.途径(简答题):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考频增加。

(1)心理辅导课程:先上课,教授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项,避免问题。

(2)教育教学渗透:任何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渗透心理健康,老师要传递正能量,要告诉学生有积极的心态。

(3)心理咨询:出现问题后要有心理咨询。

中小学和大学都有心理老师。

【总结】1.目标:2.原则(1)心理辅导最基本的条件是尊重与理解学生。

(2)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

3.途径有哪三种。

途径:简答题备考。

根据关键词扩充语言。

三、心理辅导
(二)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正激励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
5惩罚法6系统脱敏法7肯定性训练8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解析】心理辅导8个方法重点考查系统脱敏法和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1.强化法(正激励法):学生有好的行为,老师就表扬。

2.代币奖励法:就是小红花,小时候积极回答问题后老师给学生小红花。

或超市集齐印花换取奖品。

使用中
注意代币一定要有吸引力。

3.行为塑造法:考试不考,但生活中很常用。

行为塑造即是通过无数次的强化形成复杂的行为。

如发现自己的另一半不爱洗碗,你就可以在前五天让他先把碗拿下去,然后你就表扬鼓励他,他就愿意拿碗。

接下来让他放在水盆里,再表扬。

过一阵再让他泡温水,然后洗碗,这样就塑造他洗碗。

4.示范法:即是老师给学生树立榜样。

如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如何。

5.惩罚法:如老师罚学生跑十圈、抄十遍。

6.系统脱敏法:考得较多,考试是给例子进行判断。

系统脱敏法即是通过系统脱敏来进行治疗。

例如小明怕狗,那么就先让他看狗的图片,然后他接受后,给他买一只狗毛绒玩具。

接下来让他看《忠犬八公》,让他有好感,最后给他一只特别可爱的小狗。

7.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或果敢训练。

极容易混淆。

心理学的肯定性训练是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可。

如有的人不懂得拒绝别人,无论多么不情愿和辛苦都会答应,做完又极其痛苦,然后产生不自信或痛苦的情绪,就可以用肯定行训练。

因此要注意合理拒绝他人。

肯定性训练考查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露自己的意见并合理拒绝他人。

8.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也叫合理情绪疗法或ABC理论。

A是行为,是事物的事实。

B是对事物的认识。

C 是事物的结果。

若有种人是及其仇富的,这是B,认知。

有天他看的路上一辆宝马,这是事实,他就出现极度失落、愤怒,这就是C,因此要改善认知,若考试出现“认知偏差、改善认知”则选择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总结】1.考得较多的是系统脱敏法(消除敏感)和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或ABC理论)2.次重点是代币奖励法:如小红花、小红星。

3.区分:(1)肯定性训练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拒绝和表达。

(2)强化法:表扬好的行为。

(3)行为塑造:多次强化。

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目标
基本目标学会调适
高级目标寻求发展
心理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同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辅导课程
教育教学渗透
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的方法:强化法给夸奖
代币奖励法给象征性的强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