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专升本)》学习资料.do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教育管理学(专升本)》学习资料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专升本)1.(单选题)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经费的分配及使用、教育发展规划的确定属于()。
(本题1.0分)A.中观教育的领导活动B.宏观教育的领导活动C.基层教育的领导活动D.微观教育的领导活动答案:B解析:无2.(单选题)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标志性著作是美国学者佩恩在1875年出版的()(本题1.0分)A.《行政学》B.《教育行政》C.《学校行政》D.《美国的教育行政》答案:C解析:无3.(单选题)教育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
(本题1.0分)A.系统性、发展性、客观性B.系统性、预见性、主观性C.长期性、预见性、客观性D.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答案:D解析:无4.(单选题)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这说明系统具有()。
(本题1.0分)A.集合性B.目的性C.层次性D.相关性答案:A解析:无5.(单选题)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教育预算,应采用的编制办法是()。
(本题1.0分)A.学生加专项B.师生加专项C.定额加人数D.定额加专项答案:D解析:无6.(单选题)一个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还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要做到有怒不形,遇嘉不吭,临危不惧,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这体现了领导干部素质中的()(本题1.0分)A.科学知识素质B.政治思想方面的素质C.身心素质D.宽容大度答案:C解析:无7.(单选题)将教育预测划分为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的依据是()(本题1.0分)A.教育预测的范围B.教育预测方法的性质C.教育预测时间的长短D.教育预测对象的多少答案:B解析:无8.(单选题)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
(本题1.0分)A.主渠道B.辅助渠道C.唯一渠道D.专项渠道答案:A解析:无9.(单选题)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是()(本题1.0分)A.教育行政管理B.教育行政机构C.教育行政机关D.教育人事行政答案:D解析:无10.(单选题)通过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奖惩合理、赏罚分明。
教育管理补修答案
学校管理第一套一DBCAA ACACA二BBAAB BBBAA三、简答1对办学指导思想的管理;(2)做好教职工队伍建设,依靠教职工办学;(3)全南主持学校的工作;(4)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2(1)理顺关系,交流信息,提高组织生命力;(2)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增强组织凝聚力;(3)舒通心理,加深理解,有效开展工作;(4)互通情报,统一认识,取得共同语言。
3学校管理过程是指为实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而循序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职能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程序。
其特点是:以育人为宗旨的自管性和教育性;按阶段循序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程序性;目标控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目标成果形成的综合性和养成性。
4校长负责制是指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党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
5实现学校领导体制的科学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权力分配的科学性。
使权力所属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效益;其权属关系要有利于形成最佳的合力结构。
(2)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本着“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要求,使形成协调有序的机构体系。
(3)工作制度的健全性与责任制的严格性。
健全以职权、责任、利益相统一为原则的领导工作责任制。
(4)自我调节的灵活性。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要不断对领导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第二套一CAAAA CADDA二1ABC 2ACDF 3ABDF 4DBEF 5ACE 6ABCD 7ABDF 8ABCD 9ACDE10ACDE 11ABCF 12ABF 13ABF 14ABEF第三套一1BCEF 2ABDF 3CDE 4ABC 5ABCDEF 6BCEF 7ABD 8ABCD 9ABEF 10BCDF 11ABCDEF 12AC 13BDEF 14ABCF 15ABCD二1(1)理顺关系,交流信息,提高组织生命力;(2)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增强组织凝聚力;(3)舒通心理,加深理解,有效开展工作;(4)互通情报,统一认识,取得共同语言。
《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考试参考书:《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张新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8-01,第1版.考试内容: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第一节教育管理的内在追求与外部环境1.教育管理的目的2.教育管理的原则3.教育管理环境的内涵4.教育管理主体的内涵第二节教育管理的过程与内容1.教育管理过程的任务2.教育管理过程的特点3.教育管理内容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3.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第四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式3.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技术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第一节中国教育管理发展的历史回顾1.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概况2.中国近现代教育管理概况3.中国当代教育管理概况第二节西方教育管理发展的历史观览1.西方早期的教育管理实践2.西方近代教育管理实践3.西方现代教育管理实践第三节中西方教育管理比较及发展脉络反思1.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分析2.中西方教育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反思第三章教育管理的理论演进第一节中国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1.先秦及秦汉的教育管理思想2.宋元明清的教育管理思想3.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管理思想4.新中国教育管理观念的变迁第二节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1.西方教育管理的前理论阶段2.管理理论和现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三节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演进的特点和趋势1.教育管理理论演进特点2.教育管理演进的未来趋势3.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现状与未来第四章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性质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2.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功能3.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4.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第二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职能转变1.我国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2.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3.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第三节国外教育行政改革趋势第五章学校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第一节学校组织结构的设计1.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2.学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3.我国学校组织的基本结构及职责第二节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1.学校管理制度的种类2.制订学校管理规章的原则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第三节学校领导体制的完善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2.现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3.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完善第六章教育领导第一节教育领导的本质1.领导与教育领导的概念2.教育领导观的变革3.有效教育领导的特征第二节教育领导理论1.领导特质理论的内涵2.领导行为理论3.领导情境理论4.领导风格理论第三节教育领导类型1.变革型领导2.道德领导3.分布式领导4.教学领导第四节教育领导者1.教育领导者的角色2.教育领导者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标准3.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发展4.教育领导团队的构建第七章教育计划第一节教育计划的性质1.计划与教育计划的内涵2.教育计划的作用与编制过程第二节教育计划的类别1.内涵2.区域教育发展规划3.学校发展规划第三节教育计划制订的技术与工具1.教育预测的内涵2.项目管理3.目标管理第八章教育决策第一节教育决策的性质与类型1.教育决策的概念与特性2.教育决策的类型第二节决策模式1.古典模式2.行为模式3.渐进模式4.混合扫描模式5.教育决策模式的原则第三节决策技术1.定性的决策模式2.定量的决策技术第四节我国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1.教育决策的基本价值标准2.教育决策的问题描述与原因解析3.教育决策的策略建构第九章教育管理中的沟通第一节沟通过程与沟通障碍1.沟通的本质与过程2.沟通的作用及其局限3.有效沟通的障碍4.提高沟通效果的若干技巧第二节沟通的方式及其选择第三节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公开1.信息公开的意义与背景2.信息公开的原则与方式3.信息公开的内容第十章教育管理中的激励第一节激励的基础理论第二节激励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激励的主要方法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性质1.课程与教学的含义2.课程管理的内涵、体制与意义3.教学管理的含义、组织结构和任务4.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的挑战第二节课程研制与课程实施1.课程研制2.课程实施第三节教学过程管理1.教学过程的常规性管理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3.提升学生学习能力4.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第四节教学评价1.含义与内容2.学校课堂教学评价3.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价第十二章学生管理第一节学生管理的性质1.概念2.价值追求3.特点4.基本原则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1.学生安全管理2.学生学习管理3.学生生活管理第四节学生发展阶段与学生管理1.学生发展阶段理论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管理第四节学生群体特征与学生管理第十三章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1.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2.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容第二节教师招聘第三节教师培训1.内涵2.基本方法3.几种典型模式第四节教师评价与薪酬1.内涵2.类型与内容3.方法4.教师薪酬第十四章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第一节教育资源及其类型第二节教育资源配置1.原则2.方式3.机制第三节教育经费第四节教育设施与设备管理第十五章教育评价第一节教育评价的性质1.含义2.目的3.功能第二节教育评价的种类与内容1.种类2.基本要求3.内容第三节教育评价的主体与程序方法1.主体构成2.程序流程3.评价技术。
管理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003 前三个问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本教材定义)。
为什么需要管理主要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管理的功能就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
2.如何衡量管理的好坏?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的好坏,有效性包括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目标的大程度。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3.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履行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并且必须遵循管理的基本过程,即必须系统地开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工作。
单纯地就计划谈计划,就组织论组织、为领导而领导、为控制而控制,是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的。
第二章管理者p026前三个问题参考答案1.管理者是干什么的?他在组织中充当什么角色?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并且拥有下属、负责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的人员。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充当着三个方面10种角色: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2.在一个组织中有哪几类管理者?他们的职责有什么不同?组织中管理者的类型可以按照地位以及作用两种方式进行划分,不同类型管理者的职责有所不同。
按地位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对组织负有全部责任,主要侧重于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正确理解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高层所确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教育管理学教程 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精编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各教育管理主体从自身职能出发,围活动,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具体地,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包含四个方面:1.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理解与适应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相应地,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教育人员配备与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升学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2.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远见”、教育管理也要有“广度”:处理好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4.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
教育管理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入学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可上;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
第二,教育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之所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有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
第一,教育管理实现了各项教育工作在整个层面的自觉性、意识性。
管理通过规划、设计、组织等工作,使教育事业整体工作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二,教育管理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分工与协作。
分工与协作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
分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协作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分散工作联合为一个整体,产生超过各部分工作之和的合力效果,从而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更好地组织与协调一是与一般管理过程相似的特教育管理过程的一般特点有:1.有序性。
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的,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执行,再有检查,继而总结。
2.周期性。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管理过程是无止境、没有终点的,但局部而言,每一个过程都有从开始到终结的完整周期。
教育管理学课后笔记解析
新编教育管理学课后题解析1、管理活动得意义1、管理就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得根本条件,缺乏管理得组织只不过就是一盘散沙;2、提高工作绩效最主要得手段;3、提高士气,维护组织生存;4、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推诿;5、组织机构内部信息更加通畅;6、能够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7、可以缓解组织中得矛盾冲突,维持组织稳定等。
2、管理活动得特性1、管理双重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2、管理活动所指向得对象不就是单一得,而就是多方位得。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就是一个过程,而不就是短暂得、暂时性得动作。
4、管理活动得技术手段与方式体现出鲜明得时代特征。
3、教育管理活动与其她管理活动得比较1、相同点:a、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得制约;b、对象都就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c、都表现为一个过程;d、管理方式随时代得变化而变化等。
2、不同点:a、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于定论与把握。
b、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得事业,而人得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标准。
c、教育就是价值高度涉入得事业,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得问题,这就决定了教育管理不就是一个单纯得技术问题。
d、教育系统中,教学专业化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e、教育管理工作成效得评价比其她管理工作得业绩评价复杂多,因为其中得影响因素太多,管理者在主观上往往无法控制。
f、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得焦点。
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得态度。
4、教育管理学得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与机构得管理现象、管理过程、管理规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学校管理就是教育管理学研究得核心。
5、教育管理学得研究范围教育管理学总论、教育管理体制与机构、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人员与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6、教育管理学得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7、我国历史上得教育管理实践与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得典范二、《学记》:历史上最早得教育管理文献之一三、先秦诸子得管理思想四、隋唐得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管理五、宋代教育家朱熹得教育管理思想:六、书院得教育管理实践七、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时期得教育管理八、近代教育督导制度得创设九、蔡元培得教育管理思想十、陶行知得教育管理实践8、西方国家历史上得教育管理实践与思想一、古希腊:西方教育得起点二、古代贤哲得教育管理思想(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三、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得教育管理理念四、夸美纽斯得教育管理观五、赫尔巴特得儿童管理思想六、杜威及其实验学校得管理实践七、欧美新教育运动中得学校管理9、古典管理理论基本主张:(1)把提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得最高目标。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及其解答
管理学基础课后思考题汇总1.管理的概念与内涵什么 P11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P21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3.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P54、59、60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其理论主要观点有: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功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成为执行职能;评价: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过贡献的还有甘特、布雷斯夫妇、福特、法约尔,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了泰罗制;⑴他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⑵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绩效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⑶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⑷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⑸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4.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P60法约尔的代表作是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6个方面的职能:⑴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⑵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⑶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⑷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⑸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5项;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7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人的生理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⑴生理的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⑵安全的需要:就业安全、劳动安全、人身安全以及病、老、伤、残和失业后的生活保障等;⑶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⑷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尊敬;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6.双因素理论的概念;P73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首先提出,内容为⑴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保健因素可以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⑵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这类因素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收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责任;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7.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P76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主要内容有:⑴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⑵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⑶实行个人负责制;⑷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⑸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的经验;⑹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⑺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8.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P71麦格雷戈的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Y理论认为: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对比两个理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用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如果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9.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75洛尔施和莫尔斯提出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10.管理科学学派的概念;P77“管理科学”学派将近年来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1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81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该学派主要观点是: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⑵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程序;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以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此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12.结合实际,阐述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P116⑴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服务的;⑵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①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应占有较多名额;③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⑶管理要促进人性发展;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成功的管理者要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⑷管理是为人服务的①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方向;②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货币购买力,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多的需要;③企业还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消费者使用本企业产品要求得到的满足的实现条件;13.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23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限、利益、能力;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14.简述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力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的主要观点;P175①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其有两个要义:一.功利主义的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可能会导致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标和内容;二.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这里的“有用性”不仅仅是财富对个人、社会的有用,同时还指个人对组织和社会的有用性;②权力至上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该观点的两个要义是权利的基本意义“正确”和“正当”;权利是相互的,“肯定自己是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才构成“权利”的基本内涵;③公平公正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④社会契约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15.企业社会责任概念;P190、194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为:⑴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⑵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⑶社区福利投资;⑷社会慈善事业;⑸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16.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做好管理工作;P206⑴管理者必须允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⑵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⑶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⑷行政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对行政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所以,要把行政和管理的其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17.什么是决策 P223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过程”,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18.决策为什么要遵循满意决策原则 P224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做到这几点:⑴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⑵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⑶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①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19.什么是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P226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组织中的问题,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问题,另一类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20.头脑风暴法的概念;P238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参加人数以5~6人为宜,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决策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四项原则:⑴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⑵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说出来;⑶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幵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⑷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21.德尔菲技术法的概念;P239这是兰德公司提出的,被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运用这种技术的第一步是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然后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回给各位专家,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如遇到差别很大的意见,则把提供这些意见的专家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并综合;2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P273目标管理由德鲁克提出,其基本思想是:⑴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⑶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⑷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⑸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标目标 ;22.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P283业务流程再造由美国的哈默和钱皮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方式;流程再造七个原则为:⑴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⑵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⑶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⑷对于地理上的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⑸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成;⑹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⑺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 ;24.扁平组织结构和锥形组织结构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P296扁平结构是指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每个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锥型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a、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b、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上级什么事都要过问;c.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更加复杂;25.请结合实际,谈谈组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P301请同学们自己结合实际哦⑴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织设计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但并不意味着组织设计中可以忽视人的因素,组织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①组织设计往往并不是为全新的,更多的是组织的再设计问题,因此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到组织中现有成员的特点,不仅要保证“事事有人做”,而且要保证“有能力的人有机会去做他们真正胜任的工作”;②组织中各部门各岗位并不总能在社会上招聘所需的理想人员,不能不考虑到组织内外现有人力资源的特点;③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不是事和物的集合;人之所以参加组织,不仅有满足某种客观需要的要求,而希望通过工作来提高能力、展现才华、实现自我的价值;必须考虑到“人”的安排;④为社会培养各种合格有用的人才是所有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要在工作岗位上锻炼;⑵责任对等原则:为了从事一定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为了保证“事事有人做”,“事事都能正确的做好”,不仅要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还要规定相应取得和权利;⑶命令统一的原则26.简述组织制度分权与授权的含义及其区别P328制度分权:是指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含义:是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利,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⑴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工作中的授权则往往与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拥有的下属的特长、业务发展情况相联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机性;⑵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结构的要求;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因此,委任何种权力、委任后应作何种控制,不仅要考虑工作的要求,而且要依据下属的工作能力;⑶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 ,不会随意调整;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⑷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27.人员配备有哪些原则 P3341因事择人的原则;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2因材器使的原则;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实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28.试述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及其影响,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P69、360请同学们自己结合实际哦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⑴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是自愿性质的,其成员甚至是无意识地加入进来;他们之所以愿意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是因为这类组织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需要的满足;⑵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⑶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它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重视的,对于困难者、技术不熟练者自觉地给予指导和帮助;⑷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为了群体的利益,往往会自觉或自发的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⑴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⑵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⑶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C.行为主义D.认知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B.教师学习C.教师说课D.教师上课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这句话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
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
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
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
《教育管理学》习题解答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习题解答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本章思考题1、简述国家、地方和学校各自的课程管理职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简要说明课程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集中管理的体制在教育行政实行中央集中管理的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主要由中央教育部统一编制或审定,地方和学校必须遵照执行。
在这种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对课程拥有决定权,地方和学校只有执行权。
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无论置身于什么学校,其教学的标准、学科课时的分配、教科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完全统一的。
在世界上,法国常常被视为这类体制的代表,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属于这一类型。
(2)分散管理的体制传统上属于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其课程体制也往往是分散和不统一的。
也就是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学校就能决定自己的教学范围、内容和实施步骤。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属于这一类型。
(3)标准统一、管理分散的体制这一体制实际上是分散管理体制的补充和延伸,很少有完全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的课程管理体制。
在很多国家,往往由某一层机构先确定课程的最低标准,然后由地方机构或学校根据标准决定本地、本校的课程设置。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张启平笔记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张启平笔记《教育管理学教程》这本书啊,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有点晕。
感觉像是翻开了一本学术专著,所有的专业词汇像是打了鸡血似的,甩得我满头雾水。
什么“教育系统”、“组织行为”,还有那一堆个别高高在上的管理理论,简直就像吃了个死海里的盐,嘴巴都发干。
大家都知道的,学校就是学校嘛,老师教书,学生学东西,考试一考,完事儿。
可是当你真正翻开这本《教育管理学教程》,你会发现,天哪,原来教育这回事儿,背后竟然是这么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说真的,一开始我根本没意识到,原来教育管理学不只是管着教学这块儿,它管的是整个教育体制的运转、学校的管理、甚至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这让我顿时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的内容啊,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大家可能会觉得,教育不就是那么回事嘛,老师上课,学生听课,难道不就是这些了吗?可你再往深了想想,不就得了?这些背后其实有很多环节,比如说,教学活动要怎么安排,课程内容如何设置,老师的专业发展怎么办,还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哎呦,光是想想,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别的不说,就学校里面的班主任怎么管理班级,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按理说,一个老师是怎么带班的,跟他本身的管理能力有很大关系。
你看,书里有讲到“领导力”这个词吧,这个说白了就是指那些有能力让别人跟随、愿意追随的人。
一个领导力强的班主任,绝对能够让班级氛围活跃起来,学生也会自觉地去配合,这种管理的艺术啊,真不是谁都能轻松做到的。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部分讲到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人一听到改革,就有点头疼,觉得这可能是个政治话题,离我们这些普通人太远了。
可你看书里的分析,改革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管理体制的变化。
你想啊,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石,怎么能不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呢?比如说现在教育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家都讲求创新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么一来,学校就得根据新的教育来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育管理学教程 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各教育管理主体从自身职能出发,围活动,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具体地,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包含四个方面:1.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理解与适应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相应地,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教育人员配备与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升学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2.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远见”、教育管理也要有“广度”:处理好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4.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
教育管理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入学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可上;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
第二,教育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之所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有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
第一,教育管理实现了各项教育工作在整个层面的自觉性、意识性。
管理通过规划、设计、组织等工作,使教育事业整体工作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二,教育管理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分工与协作。
分工与协作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
分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协作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分散工作联合为一个整体,产生超过各部分工作之和的合力效果,从而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更好地组织与协调一是与一般管理过程相似的特教育管理过程的一般特点有:1.有序性。
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的,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执行,再有检查,继而总结。
2.周期性。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管理过程是无止境、没有终点的,但局部而言,每一个过程都有从开始到终结的完整周期。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各教育管理主体从自身职能出发,围活动,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具体地,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包含四个方面:1.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理解与适应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相应地,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教育人员配备与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升学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2.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远见”、教育管理也要有“广度”:处理好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4.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
教育管理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入学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可上;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
第二,教育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之所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有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
第一,教育管理实现了各项教育工作在整个层面的自觉性、意识性。
管理通过规划、设计、组织等工作,使教育事业整体工作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二,教育管理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分工与协作。
分工与协作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
分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协作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分散工作联合为一个整体,产生超过各部分工作之和的合力效果,从而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更好地组织与协调一是与一般管理过程相似的特教育管理过程的一般特点有:1.有序性。
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的,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执行,再有检查,继而总结。
2.周期性。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管理过程是无止境、没有终点的,但局部而言,每一个过程都有从开始到终结的完整周期。
《教育管理学》课件
教育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管理实践。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管理学逐渐发展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趋势
未来,教育管理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加强与心理学 、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更加关注教 育管理的实践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提供更有针对性 的解决方案。
教育政策与法律相互补充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政策和法律各自发挥其独特作用,共同推动教 育事业的发展。
01
教育组织与领导
教育组织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组织
组织是由两个或多个个体 组成,为实现特定目标而 协同工作的集体。
教育组织
教育组织是专门负责教育 活动的组织,包括学校、 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 等。
教育组织的特点
教育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导向、专业性、系统性、 规范性等特点。
教育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01
教育组织的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的职位、层级、部门等构成方式
。
功能
02
教育组织的功能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
教育组织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03
为了提高教育组织的效率和效益,需要不断优化组织的结构和
01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招聘与培训
教师招聘
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筛选 简历、面试和录用等步骤,确保招聘 到合适的教师。
教师培训
提供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专项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评价与激励
教师评价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工作态度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价,为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
1.什么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各教育管理主体从自身职能出发,围绕各项教育事务进行计划、决策、领导、组织、激励、沟通和评价等
活动,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具体地,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包含四个方面: 1.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
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理解与适应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相应地,
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
教育人员配备与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升学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2.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
有“远见”、教育管理也要有“广度”:处理好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4.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
教育管理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入学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可上;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
第二,教育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之所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有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
第一,教育管理实现了各项教育工作在整个层面的自觉性、意识性。
管理通过规划、设计、组织等工作,使
教育事业整体工作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二,教育管理实现
了教育工作的分工与协作。
分工与协作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
特征。
分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协作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分散工作联合为一个整体,产生超过各部分工作之和的合力效果,
从而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2.教育管理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教育管理过程是指教育管理主体为更有效合理地实现管理与教育目
的,而基于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实施相关管理职能,更好地组织与协调教育人员与教育事务的经过与程序。
教育管理过程的特点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与一般管理过程相似的特点;二是与一般管理过程不同的独特性。
教育管理过程的一般特点有: 1.有序性。
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的,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执行,再有检查,继而总结。
2.周期性。
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