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广西云开地区位于钦州市以东,灵山-藤县-梧州市一线以南,六万大山、大容山及云开大山等与广东省接壤的桂东南地区,跨越钦州残余地槽、云开隆起及北部湾坳陷等区域构造单元,是广西省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域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图件与广西云开地区地质相研讨,解析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元素特点,通过对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评估矿产资源远景,奠定矿床地球化学预测参考依据,进而为下一步找矿作业进行铺垫和指导。
1 地球化学特征1.1 地球化学元素丰度1.2 空间元素排列地质构造演变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元素排列变化以及其组合排列变化上。
根据本区地质矿产情况,讨论Au、Ag、As、Sb、Hg、Cu、Pb、Zn、Cd、Mn组合和W、Sn、Bi、Mo组合的区域特征。
各元素在空间上基本呈北东向带状或面状展布,与区域构造和成矿区带基本一致。
根据这些特征,将广西划分为3个近北东走向的英桥-平政地球化学区、合浦-岑溪地球化学区以及六万大山-大容山地球化学区。
1.3 元素演变循律元素演变循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地层单元中演变;二是在花岗岩中演变。
前者演变基础主要包含四系演变寄存体,分别是石灰系、泥盆系、二叠系以及寒武系,Au、Ag、Hg、As、Sb、Pb、Zn、Cu、Co、Ni、Cd、Mn、V、Ti、W、Mo、La、Y等在石炭系中含量最高,Sn在二叠系中含量最高,Bi在寒武系中含量最高。
大多数元素在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具有较高含量,且富集与分异能力较强,这不仅与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发育陆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有关,而且与石炭系地层分布范围相对局限有关;后者演变寄存体主要分为燕山期、家里东期、华力西期以及混合岩四类花岗岩,其中Ag、Pb、Zn、Cu、Cd、Mn、Bi、Mo、V、Ti、Zr等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La、Y、Co、Sb等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在混合岩中,W、Sn、Bi含量较高,Ag、Hg、As、Sb、Zn、Cu、Co、Ni、Cr、Cd、Mn、V、Ti、La、Zr等含量最低;岩石从老到新,Ag、Hg、Zn、Cd、Mn、Ti、Zr含量呈递增趋势,其他元素多呈跳跃式变化,且不同岩石的元素的富集能力也各有差异。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地球化学背景值是指地球表层物质的普遍背景含量或分布特征,它代表了地球自然状态下的正常水平。
异常下限是指地球化学异常的边界或基线,用于识别具有异常地球化学特征的物质。
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是统计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大量的样品分析数据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样品数据,包括地球表层物质的各种元素含量数据。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分位数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它通常是根据样品数据的分布特征来确定的,例如取所有样品数据的中间值作为地球化学背景值。
异常下限可以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和专家经验来确定,例如确定一个范围,低于这个范围的数据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
第二种方法是地表地质特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地球表层的地质特征,例如地貌、岩石类型、土壤类型等,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地球表层的地质特征通常与地球化学特征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其中一种地貌环境下可能富含其中一种元素。
通过研究这些地质特征可以得出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范围,例如其中一种地貌环境下的元素含量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的元素含量可以被认为是异常的。
第三种方法是参照国内外标准方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的标准方法,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化学参考样品和数据计划”(Geochemical Reference Samples and Data)和欧洲的“Geochemical Atlas of Europe”等。
这些标准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样品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参考。
通过比对本地区样品数据和国际标准数据,可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范围。
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是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的基础工作,它对于判别地球化学异常、环境污染、资源勘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中国的土壤化学元素丰度及其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源丰度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中国是一个土壤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铝、镁、钙、钾、磷等元素。
其中,铁和铝是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镁、钙、钾元素则是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磷元素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 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下的土壤,其化学元素丰度和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以及吸附等过程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植被覆盖对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有一定影响,植被的根系分泌物和腐殖质的分解等过程会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循环。
人类活动也会对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造成一定影响,如工业排放、农药施用等都会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分布。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这一话题,涉及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资源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以及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可以为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效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土壤污染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探索土壤中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变化之间的机制,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结回顾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中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资源丰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
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的方法有很多种。
早期采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求平均值与标准偏差;用直方图法确定的众值或中位数作为地球化学背景值。
以后又发展到用概率格纸求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等。
随着对地球化学背景认识的加深,采用求趋势面或求移动平均值等方法来确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70年代以来,多元回归法、稳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克立格法、马氏距离识别离散点群法等多种方法常作来研究地球化学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考虑到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易操作,通过几种方法在工作区的试验对比,迭代法确定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较低,更有利于突出弱异常。
因此,工作区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选用迭代法。
迭代法处理的步骤:①计算全区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1)和标准偏差(Sd1);②按X1+ nSdl的条件剔除一批高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X2)和标准偏差(Sd2);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d),则X做为背景值CO, X+nSd(n根据情况选1.5或2, 3)做为异常下限Ca,采用迭代法求出工作区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值及各参数(见表1)。
表1工作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值及参数表化探数据是以多元素或多变量为特征的。
化探数据处理既研究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研究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者叫做R方式分析,后者叫做Q方式分析。
分析结果是将数据按变量或按样品划分成若干类,使各类内部性质相似而各类之间性质相异。
如果参加分析的数据含有已知类别(如矿或非矿的作用)能起训练组作用时,数据处理的结果可给出明确的地质解释,否则所做的地质解释就含有较大程度的推测性。
在特定情况下地球化学数据可能只反映单一的地质过程,这样的化探数据是所谓来自一个母体”的。
一般情况是几种地质过程作用在同一地区,他们相互重叠或部分重叠,这反映在地球化学数据上就具有多个母体”的特征。
化探数据处理需要鉴别和分离这些母体,即对化探数据值进行分解,确定出不同母体的影响在数据中所产生的分量。
第十章1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大气环境飘尘的自然去除 • 干沉降(碰撞和吸附) • 湿沉降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4.森林植被对环境的净化作用 除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外,有以下作用: (1)保持氧和CO2的平衡 一人的氧气量需要150m2的叶面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2)降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可吸收HF、SO2、Cl、NO2、NH3、O3、Hg、 乙烯、过氧乙酰硝酸酯,醛,酮等。 如SO2通过高15m宽15m的法国梧桐林带, 其含量可降低25-75%。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2)土壤背景值 是母岩、气候、生物、水系、地形等综合 作用的产物,在研究或评价土壤的污染 程度时必须考虑原始地球化学背景。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各地区土壤中有害元素的背景值 As Cd Hg <0.24-1.0 0.01-0.09 英国 0.02-0.55 挪威 0.09-0.56 0.01-0.16 加拿大 6.3 0.47-10.8 0.01-0.7 0.03-0.86 芬兰 0.22 0.004-0.99 瑞典 0.085 2.5 苏联 3.5-52 0.4 0.04-0.33 日本 1-7.5 0.05-0.52 0.01-0.16 美国 Pb 9.4-39 5.2-14.1 2.5-8.9 6.3-21 3.4 5.2-14.1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2.毒性元素: • 毒性:Cd、Ge、Sn、Sb、Te、Hg、Pb、 Ga、In、As、Li(?) • 潜在和放射性毒性元素:Be、Tl、Th、 U、Po、Ra、Sr(?)、Ba(?)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3.无毒性稳定元素:(多为氧化物矿物或 自然元素) Ti、Zr、Hf、Sc、Y、Nb、Ta、Ru、Os、 Rb、Ir、Pd、Pt、Ag、Au 4.中间性元素:B、Al
用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的一些认识
用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的一些认识摘要:一、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概念与意义1.地球化学背景值: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平均水平2.地球化学异常:元素含量明显偏离背景值的现象3.异常下限:区分背景与异常的界限值二、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方法1.数据收集与处理2.计算背景值及异常下限3.确定置信度三、计算法在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中的应用1.在既有正异常又有负异常分布的同一地区中的应用2.应用实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等四、注意事项与挑战1.数据质量与可靠性2.地区特性的考虑3.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正文: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等领域的重要任务。
背景值反映了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平均水平,而异常则是指元素含量明显偏离背景值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将背景值与异常进行区分,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评价矿产资源。
本文将介绍用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的一些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并处理一定区域内的地球化学数据。
这一步骤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数据来源可以是地质调查、土壤采样、水质分析等。
在数据处理阶段,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接下来,我们通过计算得出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法、中位数法、加权平均法等。
其中,算术平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背景值= (Σ元素含量)/ 样品数量在确定异常下限时,我们通常采用一定置信度的方法。
置信度反映了我们所估计的异常下限的可靠性。
常见的置信度有95%、99%等。
计算公式为:异常下限= 背景值+ 置信度对应的标准差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法在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既有正异常又有负异常分布的同一地区,我们可以用计算法求出总体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此外,计算法还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环境监测等领域。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中国著名的丘陵和盆地地貌区域。
由于
成都市土壤受到了长期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是成都
市土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成都市土壤元素含量方面。
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如钾、钙、镁、铁、锰、铜、锌等。
不同土壤类型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成都市土壤中的主要元素包括K、Ca、Mg、Fe、Mn、Cu、Zn等,其中K、Ca、Mg是土壤中的主要碱性元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Fe、Mn、Cu、Zn则是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也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
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成都市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
成都市土壤各元素的分布不均匀,与岩石成分、地表水体和大气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在成都市东北
部的丘陵地带,土壤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氮、磷等元素,这与该地区的
农业发展和地表水体的影响有关。
而在成都市西南部的盆地地带,土壤中
的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与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有关。
最后,成都市土壤元素的迁移转化过程。
土壤中元素的迁移和转化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微生物活动、物理性质、水文过程等。
土壤微
生物是土壤中元素转化的重要驱动力,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氮素固定和
矿物质转化等过程,促进了元素的循环和迁移。
此外,土壤物理性质如土
壤孔隙结构、渗透性等也影响着元素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水文过程则通过
水的运动和地下水循环等方式,促使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
用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的一些认识
用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的一些认识计算法是一种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的常用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地球化学样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来确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
在进行计算法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一般步骤:1.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地球化学样品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转换等。
2.数据分布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背景值确定:通过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确定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
通常背景值可以采用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但也要结合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综合分析。
4.异常下限值确定:在确定背景值基础上,可以根据数据分布的统计特征,选择一定的标准差或百分位数作为异常下限值。
常用的方法包括3倍标准差法、2倍标准差法、95%百分位数法等。
5.专家经验参考:在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时,还可以参考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经验。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地质环境或地球化学元素的特殊性,可以综合专家经验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法只是一种初步的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的方法,其结果还需要结合实地勘察、专家评价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确认。
同时,对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的确定,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综上所述,计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的方法。
通过对地球化学样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专家经验和地质环境特征,可以对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进行初步确定,为环境监测、矿产勘查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法的结果还需与实际数据和专家判断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认。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矿床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元素含量:矿床中的不同元素含量可以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例如,矽铁矿床通常富含铁和硅,而铜矿床则富含铜等元素。
2. 元素分布:不同元素在矿床中的分布方式也可以提供有关其形成和富集机制的信息。
例如,多金属矿床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可能以层状、点状或伪层状的方式分布。
3. 元素比值:不同元素之间的比值可以反映出矿床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
例如,在一些铀矿床中,铀和铀的容液比值可以用于判断它们的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
4.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反映了矿床成因和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物质来源等因素。
通过分析稀土元素的分布,可以揭示出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
5. 同位素组成:矿床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提供有关岩浆和流体来源的信息。
例如,硫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矿床形成时的硫的来源,从而帮助解释矿床成因及富集机制。
总的来说,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是通过分析矿床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比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同位素组成等信息,来
揭示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对矿床的成因、演化过程和富集机制等进行解释和研究。
地球化学总结 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 地球的元素丰度的估算方法: 1 陨石
地球化学总结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地球的元素丰度的估算方法:1 陨石类比法,该估算方法是建立在以下假设根底之上的:1)陨石是太阳系内的产物2)陨石与小行星带物质成分相同3)陨石是星体的碎片4)陨石母体的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2 地球模型法和陨石类比法在地球模型的根底上求出各圈层的质量和比值,利用陨石类型或陨石相的成分计算各圈层的元素丰度,最后用质量加权平均法求出全球的元素的丰度。
例如:华盛顿球粒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中硅酸盐的平均成分代表地幔和地壳的成分可以按比例各取一定质量的陨石,然后分别计算出各元素的全球丰度克拉克值: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重量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的重量平均含量原子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的原子平均含量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确实定方法:1)岩石平均化学组成法克拉克将岩石圈的全部岩石分为两类:火成岩,质量占95%,水成岩占5%。
然后取样按质量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地壳的成分2)细粒碎屑岩法戈尔德施密特认为,细碎屑岩是沉积物源区出露岩石经过剥蚀,搬运,并均匀混合的产物,其成分可以代表物源区地壳的平均化学组成Taylor和McLennan 那么用细粒碎屑沉积岩,特别是泥质岩作为上地壳的混合样品进行了研究。
3)地壳模型法Taylor和McLennan提出,现今大陆壳质量的75%在太古宙时期形成的,25%是在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
后太古宙的大陆壳生长主要发生在岛弧地区,代表性物质是岛弧安山岩,由此他们计算出了现代大陆壳的元素丰度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中各种元素的丰度是极不均匀的,其中,前三种元素O,Si,Al就占了82%,前8种元素占了98%2)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丰度趋于降低,但Li,Be,B的丰度仍表现为亏损3)除了惰性气体和少数元素外,质量数为偶数的元素丰度大于奇数4)元素的丰度仍表现为质量数位4的倍数占主导地位5)相对地球整体,地壳最亏损亲铁元素,次亏损亲铜元素和少量亲氧相容元素;富集亲氧不相容元素地壳中某些元素丰度的偶数原那么被破坏的原因:1)惰性气体元素丰度异常低的原因:不易参于其他元素相结合,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它们易于从固体地球内部不断地通过排气作用进入大气圈,在通过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而释放到宇宙中2)在地壳与地幔分异的过程中,局部相容元素停留在地幔中元素克拉克值在研究地球化学中的意义1〕元素的克拉克值决定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克拉克值高的元素可以形成独立矿物,而克拉克值低的元素只能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主要矿物的晶格中2〕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浓度克拉克值=观测值/克拉克值>1说明富集<1说明贫化3)标志地壳中元素的富集和成矿的能力浓集系数=矿石的边界品位/克拉克值浓集系数越大越不容易成矿主要类型岩石中元素的丰度特征1)超基性岩富集亲铁元素和亲氧中的相容元素2)基性岩富集亲铜元素和分配系数接近于1的亲氧元素3)酸性岩富集不相容的亲氧元素和挥发元素载体矿物:岩石中某元素主要赋存的矿物富集矿物:某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岩石平均含量的矿物地幔地球化学地幔成分的研究方法:1)上地幔成分确实定:幔源的玄武岩及其所携带的地幔岩包体,或通过构造推覆上来的地幔岩块2)下地幔成分确实定:一是根据实测的地球内部地震波速资料和高温高压下矿物的或岩石的原位声速测量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获得,二是根据宇宙化学资料研究获得地幔不均一性的研究方法:1)地幔化学研究不均一性的样品地幔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类岩石方法:元素比值和同位素比值,同位素和强的不相容元素之间的比值可以代表地幔源区岩石的比值元素丰度模式法:一种图解法,类似于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模式图地幔不均一性的原因:1)在地球形成的行星吸积过程中就存在组成的化学不均一性。
广西凌云县土壤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4月下 41广西凌云县土壤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黎家龙 符基卓 梁文龙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四地质队 广西 北海 536005摘 要 本文依据广西凌云县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探讨凌云县表层土壤中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凌云县表层土壤Se元素含量范围为0.12~ 6.06mg/kg,平均含量为0.73mg/kg,总体以富Se土壤为主。
成土母质中,以碎屑岩形成的土壤Se含量最高;土壤类型中,以黄壤Se元素含量最高。
影响凌云县土壤中Se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土母质、土壤pH值,以及土壤中有机碳、I、Mo、N、S、SiO 2的含量。
关键词 土壤;Se;地球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凌云县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Se Element in Lingyun County of Guangxi Li Jia-long, Fu Ji-zhuo, Liang Wen-long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274 Geological Team, Beihai 536005,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evaluation data of 1:50000 land quality in Lingyun County of Guangx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 element in surface soil of Lingyun Coun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 element content range in surface soil of Lingyun County is 0.12-6.06 mg/kg, and the average content is 0.73 mg/kg, and the Se-abundant soil is predominant. Among the parent materials, the soil formed by clastic rock ha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Se. Among the soil types, yellow soil ha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Se elemen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tent of Se element in the soil of Lingyun County include soil parent material, soil pH value, and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I, MO, N, S and SiO2 in the soil.Key words soil; S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Lingyun County引言Se 元素作为稀有分散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有益元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1],土壤中Se 元素过量或者缺乏均有可能会导致人体发生病变[2]。
郓城县北部地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
郓城县北部地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
宋亮;白新飞;杨时骄;宋津宇;于超;王涛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24(40)1
【摘要】以郓城县北部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土壤26项指标含量数据,计算了研究区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等地球化学参数。
在此基础上与2003年山东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对区内重金属元素累积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单时段增量模型对2035年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做了预测。
结果表明,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平均值相比,研究区土壤中明显偏高的元素有:B、I、有机质、N、As、S、MgO、Cd、P、CaO;2003—2019年间,区内重金属元素Hg、Cr、Pb、Cd以增加为主,As元素有轻微减少的趋势,预测到2035年,研究区内Cd元素环境质量下降较明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页数】6页(P31-36)
【作者】宋亮;白新飞;杨时骄;宋津宇;于超;王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X825
【相关文献】
1.四川省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背景值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2.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
3.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
元素富集特征研究4.广西北部湾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特征5.基于大数据
的中国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及其变化特征研究——写在《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出版之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以及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
以下是对地球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元素的分布1、地球的元素丰度地球的元素丰度是指各种元素在地球中的相对含量。
研究表明,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这八种元素占了地球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2、元素在不同圈层的分布岩石圈中,硅、铝、铁等元素较为丰富;水圈中,氢、氧以及一些溶解的离子如钠、氯等常见;大气圈中,氮、氧是主要成分。
3、元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元素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子结构、地球的形成过程、地质作用等。
二、同位素地球化学1、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2、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不发生衰变,如碳的同位素 C-12 和 C-13;放射性同位素会自发地发生衰变,如铀-238 衰变为铅-206。
3、同位素分馏由于物理化学过程中同位素的质量差异,会导致同位素在不同物质中的相对丰度有所不同,这就是同位素分馏。
4、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通过测定岩石或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和剩余量,可以计算出岩石或矿物的形成年龄。
三、地球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内能、焓、熵等,它们用于描述体系的能量状态和变化。
2、地球化学平衡在地质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通过热力学原理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3、相平衡研究不同相(如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理解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微量元素的定义在地质体系中含量较低的元素。
2、分配系数微量元素在不同矿物或相之间的分配比例,它反映了微量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行为。
3、微量元素的示踪作用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比值,可以推断岩石的成因、源区特征以及地质过程的条件。
五、有机地球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分布有机化合物可以来源于生物遗体和分泌物,在沉积岩中广泛分布。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迭代法处 理的步骤 : a . 计算 全区各元 素原始数据 的均值( ) ( 1 ) 和 标准偏差 ( S d 1 ) ; b . 按 Xl + n S d l的条件剔除一批 高值后获 得一 个新 数 据集 , 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 x 2 ) 和标准偏差( s a 2 ) ; c . 重复第二步 , 直 确定 出不 同母体 的影 响在数 据中所产生 至无 特高值点存在 , 求 出最 终数据集的均值( x ) 和标准偏差 ( s d ) , 则X 即对化探数据值进行分解 , 做为背景值 C O , X + n S d  ̄根据情况选 1 . 5或 2 , 3 ) 做 为异常下 限 c a 。 的分量 。 在确定和分离地球化学母体时常常涉及化学元素的分布形 如正态分布或对数 正态分布等 。 采用迭代法求 出某工作 区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值及各参数 ( 见 式 , 表 1 ) 。 地球化学元 素的异常下 限值确定 是地球化学 中重要 的 问题 之 上述只是给定 了一种计算异常下 限的一种计算方法 , 计算出 的 目前 还没有一个 令人 完全 满意 的计 算方法 , 传统 的化探 异常下 异常下 限值 只是个参考值 , 在实 际应用的过程 中, 需要对数据处 理 限值计算是基 于元 素的地球化学分 布呈正态分布或 元素含量 在空 结果做具体分析 , 最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 。例 间上呈连续的变化这一假设为基础 的, 而事实上地球化学元 素含量 如: 的空间分布是极其 复杂 的, 研究表 明, 地球 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 在 1 : 2 0万区域化探 中, 由于一般取水 系沉 积物 , 样 品经过 了充 低 维 吸 引 子 的 混 沌 系统 。 分的均一化 , 方差较小 , 数据基本为 正态分布 , 剔 除不 了几个野值 , 此时计算下 限与实际使用值变化不是很大( 当然 1 : 2 0万或 1 : 2 5 万 由于区域较大 , 各 分区中元素背景不一 , 异 常下限是 不同的 , 应该适 当考 虑分 区 , 分 别 确定 异 常下 限 ) 。 1 : 5万相对样点较密 , 部分可能涉及矿 区 , 数据变化较 大 , 此 时 必须考虑剔除野值 , 保 证数据 为正态分布 。 1 : 1 万 等数据 以土壤或岩石 为主 , 此时 主要 在矿 区工作 , 数 据
来凤地区锗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藤茶的适生关系
第34卷第4期2020年1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34,No.4Dec.,2020来凤地区错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藤茶的适生关系白洋,赵辞,吴颖,罗军强,张元培,郑雄伟(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湖北武汉430056)摘要:以来凤县全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Ge及藤茶Mn、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泥盆系地层区及志留系地层区土壤表层Ge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质单元区,高Fe含量土壤中Ge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人工扰动对土壤Ge含量的影响作用有限;研究区高Se及高Mn藤茶产区土壤元素Ge含量明显高于低Se及低Mn藤茶产区,高Se、高Mn藤茶产地环境优良。
关键词:锗;藤茶;富集效应中图分类号:P618.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11(2020)04-0541-04DOI:10.16536/ki.issn.1671-1211.2020.04.010错属于典型的稀散元素,在地壳中广泛分布但含量甚微,极少以独立矿物出现,多与硫化物伴生[1]。
自然界中错元素主要以有机错和无机错两类形式存在,土壤中无机错易形成络合物,被植物吸收利用转化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有机错[2]。
山地表生带基岩、风化层(成土母质)、土壤和植物生长关系密切,生态地球化学过程活跃[3],土壤层作为地球关键带的核心要素,是控制地球关键带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与转化的重要节点。
1研究方法1•1工作区概况根据土壤第三次普查结果,来凤县土地总面积为1342.05km2。
其中耕地、园地、草地及药材基地面积为263.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64%;林地面积987.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52%。
来凤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旱地、水田、农村宅基地、其他林地、河流水面、果园、农村道路、城镇住宅用地、茶园、沟渠、工业用地、水库水面、公路用地、其他园地、采矿用地。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关系研究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关系研究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对于理解地球内部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可以了解地球的地质背景、岩石成因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等。
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之间的关系。
一、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是指地球地壳、岩石和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壳层,由各种岩石和矿物组成。
从地球内部到地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可以通过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来研究。
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常常通过测量岩石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来反映。
二、地质背景对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影响地质背景包括岩石类型、成因环境、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
地质背景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的岩石类型和成因环境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会有所不同。
1.岩石类型不同的岩石类型对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火成岩中富含硅铝元素,如铝、钾等,而缺乏铁、钙等元素。
沉积岩中则常常含有丰富的铁、钙和镁等元素。
2.成因环境不同的成因环境也会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比如,大陆碰撞造山带中常常富集了含金属元素的矿石,富含硅铝元素的花岗岩也普遍分布。
而海底火山区域则富含镁铁元素的玄武岩。
3.构造特征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也会影响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
例如,在板块边界的构造带上,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活跃,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较高。
而在普通的地区,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一般较低。
三、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的关系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分布,可以探索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壳形成的机制。
通过对地壳中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岩石类型和成因环境会影响地壳中元素的富集与贫化。
北京阳坊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背景
位 于北京海 淀 区与 昌平 区交 界处 的阳坊 岩体是 燕山褶皱 一逆 冲推覆 带西南 段 晚中生代 深成 岩浆活
动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北京 西 山早 白垩 世 晚 期岩 浆 是
大地构 造上位 于燕 山中生代 褶皱一 逆 冲推覆构 造带
的西 南 段 。 阳 坊 岩 体 TI MS 锆 石 u P — b年 龄 为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l8 l Ma( a i e a. 2 0 ) 属 于早 白垩 世晚 期 的 D vs t 1 , 0 1 ,
活动事件 的表征 ( g 市地 质矿 产局 ,1 9 ) 1京 9 1 。前 人
对 阳坊岩体 的研 究很 少 , 年 公 开 员会 , 0 5 。 阳坊 岩体 出露 20) 地表 的部分 在平 面上呈 向西 凸 出的弯月形南 北 向延
地 球 化 学 特征 。石 英 二 长 岩 具 有 高 钾 、 对 高 碱 、 镁 贫 铁 、 集 Rb B 、 R E S 等 强 不 相 容 元 素 , rY 比 值 高 , 相 富 富 、aL E 、r S/
T 、 N 、 a相对 L E 亏损 , u异 常 不 明 显 的 特 点 , 有 类 似 于 高 s 低 Y 型 中 酸性 火 成 岩 (dkt) 元 素 地 球 h U、 b T RE E 具 r aa i 的 e 化 学 特 征 。 白 岗岩 具 有 明显 亏 损 s 、 aRE 尤其 是 MRE 具 明 显 负 E rB 、 E E, u异 常 的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闪 长 质 包 体 Mg O 含 量 和 Mg #值 较 高 , 具有 富集 K、 b B 、 RE S 等 强 不 相 容元 素 ,rY 比值 高 , h U、 、 a相 对 L E R 、 a L E、r S/ T 、 Nb T R E亏 损 , 无E u异常 的特 点 , 与玻 基 方 辉 安 山岩 的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相 近 似 , 于 典 型 的钾 玄 岩 系 列 岩 石 。 阳 坊 岩 体 的 闪 长 质 包 属 体起 源 于交 代 岩 石 圈 地 幔 的 部 分 熔 融 , 英 二 长 岩 是 幔 源 岩 浆 与下 地 壳 岩 石 相 互 作 用 的产 物 , 云母 二 长 花 岗 岩 形 石 黑 成 于下 地 壳 富 钾 基 性 岩 的 部 分熔 融过 程 , 白岗 岩 是 上 地壳 岩石 部 分 熔 融 的 产 物 ; 明 燕 山西 段 在 早 白 垩 世 晚 期 具 而 表 有 高地 温 梯 度 。地 质 证 据 和 岩石 化 学 、 量 元 素判 别 图解 均 显 示 阳坊 岩 体 形 成 于 造 山带 崩塌 阶段 。 微 关 键 词 : 岗岩 ; 花 地球 化 学 ; 石 成 因 ; 岩 阳坊 岩 体 ; 京 ; 山 北 燕
山西省长治县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07Huabei Natural Resources论文华北自然资源1 引言硒被誉为“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可提升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清除致癌物质自由基,增强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和改善减缓放化疗的毒副作[3,4]用。
适量的硒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促进作用,尤其对提高谷子、小麦等作物的单产、降低空秕率有明显作[5]用。
但是过量的硒对人体和农作物也是有害的,摄入过量的硒会出现硒中毒。
人体所需要的硒主要是通过食物链从土壤获取。
依托山西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试点长治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对长治县表层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评价,初步分析了硒受控因素,对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为合理利用富硒土壤资源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2 长治县概况长治县隶属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脉中段西麓,居上党盆地腹地,东迤壶关县,西邻长子县,南毗高平、陵川县,北连长治市郊区,东经112°57′21″-113°12′02″,2北纬35°51′53″-36°51′54″,国土面积为480km 。
长2治县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田面积达242km ,储量34亿吨以上,素有“煤乡”之称。
长治县主要农产品为谷子、玉米、葵花、蔬菜等。
2.1 长治县地质背景长治县主要以第四系黄土为主;其他地层出露面积小,主要分布于长治县南宋乡及周围一带,工作区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主要为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太原组湖田段铝土质粘土岩、铝土岩,太原组灰黑色泥岩夹砂岩、灰岩、煤层(线);二叠系山西组灰黑色泥岩、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煤层;二叠系石盒子组二段黄褐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夹煤线;二叠系石盒子组三段红色泥岩夹黄绿色砂岩段;主要分布于长治县南部南宋乡、八义镇、西火镇周边。
2.2 长治县土壤类型全县总土壤面积63.85万亩,包括水浇地、旱地、林地、园地,划分4个土类,6个亚类,13个土属。
主要土壤类型: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潮土。
若尔盖地块三叠系泥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
l 地质背景与样品分 析
松 潘一 甘孜造 山带位 于 四川西北部 。其 西界 为甘孜一 理塘 蛇绿混杂 岩带 , 北界 为阿 尼玛 卿混杂 岩带 , 东
界及南界为龙 门山一盐源前陆逆冲带 , 呈倒三角几何形态…。区域地质研究认为 , 本区存在一个相对稳定 的
7. 0 3
14 .9
5. 6 0
10 .6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 明本 区三叠 系物源为大陆岛弧 。
关键词 : 元素地球化 学; 泥质岩 ; 三叠 系; 尔盖地 块 若 中图分类号 :15 P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95 20 )l 02 5 10 —09 (0r o 一00 —0 7
松潘一甘孜造山带有诸多地块和不同类型造山带在此会聚 , 具有“ 中国地质百幕大” 的称号…。本 区发 育有巨厚的三叠系浊积岩 , 对该 区沉积物源和构造环境的研究是热点, 目前 尚持有不同意见L 。杜德勋 2 j (99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了巴颜喀拉盆地 的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 1 ) 9 曾宜君(06 研究 了西康群沉积地球 20 ) 化学特征与大地构造背景。这些学者多采用浊积岩中的砂岩进行研究 。而在泥质岩 中成分相对均一 , 刮 且微量元素相对富集 , 故泥质岩中的微量元素也可以用于判定物源与构造背景_。本文探讨采用 浊积岩中 3 j
3 . 18
54 . 10 .4 4. 0 O7 .
3 . 88
6. 1 8 1 1 .4 63 . 1 o .5
3 . 99
7. 5 2 13 .6 5. 9 0. 9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区内从土壤测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岩石测量,标 准离差逐渐增高的有 Bi、Pb、Sn、Cu、Zn、Au 等元素,其中以 Pb、 Cu、Zn 表现的最为显著,Pb 在土壤中最低 0.22,在岩石测量中最高 为 85.83;Cu 在土壤中最低 0.15,在岩石测量中最高为 20.99;Zn 在土壤中最低 0.15,在岩石测量中最高为 576.14;反映了这些元素 在土壤中离散程度小,在岩石测量中离散程度大。
矽卡岩
黑云母花岗岩 注 Au 为 10-9 其它为 10-6
××××区地球化学参数表
As 2.71 4.56 2.52 1.40 2.86 2.15 5.65 5.59 0.75 2.34 0.11 1.70 1.07 1.36 1.34 2.64 5.66 0.78 0.86 0.02 0.67 0.76 0.48 0.62 0.47 1.01 1.03 X 平均值
Sb
Bi
0.21 0.46
0.33 0.36
0.42 0.50
0.18 0.23
0.358 10.72
1.25 4.25
0.14 0.27
0.07 0.73
0.08 0.21
0.31 0.87
0.11 0.20
0.19 0.14
0.24 0.76
0.28 4.22
1.53 8.13
Au 1.22 0.54 0.97 1.22 0.66 0.80 4.20 1.26 0.65 1.01 0.06 1.13 0.52 0.10 0.00 5.22 0.66 0.21 0.82 0.11 0.54 0.93 0.15 0.00 1.24 0.52 0.32
系沉积物测量中为 0.66×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 0.91×10-6;从这类 元素背景特征可见,在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和土壤测量中元素的变化相 差不大,很接近,在岩石测量中略高。反映了该类元素在该区经次生 变化后都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贫化。
Zn 72.78 96.38 537.88 247.67 199.51 504.63 3886.60 820.68 105.15 24.59 0.15 576.14 166.85 142.43 387.76 4080.60 475.79 10.87 0.33 0.00 1.07 0.67 0.71 0.77 1.05 0.58 0.10
65.00 1.10
226.25 53.00
189.53 1.39
34.90 3.65
11.30 0.64
0.22 0.12
85.83 0.71
91.49 0.67
12.08 0.57
49.50 0.14
255.65 28.91
61.65 0.86
4.38 1.91
0.65 0.25
0.01 0.05
Cu 25.14 27.41 33.07 69.28 41.76 56.38 22.29 34.97 13.21 13.60 0.15 20.99 92.37 23.18 27.56 16.15 25.52 2.97 0.54 0.01 0.63 1.33 0.56 0.49 0.72 0.73 0.22
(6)区内黑云石英片岩中 Cu 最高为 69.28×10-6,其次为变粉砂 岩中含量 56.38×10-6,在矽卡岩中为 34.97×10-6,在矿化蚀变带中 为 22.29×10-6,最低在黑云母花岗中为 13.21×10-6,反映了黑云母花 岗中为铜的带出带, 黑云石英片岩中形成铜的高含量带与该带中分 布的含铜石英脉有关。
(2)区内从土壤测量—岩石测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变 异系数逐渐增高的有 As、W、Au 等元素, As 在土壤中变异系数最低 0.02,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 0.86;属于不均匀分布的 元素,W 在土壤中变异系数最低 0.09,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 最高为 1.07;属于极不均匀分布的元素,Au 在土壤中变异系数最低 0.11,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 0.82;属于不均匀分布的 元素,反映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属于弱分异特征,在 1∶5 万水系沉 积物测量中为中等分异—强分异元素。
一、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工区对 Au、Ag、Cu、Pb、Zn、As、Sb、Bi、W、Sn、Mo 等十一种元素 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见表 3-1。 1、全区内背景值对比特征, (1)从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背景值逐渐 增高的有 Sb、Pb、Ag、Cu、Zn 等元素,其中以 Pb、Ag、Zn 变化最为显著, Pb 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 17.36×10-6,到 1∶1 万土壤地球化 学测量中增加到 40.64×10-6,在岩石中最高为 85.45×10-6;Ag 在 1∶5 万水 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 0.06×10-6,到 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 0.10×10-6,在岩石中最高为 0.13×10-6,增加了一个数量级;Zn 在 1∶5 万水 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 72.78×10-6,到 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 96.38×10-6,在岩石中最高为 537.88×10-6, 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是正常的 成矿序列,反映了是区内的主成矿元素,从岩石中迁移进入土壤经次生变化 后迁移到水系中进一步的贫化。 (2)区内从岩石测量或土壤测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背景值逐 渐增高的有 Sn、Au 等元素,Sn 在岩石中最低为 1.72×10-6; 到 1:1 万土壤 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 2.21×10-6,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 2.51 ×10-6,是一个反正常的变化序列,但同处一个数量级;Au 在岩石中为 0.97 ×10-9; 到 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减少到 0.54×10-9,在 1∶5 万水系沉 积物测量中最高为 1.22×10-9,反映出 Sn、Au 元素从岩石中迁移进入土壤经 次生变化后,迁移到水系中富集。 (3)区内从土壤测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岩石测量,背景值逐渐 增高的有 Bi、W、Mo 等元素,这类均是高温元素,其中 Bi 在土壤中最低 0.36 ×10-6,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 0.46×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 0.50× 10-6; W 在土壤中最低 2.19×10-6,在 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 2.29×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 3.18×10-6; Mo 在土壤中最低 0.51×10-6,在 1∶5 万水
异系数逐渐增高的有 Bi、Pb、Sn、Cu、Zn、Sb、Mo 等元素,其中极 不均均匀分布的元素有 Pb、Zn 、Bi,中等分异的元素有 Sn、Cu、Sb、 Mo 等,Pb 在土壤中变异系数最低 0.01,在岩石测量中最高为 1.00; Zn 在土壤中变异系数最低 0.00,在岩石测量中最高为 1.07;Bi 在土 壤中变异系数最低 0.58,在岩石测量中最高为 1.75;反映了这些元 素在土壤中属于弱分异特征,在岩石测量中为强分异元素。
1.00 0.41
1.59 0.34
0.40 0.32
0.76 0.13
1.13 0.55
0.33 0.62
0.12 0.52
Cv 变化系数
Ag 0.06 0.10 0.13 0.06 0.08 0.06 1.11 0.24 0.06 50.01 0.12 0.14 0.02 0.05 0.01 1.28 0.18 0.02 0.78 1.20 1.07 0.35 0.60 0.24 1.15 0.78 0.29
(4)区内从岩石测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背 景值逐渐增高的有 As 元素,该元素在岩石中最低 2.52×10-6,在 1∶ 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 2.71×10-6, 在土壤中最高为 4.56×10-6, 反映了该元素在该区经次生变化后可在土壤中形成富集,经搬运、迁 移后进入到水系中就发生贫化。
(4)全区内不同的岩性特征对比,在矿化蚀变带和矽卡岩中标 准离差最大,反映的元素有 As、Sb、Bi、Pb、Ag、Zn、Mo、Au、Sn 等,其中以 Zn、Pb、Sn 最为显著,Zn 元素在矿化蚀变带中标准离差 高达 4080.6,在矽卡岩中标准离差可达 475.79; Pb 元素在矿化蚀变 带中标准离差高达 255.65,在矽卡岩中标准离差可达 61.65,此外在 黑云石英片岩中标准离差也很高为 91.49;Sn 元素在矿化蚀变带中标 准离差高达 28.91,在矽卡岩中标准离差可达 0.86,对比可见比其它 各地质体中高出一个数量级,反映了本区 Zn、Pb 的迁移、富集与矽卡 岩化有密切的关系。目标矿种应为 Zn、Pb。
(5)区内黑云石英片岩中 Cu 标准离差最高为 92.37,其次为变 粉砂岩中标准离差 27.56,在矽卡岩中为 25.52,在矿化蚀变带中为 16.15,黑云母花岗中最低为 2.97,反映了黑云母花岗中铜的离散程度 最小,不利于成矿, 黑云石英片岩中形成铜的高离散带与该带中分布
的含铜石英脉有关。 3、全区内变异系数特征 (1)区内从土壤测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岩石测量,变
表 3-1
参数
岩性
1:5 万水系
全
土壤
区
基岩
黑云石英片岩
X 黑云角闪石英片岩 变粉砂岩
Ⅰ号矿化蚀变带
矽卡岩
黑云母花岗岩
1:5 万水系
全
土壤
区
基岩
黑云石英片岩
S 黑云角闪石英片岩
变粉砂岩
Ⅰ号矿化蚀变带
矽卡岩
黑云母花岗岩
1:5 万水系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