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合集下载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第2章学生心理2.1复习笔记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1)基本观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在他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2)图式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①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②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③平衡是指一切心理的成长(包括儿童智慧的发展)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

他把人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知道消失了的事物的存在,表明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绪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 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如图所示:2.学习与教学因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和测量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一门交叉学科。

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

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 到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

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第11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1.1复习笔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问题是指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①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是解决方法的问题。

学习者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结构良好问题。

②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是解决方法的问题。

(2)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按照问题的领域范围,把问题分为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

①常规问题是指学生在学校中大量遇到的问题。

②真实性问题是指生活实际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界定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模式1.传统观点对于问题解决的模式,传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桑代克提出的试误说①基本观点:这一学说认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

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盲目的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发现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形成刺激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然后再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能立即解决问题。

②评价:试误说看到了问题解决过程中一系列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尝试错误的阶段,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系列操作,但是,它认为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过程是盲目的,忽略了认知因素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2)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顿悟说①基本观点:这一学说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

②评价:顿悟说注意到了重组情境的认知成分,这实际上就是后来人们所强调的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

但是把这种认知成分看成是先验的,并且还片面强调顿悟,取消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

考研《当代教育心理学》名师陈琦名师刘儒德讲义笔记

考研《当代教育心理学》名师陈琦名师刘儒德讲义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师陈琦名师刘儒德讲义笔记模块一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部分绪论[视频讲解]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视频讲解]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学学科分支:基础心理学: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群体,揭示该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犯罪心理学2.教与学的要素提问:想要完成一个教学活动,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以此时的教学活动为例)3.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教学系统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2)实践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不与青春期学生产生代沟?前提:你要明确地知道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表现,以及教师的应当做法。

常识不代表科研常识PK科学研究提问: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指定学生起来朗诵课文?常识说:不能以同样的顺序点名,那样学生只关注自己的那部分。

科学研究说:这事情没那么简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好还是按照顺序点名,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会带来更好的成就感,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自己的段落,并得到老师的反馈。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3 第6章 认知
学习理论
4 第7章 建构
主义与人本主 义学习理论
5 第8章 学习
动机
4.1 复习笔 记
4.2 课后思 考题详解
5.1 复习笔 记
5.2 课后思 考题详解
6.1 复习笔 记
6.2 课后思 考题详解
7.1 复习笔 记
7.2 课后思 考题详解
8.1 复习笔 记
8.2 课后思 考题详解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 育心理学》(修订版)笔
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第一部分 绪 论
目录
02
第二部分 学生与教师 心理
03
第三部分 一般学习心 理
04
第四部分 分类学习心 理
05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琦、刘儒德所著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 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教育类 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 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 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 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 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课(章)后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陈琦、刘儒德主编的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并被教育部 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该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 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为主并结合 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 (修订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的笔记整理了 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 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基本遵循陈琦、刘儒德著的《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2007-08-12 23:05:21| 分类:ET-教育技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192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弗洛伊德杜威维果斯基三、成熟时期(60~80)布鲁纳罗杰斯四、完善时期(1980~)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一门交叉学科。

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

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

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1复习笔记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受到了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奠基人当属皮亚杰,他对建构主义进行了系统而经典的阐述。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是一种渐成论。

他继承了康德的范畴论,抛弃了康德的先验论。

皮亚杰明确指出,认识既不发端于客体,也不发端于主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活动)过程之中。

概括地说,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主旨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

2.杜威、维果茨基、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当代建构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1)杜威的经验性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

(2)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新手一专家研究等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重要的影响。

从现实起源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二)建构主义分类建构主义者们对建构主义的分类主要有:1.美国乔治亚大学研讨会上将建构主义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2.根据建构主义者的学术领域,建构主义可分为哲学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和教育学建构主义。

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第二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第二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错误!未定义书签。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的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研究的有效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精编版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精编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杜威维果斯基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罗杰斯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 1994 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他指出,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刺激变量 S :指能够引起机体反映的刺激特征,包括: 1、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

2、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

3、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机体变量 O:个体自身特征。

如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反应变量 R: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种类和特征。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⒈名词解释:心理发展⒉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⒊阐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⒋阐述维果斯基的发展观⒌了解语言获得和发展⒍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⒎理解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标签 :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2006 复习考研资料专题《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一、名词解释⒈教育心理学⒉学习⒊支架式教学⒋认知策略⒌批判性思维二、简答⒈简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及其对教学的观点。

⒉如何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元认知策略。

⒊简述斯金纳德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⒋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三、论述题⒈选择一种学习理论来阐述其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启示。

(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布鲁纳的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等等。

)⒉如何根据学习心理,来进行教学设计。

四、案例分析题1、分析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其中“基本问题”、“内容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是如何体现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参考书目:⒈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网站: 2006-11-13 13:43:11匿名第十一章品德形成与培养⒈名词解释:品德、道德、德育心理学⒉了解道德认知发展论⒊了解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第十二章教学设计⒈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⒉掌握教学目标表述方法⒊掌握各种教学目标的设置⒋阐述各种基本的教学形式⒌了解教学环境的设置第十三章有效的教学⒈名词解释: QAIT模式、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⒉了解几种有效教学的模式3.了解有效教师的特征4掌握几种针对性的有效教学5了解几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第十四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⒈名词解释:个别差异、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特殊儿童⒉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⒊掌握学习方式的差异⒋理解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因材施教⒌了解学校教学中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十五章课堂管理⒈名词解释:课堂生态学⒉掌握课堂管理设计⒊了解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⒋了解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第十六章教师心理⒈名词解释: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⒉掌握教师的角色⒊阐述教师的专业品质4.. 了解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5了解教师的评定6了解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十七章学习测量⒈名词解释:教育测评、测量、评价、标准化测验、标准分数⒉阐述测验的分类⒊阐述测验良好性的指标⒋了解能力与成就标准化测验,以及适用于学校的其他测验第十八章课堂评定⒈名词解释:教育评定、课堂评定⒉阐述评定的分类⒊阐述课堂评定的功能⒋了解教师自编测验的概述⒌了解一些非测验的评定技术⒍了解评定结果的报告2006-11-13 13:42:05匿名第九章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⒈名词解释: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⒉了解问题解决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⒊理解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⒋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途径和方法⒌掌握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的刺激特点2、功能固着3、反应定势4、酝酿效应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而且要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2、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尾到头的解决问题;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即是一种再认过程。

3、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新手则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专家解决问题所依据的经验中的基本关系是复杂方程式的基础。

专家似乎更容易走问题解决过程中图式激活的捷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拥有大量的可利用的图式。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经历这个领域中许多不同的问题,看着他人解决的问题,亲自实践解决许多问题。

批判性思维:人们把批判新思维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

因为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谁能获取并适当评价信息,谁就更能获取成功、更有力量:1、我们的现代盛会处处充斥着各种宣传媒介,我们不得不随时对它们做出评价。

1、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要解决问题,大多数问题都有好几种解决方案,你能否比较、分析和判断哪一种方法最有效呢?2、在更加强调合作的信息社会,我们在和他人交往时,你能否随时识别他人观点中所包含的立场、假设和谬误呢?创造性思维:大脑风暴法—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

小组讨论能产生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 "社会促进 "的现象,即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个任务时,自己也想要更快更好的地完成任务。

第十章学习策略⒈名词解释: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⒉了解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⒊理解认知策略⒋掌握元认知策略⒌掌握学习策略应用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元认知就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成分:一个是元认知知识,包括有关个人、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一个是元认知控制,它包括计划、监视和调节。

认知策略: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二、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1、模式再认知识2、动作系列知识元认知知识: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2、有关任务的知识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2006-11-13 13:41:09匿名第八章概念和原理的学习⒈名词解释:概念、原理⒉理解概念的意义和结构⒊了解概念的获得和运用⒋了解原理的学习智慧技能—指学习者运用符号和环境发生关系的能力,它包含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问题解决)四个层次。

概念的学习概念就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伍体、时间或观念的符号。

概念有助于人将大量的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从而大大简化了人的思维过程。

概念的结构 ;1、特征表说—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的。

定义规则是概念的实例共同具有的特征。

概念规则是指一些定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或整合这些定义特征的规则。

概念规则有肯定、否定、合取、析取、关系等。

2、原型说—概念是由原型和类别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构成的。

儿童似乎最初是从成人指出的最好例子或原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的。

概念的获得—实质上就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也就是说,使符号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特殊的事物。

1、概念形成—赫尔的联想理论,试图根据强化反应的原理来解释概念的形成。

如儿童只能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实际经验的概念的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

2、概念的同化—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的运用:1、在知觉水平上应用2、在思维水平上应用概念的学习和教学: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正例和反例的运用4、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原理的学习: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的说明。

概念学习是原理学习的基础,它叙述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

原理学习的意义:1、使学生通过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找出规律性的关系和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避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2、如同概念的概括作用一样,对原理的学习,可以简化和系统化。

3、真正掌握原理,可以用来指导行为并解决新遇到的问题。

4、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为其他原理或更复杂原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使之更容易学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