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作者:袁艳超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5期【摘要】由王建中创作,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绣金匾》,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其深入学习和研的究价值。

本文主要从演奏技巧方面进行阐述,例举在演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演奏分析一、作曲家及其改编中国作品简介王建中,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33年生于上海。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并在该学院的作曲系和钢琴系进行专业的学习。

王建中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涉及面广、流传率高。

其中钢琴作品几乎是每个学习钢琴演奏、了解中国作品的学生都会涉及到的,其作品在中国钢琴曲库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

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在当时极为盛行,同时也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建中的创作中将这种手法很好的加以运用,例如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绣金匾》、《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湖南民歌《浏阳河》等;同时也有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如根据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唢呐曲改编的《百鸟朝凤》等。

将中国民族音乐的语言与西方创作手法相融合,运用现代的和声技法进行加工、改良。

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上重新编排演绎,不同的和声运用、多音和弦、三度和弦和非三度叠置的和声、简洁的织体结构、在其创作中灵活体现,和声效果丰富。

钢琴作品《绣金扁》改编自陕北民歌,创作于1973年,原曲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无论从演奏方面还是教学上都很有研究价值。

此作品篇幅不长,旋律线条清晰明朗,为三部曲式。

作品在保留了原作民歌曲调的同时,在钢琴上配以现代的创作技法展示出不一样的视听效果。

二、钢琴作品《绣金匾》的演奏分析(一)装饰音:在演奏此作品时,不难发现在主要曲调中夹杂着一些装饰音,在A段和再现中都有出现,作者将民族器乐的音色与钢琴音色相融合,在钢琴上模仿古筝拨奏时的音色。

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弹奏时的触键方式,与一般弹奏西方钢琴作品的装饰音稍有不同,此曲中的装饰音,即是装饰音、也有充当着一部分曲调的作用,为作品润色。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全代扬【摘要】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已经成为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中国钢琴曲的不断深入发掘与研究,逐渐打破了"中国音乐是单声部的、没有多音音乐"这一片面的论断.从支声织体分类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中国钢琴曲;支声织体;民族音乐【作者】全代扬【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24.1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音乐是单音音乐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

在中国音乐中,严格意义上的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也是在20世纪初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开始的。

但是随着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发现中国民间钢琴曲中,包含很多支声复调因素,而这些复调因素,体现了长期以来人们以直觉方式存在并延续的多声部的旋律思维。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对支声(Heterophony)的解释大意为“一个单声部旋律的同步变奏”。

在《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第一章中,将“支声”的概念精辟地归结为“一个单声部旋律与之同步结合的各种变体,称之为支声”。

支声的运用,存在于中外各民间音乐、创作领域中。

其表现形式,不仅包含乐器与乐器的结合、乐器与人声的结合,也包含人声与人声的结合[1]。

对支声织体可以从旋律的横向变化和纵向变化两方面来进行分类。

横向变化指的是旋律变奏包括装饰性支声、简化式支声、变化节奏式支声和展开式支声。

1.装饰性支声:装饰性支声指的是旋律横向运动中做各种装饰进行,从而形成装饰性支声织体。

装饰的方式包括添加经过音、辅助音、换音、倚音等。

装饰过程中,旋律可以不变也可以略有变化(见图1)。

图1为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节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早年根据陕北民歌《绣金匾》改编的,它源于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作者:谢晓英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摘要】钢琴曲《绣金匾》创造性的将民歌《绣金匾》进行变奏,吸引着一代代人演奏之。

本文先对作者及作品进行简介,其次从旋律特性、加花、和声编配来解读中国意韵,再次从旋律性、对比性、装饰性三方面重点介绍其演奏技巧,最后,欲对本文进行汇总。

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演奏、创作优秀的民族的的钢琴独奏曲!【关键词】钢琴曲;绣金匾;中国意韵;演奏技巧;初探【中圖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好的作品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吸引着一代代爱好音乐的朋友倾听、演奏,感受独特的中国意韵、品位高深的演奏技巧,中国钢琴曲《绣金匾》就是一首饱含民族意韵的高技巧乐曲。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王建中,中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其改编的钢琴作品影响深远,如《绣金匾》、《彩云追月》等等,深受人们喜爱。

《绣金匾》由《绣荷包》发展而来,因为要歌颂领导而改成了《绣金匾》。

《绣金匾》是一首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陕北民歌,原由喜欢民歌的汪庭有所创,后人安波将歌词“十绣”提炼为“三绣”,由郭兰英、李谷一演唱,使之广为传颂。

1972-1974年王建中先生成功将民歌《绣金匾》改编为钢琴独奏曲《绣金匾》,在当时非常难得可贵。

可贵的是乐曲保留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贵的是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歌颂,可贵的是中国创作技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贵的是特殊时期仍然坚持创作!二、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钢琴曲《绣金匾》诞生50余年,至今仍为人们深爱的钢琴曲之一,也许正是它的意韵在深深吸引着我们。

(一)旋律具有六声风味旋律以商音开始、商音结束,中间还夹有骨干音角、徵、羽、宫,在本曲第4小节第一拍的第3个音上出现了偏音清角,共六音,以主音bB音(商音)结束,因此此旋律是bB六声商调式。

刚开始就以下行的民族音阶商宫羽来突出其风味、展现个性、之后伴随着跳进进行发展(先是下行四度跳进,之后七度大跳),有着山歌的自由、有着陕西民歌的风味,清晰的钢琴声悠扬婉转,倾听之,好似琴声带我们穿越到了抗日年代,使人回忆那段难忘的时光。

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作者:张筱茜
作者机构: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湖南益阳417000
来源: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2013
卷:014
期:003
页码:60-61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绣金匾;民歌;钢琴改编曲;作品分析;音乐风格
摘要: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在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曲子是利用中国的民歌民调和创作歌曲的曲调进行再次创作的.本文以民歌《绣金匾》改编成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为例,对改编的《绣金匾》钢琴曲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作品结构和演奏风格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的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摘要:王建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的钢琴改编曲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其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传统音乐民族文化王建中先生大部分的钢琴改编曲完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改编曲的原型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民间曲调。

他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为创作选材注入新鲜血液。

他追求较高立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融合,发挥钢琴特色,展现钢琴长处,使音乐更加丰富。

一、王建中的主要改篇歌曲(一)《梅花三弄》作品写于1973年。

主题取自同名古琴曲。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弄”则是主要主题在多段体结构中重复了三次。

钢琴曲《梅花三弄》在保持古琴曲清高、瑰美格调的基础上,在旋律、曲体、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开掘出更为丰满、感人的艺术境界。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

王建中先生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

乐曲描绘的是在北方乡村的山间小路上,一队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抬着新娘、吹着唢呐,走向新郎家的欢乐场面。

197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成钢琴曲。

《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典型中国音乐腔体特色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钢琴织体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等,借鉴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将其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钢琴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作者:张宁静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绣金匾》这首钢琴曲作品以钢琴的演奏技巧充分地体现出了人民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八路军将士的爱戴之情,同时也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演奏者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重从各方面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收获最佳的演奏效果。

【关键词】钢琴曲;《绣金匾》;演奏方法【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我国钢琴曲的创作在五六十年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曲作品。

而后进入“文革”时期,改编钢琴曲成了主要一种被允许保留下来的钢琴艺术创作形式。

钢琴曲的改编,主要是以古典传统民族乐器和民歌及其旋律为主,其中陕北民歌被用以改编的数量比较突出,如《翻身的日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绣金匾》等。

钢琴改编曲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下面本文就以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例展开分析。

一、民歌《十绣金匾》和钢琴曲《绣金匾》简介(一)民歌《十绣金匾》的创作历程1936年,汪庭友通过借助甘肃庆阳民间歌曲《绣荷包》的曲调及其结构创作了《十绣金匾》这首曲子。

起初,这首曲子主要是描述男女爱情的,后经改编被人们广泛传唱。

曲子有80句民歌,多数是歌颂人民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其八路军子弟兵的喜爱。

(二)钢琴曲《绣金匾》的由来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年至1974年间根据陕北民歌《十绣金匾》的曲调和旋律进行了改编,并形成一首新的钢琴曲。

这首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篇幅不长,旋律明朗清晰,结构为三部曲式,保留了原来民歌的曲调,以钢琴创作技法展示了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

根据民歌改编成为钢琴作品,这一做法在20世纪70年代尤其盛行,王建中先生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翻身道情》以及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钢琴曲《绣金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是一首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优秀作品,他改编的钢琴曲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

他改编后的钢琴曲保存了原歌曲的风格特点,使民歌旋律在乐曲中得到提升。

本文以民歌《绣金匾》为基础改编的钢琴曲演奏风格为例,对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的音乐特征。

我国当代著名的钢琴家王建中先生不仅在作曲方面有所建树,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教育家,他1933在上海出生,从小就对音乐非常痴迷,因此,就较早的接触并学习了钢琴,在学习钢琴的路上,他的父母也对他尽心培养,不惜一切给他找名师指导,先后跟随周路得、戴普生等学习钢琴,他在音乐这方面有着较高的天赋,在1950年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

在毕业以后,他没有出国深造,而是继续留校任教,为中国音乐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等一系列职称。

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乐器相融合的特色,深受大众的喜爱,不仅是在音乐界和钢琴教育界有所影响,并且对一些并不怎么爱好音乐的人都能耳熟能详。

在当时根据民歌改编钢琴作品非常盛行,王建中先生因为对钢琴演奏的熟练和对作曲分析的融合贯通,将各个地方的一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作品,如《彩云追月》、《浏阳河》、《绣金匾》、《百鸟朝凤》、《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都是大家熟悉的钢琴音乐作品,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题材,钢琴的独特表现和不同风格的钢琴演奏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众多作品成为中国钢琴专业教学和社会音乐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同时也是中国大型钢琴比赛的必备曲目之一。

歌曲《绣金匾》的创作手法分析

歌曲《绣金匾》的创作手法分析

[评论][氏谨2空Comment歌曲《绣金匾■陈剑蓉(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创作手法分析电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以人们生活、学 IX 习、工作的各种情感为素材。

在我国歌曲艺术作品当中,有很多艺术歌曲都是根据民歌进行改编或者填 词而成的,通过音乐创作者的二次创作,让民歌表达出 大部分人民的心声和追求。

本文以变奏曲 綺金勵 的 创作手法分析为例,对改编歌曲 縉金勵 的歌曲创作 背景、曲式结构、和声特点、钢琴伴奏进行分析,从中 探索林歌曲仓侮 巧瞬点。

■曲轴构分析綺金勵 是阴匕民歌中的小调,商调式。

通过旋 律、节奏和钢琴伴奏3次简单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变奏 技巧。

曲调婉转流畅,表现出曲折、细腻的特点。

音乐 趣由两个乐句鹹第K 句帥十倾整。

每乐段的钢琴伴奏纯粹是根据歌词内容的不同来进 行设计、对比和发展的。

以下是綺金勵的曲式图示:常有受奏手法的草一律曲式绪构慣性:dW -----------------------------------------------------------------------------------------乐貼刖子AnnAl HO A2anA3补克小节敷:24168163 II :168:||169小节:(1-24)(25-40)(41-48)<49-fi4)(65-72)(73-88)(89-96)(97-112)(113-121)前奏,是一次完整主题的呈示,甚至比歌声开始以 后的两句乐段更丰富,它根据主题材料进行发展、对比,本身就具有4个不同的层次:第1-劝、节为第f 层 次,旋律材料来源于主题乐段的第二乐句,具有收拢 性;第9_倒、节梯二个做,这£的翳材料是主® 本身没有的乐思,它利用歌曲的材料和进行换与前面形成对比;第17-22、节为第三个层次,同样是 对比的新材料;第21-24/J 、节为第四个层次,是对前面 乐思的总结,旋律材料又回到了开始部分。

浅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鉴赏

浅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鉴赏

浅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鉴赏郑毅峰【摘要】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music culture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piano,as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music,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e,and the rising popularity now has become a fashionable part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iano music,and to explore ways of appreciating the Chinese piano music works,organically integrating the Chinese piano music works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and distinguish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iano music is of great utmos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iano music work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inese piano music works appreciation method.%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音乐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发展起来,钢琴作为欧洲的代表性音乐,其发展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今其普及率日渐提高,成为了我国时尚组成部分之一。

绣金匾音乐知识

绣金匾音乐知识

绣金匾一、《绣金匾》1、背景《绣金匾》原为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的民歌《绣荷包》内容多为对历史人物或传说故事的咏唱,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热爱和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感情。

2、《绣金匾》的由来作者—王庭友、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人、不识字。

歌曲《绣金匾》的作者是王庭友,他1916年出生于陕西省商南县。

从小家庭处于贫穷的状况,在黑暗的旧社会里沿门乞讨,受尽人间苦难。

但他有着灵巧的双手,聪明的头脑,勤奋好学的王庭友,虽然小时候生活贫困没有受过文化教育,但是他很喜欢《五哥放羊》《绣荷包》等明间歌曲。

从小受这些歌曲的熏陶,在1936他利用了《绣荷包》的曲调与结构开始创作自己的曲子《十绣金匾》,由于《绣荷包》是描写男女爱情,不适合体现对党和人名字弟兵的喜爱,所以改变成绣金匾。

王庭友不识字,所以在编唱方面比较困难,前面一段编唱成功,开始进行第二段的时候第一段就已经忘了。

于是他先教县里的小孩们先学习歌曲,等大家唱熟了再开始进行第二段的创作,这样长达80句的民歌《十绣金匾》就成功的创作出来。

在《绣金匾》被人们广泛传唱的时候,又添加了歌颂朱总司令的部分,抗日战争成功时候重新改编了歌词,改编为抒发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八路军子弟兵的爱戴和喜爱,成为人人皆知的,人人喜爱的民歌。

二、《绣金匾》钢琴曲的改编。

王建中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

王建中1933年在上海出生,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就读于作曲系和钢琴系,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王建中曾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钢琴,将名族乐曲和钢琴结合起来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改编钢琴曲目有《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梅花三弄》、《彩云追月》、《蓝花花》、《二泉映月》、《牧童短笛》、《采茶扑蝶》等。

三、绣金匾歌词。

绣金匾钢琴曲听后感

绣金匾钢琴曲听后感

绣金匾钢琴曲听后感
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采用了民歌《绣金匾》的主题,旋律极富有歌唱性。

但如果作曲家的创作仅仅停留于此,则与普通的钢琴伴奏曲无异。

所以作曲家在创作中模仿了中国古老的民间乐器古筝以及扬琴的演奏技法和技巧,扩大了音色的表现力,产生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乏创新。

我国传统民间器乐合奏最常用的方式是大齐奏。

王建中谙熟民族音乐,在创作钢琴曲《绣金匾》时从民乐合奏中找到了创作灵感。

在作品第一部分A乐段中,作曲家通过八度平行模仿民乐合奏的方式,运用了钢琴上大量的装饰音如倚音、琶音和衬音等演奏技巧对陕北民歌直爽粗犷的特征进行修饰,使乐曲在保留浓郁陕北风格的同时,显得更加自然流畅,流露出那种自然、亲切、美好的情感。

B乐段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以A乐段为基础,除此之外,作曲家在创作时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演奏方式(如作品32~37小节),模仿扬琴的非连音与同音反复的演奏技法,通过速度与力度的变化,突出了音乐的跳跃性,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由于原曲为民歌,作曲家在创作时还充分考虑到旋律的这种歌唱性特点,让原民歌的主题隐伏在加花的旋律中。

此外,由于是源自对民歌的改编创作,钢琴曲的创作也继承了陕北民歌的部分演唱方法和唱腔特点。

如作品第一部分每句结束时的长音,与陕北民歌拖腔的唱腔特点极为吻合。

论肖邦对钢琴器乐体裁的创新

论肖邦对钢琴器乐体裁的创新

论肖朔对钢彗器乐体裁的创飘口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刘畅摘要:肖邦一生主要以钢琴音乐创作为主。

对钢琴器乐体裁的创新在其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通过对其代表性创新体裁的分析.以期管窥出更多肖邦对钢琴音乐创作的贡献。

关键词:肖邦;钢琴;体裁;创新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创作《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其后半生流亡巴黎,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肖邦一生创作的几乎全是钢琴曲.他为这一领域写下了众多完美的作品:58首玛祖卡、19首夜曲、3首奏鸣曲、两酋协奏曲和几首钢琴与乐队作品、27首练习曲、24前奏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3首即兴曲、以及圆舞曲、波罗乃兹舞曲等。

一、钢琴叙事曲创作l、叙事曲的产生及发展叙事曲(B al l ade),在中世纪的罗曼语系中,是指单声部的舞蹈歌曲。

到了12—13世纪,叙事曲成为法国南部游吟诗人和法国北部游吟诗人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到了13一15的韵味.“以韵传神”是演奏中国音乐时体现传统音乐精神的内核.其神韵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与音势的丰富变化上。

“韵”的含义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气韵即深厚而耐人寻味。

从这个角度衡量.中国的文人雅士历来崇尚意像上的高、洁、幽、雅,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也时常可以听到这类音响效果。

如储望华的《筝箫吟》、黎英海改编的《夕阳萧鼓》、王建中改编的《梅花三弄》、赵晓生创作的《太极》等等模仿古琴、箫在旋律的演奏法上出现“虚音”与“实音”的韵味变化。

就很好地营造了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意境。

琵琶、古筝等具有丰富的演奏效果及不同音区的音色。

也是我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喜欢在钢琴上模仿的乐器之一。

崔世光的《钢琴交响狂想曲》,乐曲自乐队引子开始,立刻把听众带进了烽火四起、硝烟滚滚的古代战场。

浅析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处理

浅析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处理

27~第47)是由5个乐句(共20个小节)和连接(共2小节)组成的,B部分的曲式结构为二段式,音乐的情绪从婉转动人逐渐变为激动、活泼;第三部分A1(第48~第61)是由3个乐句(共12个小节)和尾声(共2小节)组成的,主要是A段部分的再现,包括音乐主题、织体以及音乐的情绪部分。

[2]在旋律方面,作品的第一小节下方声部以民族音阶(商音宫音羽音向下弹奏)来突出其旋律基调(如图1),作品的主旋律在高声部第一次出现,下方声部是对上方声部的变化重复,之后A段的音乐主题在高声部和低声部交替出现,作品的A段部分大量地运用装饰音对主旋律进行描写,最大程度体现了陕西民歌的旋律特点:在旋律级进下行后,较多地运用上行四度跳进。

陕北民歌的旋律婉转悠长和质朴、粗犷豪迈,当钢琴体现着这流动的旋律线条时,犹如身临其境,形象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人深切的感激之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作品的B段从第26小节开始,淡化了A段的主题,音符比较密集,大量运用32分音符,高声部的旋律音经过8度重复,着重突出了旋律的歌唱性,音乐主题在轻快的节奏中凸显出来,旋律的起伏、跨度较大,富有跳跃性,在情绪上与A段形成了对比。

作品的A1段再现了A段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在最后的结束部分出现了一些变化。

作品的音乐主题在第48小节的高声部的重现,使整首作品的情绪由舒缓到欢快、热情最后回归到舒缓,再现部分呼应了整首作品的音乐主题,使音乐情绪在A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尾声部分,旋律音做了四度双音上行级进,最终在主和弦上结束,增强了旋律的结束感。

图1(二)和声与调式的特点在和声方面,这首作品引入了西方钢琴音乐中的多声部和声织体。

在整首作品上方声部的首拍位置使用了典型的民族和弦配置法,用和弦的根音-五音-根音进行叠置(如图1),这种省略和弦三音的弹奏方法降低了西方常用和弦的色彩感,在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中较为常见。

整首作品的和声进行主要是以商进行到徵,徵进行到羽,在和弦的使用上,较多地运用了三度和弦叠置的创作手法,通过密集的和弦音对音乐材料进行点缀,具有丰富的音响色彩。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特色浅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特色浅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特色浅析刘会兰(雄坊学院音乐系)摘要:演奏王建中钢琴改编由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现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争内涵.文章从三个方面浅析了其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色。

关健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特色我国现代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被称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乎只写作钢琴曲而又有显著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创作以钢琴改编曲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

他的钢琴曲无论是根据民歌改编还是自己创作的。

都具有丰满细腻、浓郁清新的和声色彩和民族风格。

他以娴熟的钢琴写作技巧,流畅自如的乐思,将每首乐曲编织得充满生机。

独具个性,妩媚动听.极富听赏效果。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和渊源.体现在演奏的理念、思维、意境和韵味等方面.因此演奏其钢琴曲必须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作品的音乐风格和内涵。

注重音色技法与传统演奏技法相结合演奏中国钢琴改编曲时要借鉴、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产生音色联想。

寻求合适的钢琴触键方法和演奏技巧。

把作曲家蕴涵在作品中的中国音乐的音色风格表现出来.此所谓音色技法。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有大量的装饰音.用装饰音模拟中国民间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用以模仿自然音响,如鸟鸣、水声等,在弹奏时要注重音色技法的运用,体现其作品的民族性。

例如,在王建中《百鸟朝风》中,作者用八度倚音模仿唢呐的垫指技巧。

唢呐在高音区的声音尖锐且明亮.在钢琴上弹奏时,为模仿唢呐的音响效果,手指要尽量立起来,着力点小,指尖要敏捷,离键要快,展现鸟儿伶俐活泼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从一只鸟到一群鸟的各式各样的鸟鸣声。

<百鸟朝凤>钢琴曲《梅花三弄》的前奏部分.作者用低音区浓重而微弱的八度倚音模仿古琴的泛音音色.在弹奏时整个手臂要通畅,气息要放开.把小指的声音透出来。

以保证旋律的连贯,再加上弱音和延音踏板的使用.制造出一种深沉、古朴的氛围。

切不可盲目追求一种“抚琴”效果而过多的控制音量.造成手臂紧张。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钢琴是一件洋乐器,传入我国才百余年。

当前我国的钢琴教学仍沿用欧洲的教学方式、教学步骤和教材,在强调民族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需要摒弃固有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与发展民族性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民族化,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旋律。

因此,研究钢琴教学中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使之成为钢琴教育中课程与教学运行的重要理念,对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精神与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民族乐派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钢琴教学;运用;表现形式出现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大多是指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旋律、音色、调式、曲式、和声等。

这些元素隐藏在音乐作品之中,伴随着音乐的进程,凸显出鲜明的风格与特点。

本文将通过介绍民族化乐器演奏手法、民族化的音乐旋律、民族化的和声元素及曲式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来探讨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可行性发展。

一、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一)对民族乐器演奏手法的运用中国民族乐器品类繁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我国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特点和弹奏技艺,使音乐富有极其浓郁的中国韵味,因此吸收、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是增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法之一。

1、古筝。

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的钢琴曲中,经常可以听到古筝那如小桥流水、空谷幽兰般的音响。

作为弹拨乐器的古筝,要求每个弹奏者的弹奏动作娴熟利落,必须在弹后迅速恢复原状为下次弹奏作好准备。

从筝的演奏技法上看,与钢琴的演奏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建中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绣金匾》,就要求手腕自然且放松,层次分明、技巧娴熟,灵活地运用十指,利用指尖的力量快速敏捷地触键,让每个手指独立且灵活地跑动起来,演奏出动人心弦的乐章。

(二)对民族音乐旋律的运用旋律不仅是音乐的主要元素,更是音乐的灵魂。

钢琴曲《翻身道情》赏析

钢琴曲《翻身道情》赏析

钢琴曲《翻身道情》赏析摘要:王建中(1933-2016)是享誉中外的作曲家、钢琴家。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就读于作曲系、钢琴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教授、副院长。

他创作改编的许多钢琴作品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韵味”,成功地将旋律优美的民歌、民族民间器乐曲与钢琴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很多成为国内钢琴比赛和考级的指定曲目。

其中,《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彩云追月》《浏阳河》《百鸟朝凤》《梅花三弄》等钢琴改编曲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关键词:王建中翻身道情钢琴改编曲《翻身道情》原是一首根据陕北道情曲调填词而成的汉族民歌,创作于1942年,曾从陕北根据地开始传遍全国。

原曲具有说唱艺术特征,速度变化大,演唱时唱腔与过门互相应和,多有虚词和衬腔穿插在乐句之间。

歌曲为三段式结构,以三种速度对比表达了三种情绪:快(翻身的欢快)—慢(苦难的回忆)—快(坚定闹革命的决心)。

每个段落以上、下句为基础,上句大多结束于do(宫音),下句大多结束于so(徵音),故音乐有宫调式与徵调式不断交替效果。

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翻身道情》是作曲家钢琴小品《陕北民歌四首》中的最后一首。

作曲家改编时,和声以民族调式为主,间或引入功能和声的进行,结合钢琴的多声部织体,极大地丰富了音响的表现力;结构以“歌唱—回忆—歌唱”的音乐主题形成单三部曲式,每个乐段均变奏一次;每个乐段之间以衬句形式过渡衔接,很多乐句以衬词的形式对部分内容重复变奏,这使钢琴曲的民歌性更强,体现了道情音乐“一唱到底”的特色。

除了“回忆”部分两个乐段之间的连接以及尾声加入了自己的改动之外,其他部分基本还原了原曲曲调和艺术风格,仿佛是特地为这首民歌创作的钢琴伴奏。

引子(1~13)以紧凑的节奏、跳跃的旋律、突强的力度开始,情绪欢快激昂,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红军战士战胜了敌人,解放了陕北地区,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

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

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作者:张淼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1期摘要:钢琴改编曲《绣金匾》是王建中《陕北民歌四首》中的第三首。

与这组作品中的其他作品一样,《绣金匾》也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来。

作为一首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这首作品同样有着弹奏和深入研究学习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绣金匾》音乐结构、音乐特色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阐述作品的创作手法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王建中;改编曲;《绣金匾》;演奏技巧王建中(1933-2016),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1933年出生于上海。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就读于作曲系、钢琴系,后留校任教。

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以众多改编的钢琴作品深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

虽然钢琴在西方历史上已有三百余年,但在中国的普及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汐,掀起了一场世界罕见的钢琴热潮,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极为盛行,根据民歌改编钢琴作品成为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建中根据中国的陕北民歌创作了《陕北民歌四首》这套钢琴改编曲,分别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翻身道情》,其中《绣金匾》创作于1973年,原民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传至全国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以及对八路军的深厚情谊。

改编为钢琴版本的作品后,虽然篇副相对短小,但结构整齐,音乐情续前后呼应旋律优美,以钢琴作品的形式对音乐完美诠释。

1 曲式结构分析改编曲《绣金匾》是一首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的作品,结构整齐。

降B商调式,中部 ;乐部调性为f羽调式,在最后的变化再现部 ;乐部中,调性回归到降B商调式。

2 作品的音乐分析作为一首由民歌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绣金匾》的旋律性也很突出,整首作品無论是 ;乐部与 ;乐部舒缓的部分还是 ;乐部热烈的情绪表达都将旋律性的表现作为乐曲的重要内容。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分析——以《锈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分析——以《锈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
熟悉 , 王建 中共创作 了 2 3部钢琴作 品 , 其代表 作有 : 百 鸟 《 朝 凤》 被魏廷格称为 “ ( 真正 中国化的钢 琴作 品” 四届 钢 第
奏时突出旋律音 , 非旋律 的音符要有控制地弹 , 有音色上 的 区别 , 左右手多用连奏 , 律音要弹得亲切、 旋 自然 、 富有歌 唱 性, 弹装饰音前要合 理安排 指法 , 不要 弹得过重 , 可运用 手 腕贴键弹奏 , 手指 指尖在 键 上 一带而 过 , 出高 声部 旋 律 突 音, 音色上要 向古 筝音色靠 近 , 手琶 音音型 要弹得 灵 巧、 左 清晰 , 尖触键 , 指 抓住琴键 , 手腕运 动来 贴键 移动 , 靠 在音 响 上左手要弱与右手 。第 9—1 2小节 , 旋律 线条 在左 右手 上 重复再现 , 最后几 个音又 回到右手 , 用连奏 , 手腕不要挤 压 , 力量下沉 , 分句时 , 手腕要呼 吸 , 奏右手旋律线尾音 时, 靠大 臂带动小臂 , 手腕轻轻带起来 , 1 到 1小节 , 右手将旋 律接过
第3 2卷 第 1期
20 12年 1月






V0. 2. 1 3 No. 1
J u n lo a nn i e s y o r a fXin i gUn v ri t
Jn 2 1 a.02
文章 编 号 :0 6—54 (0 2 0 —0 0 0 10 3 2 2 1 ) 1 10— 2
色明亮 , 中国钢琴改编 曲中极为优秀 的一首 , 部作 品在 是 这
追 求民族风格 和模仿 民族 器乐 音 响方面 做 了不 少尝 试演 奏, 效果极为 突出, 志 中国钢 琴 曲创作 达到新 的水平 , 标 这 首歌源于《 锈荷包 》 是 表达男 女爱 情 的歌 曲 , , 作者 汪庭友 觉得用荷包不能把 自己对 党 、 民领袖 和人 民军 队的爱戴 人 之 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 于是重 新 填词改 成 《 金 匾》 歌 曲 锈 ,

谈“文革”时期王建中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化特征

谈“文革”时期王建中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化特征

摘 要:在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发展长河中,“钢琴改编曲”成为“文革”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唯一形式。

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大多创作于这一时期,王建中先生将民族化思想融入钢琴创作中,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中国钢琴改编曲。

本文将从调性、节奏、多声性三个方面的民族特色入手,对“文革”时期王建中中国钢琴改编曲进行探析。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民族化钢琴,作为外来贡品来到中国,最初300年间并未真正发展起来。

直到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产生,中国近代新音乐才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钢琴音乐在中国才真正扎根。

中国早期的音乐先驱尝试将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和中国传统音乐更好地融合,使钢琴创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文革”中期,青年钢琴家殷承宗经探索将京剧曲调和钢琴技法相结合,创作了第一首改编曲《红灯记》,拉开了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序幕,让钢琴音乐生存了下来。

至此,钢琴改编曲也是“文革”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唯一形式。

中国的音乐先驱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创作了一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民族特色和政治烙印的钢琴作品。

在众多钢琴改编曲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王建中先生的中国改编曲莫属。

他的钢琴改编曲在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基础上,赋予了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1]。

被称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乎只写作钢琴曲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作曲家之一”的王建中先生是“文革”时期对钢琴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

王建中至今创作了26部作品,其中23部是为钢琴而作的作品,而在“文革”期间创作的钢琴作品就有10首,均为钢琴改编曲,见表1。

表1 “文革”时期王建中主要钢琴改编曲序列号作 品类 型创作时间1《浏阳河》湖南地方剧改编1972年2《大路歌》革命歌曲改编1972年3“陕北民歌四首”《军民大生产》革命歌曲改编1973年4《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同名陕北民歌改编1973年5《绣金匾》同名陕北民歌改编1973年6《翻身道情》秧歌剧《减租会》改编1973年7《梅花三弄》同名古琴曲改编1973年8《百鸟朝凤》同名 唢呐曲改编1973年9《彩云追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改编1975年10《蝶恋花》说唱评弹曲改编1976年从表1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王建中的创作均以传统音乐为创作素材,充分发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传统器乐的民族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解析
作者:李莹
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4期
摘要:王建中先生的《绣金匾》是以民歌主题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写成的钢琴曲。

本文以《绣金匾》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装饰音
一、作曲家简介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其中《百鸟朝凤》、《浏阳河》、《梅花三弄》等已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

在王建中先生的众多作品中,钢琴改编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研究起点,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为演奏教学此类曲目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二、乐曲解析
《绣金匾》,这首钢琴曲是汪庭有根据民歌《绣荷包》改编而成,他将曲中表达男女爱情的“荷包”改为歌颂政府、领袖的“金匾”,充分展现出人民翻身过上好日子对党和领袖的感激热爱之情。

歌曲《绣金匾》结构短小、旋律流畅、起伏自然,全曲共有上下两个乐句。

改编后的钢琴曲在保持原民歌朴素流畅的特点,使用具有五声调式特点装饰音对旋律进行加花,模仿出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和音型特点,使其田间地头的民歌具有了丝竹音乐的韵味,具备了更多“雅”的风格层次。

钢琴曲《绣金匾》是单主题展开性的三部曲式,以降B为主音的六声商调式。

(一)呈示部
A段是乐曲的呈示部(第1—26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12小节,作曲家模仿民族乐器古筝的演奏技法,运用大量的装饰音、衬音对旋律进行修饰与加花,音乐质朴而亲切。

左右手弹奏的旋律一样,仅在右手处加了花,听起来不仅不觉枯燥,反显得旋律清晰流畅。

乐曲中模仿古筝刮奏手法的装饰音常出现弱拍,速度较快、时值较短。

演奏时,要模仿出古筝清脆通透、坚实圆润的音色。

贴键弹奏,把力量集中于指尖主动快速下键,让声音有“核”不虚不乍。

手臂力量通畅,一个力量弹一组音。

动作灵巧而敏捷。

第二部分的前12小节与第一部分大致相同,仅在旋律和节奏上稍有变化。

后经由两小节的过渡,进入乐曲的中段。

(二)中部
B段是乐曲的中部(第27—47小节),由降B商上行五度进入F商调式,运用复调的手法进行创作。

中段速度稍稍有些加快,但不需弹得过快,只是气氛上的一种烘托和活跃。

旋律起伏较大,音乐轻快鲜明,与A段形成强烈的对比。

右手密集的音型推動了音乐的发展,旋律更显得灵动而活泼。

左手的旋律线条也进行了节奏性的加花,以呼应右手。

乐曲中段形成三个声部,音型变得密集,音乐欢快流畅。

作曲家在此处模仿弹拨乐器扬琴装饰加花的奏法,利用左右手的交叉演奏出扬琴同音反复、八度散打的音响效果。

右手运用三十二分音符对旋律进行回音式或围绕式的装饰加花,小音符要弹得清晰均匀,更要将旋律线表达清楚。

如何在快速弹奏中追求声音得到清晰,是该段的主要技术课题。

弹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求手指灵活、独立地跑动,手臂、手腕、手肘都是放松自然地带动手指运动。

声音轻快而富有弹性,切不可演奏得深沉笨重,将音乐亲切、愉快地气氛渲染出来。

右手弹奏两个声部时,要控制好内声部大指的重复音不可冒,突出上方的旋律声部。

弹高声部的小指要单独抽出来练习,直至能将高声部“点亮”,使旋律清晰而富有音乐性。

总言之,外声部弹得实一些,内声部弹得“虚”一些。

双手交替弹奏单音重复音,动作敏捷轻巧,大指不可笨拙。

弹奏回音式或围绕式的装饰加花时,必须保证手指主动贴键弹奏得清晰。

(三)再现部
A1段是乐曲的再现部(第48—61小节),规模上相对A段进行了缩减和精炼,调式又重新回到降B商调式,对主题进行再次地强调。

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将中国传统音乐线性旋律与西方多声性创作技法相结合,在单旋律的发展中寻求复调思维创作手法,体现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艺术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