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文化 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1.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宗教信仰之一。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

儒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其价值观在政治、教育和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道家哲学提倡“道”为宇宙之根本原则,通过修炼和悟道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和谐。

道教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作用,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五大宗教之一。

佛教强调修行、悟道和解脱,通过禅定和般若智慧追求解脱和升华。

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二、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主张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品质,并提倡君主立国和礼制教育。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及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道和自然之道的追寻。

道家哲学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强调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权力运用,主张严明法纪和明确利益关系。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政治和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法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涉及到中国的医学、命理、风水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多元性与包容性B.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C. 封闭性与开放性D. 传统性与现代性答案:A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报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话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计算机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其核心是()。

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4.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

A. 道B. 德C. 无为D. 自然答案:A5.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其核心是()。

A. 法B. 术C. 势D. 刑答案:A6.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兼爱B. 非攻C. 节用D. 尚贤答案:A7.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兵法B. 兵势C. 兵形D. 兵略答案:A8.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是()。

A. 阴阳B. 五行C. 阴阳五行D. 五行相生相克答案:C9. 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

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经络学说D. 脏腑学说答案:A10.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其核心是()。

A. 抒情B. 叙事C. 议论D. 描写答案:A11.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其核心是()。

A. 笔墨B. 线条C. 色彩D. 构图答案:A12.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其核心是()。

A. 木结构B. 石结构C. 砖结构D. 土结构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其核心是()。

A. 自然B. 人文C. 宗教D. 政治答案:A14.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其核心是()。

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5.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其核心是()。

A. 民俗B. 民间C. 民艺D. 民情答案:A16.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其核心是()。

A.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答案:B17.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

辩论:中国的宗教与基督的宗教

辩论:中国的宗教与基督的宗教

中国的宗教,基督的宗教:与西方的辩论(Patrice Fava) 范华如何开始考虑中国与法国在宗教上的差异与相似呢?所有的宗教都会经由一些被神化的形象而形成超越观念。

世界是被一些看不见的力量所控制的,这些力量与我们有关,并决定我们的命运。

人类学家总是希望给宗教下一个确切的定义——Max Weber马克思·韦伯、Clifford Geertz克利福德·格尔茨、Maurice Godelier莫里斯·高德里埃, 等等.关于研究西方宗教,还要提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名字:Marcel Gauchet (马塞尔戈谢,马歇尔郭雪,马塞尔高谢).但是,我在此要引用的是人类学家Philippe Descola菲利普·德斯科拉所提出的分类法,他认为,形成宗教的只有三种本体论上的可能性:Le totémisme图腾主义、l’analogisme类比法与l’animisme泛灵论。

按照Descola的理论,可以说这三个本体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能区分人与非人物。

他的书的题目是:« Par-delà nature et culture »(超越大自然和文化的对立)。

他以此批判Lévi-Strauss 列维·斯特劳斯。

Descola认为人类思维方式中最基本的问题,是考虑人与非人物的关系问题。

对他来说,全人类只有四种本体论:图腾主义、类比法、泛灵论、自然主义。

图腾主义强调人与非人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上的连续性,并将这种连续性置于首要地位。

人类与动物有共同的本质,因为他们都来自于同样的始祖:他们的图腾祖先。

图腾主义最完整的思维系统在澳大利亚。

类比法假设世界万物构成一张关系网,网中各个节点是非连续性的,但这个网络的结构却是彼此对应的。

它认为人与非人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没有连续性,但在复杂千变的万物之中,却存在相同因素。

阴阳五行的宗教思想

阴阳五行的宗教思想

阴阳五行的宗教思想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自然界、人身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信仰的核心。

从周代的“易经”开始,阴阳五行开始成形,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这一体系涵盖了宇宙、自然、社会、文化、命运等多个方面,与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阴阳,是指在太极图中黑白两色,黑色代表阴,白色代表阳。

阴阳的思想本源在于人们感性认识自然界的阴晦与阳明。

在阴阳哲学体系中,阴凝、柔、潜、负、内、动,代表阴暗、柔弱、藏而不发、负面、内在、变化。

而阳代表阳明、刚、显、积、外、静。

阴阳二者相生相克,互为所需,因此形成了五行的思想。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属性,以及对应的色彩、味道、音调、部位等。

金代表收敛、清洁、整理、凝聚、收藏、金属质地、白色、辛味、肺,木代表生长、去旧迎新、扶持、柔韧、向上、青色、酸味、肝、水代表润泽、流动、柔和、洁净、汇聚、黑色、咸味、肾、火代表燃烧、热情、热力、活力、光明、红色、苦味、心,土代表稳固、净土、接受、静止、育肥、黄色、甜味、脾。

阴阳五行的宗教思想,一方面反映在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中。

在佛教中,金代表佛陀的目、口、身、意、寶器等五个方面;木代表了佛法的种、根、枝、叶、实等五个方面;水代表佛法的润泽、流布、宣扬等;火代表心性热诚、空性清明等;土代表人的净土、圣地、菩提地等。

在道教中,五行则代表着不同方位的神仙和神怪,以及不同的修道方法和功法。

在儒教中,五行则反映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应该怎样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另一方面,阴阳五行的宗教思想还反映在传统民俗信仰中。

例如,在农民传统文化中,五行的思想被运用在农事生产和天气预测领域。

在婚姻考察中,五行被用来判断男女的相性。

在姓名学中,五行则被运用来研究姓名的吉凶。

在服饰、建筑等领域中,五行的思想也被充分应用。

阴阳五行的宗教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种整体性的宇宙观和伦理观,凝聚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认识。

中国传统宗教中的信仰体系与教义

中国传统宗教中的信仰体系与教义

中国传统宗教中的信仰体系与教义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体系与教义丰富多样,涵盖了道教、儒教、佛教等各个流派和教派。

这些宗教体系和教义在中国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之中,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体系和教义展开探讨。

一、道教信仰体系与教义道教是中国发源的一种宗教体系,它主张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与融合。

在道教中,信徒们崇奉道教的神仙和神灵,例如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等。

道教信仰强调修炼和修道,追求长生不死和超凡入圣的境地。

教义中的主要概念包括阴阳、五行、道德经和道德修养等。

道教倡导“无为而治”,即以无为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重大决策。

二、儒教信仰体系与教义儒教是中国传统的主流宗教之一,它以儒家经典文化为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

儒教教义主张“仁爱”、“忍让”和“诚实”,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教信仰的核心是尊崇君主和孝敬父母,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儒教经典如《论语》、《孟子》等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佛教信仰体系与教义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体系,强调“解脱”和“救度众生”。

佛教的信仰基础是“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信徒们追求解脱轮回的苦难,寻求永恒的内心宁静。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其教义包括了“苦、集、灭、道”的观念和修炼方法。

佛教强调舍弃欲望和执着,追求智慧和慈悲。

四、民间信仰体系与教义除了道教、儒教和佛教,中国的传统宗教还包括了大量的民间信仰和教义。

这些信仰和教义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例如拜神、祖先崇拜、风水和算命等。

民间信仰强调对神灵、祖先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供奉。

很多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

总结:中国传统宗教中的信仰体系与教义实质上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间关系的思考和追求。

这些信仰与教义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课练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课练

第六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 考情提要✧ 逐题击破 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 A.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2.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A .五德B .五伦C .五常D .五礼 3.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 ) 《论语》 《大学》 《中庸》 《易经》 4.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九歌》 《天问》 《离骚》 《阳春》 5.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 A .以石结构为主 B .以砖结构为主C .以木结构为主D .以土结构为主6.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 A .诗情画意B .诗言志C .乐以教化D .文以载道7.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的大画家是( ) A .吴道子 B .顾恺之C .张萱A .周敦颐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即( ) A .宋明理学 B .阴阳五行学 C .魏晋玄学 D .禅宗心性学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孔子伦理思想“三基德”的是( ) A .仁 B .义 C .礼 D .智11. 由楚辞演化而来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是( )A .汉赋B .汉乐府C .骈文D .散曲12.宋代绘画领域兴起的院体画风的风格是( )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现代主义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是( ) A .化繁为简 B .中和之美 C .尚意追求 D .尊崇自然14.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是( ) A .荀子 B .孔子 C .朱熹 D .程颐15.首先将“言行一致”作为道德修养问题加以说明的是( )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16.春节到来之前,人们贴门神、灶马、桃符、钟馗,这种习俗来自于( ) A .道教 B .佛教 C .儒家 D .阴阳家17.提出“行先知后”主张的是( ) A .王阳明 B .孔子 C .朱熹 D .王夫之18.强调“知行合一”有积极意义的是( ) A .陈白沙 B .王阳明 C .李贽 D .何心隐19.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A .物质文化B .生产生活文化C .制度文化D .精神文化20. 道教炼丹术,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葛洪,其所著名著为( ) 《正一经》 《千金要方》 《抱朴子》 《效验方》 21.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 A .张道陵 B .张鲁 C .丘处机D .寇谦之22.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 A .李白 B .刘禹锡 C .王维 D .杜牧23.道教定型化之始主要在于倡导“天师道”的( ) A.张道陵 B.老子 C.丘处机 D.葛洪24.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是( )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 .明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 .顾恺之 B .张择端 C .吴道子 D .阎立本26.民间年画出现空前兴盛的局面是在( )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近代 27. 中国乐器有着极其悠远的历史,河南舞阳发现的 18 支七音孔和八音孔的骨笛,距今大约( ) A 一万多年 B 八千多年 C .A .35 种 B .30 种 C .29 种 D .19 种29.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 ) A .五音 B .七音 C .八音 D .九音30.在孔子的三母德基础上阐述“四母德”的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周敦颐31.从魏晋开始,佛A .涅槃学B .般若学C .本无观D .玄学32.金大定年间,在山东宁海创办全真派的是()A.寇谦之B.陆修静C.王重阳D.丘处机33.烧炼丹砂生成硫化汞,开辟了中国古代化学之先河,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是() A.张道陵B.孙思邈C.陶弘景D.葛洪34.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宋代的()A.朱熹B.张载C.周敦颐D.程颢35.提出“天人交胜”观念的是()A.张载B.荀子C.刘禹锡D.朱熹(二)多选题1.对“知行”观提出过重要观点的先贤有() A.孔子B.荀子C.朱熹D.王阳明E.王羲之2.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命题,例如() A.意境B.诗言志C.神韵D.文以载道E.乐以教化3.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包括()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思结合D.竞争择优E.创新思维4.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有()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5.汉乐府民歌的主要类型有()A.清商曲辞B.郊庙歌辞C.相和歌辞D.鼓吹歌辞E.杂曲歌辞6.中国戏曲的角色主要有()A.生B.旦C.净D.丑E.末7.下列选项属于唐代舞蹈的是()A.《凉州》B.《绿腰》C.《兰陵王》D.《霓裳羽衣舞》E.《大夏》8.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有()A.民族性B.民俗性C.地域性D.音乐性E.风俗性9.下列作品属于唐代画作的有()A.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B.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C.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D.周昉的《簪花仕女图》E.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10.下列属于唐宋时期山水游记的是()A.柳宗元的“永州八记”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欧阳修的《醉翁亭记》D.苏轼的《石钟山记》E.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文化2.“中庸”3.“中和”4.“五伦十教”5.“三纲”6.五常7.仁爱孝悌8.因材施教9.宋明理学10.《诗经》11.楚辞12.汉乐府民歌(二)简答题1.简述“天人合一”观念的含义。

汉硕考研《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七章宗教信仰(上)

汉硕考研《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七章宗教信仰(上)

汉硕考研||《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七章宗教信仰(上)第七章宗教信仰一.中国原始宗教与信仰(一)原始宗教的特点1.中国原始宗教是多神论,即物物是神,处处有神。

2.中国人对各种神不是始终专一的信仰,而是希望多神能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或救助,因此对各种神有用则拜,可以选择,可以更换。

3.以上两点根源于中国传统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基础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

(二)中国人不变的三大崇拜(三)三大祭祀1.祭祀天地及山川祭祀天地的形式有封禅、祭祀后土和庙祭以及郊祭。

(1)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

封,指在泰山上设坛祭天,禅,指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一般是梁父山),都由帝王亲临。

封禅的根本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明自己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史书记载,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第二个是汉武帝,宋真宗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帝王,封禅次数最多的是唐高宗。

另,武则天因自己是女帝而改封嵩山,改禅少室山。

(2)祭祀后土祭祀后土是封建国家专门祭祀地神的仪式。

历史上第一个祭祀后土的是汉文帝,地点在汾阴(今山西)。

(3)庙祭庙祭是祭祀天帝,地点在雍州的天帝庙。

(4)郊祭郊祭则是在京城的郊外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史书上称为“郊”。

周代已规定在冬至到南郊祭天,夏至到北郊祭地,这是因为冬至则转阳,天属阳;夏至则转阴,地属阴。

由于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周代已实行“祭天圜丘,祭地方丘”的制度,其后历代相沿成制。

(5)祭祀山川以祭祀“五岳”“五镇”“四渎”和“四海”最为重要,因为他们代表了帝王统治的江山社稷。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

•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 “道说今生,佛曰来世” – 佛讲因果,智慧,开悟; 道讲:无为,道法自然。 – 放下屠刀;修身养性
• 生辰八字
简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用年、月、 日、时四柱干支来表示,每柱两字,合共八个字。
• 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道教
四大基本经典: 老子《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宗旨: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修身养性,仙道贵生,无量度 人
佛教
• 什么是佛教?
起源于印度,距今已有2500年,公元前后,佛教就正式传 入中国。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 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 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年干支算法 年份尾数 天干 4 甲 5 乙 6 丙 7 丁 8 戊 9 己 0 庚 1 辛 2 壬 3 癸
年份除以12 4 的余数 地支 子 属相 鼠
5 丑 牛
6 寅 虎
7 卯 兔
8 辰 龙
9 巳 蛇
10 午 马
11 未 羊
0 申 猴
1 酉 鸡
2 戌 狗
3 亥 猪
比如:1995年的尾数是5,查表对应的是“乙”,1995/12=166… …3 查表对应的是“亥”,属猪 所以是“乙亥”年生,属相是猪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儒教、命理、阴阳、 五行、八卦、八字
目录
•宗教信仰、三教九流 •什么是道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跟道区别 •生辰八字 •五行、八卦、阴阳、八字之间的联系
宗教信仰
• 中国目前主要宗教信仰

中国道教的起源

中国道教的起源

中国道教的起源
道教最早的形式出现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期,当时随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及宇宙本质的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些关于阴阳、五行和灵气等方面的理论,并发展出一种与儒家和佛家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传统。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56年-公元87年),有一位名叫张陵的人,他创立了“太平道”,被认为是中国道教的启蒙者之一。

太平道主要是通过修炼内丹、神仙、呼吸法和神奇药物来达到长寿和超凡入圣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逐渐演化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宗教体系,其中包括了许多民间信仰、仪式、符咒、神明等元素。

在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道教逐渐走向繁荣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强调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升华,注重与自然、宇宙和神灵的联系,强调修炼身心以达到长寿、健康和境界提升的目的。

道教还倡导“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过度干预和操纵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应该顺势而为,让事情自然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宗教体系和文化现象。

五行与中国古代宗教和宗教仪式有何关系?

五行与中国古代宗教和宗教仪式有何关系?

五行与中国古代宗教和宗教仪式有何关系?一、五行理论在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宗教中的五行理论是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它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个基本元素,并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和相互作用归结于这五个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

在宗教信仰中,五行被视为掌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力量,因此在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五行与宇宙观念的关联五行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念中。

人们相信宇宙是由五行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所构成的,每个行星、物质和生物都与五行相关联。

宗教仪式中的祭祀活动往往会通过与五行的亲密结合,以达到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2. 五行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国古代宗教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五行理论正是宗教仪式中用来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祭祀这五个元素,祈求自然的恩赐和保护,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二、五行在古代宗教仪式中的体现和运用五行在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包括祭祀、仪式顺序、祭祀器具等多个方面。

1. 五行与祭祀仪式的对应根据五行理论,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中每一个仪式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五行元素。

例如,在祈雨仪式中,水是主要的祭祀对象,而火则用于驱除邪灵。

通过运用五行元素,宗教仪式可在灵性和物质层面上与人们诉求产生共鸣。

2. 五行与祭祀顺序的安排在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中,祭祀顺序往往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比如,在祭祀天地时,往往是先祭天再祭地,因为天属于金行,而地属于土行,金克土。

通过合理安排祭祀顺序,宗教仪式能够更好地传达祈愿和祈福的含义。

三、五行与中国古代宗教仪式的现代意义虽然五行理论在中国古代宗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的现代意义并未消失,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中有所体现。

1. 传承中华文化精华五行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宗教仪式中的运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由于其继承了上古哲学智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仍然备受重视。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

分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中和之美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述中“中声”,“中音”,“中和”,“和”等概念含义相通,用于音乐、道德修养、政治教化,反映当时音乐、道德、、政教一体的社会观念。

孔子对《诗》的评价也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得了体现。

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1) 重整体、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2) 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的类比思维。

3) 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辨证思维。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1)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2) 科学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的集权需要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大小官僚是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程度最高的阶层。

3) 科学考试制度给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运动、文学、制度、事业都带有应考的性质,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所说之话,所作之文大多与实际生活不发生关系。

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1) 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2) 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

3) 秦汉以后,君主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专制社会里,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时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的沉闷与单调。

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下汉代四神瓦当纹样的图案解析与丝巾设计应用

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下汉代四神瓦当纹样的图案解析与丝巾设计应用

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下汉代四神瓦当纹样的图案解析与丝巾设计应用PATTERN ANALYSIS AND SILK SCARF DESIGN APPLIC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FOUR GODS EAVES TILES PATTERN UNDER SAUAAURE'S SEMIOTICS THEORY引言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构件,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宗教等民族文化,以生动的文字和图案,反映着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及审美情趣。

四神瓦当始见于周代,在汉代被广泛装饰于建筑载体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动物形象,代表4个方位星宿的神兽,蕴含着人们辟邪驱灾、祈福平安的思想。

在现代艺术发展下,汉代四神瓦当纹样需要传承与创新,就要适应现代的审美追求与文创载体。

文章基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深入解读汉代四神瓦当纹样的“形”与“意”,旨在领悟四神瓦当纹样的形式美感与内在文化价值,将其融入现代丝巾的艺术设计中,以期以现代化审美形式传承和发扬汉代四神瓦当纹样。

一、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符号学是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1]二十世纪初,索绪尔建立的语义符号学指出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是能指与所指之间通过组合、聚合、共时与历时创设的诸种关系[2],即双面结构理论。

能指表示符号形式,即表现层,例如符号的色彩、形态、材质等。

所指表示符号的文化内涵,即内在层,能够传达“意”。

赵毅衡[3]学者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必须表达某种意义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符号与意义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因此,一个完整的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有机结合。

根据索绪尔的双面结构理论,在四神瓦当纹样的符号中,(如图1)能指,指“物质性的声音”,即符号的形式要素,包括纹样的造型语言、构图原理、制作技法等。

造型语言与构图原理属于造型要素,制作技法为技术要素。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的挑战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的挑战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的挑战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宇宙、生命、价值观的根源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

然而,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扰。

首先,中国的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变迁。

这些因素对于中国的宗教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

例如,佛教在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佛教特有的人间世俗化倾向。

道教则融汇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阴阳五行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宗教体系。

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也在中国历史中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宗教信仰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市场经济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体系,使得一些人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减弱。

另一方面,中国的宗教自由受到政府的一些限制和管理。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加强了对宗教组织的管理和控制,限制了宗教信仰的自由表达和传播。

其次,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还面临着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挑战。

中国的宗教信仰多样性丰富,不同宗教之间存在相互融合和互相影响的现象。

例如,一些佛教寺庙内供奉着道教的神像,一些基督教教堂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和宗教自由需要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实现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第三,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还面临着与世俗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的协调与平衡。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宗教信仰和宗教自由会与现代法律法规产生矛盾和冲突。

例如,宗教的合法性与如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问题,宗教教义与国家法律的权威性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宗教组织和公众共同协商解决,以实现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面临着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和困扰。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在多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的平衡,既需要政府的管理和保障,也需要宗教组织和公众的积极参与。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试题(1-5)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试题(1-5)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

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

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1A.邹衍2A.3A.造纸4A.5A.儒学6A.程颐7A.日本8A.韩非9A.夏B.10A.汉B.11A.12A.《春秋》B.《史记》C.《汉书》D.《文献通考》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A.汉太学B.唐国子监C.宋书院D.明宗学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B.大豆C.粟D.西瓜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A.音乐B.戏曲C.建筑D.园林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A.李思训B.吴道子C.闫立本D.韩干18.提出“非攻”、“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

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特奇》20.元杂剧作品有700多种,其中不乏名作被称作天下奇魁的剧作是(?)A.《窦娥冤》B.《墙头马上》C.《西厢记》D.《赵氏孤儿》三.判断(每题1.5分,共15分)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西汉末,佛教经中亚传入;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

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不久,人们对佛教的了解也并不多,但此时的传入,为后来的广布提供了基础。

道教的构成:道教是以黄老学说与神仙方术结合为基础,又杂入了阴阳五行学说等,逐渐形成的宗教。

《太平经》就是道教的主要经典,其内容非常繁杂,大部分内容为传道教化和伦理道德,也有些内容明确提出了反对富豪搜刮财产,主张自食其力,救穷周着急等观点,这些观点对平民极存有吸引力。

东汉末年,道教分为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派别。

道教的改建:道教源于民间,土生土长,常常成为民间结社的工具。

东晋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它加以改造。

这个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把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融合出来,并使道教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二是吸取佛教的诫规,模仿佛教的寺院组织,建立道观,发展势力。

葛洪在医学、化学方面有重要成就,陶弘景也精通医学。

道教的健身法、拳法促进了中国武术的进步,他们的炼丹术无意中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佛教概况:1、教义: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发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加罗拉科特附近),为该国太子乔答摩悉达多(后被佛教徒称呼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所创办。

其基本教义指出,现实人生就是“痛”,生老病死等等全都就是痛。

痛苦的原因由每个人自身的“有情”(所指奸、恨等一切苦恼)、“业”(指一切身心活动)导致的。

“有情”“业”引发的世间犯罪行为,又产生涅槃灾祸。

彻底摆脱痛苦的唯一道路,就是自学佛教经典,严格遵守戒律,冥想静修,全盘转型自己的世俗性欲和重新认识,远远超过命运涅槃的范围,步入不生不灭的最低境界“涅?”或“证悟”。

这种教义,建议人们退出对现实的美好生活的崇尚,退出对现实的阶级压制和奴役的斗争,而追赶虚空的“不生不灭”。

它同其他宗教一样,都就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五行与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

五行与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

五行与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中国古代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布局及构造都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密切相关。

其中,五行理论在寺庙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宗教信仰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行在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宗教意义。

一、木与建筑的象征意义木属于五行之一,在中国古代宗教中,木被视为生气之源,具有生命力和成长的象征。

这一象征意义在寺庙建筑中得到了体现。

寺庙建筑常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以表达信仰者对生命力和成长的追求。

与此同时,寺庙建筑的柱子、梁木等构件绘有神话传说中的动植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寓意生机勃勃、生生不息之意。

二、火与建筑的象征意义火属于五行之一,在宗教信仰中,火象征着神圣、能量和热情。

古代寺庙建筑中常常采用红色琉璃瓦作为建筑屋顶的覆盖材料,寓意着火的神圣之光照耀下的庙宇,让人们感受到神性的存在。

此外,火也被用于照明和供奉的神龛中,使庙宇更加庄严肃穆,加强信仰者与神明之间的沟通。

三、土与建筑的象征意义土属于五行之一,在宗教信仰中,土被视为万物之母、凝聚力和稳定性的象征。

因此,在寺庙建筑中,土被广泛运用于基础结构的建设,以保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同时,土还被用来雕刻佛像和壁画,以表达信仰者对佛教思想的敬仰和依赖。

四、金与建筑的象征意义金属于五行之一,在中国古代宗教中,金象征着皇权、尊贵和财富。

在寺庙建筑中,黄金饰品常用于寺庙的主殿、佛像和供奉物品上,以凸显其尊贵和神圣性。

此外,金黄色的琉璃瓦也常被用于屋顶装饰,为整个寺庙注入了一份庄严和尊贵的氛围。

五、水与建筑的象征意义水属于五行之一,在宗教信仰中,水象征着清净、流动和生命的源泉。

因此,在寺庙建筑中,常常会设置池塘、流水、喷泉等水景,以营造出宁静、清净的氛围。

水还用于浸润寺庙中的青砖绿瓦,净化寺庙内外的气场,使信仰者可以在这个环境中体验到宗教所传递的慈悲与宁静。

综上所述,五行与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密不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五德终始说的实质:将王朝的更替 归结于天意,主张有一种神秘的时运或气 数在起作用。 这种时运或气数,既不是殷人的上帝, 也不是周人有“德”性的天,而是一种表 现天意的、呈现为一定规律性的神秘趋势, 比周人的“天”增加了形式性和神秘性。
2、“五帝”崇拜(战国秦汉时期)
• (1)从方位上看:《吕氏春秋》将五行、 五德、五方、五色、五帝统一起来,形成 “五帝”崇拜的宗教观念。认为:
• B、对天人关系的分析: a、天:指意志之天 b、人:指君王、天子 c、天人关系被董仲舒独断的约化为重点 讨论天和天子的关系。
• C、天人感应论的理论基础:“人副天数” 原理。 人是天的副本或缩影,人的身体、生 理、心理、精神、道德等都来源于天,与 天类似。
• 《春秋繁露》: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 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 恶化天之暖晴,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 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 乐之情,春、秋、冬、夏之类也。
3、太一神(汉代)
• (1)汉人崇拜五帝的同时,也崇拜太一神。 • (2)汉代的太一神崇拜,将“天命”观和 阴阳观、祖先崇拜礼仪、鬼神崇拜等相结 合,向着统一信仰的方向发挥。 阴阳、鬼神等,都是太一转化而成的一 种存在形式。
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 (1)董仲舒(BC179—104)及其儒家思 想
第三讲 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
一、宗教化的基础:
• 1、阴阳五行说: 在战国时 ,由阴阳说和 五行说结合而成。 宗教化:它以研究朝代更替、推测王朝 命运而著名。
• 2、基础: • (1)阴阳说 A、 殷商时期:阴、阳指的是自然天象。 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阳”字。金文中,已经出现“阴”字。 从写法看,“阴”是乌云遮住太阳的象形, “阳”是日出的象形,都指自然天象。
• B、西周时,阴、阳指的是阴阳二气。
《国语》记载: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 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 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 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 C、从《周易》来看,阴、阳指茅盾范畴。 《易传·系辞》有“一阴一阳之谓 道”,认为阴和阳之间的“感应”(交 互作用),推动宇宙生生不息,变化无 穷。
东帝名太皞,属木德,主春,木为青色,又 名青帝; 南帝号神农,属火德,主夏,火为赤色,又 名赤帝;

西帝名少皞,属金德,主秋,金为白色, 又名白帝; • 北帝名颛顼,属水德,主冬,水为黑色, 亦称黑帝; • 中帝名黄帝,属土德,主季夏,土尚黄色, 也称黄帝。
• (2)从历史进程上看: 汉高祖刘邦自立黑帝祠,五帝祭祀才 算完全。 汉文帝在渭阳立五帝庙,庙内有五殿, 方位、门色均按照五行说来安排。又在长 门建五帝坛,祭祀五帝。
• D、地位: • a、董仲舒将阴阳五行说和“天”论更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由 此定型。 b、将“阴阳五行”硬塞进天与人的联系 中去,使董仲舒的宗教思想带有强烈的自 然宗教色彩。 c、论证了君权神授的观点,一定程度上 也能够起到限制君主专制独裁的作用。
三、宗教化的意义
• 1、成为历代王朝更替的依据。
• 《易传》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六十四卦→万事万物”表示宇宙的产生形 成过程。 其中,太极表示宇宙的根源和阴阳统 一的状态,用阴和阳表示既对立又统一、 相反而又相成的双方;
• 在用―、--两种符号分别表示“阳”和 “阴”,并将这两种符号两两重合,达到 “四象”; • 由“四象”与阴、阳分别结合,进而组合成 为八经卦; • 再由八经卦相互重合成为六十四卦。将阴、 阳的辩证运动过程,表示为数的运动过程, 成为符号化的推演系统。
• (3)五德终始说与王朝更替的联系 根据《吕氏春秋· 应同》篇记载,邹衍 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 土(黄帝,尚黄 )→木(夏禹,尚青) →金(商汤,尚白)→火(周文王,尚赤) →水(?)→土(?)。
按照邹衍所说的“五德终始”规律, 循环保佑不同的朝代 。 汉代应该尚何“德”?(《史记·高祖 本纪》;张苍;贾谊)
• (2)“五德”相胜: 指五行之间“克”(“胜”)的关 系: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 土克水。 五行相胜:土←木←金←火←水←土
• 另外还有“五行相生”说: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在《春秋 繁露· 五行相生 》 中有记载,至于由谁提 出以不可考。 五行相生:土→金→水→木→火→土
• 儒家思想: A、提出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 的思想,这是对先秦“道统”观 的发展。 B、提倡儒学内省的修养论,重视对德与才 关系的探讨。 C、处理好仁义与功利的关系,提出了“正 其谊不谋其利内容 天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感应”关系。 天主宰着人,人也能感动天。(祥瑞、天 谴)
• b、《国语》 中有“先王以土与金、木、水、 火杂,以成百物” ,“五行” 是万物构成 的元素或材料。
二 、宗教化的历程
• 1、“五德终始”说(战国中期) • (1)简单介绍邹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 ),战国中后 期的思想家 ,将“阴阳”说与“五行”说 相结合,提出“五德终始”说,并用“五 德”相胜这一关系说明王朝的更替,建立 起循环论的王朝史观,极大地推动了阴阳 五行学说的宗教化历程。
(2)五行说
• A、五行:金、木、水、火、土 B、五行有不同性质: a、《尚书》中有“威侮五行”、“洪范九畴” 之“五行”,这是注重五行的功能和性质。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 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 作辛,稼穑作甘。
比如: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王有四政(庆赏罚刑), 人有四肢; 天有五行,政有“五官”(司农、司马、司营、 司徒、司寇),人有五德(仁义礼智信),身有 五脏; 天有阴阳,而且“阳尊阴卑”,“贵阳而贱阴”, 人也有君臣、父子、夫妇,而且君、父、夫为阳, 为尊贵,臣、子、妇为阴,为卑贱。
• “化”具体指天与人的中间环节是阴阳五 行的变化,意思是说,天意要通过阴阳五 行的变化表现出来。
• 2、使中国古代政治带有强烈的神秘色 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