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贝尔D.加涅【答案】B【解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者是苛勒。

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贝尔C.加涅D.桑代克【答案】A【解析】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一般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4.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下位概念,因此,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就属于下位学习。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答:(1)分类和概括化是“超越所给信息”的过程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化的过程就是“超越所给信息”的过程,通过归类,可以将关于这一类别的知识推论到这个具体事物上,从而超越了所感知到的外界信息,超越了直接的感觉材料。

(2)举例布鲁纳认为,人们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相关类别进行推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3章 教师心理)【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3章 教师心理)【圣才出品】

第3章教师心理一、选择题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答案】D【解析】促进者是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单纯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习”上,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知识分成了三类,其中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应变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C【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品质中研究最早的一个领域。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了分类。

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知识分成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

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答案】C【解析】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教师期望效应,是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答案】A【解析】行动研究是指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第2章学生心理2.1复习笔记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1)基本观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在他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2)图式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①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②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③平衡是指一切心理的成长(包括儿童智慧的发展)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

他把人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知道消失了的事物的存在,表明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绪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 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如图所示:2.学习与教学因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和测量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策略)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策略)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策略)第12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所采用的就是元认知策略。

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一样快D.没有规律【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提出了遗忘曲线。

学习以后在最初的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发生大量的遗忘。

3.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A.谐音联想法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D.画出系统结构图【答案】A【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和灵活处理信息的方法。

记忆术主要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联想法,琴栓-单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

灵活处理信息的方法主要有:有意识记,主动应用,利用背景知识。

4.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D【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5.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正确的是()。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察、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答案】A【解析】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它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控,调节。

元认知最早是由弗拉维尔提出来的。

时间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第11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1.1复习笔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问题是指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①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是解决方法的问题。

学习者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结构良好问题。

②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是解决方法的问题。

(2)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按照问题的领域范围,把问题分为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

①常规问题是指学生在学校中大量遇到的问题。

②真实性问题是指生活实际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界定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模式1.传统观点对于问题解决的模式,传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桑代克提出的试误说①基本观点:这一学说认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

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盲目的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发现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形成刺激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然后再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能立即解决问题。

②评价:试误说看到了问题解决过程中一系列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尝试错误的阶段,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系列操作,但是,它认为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过程是盲目的,忽略了认知因素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2)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顿悟说①基本观点:这一学说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

②评价:顿悟说注意到了重组情境的认知成分,这实际上就是后来人们所强调的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

但是把这种认知成分看成是先验的,并且还片面强调顿悟,取消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0-13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0-13章)【圣才出品】
(3)意义 熟练的心智技能是人们有效完成各种智力任务的重要条件。一个具有创作技能的人,由 于能够正确地构思、布局、选择适当的语言材料,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使 文章富有感染力。 3.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心智技能则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 缩性等特点。换言之,前者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后者主要为内隐的思维 操作活动。 (2)联系 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动作技能又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 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四)技能的作用 技能的学习及其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2.技能的形成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 3.技能的形成也有利于智力、能力的发展。
1 / 9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分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分别指向同一对象。它们的区别是:技能是 一种合乎法则的动作方式,而程序性知识内隐在活动的动作方式之中。
(2)陈述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同于技能的学习,但却是技能学习的起点。 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形成比较宽泛的知识背景,它不一定能立刻被应用到解决 问题中来,而是对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起到帮助作用。 ②技能就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学的,学习的结果不要求对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相关 概念有多么深刻地了解,而是要求对技能熟练掌握。但是,在技能学习之初,学习者首先要 理解并记忆活动所必需的诸如新概念和规则等陈述性知识,为应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准 备。 2.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熟练的技能和习惯两者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联系 习惯和熟练的技能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任何习惯离开了自动化的活动动作系统都 无法完成。 (2)区别 ①习惯是实现某种行动的需要,已成为一种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系统的心理倾向。当人 适时地将某种习惯实现时,该人就获得了满足、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就会引起不愉快的 情绪。而熟练技能则仅仅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方式,不一定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②熟练技能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中形成的,而习惯却可以在无意中,通过简单的 重复养成。 ③熟练技能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分。而习惯则不同,它可以根据对个人和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答案】D【解析】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学从最初依附于普通心理学,后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深化拓展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而组织,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其研究对象包含了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因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二者地位没有主次之分。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1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 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 C.暂时的课堂设计 D.全班讨论 【答案】B
4.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斯莱文 【答案】C 【解析】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某一确定技能 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它由布卢姆 1976 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 C。
5.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适应性教学
2 / 14
圣才电子书

D.独立学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
方法。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程序教学、适应性学习、独立学习都属于个别学习。
2.布卢姆将目标分为哪几类,每类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答: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每类的评 价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认知目标 布卢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6 级水平。 对于认知目标的评价,知识水平的目标可以用是非题、简答题、匹配题以及多项选择题进行 测验。领会、应用和分析水平的目标也可以用这些测验来评价。综合和评价水平的目标比较 适于使用论文测验。 (2)情感目标 情感方面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5 种 基本的目标。在对情感目标进行评价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将这些目标用做诊断的标准, 看学生把什么价值体系带到了课堂,那么,课后的评价就可以帮助估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成 功地使学生的态度或价值朝意想的方向变化了。 (3)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6 种。学生达到了动作技能 方面的目标,就意味着发展出了某种特定的表现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评价学生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第14章教学设计⼀、选择题1.按照布卢姆等⼈的认知教育⽬标分类,代表着最⾼⽔平的认知学习⽬标是()。

A.综合B.运⽤C.评价D.领会【答案】C【解析】布卢姆认为,认知⽅⾯的⽬标包括知识、领会、应⽤、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平。

这6级⽬标由简单到复杂,构成⾦字塔式的排列。

所以,代表着最⾼⽔平的认知学习⽬标的是评价。

2.直接教学模式适合于()。

A.事实性知识B.教授论⽂的写作C.结果不良领域知识D.态度学习【答案】A【解析】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在教师指导下使⽤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事实性知识具有良好的结构。

3.⽐较适合新⼿教师采⽤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A.特殊的课堂设计B.基本的课堂设计C.暂时的课堂设计D.全班讨论【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转变成学⽣的活动、作业和任务。

教师⼀旦设置好了⼀个教学计划,就试图把它贯穿在所有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之中。

新⼿教师处于教学经验的积累阶段,在课堂设计上宜采⽤⽐较常规的基本课堂设计,以避免失误。

4.掌握学习模式是由⼼理学家()提出的。

A.斯⾦纳B.布鲁纳C.布卢姆D.斯莱⽂【答案】C【解析】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乎所有的学⽣对某⼀确定技能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平。

它由布卢姆1976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C。

5.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程序教学B.合作学习C.适应性教学D.独⽴学习【答案】B【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的需要、兴趣、能⼒和学习进度⽽设计的教学⽅法。

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学习。

程序教学、适应性学习、独⽴学习都属于个别学习。

合作学习是⼀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各异的学⽣组成⼀个⼩组,以合作和互助⽅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组学习⽬标,在促进每个⼈的学习⽔平的前提下,提⾼整体成绩,获取⼩组奖励。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习评定【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习评定【圣才出品】

第16章学习评定16.1复习笔记一、学习评定概述学习评定主要指教师通过搜集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1.评定、测量与测验的概念(1)评定评定是一个一般化的术语,它是利用各种方法获取与学生学业有关的信息,并对学生学业进步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它回答的是问题是“个人的表现如何”。

(2)测量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测量的具体目标,建立测量的量度标准,据此对学生现有的行为水平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它要回答的是“程度”的问题,是评定做出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3)测验测验是评价的一种特定的形式,是由一组题目组成,并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施测来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工具或者系统的方法。

它也回答“在与他人比较时个人的表现如何”这一问题。

2.评定、测量与测验的关系这三个过程解决了不同的问题:测量是用量化资料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限于定量描述;评定是根据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做出的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测验是一种特定的测量活动或测量的工具。

3.学习评定、课堂评定和教育评定的关系(1)课堂评定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社会化程度和道德方面的评价,但重点是学习评定。

课堂评定与教育评定相比,其概念更加具体、范围更窄。

(2)教育评定包括教育活动中的所有评定工作,除了课堂评定外,还有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定等。

(3)学习评定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业成就的评定,是课堂评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学习评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供反馈学习评定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反馈信息。

(1)教师通过学习评定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提问学生,根据回答的情况推想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程度;经常让学生做一些小测验,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展。

(2)学生通过学习评定,能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果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就会对症下药。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1复习笔记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受到了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奠基人当属皮亚杰,他对建构主义进行了系统而经典的阐述。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是一种渐成论。

他继承了康德的范畴论,抛弃了康德的先验论。

皮亚杰明确指出,认识既不发端于客体,也不发端于主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活动)过程之中。

概括地说,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主旨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

2.杜威、维果茨基、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当代建构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1)杜威的经验性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

(2)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新手一专家研究等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重要的影响。

从现实起源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二)建构主义分类建构主义者们对建构主义的分类主要有:1.美国乔治亚大学研讨会上将建构主义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2.根据建构主义者的学术领域,建构主义可分为哲学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和教育学建构主义。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学习心理导论【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学习心理导论【圣才出品】

第4章学习心理导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答案】D【解析】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A、B、C三项都是由于环境或者药物等作用造成的行为的暂时的改变,因此不属于学习。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答案】C【解析】按照学习的主体进行分类,学习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因此,答案选C。

3.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答案】A【解析】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的学习。

因此,答案选A。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答案】B【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因此,答案选B。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学习包括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导,科学研究等。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答:(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学习理论6.1复习笔记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或称为完形),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各种经验要素进行简单的集合。

这一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苛勒。

2.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意义(1)积极意义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们探讨记忆是如何反映知觉组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如何在理解学习任务、重建模糊的记忆或把学习原理迁移到新情境等过程中产生的。

这对美国流行的S—R联结主义来说,是适当的解毒剂和挑战,具有积极的意义,启迪了后来的认知派学习理论家们。

(2)消极意义他们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后来皮亚杰对此做了深刻的批判。

(二)符号学习理论1.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的实验,托尔曼提出符号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3)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

他主张将行为主义S-R 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2.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指人或动物在无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学习。

3.托尔曼的主要影响(1)他反对和部分抵制某些较严格的行为主义先驱及与他同时代的行为主义者所接受的限制性前提。

(2)托尔曼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认知表征理论布鲁纳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它们看作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策略【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策略【圣才出品】

第12章学习策略12.1复习笔记一、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界定1.学习策略的内涵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

(2)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

(3)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的计划”。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的特征(1)主动性;(2)有效性;(3)过程性;(4)程序性。

3.学习策略的差异丹瑟洛认为学习策略的差异是由于以下一些重要的维度所致:(1)一种学习策略可能对目标信息有直接的作用;也可能通过在总体上增强学习者认知功能的水平而对目标信息有间接的作用。

(2)一种学习策略可能是算法式的;也可能是启发式的。

(3)学习策略可能因所要完成的任务的规模而不同。

(4)学习策略在特定性水平上存在差异。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温斯坦的分类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包括:(1)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2)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3)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4)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2.丹瑟洛的分类丹瑟洛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

(1)基本策略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包括获得和存储信息的策略及提取和使用这些存储信息的策略。

领会和保持策略又包括理解、回想、消化、扩展、复查五个子策略。

提取和利用策略又包括理解、回想、详述、扩展和复查五个子策略。

(2)辅助性策略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

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专心管理以及监控与诊断。

专心管理进一步分为心境设置和心境维持两种。

这些辅助性策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以使学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3.迈克卡的分类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见图12-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选择题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B.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答案】B【解析】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因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A【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家们进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

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学习和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解释上。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答案】D【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答案】C【解析】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带路人。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答案】B【解析】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师陈琦刘儒德讲义和习题解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师陈琦刘儒德讲义和习题解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陈琦刘儒德讲义笔记和习题解第一部分绪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如图所示:2.学习与教学因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和测量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

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情境和内容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
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卡普杰列夫与《教育心理学》
1877年,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学科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

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
起,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的影响。

(2)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在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在理论观点的探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维果茨基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来进行研究;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40~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3)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西方理论和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籍。

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等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此,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成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益集中。

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

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工作。

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成熟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动向和特点:
①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②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

③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④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

前苏联学者强调教育心理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自然实验法。

但是,他们常常把教育与教学作为儿童年龄发展的一个因素,把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混在一起,仍然没有建立独立的范围广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成熟
我国建国以来,50年代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只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和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

60年代前,在学科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

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

布鲁纳于1944年对教育心理学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内容
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
(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
(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方法
1.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按照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把研究分为“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量研究
①含义: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是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的方法。

②过程:假设抽样一资料收集(问卷/实验)一统计检验。

(2)质性研究
①含义: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的方法。

②过程: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

③特点: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调整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

但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2.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①含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它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a.自然观察:是指在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不作任何控制和干预的研究方法。

b.实验观察:是指研究者在有意控制和干预的情境下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②特点:观察法比较容易操作,能收集到第一手材料,适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但是,观察的结果常常不能得到精确分析,容易受到主观兴趣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